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
[論文關鍵詞」法蘭克福學派 大眾文化 社會批判
[論文摘要〕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批判是法蘭克福學派社會研究的中心論題。理論家們主要從大眾文化的興起改變了人類文化活動的性質等五個方面對大眾文化進行批判。大眾文化的盛行包含著對歷史人文理性的摧毀。在批判中,理論家們隆重推出了西方馬克思主義人學命題。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實現(xiàn)了社會批判的功能,對我們思考當下中國的文化建設問題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理論家處在一個從總體上說是由“工業(yè)社會”向“后工業(yè)社會”挺進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一切都商品化了,商品觀念成為一種現(xiàn)代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產品的商品化,從一個角度深刻表明了西方社會的文化價值危機。現(xiàn)代社會文化呈商品化趨勢的問題必然地進人法蘭克福學派的研究視野。20世紀40年代,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在流亡美國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旅美文化批評。他們發(fā)現(xiàn)當時的美國有一個既非法西斯主義的卻又具有操縱性的發(fā)達的流行文化網(wǎng)絡。于是,他們開展了對大眾文化的批判性研究。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所謂大眾文化是指借助大眾傳播媒介而流行于大眾社會中的通俗文化,如流行音樂、通俗小說、藝術廣告等。它潛在地操縱著社會大眾的思想和心理,以一種貌似溫和的形式培植大眾的支持統(tǒng)治和維護現(xiàn)狀的順從意識。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稱之為鞏固現(xiàn)存制度和秩序的“社會水泥”。這種大眾文化是工業(yè)時代才具有的;不妨說,它的出現(xiàn)在一定意義上是西方文明自我逆變與現(xiàn)代西方社會工具理性膨脹雙重作用的結果。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把晚期資本主義時代的大眾文化總稱之為“文化工業(yè)”;蛘哒f,以“文化工業(yè)”概念取代了“大眾文化”范疇,用它來主要指稱憑借現(xiàn)代科技手段大規(guī)模地進行復制和傳播文化產品的娛樂工業(yè)體系。霍克海默和阿道爾諾認為,晚期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文化工業(yè)已經同整個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連為一體;資本主義在經濟上、政治上的統(tǒng)治與其在文化上的統(tǒng)治達成了一致。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結構在整體性的聯(lián)系之中。在他們看來,文化工業(yè)走向了反啟蒙,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們步人了大眾欺騙的文化和社會階段,因此,必須對之進行批判。
如果把大眾文化大致地納人一個從出現(xiàn)、生產到消費這樣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來考察,我們注意到,法蘭克福學派主要是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大眾文化批判的。
(一)大眾文化的興起改變了人類文化活動的性質。大眾文化的興起及其流行是以下述幾個方面的語境變化為條件的:大眾消費趣味產生并且決定特定歷史階段社會的主導精神需要,這可視之為大眾文化興起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礎上,現(xiàn)存社會意識營構出普遍的大眾化人格;文化生產卷人社會經濟法則的運行之中,經濟法則成為文化生產的“杠桿”;科技發(fā)展適應了文化大批量生產和即時傳播、消費的大眾化要求。這樣,大眾文化就消解了古典文化的儀式品格并顛覆了古典文化對人類終極問題的持恒性探究傾向以及其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意義;大眾文化通過大眾潛在地擴張自己的話語權力,從而成為一種時尚。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注意到,資本對人們的統(tǒng)治已采取這樣一種時尚的、閑暇的文化形式表現(xiàn)出來,它已經滲透到勞動者的業(yè)余時間,這樣的文化活動只是勞作的延長,人們追求它只是“為了從機械勞動中解脫出來”,以便恢復精力而再次應付機械的勞作。就這樣,文化活動失去了精神享受的性質,從而“快樂變成了厭煩。
