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精選8篇)
現如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指在特定社會范圍內統一的、調節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一系列習慣、道德、法律(包括憲法和各種具體法規)、戒律、規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條例)等的總和它由社會認可的非正式約束、國家規定的正式約束和實施機制三個部分構成。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制定制度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1
一、安全管理制度
1、游泳池開放時間由專人管理,非開放時間禁止進入泳池。懸掛“入場須知”
2、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個游泳健身者宣傳游泳安全衛生常識。
3、對患有肝炎、心臟病、皮膚病、性病、嚴重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精神病等病患者,自覺禁止入內。如會所發現以上患者有權禁止其進行游泳活動。
4、設置安全標志和救生器材。
5、游泳池遵守規定:
1、聽從教練和救生員的指揮。
2、安全第一,嚴禁跳水和在池中、岸邊追逐打鬧。
3、初學者在無管理人員的看護下禁止下水。認真做好準備活動,禁止在池中做可能產生傷害事故的動作。
4、愛護游泳池的一切設施。
5、未成年人活動時,家長或保姆要保護孩子的安全,不得進入深水池,不得在池邊追逐、打鬧。無家長、成人陪同禁止未成年人入內。
6、場所入口處管理員要嚴格把關,注意游泳人員有無患有肝炎、心臟病、皮膚病、性病、嚴重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精神病等病患者;無家長或保姆陪同未成年人。堅決阻止,禁止入內。
7、嚴格控制場內人流量,絕不能超出核定人數,防止事故發生。
8、場所出現人員溺水、嚴重打鬧等事件,要及時保護、控制現場,搶救人員,疏散人群,撥打110、120急救電話
9、經營場內各類警示牌(救助人員標識統一、水深水淺、更衣室、救助區、兒童池、緊急電話、安全宣傳標語、禁止標識等等)明顯,
二、游泳衛生管理制度
1、《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懸掛在明顯位置,從業人員持《健康證明》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上崗。
2、成立衛生管理組織,設立衛生管理人員,設有專職救生人員,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建立衛生資料檔案。
3、保持室內外環境整潔衛生,室內無積塵,地面無痰跡和垃圾。加強自然通風,機械通風設施保持正常使用,空調器(系統)定期清洗消毒。有防蠅、蚊、蟑螂、鼠害的設施,張貼禁煙標識,經常檢查設施使用情況。
4、室內泳場應有機械通風設施和人工照明設施,保證新風供應,空調器定期清洗消毒。更衣室、淋浴室和衛生間必須保持清潔衛生,設置有效的獨立的排氣裝置。
5、淋浴、強制式腳浸池、通風換氣等衛生設施能正常使用。池水循環凈化消毒,每2小時自測一次余氯,水質符合衛生要求。
6、禁止肝炎、心臟病、皮膚癬疹、重癥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游泳,有明顯標志。
7、禁止出租游泳衣褲。
8、廁所采用水沖式蹲式便器,有通風設施。
9、用水、供客用食品、化妝品、一次性衛生用品應符合相關衛生要求。
10、對旅客廢棄的衣物要進行登記,統一銷毀。
11、定期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潔與經常進行的藥物處理相結合,保障游泳場所的清潔衛生。相關管理人員要經常清掃游泳池的周圍,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雜物損傷人體或影響水質。水質的衛生管理。確保水池無雜物、無漂浮物。要按要求對水池進行消毒。
個人衛生管理
1、參加游泳前,先要進行健康檢查,凡患有心臟病、皮膚癬疹(包括腳癬),重癥沙眼、急性結膜炎、化膿性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發熱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參加游泳。女性經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發現身體不適,請停止游泳活動
2、游泳課要做好準備活動,在更衣室沖淋全身后再入池。
3、入水前要做好全身準備活動后再入池。
4、飯前半小時或飯后急劇運動后都不適宜游泳,入水前應做準備活動,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遵守公共衛生,不準在池中吐痰等;杜絕不文明、不講衛生的行為。
三、游泳場所設施器材的管理制度
泳樂設施保養維修作業指引提要:泵流體噪音大:檢查吸水管是否漏氣,回水有無汽泡,修理可能漏氣的部位、吸水管件、濾凈器等;清除堵塞物,加大吸水管,檢查濾凈器濾網是否干凈
(一)目的
對設備進行維修和養護,保證設備正常使用。
