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時間:2024-08-12 23:00:42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精選11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都跟措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措施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為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你所接觸過的措施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精選11篇)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1

          一、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音樂教育重視不夠 追求大學生人格全面平衡的發展,是高校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長期以來,我國在教育實踐中,重理工、輕人文,重功利、輕素質,重專業、輕基礎,重書本、輕實踐,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認識流于膚淺,忽視大學生美育情感的培養。而有些高校主管音樂教育的領導對音

          樂教育重視不夠,誤認為音樂教育僅僅就是簡單的唱歌、跳舞,認為舉行一些比賽活動、文藝匯演就算是音樂教育的全部,這樣導致音樂教育在高校的教學實踐中不被重視,流于形式和表象,使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沒辦法真正得到提高和發展。

          2、教學內容不符合大學生實際

          由于我國普通音樂教育還未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造成各學段嚴重脫節,各高等院校的普通音樂教育在開展和具體實施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有些高校在普通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方面都比較好,但是大部分院校都缺乏一個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堅實基礎。

          3、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高校音樂教育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只滿足于一般的課堂講授和視聽練耳,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教學手段比較傳統。講授是最常見的傳統教學方法,在理論教學中是必要的。但在音樂全程教學中只是以知識的注入為目的,教師一味灌輸,常常是教師講的是十分,而學生所能理解記憶的只能有三四分。至于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則更是鮮見。

          4、師資隊伍不健全

          長期以來,由于對普通音樂教育重視不夠,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師隊伍存在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教學機構不健全、師資嚴重短缺。二是公共音樂課教師地位尷尬。就目前看,公共音樂課往往被列在其他課程之后,被視作素質教育的“點綴”。在不少高校中甚至沒有從事普通音樂教育研究的正規的公共藝術教研機構,藝術教師的人事編制被掛靠在其他部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時會產生憂慮、壓抑、無奈、急躁或抱怨情緒,甚至造成一部分師資流失。

          二、加強高校音樂教育的有效對策

          1、及時轉變音樂教學的觀念

          音樂是人思維的主要源泉,缺少了音樂,那么也難以有滿足要求的智力發展。但是,從人的整體性發展來說,通過進行音樂教育,能夠使學生享受美,甚至學會去創造美,以便完善學生的心靈。因此,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必須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及時樹立正確的音樂教學觀念。

          2、音樂教學目標要明確

          想要加快高校音樂教育發展,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這樣一來,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整體素質,繼承和發育中國傳統文化。此外,相關部門還要進一步完善音樂教育制度,將美育教育和課程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又能夠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加快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3、加強高校音樂師資隊伍建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音樂教學質量好壞是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很大關聯的。具體我們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今后音樂知識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第二,加快高校音樂教師隊伍建設,要能有能力的教師要進修學習,以便提高高校音樂教育的質量,從而充分發揮出音樂教學的巨大作用。

          4、采用多種音樂教學方式

          在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傳統藝術方式與現代教學方式緊密相結合,要盡量減少平鋪直敘、灌輸式的方式,將更為抽象的理論課程學習具體化,不僅要為學生傳授必要的知識與技能,而且又要對學生進行審美引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感悟以及創造力。

          5、音樂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高校音樂教師要不斷進行探索,不斷吸納先進的音樂理論知識,不斷優化設置音樂課程,與此同時,還要將音樂教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特別是音樂課程內容安排上,必須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開設音樂課程。然而,在音樂欣賞課程中,結合音樂知識、相關的音樂史等進行講解,重點傳授音樂基礎知識,從而在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使學生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從而提高音樂課程教學質量。

          6、加強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效果和大學生音樂素質的關鍵。實施素質教育與提高大學生音樂素質最終要靠教師的施教方能實現。配備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保證。所以,現代普通高校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而且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具備較強的組織教學的能力。善于引導和激發興趣、端正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是教師實際教學能力最重要的體現。學校要在校本培訓的基礎上,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和外培進修,以利于提高教師音樂教學的素質。

          由于音樂藝術本身并不具有確切的含義,它表現的情感是概括的、寬泛的、朦朧的,加上每個人生活經歷的不同。音樂修養的差異,每個人對同一音樂作品的理解與表現也必然不同。音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尊重,不要在學生面前以音樂權威自居,要持一種尋找優點、加以肯定的態度,將音樂藝術的精華融匯于音樂教育之中,以學生的需求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一種平等、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生的主體性、潛力、創造意識和熱情,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總體來說,通過論述我們發現,高校音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成為各個高校教學的主要目標。所以,各個高校必須要進一步明確指出音樂教學的目標,及時更新師生的音樂教學觀念,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加快高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俞波。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教改思路研究[J]。大眾文2012,(10)。

          [2]彭丹。高校音樂教育途徑的實踐探索與建構[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5)。

          [3]李艷昆。音樂文化產業新語境與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契機[J]。大舞臺,2012,(06)。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2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文化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呈現出對文化的多層次追求,世界各國掀起多元文化的高潮,在這場風暴的沖擊下,音樂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音樂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體現了人類文化和文明的發展程度。眾所周知,音樂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音樂教育的傳承,高校音樂教育對未來的民族音樂的多元化傳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國外的音樂文化融入本土,是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傳承和推廣的基礎上,培養出大量民族音樂文化的愛好者,提升對民族音樂的情感,加強民族的團結力。

          關鍵詞:

          多元文化;高校;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傳承發展

          我國對音樂教育進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使得音樂教育管理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也在不斷地完善教學管理。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各個高校的重要管理方式成了院系管理方式。雖然制度不斷完善,但是很可惜,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弊端。由于近十多年來我國以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引領社會的核心,使得經濟管理對教育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負面影響就是把經濟管理中的績效管理單向地、毫無理解地運用于教育管理當中。老師的教、課本知識和單方面的學科知識由于受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被高校音樂教育普遍重視,而輕視了學生的學、實際操作能力和學科之間整體的知識的把握。其中具體體現在:一是學生足夠寬的知識面,而知識的深度不夠;二是學生的還有待提高的實際操作能力,對社會的適應性;三是學生之間的水平差別較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最重要的還是教育與管理脫節的問題。

          杜威是美國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他在20世紀初提出提出“多元文化”。隨著在世界多元化發展的局勢下,人們把視線轉向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勢不可擋的成為當前新的發展對象。在多元化和民族化并存的新形勢下,基于共同發展的原則。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這里提出的看法是民族音樂的傳承與未來和高校音樂教育的關系。

          一、增強民族音樂的人才教育觀念

          我們大家都知道,民族音樂教育的開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師資力量的影響,結合目前我國各部分區域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情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音樂文化,然而各個民族發展的進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狀況,必須要構建起原生態音樂文化,所有高校都應該加大對這個目標任務的重視力度,所培養出來的音樂人才也應該是建立在當地音樂文化特色的基礎上的,結合本地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需要進行人才培養工作,保證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進行知識的充實。高校應當把我國的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的支點,單純的單科改革已適應不了現狀,讓傳統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得到徹底的轉變,從源頭上改進課程設置,教學評價等項目,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地位在音樂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二、有效的統一民族音樂教育和音樂教育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文化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基于這樣的大環境,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更新和延續成為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學生熱愛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使它能夠持續高效地傳承下來。在以多元化屬為背景的社會音樂教育形勢下,人們看高校音樂教育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受到條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樂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響。高校的音樂教育改革應以學生為本、以人文作為主題、把音樂作為教育的重點內容、從頭開始以不同的層次,多個方面,在各地高校大范圍開展傳統音樂文化教育,促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音樂的價值觀有一個正確的評判,從而激發出學生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每個地區的傳統民族音樂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和呈現方式,表達感情的音樂方式也不盡相同,喜怒哀樂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樂情形大不一樣,世界民族音樂的融合,不但豐富性了音樂本身,而且形成多樣化的世界民族音樂,例如,《梁!肥俏覈浅V男√崆賲f奏曲,這一協奏曲的核心題材是我國的越劇文化,我國傳統的戲曲表演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然后由世界聞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麗娜進行演奏,音樂效果更上一層樓,他在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華傳統民族音樂所具備的音樂語言,是這首曲子更加圓滿動聽。這就是說,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的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不僅能夠駕馭我國傳統樂器,外國的樂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于現在傳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都有著傳統音樂文化的滲透,逐漸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發展,得以“潤物細無聲”,提升大眾的欣品味,提高了中華傳統民族音樂的品質,這對于我國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夠激發出我國人民潛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從而使得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得以傳承。

          三、對外來音樂加以借鑒

          對于音樂教育來說,與其他的文化課程教育并沒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人類社會文明一種非常寶貴的財富,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彼此相互支撐,相互通融。高校的音樂教育應當把人生價值觀和思想觀念跟音樂教育活動密切聯系起來,和教學過程相結合,使傳統民族文化、音樂教育文化都滲透到音樂教育理念中。這些都說明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最基本的策略,在傳播民族音樂文化中起著墊腳石的作用。高校音樂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選擇最有利于促進音樂發展的教學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證民族音樂能夠得以發揚光大,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方面是,為了保證民族音樂文化的高純度,和民族音樂教育相結合,是他人的音樂文化在這里得以改正,同時得到一些回饋信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創新,它是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的首腦部分,從根本上來說,多元文化的背景給了創新民族音樂的契機,借鑒的外來音樂豐富了民族音樂的內涵。教師在民族音樂創新過程中,借助多元文化的背景,這樣能夠促使傳統音樂文化的不斷發揚廣大和源遠流長,在自身內涵得到豐富的同時,也使得傳統音樂文化更加符合現代世界的發展潮流,得到感化人的效果,實現教育人的目標,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激勵和鼓舞人精神,提供文化建設,給予精神支撐,促進社會穩定發展。說到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對各民族音樂之間的貫通和相互借鑒有著積極的正面影響,對培養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音樂人才有獨到的作用,對加深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有不可多得的益處。以上可見,傳承和發展是多元文化時代高校音樂教育內容的重中之重,明顯的民族特點可以是生活充滿樂趣,特具情趣的音樂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斗志,昂揚的斗志激勵他們向藝術的最高峰前進。受日益開放的大環境影響,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占有相對的地位,根本是在保護的基礎上大力弘揚和持續發展,目前,以我國的文化為特征,建立民族音樂教育的系統,對民族音樂的發揚光大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曉靜.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教育,2011(7):86-86.

