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參考文獻的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論文吧。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習的關鍵方法,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教學有效性
雖然很多學校已經認識到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可以看出,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語文教師必須詳細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調整對策,實現有效教學。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是在進行語言實踐,無論文章的形式如何、內容如何,這些內容最終都會轉換成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只有保證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學校在采用傳統的語文朗讀教學模式和理念,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率低下。小學課堂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朗讀的數量,更要注重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質量,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從課堂閱讀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一些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朗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插入環節,沒有認識到語文朗讀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會讓學生齊聲閱讀文章,閱讀結束后教師會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學生無法參與朗讀教學,學生只能單一地記錄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學生根本無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對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成效有很大影響。但是,從很多小學教師結構看,學校缺乏專業的語文教師,現有的語文教師大部分是由其他專業轉向語文教學的,教師缺乏朗讀教學實踐經驗。除此之外,學校很多語文教師的年齡偏大,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差,觀念陳舊。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豐富朗讀教學內容
要想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制訂朗讀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朗讀學習的空間。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要在教材的基礎上不斷延伸。但是,語文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朗讀教學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要體現出朗讀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新課標下,語文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朗讀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
(二)引導學生感知朗讀內容
在學生朗讀一篇文章時,只有多次閱讀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才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在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學生的第一次閱讀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感知朗讀內容。學生在朗讀文章時發音必須準確無誤,并能夠理解文章中詞語的含義,理清朗讀文章的脈絡。在開展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反復閱讀朗讀文章。在學生開始朗讀文章之前,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朗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朗讀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必須合理控制文章朗讀的次數,朗讀的次數并不是越多越好,對于比較簡短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三遍,對于內容比較多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五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語文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朗讀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語文課堂朗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文章中不理解的問題標記出來,先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都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談論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的難點,解決問題。
(三)指導學生欣賞朗讀文章
學生在第一次朗讀文章時必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教師在學生第一次朗讀結束后就為學生解答朗讀中遇到的問題,那么學生的依賴性就會增強,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因此,在學生第一次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出提示,讓學生再次朗讀文章,并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反復朗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捋順文章脈絡,找出文章各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學生朗讀學習中,語文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減少批評性的語言,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過程和學習結果展開合理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發現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可以讓教師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避免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調整對策,提高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
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朗讀內容,這樣才能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要在朗讀教學中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既然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必須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多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不僅僅是依靠課內時間,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朗讀,豐富知識儲備。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為小學生推薦一些有意義的朗讀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對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定期參加專業化培訓,積累朗讀教學經驗,進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并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小學課堂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但是,很多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朗讀只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插入環節,沒有認識到語文朗讀的重要性。朗讀教學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要體現出朗讀教學的趣味性。在學生開始朗讀文章之前,教師需要結合朗讀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朗讀文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朗讀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05:108-112.
[2]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3]王明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0,06:53-55.
[4]孟廣珍.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北極光,2015,09:90.
[5]曾得財.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朗讀教學[J].科普童話,2015,46:49.
【有參考文獻的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05-09
語文教學論文的參考文獻07-01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參考文獻02-21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文獻03-17
ppt教學論文參考文獻12-06
數學教學的論文參考文獻06-14
教育教學論文參考文獻06-14
數學教學論文參考文獻04-03
課堂教學論文參考文獻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