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上發言稿的情況與日俱增,發言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你寫發言稿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科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跟大家聊聊。說實在的,我真的是沒什么地方值得交流的。我所做的和在座各位做一樣,做的分內事,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在座的老師有不少指點過我的,我知道大家都懷有自己教學上的獨特之處,例如方法、技巧等在這里我就不敢高談了。既然坐到了這里,那就隨便聊一下,把我個人在教學中的所想和所做談與大家探討一下。
我覺得教學效果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A、學習習慣等。例如一年級,學前教育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就很重要,對今后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這不是主要的因素。我班數學能取得這小小的成績,我認為離不開我所遵循的幾方面的原則:
一、興趣優先
興趣是一種帶有強烈色彩的欲望和志向,是形成動力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執教以來,我一直把興趣這個概念放在心中,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也在一直尋找激發興趣的方法。我覺得興趣是一位最好的先鋒老師。特別是低年級的小朋友,他們年齡小,自覺性差,興趣可不能沒有。平時測試后,我們都會說,怎么搞的,昨天復習過了,怎么不會做呢?我認為這是興趣的問題。復習的時候,學生一點興趣都沒有,逼他寫了,沒有放在腦中,效果就不好了。例如我班的三個小朋友,就是期末測試不及格的那三個。這三個小朋友的智力也不是那么差,但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也引不起她們對學習的興趣,就是懶得動腦動手的那種。其實原因還是在我,我是真的找不到她們感興趣的東西,對她們三個,我真的束手無策了。但全體來說,還好。我是怎么做的呢?我從兩方面來做了。
第一、用顯而易見的的刺激,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這是針對全班學生做的。
大家都知道,低年級的數學課本各式各樣的插圖很多,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這樣編排的用意是好的。但對于我們農村的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有點復雜了。他們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看。所以在無掛圖的情況下,我運用了簡筆畫。簡筆畫很簡單,幾根粉筆就可以解決。寥寥幾筆就可以構畫出生動的數學內容,回避抽象、枯燥的數學術語。例如,在教學認數時,我板畫了餓不同的水果、蔬菜、小樹等,讓孩子們去數,孩子們對于出現的不同的圖畫很感興趣,都很用心的去數!墩J識加、減法》是很抽象的數學內容,如何讓孩子們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是一個難題,是否理解對今后解題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學時,我畫出了日常隨處可見的蘋果,給小蘋果畫上孩子們熟悉的哭、笑表情,孩子們看得可認真了,對于我提出的問題,孩子們對答如流,問題自然而然也就解決了。
當然,把畫畫帶入數學課堂不是唯一的激趣方法,還有小獎勵啊,口頭表揚啊等等。相信大家餓有獨特的方法。
第二個激趣做法。讓學生發現興趣,體驗成就。這是針對差生做的。學生學習沒有成功感,是興趣丟失的第一原因。一開始就給學生壓力與挫折,會使他們喪失信心。有一次,我出了一份試題,滿滿的一張紙,一題緊扣一題,一點空隙都沒有。我給每個學生都發了一張,結果情況很糟。一節課下來,大半部分學生都沒能完成?吹竭@種結果,我信心大失,更別說孩子們了,沒作完的拉攏著小腦袋。后來想想,題太多了,也太難了,超出了孩子們的能力范圍。我就由淺入深,分幾次來完成,沒想到效果很好。所以后來,我設計的一次性練習不再那么多,而是適量分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做。
有了興趣,接下來得讓孩子們長久記憶。那就是我所遵循的第二個原則。
二、反復練習,形成長久記憶
對于我們本地的基礎教育來說,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實在不符合。減輕負擔,把我們學生身上少之又少的練習權力給剝奪了,違反了記憶遺忘的規律。練習少了,如何能“熟”而生出“巧”來呢?
我是從兩方面來做的:
作業:分階段題型作業
我每次布置的作業量不多,一般兩題。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連續幾次的作業,不管量多量少,至少有一題的題型是相同的。我把所教的內容容入相同的題型中,讓學生熟練幾次,再加以變化,遇到掌握不好的,還可延續時間長些。
經過分階段題型作用的訓練后,學生就能把基本的題型熟記腦中了。再去做其他的練習時,如練習冊上的,我就不再一題一題地給學生讀題了,而是先讓孩子們看沒見過的題給他們讀題,讓他們先做,然后讓他們獨立完成整個內容的練習。這樣,孩子們就不會因為難題卡住,出現一開始就有噪音的現象了。
三、及時糾正,正確生成
正確的生成有利于奠定基礎。但由于學生對知識內在本質的把握不夠確切或含糊不清,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兩件生成:正確生成和錯誤生成。那么,根據記憶遺忘規律,在反復練習中,生成的錯誤知識會隨著生成的正確知識遺留在學生腦中,久了,會對學生正確的知識建構造成誤導。所以,在作業和練習后,我進行了及時補救。
第一、集體糾正
學生上交的作用或練習,我經過批閱,圈出錯題,經過歸納,搜出有針對性的或共性的錯誤,在上課之前進行集體分析糾正。
第二、學生互相糾正
我給班中的優生安排了職務——小助手。我讓他們每兩個固定負責一個差生。不管課堂上還是課后,他們都很自覺。完成自己的作業,就去幫助他負責的對象。課堂上,這些小助手完成自己的任務,讓我檢查過后,安靜地離開座位去檢查他們負責的對象。當然,這免不了會有雜聲,也會有直說答案的結果。下課后,我把打圈圈的習題發給學生,小助手又簇擁在他所負責的對象旁,糾正完成了才到外面玩。
第三、個別輔導
當然也是糾正錯誤的。學生互助糾正后,會把習題送上來,讓我再次復查。如果還是有問題的,我就會個別輔導。
以上是我所做的,雖然花費的時間多些,但復習的時候就輕松多了,效果還是好的。但這樣做也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多加指點。
【學科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相關文章:
物理學科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08-25
教學科研總結11-23
學科經驗交流分享發言稿11-19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6-14
《小學科學》教學心得11-24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推薦】04-25
【推薦】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4-25
【薦】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