(二)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各管理處泳池、噴泉設施保養維修作業。
(三)工作程序
1、泳池泵、噴泉泵維護檢修
2、每日維護檢修:
A、每二個小時檢查一次水泵的運轉情況,查看電機溫度及各儀表數據是否正常。
B、排除不正常漏水現象。
C、檢查潤滑油是否足夠。
3、季度維護檢修:
A、檢查聯軸器是否完好。
B、檢查主要部件連接螺栓、固定螺栓的`緊固情況。
4、每年度維護檢修:
A、檢查密封環磨損情況。
B、更換密封填料。
C、檢查軸承的磨損情況,更換潤滑油。
D、檢查泵葉、泵殼的腐蝕情況,做好除銹油漆工作。
5、常見故障處理:
A、吸不上水:吸水管是否漏氣;濾凈器是否有雜物堵塞,安裝位置是否準確;鎖緊濾凈器上蓋;鎖緊所有吸水管的聯接件;更換泵的密封墊圈;打開濾凈器,灌水;打開所有關的閥門,清洗濾凈器,拆開水泵,清除堵塞物。
B、電動機不轉時處理:檢查電源開關;檢查保險絲和斷路器;檢查控制箱電動機線路;泵卡住時,應關掉電源,用手轉動泵的聯軸器,若轉動不自如,需檢修泵。
C、量降低處理:檢查過濾器是否堵塞,若過濾器壓力表壓力很高,比正常動行壓力高07公斤左右,則需進行反洗;檢查濾凈器濾網是否堵塞,清洗濾網;檢查吸水管是否漏氣修理;檢查閥門開關、管路是否堵塞;檢查泵葉是否反轉,若是應掉換三相動力線中的任何二根線;檢查發動機是否過熱,檢查工作電壓是否正常。
D、泵流體噪音大:檢查吸水管是否漏氣,回水有無汽泡,修理可能漏氣的部位、吸水管件、濾凈器等;清除堵塞物,加大吸水管,檢查濾凈器濾網是否干凈,閥門是否都全開;拆開泵,排除泵葉輪上的外來物;適當關緊出水閥門增加出水管壓力,減少出口流量。
E、電動機過負荷裝置跳閘時處理:檢查線路是否連接錯誤;用萬用表檢測電源是否缺相;電動機運行電流是否超過額定電流;熱繼電器的整定值是否合適;檢查泵軸是否有卡住葉輪不規格,若有拆除處理。
6、泳池維護工作
7、池面日常維護:每天在開放前應吸塵及清理池面雜物。
8、水下燈更換泳池放水,拆密封罩,更換燈泡;噴水池水下燈,將燈拉出水面,打開密封壓蓋、玻璃罩,更換燈泡。
9、管理員每天對泳池的管理記錄在《泳池日常運行記錄表》。
10、保護游泳場所的各種設施,延長游泳池的使用壽命,并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
11、有關管理人員和救護人員必須經常檢查器材的使用及損耗情況,及時向管理部門匯報以便作相應處理。
12、日常記錄《泳池日常運行記錄表》
F、特種設施另制定制度
(四)游泳池資料管理
游泳池開放后,要逐日填寫游泳池的管理日志,記錄使用時間、氣溫、水溫、水質變化、游泳人數、突發事故、過濾機的運轉情況及其他維護管理等情況。
四、游泳池救護員管理制度
1、救護人員(救生員、急救人員)和有關工作人員按時到崗,認真履行職責。做到開放前認真檢查器材設備,放置各種救生器材,熟悉水域情況。深水區和淺水區之間要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2、提高責任感,防止突發事件。
3、要牢牢樹立安全意識,把保障業主的安全放在首位。營業時間內由救生員負責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嚴格執行游泳救生常規。
4、救護人員需由專業人員經培訓后方能上崗,規定明確的職責,并配戴特定標志——袖標和標志帽。加強救生技術的學習,定期參加專項技術訓練,如拋圈、水中解脫、水中負荷拖帶、人工呼吸等,不斷提高救護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務。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觀察,注意事故苗頭,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遇到“突發”事故,要行動迅速、機智果斷、勇于救生,敢于負責,把減輕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應盡的職責。開放完畢要做好清池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妥善處理。
5、救護工作應以預防為主,確立有備無患,安全第一的思想,具高度的安全意識責任感,對業主的安全負責。
6、自覺遵守各項制度,不遲到、早退。加強救生技術的學習,定期參加專項技術訓練,如拋圈、水中解脫、水中負荷拖帶、人工呼吸等,不斷提高救護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務。
7、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嚴格按兒童池、成人池、深水區、淺水區的規定進行管理,對越界和不服從勸阻的進行警告,警告無效的可清除出場。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2
1、目的
規范泳池設備(設施)的日常維修保養,確保其正常使用。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泳池設備(設施)的日常維護。
3、職責
3.1、工程經理負責泳池設備(設施)的管理
3.2、工程維修人員負責泳池設備(設施)的故障檢修和保養
4、內容
4.1、泳池清洗:開啟主排水管上的閥門排水;待泳池池水排盡后,關閉主排水管上的閥門;開啟供水管上的閥門供水;池水水位高于最淺的`池底時,關閉給水管上的閥門;清洗池壁、池底和滿水溝(可以用稀酸清洗。如草酸);開啟主排水管上的閥門,由池底主排水口放走池中的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管。
