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古人名字的關系及其文化信息價值
論文關鍵詞:名字 關系 文化信息
論文摘要:古代文化人和貴族往往既有名又有字,而名和字在意義上一般又都有聯系,這種聯系給我們提供了多種極有價值的文化信息,是文化研究的一種不可多得的重要礦藏。概括說來,名與字的之間的聯系主要有以下幾種:1.同義互訓;;2.反義相對;;3.相關聯想;4.同類相及;;5.離合名字;6.古語活用;;7.追慕古人。
名字,本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區別符號,自古及今,人皆有之,但古之于今,卻有區別。在我們今天的人名系統中,雖然仍有“名字”這一概念,但實際上是有名而無字。所以今天仍把姓名之名稱為名字,是因為古人(嚴格說一直到建國以前)中凡有文化者,幾乎都是既有“名”又有“字”。
名,據說是嬰兒出生三個月后由父親命名的,這就是《儀禮·喪服傳》上所說的“子生三月,則父名之”。而字,則是成年后舉行冠禮時由加冠嘉賓根據他名兒的含義給起的,這就是《禮記·曲禮上》所說的“男子二十,冠而字”。
名和字,都是一個人的區別代碼,一名足矣,何以還要“冠而字”呢?《禮記·冠義》說:“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薄秲x禮·士冠禮》說:“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笔裁词恰俺扇酥馈?何謂“敬其名”?唐人孔穎達在給《禮記·檀弓上》中“幼名,冠字”作注時說:“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就是說,當一個人年滿二十結發加冠之后,他就告別了童年時代而跨入了成年時代,社會也相應地承認和接納他進人成人的行列,他就在社會上開始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比如說具有了娶妻生子、出仕做官的權利,同時也要盡保家衛國、光宗耀祖的義務。這時,由長輩原來所命和多年來被長輩所稱的“名”,就不便再在社交場合呼來喚去,就得另取一個供平輩或晚輩可以稱呼的新名,即“字”,以示他已不再是少不更事的孩童,而是一個可以托付重任的大丈夫了。這樣,名和字的用途就有了分工:名是供長輩呼喚的,字是供平輩和晚輩稱呼的。由此也形成了古代的一種稱謂禮制,“即敬稱、尊稱、下對上稱字,自稱、謙稱、上對下稱名。平輩之間一般都稱字,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間才稱名,否則,‘指名道姓’、‘直呼其名’,則是不尊重對方的無禮行為。
名和字的產生雖有先后,但在意義上是相關聯的。《說文解字·子部》:“字,乳也”。段玉裁注曰:“人及鳥生子日乳……《敘》云:‘字者,滋乳而浸多者也!,原來“字”是生育、滋生的意思,所以古人將漢語書寫符號中獨體象形的,如“人”、“目”、‘舊”、“月”等,叫做“文”,而由“文”組合、滋生出來的符號,如“武”、“信”、“江”、“河”等,叫做“字”。人的字是由名滋生出來的,當然也就叫“字”了。字由名而滋生,它對名有表述、闡明的作用,所以又叫“表字”,所解釋的是名的性質和含義,所以也叫“表德”,北齊顏之推在他的《顏氏家訓·風操》篇中就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闭驗樽趾兔谝饬x上有這樣密切的聯系,所以《白虎通·姓名》中才說:“或傍其名而為之字者,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
關于名與字之間的聯系,清代學者曾把它歸納為“五體”(同訓、對文、連貫、指實、辨物)、“六例”(通作、辯訛、合聲、轉語、發聲、并稱),近人有的則細分為十幾種聯系方法。概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同義互訓
名與字為同義詞,二者相為輔佐,互作解釋,如:
(春秋)宰予,字子我!稜栄拧め屧挕:“予,我也”。“子”為古代男子的尊稱或美稱,《春秋谷梁傳集解》:“子者,人之貴稱”。在這里用以飾字。古人表字往往加“子”以為飾。
(春秋)施之常,字子恒!稜栄拧め屧挕:“恒,常也”!队衿そ聿俊:“常,恒也”。
(東漢)班固,字孟堅!队衿た诓俊:“固,堅也”!稜栄拧め屧挕:“堅,固也”。孟表行第,古人常在字之前加“伯(孟)、仲、叔、季”以表排行。
(宋)歐陽修,字永叔!稄V雅·釋話》:“修,長也”。《說文·永部》:“永,水長也。
[1][2][3][4]下一頁
【試論古人名字的關系及其文化信息價值】相關文章:
試論誠信及其價值01-09
試論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的關系03-18
試論企業文化與治理溝通的關系03-21
試論企業文化與管理溝通的關系03-18
試論中國審計文化的結構及其作用機制03-18
試論預設理論及其在英語學習中的價值探微03-20
試論儒家科技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12-24
近代英美關系及其文化基礎03-11
試論DV大眾信息傳播的社會價值觀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