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及其存在的問題
新農合運行基本情況
浙江省蘭溪市2004年開始組織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2005年1月1日起正式試行,2008年7月1日起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與新農合制度并軌,實行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統一籌資標準、統一報銷標準、統一管理模式、統一享受待遇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簡稱城鄉醫保);2009年為滿足不同群體的保險需求,將城鄉醫保細化為兩類,即基本保障型與大額保障型;2010年將在校中小學生的意外傷害險納入城鄉醫保,降低保險總額,簡化報銷流程,開始了城鄉醫保與社會保險制度互補的嘗試。
從幾年來的發展情況看:參保面不斷擴大,由2005年讓40萬人到2011年49.85萬人;籌資標準逐年提高,且財政投入的增長快于個人籌資標準的提高。2005年財政投入占 50%,2011年占70%;受益面和受益程度明顯增加。2005~2011年受益人次增加了85%,發放補償款增加84%。
應該看到,政府主導的新農合制度意義非常重大,在短短的六年時間里通過大病統籌制度,許多患重病得大病的農民上得起醫院享受到了實惠,農民的看病就醫率有所上升,醫療負擔下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得到緩解。新農合的實施使農民看病就醫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減輕農民醫療負擔、緩解因病致貧返貧狀況、保障農民健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行新農合制度的運作中的幾個突出問題
蘭溪市在新農合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是資金籌措困難。
首先是財政壓力大。在大量基礎設施亟需建設、多項民生事業亟需發展,市財政對任何一項支出都得精打細算的情況下,面對連年快速增長的醫保支出數額財政壓力很大。其次是向農民籌資難。農民對新農合的認識和信任程度不高,參保不積極。最后是基金籌資成本大。由于新農合籌資堅持自愿原則,鄉鎮領導重視程度不一,部分農民思想存有疑慮及僥幸心理,有的政府部門組織宣傳不力,導致經費繳納工作涉及面廣,成本較高,難度大。
二是醫保實惠與農民實際期望之間存在差距。
出于基金風險保護的考慮,各類補償標準不可能虛高設置,新農合是以保大病為主的醫療保障體系,真正能享受到大病補償的人其實很少。2009年住院費用萬元以上的僅有三千余人,僅為參?側藬档0.6%,加上現行目錄中自費藥品、項目過多等原因,部分經濟困難群眾連參保的錢都付不起,患病更是住不起醫院,享受不到新農合補償。
三是基層經辦機構管理不到位。
目前蘭溪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處擁有正式在編人員5人,外編人員3人,基本能完成日常的報銷補償服務工作。但基層經辦機構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鄉鎮人員的流動性太大造成新任人員業務不熟,引起群眾不滿。其次是制度不落實,待遇無保障。代辦員工作強度大,勞動報酬卻得不到保障,導致基層工作人員輕視代辦員工作,代辦人員工作上疲于應付,效率不高。
四是醫療監管難度較大。
目前,對新農合的監管尚無專門的法律,監管顯得力不從心,一些醫療機構為獲得較多的經濟利益,隨意增減住、出院時間,隨意調高次均費用,超標使用目錄外用藥和高價藥品的現象比較普遍,結果就造成了廣大人民群眾醫藥方面不合理的負擔。衛生部門既是農村衛生服務系統的管理者,又是保障系統的管理者,它既代表購買衛生服務的農民,又因種種原因不得不考慮衛生服務提供者的利益,不利于充分發揮其監管職能,因而無形中增加了監管難度。
五是定點醫療機構偏少,醫療水平較低。
按照“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原則,新農合對基層定點醫療機構有明顯的政策傾斜。但基層衛生站受人員、設備等條件的影響,不具備開通定點報銷的條件,衛生人員素質總體不高,不能適應群眾的就醫需求,造成了小病進站點,得不到補償,稍大的病又得進市級醫院、市外醫院,農民獲得的實惠就越來越少了。由于大多數鄉鎮衛生院資金不足、地處偏僻、待遇較低,無法引進專業衛生人才,鄉鎮衛生院所缺乏人才,導致經營困難,陷入“缺人才—經營困難—更缺人才”的惡性循環。
完善新農合制度的幾點對策思考
相關文章推薦:
新農合制度是當前中國農村最主要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新農合制度,需要擴大其覆蓋面,提高其保障能力,豐富保障內容,擴展服務外延,實現“包容性”發展。
一是提高農民參合率。