4.2、沙缸反沖洗:啟動條件:循環水泵處于停止狀態,回水管閘閥和反沖排水管的閘閥處于開啟狀態;將沙缸上的多項閥調到"BACKWASH"反沖洗檔;接通水泵的主回路電源,開啟水泵沖洗3-5分鐘,沖洗時觀察透視小瓶中的水是否清澈。清澈后關閉水泵;將沙缸上的多項閥調到"FILTER"正常過濾檔;注意:水泵運行時,不得轉換沙缸上的多項閥。
4.3、毛發器的清潔:清潔條件:循環水泵處于停止狀態;關閉泵前和泵后的閥門,防止水倒流;打開毛發器,將網桶取出和清潔;將網桶放回毛發器內,清潔/安裝好防水膠圈;打開收集器前后的閥門;毛發器每周清潔一次。
4.4、泳池循環過程中的清潔:清潔條件:循環水泵處于停止狀態;將吸頭吸池管和伸縮管接連好,放入水中;開啟循環泵,在池邊用伸縮管推動吸頭吸污;注意:如吸力不夠,可將主排水管上的閥門適當關小,吸力將加大。水泵循環時吸力大,清潔口是不能打開的。清潔過程中,三角吸頭不能經常離開水面,以防吸入空氣,對泵造成損害。
4.5、泵體:檢查泵體應無破損,銘牌完好,水流方向指示明確清晰,外觀整潔;緊固機座螺絲并做防銹處理;轉動靈活,無卡阻現象;定時對運轉部位添加潤滑油。
4.6、電機:外觀整潔,銘牌清晰,各部件緊固,接地良好;外殼除銹,刷防銹漆;拆開電機
接線盒內的導線連接片,用500V兆歐表搖測電機繞組相與相、相對地間的絕緣電阻值不低于0.5MΩ;電機接線盒內三相導線及連接片應牢固緊密,無發熱變色跡象,標志清晰;定時對運轉部位添加潤滑油。
4.7、閥門、管道、過濾口、附件:閥門開關應靈活可靠,無卡阻現象,關閉嚴密,內外無滲漏閥體內外無漏水;單向閥動作靈活,無漏水;管道及各附件外表整潔美觀,無裂紋,油漆完整,無脫落,密封性是否良好;過濾口拆洗,無雜物,無漏水;壓力表指針靈活,指示準確,表盤清晰,無生銹,位置便于觀察,緊固良好,表閥及接頭無漏水;定時對閥門主要部位添加潤滑油。
4.8、控制柜:斷開控制箱內總電源開關,檢查轉換開關,啟動、停止按鈕動作應靈活可靠;檢查控制箱內空氣開關、接觸器、繼電器等電器是否完好,緊固各電器接觸線頭和接線端子的接線螺絲;清潔控制箱內外灰塵。
4.9、電纜線路:是否破損,絕緣性是否完好;接線盒防水性是否完好。
4.10、試運轉:合上總電源,檢查電源指示應正常;手動旋轉電機軸,轉動應靈活;點動判斷水泵轉向是否正確,若有誤應予更正;泵運轉應平穩,無明顯振動和異聲,壓力指示正常,電流不平衡,小于14%,控制柜各電器無不良噪聲;做好保養記錄。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3
為了使機器設備能夠更好更安全的運行,滄州游泳館特游泳池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一、目的
及時處理泳池設備鼓掌,確保設備性能。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xx游泳館泳池循環系統。
三、職責
技術人員負責泳池設備的維修保養。
維修工程師負責維修保養工作指導,檢查監督及外委修理的聯絡工作。
四、工作程序
1、泳池設備維修保養工作程序。
2、技術人員負責泳池設備的'維修、保養、重大維修由工程維修部外委修理。
(1)維修工程師每年12月制定下半年度的《泳池循環系統檢查、保養計劃表》,并按運行情況制定中修、大修計劃。
(2)技術人員按《泳池循環系統檢查保養計劃表》、《泳池循環系統月保養計劃表》要求進行維修保養,并將維修情況記錄于《泳池設備維修記錄表》、《泳池設備保養記錄表》零部件更換及大修同時記錄于《機械設備臺帳》。
(3)泳池設備故障一般不超過8小時,若早8小時內無法解決的重要部位故障應將故障原因、解決方案、解決時間上報部門經理,限期解決。
(4)維修工程師提供工作指導及檢查監督。
(5)泳池循環系統檢查保養表。(略)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4
1.目的
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行或備用狀態。
2.適用范圍
適用于JL花園泳池設備的維護保養。
3.內容
3.1毛發收集器的.清潔。
3.1.1關閉停運水泵的進水和出水閥門,防止水倒流。
3.1.2打開收集器,將格柵取出和清潔。
3.1.3將格柵放回收集器,并關緊收集器。
3.1.4毛發收集器每周清潔一次。
3.2循環泵的定期保養。
3.2.1為保證循環泵操作正常,須在所在的運轉部位添加潤滑油,減少因摩擦而帶來的損耗。
3.2.2閥門須經常檢測其靈活性,在有必要時,在主要部分添加潤滑油,以保證操作正常。
3.2.3斷開控制柜總電源,檢查啟動、停止按鈕動作應靈活可靠,檢查柜內空氣開關、接觸器、繼電器等電器是否完好,緊固各電器接觸線頭和接線端子的接線螺絲。清潔控制柜內外灰塵。
3.2.4定期清洗加藥泵的加藥點,以保證不被污物堵塞,影響加藥泵的加藥效果。
3.2.5每月對循環泵進行一次保養。
3.3保養結果記錄在《泳池設備維護保養記錄》內。
4.記錄
4.1《泳池設備維護保養記錄》由部門兼職資料員保存二年。
5.附件
5.1《泳池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5
一、總則
為確保泳池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本制度適用于泳池內所有設施設備的管理。
泳池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定期對設施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
