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學習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課程學習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課程學習總結1
一、有了“終身備課”思想。
通過學習,我見識了專家的風采,見識了全省眾多優秀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真正是“學然后知不足”,更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堅定了終身學習的信念;貞涀约旱慕虒W歷程,工作十幾年,某個時間段稍不注意學習,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就會落伍。踏上工作崗位后實際上才是一生中最漫長、最重要的學習之路的開始。我越來越覺得,作為教師特別是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文學知識要豐富,語文素養要豐厚——這要靠終身的學習和積累,更需要教師終身備課。
在這個學習化的社會里,不學習自然會落伍。在今后的教學中,一方面,我會抽時間讀更多的書,讓語文的底子再增加點厚度,另一方面,我會在業務上持續不斷的學習,多吸收多借鑒,博采眾長,取長補短;更要在工作中多積累多歷練,篤學慎思,不斷充電!
二、有了“大語文”觀念。
新課程指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想想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我在上語文課時總是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導致課堂教學以本為本、以綱為綱,脫離了生活實際和學生實際。
三、加深了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認識
1、教師主導:
教學的知識對老師來說是已知的,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課前認真備課,翻閱了大量的參考書,對上課中的任何一個問題了如指掌,甚至語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參考答案的特色。結果是上課時雖然展示了老師的風采,自我感覺不錯,可學生總是一臉的茫然。我當時真是不明白,為什么投入的時間與產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現在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第一,它為教師擠占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且為自己滔滔不絕的講說提供了條件和可能;第二,它會潛在地鉗制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不自覺的以教師為中心,跟著教師的思路走。
今后教學我要注意在知識的系統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導向作用,但對具體的問題無需一一作細致的講解。這樣,既能保證上課中教師“導”的作用,又能使得師生面對同一問題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利于師生共同參與交流、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分析。
2、學生主體
我過去在上課時大多關注的是這堂課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學生有沒有達到,我的講解學生有沒有理解。其實,過去太注重自我的感覺,而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體驗。所以我今后不管再上什么課,都不能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學生的興趣體驗,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備課、上課。
今后教學中,我要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及學生個體的差異,制定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學習目標,并且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設置科學合理的起點。既考慮到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課業學習的目標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又充分考慮到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的開放式培養,使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長都能得以發揮,學困生有成功感,學優生能最大程度的放開手腳,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統的掌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各展所長,各有進步,各有收獲。
四、有了“角色意識和過程方法”的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今后教學中,我要做學生的朋友,做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而不是統治者和長官。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2、教學方式的轉變。
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習過程要引導學生不僅用腦子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寫;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始終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無拘無束的置身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讓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使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3、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五、理念必須武裝實踐:
通過研修學習,接觸到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內心無數次震撼,好像自己已經占領了一個個制高點。其實,過去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只有落實在行動上、落實到實踐中,才能充分體現先進理念的意義和價值。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毕M以诮窈蟮慕虒W中有大的進步。
新課程學習總結2
不管是傳統教學還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學,“課堂”都是教學的主陣地,與傳統式教學比起來,“探究式教學”改變以往側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去發現和獲得物理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對老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課,需要老師精心打磨,以下淺談本人實踐中對課堂打磨的初淺認識。
首先,磨教學目標。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教學知識,因此需要我們認真鉆研課標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課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例如:《滑輪及滑輪組》這節課我確定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2、能識別生產和生活中的滑輪;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合作能力。這樣,不僅要求學生學習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同樣要求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培養能力