(二)大眾文化生產有一種標準化、齊一化的特點。阿道爾諾指出,美國流行音樂除了只是有限地重復著熟知的主題范圍之外,作為形式的流行音樂節(jié)奏的結構也被嚴格地加以規(guī)范,而只有最小限度的變化才被允許,但其實這也只是為了力圖隱瞞實質上的千篇一律!艾F(xiàn)代群眾文化”(即大眾文化)的特征,在今天“已被置于一個中心指導之下,而且從整體中業(yè)已構筑了一個封閉體系”。文化創(chuàng)造成了一種復制過程。文化工業(yè)取消了文藝作品的“反叛性”,文藝作品的自主精神蕩然無存。在文化工業(yè)中,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個性而訴諸的努力最終被模仿代替了。這種完全同化于現(xiàn)實商業(yè)邏輯的’‘文化工業(yè)”已經陷人“他律”的羅網(wǎng),成為喪失了內在生命的干癟的教化工具。
(三)大眾文化生產的標準化、齊一化泯滅了文化的個性。大眾文化排斥了個體文化,這就導致包括文化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內的個人主體性的衰落。大眾文化擠壓人的個性;在文化工業(yè)中,個性就是一種幻象。在現(xiàn)代西方,關于文化的論爭曾經圍繞著個體文化與大眾文化相對立的主題來進行,一些討論者認為這兩種文化形態(tài)是尖銳沖突的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認識到,在現(xiàn)代社會個體文化被大眾文化無情地排斥以至于銷聲匿跡同樣是啟蒙走向反面的結果。“啟蒙精神在技術工具方面的發(fā)展,伴隨著一個失卻人性的過程。大眾文化生產乃到肖費的一體化傾向是同人的主體性的衰落乃至個性的喪失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四)大眾文化具有商品拜物教特征,F(xiàn)代西方社會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商業(yè)社會,商品化原則支配著社會的一切生產分配系統(tǒng)、社會權力結構乃至人們的思想觀念。由是,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認為,在資本主義商品制度的前提下,文化藝術已同商業(yè)密切融合在一起,被價值規(guī)律所統(tǒng)攝,具有共同的商品形式和特性。“文化工業(yè)引以自豪的是,它憑借自己的力量,把先前笨拙的藝術轉換成為消費領域以內的東西,并使其成為一項原則,文化工業(yè)拋棄了藝術原來那種粗魯而又天真的特征,把藝術提升為一種商品類型。馬爾庫塞更是明確地說:“資產階級的藝術作品都是商品;它們也許甚至是作為上市銷售的商品而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由于文化商品的偶像祟拜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大眾文化具有了商品拜物教特性。本雅明就在自己的著作里直接提出了大眾文化的商品拜物教性質的問題。在《巴黎,十九世紀的都城》中,他用“拱門街”一詞來指稱把藝術用來服務于商業(yè)的,使文化產品的使用價值轉化為抽象的崇拜價值的巴黎文化市場。阿道爾諾則提出了“音樂拜物教”的概念。他認為,“音樂拜物教”是一個出現(xiàn)于經濟學的范疇,它源于由交換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所統(tǒng)治的社會商品性質,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音樂生活已經被商品形式所統(tǒng)治。
(五)大眾文化是一種潛在的支配和操縱的社會性力量。具有強制性!耙粋人只要有了閑暇時間,就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商提供給他的產品。馬丁·杰伊指出:“法蘭克福學派反對大眾文化,不是因為它是民主的,而恰恰是因為它不民主。他們持論,‘大眾’文化的觀念是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工業(yè)支配著一種非自然的、異化的、假的文化而不是真實的東西,高雅文化和粗俗文化之間原有的區(qū)別在大眾文化‘風格化的野蠻主義’中全部消除了。理論家們看到,工商業(yè)與文化結合的大眾文化產品隱含著一種剝奪個人自主意識的壓抑性的操縱邏輯,而這種操縱邏輯的默默運行,實與德國法西斯通過意識形態(tài)宣傳對大眾施加集權控制有著本質的相像。在這種強制性力量的控制之下,人們被支配,從而缺少選擇,不能對話。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深刻地揭示了大眾文化的這一性質。正如本·阿格爾指出的:“法蘭克福學派留給我們的是對以虛假需求、工具理性和日益衰落的個人等概念為基礎的支配的批判。
[1][2]下一頁
【淺析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相關文章:
論批判的終結05-28
淺議蘇聯(lián)蒙太奇學派論文04-16
大眾文化對當代文學的影響分析論文04-16
論文談談電視大眾文化研究視角的轉換06-05
論析關于消費異化的文化批判05-11
淺析日本交通08-09
淺析藝術的本質10-27
淺析朱自清文字之我見05-30
淺析電子證據(jù)論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