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6-12 18:25:37 宗澤 學習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上學期間,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果酒和果醋和制作》

          一、果酒制作

          1.原理:菌種 ,屬于 核生物,新陳代謝類型 ,有氧時,呼吸的反應式為: ;無氧時,呼吸的反應式為: 。

          2.條件:繁殖最適溫度 ,酒精發酵一般控制在 。

          (傳統發酵技術所使用的酵母菌的來源)

          3.菌種來源:

          現在工廠化生產果酒,為提高果酒的品質,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長,采取的措施是 。

          4.實驗設計流程圖

          挑選葡萄沖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酒 果醋

          5.根據教材P4操作提示設計實驗步驟及裝置。

          充氣口作用 ; 排氣口作用 ;

          出料口作用 。

          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其目的是 。

          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 ;

          制醋時,應將充氣口 。

          6.實驗結果分析與評價:可通過嗅覺和品嘗初步鑒定,并用______________檢驗酒精存在�?捎^察到的現象為

          二、果醋的制作:

          1.原理:菌種:___________,屬于___________核生物,新陳代謝類為_________

          醋酸生成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條件:最適合溫度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

          3.菌種來源: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購買。

          4.設計實驗流程及操作步驟:

          果酒制成以后,在發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將裝置轉移至

          ______________0C條件下發酵,適時向發酵液中______________。如果沒有充氣裝置,可以將瓶蓋打開,在瓶蓋上紗布,以減少空氣中塵土污染。

          三、操作過程應注意的問題

          (1)為防止發酵液被污染,發酵瓶要用 消毒。

          (2)葡萄汁裝入發酵瓶時,要留出大約 的空間。

          (3)制作葡萄酒時將溫度嚴格控制在 ,時間控制在 d左右,可通過 對發酵的情況進行及時的監測。

          (4)制葡萄醋的過程中,將溫度嚴格控制在 ,時間控制在 d,并注意適時在 充氣。

          【疑難點撥】

          1、 認為應該先沖洗葡萄還是先除去枝梗?為什么?

          應該先沖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時引起葡萄破損,增加被雜菌污染的機會。

          2、 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防止發酵液被污染?

          需要從發酵制作的過程進行全面的考慮,因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雜菌。例如:榨汁機、發酵裝置要清洗干凈;每次排氣時只需擰松瓶蓋、不要完全揭開瓶蓋等。

          3.制葡萄酒時,為什么要將溫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時,為什么要將溫度控制在30~35 ℃?

          答:溫度是酵母菌生長和發酵的重要條件。20 ℃左右最適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將溫度控制在其最適溫度范圍內。而醋酸菌是嗜溫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 ℃,因此要將溫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時,為什么要適時通過充氣口充氣?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將酒精變為醋酸時需要氧的參與,因此要適時向發酵液中充氣。

          《腐乳的制作》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發酵有多種微生物的協同作用,如 ……

          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種絲狀 ,常見于 ……上。新陳代謝類型是 。

          2. 等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可以將豆腐中的 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 ;脂肪酶可以將 水解成 和 。

          3.現代的腐乳生產是在嚴格的 條件下,將優良 菌種直接接種在豆腐上,這樣可以避免 ,保證 。

          二、腐乳制作的實驗流程:

          讓豆腐長出毛霉→ → →密封腌制。

          三、實驗材料

          含水量70%的豆腐,粽葉,盤子,鹽,黃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廣口玻璃瓶,高壓鍋。

          四、實驗步驟

          1.將豆腐切實3cm×3cm×1cm若干塊

          2.豆腐塊放在鋪有干粽葉的盤內,每塊豆腐等距離排放,豆腐上再鋪干凈粽葉,再用保鮮膜包裹。

          3.將平盤放在溫度為 的地方,毛霉逐漸生長,大約5d后,豆腐表面叢生直立菌絲。

          4.當毛霉生長旺盛,呈淡黃色時,去除保鮮膜及粽葉,散熱及水分,同時散去霉味約36h。

          5.豆腐涼透后,將豆腐間的菌絲拉斷,整齊排在容器內,準備腌制。

          6.長滿毛霉的豆腐塊(以下稱毛坯)分層擺放,分層加鹽,并隨層高而增加 ,在瓶口表面鋪鹽 ,以防止 ,約腌制8d。

          7.將黃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鹵湯。鹵湯酒精含量控制在 為宜。

          8.廣口玻璃瓶刷洗干凈,用高壓鍋在1000C蒸汽滅菌30min,將腐乳成坯擺入瓶中,加入鹵湯和輔料后,將瓶口用酒精燈加熱滅菌,用膠條密封,常溫下,六個月即可以成熟。

          【疑難點撥】

          1.王致和為什么要撒許多鹽,將長毛的豆腐腌起來?鹽在該過程中起什么作用?

          鹽能防止雜菌污染,避免豆腐腐敗。鹽能抑制多種微生物的生長。

          2.配制鹵湯時,一般將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過高過低都不行,為什么?

          酒精含量的高低與腐乳后期發酵時間的長短有很大關系。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

          3.豆腐坯用食鹽腌制,其作用是什么?

         �、贊B透鹽分,析出水分 ②給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鄯乐姑估^續生長和污染的雜菌繁殖 ④浸提毛霉菌絲上的蛋白酶

          4.腐乳在釀造后期發酵中添加多量酒液的目的是什么?

         �、俜乐闺s菌污染以防腐

          ②與有機酸結合形成酯,由于酒中特別是黃酒中含有酵母茼,經發酵可產生醇,并與有機酸結合形成酯,賦予腐乳風味

          ③利于后期發酵

          5.鹵湯中香辛料的作用是什么?

         �、僬{味 �、诖龠M發酵 �、蹥⒕栏�

          解釋:(香辛料如花椒、大蒜、茴香中含有花椒酰胺、蒜辣素、茴香醚及茴香醛等,有極強的殺菌力;又有良好的調味功能;香辛料成分參與發酵過程,合成復雜的酯類,使腐乳形成特有色、香、味。)

          6.你能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豆腐長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長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絲。嚴格地說是直立菌絲,在豆腐中還有匍匐菌絲。

          7.我們平常吃的豆腐,哪種適合用來做腐乳?

          答:含水量為70%左右的豆腐適于作腐乳。用含水量過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8.吃腐乳時,你會發現腐乳外部有一層致密的"皮"。這層"皮"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對人體有害嗎?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發酵時在豆腐表面上生長的菌絲(匍匐菌絲),它能形成腐乳的"體",使腐乳成形。"皮"對人體無害。

          《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

          一、基礎知識

          3.在本課題中,我們主要探究有關加酶洗衣粉的三個問題: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 效果有什么不同;二是在什么溫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 最好,三是 的洗衣粉,其洗劑效果有哪些區別。

          二、實驗操作

          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洗滌效果

          (1)實驗遵循的原則:實驗變量為洗滌劑,設計時應遵循 原則、 原則,有效地控制其他變量,如水的用量、污染物的量、所用實驗用布的質地大小、兩種洗衣粉的用量,攪拌及洗滌時間。

          (2)實驗過程

         �、偃芍淮鬅� ,用量筒分別量500mL蒸餾水放入其中,放入400C的水浴鍋保溫。

          ②將制好的污染布和洗衣粉(一組為 和 ,另一組為 和 )分別放入兩只燒杯中。

          ③用玻璃棒同時充分攪拌 時間,一段時間后攪拌可重復進行。

         �、苓^相同的時間后觀察洗滌效果,探究加酶洗衣粉使用時的最適溫度。

          2.不同種類的酶洗衣粉對同一污漬的洗滌效果

          (1)實驗原理:不同種類的加酶洗衣粉所加的酶不同,而酶具有 ,所以對不同污漬的洗滌效果不同。

          (2)實驗過程:根據表格設計實驗步驟

          編號 污漬

          類型 洗滌效果 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復合酶 普通洗衣酶 1 雞血 2 牛奶 3 菜油 4 番茄汁 5 墨水 6 染料 【疑難點撥】

          1.普通洗衣粉中包含哪些化學成分?

