- 相關推薦
有關應用型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改革初探論文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無機非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不斷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是各種無機固體材料的統稱,其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材料;除了傳統的硅酸鹽材料外,還包括:先進陶瓷材料、納米材料、先進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態環境材料、超導材料、磁性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之一,也是學生繼續深造的必修課,其主要闡述了材料的組成與結構、制備與加工、性質與特點等內容;同時也闡述了材料科學與工程要素之間相互關系和變化規律以及材料共性規律的一門應用基礎學科。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我校為適應地方支柱型產業的改變、緩解當地企業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及加快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于2011年9月新開設的專業,專業開設以來,《無機非金屬材料》該門課程所面臨的問題是課時少很難滿足行業現日益發展的知識體系,以及課程內容不斷拓展和更新的矛盾日益加劇,同時我!稛o機非金屬材料》這門課程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兩部分,這使得課時更加的緊缺,在課時緊缺的情況下,學生一般都會優先注重理論課,這樣造成了學生理論聯系不到實際,動手能力下降,影響學生的就業和升學,這也與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念相矛盾;因此,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無機非金屬材料》作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深度,概念多,學起來枯燥乏味,但能夠從微觀結構和熱力學上很好地解決材料在制備和成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釋不同材料為什么具備不同的性能;同時該課程對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和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較強。針對上述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提高《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的教學效果,從而形成知識傳授;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如何開展和設置“無機非金屬材料學基礎”實驗課程;本文進行了深入的嘗試和探索,從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進,達到情感教育的融匯,從各個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注重實踐環節,并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推動應用型學科的發展。
1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現狀
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開設時間較晚,無機非金屬材料學課程建設還不完善,其主要體現在:①教材更換頻繁,該門課程相關教材較多,教材質量良莠不齊,且每本教材的側重點不同,頻繁更換教材導致選用不同的教材與制定的教學大綱,培養目標不相符合,教學難點和重點在不同教材中的體現不同。②課程具有較深的理論水平,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開始的興趣很大,但隨著知識的理論水平越來越深,學生發現學起來越來越困難,產生了厭學和放棄學習該門課的現象。③課時較少。在有限的課時內很難把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闡述清楚,更沒有時間去回顧上節課的知識點,習題課更是沒有時間上,從而導致學生很多知識不懂、不理解,對該門課失去興趣和信心甚至產生厭惡的心理。④實驗課偏少,實驗設置不全面,且缺乏完整的考核機制。實驗課設置的實驗基本都是材料的性能檢測實驗,沒有探究性實驗,導致了學生不能通過實驗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且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鍛煉,這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背道而馳。
2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改革
2.1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首先,要確定《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內容,落實《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由于《無機非金屬材料》這門課程“內容龐雜、各自相對獨立、專業性強、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更新較快”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材,對落實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有重要的作用,對培養是否符合當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本教研室通過對現有教材的逐步調研,選擇一本適合我專業的發展和規劃且能夠與該專業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相吻合的教材,構建合理的教材體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課的知識,了解無機非金屬材料發展的動向和前沿。
2.2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知識體系特點導致了《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一般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單一的講授法枯燥無味,加上《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理論知識較深,難度較大,圖形、公式、化學反應式、設備等信息量大難以用黑板解決,長時間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講授法的同時我們嘗試采用現代多媒體電化方法輔助教學,減少教師的板書時間,增加授課容量;同時將教學內容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來,可以讓學生從聽覺和視覺多方位進行學習,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課堂上盡量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從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采用引導和提問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引導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使學生從傳統的接受型向自主的探究型轉變,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加強了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增強了師生的感情。同時針對不同的的教學內容,我們還將采用討論法和互動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2.3改革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情感體驗
根據我校建設高水平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念、地方產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及《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本身的知識特點,修訂現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其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克服浮躁情緒,培養健康的心態;與學生和諧、平等共處,創造快樂和諧的教學心理情境;心懷學生利益,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讓學生體驗到老師對學生的付出和幫助,從而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努力學習,融入在不斷塑造自我、不斷創新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奮斗歷程中。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2.4構建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實驗教學體系,加強學生的應用型技能培養
根據我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實驗與實踐教學環節必須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因此,在構建《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教學體系時,一方面我們要重新整合原有的實驗內容,使實驗內容既能反應理論知識的學習水平,又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更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全方位的考核,使學生能真正成為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整合實驗內容。在原有的實驗內容上需要重新整合,去掉重復性實驗;在新實驗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將增加實驗的個數,按照理論知識的設置將實驗按照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應用型實驗逐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技能,同時為拓寬專業實驗的內涵,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比例,強化工程能力訓練。在確定實驗課程的基本內容結構的同時,還需要重新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為每個實驗制訂獨立的和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實驗大綱、實驗目的、實驗考核方式以及相關的實驗教學材料。此外,還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綜合實驗和創新實驗部分需配置多位老師指導,理論學習結束后,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3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3.1完善理論課評價體系
制定合理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和嚴格的教學考核辦法。在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上,注重發展性教學評價,在實際操作中,不能以學生考試的分數多少來衡量其對該課程知識的掌握如何,要注重該課程對學生的個體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有沒有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學生情感、意志、個性和價值觀有沒有得到培養;另外課程評價要多元化的發展,如課程評價標準要多元化、評價對象要多元化、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評價方法要多元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3.2完善實驗課評價體系
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不能以實驗的成功和失敗評價學生能力的大小,注重培養學生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實驗的貢獻和參與,同時以體現學生的價值為導向來衡量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理論知識掌握的如何,注重學生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對該實驗的貢獻和參與,從而體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其評價機制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既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又要完成實驗教學任務;既要鍛煉學生的品質,又要培養其創新能力。實驗課程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機制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一定要嚴格,體系公平。在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時,既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也要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體驗包含進去,只有這樣才能完善“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的實驗課程教學。
4結語
經過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研室近幾年的探索與教學實踐,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對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全面系統地總結。我們在彌補缺點、肯定成績的同時,加強與兄弟院校的交流,找出不足與差距,學習其良好的經驗和成功的方法,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促進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更好更快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應用型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改革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簡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物理化學》的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6-07
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材料力學教學改革論文09-04
淺談應用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初探08-20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論文07-18
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課程教學改革初探論文08-13
簡說《無機材料物理性能》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5-07
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07-30
淺析面向21世紀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論文10-09
無機化學課程建設與課程教學改革的體會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