          [2]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對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4(10):212-212.

          [3]李光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學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4(S2):269-270.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3

          一、高校開展音樂教育與審美教育的意義

          音樂審美作為一種藝術表現能力,主要是對音樂作品所表達出來的內容進行感悟、理解以及評價,它是現代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高校音樂教育教學而言,它不僅僅要在形式以及聽覺上滿足學生對審美的期望、追求,還要更深層次地滿足學生的思維價值以及審美思想。在高校開展音樂教育以及審美教育,對學生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ㄒ唬┮魳穼徝澜逃欣谂囵B學生的審美心理。培養學生感知能力以及審美心理的方法有很多,音樂審美教學活動不僅能鍛煉學生一雙會聽的耳朵,還能讓學生在眾多的音樂作品中感知現實社會之外豐富多彩的世界;

         。ǘ┮魳穼徝澜逃軌虼龠M學生高尚品德的形成。高校開展音樂教育以及審美教育有很多目的,其中最關鍵的一個作用就是對學生的身心進行凈化以及熏陶,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夠追尋美好的事物,最終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ㄈ┮魳穼徝澜逃軌虼龠M高校師資隊伍力量的提升。在高校展開音樂審美教育教學,為教師提供了一次全新的教學方法的創新改革,同時,還為大學生提供了一次全新的體驗式教育。

          二、目前高校音樂審美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過于單調

          眾所周知,不同的樂種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如果想真正意義上的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藝術的核心美感,就必須讓學生接觸不同種類、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與理想狀態不同,目前我國高校音樂課程教學中的內容大多是西方音樂,對于我國傳統音樂以及古典音樂,涉及得很少。西方音樂是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絕不是唯一的部分,如果只是簡單地教授西方音樂,音樂教學就會顯得單一、枯燥,甚至是乏味,久而久之,學生的審美視角就會變得狹隘,使得學生產生崇洋媚外的思想。

         。ǘ└咝R魳穼徝澜虒W方法不當

          音樂作為高中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與傳統文化理論課程教學不同,音樂教學需要的不僅僅是單一的理論知識講解。相反的,它要求教師要從藝術性的角度出發,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傳授音樂。在目前我國高中音樂教學中,依舊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依舊用傳統的理論語言對學生展開教學,這使得音樂教育失去了原本的價值以及意義,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學生的音樂審美價值觀,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以及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三、解決高校音樂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的相關措施

          (一)高校領導應重視對學生音樂審美思想的培養

          學生音樂審美思想不是天生的,相反它需要學校相關部門積極的采取措施,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樂審美教育的認識。由此可見,高校領導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適當的增加音樂審美的教學課程,音樂審美教育絕不是簡單的有關審美能力的培訓機制,作為一個系統的過程,它必須幫助學生實現從欣賞音樂到認知音樂的變化。只有擁有足夠的課程時間,教師才能將自身所知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才能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有關音樂審美教育的知識。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應給予學校財政等方面的支持,在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適當支持學校的`發展,要給學校制度提供一定的保障。

         。ǘ┎粩嗵岣呓處煹囊魳匪仞B

          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教師而言,他們擔負的是一份不小的責任。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向大學生傳授其音樂審美教育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審美觀念的形成,也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所以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要真正意義上的從音樂藝術的角度出發傳授學生與音樂有關的知識以及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樹立科學、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最終提升學生音樂審美思維。

          (三)不斷挖掘學生的創造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生都具有本能的創造欲望,這種欲望如果沒能得到很好地引導以及發展,就會很快的消失。音樂,其本質就是一種非語言的信息,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以及欣賞等各個環節,體現的就是學生獨特的創造意識,由此可見,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只注重傳授學生單一的技巧,為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教師會談及一些歌曲,但也只是大概論述,這樣學生就只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以及教師認識到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意愿。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能按部就班的展開教學,要積極的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存在的不足,要真正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4

          摘要:

          音樂的產生為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音樂不僅可以緩解處于緊張工作和生活中人們的各種壓力。同時還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音樂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并且逐步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音樂培養和教學對學生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要重視起音樂對學生的重要性問題,通過特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得以提升。生活化教學就是音樂教學方法中效果極佳的音樂教學方法,這種音樂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而且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生活化教學要求學生要有超高的音樂文化素養,這樣才能在此方面有所提升。本文從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的重要意義、積極作用、問題的現狀和具體的實踐操作內容等方面進行研究,進一步挖掘高校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高校;音樂教育;生活化

          前言

          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必修課程,而且也是生活化教學的基礎教學內容。它的教學內容包括很多方法的學習,音樂的識譜、聽音、節奏的培養、視唱、和聲、作曲還有對音樂的賞析。其中大部分是對音樂知識的理論研究,這部分課程的教學意義在于快速提高音樂技能。有了這部分音樂知識基礎就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生活化教學中還有很多綜合樂理知識,而且這種高深度的教學內容往往是各個音樂高校入學考試的重要內容,而且這項課程內容也是培養優秀音樂制作人的關鍵性的基礎教學內容。

          一、音樂教育對高校學生的重要性

          現如今,還有很多人沒有充分認識到培養音樂素養的重要意義,生活化教學對音樂素養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生活化“一對一”式的教學其實不利于音樂技能的提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師在大部分時間中都用于對概念化的知識進行講解,所以就忽視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技巧上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音樂素養的培養也很關鍵,如果學生的音樂演奏能力和音樂素養產生很大的差距,就會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這種消極作用往往體現在學習停滯不前,在演奏曲目時缺少感情的融入,識譜速度緩慢,學習熱度減退等等問題,所以“一對一”式的音樂教學形式不適合學生未來音樂之路的發展。音樂的演奏不僅僅是技能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情感的表達,優秀的演奏家往往對作品有著獨到的見解,通過這種獨到的見解將情感以演奏音樂的方式進行再現,最后感染觀眾,產生一定的共鳴。所以如果教師不注重對音樂素養的培養往往會延緩學生的發展,這對他們音樂之路的發展極為不利。

          二、高校學生音樂教育生活化的策略方法

         。ㄒ唬└淖円魳氛n堂環境

          改善音樂課堂環境,利用音樂環境讓學生感受音樂。優秀的作品可以透露出很多的問題,學生通過鑒賞可以了解到很多的重要內容。比如說,作家在創作時的社會背景和環境因素,作家創作時的心境,例如關于鋼琴作品的整體框架結構,和聲、旋律方面的特點以及情感走向方面進行分析時,學生就好像與音樂大師在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音樂中就能夠讀懂音樂家內心深處所蘊藏的情感。所以學生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下,能夠提高對優秀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這樣不僅僅可以欣賞到職業大師作品的藝術魅力,同時還可以加快培養音樂素養的速度。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優化課堂教學方法,盡量采用視唱練耳的方式進行教學。視唱練耳能力的培養需要點滴的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能。但是這項技能往往對音樂創作有著重要的意義。視唱練耳能力可以鍛煉學生的即興演奏的能力。這種通過對五感的練習而鍛煉的技能,可以提高對音樂創作的敏感程度。運用唱歌的方式去帶動演奏的方法可以增強一定的樂感,邊彈邊唱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協調處理能力,快速適應多變的音樂節奏。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重視對復調學習。

          (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音樂的學習與蓋樓前的奠基是一個道理,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礎才可以繼續進行下去。學生如果不具備音樂的基礎知識就無法進行后面復雜的作品創作內容的學習。所以基礎的樂理知識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關鍵性的第一步,只有我們打好基礎才能快速、穩定地發展起來。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注重對基本能力的訓練。但是一些學生對于基本知識并沒有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對課堂內容進行豐富,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以后未來的音樂創作之路具有特殊的意義。但是本文的側重主要在于宏觀上的內容,對于實際的具體操作方法并沒有做出詳細的分析,希望在以后研究中能夠完善這部分問題。結合當前鋼琴教學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明確鋼琴教學對于培養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從而探尋出一種合適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基礎樂理知識的學習,培養并鍛煉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對鋼琴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在鋼琴教學中不斷強化對學生的道德情感教育,注重學生音樂情感的表達,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姜碩.試論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傾向[J].成功(教育),2011,06:226-227.

          [2]馬俊燕,張蓮.唱響音樂課的“生活化”之歌[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07:25-27.

          [3]張衛民,陳金平.芻議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1,35:84-85.

          [4]王蓓蓓.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淺談[J].黃河之聲,2015,17:51.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5

          一、問卷調查匯總

          此次問卷調查讓我們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河北省各級地方院校的學生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了解、認識程度,接受情況,從而發現在高師院校開設此類課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旨在分析、探求多條可行之路,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進一步開展鋪開道路。這次調查用了五年的寒暑假,以問卷的形式發放,共發出100份有效問卷,收回1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率100%。問卷采用了問答的形式,主要對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以及是否愿意開設此類課程三方面內容進行調查。這100名學生,主要來自于河北省石家莊、唐山、邢臺、張家口、宣化、邯鄲、廊坊各地各級地方院校。其中來自于高校的學生有50名。在對“多元音樂文化”的理解與認識的調查中,采集的數據讓人難以置信。80%的學生表示“不清楚”;18%學生能夠講出一些理解與認識,僅有2%的學生在其他院校的遠程教育中接觸過此類課程。在“列舉幾件外國民族樂器”的問題回答中,90%的學生為空白;10%的學生能夠寫出馬林巴、班卓琴等媒體中常見的幾件樂器。一般在短期培訓結束之際,再做問卷中第三條調查,即“是否愿意開設此類課程”。40%的學生回答是當然愿意。但主張少講傳統藝能,多講流行音樂;55%的學生表示愿意考慮,但自身積累不夠,需要時間搜集資料;剩余5%表示沒興趣,不喜歡。被調查者中有50名學生,分別來自石家莊學院、唐山師范學院、廊坊師范學院等本科學府,他們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知之甚少,那些前往他們的院校進行培訓的中小學乃至幼兒園教師就更無從接觸了。大部分學生表示,在高校的課程中,民族民間音樂偏重于漢族音樂,而對世界音樂的了解途徑只有音樂欣賞課,而此類課程大多以歐洲主流音樂為題材,有時會涉及少量媒體流行的民族音樂,比如:大河之舞等,很少涉略世界各民族的傳統音樂。