          提示:普通洗衣粉中通常包含有:表面活性劑、水軟化劑、堿劑、漂白劑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還含有增白劑、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劑等。

          2.在本課題中你打算使用什么方法和標準判斷洗滌效果?

          提示:可在洗滌后比較臟物的殘留狀況,如:已消失、顏色變淺、面積縮小等,

          3.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的洗劑效果好,可以用絲綢作為實驗材料嗎?

          不能。因為絲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它會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損壞衣物。

          【典例解析】

          下列不屬于酶制劑的是

          A.蛋白酶 B.脂肪酶 C.淀粉酶 D.麥芽糖酶

          解析: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四大類: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纖維素酶。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堿性蛋白酶和堿性脂肪酶。堿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跡從衣物上脫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分別將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使洗衣粉具有更強的去污能力。

          《酵母細胞的固定化》

          一、基礎知識

          酶:優點: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大規模地應用于食品、化工等各個領域。

          實際問題:對環境條件敏感,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難回收,不能再次利用,提高了生產成本;反應后的酶會混合在產物中,如不除去,會影響產品質量。

          設想:

          固定化酶:優點

          實際問題: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化學反應,而在生產實踐中,很多產物的形成 都是通過一系列的酶促反應才能得到的

          設想:

          固定化細胞:優點

          二、固定化酶的應用實例

          高果糖漿是指

          能將葡萄糖轉化為果糖的酶是 。使用固定化酶技術,將這種酶固定在一種 上,

          再將這些酶顆粒裝到一個反應柱內,柱子底端裝上分布著許多小孔的 。酶顆粒無法通過篩板的小孔,而反應溶液卻可以自由出入。生產過程中,將葡萄糖溶液從反應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過反應柱,與 接觸,轉化成果糖,從反應柱的下端流出。反應柱能連續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果糖的產量和質量。

          三、固定化細胞技術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是利用 或

          方法將酶或細胞固定在一定空間內的技術,包括 、 和 法。

          一般來說,酶更適合采用 和 法固定,而細胞多采用 法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細胞難以 或 ,而個小的酶容易從 中漏出。

          包埋法法固定化細胞即將微生物細胞 包埋在不溶于水的 中。常用的載體有……和 等。

          四、實驗操作

          (一)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

          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需要的材料是…………和

          1.酵母菌的活化

          活化就是處于 狀態的微生物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

          2.配制物質的量嘗試為0.05mol/L的CaCl2溶液

          3.配制海藻酸鈉溶液

          加熱溶化海藻酸鈉時要注意:

          4.海藻酸鈉溶液與酵母菌細胞混合

          5.固定化酵母細胞

          以恒定的速度緩慢地將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 溶液中,并浸泡 (時間)。

          (二)用固定化酵母細胞發酵

          1.將固定好的酵母細胞用 沖洗2-3次。

          2.發酵時的溫度就為 ,時間 。

          五、結果分析與評價

          (一)觀察凝膠珠的顏色和形狀

          如果制作的凝膠珠顏色過淺、呈白色,說明 ;如果形成的凝膠珠不是圓形或橢圓形,則說明 ,制作失敗,需要再作嘗試。

          (二)觀察發酵的葡萄糖溶液

          利用固定的酵母細胞發酵產生酒精,可以看到產生了很多 ,同時會聞到

          補充: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催化的優缺點:

          類型 優點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等。 對環境條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難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產成本;反應后酶會混在產物中,可能影響產品質量。 固定化酶 酶既能與反應物接觸,又能與產物分離,同時,固定在載體上的酶還可以被反復利用。 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化學反應,而在生產實踐中,很多產物的形成都通過一系列的酶促反應才能得到的。 固定化細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后的酶或細胞與反應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導致反應效果下降等。

          【疑難點撥】

          1.細胞的活化。

          提示:在缺水的狀態下,微生物會處于休眠狀態。活化就是讓處于休眠狀態的微生物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酵母細胞所需要的活化時間較短,一般需要0.5~1小時。

          2.如何檢驗凝膠珠的質量是否合格。

          提示:檢驗凝膠珠的質量是否合格,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用鑷子夾起一個凝膠珠放在實驗桌上用手擠壓,如果凝膠珠不破裂,沒有液體流出,就表明凝膠珠的制作成功。二是在實驗桌上用力摔打凝膠珠,如果凝膠珠很容易彈起,也表明制備的凝膠珠是成功的。

          3.酶和細胞分別適應哪種固定方法?

          提示:一般來說,酶更適合采用化學結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細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典例解析】

          酶和細胞分別適應哪種固定方法?

          提示:一般來說,酶更適合采用化學結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細胞多采用包埋法 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一、提取DNA的方法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 。對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 、 等在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的差異,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質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濃度的 中溶解度不同,利用這一特點,選擇適當的鹽濃度就能 充分溶解,而使雜質沉淀,或者相反,以達到分離目的。

          此外,DNA不溶于 溶液,但是細胞中的某些蛋白質則溶于酒精。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將DNA與蛋白質進一步的分離。

          2)DNA對酶、高溫和洗滌劑的耐受性 蛋白酶能水解 ,但是對 沒有影響。大多數蛋白質不能忍受60-80oC的高溫,而DNA在 以上才會變性。洗滌劑能夠瓦解 ,但對DNA沒有影響。

          3)DNA的鑒定 在 條件下,DNA遇 會被染成 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為鑒定DNA的試劑。

          二、實驗設計

          1)實驗材料的選取 凡是含有 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慮,但是使用 的生物組織,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在下面的生物材料中選取適合的實驗材料:

          魚卵、豬肝、菜花(花椰菜)、香蕉、雞血、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獼猴桃、洋蔥、豌豆、菠菜、在液體培養基的大腸桿菌

          2)破碎細胞,獲取含DNA的濾液 動物細胞的破碎比較容易,以雞血細胞為例,在雞血細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同時用 攪拌,過濾后收集濾液即可。如果實驗材料是植物細胞,需要先用 溶解細胞膜。例如,提取洋蔥的DNA時,在切碎的洋蔥中加入一定的 和 ,進行充分的攪拌和研磨,過濾后收集研磨液。

          3)去除濾液中的雜質

          4)DNA的析出與鑒定

          將處理后的溶液過濾,加入與濾液體積 、冷卻的 ,靜置 ,溶液中會出現 ,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 攪拌,卷起絲狀物,并用濾紙吸取上面的水分。

          取兩支20ml的試管,各加入物質的量濃度為 的NaCl溶液5ml,將絲狀物放入其中一支試管中,用玻璃棒攪拌,使絲狀物溶解。然后,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4ml的

          �;旌暇鶆蚝螅瑢⒃嚬苤糜� 中加熱5min,待試管冷卻后,比較兩支試管溶液顏色的變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變 。

          三、操作提示

          以血液為實驗材料時,每100ml血液中需要加入3g ,防止 。

          加入洗滌劑后,動作要 、 ,否則容易產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續步驟地操作。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攪拌時,動作要 ,以免 ,導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狀沉淀。

          二苯胺試劑要 ,否則會影響鑒定的效果。

          四、結果分析與評價

          【疑難點撥】

          1.為什么加入蒸餾水能使雞血細胞破裂?

