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非金屬材料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無機非金屬材料論文1
新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改革人才培養體系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已成為各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因此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
按照教育部“拓寬基礎,淡化專業意識,擴大專業口徑,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各高校對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大致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的重點高校,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整體設計,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整體概念,以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專業并存辦學,在教學中強調材料學科的專業基礎課,整合理論和實驗教學,做到厚基礎,寬專業面;二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地方高校,以二級學科招生,分設三級學科方向,開設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任選課,強化選修課,擴大課程覆蓋面。
我校作為一所地方院校,明確提出“立足重慶,背靠行業,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辦學思想,以“把學校建成為國內一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和西部地區新技術與應用技術的研發和培訓基地”為戰略目標。結合我校的辦學思想和目標,需要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一、以社會和企業需求為導向,明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畢業生絕大多數直接進入企業生產一線。企業要求學生既要具有專門化的知識技能,又要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工程應用實踐能力,這就迫使我們必須優化課程體系,培養適應人才市場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人才既要有知識,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識和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素質,應當具備“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應用”四個突出特點。因此,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基礎牢固、專業面向寬、工程實踐能力強,能適應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科技及生產發展需要,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中心,優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學生在傳統領域就業越來越難,企業接收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少,同時,這些行業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學生也很少選擇這樣的企業。因此根據市場需求和學科發展,開設了現代陶瓷和信息材料兩個就業前景好的專業方向,做到“一個專業,兩個方向,自主選擇”,即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分設兩個專業方向,動態分流;“自主選擇”,即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增加選修課和選修覆蓋面,使學生有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在此指導思想下,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一)公共基礎平臺
按照教育部工科大學生培養要求由學校統一設置,分為:(1)必修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英語等課程。(2)選修課,包括大學生健康教育、辦公自動化軟件應用、管理心理學、人文科學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學語文等課程。該平臺提供了工科大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人文素質。
(二)專業基礎平臺
必修課包括按工程技術人才要求設置的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置的無機及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現代測試技術、材料物理性能、固體物理導論等課程,其中材料物理性能課程是雙語課,可使學生掌握與材料科學相關的專業詞匯,有利于他們通過網絡和國際交流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二級學科設置的計算機在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應用、熱工過程與設備、無機材料物理化學等課程。該平臺的設置使學生掌握材料工程師所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為后續課程學習奠定基礎,對學生考研也有很好作用。
(三)專業課平臺
分為:(1)專業方向限選課,此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特色,包括現代陶瓷方向的陶瓷工藝學、現代陶瓷、陶瓷材料與器件、陶瓷基復合材料課程,信息材料方向的光電子技術、信息材料、信息復合材料、薄膜材料與技術課程。學生在三年級自主選擇,分方向進行學習。其中陶瓷基復合材料和信息復合材料為自學課程,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專業任選課,既包括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英語、材料工廠設計基礎、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科技文獻檢索、材料電子顯微學、有機化學等基礎課程,也包括針對就業的玻璃工藝學、水泥工藝學、耐火材料工藝學、磁性材料等課程,還包括拓寬知識面的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腐蝕與防護、納米結構與材料等課程。專業方向限選課可使學生對現代陶瓷或信息材料方向的專業知識進行較深入的學習。專業任選課中的基礎課程可以使學生加強材料工程專業知識。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學生就業的企業,既有新材料企業,也有水泥、玻璃、陶瓷等傳統企業,因此在第六學期開設就業針對性強的課程,能有效增強學生就業能力。
(四)實踐平臺
分為:(1)必修實驗課,包括專業綜合實驗、無機非金屬材料設備操作技能訓練、材料現代測試技術實驗、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訓練、無機材料物理化學實驗等課程。(2)必修非實驗課,包括熱工過程與設備課程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金工實習等課程。(3)方向限選非實驗課,包括現代陶瓷方向的現代陶瓷制備設備及車間設計課程和信息材料方向的信息材料制備設備及車間設計課程,在這兩門課程中培養學生對現代陶瓷、信息材料生產工藝設計的能力,為畢業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4)畢業設計(論文)。
三、改革課程實驗教學,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工程創新人才
(一)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由于生產、安全、管理等原因,企業不愿意接受學生到廠實習,實習地點的選擇受限,現場實習也多是走馬觀花式,學生不動手,收獲不大。因此,應加強實習基地建設。采用校外實習基地與校內實習基地結合的方式改善實習條件解決學生動手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加強與實習單位的聯系,利用高校的信息、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與之建立良好的關系。目前已建立了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重慶同泰粉體科技有限公司、重慶利特高新技術有限公司、重慶四維控股有限公司、重慶超思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校外實習基地。另一方面,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現代陶瓷、信息材料、軟磁鐵氧體制備小型生產線,構建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校內實習基地,使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待條件成熟,還可考慮引入建立于多媒體模擬仿真技術基礎上的電子實習基地。這樣校外與校內實習基地結合的方式,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到生產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也能夠使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可減少大量的現場實習經費。