          二、現狀分析

          河北省高校普遍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重視不夠。在我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雖是新興學科,但很多學者早已提出高度重視的呼吁。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副主編楊民康教授在《中國的多元音樂文化》一文中指出,我們的一些音樂院校,將“傳統”太“森嚴壁壘”了,內容除了西方音樂外就多是漢族音樂,應該加強少數民族學科音樂的建設,這也是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具體實施。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多元化民族音樂豐富多彩,但據筆者調查,河北省高校的音樂教育基本課程中,均未涉及少數民族音樂的內容,而只是在民族民間音樂課程中講到區域色彩音樂時,提及點滴;而河北省開設世界多元音樂文化課程的學校更是寥寥無幾。世界音樂文化是多元的,客觀存在著許多不同的'、但又平等的音樂體系,學生們首先應學習本民族、本國的音樂遺產,才能學會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音樂。1教學中,偶有提到五聲音階,學生們只能想到宮商角徵羽五種中華民族調式音階,主觀的認為五聲音階就是中國特色音階,是中國特有的音階模式,且這五聲之間只有大二度與小三度的關系。這種理解與認識,就是不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的體現,只有在學習世界民族音樂之后,學生們才逐漸意識到,五聲音階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種音階,且五聲之間的關系有很多種模式。伴隨人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逐漸增強,世界各民族都在努力保護本土的傳統禮俗、儀式,而伴隨這些儀式的音樂,也被有效的記錄下來。高校課堂,作為文化的傳播圣殿,對于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衍生肩負著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河北省高校的本科畢業生,直接面向河北省各中小學乃至幼兒園的教育第一線,如果他們的音樂知識體系不夠全面,缺乏多元化音樂因素,將直接影響下一代對于多元文化音樂概念的理解與認識。

          三、幾點思考

          1.音樂文化中的音樂教育必須是多元的、交叉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會產生不同的教育觀,導致不同的教育理念、模式。而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和音樂表達方式也會受到教育觀的影響。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可以幫助一個學生樹立全球性的音樂視野,使之能夠包容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從而樹立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正確教育觀。師范生的知識結構組合將直接影響中小學乃至幼兒園的教育理念。當代社會,許多幼兒園都“號稱”與國際接軌,對外宣傳幼兒園將如何引進國外教育理念,以彌補中國教育體制的不足等。試問,如果幼兒園教師的知識結構無法達到多元化,他的教育理念又如何能夠與國際接軌?所謂蒙氏教育、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并不是簡單的方法改變,也不是簡單的幾件教具的參與就算是引用了新的教學法。我們需要整體提高幼教師資教學水平,必須從根本上填充他們知識空缺,改變思維方式和音樂表達方式,樹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觀念。2013年4月,筆者對河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頂崗實習學生進行了巡回指導,此次巡回指導過程中,筆者驚喜的發現,石家莊市區很多中小學在音樂教學中已經不同程度的滲入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雖然在教學內容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這已經是個良好的開端。當然,在河北省內一些縣級、鎮級的偏遠學校,教學手段、設備、理念都還處于上世紀末甚至中葉的落后階段。而我們頂崗實習的學生,依然帶去了他們最新的教學理念,克服簡陋的教學設施,盡可能的上好每一節實習課程,實感欣慰。

          2.正確理解worldmusic與ethnicworldmusic的關系。

          2003年,筆者首次在河北師范大學開設“世界民族音樂”課程時,學生親切的將這門課簡稱為“世界音樂”。當我聽到這一稱呼時,及時更正了“世界音樂”與“世界民族音樂”的關系:二者是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此后的幾年來的講授過程中,學生們逐漸意識到授課內容與稱謂的關系。高師類院校有一門“高齡”課程——音樂欣賞。這一課程的欣賞對象直接取自“西方音樂”。而“西方音樂”也仍然存在西方傳統音樂的內容,或者我們可以稱此類“西方音樂”為“西方藝術音樂”!八囆g音樂”應該是在“傳統音樂”出現之后,在所在地區經濟、政治都發展到一定高度時所產生的音樂稱為“藝術音樂”。而在“藝術音樂”出現之前的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應該稱之為“傳統音樂”!笆澜缑褡逡魳贰本褪且赃@類傳統音樂為主要講授內容的一門音樂學學科。筆者一直在思考,應在高校再開設一門年輕的世界音樂課程,或可稱為“20世紀中葉以后的世界音樂”。

          3.將世界各民族“音樂素材”滲入相關學科。

          此想法若實施,將是個“大工程”。首先,將世界各地民歌深入“視唱練耳”課程體系。很多視唱教材也曾引入外國民歌,但大都為流傳范圍較廣,有一定影響力的大眾性民歌,而對小眾音樂素材很少觸及。例如:大家提到日本民謠可能想到的就是《櫻花》,實際上日本民謠有很多種,《櫻花》只是流傳到中國的經典之一,若能將更多特色的日本民謠引入視唱教程,學生們會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有很多國家有五聲音階,而且還有帶半音的五聲音階。其次,“十二平均律”已是深入人心,樂理學中講述音程、和弦的構成都是采用半音、全音概念,且記譜法也是沿用歐洲音樂記譜規則,對世界各民族的地方性特色展現有很大障礙。如何在《基本樂理》課程中適時植入七平均律、五平均律概念,如何解釋中立音的存在現象,如何給學生講述除了簡單的2/4拍、3/4拍、6/8拍等基本節拍之外,世界上還存在100多拍的節奏周期。這些都可稱為《基本樂理學》的補充知識。再有,《音樂美學》的概念也要有所扭轉。很多民族文化底蘊不同,對美的判斷和理解截然不同。例如,泰國弦樂器就是追求嘶啞音色,如果換成純凈的提琴聲音,他們會無法接受。很多音樂,需要我們在理解并接受他國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去欣賞。要將世界各民族“音樂素材”滲入相關學科,首先需要教師扭轉教學思路,填充知識空缺,故稱其為“大工程”。

          四、結語

          綜上,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現狀在河北省發展并不樂觀,很多高校還未曾引起重視,從學生到教師都存在一定的理解誤區。希望此文能為我省多元文化音樂教學領域提供參考,筆者將為此不停奮斗。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6

          一、山西民間音樂多樣性發展狀況

          山西河曲有“中國北方民歌之鄉”的美譽,河曲的“山曲”曾是河曲地區老百姓人人皆能吟唱的民歌。但是,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經濟的發展,橫渡黃河時船夫們酣暢淋漓的船夫號子現如今已經聽不到了。山西其他地區如左權的開花調、沁源小調也同樣陷入尷尬的境況。1986年在對山西民間舞蹈的普查中發現,山西的民間舞蹈有65種。時隔近三十年之后,藝人能夠依靠日常演出維持生活的舞種只剩下臨縣的“傘頭秧歌”、孝義的“懸空椅”。而那些依附于農耕文明、祭祀文化的舞蹈,如靈石縣的“獨龍桿”、浮山縣的“人熊舞”、晉城陵川縣的“五鬼盤叉”以及曲沃的“人莊扇鼓”等,大多只有在重要活動時,讓老藝人們自娛自樂一番了。

          山西的民間說唱也曾經遍布全省各地,深受老百姓的喜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太原蓮花落”,長治地區的“長子鼓書”、“襄垣鼓書”、“潞安鼓書”,沁水縣的“沁水鼓子詞”,陵川的“陵川鋼板水”,沁縣的“沁州三弦書”等。進入21世紀以后,這些說唱藝術漸漸被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取代。山西有享譽全國的四大劇種,“晉劇”、“北路梆子”、“上黨梆子”“、蒲劇”,而遍布全省的地方小戲更是有50多種。目前,山西衛視《走進大戲臺》欄目成為收視率最高的欄目之一,但是仔細觀察臺下的觀眾,大都是中老年戲迷朋友,基本沒有青少年戲迷。可見,戲曲的未來令人堪憂。

          二、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傳承地方民間音樂的路徑

          公共藝術課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2006年,教育部印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課程設置、教師配備等提出了要求!度珖胀ǜ叩葘W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其內涵是在中小學音樂教育大綱基礎上的一種延伸。其中雖然沒有涵蓋關于本地音樂教育融入教學的具體要求,但是在一些相關課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將中國傳統音樂理論以及本土音樂納入其中。將地方民間音樂多樣性的內容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開闊大學生的眼界、提高大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更是將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文摘要:音樂文化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精神文明遺產。面對當前地方民間音樂日趨衰落的現狀,普通高校公化利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輻射面廣、大學生數量龐大這個優勢,以“活態”的方式傳承下去。

          1.開設相關課程

          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要了解、吸納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確立教學目標。地方民間音樂進課堂并不是以讓大學生掌握民間音樂的技藝為目的,而是以地方音樂為視角,放眼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音樂文化。因此,在開設相關課程和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正確把握教學方向。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分為必選課程和任選課程,地方民間音樂屬于任選課程范疇,教師在開設此課程時要以自身的優勢、大學生的興趣和音樂品種的重要性為依據。有的教師是民樂專業,即可申請開設《山西民間器樂作品鑒賞》課程,大學生不僅能通過視頻領略中國地方民間音樂的風采,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演奏或教奏某種樂器培養大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提高其音樂綜合能力。還有一些教師擅長聲樂演唱,可申請開設《山西民歌鑒賞》課程,根據山西地域的劃分,講解山西各地不同的民歌類型、特點以及方言與民歌的關系,同時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人人會唱家鄉歌”的主題活動。

          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開設《山西民間舞蹈鑒賞》、《山西說唱藝術鑒賞》等相關課程。教師在設計教學大綱時應突出重點、難點,在內容上則應盡可能地讓大學生欣賞到更多的音樂品種、音樂作品,提升大學生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情感和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山西民歌鑒賞》課程開設時要考慮山西因地域遼闊、地形多樣,在不同地區形成的民歌呈現的音樂本體和審美特征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在研制教學大綱時即可按照山西的區域劃分為大學生呈現風格多樣的名歌。