          答:蒸餾水對于雞血細胞來說是一種低滲液體,水分可以大量進入血細胞內,使血細胞脹裂,再加上攪拌的機械作用,就加速了雞血細胞的破裂(細胞膜和核膜的破裂),從而釋放出DNA。

          2.加入洗滌劑和食鹽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答:洗滌劑是一些離子去污劑,能溶解細胞膜,有利于DNA的釋放;食鹽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

          3.如果研磨不充分,會對實驗結果產生怎樣的影響?

          答:研磨不充分會使細胞核內的DNA釋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變少,影響實驗結果,導致看不到絲狀沉淀物、用二苯胺鑒定不顯示藍色等。

          4.此步驟獲得的濾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細胞成分?

          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雜質。

          5.為什么反復地溶解與析出DNA,能夠去除雜質?

          答:用高鹽濃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鹽中不能溶解的雜質;用低鹽濃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鹽溶液中的雜質。因此,通過反復溶解與析出DNA,就能夠除去與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種雜質。

          6.方案二與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答: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雜質蛋白,從而使提取的DNA與蛋白質分開;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質對高溫耐受性的不同,從而使蛋白質變性,與DNA分離。

          7. DNA的溶解度與NaCl溶液濃度的關系:

          當NaCl溶液濃度低于0.14mol/L時,隨濃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當NaCl溶液濃度高于0.14mol/L時,隨濃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

          8. 制備雞血細胞液時,要在新鮮的雞血中加入檸檬酸鈉的原因

          制備雞血細胞液時,要在新鮮的雞血中加入抗凝劑--檸檬酸鈉,防止血液凝固。其原理是檸檬酸鈉能與血漿中Ca2+發生反應,生成檸檬酸鈣絡合物,血漿中游離的Ca2+大大減少,血液便不會凝固,因為雞血紅細胞,白細胞都有細胞核,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所以在離心或靜置沉淀后,要棄出上層清液--血漿。

          9.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選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選取DNA含量較高的生物材料,否則會由于實驗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損失而造成檢測的困難;第二步是DNA的釋放和溶解,這一步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盡可能使細胞內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純化,即根據DNA的溶解特性、對酶及高溫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將DNA與雜質分開;最后一步是對DNA進行鑒定,這是對整個實驗的結果的檢測。

          10.在DNA的析出的步驟中用到玻璃棒攪拌時,注意動作要輕緩,以免加劇DNA分子的斷裂,導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狀沉淀。

          11.盛放雞血細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雞血細胞破碎以后釋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于細胞內DNA的含量本來就比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到的DNA就會更少。因此,實驗過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燒杯和試管,這樣可以減少提取過程的DNA的損失。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后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4=5

          6、圓行視野范圍細胞的數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么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主要類群:

          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細菌:(球菌,桿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線菌:(鏈霉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細胞學說

          1、創立者:(施萊登,施旺)

          2、細胞的發現者及命名者: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

          3、內容要點:P10,共三點

          4、揭示問題: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生物選修一學習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生物選修一學習技巧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可持續高效發展、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一、傳統發酵技術

          1.果酒制作:

          1)原理: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菌種來源: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養的酵母菌。

          3)條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時間放氣(CO2)

          4)檢測: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灰綠色。

          2、果醋制作:

          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時,將糖分解成醋酸

          O2充足,缺少糖源時,將乙醇變為乙醛,再變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2)條件:30-35℃,適時通入無菌空氣。

          3、腐乳制作:

          1)菌種: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產生的蛋白酶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脂肪酶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條件:15-18℃,保持一定的濕度。

          4)菌種來源:空氣中的毛霉孢子或優良毛霉菌種直接接種。

          5)加鹽腌制時要逐層加鹽,隨層數加高而增加鹽量,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豆腐塊腐敗變質。

          4、泡菜制作:

          1)原理:乳酸菌的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2C3H6O3+能量

          2)制作過程:①將清水與鹽按質量比4:1配制成鹽水,將鹽水煮沸冷卻。煮沸是為了殺滅雜菌,冷卻之后使用是為了保證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②將新鮮蔬菜放入鹽水中后,蓋好壇蓋。向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水,以保證乳酸菌發酵的無氧環境。

          3)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俜椒ǎ罕壬�;

         �、谠恚涸邴}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二、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

          1、培養基的種類:按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按化學成分分為合成培養基和天然培養基,按用途分為選擇培養基和鑒別培養基。

          2、培養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P14

          3、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

          4、培養基還需滿足微生物對PH、特殊營養物質以及O2的要求。

          5、獲得純凈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

          6、常用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將接種工具如接種環、接種針滅菌;干熱滅菌: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等需保持干燥的物品。高壓蒸汽滅菌:如培養基的滅菌。

          7、用固體培養基對大腸桿菌純化培養,可分為兩步:制備培養基和純化大腸桿菌。

          8、固體培養基的制備: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

          10、平板劃線法是通過連續劃線,將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基表面,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分別涂布到培養基表面。當它們稀釋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將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在培養基上形成單個菌落。

          11、微生物的計數方法:活菌計數法、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濾膜法。

          12、活菌計數法就是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于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個活菌。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因為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的只是一個菌落。

          13、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設置對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實驗組中非測試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證明培養基是否受到污染:實驗組的培養基中接種要培養的微生物,對照組中的培養基接種等量的蒸餾水(設置空白對照)。②如何證明某選擇培養基是否有選擇功能:實驗組中的培養基用該選擇培養基,對照組中培養基用普通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如果普通培養基的菌落數明顯大于選擇培養基中的數目,則說明該選擇培養基有選擇功能。

          15、如何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培養基中以尿素為唯一氮源,加入酚紅指示劑,如果PH升高,指示劑變紅,可初步鑒定該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

          17、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至少包括三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第三種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18、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方法:剛果紅染色法,其原理是剛果紅可以與像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復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纖維二糖和葡萄糖發生這種反應。當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后,剛果紅—纖維素的復合物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產生了透明圈,說明纖維素被分解了,說明有纖維素分解菌)

          三、植物組織培養

          1、菊花組織培養一般選擇未開花植株的莖上部新萌生的側枝。

          2、常用的培養基是MS培養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N、P、K、Ca、Mg、S;微量元素:B、Mn、Cu、Zn、Fe、Mo、I、Co;有機物:如甘氨酸、煙酸、肌醇、維生素以及蔗糖等,常常還要添加植物激素。

          3、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是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激素。

          1)按照不同的順序使用,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

          ①先使用生長素,后使用細胞分裂素:有利于細胞分裂,但細胞不分化;

          ②先使用細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長素:細胞既分裂也分化。

         �、弁瑫r使用:分化頻率提高。

          4、花粉是單倍體的生殖細胞,花粉的發育要經歷小孢子四分體時期,單核期和雙核期等階段。

          5、通過花藥培養產生花粉植株(單倍體植株)一般有兩種途徑,究竟是哪種途徑主要取決于培養基中激素的種類及其濃度配比。

          6、影響花藥培養的因素:材料的選擇和培養基的組成,此外,親本植株的生長條件、材料的低溫預處理以及接種密度等都有影響。

          7、月季的花藥培養一般選初花期,并且選擇單核期的花粉。選擇花藥時,一般通過鏡檢來確定花粉是否處于適宜的發育期。確定花粉發育時期的常用方法:醋酸洋紅法,某些植物的花粉細胞核不易著色,需采用焙花青——鉻礬法,這種方法能將花粉細胞核染成藍黑色。

          四、酶的研究與應用

          1、果膠酶作用:分解果膠,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及胞間層,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變得澄清。

          2、果膠酶并不特指某一種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膠分解酶和果膠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中反應物的減少量或產物的增加量來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四類: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纖維素酶,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堿性蛋白酶和堿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堿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跡容易從衣物上脫落。同樣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將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

          6、固定化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來說,酶更適合采用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細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細胞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細胞時,酵母細胞的活化用蒸餾水;配制海藻酸鈉溶液時,加熱要用小火,或者間斷加熱;要將海藻酸鈉溶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細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膠珠形成穩定的結構。

