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業流動中社會資本效用時代差異的實證分析
摘 要:個人社會資本在職業流動中的效用存在著時代差異。這是由于我國社會的急劇變遷特別是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及1992年開始的我國實行以市場化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給我國的職業流動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導致了社會資本在職業流動中效用的差異。我們在對我國職業流動進行社會資本分析時,應該結合我國的特殊國情,特別是要考慮時代類型因素,只有這樣,我們實證分析的結果才會切合我國實際,并為我國的職業流動提供科學的指導。?
關鍵詞:職業流動;社會資本;時代差異?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運用西方的社會資本理論分析我國的職業流動現象,產生了一批理論成果。綜觀我國學者關于職業流動的社會資本分析,筆者發現,時代的因素或多或少的被忽視了[1]。?
一、本研究的主要概念和資料來源?
(一)本研究的主要概念?
1.社會資本?
關于社會資本概念,自從法國學者布迪厄第一次對社會資本概念進行界定以來,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社會資本概念進行了界定[2]。在本研究中筆者采用林南的社會資本概念,他認為:“社會資本——作為在市場中期望得到回報的社會關系投資——可以定義為在目的性行動中被獲取的和/或被動員的、嵌入在社會結構中的資源! [3]林南把社會資本分為接觸的社會資本和動員的社會資本兩個方面,接觸的社會資本是指個體嵌入于社會網絡中的資源,動員的社會資本是指個體在工具性行動中實際使用的社會網絡資源。在本研究中,筆者將“接觸的社會資本”具體操作化為社會網絡規模和網絡趨同性。社會網絡規模是指構成一個社會網絡的成員的數目,社會網絡規模越大,表明個人的社會資本越豐富。網絡趨同性指的是社會網絡的核心人物與其他社會網絡成員在某種社會特征方面的類似性,網絡趨同性越低,表明個人社會網絡成員的組成越廣泛,個人社會資本的質量越高。?
2.職業流動?
所謂職業流動,就是指尋找和變換工作的過程[4]。職業流動分為代內流動和代際流動,筆者將代內流動操作化為是否流動和流動次數兩個變量。對于代際流動,主要研究代際流動方向,筆者將代際流動方向分為兩種:向上流動和未向上流動。陸學藝認為,我國存在十種職業類型: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經理人員、私營企業主、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個體工商戶、商業服務業員工、產業工人、農業勞動者和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人員[5]。排在前面的職業類型比排在后面的職業類型的社會經濟地位高,在代際流動方向中,筆者以父親職業為基準,如果個人目前的職業類型排在其父親的職業類型的前面,就認為是向上流動,否則就是未向上流動。?
3.時代類型?
近幾十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特別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以及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我國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由此,筆者以這兩個時間為分水嶺把時代類型分為三種:計劃經濟時代(1978年以前)、雙軌制時代(1979到1992年)和轉型時代(1993年到現在)。?
。ǘ┵Y料來源?
本研究運用的是廣西的調研資料,廣西既有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又有經濟比較落后的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在我國的排名居中,因此比較具有代表性。具體的說本研究運用的資料來源于李文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廣西不同民族職業流動與就業培訓政策的比較研究》的數據庫[6]。數據庫是課題組于2005年7月10日至17日,在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百色市和河池市等六座城市和三江、融水、恭城、龍勝、都安、環江、羅城等七個縣城根據隨機抽樣與分層(地區、職業)抽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獲得的。?
二、職業流動中社會資本效用時代差異的實證分析?
在本研究中,筆者主要對社會資本在職業流動中的效用做相關分析,由于變量的類別不一樣,所以他們之間所取的相關系數是不一樣的。定類與定類變量用的是Lambda系數,定類與定距變量用的是Eta系數,定距與定距變量用的是皮爾遜Corr系數。在本研究中,社會網絡規模、網絡趨同性和職業流動次數屬于定距變量,其余的都是定類變量。
?(一)職業流動中社會網絡規模效用時代差異的實證分析?
職業流動中社會網絡規模效用的時代差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網絡規模對職業是否流動效用的時代差異。雙軌制時期社會網絡規模與職業是否流動的相關系數Eta=0.105,并且顯著性水平值小于0.001,表明雙軌制時期社會網絡規模與職業是否流動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個人的社會網絡規模越大,職業越趨向于流動。而計劃經濟時期與轉軌時期的社會網絡規模與職業是否流動無關,表明其社會網絡規模對職業是否流動的影響不大。二是社會網絡規模對職業流動次數效用的時代差異。雙軌制時期社會網絡規模與職業流動次數的相關系數?R=0.027,并且顯著性水平值為0.000,表明雙軌制時期社會網絡規模與職業流動次數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社會網絡規模越大,職業流動次數越多。而計劃經濟時期與轉軌時期的社會網絡規模與職業流動次數無關,表明此時的社會網絡規模對職業流動次數的影響不大。從上面這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發現職業流動中社會網絡規模的效用存在時代差異。?