          2.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是貫徹教學大綱、實施教學計劃的關鍵,教師改變自身的觀念、掌握民族音樂的基本原理和常識是很必要的。

          第一,教師要明確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第一位的,知識、技能的培養分別在第二、三位,這是美育中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最顯著的不同之處。地方民間音樂教育的開展就是要培養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覺和自信,對家鄉文化的熱愛和自豪,對多樣文明的理解和尊重。作為一名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為傳承祖先世世代代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自己的貢獻。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重視教學內容的傳授,更要將人文素養、情感態度的提升作為教學目標。

          第二,教師不僅要備教材,更要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地方民間音樂完善的教材在市面上很難找到,需要教師查閱大量的資料,觀看、下載大量的視頻,綜合提取合適的內容,在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指導下,撰寫教案。同時,從本地或本民族的音樂入手,選擇熟悉的、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品種,程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調查發現,大學生對于地方民間音樂多樣性的認識參差不齊,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根據大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認識水平,或是關于這門課程相關內容的了解程度進行相應的考慮。尤其是山西地方戲曲鑒賞,因受到方言和曲牌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大學生聽不懂,那么就要從戲曲的基本常識開始講述有關歷史源流、角色扮演、服裝道具、手眼身法步等內容,然后過渡到具體戲種的代表曲目。第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不僅有課堂講授、視頻觀賞,還要讓大學生親身實踐。例如,感受用方言演唱和用普通話演唱家鄉歌曲的區別,學習演奏某一民間樂器或是走進劇場觀賞民間音樂的演出等。同時,引進文化資源,采用邀請藝術團體或藝術家走進校園,開設講座、舉辦演出等方式,讓大學生直接感受豐富多彩的當地民間音樂文化。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7

          摘要:時代在不斷地進步,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會有所影響,我國音樂形式也是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而逐漸多樣化,現在社會中的流行音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因其通俗易懂、形式活潑、節湊鮮明和情感表達飽滿等鮮明的特點,從剛剛出現在市場上就吸引了廣大人群的注意力,并被人們所喜愛,其中主要接受群體還是當代的年輕人。這給高校的音樂教育帶來了新的教育因素的同時,也使高校的音樂教育面臨著不小的挑戰,F代流行音樂很大一定比例伴隨著商業化成分,經過一定的發展時間后,其負面影響逐漸的顯露出來,例如,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歌詞內容無營養低俗化、制作粗糙等問題在當前的流行音樂中大量存在,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和心理狀態的形成,對此,我國教育部門應重視起來。本文就結合流行音樂在現實教育中的生存狀況,對給高校產生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并著重提出在流行音樂背景下,如何進行高校音樂教育改革。

          關鍵詞:流行音樂;高校音樂教育;改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音樂創作的新形勢也是不斷增多,特別是流行音樂出現以后,占據了一大半的受眾市場,且受眾趨于年輕化,音樂形式的增加一方面給高校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豐富了高校音樂課堂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給教學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因此在當前的情況下,高校教育者應將在流行音樂的背景下如何發展高校音樂教育這一問題放在音樂教育的首位,如何應對流行音樂的大量沖擊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音樂教育質量已成為高校音樂教育者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也是對我國未來音樂教育發展方向的探究。

          一流行音樂的定義及特征

         。ㄒ唬┝餍幸魳返亩x

          流行音樂是指那種內容生動形象、節湊簡單明了的一種音樂形式,流行音樂的創作來源于生活,內容包含著生活中的各個細節,可以體現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能夠在情感的問題上引起受眾的共鳴,使人們接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傳達的信息。流行音樂憑借著朗朗上口的旋律將人們隱藏在心中不易表達的情感哼唱出來,聽音樂已成為人們閑暇時間的主要娛樂項目之一,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ǘ┝餍幸魳返奶卣

          大多數的流行音樂所表達出來的情感也都是來源于現實生活,所以人們很容易在聽流行音樂的過程中聽到自己所熟悉的態度、情感、思想觀念等,自然而然的將自己帶入其中,這也就是流行音樂比較容易被人們接受和喜歡的原因。當人們聽到流行音樂其中的歌詞時,就會感受到一種親切感,吸引著他們聽完曲調和歌詞,在此過程中回味著自己的人生經驗、感悟自己的人生歷程[1]。此外,流行音樂篇幅精煉短小,通俗易懂的歌詞減少了人們記憶的難度,也更加容易在廣大人群之中流傳起來,傳唱力相對傳統音樂較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論是社火制度還是群眾的接受力對唱流行音樂的歌手的限制都不高,他們不需要接受專業的音樂培訓,不需要一定有學歷證明,也不用承受每天練嗓子帶來的嗓子疼、頭疼等問題。流行歌手的起步線相對較低,他們只要理解并掌握比較通俗簡單的節奏旋律,在各種各樣的樂器的配合下巧妙靈活的處理長短句,在上臺之前精心多練習幾場,然后在舞臺上配合燈光、舞蹈、音響等設備完美發揮就可以了,這就將流行音樂的特有魅力發散出來看,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與喜愛。

          二流行音樂給高校學生帶來的影響

          流行音樂的內容生動形象,節奏朗朗上口,是受廣大年輕人喜愛的一種音樂形式。從其內容上來看,歌詞并不過度關注社會時事新聞,主要以抒發個人感情為主,比較貼近我們每個人的平時生活;形式上也較為簡單,往往是幾個旋律往返重復,較少復雜的音律,形式也較為單一,但其表面宣傳較為花哨,能夠迅速吸引住人們的眼球[2]。當然流行音樂對受眾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他們都接受過專業的音樂培訓和突出的音樂素養,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對欣賞流行音樂,這對消費者來說更容易消化,滿足消費者中較低層次的娛樂需求。那么流行音樂進入學生群體中,會給高校學生帶來哪幾個方面的影響呢?下面我們來簡要分析一下。

         。ㄒ唬┝餍幸魳穼Ω咝W生的積極影響

          首先,流行音樂可以豐富學生們的課間閑暇和平時學校生活。流行音樂往往都是緊跟時代潮流的發展而產生出來的,其強烈的時尚感和娛樂性可以幫助學生在閑暇時間緩解學習壓力,調節生活節奏,消除他們整日學習的疲憊,使他們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能夠身心愉悅[3]。其次,也正是由于流行音樂的無門檻的的`她點,每個人及時流行音樂的聆聽者,也可以轉身一變,成為流行音樂的創造者和演唱者,這也就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他們從最初的音樂欣賞者成為音樂的參與者。高校學生正處于青春熱血的年紀,他們充滿激情與活力,他們也渴望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臺來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而當前環境下的流行音樂就成了最佳選擇,,他們可以通過流行音樂來抒發自己內心中的感情來描述自己與歌詞內容相符的精力,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將流行音樂作為自己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賦予它成為自己的精神寄托?梢哉f流行音樂的發展為每一位學生構建了一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內心想法來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藝的平臺。

          (二)流行音樂帶給高校學生的消極影響

          首先,大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心理健康在上都會受到流行音樂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嚴格意義上來說,流行音樂是商業活動發展的產物,通過現代傳媒的媒介手段明顯的追求商業利益的一種大眾音樂文化,所以很多流行音樂都包含了商業性的文化元素,作品中的音樂素養就會減輕很多。在這樣的大趨勢背景下,很多音樂制作公司和歌手都不再注重音樂作品的質量,甚至是脫離了音樂的本質,完全不具有深刻內涵和精神意境[4]。過于表面化和膚淺化,完全是只為了盈利而創作的音樂作品,不再是能作為人們精神寄托的載體。依靠大眾傳媒的平臺將良莠不齊的流行音樂作品“潑水式”地傳播給學生群體,對學生的審美素質的提高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不利于大學生美學觀、道德觀的形成,若學生過于較真,甚至還會對學生的精神和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其次,流行音樂還可能會阻礙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商業價值的刺激下,不少的流行音樂作品只顧著盲目逐利而將藝術的獨立性完全遺失掉,缺乏醇厚的文化底蘊和健康的審美價值,甚至出現了大部分的音樂作品為迎合部分人群的低俗趣味、追求刺激化而采用虛幻、膩味和黃賭毒等敏感字眼,完全脫離生活實際,缺乏真情實感,在法律的邊緣不斷試探,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管,整天陷入一種不切實際的情感幻想中不能自拔,長期這樣就會出現精神萎靡、思想消沉、情緒低落的狀態,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業,對其以后步入社會也產生了困難,嚴重的甚至挑戰法律的威嚴走上不歸路[5]。同時,流行音樂也不像古典音樂、民族音樂一樣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可以給學生以深刻啟迪,產生極高的教育意義,其娛樂性已經占領流行音樂的主要內容,很少能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當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教育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的綜合素養,讓學生成為新時代下的全面型優秀人才,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學生應該在高校音樂教育課堂提高自身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是素養,形成健康積極的心態,這不僅是學生所需,也是高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教學任務?梢钥闯,注重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不僅僅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健全大學生人格和培養其綜合素質的必然途徑。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音樂教育還存在著頗多問題,由于在大學之前的時期,家長、學校和學生自身都不怎么注重音樂課堂的教育,導致大學生整體的音樂水平參差不齊,審美意識也為得到過專業的強化,這里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可忽略,就是當前流行音樂對學生的影響比較大,導致學生偏向這種膚淺化的音樂形式,不怎么愿意主動接觸民族音樂和古典音樂,未接受蘊意豐富的音樂形式的熏陶,呆滯大學生的音樂素養偏低,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阻礙了高校對音樂課程實施改革的步伐。第一,高校音樂教育的設施以及設備較為落后,不能滿足當前教育內容。例如,在音樂課堂上經常會用到音頻設備、影響設備播放音頻、視頻開拓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知識面,這就要求學校能夠提供完整優質的設備,才能保證現代課堂上的音樂教學順利進行[6]。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招生計劃不斷地擴增,而教育資源的發展卻跟不上招生人數的擴增,局勢開始日益緊張,教學設備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在數量上都顯得相對匱乏和落后,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大學生正處于渴望知識、向往高質量教學的年紀,匱乏的教學設備完全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心理和需求,例如在現代的教育環境中,很多高校在開展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課程時,往往是將幾百人學生集中在一個大教室中進行集體教學,開展大課堂教育,其中甚至是不同的專業、不同的系別一起上課,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學質量,不能使學生區別性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也使高校的音樂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大大降低了。第二,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師資源比較匱乏,進而導致了現有教師的教學壓力增大。現教學階段中,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步入高校后,高校領導仍然未完全重視起音樂的教學,這樣就直接導致了高校音樂教育師資力量的缺乏,在現實教育中,普遍都會存在一人承擔多門課程的教學的情況,例如音樂專業的老師一方面擔任著該專業學生的專業課堂的教育,也許另一方面又要在幾百人的大教室講解音樂公共課,就算是大學課堂教育相對中學輕松,但教師畢竟個人精力有限,課程繁多只會讓教師精神疲憊,課堂效果不佳,不利于發展音樂教育。在此同時,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高校也是不斷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力求提高教學質量,改革教育模式,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環境下發展的綜合型人才,這也就對音樂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期末進行教師考核時,不僅僅要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定,也要看教師的科研成績[7]。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須在日常中長時間訓練和學習,不斷積累音樂的專業知識,才有可能產生質的改變,做出實質性的音樂作品。這也就要求音樂教師不僅僅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存,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涵養,這也就給高校的音樂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壓力。第三,整體來看,學生的質量下降。在新課改之后,高校的招生人數不斷擴增,規模不斷增大,高校的學生人數急劇增加,而整體質量卻有所下降。如今高校中的很多學生對音樂缺乏理解力和學習的興趣,在傳統模式的影響下,他們還是覺得音樂教育可有可無,這就加重了音樂教師的教學困難。老師在進行教學任務時往往要在學生身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阻礙了課程的進度,影響教育質量。