          五、DNA和蛋白質技術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選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分離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學性質的生物大分子。

          2、DNA溶解性:①DNA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②DNA不溶于酒精。

          3、DNA對酶、高溫和洗滌劑的耐受性:因為酶有專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但對DNA沒有影響。DNA比較能耐高溫。洗滌劑能夠瓦解細胞膜,但對DNA無影響。

          4、在沸水浴條件下,DNA遇二苯胺會被染成藍色。

          5、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雞血而不用豬血,因為哺乳動物(豬)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無DNA。

          6、破碎雞血細胞時,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同時用玻璃棒攪拌,過濾后收集濾液即可。

          7、為了純化提取的DNA,需要將濾液進一步處理。在濾液中加入NaCL,使其濃度為2mol/L,過濾除去不溶的雜質,再加入蒸餾水,使NaCL濃度為0.14mol/L,析出DNA,過濾除去溶液中的雜質。

          8、向溶解了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體積分數為95%的冷卻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提取含雜質更少的DNA。

          9、PCR原理:DNA體外復制

          10、PCR的條件:①一定的緩沖溶液;②DNA模板;③分別與兩條模板鏈相結合的兩種引物;④四種脫氧核苷酸;⑤耐熱的DNA聚合酶;⑥控制溫度的儀器設備。

          11、為什么要引物?因為DNA聚合酶不能從頭開始合成DNA,而只能從3′端延伸DNA鏈。DNA的合成方向總是從子鏈的5′端向3′端延伸。

          12、PCR三步驟:變性、復性和延伸。在PCR循環之前,常要進行一次預變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徹底變性的概率。

          13、PCR的結果:特異地復制處于兩個引物之間的DNA序列,使這段固定長度的序列呈指數擴增。

          14、DNA在260nm的紫外線波段有一強烈的吸收峰。

          15、蛋白質分離的方法:凝膠色譜法和電泳。

          16、凝膠色譜法是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分離蛋白質的有效方法。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蛋白質,移動速度慢,后洗脫出來;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蛋白質,移動速度快,先洗脫出來。

          17、電泳利用了待分離樣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的差異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狀的不同,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實現各種分子的分離。

          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餾、壓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餾法是利用水蒸汽將揮發性較強的植物芳香油攜帶出來,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卻后又重新分出油層和水層。如玫瑰油、薄荷油等(也可用萃取法)。

          3、柑橘、檸檬芳香油的制備常使用壓榨法,因為水中蒸餾會導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4、胡蘿卜素的提取一般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將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機溶劑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然后蒸發出有機溶劑,獲取純凈的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具有較高的沸點,能充分溶解胡蘿卜素,并且不與水混溶,所以適宜用作胡蘿卜素的萃取劑。

          6、玫瑰精油的化學性質穩定,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能隨水蒸汽一同蒸餾。故適用于蒸餾法。

          7、玫瑰精油的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目的是增加水層密度,使油水分層。分離油層后加無水Na2SO4,目的是除去水,再過濾去除Na2SO4。

          8、橘皮壓榨前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壞細胞結構、分解果膠、防止橘皮壓榨時滑脫,提高出油率。

          9、胡蘿卜素是橘黃色結晶,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機溶劑,所以適于用萃取法。

          10、萃取時采用水浴加熱,以防有機溶劑燃燒、爆炸。瓶口安裝回流冷凝裝置,以防止加熱時有機溶劑揮發。

          生物選修一的學習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生物選修一的學習技巧

          (一)課前預習。預習是學生上課前的自學,是學生學習的預備。同學們堅持經常課前預習,不僅使自己對即將上的新課有個概括的了解,而且能對自己在新課中必須重點掌握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提高了同學們的自學能力。

          (二)上新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能否上好課,教師的教是一方面,學生的學是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同學們要掌握聽課的方法。為此,同學們在上生物課時要做好以下幾點:

          (1)注意聽,認真記。注意聽不僅僅是要求同學們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聽課要聽思路,注意聽老師是如何引人新課,怎樣展開講解的,最后又是怎樣歸納小結的。特別要注意理解教師在講課中反復強調的重點和難點,并在不影響聽課的前提下記些要點。

          (2)多動手、多觀察。生物課L,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常常利用實物、標本、模型、掛圖、課件等直觀手段進行教學。有時教師還領學生做些探究性實驗,同學們應在教師指導下多動手細觀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觀察,對現象和過程進行比較、分析,這樣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實驗技能,同時培養了自己的科研素質,同時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3)勤思考、多提問。上課前同學們應對教師講的每個問題都要認真地進行思考,尤其要重視教師的提問,不論提問誰,都必須把自己置于“主人”的位置上來,敏捷地思考這個問題我是怎樣想的?特別是同學們在聽課中凡是自己不懂的或發現的新問題都要虛心向教師請教,決不能不懂裝懂。

          選修一生物學習方法

          (1)閱讀筆記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后校對,避免漏誤,然后標明出處,以備日后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并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并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還要學會總結:對比觀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可持續高效發展、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選修一生物學習技巧

          知識歸納將幫助我們系統的整理知識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復習效率,達到比較好的復習效果。我認為生物知識歸納包括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歸納和特殊知識點歸納。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列出它包含的的種類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準確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做這個歸納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參考書上的歸納,大家可以以之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體的東西,尤其是書上的例子補充進去。

          做這種歸納的最重要意義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你讀透課本。這種基本知識歸納只不過是把書上的要點和例子抄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你要翻書,幾本書一起翻,就可以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表述做比較,這可以幫助你更透徹的了解這個知識點;而想做一個比較完整、美觀的知識歸納,就必須知道什么知識點放什么位置,這就要弄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個過程又幫助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點,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寫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識歸納最大的用處是在做的過程中幫助你熟悉課本、掌握知識點,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習題歸納就是把做過的錯題、好題、經典的題目歸在一起,然后寫出每道題目的關鍵,如某個知識點或某種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錯題則寫出出錯的原因,尤其是要寫明是哪個知識點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把題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覺得自己沒那么多時間,可以在那道題目旁邊做個記號,并寫上我剛剛提到的“題目的關鍵”�?荚嚽罢J真查看就可以了。

          (一)形象記憶法。

          形象信息是打開記憶大門的鑰匙。所謂形象記憶法就是將需要記憶的事物,借助于直觀的形象去強化記憶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1)形象描述。是用形象化的事物來描述抽象的事物,從而加深印象方便記憶。如“光合作用”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記憶,我們可把綠葉比喻成制造有機物的“綠色工廠”,“廠房”是葉綠體,動力是光能,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產物是淀粉和氧氣。這樣的形象描述既加深學生的理解,又易于記憶。

         �。�2)形象比喻。是用人們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喻,使之生動直觀,而易于記憶。如“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頭狀花序”等。

         �。ǘ┳晕覝y驗記憶法。

          自我測驗能及時地了解自己記憶的成績和錯誤,可使正確的地方得以鞏固,錯誤的地方易于糾正。

          (1)自我考察。如在復習各種結構圖時,可遮蓋住各部分名稱,回憶各部分名稱及功能,發現有薄弱環節,重點加強。

          (2)自問自答。自問自答就是根據自己學過的內容,自擬題目自己回答,然后核對一下是否正確。

         �。�3)互問互答。互問互答是自問自答的擴展,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更靈活更機動,更易于記憶。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二生物選修一的知識點總結04-15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08-25

        高考生物實驗的知識點總結07-08

        高考生物實驗知識點總結07-06

        2017中考生物知識點總結08-18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集錦04-13

        關于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一中有關問題的探討08-07

        中考生物備考的復習知識點08-20

        中考生物備考復習知識點08-21

        在线咨询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另类欧美与日本 |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少妇女片完整版免费 | 午夜成人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正在播放麻豆专区 |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上學期間,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果酒和果醋和制作》