(二)整合實驗內容,開辟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課程
過去實驗項目依附于單門課程,而且主要是驗證性實驗,現在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四要素(成分、組織結構、性能、工藝和使用性能)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為教學目標,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如開設三周的專業綜合實驗課程,在這個課程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確定原料的比例并配料、成型、經過燒結溫度的確定,燒結、精加工,最終獲得陶瓷產品,并進行性能的檢測,掌握特種陶瓷制備工藝,舉一反三,形成制備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思路。將原有的材料現代測試技術、無機材料物理化學等課程實驗中大量的驗證性實驗改造成了設計性或綜合性的實驗。在這些實驗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科學開展畢業設計,推動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
畢業設計要盡可能兼顧工程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訓練,考慮到人才發展變化的需要,設計了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兩個實踐環節供學生選擇。但學生選擇了其中一項,必然另一項能力得不到訓練。針對這一情況,采取兩個措施解決:一是前期開設專業綜合實驗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在方向限選非實驗課(現代陶瓷制備設備及車間設計和信息材料制備設備及車間設計)中培養學生的工藝設計能力;二是將科技方法訓練與畢業設計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安排,即做畢業設計的學生在科技方法訓練期間做科研論文,而做畢業論文的學生在科技方法訓練期間做工程設計,使學生能夠得到科研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的雙重訓練。(四)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建立專業創新實踐基地,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創新實驗。配備專業教師指導,鼓勵學生在實驗中大膽創新,突破常規,不怕失敗。一方面讓學生參加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科研課題一般具有新穎性、前瞻性,本科生從中可以得到創新思維的訓練。另一方面,根據實驗室現有條件,學生自主選題,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動手實踐,主動思考,形成創新思維,在此過程中培養能力。
自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開展創新實驗以來,學生還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重慶科技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等多個項目。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了更為具體、深入的認識,對專業的熱愛和興趣明顯提高。依托創新實驗的成果,學生參加了第十屆“挑戰杯”,獲得全國二等獎,并已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四、結束語
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經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已形成具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規范的實踐教學環節、有特色的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無機非金屬材料論文2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無機非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不斷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是各種無機固體材料的統稱,其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材料;除了傳統的硅酸鹽材料外,還包括:先進陶瓷材料、納米材料、先進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態環境材料、超導材料、磁性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稛o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之一,也是學生繼續深造的必修課,其主要闡述了材料的組成與結構、制備與加工、性質與特點等內容;同時也闡述了材料科學與工程要素之間相互關系和變化規律以及材料共性規律的一門應用基礎學科。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我校為適應地方支柱型產業的改變、緩解當地企業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及加快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于20xx年9月新開設的專業,專業開設以來,《無機非金屬材料》該門課程所面臨的問題是課時少很難滿足行業現日益發展的知識體系,以及課程內容不斷拓展和更新的矛盾日益加劇,同時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這門課程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兩部分,這使得課時更加的緊缺,在課時緊缺的情況下,學生一般都會優先注重理論課,這樣造成了學生理論聯系不到實際,動手能力下降,影響學生的就業和升學,這也與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念相矛盾;因此,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無機非金屬材料》作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深度,概念多,學起來枯燥乏味,但能夠從微觀結構和熱力學上很好地解決材料在制備和成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釋不同材料為什么具備不同的性能;同時該課程對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和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較強。針對上述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提高《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的教學效果,從而形成知識傳授;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如何開展和設置“無機非金屬材料學基礎”實驗課程;本文進行了深入的嘗試和探索,從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進,達到情感教育的融匯,從各個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注重實踐環節,并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推動應用型學科的發展。
1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現狀