二、人員職責
泳池主管
全面負責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管理計劃和應急預案。
組織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對設施設備安全操作和應急處理的能力。
定期檢查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工作的執行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維修人員
熟悉泳池設施設備的構造、性能和工作原理,掌握維修技能。
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要求對設施設備進行巡檢、維護和保養,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故障和隱患。
在設施設備發生故障時,迅速響應,進行搶修,確保設備盡快恢復正常運行。
救生員及其他工作人員
了解泳池設施設備的基本情況,掌握簡單的應急處理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協助觀察設施設備運行狀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
三、設施設備安全檢查
日常檢查
每天營業前,救生員和工作人員應對泳池周邊的欄桿、扶手、防滑設施等進行檢查,確保其牢固、無損壞、防滑性能良好。
檢查泳池的進出水系統、過濾系統、消毒設備等是否正常運行,觀察水位是否正常,水質是否清澈。
檢查泳池的.照明系統,包括水下照明和周邊照明,確保燈光亮度足夠,無閃爍、損壞等情況。
定期檢查
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設施設備檢查。維修人員對泳池的結構進行檢查,查看池壁、池底有無裂縫、滲漏等情況。
對水泵、電機等動力設備進行詳細檢查,包括檢查設備的運行聲音、溫度、潤滑情況、連接部件的緊固程度等,發現問題及時維修或更換零部件。
檢查過濾系統的濾料、濾網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換,檢查消毒設備的藥劑儲存和投放系統是否正常。
每月對泳池的電氣系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包括配電箱、開關、插座、電線等,確保電氣安全,防止漏電事故。
專項檢查
在季節交替、重大節日或舉辦大型活動前,進行專項設施設備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設施設備的整體運行狀況、安全防護措施的有效性等。
對于新安裝或維修后的設施設備,進行專項驗收檢查,確保其符合安全標準和設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設施設備維護與保養
泳池結構維護
定期對泳池池壁、池底進行清潔,去除污垢和藻類等,防止其對泳池結構造成損害。
對于發現的微小裂縫,應及時進行修補;對于較大面積或較嚴重的損壞,應制定修復方案,安排專業人員進行修復。
進出水及過濾系統保養
定期清洗水泵、過濾器等設備,更換磨損的密封件和濾網,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過濾效果。
根據水質情況和使用頻率,合理調整進水和出水閥門的開度,確保水位穩定和水流正常。
消毒設備維護
定期檢查消毒設備的運行狀況,校準藥劑投放量,確保泳池水質符合衛生標準。
對消毒設備的管道、閥門等進行檢查和維護,防止藥劑泄漏。
電氣與照明設備保養
對電氣設備進行定期清潔、除塵,檢查電線的絕緣情況,更換老化或損壞的電線。
定期更換照明設備的燈泡,清潔燈具外殼,保證照明效果。對水下照明設備,要特別注意其防水性能的檢查和維護。
五、安全防護設施管理
救生設備
泳池應配備足夠數量的救生圈、救生桿、救生衣等救生設備,并放置在顯眼且易于取用的位置。
定期檢查救生設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如救生圈是否漏氣、救生桿是否損壞等,對損壞的救生設備及時更換或維修。
安全警示標識
在泳池周邊顯眼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包括 “禁止跳水”“深水區危險”“注意防滑” 等標識,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
定期檢查警示標識的清晰度和牢固性,如有損壞或模糊不清,應及時更換或修復。
防滑設施
保持泳池周邊地面、更衣室、淋浴間等區域的防滑設施完好有效。定期檢查防滑墊、防滑磚等的磨損情況,及時更換磨損嚴重的防滑設施。
六、應急預案
設施設備故障應急預案
當設施設備發生故障時,工作人員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如進水系統故障導致水位異常下降,應立即關閉泳池,疏散使用者,并通知維修人員進行搶修。
對于可能影響使用者安全的故障,如電氣設備漏電,應迅速切斷電源,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并及時通知專業維修人員進行處理。