          四流行音樂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

         。ㄒ唬┲匾曋髁饕魳返膬r值觀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意義

          目前我國音樂教育的重點還應是主流音樂,充分調動起主流音樂對大學生教育的積極作用,不能將對大學生的音樂教育責任完全放在流行音樂上面。但是流行音樂也不是完全不可取,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當下實際情況取其精華舍其糟粕,將社會中的音樂熱點添加進課堂。對不同時代的歌曲進行分類整理,讓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音樂內容和形式的演變,掌握更加系統、全看的音樂知識和理論。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音樂曲目時,引入該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簡史和當時的音樂環境等內容,加深學生對該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引進多種音樂形式,讓學生在相互比對之下學會正確的欣賞音樂的方法,提升其音樂價值觀。

         。ǘ⿺[正流行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并合理疏導

          流行音樂包含內容繁多且傳播范圍廣泛,風格時尚緊跟社會流行因素的發展,可以吸引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可以營造出一種輕松活躍、靈活多變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活躍身心的狀況下提高對音樂的學習效率。所以,在高校的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正確看待流行音樂,不要一味的排斥忽略其音樂內容。流行音樂中也是有一定的歌詞內容值得我們去品味去學習的。在合適的時機選擇合適的內容將流行音樂引入教學課堂,避免正式的音樂形式過于枯燥乏味。通過積極向上的音樂內容的熏陶,培養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ㄈ└母锝虒W理念和教學方法

          音樂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如今的音樂課堂教育中,應該改變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調整和完善音樂課堂設置環節,并注重實踐的發展。讓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掌握音樂知識,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不僅僅在課堂上就可以培養學生的編曲創作能力,學校社團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如音樂社團可以安排音樂劇的穿做和演出,由學生來擔任整個活動的策劃,也可以向學校申請聘請優秀的樂團來學校進行學習交流,共同演出,為學生營造出健康積極向上的音樂學習氛圍。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流行音樂通過各種媒介平臺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校學生正是流行音樂的主要受眾人群,參考實際情況,將流行音樂引入到高校教學中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這也是音樂形式多元化的必然結果。但流行音樂的質量良莠不齊,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單一,這就要求高校在引入流行音樂時能夠合理疏導,準確辨別優劣,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社會培養高素養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三川.流行音樂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探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4(1):72-74.

          [2]張時俊.流行音樂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探究[J].音樂時空,2015(21):70-70.

          [3]胡曦.探究流行音樂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J].求知導刊,2015(18):87-88.

          [4]彭雪帆.基于流行音樂背景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5):61-62.

          [5]文哲.淺析流行音樂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新途徑[J].戲劇之家,2016(9):99-99.

          [6]李媛.探析流行音樂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J].音樂時空,2014(14):144-144.

          [7]陶俊麗.流行音樂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J].考試周刊,2017(50):142-142.

          作者:郭中興 單位:青島濱海學院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8

          摘要:音樂教育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各具風格與魅力。兩種范式融合發展既能突出審美在音aib樂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又能強化音樂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引領作用,同時也有利于促成兼容的音樂教育理念,對構建時代精神與審美并存的高校音樂教育價值體系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音樂審美范式;音樂實踐范式

          在近年來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發展過程中,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的適用性探討聲不斷。注重審美范式的一方認為,音樂教育應當注重音樂的本質意義。人們在從事音樂教育活動中,應注重對音樂美的發現與創造,注重音樂“本體論”在音樂教育研究中的價值。注重實踐范式的一方認為,音樂在本質上是受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環境制約的,因此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應更加看重育人功能。仔細梳理兩種范式的內涵,可以發現它們反映了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主要表現為:第一,單純審美范式片面追求音樂審美價值,在實踐過程中容易導致教育價值偏差。第二,過分強調音樂教育的教育本位論,使得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停留于表面。事實證明,任何一種單一的教育范式都無法主導當前的音樂教育,只有實現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相融合,才能適應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需要。

          音樂教育審美范式是音樂教育的基礎,它認為“音樂為了人類的情感而存在,音樂教育服務于人類的情感,音樂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生命質量”[1]。審美范式以“審美”為中心,教師“審美”地教,學生“審美”地學,將情感作為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唯一紐帶,強調審美欣賞的重要性。審美音樂教育不僅在西方盛行,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影響也很大。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學者認為審美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有學者認為高校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之能夠更多地發現美,更好地欣賞美,并最終創造美[2]。審美音樂教育的理念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音樂教育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將人的發展和音樂藝術的發展結合起來。在讀解音樂作品時,我們需要以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去審視音樂教育本身,充分認識音樂教育體驗和評價離不開歷史、文化、政治因素的制約。其實,任何藝術經驗都來源于生活,因為任何藝術創造都來源于生活,就像有學者描述的,“一個‘純粹的’審美經驗,僅僅為了美而欣賞一個對象,不為任何其它目的,那只是一個干枯的抽象”[3]。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目標正是使音樂教育與實踐目的結合起來[4],即不斷挖掘審美音樂教育和實踐音樂教育獨特的內涵價值,使兩種范式融合,取長補短,從而豐富音樂教育的內容。當代高校音樂教育的基礎定位不同于以往的重要一點,就是要堅定不移地立足我國教育實際,以不斷開放、互相融通的大格局、視野,努力打造能夠立足于世界一流學科平臺的音樂教育學科體系,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在這一背景下,審美音樂教育和實踐音樂教育相結合對推動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發展意義重大。在高校音樂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掘審美價值和實踐價值,并進行理論性的總結,有利于推動高校音樂教育與時代價值標準相融合,對音樂教育的更新與演變有助推作用。

          基于音樂教育中審美能力、審美創造的重要意義,探索審美音樂教育在新時期高校音樂教育發展中的價值,對其自身發展與教育環境的影響都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在高校音樂教育定位中,準確把握審美音樂教育與實踐音樂教育內涵價值,分析兩種范式通過什么樣的渠道對高校音樂教育進行理論指導,并對其自身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樹立正確角色定位,有助于音樂教育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高校音樂教育理念的不斷提升。從適應我國高校教育時代性發展需要的角度分析,音樂教育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融合發展的價值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突出了審美在音樂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審美范式認為審美就是以人為主體和以音樂為客體的二元化過程,但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對審美的定義有很大差別。從受眾的角度考量,將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作品放到廣場舞這一社會環境中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在許多場合,音樂的節奏、節拍、旋律等審美因素都是特定的,這種影響音樂審美的重要因素和條件,我們可以稱之為“音樂的環境”。它在橫向體現為區域性,即一定范圍內的音樂活動;在縱向體現為時代性,即與當代社會、經濟、政治密切相關的一切音樂活動。音樂的審美經驗必須滿足這兩個條件。我國多民族、地域廣的特點,造就了各種文化、音樂、藝術之間的關聯特征,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想要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抓住審美范式的理念,就必須接受音樂文化、音樂環境的多樣性特點,在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特征、不同風格的音樂中探尋音樂本身美的特質。在范式的融合中,審美音樂教育繼承了我國的美育思想,融合了西方的音樂教育理念,在音樂教育本體論發展中體現了作為教育基礎價值的特征。

          第二,強化了音樂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引領。在實踐音樂教育觀念影響下,高校音樂教育中人與音樂的關系由教師、學生、音樂構成,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中,對音樂的觀念應當是保持一致的。音樂不作為單純的審美對象,教師和學生也不是純粹的欣賞者和旁觀者,音樂與人是高度融為一體的。這與審美范式所提出的主體、客體二元認知的觀點有著根本不同,它充分強調了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關聯。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心理上更加易于接受和進行感知。人們在不同的政治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中對音樂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實踐音樂教育所秉持的觀念之一。正是因為強調了環境對音樂教育影響的'重要性,才能在教育規律中更好地發現音樂教育的價值。這里所指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語言環境,事實上,環境的變化不僅僅是指咖啡廳、音樂廳、博物館等場所上的變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同一場所因為不同的時間節點,音樂的環境也會發生變化。比如,上課前為課堂內容營造鋪墊的音樂環境、不同授課內容的語言環境等。在實踐音樂教育看來,音樂是不分等級的,高雅和通俗是由不同環境界定的,不同的音樂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盡相同的價值,這對高校音樂教育發展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這種語言環境為學生學習、創作音樂提供了情感基礎。從實踐音樂教育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啟示可以看出,高校音樂教育應當以不同的角度和更加寬廣的視野來分解音樂教育過程,從而拓展音樂和音樂教育進一步延伸的空間。音樂教育凈化心靈的獨特魅力,使它作為一門學科與美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其它學科教育區別開來。音樂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發現音樂自身的價值。音樂教育對審美目標的培養就是要加強對音樂內涵的學習,從而創造出音樂的意義。這種內涵意義的創造和產生需要心靈、身體和情感的高度融合,它包含了在不同文化中體驗音樂,體現了音樂教育帶給學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和洞察力。審美教育以“情感”為基礎的教育內涵,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特別是面對“新時代高校教育是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審美情感教育的內涵價值更為重要,它對構建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意義重大,也是當代高校音樂教育“正心”價值的表現。所以,音樂教育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的融合,加深了音樂教育多元化背景,對音樂教育發展定位更加準確,也符合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理論體系需要,對強化當代社會價值引領有積極作用。