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開設時間較晚,無機非金屬材料學課程建設還不完善,其主要體現在:①教材更換頻繁,該門課程相關教材較多,教材質量良莠不齊,且每本教材的側重點不同,頻繁更換教材導致選用不同的教材與制定的教學大綱,培養目標不相符合,教學難點和重點在不同教材中的體現不同。②課程具有較深的理論水平,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開始的興趣很大,但隨著知識的理論水平越來越深,學生發現學起來越來越困難,產生了厭學和放棄學習該門課的現象。③課時較少。在有限的課時內很難把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闡述清楚,更沒有時間去回顧上節課的知識點,習題課更是沒有時間上,從而導致學生很多知識不懂、不理解,對該門課失去興趣和信心甚至產生厭惡的心理。④實驗課偏少,實驗設置不全面,且缺乏完整的考核機制。實驗課設置的實驗基本都是材料的性能檢測實驗,沒有探究性實驗,導致了學生不能通過實驗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且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鍛煉,這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背道而馳。
2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改革
2.1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首先,要確定《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內容,落實《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由于《無機非金屬材料》這門課程“內容龐雜、各自相對獨立、專業性強、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更新較快”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材,對落實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有重要的作用,對培養是否符合當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本教研室通過對現有教材的逐步調研,選擇一本適合我專業的發展和規劃且能夠與該專業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相吻合的教材,構建合理的教材體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課的知識,了解無機非金屬材料發展的動向和前沿。
2.2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知識體系特點導致了《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一般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單一的講授法枯燥無味,加上《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理論知識較深,難度較大,圖形、公式、化學反應式、設備等信息量大難以用黑板解決,長時間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講授法的同時我們嘗試采用現代多媒體電化方法輔助教學,減少教師的板書時間,增加授課容量;同時將教學內容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來,可以讓學生從聽覺和視覺多方位進行學習,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課堂上盡量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從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采用引導和提問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引導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使學生從傳統的接受型向自主的探究型轉變,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加強了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增強了師生的感情。同時針對不同的的教學內容,我們還將采用討論法和互動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2.3改革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情感體驗
根據我校建設高水平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念、地方產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及《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本身的知識特點,修訂現有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其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克服浮躁情緒,培養健康的心態;與學生和諧、平等共處,創造快樂和諧的教學心理情境;心懷學生利益,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讓學生體驗到老師對學生的付出和幫助,從而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努力學習,融入在不斷塑造自我、不斷創新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奮斗歷程中。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2.4構建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實驗教學體系,加強學生的應用型技能培養
根據我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實驗與實踐教學環節必須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因此,在構建《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教學體系時,一方面我們要重新整合原有的實驗內容,使實驗內容既能反應理論知識的學習水平,又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更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全方位的考核,使學生能真正成為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整合實驗內容。在原有的實驗內容上需要重新整合,去掉重復性實驗;在新實驗內容的選擇上,我們將增加實驗的個數,按照理論知識的設置將實驗按照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應用型實驗逐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技能,同時為拓寬專業實驗的內涵,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比例,強化工程能力訓練。在確定實驗課程的基本內容結構的同時,還需要重新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為每個實驗制訂獨立的和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實驗大綱、實驗目的、實驗考核方式以及相關的實驗教學材料。此外,還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綜合實驗和創新實驗部分需配置多位老師指導,理論學習結束后,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3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3.1完善理論課評價體系
制定合理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和嚴格的教學考核辦法。在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上,注重發展性教學評價,在實際操作中,不能以學生考試的分數多少來衡量其對該課程知識的掌握如何,要注重該課程對學生的個體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有沒有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學生情感、意志、個性和價值觀有沒有得到培養;另外課程評價要多元化的發展,如課程評價標準要多元化、評價對象要多元化、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評價方法要多元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3.2完善實驗課評價體系