              一、果酒制作

              1.原理:菌種 ,屬于 核生物,新陳代謝類型 ,有氧時,呼吸的反應式為: ;無氧時,呼吸的反應式為: 。

              2.條件:繁殖最適溫度 ,酒精發酵一般控制在 。

              (傳統發酵技術所使用的酵母菌的來源)

              3.菌種來源:

              現在工廠化生產果酒,為提高果酒的品質,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長,采取的措施是 。

              4.實驗設計流程圖

              挑選葡萄沖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酒 果醋

              5.根據教材P4操作提示設計實驗步驟及裝置。

              充氣口作用 ; 排氣口作用 ;

              出料口作用 。

              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其目的是 。

              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 ;

              制醋時,應將充氣口 。

              6.實驗結果分析與評價:可通過嗅覺和品嘗初步鑒定,并用______________檢驗酒精存在�?捎^察到的現象為

              二、果醋的制作:

              1.原理:菌種:___________,屬于___________核生物,新陳代謝類為_________

              醋酸生成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條件:最適合溫度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

              3.菌種來源: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購買。

              4.設計實驗流程及操作步驟:

              果酒制成以后,在發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將裝置轉移至

              ______________0C條件下發酵,適時向發酵液中______________。如果沒有充氣裝置,可以將瓶蓋打開,在瓶蓋上紗布,以減少空氣中塵土污染。

              三、操作過程應注意的問題

              (1)為防止發酵液被污染,發酵瓶要用 消毒。

              (2)葡萄汁裝入發酵瓶時,要留出大約 的空間。

              (3)制作葡萄酒時將溫度嚴格控制在 ,時間控制在 d左右,可通過 對發酵的情況進行及時的監測。

              (4)制葡萄醋的過程中,將溫度嚴格控制在 ,時間控制在 d,并注意適時在 充氣。

              【疑難點撥】

              1、 認為應該先沖洗葡萄還是先除去枝梗?為什么?

              應該先沖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時引起葡萄破損,增加被雜菌污染的機會。

              2、 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防止發酵液被污染?

              需要從發酵制作的過程進行全面的考慮,因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雜菌。例如:榨汁機、發酵裝置要清洗干凈;每次排氣時只需擰松瓶蓋、不要完全揭開瓶蓋等。

              3.制葡萄酒時,為什么要將溫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時,為什么要將溫度控制在30~35 ℃?

              答:溫度是酵母菌生長和發酵的重要條件。20 ℃左右最適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將溫度控制在其最適溫度范圍內。而醋酸菌是嗜溫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 ℃,因此要將溫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時,為什么要適時通過充氣口充氣?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將酒精變為醋酸時需要氧的參與,因此要適時向發酵液中充氣。

              《腐乳的制作》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發酵有多種微生物的協同作用,如 ……

              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種絲狀 ,常見于 ……上。新陳代謝類型是 。

              2. 等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可以將豆腐中的 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 ;脂肪酶可以將 水解成 和 。

              3.現代的腐乳生產是在嚴格的 條件下,將優良 菌種直接接種在豆腐上,這樣可以避免 ,保證 。

              二、腐乳制作的實驗流程:

              讓豆腐長出毛霉→ → →密封腌制。

              三、實驗材料

              含水量70%的豆腐,粽葉,盤子,鹽,黃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廣口玻璃瓶,高壓鍋。

              四、實驗步驟

              1.將豆腐切實3cm×3cm×1cm若干塊

              2.豆腐塊放在鋪有干粽葉的盤內,每塊豆腐等距離排放,豆腐上再鋪干凈粽葉,再用保鮮膜包裹。

              3.將平盤放在溫度為 的地方,毛霉逐漸生長,大約5d后,豆腐表面叢生直立菌絲。

              4.當毛霉生長旺盛,呈淡黃色時,去除保鮮膜及粽葉,散熱及水分,同時散去霉味約36h。

              5.豆腐涼透后,將豆腐間的菌絲拉斷,整齊排在容器內,準備腌制。

              6.長滿毛霉的豆腐塊(以下稱毛坯)分層擺放,分層加鹽,并隨層高而增加 ,在瓶口表面鋪鹽 ,以防止 ,約腌制8d。

              7.將黃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鹵湯。鹵湯酒精含量控制在 為宜。

              8.廣口玻璃瓶刷洗干凈,用高壓鍋在1000C蒸汽滅菌30min,將腐乳成坯擺入瓶中,加入鹵湯和輔料后,將瓶口用酒精燈加熱滅菌,用膠條密封,常溫下,六個月即可以成熟。

              【疑難點撥】

              1.王致和為什么要撒許多鹽,將長毛的豆腐腌起來?鹽在該過程中起什么作用?

              鹽能防止雜菌污染,避免豆腐腐敗。鹽能抑制多種微生物的生長。

              2.配制鹵湯時,一般將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過高過低都不行,為什么?

              酒精含量的高低與腐乳后期發酵時間的長短有很大關系。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

              3.豆腐坯用食鹽腌制,其作用是什么?

             �、贊B透鹽分,析出水分 ②給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鄯乐姑估^續生長和污染的雜菌繁殖 ④浸提毛霉菌絲上的蛋白酶

              4.腐乳在釀造后期發酵中添加多量酒液的目的是什么?

             �、俜乐闺s菌污染以防腐

              ②與有機酸結合形成酯,由于酒中特別是黃酒中含有酵母茼,經發酵可產生醇,并與有機酸結合形成酯,賦予腐乳風味

              ③利于后期發酵

              5.鹵湯中香辛料的作用是什么?

             �、僬{味 �、诖龠M發酵 �、蹥⒕栏�

              解釋:(香辛料如花椒、大蒜、茴香中含有花椒酰胺、蒜辣素、茴香醚及茴香醛等,有極強的殺菌力;又有良好的調味功能;香辛料成分參與發酵過程,合成復雜的酯類,使腐乳形成特有色、香、味。)

              6.你能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豆腐長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長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絲。嚴格地說是直立菌絲,在豆腐中還有匍匐菌絲。

              7.我們平常吃的豆腐,哪種適合用來做腐乳?

              答:含水量為70%左右的豆腐適于作腐乳。用含水量過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8.吃腐乳時,你會發現腐乳外部有一層致密的"皮"。這層"皮"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對人體有害嗎?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發酵時在豆腐表面上生長的菌絲(匍匐菌絲),它能形成腐乳的"體",使腐乳成形。"皮"對人體無害。

              《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

              一、基礎知識

              3.在本課題中,我們主要探究有關加酶洗衣粉的三個問題:一是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 效果有什么不同;二是在什么溫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 最好,三是 的洗衣粉,其洗劑效果有哪些區別。

              二、實驗操作

              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對衣物污漬的洗滌效果

              (1)實驗遵循的原則:實驗變量為洗滌劑,設計時應遵循 原則、 原則,有效地控制其他變量,如水的用量、污染物的量、所用實驗用布的質地大小、兩種洗衣粉的用量,攪拌及洗滌時間。

              (2)實驗過程

             �、偃芍淮鬅� ,用量筒分別量500mL蒸餾水放入其中,放入400C的水浴鍋保溫。

              ②將制好的污染布和洗衣粉(一組為 和 ,另一組為 和 )分別放入兩只燒杯中。

              ③用玻璃棒同時充分攪拌 時間,一段時間后攪拌可重復進行。

             �、苓^相同的時間后觀察洗滌效果,探究加酶洗衣粉使用時的最適溫度。

              2.不同種類的酶洗衣粉對同一污漬的洗滌效果

              (1)實驗原理:不同種類的加酶洗衣粉所加的酶不同,而酶具有 ,所以對不同污漬的洗滌效果不同。

              (2)實驗過程:根據表格設計實驗步驟

              編號 污漬

              類型 洗滌效果 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復合酶 普通洗衣酶 1 雞血 2 牛奶 3 菜油 4 番茄汁 5 墨水 6 染料 【疑難點撥】

              1.普通洗衣粉中包含哪些化學成分?