其次,磨學情。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教師的“教”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因此,備課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心理特點,情感因素等等。相同年級的學生有學情的共性,但不同的班級存在個體的差異。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情,結合不同學情,適當調整教學目標和方式,制定適合大部分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第三,磨教學方法與過程。教無定法,要充分理解教材與學情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不同的學情,選擇最有利的教學方法,準備必要地教學用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以期達到課堂的教學目標。例如:《壓強》這節課我對情景設置的選擇:開始我選用一節錄像,正在冰面上玩的小孩,發現冰面裂開,設置問題:小孩該怎樣脫險?上過一節課發現效果不理想,學生不知道怎么辦,而且沒有很好地引入本節課的課題。后來我改為一個小實驗:讓一個男學生用兩手掌將一汽球壓破,學生費很大勁沒壓破。讓另一學生用削尖的'筆尖刺,一刺就破。這種例子就在學生身邊,同時現象明顯,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達到引入課堂內容的目的。磨教學方法和過程,要考慮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情景設置,課堂提問,課堂板書或課件,探究過程細節,課堂習題等等,通過精心打磨,才能設計出高效的課堂教學。
第四,磨教學反思。善于反思,才能不斷進步。每一節課都有成功與不足,及時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斷成長。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合理,課堂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然后反思學生學習效果,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課堂是否體現學生的“學習主人”角色;最后反思教學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課堂是否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學過程與順序是否合理,教學媒體使用是否得當,師生交流是否流暢等等。
反復打磨過的一堂課,才能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許多收獲和提高。
新課程學習總結3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對我們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 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這次新課程通識培訓總結如下: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學習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前。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像的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提供一些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對于有些知識我們可以把它們改成學生課外學習研究材料,讓學生通過詢問、調查、閱讀有關書籍和上網查閱等多種渠道搜集有關這些知識資料并通過書面形式打印出來供全班同學閱讀。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后,使我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 要避免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只有這樣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學生才能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每一個學生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的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1)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話成為歷史。
。2)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肯定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展的學生評下去。
。3)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另通過這次的學習使我感受到自身知識的不足 學無止境 師生間多種交流的重要 努力研究教與學的重要 思考教與學新理念。
新課程學習總結4
20xx年8月30日,順德區教研室組織教師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邀請了華南師范大學的教授給我們上了關于“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的解讀”,聽了教授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收獲了很多實用的方法和理論。教授詳細的為我們解讀了新課程標準,并對原標準與新標準進行對比,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提前做好了鋪墊,她具體舉例低段的歌曲并進行了示范,讓我們親身參與到教學設計的活動中去,教我們新的教學方法,給我們講解了新的課程理念。音樂是用聽覺來感覺音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提倡科學綜合,不流于形式,應注重通過綜合在綜合的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 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隨著新課程的推行, 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在貫徹音樂審美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樂教學中大力提倡音樂感受與鑒賞、音樂創造與表現的內容,注重學生的音樂體驗,徹底改變了以往“以唱歌為中心,學習讀譜”單一的教學模式。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改變應試教育中音樂課出現的機械訓練,教學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樂課標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
在20xx年以前,我國中小學生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包括唱歌(小學低年級加有“唱游”)欣賞、器樂和識譜四項。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為了凸顯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強調音樂課程的人文屬性和對學生創造性潛能開發的課程價值,本標準將原有的教學內容,整合為“感受與欣賞”和“表現”兩個教學領域,并將原來隱含在教學中的音樂文化知識和分散的音樂編創活動,加以集中并擴展為“創造”和“音樂相關文化”兩個領域。上述四個教學領域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新的教學領域的劃分,既體現了本學科21世紀的發展趨向及本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又在不增加課程實施難度的前提下,與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實現平衡對接。