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不能以實驗的成功和失敗評價學生能力的大小,注重培養學生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實驗的貢獻和參與,同時以體現學生的價值為導向來衡量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理論知識掌握的如何,注重學生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對該實驗的貢獻和參與,從而體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觀能動性;其評價機制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既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又要完成實驗教學任務;既要鍛煉學生的品質,又要培養其創新能力。實驗課程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機制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一定要嚴格,體系公平。在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時,既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也要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體驗包含進去,只有這樣才能完善“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的實驗課程教學。
4結語
經過我!盁o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研室近幾年的探索與教學實踐,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對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全面系統地總結。我們在彌補缺點、肯定成績的同時,加強與兄弟院校的交流,找出不足與差距,學習其良好的經驗和成功的方法,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促進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更好更快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無機非金屬材料論文3
1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構建新型的實驗教學模式
1.1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實驗教學體系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必須突破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以培養創新能力為主線,采用核心化、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結構。核心化是指服從實驗目標,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核心;多層次是指實驗內容設置劃分多個層次: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實驗(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綜合型實驗(學科間交叉)、專業設計型實驗。精煉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基礎實驗、玻璃工藝實驗、陶瓷工藝實驗、水泥工藝實驗)實驗內容,使其與理論知識同步,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小綜合實驗為輔,既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又培養實驗基礎技能與應用。在大三下學期增加綜合型實驗,此類實驗內容為至少兩個二級學科之間的交叉,這樣可以鞏固學生的實驗技能,并且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使學生能獨立完成實驗方案確定、原材料檢測、材料制備、材料性能檢測、材料結構分析等實驗內容,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大四上學期,為了幫助學生就業以及進一步深造和后面的畢業論文打下基礎,增加專業方向設計性實驗,以設計為主,講究與工廠實際內容和研究熱點相符的研究型實驗,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另外,新的實驗教學體系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實驗內容應設立必做實驗項目、選做實驗項目和研究性實驗項目,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1.2采用利于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實驗教學方法
(1)在實驗教學中,改進實驗教學方法,采用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等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將原來分離的理論課及實驗課教學合二為一,使原來課堂上枯燥乏味的專業課及實驗課變得生動形象,易于理解。通過下載精品課程實驗錄像,展示實驗儀器的內部結構及操作方法。通過自制和下載FLASH動畫展示實驗原理及實驗過程中的細小變化,通過到企業拍攝的生產實況錄像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生產環境。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將生澀、抽象、難懂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尤其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中的大型及昂貴的工廠設備原理、設備、方法的理解與掌握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為學生提供反復觀摩實驗過程,加深理解實驗原理的機會。
(2)在實驗過程中,改變實驗指導方法,強化學生能力培養。采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變“被動”實驗為“主動”實驗。使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層次都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只提供指導,實驗由學生自主完成。這樣就要求學生實驗前必須認真準備,查閱相關文獻,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和數據表格等。通過實驗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成為主動實驗的參與者、探索者。讓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實驗效果,增長實驗經驗,鍛煉實驗技能。實驗結束后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實驗中的問題。
1.3建立科學、公正的考核體系
實驗教學的考核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應改變傳統以實驗報告作為主要評分依據單一考核方式,對不同類型實驗采取不同的考核手段,使考核更加客觀公正,并且讓不同類型的學生發揮各自的特長,亦可有效杜絕實驗報告抄襲和雷同的現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的考核重點應是對學生綜合實驗技能的掌握程度、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對于基礎性實驗的考核以實際操作與實驗報告為評價依據,其中實際操作現場考核,實驗報告應為學生獨立完成的,無固定模板,教師對其做出綜合判斷,兩項綜合評定為其最終成績;對于綜合性實驗的考核,以答辯的形式評定成績,采取抽簽的形式,確定每個選擇答辯評定成績的學生必須答辯的實驗題目和內容,答辯結束,要求學生針對答辯題目與內容提交自己答辯情況分析和最佳答辯結果書面報告。教師依據學生就實驗內容設計與結果分析方法等問題的答辯和書面總結情況評定學生成績。對于設計性實驗的考核,可建議學生撰寫相關的科技論文,通過引導學生針對所做的實驗內容,有目的的查閱文獻、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以論文的形式呈交實驗報告,全面鍛煉學生的研究與創新能力。
1.4增加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實驗室安全課程
筆者在美國訪學期間對美國大學實驗室安全教育系統(EHS)印象深刻,其教育形式多樣,內容齊全,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為此,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實驗教學新模式中應引入類似美國EHS管理系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室要強制實行安全訓練課程及考試制度,實行硬性的安全教育和實驗室準入制度。在進入實驗室之前,每個學生都必須進行安全培訓與考核,最好相關部門建立一套安全教育網絡學習系統,設立包括一般實驗安全、安全用電、防火、逃生以及如何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實驗品等在內的多個專門培訓課程,并通過考核作為進入實驗室的前提條件,考試不合格者禁止進入相關實驗室,必須重修合格后才準進入實驗室。另外,還可以借鑒美國高校的做法,拍攝不同內容的專題安全教育影片,放到相關網絡系統中,供有需要的人員下載或在線觀看和使用。