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若發生人員溺水、滑倒受傷等安全事故,救生員和工作人員應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救援措施。如進行心肺復蘇、包扎傷口等,并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事故發生后,應及時向上級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處理,做好事故記錄和總結工作,分析事故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6
一、目的
為了保障泳池設施設備的安全運行,防止因設施設備故障引發安全事故,確保游泳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本泳池內所有設施設備,包括但不限于泳池本體、水處理系統、電氣系統、救生設備、附屬建筑及周邊設施等。
三、管理原則
預防為主:通過定期檢查、維護和保養,預防設施設備故障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專人負責:明確每個設施設備的管理責任人,確保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規范操作:制定和執行設施設備的操作規范,確保員工正確操作。
四、設施設備清單與檔案管理
設施設備清單編制
對泳池所有設施設備進行詳細清查和登記,建立設施設備清單。清單內容包括設施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數量、購置日期、生產廠家、安裝位置等信息。
檔案建立與維護
為每個主要設施設備建立獨立的檔案,檔案內容包括設備的技術資料(說明書、圖紙、合格證等)、安裝調試記錄、維修保養記錄、檢查記錄、運行數據記錄等。
安排專人負責檔案管理,及時更新檔案內容,確保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五、設施設備采購與安裝安全管理
采購安全要求
在采購泳池設施設備時,選擇具有良好信譽、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生產廠家和供應商。
要求供應商提供設備的質量證明文件、安全認證文件等相關資料,確保所購設備質量可靠、安全性能良好。
安裝安全管理
設施設備安裝工作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專業安裝隊伍進行,安裝過程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安裝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
在安裝過程中,加強現場監督,確保安裝質量,特別是電氣設備的接地、防水等安全措施必須到位。安裝完成后,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員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日常運行安全管理
操作規范制定
針對不同的設施設備,制定詳細的操作規范和流程,如水泵的啟動和停止程序、消毒設備的操作方法、電氣設備的開關操作等。
對員工進行操作規范培訓,要求員工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設施設備的操作,嚴禁違規操作。
運行參數監控
安排專人負責對泳池設施設備的運行參數進行日常監控,如水泵的壓力、流量,過濾系統的過濾速度,消毒設備的藥劑濃度,電氣設備的電壓、電流等。
建立運行參數記錄臺賬,對每次監控的數據進行記錄。當發現運行參數異常時,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或維修。
七、安全檢查與隱患排查
日常巡查
泳池工作人員在每天營業前、營業中、營業后對設施設備進行巡查。重點檢查設施設備外觀有無異常、運行聲音是否正常、有無漏水漏電等情況。
對巡查中發現的小問題及時處理,如擰緊松動的螺絲、清理設備表面的雜物等;對于無法當場解決的`問題,及時報告給維修人員。
定期檢查
每周進行一次全面的設施設備檢查,檢查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泳池結構的完整性、水處理系統各環節的運行狀況、電氣系統的安全性、救生設備的完好性等。
檢查人員應填寫詳細的檢查記錄,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分類匯總,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期限。
專項檢查
在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后或重大活動前,組織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設施設備的抗災能力和安全性能。
根據季節特點進行針對性檢查,如夏季高溫時重點檢查電氣設備的散熱情況,冬季寒冷時檢查管道的防凍措施等。
隱患排查與整改
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評估,確定隱患等級。
根據隱患等級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限期整改。對于重大安全隱患,應立即停止設施設備運行,直至隱患消除。整改完成后,對整改效果進行復查驗收。