          第三,促成了兼容的音樂教育理念。審美音樂教育思潮雖然受到后現代主義思想的顛覆性影響,但在各方觀點的沖突中,依然有一定的影響力。從審美“情感”的角度出發,任何觀點的辯駁,最終都是為了服務于音樂教育內涵價值的建立。立足新時代高校音樂教育本身,在不斷探尋多元化音樂素材的同時,也要堅持以“情感”為基礎,在多元文化視野中探尋“美”的定義,將人性最本真、最善良的東西融入到學生的心靈中去,同時教他們一種尋美、尋真的方法,并帶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在音樂教育審美范式和實踐范式融合發展的背景下,音樂教育的過程更注重質量評價。這里所說的質量評價主要是指最終綜合考量,而非某項技術考量,這也是實踐音樂教育與審美范式的區別之處。它不局限于對學生的單項指標進行評價,這樣的好處是能夠更好地服務于高校音樂教育的長期發展,也能更好地契合高校人才培養主題。

          通過探尋審美音樂教育與實踐音樂教育兩種思潮融合的內涵價值,能夠看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做好高校音樂教育學科建設?如何進行改革創新?如何提升質量?在此,筆者試就促進兩種范式融合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堅持內容選擇的導向性。不同風格、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的音樂題材都被廣泛納入音樂教育實踐活動中,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進行內容選擇是關鍵點。音樂教育活動本身有著一定的系統性、規律性,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也正強烈需要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新時代的高校音樂教育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教學育人全過程,全過程不僅包括德育和校園文化活動,也包括課堂教學。由此帶來的啟示是,單純性審美或是趣味性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不可能居于主導地位,教學過程應當注重內容引導的關鍵作用。音樂之所以能凈化心靈,正是因為像審美音樂教育中闡述的那樣,它是以情感為基礎,所以更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鳴。因此,通過內容的正確引導,在審美的基礎上挖掘音樂本身的實踐價值,既能夠有效樹立學生價值認同感,也能促進兩種范式融合發展,對凸顯時代價值體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很大作用。

          第二,創新環境資源配置。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實踐音樂教育范式下環境因素對音樂教育活動有顯著影響。無論是語言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是“音樂的經驗”。建立一套可學習、借鑒、復制的經驗庫,讓這些經驗環境更好地融入到音樂教育實踐中去是經驗轉化的重點。在此基礎上提出樹立問題導向創新機制,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梳理,圍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體系進行探討,促進音樂教育環境的不斷完善。同時,新時代高校音樂教育要堅持學科融入,促進人文與社會環境融合。包括音樂在內的任何藝術形式與現實都是無法分離的,音樂教育不僅與生活經驗關聯密切,而且與社會文化的持續和穩定發展更是密不可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錘煉心志、歷練品行的過程,教師要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在音樂教育實踐中實現“以學養人、治心養性”,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師不斷向哲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進行融通,為學生人文素質提高提供切實的幫助。

          第三,促進管理機制的完善與提升。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高校音樂教育成果不斷擴大,為音樂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廣闊空間。建議各地在提升全國性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的質量上下工夫,主管部門、學校、行業協會等應當加強聯系溝通,搭建激勵相關學術研究平臺建設,助力新時代音樂教育研究不斷發展。學校層面要依托教務、科研部門,加強音樂教育實踐方面的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綜上,當代高校的音樂教育應當以審美音樂教育范式為基礎,同時注重實踐音樂教育功能性的重要價值,將二者優勢互相融通,立足時代精神,讓學生在審美追求的基礎上踐行實踐價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探尋和創造更具審美條件的音樂。

          參考文獻

         。1]覃江梅.當代音樂教育哲學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2]劉喜梅.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審美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6,(2).

         。3]卡爾達爾豪斯.音樂美學觀點史引論[M].楊燕迪,譯.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4]陳果.高校音樂教育與實踐哲學觀下的教學改革研究[J].音樂時空,2014,(19).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9

          摘要:在新時代來臨之際,在逐漸興盛的地方音樂文化產業化的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需要作出怎樣的調整?如何將高校音樂教學與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相聯系?本文擬先介紹當下各地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背景與現狀,繼而探討地方音樂文化產業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音樂文化產業;音樂與社會實踐

          高校作為我國教育與培養音樂人才的搖籃,擔負著培養能夠適應新時代文化發展要求的音樂人才的責任,同時也是音樂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因此,如何在新時代文化發展的要求之下,在文化產業洪流發展的背景之下,將高校音樂教育的優勢發揮到地方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之中。如何將音樂教育與音樂市場對接、如何創新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從而實現音樂教育音樂產業的有機融合。這將是每一位高校音樂教育從業者需要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一、地方音樂文化產業化的背景與現狀

          作為文化產業中重要的部分,近年來音樂產業的發展無論是在文化領域或是經濟領域中,所占比重與分量都在逐年增加,如此這般音樂產業的發展勢頭引起了各界人士、學者的關注。音樂文化發展趨勢的由來,一方面是中國音樂教育發展本身已完成了階段性的成果,并逐漸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與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漸增加密不可分。不單單是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杭州、寧波、蘇州等城市這些年在音樂文化發展上也得到顯著的成果。這些城市積極建立音樂廳、音樂會館、組建交響樂隊,從而發展自身的城市音樂文化。但是就全國范圍而言,目前依然有許多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首先,發展區域失衡。從全國范圍來看,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心依然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為主。例如北京已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支柱型產業,朝著“創意產業之都”邁進;上海也將文化產業發展列為主要發展目標當中。近些年深圳、長沙、成都、南京、杭州、寧波等城市也開始大力推動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但大部分城市仍處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起步階段。其次,人才儲備不足。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是自2000年之后才逐漸發展而成的新興領域。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雖已產生一批優秀的音樂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但整體而言仍存在人才儲備不足的情況。從對音樂文化產業政策的制定、音樂文化產業具體發展內容的規劃,再到市場經濟中音樂文化產業的實際操作與運行,均需要優秀的音樂專業學習者的參與。此外,音樂文化產業化的發展,對音樂專業的學生們也提供了更多新的要求。與之相對應的,作為音樂輸出的主要場所——高校,在音樂教學上也存在著與實際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不相適應的方面。主要體現為:一是音樂系課程普遍公共類科目較多,交叉學科課程較少。二是音樂專業類課程設置仍需改進。一些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如即興伴奏、鋼琴教學法、聲樂教學法、歌曲作法都是從大三以后才開設。從時間安排上看有些滯后,導致學生工作中動手實踐能力差。三是課程考查重理論而輕實踐。因此,這也為音樂文化產業化趨勢的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高校與音樂相關企業間的溝通與交流仍顯不足。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其實質是“音樂如何作用于社會”,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方向、行業領域。因此,與之相伴的是高校需要更多的與音樂相關企業進行溝通,開創合作項目。將實踐帶入高校,將高校的教學成果活用與實踐之中,繼而達到相互并進增長的最終目標。

          二、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關聯性

          1。高校作為音樂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是大學生音樂文化產業意識學習的“孵化器”。多項研究證明,音樂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孵化”出人的創意能力。學生通過音樂教育,在提高視覺認知能力的同時,產生創造認識情感,并根據自己的創意選擇相應的音樂語言、音樂表現手段和方式加以表達,能夠促進自身創造力的發展與提高。因此,在高校音樂教育的環境中,音樂教師開發以發展學生創意為本的音樂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加強表達創意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音樂的手段與方法解決普遍性問題,真正達到提高創新能力、發展能力的目標。2。高校音樂教育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起搏器”。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科技為支撐,以知識產權的開發與運用為主體的知識密集型、智慧主導型戰略產業!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后,全國各地紛紛出臺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規劃,以更好地促進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3。改變思維的音樂教育是實現創新國家目標的“助推器”。創新精神是決定所有國家在21世紀成功的最重要因素。21世紀的科技創新將奠基于文化的基礎上,與高感性相結合的創意產業已成為許多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音樂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創新發展我國音樂文化產業,也可大大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從這個方面說,改變思維的音樂教育是加速實現創新國家目標的“助推器”。這一點不僅僅是在教學課程上改變、同時對高校音樂教學的從業者——每一位音樂教師的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師自身要積極地學習、不斷地更新音樂知識、新的音樂文化思想,從而才能夠帶給學生最新的、具有創新內容的音樂教育。每一個個體、群體在音樂教育問題上都應放棄舊的習慣性思維,轉而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進行思考。

          三、高校音樂教育與地方音樂文化產業的相互促進

          1、創新教學方法。一是匯集教學案例。高校應當匯集國內外通過音樂教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意、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聽覺認知能力與創造力目標的教學案例。這些案例在教學中可以突破以往程式化音樂教學的藩籬,取得音樂教學的'新進展。二是鼓勵創新。高校音樂專業教師應注重營造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多種發展的可能性。三是開拓研究領域。要從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角度出發開拓學校音樂教育研究的新領域,突破以往單純從音樂教育學角度出發進行研究的局限,提供融藝術學、教育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腦科學等諸多學科領域為一體的交叉學科教學研究方法。四是注重音樂實踐。學校應積極為學生提供能夠參與實踐的機會,為他們創造能夠實現各自想法的平臺。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以及對實踐的參與意識。