              提示:普通洗衣粉中通常包含有:表面活性劑、水軟化劑、堿劑、漂白劑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還含有增白劑、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劑等。

              2.在本課題中你打算使用什么方法和標準判斷洗滌效果?

              提示:可在洗滌后比較臟物的殘留狀況,如:已消失、顏色變淺、面積縮小等,

              3.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的洗劑效果好,可以用絲綢作為實驗材料嗎?

              不能。因為絲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它會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損壞衣物。

              【典例解析】

              下列不屬于酶制劑的是

              A.蛋白酶 B.脂肪酶 C.淀粉酶 D.麥芽糖酶

              解析: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四大類: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纖維素酶。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堿性蛋白酶和堿性脂肪酶。堿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跡從衣物上脫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分別將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使洗衣粉具有更強的去污能力。

              《酵母細胞的固定化》

              一、基礎知識

              酶:優點: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大規模地應用于食品、化工等各個領域。

              實際問題:對環境條件敏感,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難回收,不能再次利用,提高了生產成本;反應后的酶會混合在產物中,如不除去,會影響產品質量。

              設想:

              固定化酶:優點

              實際問題: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化學反應,而在生產實踐中,很多產物的形成 都是通過一系列的酶促反應才能得到的

              設想:

              固定化細胞:優點

              二、固定化酶的應用實例

              高果糖漿是指

              能將葡萄糖轉化為果糖的酶是 。使用固定化酶技術,將這種酶固定在一種 上,

              再將這些酶顆粒裝到一個反應柱內,柱子底端裝上分布著許多小孔的 。酶顆粒無法通過篩板的小孔,而反應溶液卻可以自由出入。生產過程中,將葡萄糖溶液從反應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過反應柱,與 接觸,轉化成果糖,從反應柱的下端流出。反應柱能連續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果糖的產量和質量。

              三、固定化細胞技術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是利用 或

              方法將酶或細胞固定在一定空間內的技術,包括 、 和 法。

              一般來說,酶更適合采用 和 法固定,而細胞多采用 法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細胞難以 或 ,而個小的酶容易從 中漏出。

              包埋法法固定化細胞即將微生物細胞 包埋在不溶于水的 中。常用的載體有……和 等。

              四、實驗操作

              (一)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

              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需要的材料是…………和

              1.酵母菌的活化

              活化就是處于 狀態的微生物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

              2.配制物質的量嘗試為0.05mol/L的CaCl2溶液

              3.配制海藻酸鈉溶液

              加熱溶化海藻酸鈉時要注意:

              4.海藻酸鈉溶液與酵母菌細胞混合

              5.固定化酵母細胞

              以恒定的速度緩慢地將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 溶液中,并浸泡 (時間)。

              (二)用固定化酵母細胞發酵

              1.將固定好的酵母細胞用 沖洗2-3次。

              2.發酵時的溫度就為 ,時間 。

              五、結果分析與評價

              (一)觀察凝膠珠的顏色和形狀

              如果制作的凝膠珠顏色過淺、呈白色,說明 ;如果形成的凝膠珠不是圓形或橢圓形,則說明 ,制作失敗,需要再作嘗試。

              (二)觀察發酵的葡萄糖溶液

              利用固定的酵母細胞發酵產生酒精,可以看到產生了很多 ,同時會聞到

              補充: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催化的優缺點:

              類型 優點 不足 直接使用酶 催化效率高,低耗能、低污染等。 對環境條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難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產成本;反應后酶會混在產物中,可能影響產品質量。 固定化酶 酶既能與反應物接觸,又能與產物分離,同時,固定在載體上的酶還可以被反復利用。 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化學反應,而在生產實踐中,很多產物的形成都通過一系列的酶促反應才能得到的。 固定化細胞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固定后的酶或細胞與反應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導致反應效果下降等。

              【疑難點撥】

              1.細胞的活化。

              提示:在缺水的狀態下,微生物會處于休眠狀態。活化就是讓處于休眠狀態的微生物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酵母細胞所需要的活化時間較短,一般需要0.5~1小時。

              2.如何檢驗凝膠珠的質量是否合格。

              提示:檢驗凝膠珠的質量是否合格,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用鑷子夾起一個凝膠珠放在實驗桌上用手擠壓,如果凝膠珠不破裂,沒有液體流出,就表明凝膠珠的制作成功。二是在實驗桌上用力摔打凝膠珠,如果凝膠珠很容易彈起,也表明制備的凝膠珠是成功的。

              3.酶和細胞分別適應哪種固定方法?

              提示:一般來說,酶更適合采用化學結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細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典例解析】

              酶和細胞分別適應哪種固定方法?

              提示:一般來說,酶更適合采用化學結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而細胞多采用包埋法 固定化。這是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一、提取DNA的方法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 。對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 、 等在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的差異,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質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濃度的 中溶解度不同,利用這一特點,選擇適當的鹽濃度就能 充分溶解,而使雜質沉淀,或者相反,以達到分離目的。

              此外,DNA不溶于 溶液,但是細胞中的某些蛋白質則溶于酒精。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將DNA與蛋白質進一步的分離。

              2)DNA對酶、高溫和洗滌劑的耐受性 蛋白酶能水解 ,但是對 沒有影響。大多數蛋白質不能忍受60-80oC的高溫,而DNA在 以上才會變性。洗滌劑能夠瓦解 ,但對DNA沒有影響。

              3)DNA的鑒定 在 條件下,DNA遇 會被染成 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為鑒定DNA的試劑。

              二、實驗設計

              1)實驗材料的選取 凡是含有 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慮,但是使用 的生物組織,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在下面的生物材料中選取適合的實驗材料:

              魚卵、豬肝、菜花(花椰菜)、香蕉、雞血、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獼猴桃、洋蔥、豌豆、菠菜、在液體培養基的大腸桿菌

              2)破碎細胞,獲取含DNA的濾液 動物細胞的破碎比較容易,以雞血細胞為例,在雞血細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同時用 攪拌,過濾后收集濾液即可。如果實驗材料是植物細胞,需要先用 溶解細胞膜。例如,提取洋蔥的DNA時,在切碎的洋蔥中加入一定的 和 ,進行充分的攪拌和研磨,過濾后收集研磨液。

              3)去除濾液中的雜質

              4)DNA的析出與鑒定

              將處理后的溶液過濾,加入與濾液體積 、冷卻的 ,靜置 ,溶液中會出現 ,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 攪拌,卷起絲狀物,并用濾紙吸取上面的水分。

              取兩支20ml的試管,各加入物質的量濃度為 的NaCl溶液5ml,將絲狀物放入其中一支試管中,用玻璃棒攪拌,使絲狀物溶解。然后,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4ml的

              �;旌暇鶆蚝螅瑢⒃嚬苤糜� 中加熱5min,待試管冷卻后,比較兩支試管溶液顏色的變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變 。

              三、操作提示

              以血液為實驗材料時,每100ml血液中需要加入3g ,防止 。

              加入洗滌劑后,動作要 、 ,否則容易產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續步驟地操作。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攪拌時,動作要 ,以免 ,導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狀沉淀。

              二苯胺試劑要 ,否則會影響鑒定的效果。

              四、結果分析與評價

              【疑難點撥】

              1.為什么加入蒸餾水能使雞血細胞破裂?