2結語
實驗教學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針對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實驗教學模式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以期為學生創建一個健康、安全的實驗環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簡談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課程的改革與建設論文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作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結合濟南大學是地方綜合性大學,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主的特點,被定位為顯示培養目標強點的主干專業基礎課,面向學科內各專業的學生開設,為后續的專業方向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對傳統三大工藝學進行了優化整合,從多方面闡述了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工藝過程及其共性規律,該課程注重對學生的培養,是一門信息量大、綜合性強、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近幾年來,本教學團隊一直堅持開展各種類型和規模的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活動,教學思想活躍,大大促進了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精品課程的建設,2008年本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省級精品課程,并于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1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與研究
1.1優化課程體系
課程組進行了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了新的教學大綱,根據大綱將原有的課程體系水泥工藝學、玻璃工藝學、陶瓷工藝學優化整合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該課程打破傳統三大工藝學之間的界限,建立了以無機非金屬材料基本概念—原料及預處理—材料熱加工—制品及制品加工—材料性能為主干,合理滲透原、材料結構及物性的課程體系,2000年該課程體系開始在本科教學中應用。新的課程體系增強了知識的系統性及連貫性,減輕了學生負擔,提高了教學效果。形成了以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等為主干課程的課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為平臺專業提高課程(水泥結構與性能、水泥科技進展、混凝土結構與性能、混凝土科技進展、陶瓷結構與性能、陶瓷科技進展、玻璃結構與性能、玻璃科技進展、材料工藝性能與實驗等)和畢業論文(或設計)為教學模塊的課程體系。
淺析面向21世紀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論文
我院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1958年創辦的老專業,從開始的耐火材料不斷發展到含蓋水泥、陶瓷、玻璃、耐火材料等四個方向的、規模較大的專業,1995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教學改革以前,這四個專業方向分別上課,各成體系,互不相通,而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幾十年不變。這種教學模式,充分暴露了舊教育體制下專業口徑過窄、培養模式單一、教育內容陳舊、教育方法過死、人文科學底蘊不足的弊病。學生畢業以后,適應能力很差,專業面很窄,即使到本專業的對口行業就業,只要專業方向不對,也會長期不適應工作。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后來我們改為四個方向的專業課一起上課的方法,但是這樣以來,課時嚴重膨脹,學生負擔過重,實際上,學生也沒有真正掌握到知識。由此可見,如果繼續沿用舊的教育體制和辦學方法,我們的專業就無法為河北省的無機非金屬材料行業培養高質量的人才。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按照新的教育思想進行改革,為此,1999年我們申報了《地方院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河北省教育廳教研課題,并得到批準。該項目2001年通過了河北省教育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專家意見為,項目的研究成果對我國地方院校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課程改革有指導意義,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一教育改革的實施
我們認為改革的總體思路應該是:突出地方院校特點,合理組織課程,擴大專業基礎,啟發創新思維,提高工程能力,建立產、學、研三結合的辦學模式與科技創新新機制。
簡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物理化學》的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1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首要任務,國內各大院校開始投入到教育質量改革的大潮中。陜西科技大學作為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也將高等教育專業認證作為學校保障本科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優勢特色專業率先實施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物理化學課程作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的專業基礎必修課,應從解決專業工程問題的實際出發,探索適合本專業學生的一套教學模式。
2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為了滿足行業資質認證考核的要求,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確立了與行業接軌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立足陜西、面向行業,培養具有以陶瓷、玻璃為特色,涵蓋無機非金屬材料相關領域所需的工程知識;具有利用現代工具對相關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解決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團隊精神、創新意識、溝通交流與自我提升能力;具備社會、法律、環境等意識及評價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在新的培養模式下,物理化學課程對材料專業學生提出了相應的畢業要求:掌握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能就簡單的工程過程進行分析,選擇正確方法,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合理優化。為此,物理化學課程建立了“重基礎、強實踐、突出綜合應用能力”的全新教學體系。
3改革教學模式,加強綜合應用能力培養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物理化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緊緊圍繞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操作相互貫通,理論知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相互滲透的創新教育模式展開,注重大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力求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專業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提升我國工程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開放式實驗、實踐教學研究論文
摘 要:開放式實驗教學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綜合素質。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室進行了軟硬件的建設,并以實驗室為主,實驗基地為輔,“產學研”相結合,進行了開放式實驗、實踐教學活動,取得了一些成果。
關鍵詞:開放式實驗;實踐教學;產學研
新的高等教育理論認為,培養、訓練具有解決科學問題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人才要比培養單純接受知識的學生重要得多。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當代高等教育的目標。