          2、培訓創意師資。地方高校教師創新精神的形成是從認識到行為的內化過程。培養創意師資要做到:一是采取社會實踐“育”。音樂實踐可以豐富教師的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審美經驗,使教師獲得對音樂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音樂教學素養。教師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經常參與音樂活動,可以激發創意,充分了解音樂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二是參與創新團隊“激”。創新團隊可以聚集有相同興趣的愛好者,通過這種團隊的組成,使得其成員能夠更好地溝通與協作。音樂教師參與這些團隊,不僅可以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思維,而且對于提高音樂分析能力、激發研究興趣都有很大幫助。三是立足本職崗位“煉”。大學可采取“課題式研究、項目式管理、臺賬式督導、績效式評價”方式強化音樂教師的本職管理,促進他們自我負重、加壓創新。教師可主動參與科研課題研究,開發相關教材和教學方法,從而激發潛能,增長才智。四是選送人才外出“學”。選送優秀的音樂教學師資到開展文化創意課程好的高校學習,使其廣泛接觸到更多專業學科知識和音樂前沿學術大師,這對于他們煥發創新意識、積蓄創意才能、創造創意作品、產生經濟效益都有現實的意義。

          3、開設創意課程。音樂課程的設置要科學合理,才能滿足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實踐中要做到“四措并行”:一是開發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音樂課程資源,設立音樂與營銷、管理方向和創新方向等多學科交叉的選修課。通過音樂選修課的開設,破解創意過程,嘗試解決方案,并驗證其有效性。二是選定一些通過音樂教育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加以培訓,以培養大學生既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又具有創新能力和鮮明的個性。三是舉辦系列專題講座,教育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創造出新穎獨特的音樂類產品。四是組織創意大賽,如舉辦歌曲創作、即興伴奏等比賽。學生在參賽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習興趣,體會專業價值,找到學習動力,還能增強創新意識,有利于打造“創意校園”。4。強化校企合作。企業教育在音樂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學生到企業實習期間,可以了解企業的技術、理念、規范和運行,有利于商務思維的形成。高校在培養專業人才時,要積極探索構建一個政府主導、學校主體、企業參與、校企互動的和諧而富有新時代特征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新模式,讓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專業文化有效融通,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一是高校要將一些企業納入音樂創新人才培養的定點實習單位,為學生實習實訓建立起更多更好的平臺。音樂專業學生畢業前到企業實習實訓,能將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企業生產實際結合起來,有利于“接地氣”創造出符合企業及社會的音樂產品。二是高?梢愿鶕貐^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持續更新并制定符合當地音樂文化特色的音樂課程、教育方案,以此培養適合當地音樂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

          四、以高校音樂教育為媒介溝通傳統音樂文化與地方音樂文化產業的聯系

          在地方音樂文化產業化的發展背景下,高校不僅僅在音樂教學的課程內容、教學環境、師資力量上進行調整,除此之外為發展地方高校音樂教學的特點、以及弘揚各地區、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還應當以高校為媒介溝通傳統音樂文化與地方音樂文化產業的聯系。例如河南地區,有著悠久的古代音樂歷史,豐富的音樂遺產與多彩的民間音樂。如何在新時代更好地發展傳統音樂文化,我們意識到必須要靠當代先進的技術、方法以及新的理念。高校的音樂教育發展,如何與地方音樂機構的合作、與更高一層藝術院校的合作、與地方音樂企業的合作,這些都是值得去探索與實踐的路徑。高校的音樂教育,一方面是對傳統音樂文化在搶救、保存、傳承上提供音樂技術、理論上的支持,將優秀的傳統音樂請進校園、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進行傳承。另一方面,是學生學習音樂、發展個人音樂個性,以及培養音樂實踐能力的場所。作為溝通傳統與現代、溝通學生與社會的媒介,如何在其中發揮高校最大的作用?筆者認為,首先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要以立足地區傳統文化為根基,積極引領學生學習地方文化傳統、弘揚傳承地區的優秀音樂文化。另一方面,積極與當地音樂文化機構、音樂企業相合作,特別是聯合師生、民間藝人、相關音樂企業、機構,將傳統音樂文化以“音樂節”、“音樂周”、“文化匯演”等形式在音樂文化產業的領域中進行實踐。通過這樣的實踐,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其中,既學習了傳統音樂文化的精髓,同時也加強了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對于傳統音樂文化、以及非遺的傳承人而言,既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到傳統音樂劇種、曲目,又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繼而為更好地保護與傳承提供保障。因此,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要要與地方音樂文化產業化相輔相成、更進一步、更緊密的聯系,從而互相促進、相互更好地發展。

          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之下,學校要了解社會的需求、了解企業的需求,包括政府機關與事業單位的需求。不可閉門造車,而是切實地考察、觀察音樂文化的實際發展動向,調整高校音樂教學的具體方案措施。而作為高校音樂教育的從業者,每一位音樂教師,也應該保持對音樂發展的密切關注,自身要不斷地汲取、學習,同時轉換到課堂中,將最新的音樂知識、最新的音樂思想帶給學生。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這個行業本身的發展,同時還帶來一種新的思想與理念,那就是如何將音樂與社會有機融合,如何將藝術與生活實踐緊密相連。近些年來,一直呈飽和狀態的音樂就業市場,也將在“新思路”的引領下得到新的拓展。我們應該意識到,從更加寬廣的角度來看待音樂的發展,以及探索音樂藝術在社會、人們的生活中更多實踐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曾遂今:《關于音樂傳播鏈上的音樂文化產業思考》,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3年第1期

          [2]劉鐵光:《中國音樂文化產業的困境與出路》,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3]席寧:《促進河南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途徑分析》,學習論壇,2015年第7期

          [4]姜楠:《回眸思考展望——對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再審視》,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5]史艷、張麗:《高校音樂文化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經濟論壇,2011年第3期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10

          一、當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現存問題

         。ㄒ唬⿲W生素養不統一

          但是隨著學生數量不斷涌現,學生音樂素養基礎、鋼琴基礎的情況產生較大的差異性,有的學生從小開始學習鋼琴,基礎功底扎實,而部分學生由于自身個人發展原因,學習鋼琴時間較短,因此就導致了學生之間的鋼琴基礎和音樂素養的差距不斷拉大。

         。ǘ┙虒W模式與資源滯后

          當下的鋼琴教學中,教師更多的還是沿襲舊有的鋼琴教學模式,注重技能的教學,而在教學的理念、課程內容的豐富設置、文化修養、方式的多樣化和評價方式的合理化上缺乏突破,不能滿足多變的學生教學情況。同時教學的設備也較為老舊,雖然有部分的更新,但是并不能在設備得到充分全面地引入新裝備,從而教學資源在數量上和品質上都有所缺乏。

          (三)缺乏教學理論體系

          在教學內容中過分的重視鋼琴表現的技藝,忽略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缺乏對鋼琴全面系統的知識理論體系建設。對于鋼琴相關理論知識、文化知識缺乏有效地教授,學生們更多的只是純技能的鋼琴演奏者,而缺乏對音樂本身文化內涵的體會,同時教學內容的隨意性也較大,缺乏有效全面系統的教學,教學缺乏科學性。

         。ㄋ模┙處熧Y源匱乏

          學生鋼琴學習中,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品質。教師不僅要懂得鋼琴技術的表現,對于鋼琴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音樂相關的文化也要有深入的了解,了解音樂背后的文化底蘊,讓鋼琴教學不僅僅是技術教學,更多的是藝術欣賞力、表現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而現有的教師資源十分匱乏,一個老師需要教授大量學生,沒有辦法達到精細化教學的效果。同時由于音樂專業的人才就業渠道逐步廣泛,特別是我國藝術領域蓬勃發展的今天,因此較少的高端人才愿意在學校進行教學工作,導致學校的師資水平發展有限,教師隊伍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

          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應對策略

          (一)完善健全教學大綱

          讓鋼琴教學相關音樂藝術學習內容進行完善的知識體系建立,讓鋼琴的技術、技巧、理論、文化知識、藝術修養教授進行有效的綜合整理,加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完整性。科學的按照教學分級對課程進行有效的安排,將不同階段學習的目的、重點進行有效的擬定,并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避免教學內容的隨意性,同時要兼具學生整體的鋼琴基礎情況。

         。ǘ┙虒W模式的科學化改善

          對于鋼琴學習的基本內容進行大課堂的機體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針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及學成就業方向考慮,專業教師除了為學生科學地講述鋼琴學習的基本方法以及形成學生規范、正確的學習能力外,更應該把鋼琴教學法滲透到課堂中,不僅要會學、會練,更要會教。對于學生的個體情況,要進行學生水平的評估,而后進行小組劃分學習,讓水平一致的學生進行小組個性化學習,除了針對學生能力的弱點進行有效的彌補,還可以在課堂中安排學生互相教學,提高教學實踐能力,提升學習效率;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采用一對一的、個性化的拔高教學,讓其鋼琴演奏能力有更進一步的提升,符合其自身對個人鋼琴能力提升的要求。避免籠統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對于鋼琴學習的基本內容進行大課堂的機體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為學生講述鋼琴學習的基本性方法,形成學生正確的學習能力,做出高校鋼琴學習的基本任務要求。

          (三)強化鋼傳統鋼琴教學優勢

          鋼琴教學的傳統教學有著諸多教學優點,因此需要吸取精華予以繼承。要強調學生節奏感、歌唱藝術、記憶力等能力的培養;A的節奏感訓練需要貫穿教學始終,要讓節奏感具有伸縮的靈活特性,在作品學習之前要注重對其拍號的全面掌握體會,充分理解音樂作品所要傳達的情感以及鋼琴主體所應該表達的意義。懂得音樂作品的旋律,其音調的走向、情感表達的波動等,指導學生懂得鋼琴歌唱旋律的特點以及情感因素,通過這種方式來更加表現鋼琴音樂的情感表達。強化學生的視聽、邏輯和動作的記憶力訓練,對節奏、音等技藝進行強化訓練,可以加入短句的模仿歌唱來幫助其記憶力訓練。