              答:蒸餾水對于雞血細胞來說是一種低滲液體,水分可以大量進入血細胞內,使血細胞脹裂,再加上攪拌的機械作用,就加速了雞血細胞的破裂(細胞膜和核膜的破裂),從而釋放出DNA。

              2.加入洗滌劑和食鹽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答:洗滌劑是一些離子去污劑,能溶解細胞膜,有利于DNA的釋放;食鹽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

              3.如果研磨不充分,會對實驗結果產生怎樣的影響?

              答:研磨不充分會使細胞核內的DNA釋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變少,影響實驗結果,導致看不到絲狀沉淀物、用二苯胺鑒定不顯示藍色等。

              4.此步驟獲得的濾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細胞成分?

              答: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雜質。

              5.為什么反復地溶解與析出DNA,能夠去除雜質?

              答:用高鹽濃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鹽中不能溶解的雜質;用低鹽濃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鹽溶液中的雜質。因此,通過反復溶解與析出DNA,就能夠除去與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種雜質。

              6.方案二與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答: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雜質蛋白,從而使提取的DNA與蛋白質分開;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質對高溫耐受性的不同,從而使蛋白質變性,與DNA分離。

              7. DNA的溶解度與NaCl溶液濃度的關系:

              當NaCl溶液濃度低于0.14mol/L時,隨濃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當NaCl溶液濃度高于0.14mol/L時,隨濃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

              8. 制備雞血細胞液時,要在新鮮的雞血中加入檸檬酸鈉的原因

              制備雞血細胞液時,要在新鮮的雞血中加入抗凝劑--檸檬酸鈉,防止血液凝固。其原理是檸檬酸鈉能與血漿中Ca2+發生反應,生成檸檬酸鈣絡合物,血漿中游離的Ca2+大大減少,血液便不會凝固,因為雞血紅細胞,白細胞都有細胞核,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所以在離心或靜置沉淀后,要棄出上層清液--血漿。

              9.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選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選取DNA含量較高的生物材料,否則會由于實驗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損失而造成檢測的困難;第二步是DNA的釋放和溶解,這一步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盡可能使細胞內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純化,即根據DNA的溶解特性、對酶及高溫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將DNA與雜質分開;最后一步是對DNA進行鑒定,這是對整個實驗的結果的檢測。

              10.在DNA的析出的步驟中用到玻璃棒攪拌時,注意動作要輕緩,以免加劇DNA分子的斷裂,導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狀沉淀。

              11.盛放雞血細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雞血細胞破碎以后釋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于細胞內DNA的含量本來就比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到的DNA就會更少。因此,實驗過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燒杯和試管,這樣可以減少提取過程的DNA的損失。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后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么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4=5

              6、圓行視野范圍細胞的數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么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主要類群:

              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細菌:(球菌,桿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線菌:(鏈霉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細胞學說

              1、創立者:(施萊登,施旺)

              2、細胞的發現者及命名者: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

              3、內容要點:P10,共三點

              4、揭示問題: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生物選修一學習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生物選修一學習技巧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可持續高效發展、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一、傳統發酵技術

              1.果酒制作:

              1)原理: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菌種來源: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養的酵母菌。

              3)條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時間放氣(CO2)

              4)檢測: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灰綠色。

              2、果醋制作:

              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時,將糖分解成醋酸

              O2充足,缺少糖源時,將乙醇變為乙醛,再變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2)條件:30-35℃,適時通入無菌空氣。

              3、腐乳制作:

              1)菌種: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產生的蛋白酶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脂肪酶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條件:15-18℃,保持一定的濕度。

              4)菌種來源:空氣中的毛霉孢子或優良毛霉菌種直接接種。

              5)加鹽腌制時要逐層加鹽,隨層數加高而增加鹽量,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豆腐塊腐敗變質。

              4、泡菜制作:

              1)原理:乳酸菌的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2C3H6O3+能量

              2)制作過程:①將清水與鹽按質量比4:1配制成鹽水,將鹽水煮沸冷卻。煮沸是為了殺滅雜菌,冷卻之后使用是為了保證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②將新鮮蔬菜放入鹽水中后,蓋好壇蓋。向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水,以保證乳酸菌發酵的無氧環境。

              3)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俜椒ǎ罕壬�;

             �、谠恚涸邴}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二、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

              1、培養基的種類:按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按化學成分分為合成培養基和天然培養基,按用途分為選擇培養基和鑒別培養基。

              2、培養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P14

              3、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

              4、培養基還需滿足微生物對PH、特殊營養物質以及O2的要求。

              5、獲得純凈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

              6、常用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將接種工具如接種環、接種針滅菌;干熱滅菌: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等需保持干燥的物品。高壓蒸汽滅菌:如培養基的滅菌。

              7、用固體培養基對大腸桿菌純化培養,可分為兩步:制備培養基和純化大腸桿菌。

              8、固體培養基的制備: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

              10、平板劃線法是通過連續劃線,將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基表面,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分別涂布到培養基表面。當它們稀釋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將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在培養基上形成單個菌落。

              11、微生物的計數方法:活菌計數法、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濾膜法。

              12、活菌計數法就是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于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個活菌。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因為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的只是一個菌落。

              13、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設置對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實驗組中非測試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證明培養基是否受到污染:實驗組的培養基中接種要培養的微生物,對照組中的培養基接種等量的蒸餾水(設置空白對照)。②如何證明某選擇培養基是否有選擇功能:實驗組中的培養基用該選擇培養基,對照組中培養基用普通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如果普通培養基的菌落數明顯大于選擇培養基中的數目,則說明該選擇培養基有選擇功能。

              15、如何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培養基中以尿素為唯一氮源,加入酚紅指示劑,如果PH升高,指示劑變紅,可初步鑒定該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

              17、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至少包括三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第三種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18、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方法:剛果紅染色法,其原理是剛果紅可以與像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復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纖維二糖和葡萄糖發生這種反應。當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后,剛果紅—纖維素的復合物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產生了透明圈,說明纖維素被分解了,說明有纖維素分解菌)

              三、植物組織培養

              1、菊花組織培養一般選擇未開花植株的莖上部新萌生的側枝。

              2、常用的培養基是MS培養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N、P、K、Ca、Mg、S;微量元素:B、Mn、Cu、Zn、Fe、Mo、I、Co;有機物:如甘氨酸、煙酸、肌醇、維生素以及蔗糖等,常常還要添加植物激素。

              3、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是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激素。

              1)按照不同的順序使用,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

              ①先使用生長素,后使用細胞分裂素:有利于細胞分裂,但細胞不分化;

              ②先使用細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長素:細胞既分裂也分化。

             �、弁瑫r使用:分化頻率提高。

              4、花粉是單倍體的生殖細胞,花粉的發育要經歷小孢子四分體時期,單核期和雙核期等階段。

              5、通過花藥培養產生花粉植株(單倍體植株)一般有兩種途徑,究竟是哪種途徑主要取決于培養基中激素的種類及其濃度配比。

              6、影響花藥培養的因素:材料的選擇和培養基的組成,此外,親本植株的生長條件、材料的低溫預處理以及接種密度等都有影響。

              7、月季的花藥培養一般選初花期,并且選擇單核期的花粉。選擇花藥時,一般通過鏡檢來確定花粉是否處于適宜的發育期。確定花粉發育時期的常用方法:醋酸洋紅法,某些植物的花粉細胞核不易著色,需采用焙花青——鉻礬法,這種方法能將花粉細胞核染成藍黑色。

              四、酶的研究與應用

              1、果膠酶作用:分解果膠,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及胞間層,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變得澄清。

              2、果膠酶并不特指某一種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膠分解酶和果膠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中反應物的減少量或產物的增加量來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四類: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纖維素酶,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堿性蛋白酶和堿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堿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跡容易從衣物上脫落。同樣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將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