高校實驗室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特殊作用。隨著實踐教學改革的深化,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近幾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實驗教學局限于驗證原理、單純掌握操作技術以及依附于理論課的情況,充實和改革了實驗教學的內容。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創新意識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是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所無法替代的。實驗教學的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聯想和創新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004年我們承擔了河北理工大學教改重點資助項目:“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方法和管理對策研究”,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室的開放式實驗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索。摸索出“基礎實驗與綜合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相結合,規定實驗與自選實驗相結合,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在實驗室實驗與在實驗基地實驗相結合;學院教師當導師與吸納社會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當副導師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基本形成了“科學構建與理論教學體系既密切相關又相互獨立、內容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特點突出、開放式”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以實驗室為主,實驗基地為輔,“產學研”相結合,共同進行了開放式實驗、實踐教學活動。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實驗教學論文
1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構建新型的實驗教學模式
1.1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實驗教學體系
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必須突破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以培養創新能力為主線,采用核心化、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結構。核心化是指服從實驗目標,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核心;多層次是指實驗內容設置劃分多個層次: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實驗(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綜合型實驗(學科間交叉)、專業設計型實驗。精煉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基礎實驗、玻璃工藝實驗、陶瓷工藝實驗、水泥工藝實驗)實驗內容,使其與理論知識同步,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小綜合實驗為輔,既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又培養實驗基礎技能與應用。在大三下學期增加綜合型實驗,此類實驗內容為至少兩個二級學科之間的交叉,這樣可以鞏固學生的實驗技能,并且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使學生能獨立完成實驗方案確定、原材料檢測、材料制備、材料性能檢測、材料結構分析等實驗內容,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大四上學期,為了幫助學生就業以及進一步深造和后面的畢業論文打下基礎,增加專業方向設計性實驗,以設計為主,講究與工廠實際內容和研究熱點相符的研究型實驗,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另外,新的實驗教學體系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實驗內容應設立必做實驗項目、選做實驗項目和研究性實驗項目,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關于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探究論文
1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現狀
無機非金屬工程專業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已經被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遠遠的甩下。傳統的無機非金屬工程專業涵蓋水泥、陶瓷、玻璃等方向,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成為包括新型建筑材料以及新型耐火材料的復合型專業。從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企業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能夠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技術人才同時能夠經營的管理人才,但是我國目前在人才培養模式又不盡如人意,首先是已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與當前的人才缺口方向不符,同時設置的教學內容與就業工作需要不匹配,而且實踐環節的監管工作極不到位;谝陨戏N種情況,我國的無機非金屬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方向應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一批具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基礎性人才,要求對目前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建設的需要。
2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改革措施
2.1 教學體系的的創新
我國的經濟發展為目前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做好基礎性、根本性、原則性的工作任務是目前應該完成的要求,教學體系的改革首當其沖。當前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政治上合格的,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領域內有廣闊而扎實的理論基礎、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技術開發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加強科學基礎以及計算機基礎技術的學習,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技術無疑成為了影響社會生產的第一要素,強化學生的自然科學基礎能力同時結合計算機技術的適用,在加強其對自然科學本質理解的情況下,顯著提高其運用科學技術解決基本問題的能力和速度;其次是重視對工程基礎的學習,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中,基礎知識的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掌握了工程技術的共同理論、共同技術,即使就業工程中專業知識有所偏差,也能利用基礎知識彌補,強化學生適應人才市場缺口的問題;最后,建立完善的學科專業知識實踐教學平臺,為了培養更全面的應用型人才,針對地方經濟發展以及人才缺口方向,加大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有利于讓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就能迅速為企業創造產業價值,理應成為本次教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因此強化無機材料科學基礎、熱工基礎以及水泥等研究方法和實驗等實踐環節至關重要。具體到應用步驟,應加大對每一個環節的檢查力度,教師做出相應的實踐要求,一環扣一環,分步完成。保證學生的實踐環節無論是設計或是草圖繪制等階段都有配套的記錄,以便于對實踐教學質量的控制。同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驗,從事實驗操作并對實驗結果進行數據處理、誤差分析,有助于觀察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簡論優化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體系培養創新型人才論文