         。ㄋ模┳⒅劁撉俚睦碚撜n程學習

          加強學生的理論課程學習,對鋼琴的整體知識有全面認識,讓其對于不同音樂有更深入的歷史文化了解,以及演奏方式,從而有效表現不同音樂風格。特別是師范類的學生,對于鋼琴理論知識的了解更加不可缺少,充分地了解音樂作品和鋼琴背后身后的文化底蘊。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 篇11

         。壅目前,多元化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了音樂教育中的重點研究課題,利用多元化音樂開展高校音樂教學能夠克服傳統的文化狹隘,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國外多元文化音樂的教育分析,探討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中應用多元化音樂教育對我國高校音樂發展的重大作用。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民族差異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3-0042-02

          不同國家在民族、語言都存在很大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文化就是多元化的。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要想更好的開展教學就要了解這些多元文化,尊重差異文化。每個國家在文化上都面臨著一個矛盾,就是在統一文化的基礎上,還能夠充分展示出各民族和族群間的特色,從而使得多元文化得以提出。同時多元文化的提出也充分的體現了各國對各民族的尊重和重視,而且通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極大的豐富了國家的文化內涵。多元文化音樂就是在多元文化上發展起來的。

          一、多元文化教育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

          1.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就是指不同國家在歷史背景、文化、宗教信仰上的差異,基于這些差異才出現了多元文化。不同地域民族在發展當中出現了族群獨有的信仰、文化以及語言,這些民族為了盡快將割裂局面改變,實現民族統一,會集合各方力量為民族統一而奮斗,將各民族文化特色在統一中體現了出來[1]。由此可見,多元文化的產生于發展是民族統一的基礎與力量,在這種文化發展下各民族特色體現了出來,使不同民族間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實施多元文化的主要途徑就是多元文化教育,通過對比不同民族的文化,使被教育者更容易接受,使自身各種文化知識增多,這種文化背景對學習、工作非常有幫助。

          2.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分析

          多元文化教育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間存在密切聯系,兩者有相似之處,不同國家基于不同文化產生了不同音樂風格,無不彰顯著民族特色。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文化音樂,每個國家的音樂都能夠突出各民族的特點。所以每個國家對音樂的認識都不能只局限于各自的國家,而是要放眼于整個世界。這也促進了多元化音樂教育的發展。美國高校對大學音樂教育的要求較高,音樂本科生必須要修完世界音樂的課程,才能被允許畢業,才能夠獲得音樂教師資格。而且這是政府對音樂教育的硬性規定。美國本身具有270多個民族和族群,各民族及族群的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所以美國對本土的音樂學習本身具有復雜性,而美國還要對世界音樂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了美國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深刻認識[2]。將美國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影射到全世界各民族,是對各民族、族群和諧相處模式的基本教育觀念。

          二、我國高校多元化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1.管理不規范

          社會的不斷發展與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對教師各方面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決定其薪資與職稱評定,由此,很多教師對職稱考核越來越注重,從而忽視了音樂教學能力的培養,對音樂教學缺少認知與學習。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機械地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忽視了對民族文化的交流,使教學管理無法做到科學合理。

          2.教育過程參與度不足

          音樂教學的基本途徑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是提高教學效果,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保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總是將重點放在課本講述上,忽視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致引導學生走進一個學習誤區。并且音樂教學偏重知識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實際體驗忽略了,采取過去單一、老舊的教學手段,學生只會一味地模仿學習,很難開發出對音樂的興趣與潛力。這種教育方式嚴重扼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在音樂的發展道路上難以獲得更大的成就。目前,高校音樂教材的內容尚不完善,無法體現出多元化音樂的特征,而且大部分音樂教師善于理論的研究和講解,導致學生很難有實踐機會。這種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初步的了解音樂知識,缺乏實踐能力,學生一般只能在畢業前期才能有機會參與到實習中[3]。所以,高校畢業生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極度欠缺,導致在將來的教學實踐中難以勝任。

          3.音樂教育流于形式

          當前,高校音樂專業課程設置依然遵循傳統課程設置方法,按照固有的唱練方式,學習基本樂理知識,以此完成從聲樂到樂器教學的過渡,依然注重理論缺少實踐。這種教學模式是照搬西方的音樂教學模式,所以課程的設置與我國的音樂發展規律不適應,過于追求與世界音樂文化的接軌,而對于民族的.音樂卻不夠重視;課程內容的設置也是以西方的音樂為主,忽略本土音樂特色。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各民族在發展當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這些都成為我國文化音樂的重要組成,標志著我國歷史文化的變遷,是寶貴的文化遺產。由此,傳統民族音樂不能在課程中體現,不能被更多的學生認同、學習成為對文化遺產的一種浪費與舍棄,并且很多學生不認同本土音樂,造成文化移位,更是學生音樂創造過程中對資源的一種浪費[4]。高校開設音樂課程目的就是讓學生增強對民族音樂的認識與了解,改變過去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是關鍵,中小學音樂教學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由此就出現了即使部分學生在音樂方面造詣很高,但是由于缺乏對本土文化的認識,也難以在教學中發揮應用作用的情況!八敛环爆F象將嚴重影響著師生間的交流。

          三、加強多元文化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應用的對策

          如今,多元化音樂已經順應時代發展成為音樂教學的一個新趨勢,在文化振興、努力重拾民族文化的背景之下,多元化音樂開始備受高校音樂教學的關注,將多元化理念樹立起來,設置更多多元化音樂課程,關注本土音樂文化成為音樂教學的中心。

          1.高校音樂中樹立多元文化理念

          根據全球音樂觀對多元化音樂的解析可知,世界音樂是一支流淌的音符,雖然每個音符的結構大體相同,不同音樂風格是由不同音符決定的,而不同的音樂風格構成了獨特的民族樂章,并在音樂演奏與創作中得以實踐。這支流淌的音符在世界樂壇上寬廣的領域中不斷的擴展,在狹窄的范圍內不斷的緊縮。而且世界音樂不會在某一個歷史或者地理范圍內停止流動,而是貫穿于整個世界領域,我們必須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上去了解和欣賞它。在認知了多元文化以后,音樂學習的方式更加多樣,思路更寬闊,不局限在固定范圍內,而是演變成一種社會需求。多元文化音樂的跨文化、跨地域的特征被人們認可,并且通過這種理解實現均勻擴展對以后的音樂創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更在國際社會上發揮著作用。鑒于世界各國在信仰、文化以及地域上存在較多差異,開始呈現出越來越多樣的文化風格,世界音樂呈現出不同特色,由此,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下需對教育觀念不斷轉變,尤其是將以西方為主的音樂理念轉變為認同本民族音樂上,充分借鑒、吸收不同國家音樂教學中的優點,完善與改造,打造出符合本民族的音樂教學方法才是正確做法。

          2.加強對高校音樂教育多元化音樂課程設置

          高校音樂教學中融入多元化音樂形式不僅能將不同國家的音樂引進,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多樣性,更重要的是站在全球化發展角度上思考,使音樂教學適應全球化發展趨勢才是最重要的。多元化音樂教育是高校開設的一門課程,并不是簡單地將不同國家的音樂形式融合進來。這種簡單融合的方式對于沒有多元化認識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壓力,極容易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生產生畏懼。由此,高校在引進的同時需要對不同國家的音樂形式進行篩選,保留好的,去除不好的,這樣才能使多元化音樂教學價值得以體現。將不同民族的文化形式與觀點作為紐帶,將學生最為教學主體,整改固有的音樂模式,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以及辨別能力,增強音樂各方面技能,培養良好的音樂感受。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豐富多彩,種類眾多,學生在高校教育中無法全部了解,所以高校在建構多元化音樂課程時,必須要對吸納的音樂有所取舍,根據本校學生的音樂基礎能力、地域特點以及學校的硬件條件等選擇一些世界各民族中的經典音樂作品與音樂教學相融合,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使他們認識到更多文化的音樂。在高校中開設多元化音樂不僅能夠促進本土音樂的發展,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加深學生對音樂的全面認識。

          3.強調我國高校多元化音樂的本土化

          世界各國音樂文化差異顯著,也是世界多樣性的體現,在構建多元音樂課程中要想使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就要對音樂本質有所了解,才能在絢爛的音樂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歸宿。隨著流行音樂的興起,對傳統民族音樂造成了巨大沖擊,在民族音樂走向全球過程中,音樂環境也發生了改變,使民族音樂的價值消失。為了防止各民族音樂對我國音樂的沖擊,在音樂教育的發展中必須要植根于我國音樂文化。高校在開展多元化音樂教育時,必須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加深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了解,可以通過開展家鄉賽歌、民間音樂人進課堂、帶學生下鄉尋民音等方式,來促進學生對本土音樂的理解。我國56個民族的民間音樂為我國的高校民族音樂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民族情結。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世界各國在不同的音樂背景下產生了多元化音樂形式,多元化在不斷發展中有了更深刻的內涵與豐富多樣的音樂體系,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如果能夠認識并且尊重這種差異文化與音樂形式就能夠吸收、借鑒,更好地學習多元化音樂,增強對世界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雖然我國高校在多元化音樂教育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學管理不規范,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不足、對本民族以及世界各國音樂形式缺少認同感,不能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以及音樂教育流于形式等。這些問題都是音樂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但只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不斷吸收不同民族音樂,學習這些多元化音樂的內涵與本質,只要高校音樂教育不脫離本土文化,融合創造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能拓展學生音樂道路,適應時代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周曉瑩,程興旺.失“度”與合“度”———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人文問題的哲學思考[J].人民音樂,2012(06):72-75.

         。2]鄧曉麗.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分析[J].北方音樂,2015(09):167-168.

         。3]王振華.高校音樂教育中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實踐研究[J].音樂時空,2015(19):134-134.

         。4]楊春強.淺談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音樂時空,2014(13):135-135.

        【分析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措施論文11-15

        兒童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措施論文11-20

        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措施的論文02-26

        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措施論文11-15

        分析高?蒲泄芾黻犖榇嬖诘闹饕獑栴}論文02-25

        電力工程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分析論文03-02

        院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11-20

        淺析高校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論文03-04

        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論文02-27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