              6、固定化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來說,酶更適合采用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細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細胞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細胞時,酵母細胞的活化用蒸餾水;配制海藻酸鈉溶液時,加熱要用小火,或者間斷加熱;要將海藻酸鈉溶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細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膠珠形成穩定的結構。

              五、DNA和蛋白質技術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選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分離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學性質的生物大分子。

              2、DNA溶解性:①DNA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②DNA不溶于酒精。

              3、DNA對酶、高溫和洗滌劑的耐受性:因為酶有專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但對DNA沒有影響。DNA比較能耐高溫。洗滌劑能夠瓦解細胞膜,但對DNA無影響。

              4、在沸水浴條件下,DNA遇二苯胺會被染成藍色。

              5、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雞血而不用豬血,因為哺乳動物(豬)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無DNA。

              6、破碎雞血細胞時,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同時用玻璃棒攪拌,過濾后收集濾液即可。

              7、為了純化提取的DNA,需要將濾液進一步處理。在濾液中加入NaCL,使其濃度為2mol/L,過濾除去不溶的雜質,再加入蒸餾水,使NaCL濃度為0.14mol/L,析出DNA,過濾除去溶液中的雜質。

              8、向溶解了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體積分數為95%的冷卻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提取含雜質更少的DNA。

              9、PCR原理:DNA體外復制

              10、PCR的條件:①一定的緩沖溶液;②DNA模板;③分別與兩條模板鏈相結合的兩種引物;④四種脫氧核苷酸;⑤耐熱的DNA聚合酶;⑥控制溫度的儀器設備。

              11、為什么要引物?因為DNA聚合酶不能從頭開始合成DNA,而只能從3′端延伸DNA鏈。DNA的合成方向總是從子鏈的5′端向3′端延伸。

              12、PCR三步驟:變性、復性和延伸。在PCR循環之前,常要進行一次預變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徹底變性的概率。

              13、PCR的結果:特異地復制處于兩個引物之間的DNA序列,使這段固定長度的序列呈指數擴增。

              14、DNA在260nm的紫外線波段有一強烈的吸收峰。

              15、蛋白質分離的方法:凝膠色譜法和電泳。

              16、凝膠色譜法是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分離蛋白質的有效方法。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蛋白質,移動速度慢,后洗脫出來;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蛋白質,移動速度快,先洗脫出來。

              17、電泳利用了待分離樣品中各種分子帶電性質的差異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狀的不同,使帶電分子產生不同的遷移速度,從而實現各種分子的分離。

              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餾、壓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餾法是利用水蒸汽將揮發性較強的植物芳香油攜帶出來,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卻后又重新分出油層和水層。如玫瑰油、薄荷油等(也可用萃取法)。

              3、柑橘、檸檬芳香油的制備常使用壓榨法,因為水中蒸餾會導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4、胡蘿卜素的提取一般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將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機溶劑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然后蒸發出有機溶劑,獲取純凈的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具有較高的沸點,能充分溶解胡蘿卜素,并且不與水混溶,所以適宜用作胡蘿卜素的萃取劑。

              6、玫瑰精油的化學性質穩定,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能隨水蒸汽一同蒸餾。故適用于蒸餾法。

              7、玫瑰精油的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目的是增加水層密度,使油水分層。分離油層后加無水Na2SO4,目的是除去水,再過濾去除Na2SO4。

              8、橘皮壓榨前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壞細胞結構、分解果膠、防止橘皮壓榨時滑脫,提高出油率。

              9、胡蘿卜素是橘黃色結晶,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機溶劑,所以適于用萃取法。

              10、萃取時采用水浴加熱,以防有機溶劑燃燒、爆炸。瓶口安裝回流冷凝裝置,以防止加熱時有機溶劑揮發。

              生物選修一的學習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生物選修一的學習技巧

              (一)課前預習。預習是學生上課前的自學,是學生學習的預備。同學們堅持經常課前預習,不僅使自己對即將上的新課有個概括的了解,而且能對自己在新課中必須重點掌握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提高了同學們的自學能力。

              (二)上新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能否上好課,教師的教是一方面,學生的學是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同學們要掌握聽課的方法。為此,同學們在上生物課時要做好以下幾點:

              (1)注意聽,認真記。注意聽不僅僅是要求同學們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聽課要聽思路,注意聽老師是如何引人新課,怎樣展開講解的,最后又是怎樣歸納小結的。特別要注意理解教師在講課中反復強調的重點和難點,并在不影響聽課的前提下記些要點。

              (2)多動手、多觀察。生物課L,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常常利用實物、標本、模型、掛圖、課件等直觀手段進行教學。有時教師還領學生做些探究性實驗,同學們應在教師指導下多動手細觀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觀察,對現象和過程進行比較、分析,這樣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實驗技能,同時培養了自己的科研素質,同時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3)勤思考、多提問。上課前同學們應對教師講的每個問題都要認真地進行思考,尤其要重視教師的提問,不論提問誰,都必須把自己置于“主人”的位置上來,敏捷地思考這個問題我是怎樣想的?特別是同學們在聽課中凡是自己不懂的或發現的新問題都要虛心向教師請教,決不能不懂裝懂。

              選修一生物學習方法

              (1)閱讀筆記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后校對,避免漏誤,然后標明出處,以備日后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并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并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還要學會總結:對比觀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可持續高效發展、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選修一生物學習技巧

              知識歸納將幫助我們系統的整理知識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復習效率,達到比較好的復習效果。我認為生物知識歸納包括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歸納和特殊知識點歸納。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列出它包含的的種類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準確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做這個歸納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參考書上的歸納,大家可以以之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體的東西,尤其是書上的例子補充進去。

              做這種歸納的最重要意義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你讀透課本。這種基本知識歸納只不過是把書上的要點和例子抄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你要翻書,幾本書一起翻,就可以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表述做比較,這可以幫助你更透徹的了解這個知識點;而想做一個比較完整、美觀的知識歸納,就必須知道什么知識點放什么位置,這就要弄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個過程又幫助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點,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寫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識歸納最大的用處是在做的過程中幫助你熟悉課本、掌握知識點,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習題歸納就是把做過的錯題、好題、經典的題目歸在一起,然后寫出每道題目的關鍵,如某個知識點或某種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錯題則寫出出錯的原因,尤其是要寫明是哪個知識點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把題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覺得自己沒那么多時間,可以在那道題目旁邊做個記號,并寫上我剛剛提到的“題目的關鍵”�?荚嚽罢J真查看就可以了。

              (一)形象記憶法。

              形象信息是打開記憶大門的鑰匙。所謂形象記憶法就是將需要記憶的事物,借助于直觀的形象去強化記憶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1)形象描述。是用形象化的事物來描述抽象的事物,從而加深印象方便記憶。如“光合作用”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記憶,我們可把綠葉比喻成制造有機物的“綠色工廠”,“廠房”是葉綠體,動力是光能,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產物是淀粉和氧氣。這樣的形象描述既加深學生的理解,又易于記憶。

             �。�2)形象比喻。是用人們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喻,使之生動直觀,而易于記憶。如“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頭狀花序”等。

             �。ǘ┳晕覝y驗記憶法。

              自我測驗能及時地了解自己記憶的成績和錯誤,可使正確的地方得以鞏固,錯誤的地方易于糾正。

              (1)自我考察。如在復習各種結構圖時,可遮蓋住各部分名稱,回憶各部分名稱及功能,發現有薄弱環節,重點加強。

              (2)自問自答。自問自答就是根據自己學過的內容,自擬題目自己回答,然后核對一下是否正確。

             �。�3)互問互答。互問互答是自問自答的擴展,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更靈活更機動,更易于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