新農合采取的是“大數法則”,即參加的人越多,保障水平越高;參合率越高,基金的“蛋糕”就越大,農民的受益面也就越廣。因此,工作的當務之急就是如何提高農民的參保積極性,引導農民自覺自主地參保。一要大力發展經濟。農民怕生病、看不起病,根本原因是經濟支撐無力,“腰包”不鼓,一些困難家庭更因經濟條件所限,不愿多花錢參加醫保。因此,必須實實在在地發展地方經濟、鄉鎮經濟,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利益的最大化。二要注重宣傳實效。要端正“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宣傳態度,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日常宣傳工作中,通過每個新農合經辦單位或醫療定點單位,做立體式、滲透式、潛伏式宣傳。不拘形式,做真正有效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三要擴大現實利益。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力度,擴大各級財政在籌資總額的比重;一方面要適當擴大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水平,在保大病的同時,兼顧小病補償,提高門診醫藥費補償標準,讓大多數參保群眾感受到利處。同時,可考慮將兒童保健、孕產檢查等內容納入補償范圍,還可以考慮設立家庭賬戶,對連續參保三年或五年以上的家庭,采取增加報銷比例、虛擬現金獎勵等方式,確立長效激勵機制,鼓勵農民連續參保。四要提升經辦服務水平。首先要建立穩定、高效的鄉鎮代辦員隊伍,提高代辦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不斷提高其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其次是加強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建議結合醫改“一卡通”,完善醫?ǖ男畔⒐δ,方便農民結報。
二是努力探索管理路徑。
第一,實行管辦分離。中國農村衛生醫療保障制度的整體設計必然是“農村醫療救助—合作醫療—醫療保險—城鄉統一的醫療保險”的路徑,如由衛生部門獨家主管合作醫療,將嚴重制約城鄉統一的醫療保險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建議社會保障部門能及時適時的參與制度設計和監督管理,逐步實行新農合的管辦分離。第二,加強監督管理。首先要讓參合農民充分了解參保目的意義及必要性,讓他們充分了解參合能得到的實惠。其次要完善監督機制,通過人大監督、內部審計、群眾監督等多種形式,讓基金使用公開透明。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組建新農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的自身作用開展有效地監督管理工作,既可以以農民代言人的身份監督基金使用情況,又可以消除農民對基金監督的疑慮,提高參保積極性。第三,整合社會資源。一方面要整合商業保險資源,建議一些政府部門與有關機構要及時推行農村醫療互助活動,并向農民推廣開發商業健康保險,通過多種形式保證農民公平地享受基本醫療服務,目前蘭溪市在校生的醫保形式已與商業保險開展了初步的融合。另一方面,整合各類醫療救助制度,在制度設計時即與農村醫療救助體系相銜接,保證“五保戶”、困難家庭、重點優撫對象同等享受新農合政策的權利,同時可通過與保障體系的對接,強化農民醫保的社會保障地位,提升群眾的認知度和認同度。
三是提升基層衛生醫療服務水平。
一要大力培養人才。地方財政要加強對鄉鎮農村衛生人才培養的投入。首先要從培養經費上予以保證,要有步驟地分批對鄉村衛生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定期輪換選拔鄉村衛生人才到城市醫院培訓進修,組織城市醫院與鄉鎮醫院結成互幫對子,對口支援農村衛生單位,定期委派組織城市醫院專家到鄉鎮醫院掛職巡診。同時,要解決好鄉鎮衛生院和農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編制和職工福利待遇,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二要提升醫療水平。發揮好市級醫院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強與上級醫院的合作溝通,為全市衛生醫療服務機構水平的提升打造陣地;強化政府主導、加大財政投入,逐步改善鄉鎮衛生院和衛生站的硬件設施,打好服務基礎;同時積極探索,實踐城鄉一體化管理模式,鼓勵開展市、鄉、村衛生機構的縱向合作,切實提高鄉村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大遠程會診模式的探索力度,通過網絡形式,縮短農民群眾與專家的距離,讓農民更便捷地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三要加強規范管理。醫德醫風建設是永遠不變的規范管理的主題?赏ㄟ^醫院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績效分配制度,從根源上拔掉虛開藥單、過度使用高價藥的苗頭。此外,還可通過制定患者評價體系,建立社會誠信檔案等形式,讓更多的患者放心地求醫問藥。
相關文章推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及其存在的問題】相關文章:
西部高師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08-04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調研報告04-07
論文中表格的規范化運用及其存在的問題08-15
高校辦公自動化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05-19
我國高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論文04-15
關于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存在的問題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