八、維護與保養措施
維護保養計劃制定
根據設施設備的類型、使用頻率、運行狀況等因素,制定年度、月度維護保養計劃。計劃內容包括維護保養項目、維護保養周期、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等。
維護保養工作實施
按照維護保養計劃,定期對設施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維護保養工作包括清潔、潤滑、緊固、校準、更換易損件等。
對維護保養工作進行詳細記錄,記錄內容包括維護保養日期、項目、內容、效果等。對于維護保養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或安排進一步維修。
九、報廢與更新管理
報廢標準制定
當設施設備達到設計使用壽命、嚴重損壞無法修復、技術性能落后且維修成本過高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且無法消除時,應考慮報廢。
制定明確的設施設備報廢標準,確保報廢決策科學合理。
報廢程序執行
由使用部門提出報廢申請,經技術部門鑒定、安全管理部門審核、上級領導批準后,方可辦理報廢手續。
對報廢的設施設備進行妥善處理,如拆除、變賣等,確保不留下安全隱患。
更新規劃
根據泳池發展規劃和設施設備運行狀況,適時制定設施設備更新規劃。更新規劃應考慮技術進步、安全要求、使用需求等因素,確保新的設施設備能夠更好地保障泳池安全運營。
十、培訓與考核
培訓計劃制定
制定針對設施設備安全管理的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包括設施設備的基本知識、操作規范、安全檢查方法、維護保養技能、應急處理措施等。
培訓對象包括泳池管理人員、維修人員、救生員、服務員等所有涉及泳池設施設備管理和使用的人員。
培訓實施與考核
定期組織培訓,可采用集中授課、現場演示、實際操作等多種培訓方式。培訓結束后,對培訓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將培訓考核結果與員工績效掛鉤,激勵員工積極學習和掌握設施設備安全管理知識和技能。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7
一、目的
為確保泳池設施設備的安全運行,保障游泳者的人身安全,防止因設施設備故障引發安全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泳池內所有設施設備,包括但不限于泳池本體、水處理系統、循環系統、消毒設備、照明系統、救生設備、出入通道設施等。
三、管理職責
泳池管理負責人
全面負責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
組織人員對設施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確保其正常運行。
協調解決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對安全事故進行調查和處理。
設施設備維護人員
熟悉泳池設施設備的構造、性能和工作原理,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對設施設備進行操作、維護和保養。
每天對設施設備進行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理設施設備的小故障,對于無法處理的問題及時上報。
做好設施設備維護保養記錄,包括維護時間、內容、故障情況、維修措施等。
救生員和泳池工作人員
在日常工作中留意設施設備的運行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向維護人員報告。
協助維護人員進行一些簡單的設施設備檢查工作,如檢查救生設備的完整性等。
四、設施設備日常檢查與維護
泳池本體
每天檢查泳池池壁、池底有無裂縫、滲漏現象,若發現問題應及時標記并上報。
檢查泳池周邊的防滑設施是否完好,如發現地磚松動、防滑條磨損等情況,應立即修復,以防滑倒事故。
檢查泳池的溢水口和排水口是否暢通,格柵是否牢固,防止雜物堵塞導致排水不暢或游泳者被吸住等危險情況。
水處理系統和循環系統
每日檢查水泵、電機等設備的'運行聲音、溫度和振動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機檢查。
檢查管道有無漏水、滲水現象,閥門、法蘭等連接部位是否牢固,確保水循環正常。
定期清理過濾設備,檢查過濾介質的狀態,根據需要進行更換,保證水質處理效果。
檢查水質監測設備,確保其正常工作,能準確測量水溫、pH 值、余氯等關鍵水質參數。
消毒設備
檢查消毒設備(如加氯機、臭氧發生器等)的運行狀態,包括設備的啟動、停止功能,消毒劑的投放量控制等。
檢查消毒設備的防護裝置是否完好,防止消毒劑泄漏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
定期對消毒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更換易損部件,如計量泵的隔膜、閥門的密封件等。
照明系統
每天檢查泳池內及周邊照明燈具是否正常工作,亮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有損壞或亮度不足的燈具應及時更換。
檢查照明線路有無漏電、短路等安全隱患,確保照明系統的電氣安全。