例如:從學段的目標來看,1—2年級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的自然嗓音和靈巧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等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這樣激發了對音樂的興趣,開發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學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編活動;3—6年級的學生,隨著生活范圍和認識領域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合唱、器樂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本學段5—6年級的學生進入變聲期,應滲透變聲期嗓音保護知識,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欣賞的能力,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培養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現擺在我們面前的不是音樂和音樂作品,而是人的各種可塑造的能力。教師要敢于培養自信的學生。教師必須要敢于表現自己,不管是好還是壞,音樂在所有學科當中是唯一當眾表現自己的學科。每一個學生都愿意自己被關注,讓學生通過音樂學科的學習,使他們快樂,提高生活質量。
我對音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認識,要實踐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就必須改變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新的課標理論融入進去呢?這正是需要我們從事一線教學的老師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一節新授課,課程標準怎么設計,教學目標怎么選擇,教學重、難點怎么解決和突破,師生互動怎么處理,課后教學怎么總結等一切問題我們都要科學全面地考慮到,在唱歌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感審美,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這是學習唱歌的最基本靈魂!這樣一來,師生同樂的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既學到了應學的音樂知識和歌曲,又使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極好的發展。同學們在小學時代學習到了各個學科的知識,又具有多才多藝的高雅素質,我們試想一下,當你看到我們的學生數年后做出了成績時,做為他們的老師高興而愉悅的心情是他人不會理解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將會領會課程的基本理念,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為本,全面實現課程目標,引導學生喜愛音樂,加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于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并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寓于音樂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重視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并緊密圍繞目標來展開音樂教學活動,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聆聽、演唱、演奏、編創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等實踐活動,多聽音樂,多唱歌不斷積累音樂實踐經驗。
通過此次培訓,我體會到要學習音樂教學中的知識,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這樣的培訓機會,讓我們在各方面的素養全面提高,我也將本次學習所得,運用到以后的音樂教學活動中,盡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節音樂課。
新課程學習總結5
科技在發展,改革在深入,國際化的大都市呼喚一流的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的學前教育,也緊鑼密鼓的拉開了課改的序幕。我們深知:要構建一流的學前教育,必須深入實施課程改革,以積極的姿態來迎接挑戰,與改革同命運、共呼吸,把握機會,領會課程的精髓,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莊行幼兒園在二期課改新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深入廣泛的學習實踐,我們深深感到,課程實施的過程還是一次園本化課程構建的過程,是一個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升的過程,也是一個塑造21世紀一代新人的過程。面對新理念,我們在不斷學習、思考與實踐中,尋找適合幼兒園發展的,又能全面實施新課程的途徑。以下是我們的思考與探索:結合我園環境教育特色,以“因園而異”、“因人而異”去構建選擇性課程,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師生共建,確立開放的、整合的教材觀,明確每一位教師既是教材的開發者、又是教材的實施者、創造者,積極推進園本化課程的建設。
一、加強學習和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學思結合,全面領悟新課程
《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和《指南》的出臺,為我們確立了先進的教育理念。開學以來,我們利用政治學習、業務學習、教研活動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時間,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傳達上級課改精神、觀看新課程輔導報告錄象、組織專題討論、開展參與式培訓、問答式咨詢等等。一次次的學習與領會、討論與反思,教師們經歷了一個從不理解到逐步理解,從畏難、知難而上到熱情接納的過程。
首先,我們做到園領導先行一步,抓緊自身的學習,反復研究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在每一次組織教師學習之前先確定好本次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從而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師開展學習討論,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其次,園內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由園長、業務園長、園長助理及三位教研組長組成,每二周召開一次碰頭會,了解一線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和困惑,商討制訂相應的對策,確保課改能順利推進。這樣通過上下連動,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到目前為止,我們全園上下一心,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以素質教育的啟蒙為核心,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師生共建,確立開放的、整合的教材觀,明確每一位教師既是教材的開發者、又是教材的實施者、創造者。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在認真學習《課程指南》的基礎上,分析、研究新教材,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選用、創編適合兒童發展的教材。一般是以主題的形式來選用教材的。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老師們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興趣需要和生成課程來選擇、開發、運用教材。讓課程既面向全體幼兒,又能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一個幼兒獲得充分的、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2、以教研為主陣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A多種教研形式,開展專題研討。
為了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新教材,我們以教研組為主陣地,采取大組、班組的形式,展開層層推進的學習研討活動。我們根據學習計劃,安排參與式培訓活動、集體與分組、個別學習形式相結合,將課程理念、方案等通過專題進行詮釋、分解、嘗試。具體的操作方案通過班組的形式,通過案例評述、個案記錄等方式進行研討。本學期我們針對幼兒園研究重點,開展了專題“構建富有生命力的課程運行體系”、“探索型主題活動中的共同探索、一起成長”;“以整合的觀念實踐新課程”;“園本性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新課程各類活動內容與實施”、“讓課程適合每個孩子的發展”等,一系列專題研討,讓教師對新課程理念、內容等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
