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QS高中檔案統計制度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各種制度頻頻出現,制度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那么相關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QS高中檔案統計制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統計:平均數》是小學數學青島版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收集和整理數據能力基礎上,從生活實例出發,讓學生充分產生求平均數的需要,進而自主探究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并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實際問題,體驗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完這堂課后,覺得有以下收獲與困惑:
收獲一:情境的成功運用。
課一開始,我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猴媽媽分桃子的事例,通過教師的貼圖演示,學生一目了然的看出猴媽媽分桃子的不公平,這一情境的創設為新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同時也為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法)起到了遷移的作用。在例題教學中,我讓學生觀看了“套圈比賽”的錄象,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興趣盎然,既而我拋出一個實質性的問題:是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認為男生組,有的認為女生組,學生各抒己見,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然后進行全班交流:有的學生用最多個體進行比較,有的學生用最少個體進行比較,有的用總數進行比較,還有的用求平均數的方法進行比較。這時候鼓勵他們將心中的矛盾展示出來,讓他們充分地爭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合理性。當學生感受到要比較誰套得更準一些必須先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后,我并沒有急著讓學生討論或者講解“平均每人套中個數”的含義,而是讓學生用移一移,畫一畫的,或者用計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數。
收獲二:概念的建構認知。
本課的大致知識能力層次如下:認識平均數的意義--求平均數--應用平均數。教學設計從由條形統計圖呈現數據,并利用條形圖中涂色方塊的移動揭示求平均數的方法,為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提供了感性支撐,然后,在學生已經學過“總數÷份數=每份數”的基礎上得出求平均數的方法是“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整節課由具體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體,多緯度構建主體化的平均數概念。并在講解方法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滲透:平均數處于一組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能反映整體水平,但不能代表每個個體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平均數這一概念的認識顯得更為深刻和全面。
收獲三: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
在教學中,我還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在我所選取的四個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如:第一題是對平均數的理解;第二題是對平均數的應用,第三題是對平均數的深化認識。這三道鞏固練習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數學,生活之中處處用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主動地去學數學,用數學。此外,在平均水深110的河水中,小明下河游泳有沒有危險?這個討論中,讓學生受到了安全教育。在小剛的一家三口用水情況以及面對嚴重缺水地區的用水情況比較中,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受到了要節約用水的意識,很多學生都明白了要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這樣的教學實現了數學教育的多重價值,使各學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但在這堂課教學中,我也有困惑:首先問題的設計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行合作討論、探究,更深層次地理解概念;其次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流于過場的傾向,怎樣實現這一學習方式優化及發揮其最大功用,這些問題仍值得不斷探究和實踐!
【QS高中檔案統計制度】相關文章:
檔案管理制度 工作檔案制度03-17
物業檔案制度12-14
檔案查閱制度03-10
檔案利用制度03-24
檔案利用數據統計與實際效益05-12
檔案借閱利用制度05-01
檔案保管制度04-22
安全生產檔案制度05-12
小學師德檔案制度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