定期清潔照明燈具的燈罩,提高照明效果。
救生設備
每天檢查救生圈、救生桿、救生衣等救生設備的數量是否齊全、放置位置是否正確。
檢查救生設備的完整性,如救生圈有無破損、漏氣,救生桿有無斷裂等情況,對有問題的救生設備及時維修或更換。
出入通道設施
檢查泳池出入口的門、閘機等設施是否正常開關,門鎖是否牢固。
檢查通道的扶手、欄桿等是否牢固,有無松動、變形情況,確保游泳者在進出泳池時的安全。
五、定期檢修與保養
月度檢修
每月對泳池設施設備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包括對水泵、電機等進行解體檢查,更換潤滑油,檢查密封件磨損情況。
對電氣設備進行絕緣測試,檢查接地系統是否良好,確保電氣安全。
對泳池的水下照明燈具進行防水性能檢查和維護,更換老化的密封膠圈。
季度保養
每季度對泳池本體進行一次詳細檢查,包括對池壁、池底進行清洗和維護,修復輕微裂縫。
對水處理系統和循環系統的管道進行內部檢查,清理管壁污垢,對閥門進行保養,更換老化的墊片。
對消毒設備進行深度保養,校準消毒劑投放量控制系統,檢查消毒反應罐的內部情況。
年度大修
每年安排一次泳池設施設備的大修,對所有設備進行全面拆解、檢查和維修。
對泳池本體結構進行安全評估,必要時進行加固處理。
對老化嚴重的設施設備(如水泵、電機、管道等)進行更換,確保設施設備在下一年度的安全運行。
六、安全培訓與應急處理
安全培訓
定期組織泳池設施設備維護人員、救生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參加安全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設施設備的操作規程、安全注意事項、故障識別與處理方法等。
新員工入職時,必須進行專門的設施設備安全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應急處理
制定泳池設施設備故障應急處理預案,包括不同類型故障(如停電、設備漏水、消毒設備故障等)下的應急措施。
定期組織應急演練,確保工作人員熟悉應急處理流程,能夠在故障發生時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游泳者的安全。
七、檔案管理
設施設備檔案建立
為泳池的每一項設施設備建立獨立的檔案,檔案內容包括設備的采購合同、安裝調試記錄、使用說明書、操作規程、維護保養記錄、檢修記錄、故障處理記錄等。
檔案更新與保存
設施設備維護人員應及時更新檔案內容,確保檔案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檔案應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設施設備的使用壽命,以便在需要時查閱設備的歷史信息。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8
一、目標
本制度旨在規范泳池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泳池的正常使用,預防因設施設備問題導致的安全事故,為游泳者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共泳池、私人泳池、酒店泳池等各類游泳場所內的所有設施設備。
三、設施設備分類管理
結構設施
泳池池體結構:包括混凝土池壁、池底、防水層等。定期安排專業人員檢查池體結構的穩定性,檢查是否有裂縫、滲漏等問題。如發現問題,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修復措施,如裂縫修補、防水層重做等。對于存在結構安全隱患的區域,應設置警示標識,暫停該區域的使用,直至修復完成。
周邊平臺與通道:檢查周邊平臺的平整度、防滑性能,通道的寬度、坡度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對磨損嚴重的防滑地磚應及時更換,確保通道扶手牢固可靠,無松動、斷裂現象。
水處理設施
循環過濾系統:每天檢查循環水泵的運行狀況,包括水泵的流量、壓力、聲音等,確保水泵正常運轉。定期清理過濾器,更換過濾砂或濾芯,保證過濾效果。同時,檢查循環管道是否暢通,有無漏水點,管道的連接部位是否牢固,防止因管道問題影響水循環。
消毒設備:密切關注消毒設備的運行參數,如加氯量、臭氧濃度等。定期對消毒設備進行校準和維護,檢查消毒藥劑的儲存和投放系統是否正常。確保消毒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完好,防止消毒藥劑泄漏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對于采用紫外線消毒的設備,要定期檢查紫外線燈管的工作狀態,及時更換損壞的燈管。
水質監測設備:每日檢查水質監測設備的準確性,包括水溫、pH 值、余氯、濁度等指標的測量精度。定期對水質監測設備進行校準和維護,確保其能為水質處理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
電氣與照明設施
電氣設備:檢查泳池區域內的配電箱、插座、開關等電氣設備的安全性,包括電氣絕緣性能、接地保護是否良好。對電氣線路進行定期檢查,防止線路老化、破損導致漏電事故。所有電氣設備應符合防水、防潮要求,在泳池潮濕環境下能安全運行。
照明系統:保證泳池內照明充足且均勻,無照明死角。每天檢查照明燈具的亮度和工作狀態,對于損壞的燈具應及時更換。照明燈具的安裝位置應符合安全規定,避免對游泳者造成眩光或碰撞危險。同時,要檢查照明系統的應急照明功能,確保在停電等緊急情況下能正常啟動,為人員疏散提供照明。