職業流動中網絡趨同性效用的時代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網絡趨同性對職業是否流動效用的時代差異。轉軌制時期網絡趨同性與職業是否流動的相關系數Eta=0.050,并且顯著性水平值小于0.05,表明轉軌制時期網絡趨同性與職業是否流動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個人社會網絡的網絡趨同性越低,其職業越趨向于流動。而計劃經濟時期與雙軌時期的網絡趨同性與職業是否流動無關,表明其網絡趨同性對職業是否流動的影響不大。二是網絡趨同性對代際流動方向效用的時代差異。計劃經濟時期網絡趨同性與代際流動方向的相關系數Lambda=0.286,并且顯著性水平值小于0.05,表明計劃經濟時期網絡趨同性與代際流動方向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個人社會網絡的網絡趨同性越低,其在代際流動中越趨向向上流動。而雙軌制時期與轉軌時期的網絡趨同性與代際流動方向無關,表明其網絡趨同性對代際流動方向的影響不大。以上的實證分析表明:職業流動中網絡趨同性的效用存在時代差異。?
(三)職業流動中網絡依靠效用時代差異的實證分析?
在各個時代網絡依靠在職業流動中的效用都不明顯。但是筆者在研究中發現,計劃經濟時期人們在職業流動中使用網絡依靠的概率是47.9%,雙軌制時期人們在職業流動中使用網絡依靠的概率是53.1%,轉軌時期人們在職業流動中使用網絡依靠的概率是57.6%,表明人們在職業流動中使用網絡依靠的概率越來越高,由此,筆者認為網絡依靠在職業流動中肯定是有效用的。筆者經過進一步的研究,提出網絡依靠的關系強度概念,筆者把職業流動中運用了家庭成員及其親屬的人情關系稱為強關系,把朋友、同學、同事等人情關系成為弱關系。通過統計分析,筆者發現網絡依靠的關系強度在職業流動中的效用存在時代差異,主要表現在網絡依靠的關系強度對職業是否流動效用的時代差異上。計劃經濟時期和雙軌制時期網絡依靠的關系強度與職業是否流動無關,而轉軌時期網絡依靠的關系強度與職業是否流動有關,強關系對職業是否流動的作用比較明顯,這表明職業流動中網絡依靠的效用存在時代差異。?
。ㄋ模┞殬I流動中網絡幫助效用時代差異的實證分析?
職業流動中網絡幫助效用的時代差異主要表現在職業是否流動方面。計劃經濟時期網絡幫助與職業是否流動的相關系數Eta=0.196,顯著性水平值小于0.05,表明計劃經濟時期的網絡幫助與職業是否流動有關,獲得網絡幫助的成員在職業是否流動方面越趨向于流動。而雙軌制時期與轉軌時期的網絡幫助與職業是否流動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水平值大于0.05,表明此時的網絡幫助與職業是否流動無關,網絡幫助對職業是否流動的影響不大。也就是說職業流動中網絡幫助的效用存在時代差異。?
三、結論?
綜合以上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個人社會資本在職業流動中的效用存在著時代差異。這是由于我國社會的急劇變遷特別是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及1992年開始的我國實行以市場化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給我國的職業流動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導致了社會資本在職業流動中效用的差異。因此,筆者認為我們在對我國職業流動進行社會資本分析時,應該結合我國的特殊國情,特別是要考慮時代類型因素,只有這樣,我們實證分析的結果才會切合我國實際,并為我國的職業流動提供科學的指導。?
?
參考文獻:?
。1]黃曉波.職業流動的社會資本研究綜述[J].理論界,2006,(10).?
[2]黃曉波.西方“社會資本”概念綜述[J].理論界,2006,(7).?
。3][美]林南.社會資本——關于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M].張磊,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
。4] 王春光.中國職業流動中的社會不平等問題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3,(2).?
。5]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9.
【職業流動中社會資本效用時代差異的實證分析】相關文章:
實證主義時代12-10
國際貿易中的文化差異因素分析03-19
護士在臨床整體護理中的效用11-24
我國新股弱勢問題實證分析03-25
西方消費理論在中國的實證分析03-07
時間性差異與暫時性差異的比較分析03-24
知識管理效益影響因素實證分析03-22
飲料企業微觀營銷環境實證分析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