新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改革人才培養體系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已成為各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因此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
按照教育部“拓寬基礎,淡化專業意識,擴大專業口徑,培養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各高校對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大致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的重點高校,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整體設計,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整體概念,以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專業并存辦學,在教學中強調材料學科的專業基礎課,整合理論和實驗教學,做到厚基礎,寬專業面;二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地方高校,以二級學科招生,分設三級學科方向,開設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任選課,強化選修課,擴大課程覆蓋面。
我校作為一所地方院校,明確提出“立足重慶,背靠行業,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辦學思想,以“把學校建成為國內一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和西部地區新技術與應用技術的研發和培訓基地”為戰略目標。結合我校的辦學思想和目標,需要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一、以社會和企業需求為導向,明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畢業生絕大多數直接進入企業生產一線。企業要求學生既要具有專門化的知識技能,又要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工程應用實踐能力,這就迫使我們必須優化課程體系,培養適應人才市場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有關應用型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教學改革初探論文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無機非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不斷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是各種無機固體材料的統稱,其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材料;除了傳統的硅酸鹽材料外,還包括:先進陶瓷材料、納米材料、先進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生態環境材料、超導材料、磁性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之一,也是學生繼續深造的必修課,其主要闡述了材料的組成與結構、制備與加工、性質與特點等內容;同時也闡述了材料科學與工程要素之間相互關系和變化規律以及材料共性規律的一門應用基礎學科。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我校為適應地方支柱型產業的改變、緩解當地企業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及加快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于2011年9月新開設的專業,專業開設以來,《無機非金屬材料》該門課程所面臨的問題是課時少很難滿足行業現日益發展的知識體系,以及課程內容不斷拓展和更新的矛盾日益加劇,同時我!稛o機非金屬材料》這門課程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兩部分,這使得課時更加的緊缺,在課時緊缺的情況下,學生一般都會優先注重理論課,這樣造成了學生理論聯系不到實際,動手能力下降,影響學生的就業和升學,這也與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念相矛盾;因此,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無機非金屬材料》作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深度,概念多,學起來枯燥乏味,但能夠從微觀結構和熱力學上很好地解決材料在制備和成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釋不同材料為什么具備不同的性能;同時該課程對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和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較強。針對上述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提高《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的教學效果,從而形成知識傳授;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如何開展和設置“無機非金屬材料學基礎”實驗課程;本文進行了深入的嘗試和探索,從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進,達到情感教育的融匯,從各個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注重實踐環節,并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推動應用型學科的發展。
有關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課程的教學與改革探討論文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課程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材料物理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針對我校建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該課程具有專業特點的主干專業基礎課,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課程對傳統三大工藝學(水泥工藝學、玻璃工藝學、陶瓷工藝學)進行了優化整合,從多方面闡述了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基本工藝過程等規律。該課程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制備原理、生產工藝過程中的共性及特點、生產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并使學生對無機非金屬材料(特別是水泥、陶瓷、玻璃材料)的性能、生產過程和應用有較全面的了解。該課程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是一門綜合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
近幾年來,作者對“無機材料工藝學”課教學方法進行了不斷探索,在從事幾年的無機材料工藝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基礎上,認識到教師若是在授課中只是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不注重與學生的互動,表面上教師教課效果很好,課堂學生的紀律性也很好,但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明顯不足,對課程的知識點也了解很少,而臨到考試學生往往采取突擊的方式或者以老師劃重點幫助復習的方式來通過考試,因此作者提出一改考試這種方法來單一檢驗課程的教學效果,而是提出在課堂上要注重改革教學內容,采用布置課外調研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籍的積極性和思維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試卷、專題報告和答辯相結合的這一全新的考查方式,進一步開拓師生互動、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展示創造能力的更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