救生與輔助設施
救生設備:救生圈、救生桿、救生衣等救生設備應定期檢查數量和質量。救生圈應無破損、漏氣現象,救生桿應長度合適、無斷裂,救生衣應完好無損且浮力符合要求。救生設備應放置在顯眼且易于取用的位置,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使用。
輔助設施:如泳池扶梯、跳臺、跳板等應檢查其牢固性和穩定性。扶梯的踏板應防滑、無松動,扶手高度合適;跳臺和跳板的結構應安全可靠,表面無裂縫、破損,符合相應的安全標準。
四、日常巡檢制度
巡檢人員安排
安排專門的巡檢人員,每天在泳池開放前、開放期間和關閉后對設施設備進行巡檢。巡檢人員應熟悉設施設備的基本情況和檢查要點,具備一定的故障判斷能力。
巡檢內容與要求
開放前巡檢:重點檢查設施設備是否處于正常準備狀態,如水泵是否啟動、水質是否達標、救生設備是否擺放到位等。對發現的問題應及時處理,確保泳池能按時安全開放。
開放期間巡檢:每隔一定時間(如 1 - 2 小時)對泳池設施設備進行一次巡查,主要檢查設備運行狀態有無異常、有無安全隱患出現。如發現有游泳者反饋設施設備問題,應立即核實并處理。
關閉后巡檢:檢查設施設備是否正常關閉,關閉順序是否正確。對泳池周邊進行清理,檢查是否有遺留物品或安全隱患,如發現問題應做好記錄并及時安排處理。
五、維護保養計劃
維護保養分類
日常維護:由泳池工作人員或維護人員在日常巡檢中完成,包括簡單的.清潔、緊固、潤滑等工作,及時處理小故障和隱患。
定期保養:根據設施設備的類型和使用情況,制定不同周期的保養計劃。如每周對水泵進行一次簡單保養,每月對水質處理系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和保養,每季度對電氣設備進行一次絕緣檢測和保養等。
專項維修:對于出現的重大故障或損壞的設施設備,安排專業維修人員進行專項維修。在維修期間,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如設置警示標識、暫停相關區域的使用等。
保養記錄與檔案
對每次維護保養工作進行詳細記錄,包括保養時間、保養內容、設備狀況、維修更換的部件等信息。建立設施設備維護保養檔案,將所有記錄資料進行整理歸檔,以便查詢和分析設施設備的使用情況和維護需求。
六、安全培訓與教育
培訓對象與內容
對泳池設施設備維護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包括設施設備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維修技能、安全操作規程等內容,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安全意識。
對救生員和其他泳池工作人員進行設施設備安全知識培訓,使他們了解設施設備的基本情況、常見故障及應急處理方法,以便在工作中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協助處理。
培訓方式與頻率
培訓方式可以采用內部培訓、邀請專家講座、現場演示等多種形式。維護人員的專業培訓每季度至少一次,全體泳池工作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每半年至少一次。同時,在新設備投入使用或新員工入職時,應及時進行相關的培訓。
七、應急預案
應急情況分類與應對措施
設施設備突發故障:如水泵突然停止工作、消毒設備故障等。應立即啟動備用設備(如有),對故障設備進行搶修。同時,采取相應的臨時措施保障泳池安全,如加強人工巡視、暫停游泳活動等。
電氣事故:如漏電、短路等。應迅速切斷電源,疏散人員,使用絕緣工具進行搶修。對觸電人員應立即進行急救,并及時通知醫療急救部門。
其他安全事故:如泳池結構損壞、救生設備損壞等。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如疏散人員、設置警示標識、暫停泳池使用等,并及時組織維修。
應急演練
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模擬不同的應急情況,檢驗和提高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演練頻率至少每年一次,演練結束后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和總結,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應急預案。
【泳池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06-30
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09-22
車輛、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09-06
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制度12-06
泳池設備維修管理制度06-29
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精選23篇)06-30
車輛設施和設備安全管理制度06-26
設備設施管理制度02-02
設備設施管理制度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