B創設多種條件,提供教師成長舞臺。
本學期,幼兒園舉行了教師教育教學比武活動。比武活動分三個項目進行,即教案說課、活動展示及案例評比。教師們根據新課程要求,以探索型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了較為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如“幫媽媽切蘿卜”、“造房子的工具”、“家鄉的牧場”、“有趣的數字王國”等,幼兒在廣泛收集資料、已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活動過程自然、活潑。教師還注重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能引發幼兒與環境互動的各種材料,幼兒能大膽自主地參與活動。教師在活動中及時記錄幼兒的操作情況,把握與關注幼兒生成的活動,幼兒學得主動而積極,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思維、動手能力都可以感受到教師在推廣與實踐新課程中的心血。在案例評比中,教師們將教學活動、主題探索活動中幼兒所表現出來的言行,通過教師的分析、反思予以呈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提高教師多媒體制作的能力,幼兒園舉行了教師的“班級網頁”制作評比。各班教師充分挖掘潛力,以幼兒學習、成長為主線,制作了內容全面、充實、豐富的網頁,為班級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舞臺。
3、下放課程選擇自主權,協調好“共同性課程”與“選擇性課程”的關系。
在實踐新觀念時,我們還要求教師能對新課程進行選擇性、反思性地學習,這種反思必須是對舊觀念的擯棄,對新觀念的理解與探討基礎上進行的。我們注重尋找理論依據解決教師實踐中的共性問題。
A課程權下放給老師
我們明確每一位教師既是教材的開發者、又是教材的實施者、創造者,根據教師的不同層次,給以一定的課程選擇權。我們把課程的選擇權給教師,讓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我們做到宏觀調控,加強管理的。一是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作具體的.觀察研究和指導,二是抽查各種資料。指導教師將視野轉向孩子,將孩子的發展需求作為選擇、研究教材的依據,幫助教師把新教育觀、課程觀落實到具體的教育行為中去,從而更全面地將課程內容、形式有機整合。協調好“共同性課程”與“選擇性課程”的關系,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而實現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B共同性課程與選擇性課程的轉換與平衡
其實,在共同性課程和選擇性課程也沒有很明確的界限,同一種教材在不同幼兒園可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在共同性課程出現資源相對缺乏的情況下,我們采取替換交互的方法,讓幼兒的基本經驗得到保證。當幼兒在主題發展中轉移“熱點”或“興趣”時,我們也多考慮因地制宜原則。在轉換與平衡中,保證幼兒基本經驗的提高,在生活中學習與提高。
二、關注幼兒的需要,拓展環境教育資源。
我園的共同性課程的基本內容都選自于新教材,根據新教材提供的內容,以主題的形式呈現。在實踐新教材的同時,我們發現教材有許多的局限性,往往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因資源和相應的配套用具、教材缺乏,容易使主題無法拓展!吧罴唇逃,我們及時將共同性課程與選擇性課程進行選擇,在基本經驗和教材同整的基礎上有效利用資源,特別是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資源進行匯總、整合,因地制宜地建構體現雙重功能的課程類型。如農村的田野中的紅薯、土豆等植物;泥土中的蚯蚓、昆蟲;街道邊的樹木、花草;生活中人們的生活居住、風俗;四季的變化、氣候等等都是環境資源拓展的空間。
選擇、編排的教育內容,還要充分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貼近幼兒的實際。我們的幼兒都來自農村,農村的孩子由于受社會、家庭、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對事物的關心、探索和熱愛也都從身邊所熟悉的事物起。因此我們在考慮選擇、編排的教育內容時,盡可能地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尤其是重視幼兒生成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把握教育時機,及時調整活動計劃和教育行為。將視野轉向孩子,將孩子的發展需求作為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從而更全面地實現課程內容、形式的整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關注幼兒的需要,把環境還給每個孩子。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提出了以素質教育的啟蒙目標,突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課程實施的中心環境是因地制宜地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積極的、支持性的環境,把環境還給孩子。在研討與實踐中我們感到:
首先,賦予環境創設新的內涵。我們的問題是如何讓幼兒積極地與周圍環境產生互動?《規程》試點以來,我們不斷接受和嘗試讓“墻壁會說話”,運用農村的鄉土材料師生共同創設環境。隨著對新綱要認識的不斷加深,新的理念在不斷地沖擊著我們,我們開始用整合的教育思想來重新審視環境布置所呈現的內容,我們更關注孩子的興趣和要求,更關注時代的特征;谶@種思想,環境創設中更多產生了屬于孩子們的“環境”,這些內容不僅滿足了幼兒好摹仿的特點,更有利于探索型主題的開展,同時也吸引了家長的積極參與,促進了幼兒經驗、社會知識、行為習慣等各方面均衡發展。
其次,瑞吉歐式的幼兒材料區的創設。由教師根據探索的主題創設特定的探索環境,引發幼兒與環境發生關系,使靜止的環境“活動起來”,使環境產生教育價值,讓“人”環境與“物”環境相呼應起來。我們幼兒園受“瑞吉歐”理念的啟發,在園內創設了一個真正屬于幼兒的材料區。幼兒園每天的活動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這樣園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資源,為幼兒所用。材料區的創設大大滿足了幼兒對“探索型主題”的深入研究,不必再為收集材料而煩惱了。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教師們加強了社區與家長的聯系,從而得到了社會與家長的幫助和支持。更營造了鄉土材料應用的大教育環境,形成了實施鄉土教育齊抓的合力。
另外,能滿足幼兒收集資料的資料室的開放。特別要發揮本園教育資源的優勢是至關重要的。而對普遍存在的農村家長收集資料意識淡薄的現狀,我們唯有不但開拓信息、資料的來源,才能滿足教師、幼兒在探索型主題開展中的需要。因此,幼兒園化了大力氣,騰出專用資料室,廣泛收集社區、自然、家長中的資料,包括書籍、錄象帶、VCD、卡片、自然界中的各種農用實物,如各類果實、農用工具等等。同時又配有電腦,讓教師帶領幼兒隨時可以在網上查找資料。這樣多功能的資料室的創設,給教師們更好地實施主題創造了條件,也大大滿足了幼兒對知識的渴求,推動了探索型主題的順利開展。
四、有機整合,激活課程內容
在觀念轉化為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遇到首要問題就是“整合觀”在一日活動中的體現。強調學科要求、強調教師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已遠遠不能適應課程的有效整合、師生共建與教育個別化的時代要求。因此,我們將一日活動各環節進行分段解剖,從觀念上的整合;目標上的整合、內容上的整合到資源上的整合,方法、手段及手段上的整合,進行層層對照、分解,從提高幼兒的基本素質出發,發揮課程的整體效應,達到對教育各要素的多樣化、多層次的整合。
1、打破學科間界限,加深搭班老師之間的配合與銜接,從而實現課程內容、形式的有機整合。
以往根深蒂固的學科教學體系,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新課程的實施和展開。打破分科制,體現整合性,新的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分科制被徹底打破。兩位教師同時深入班級,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征、班級實際,以主題的形式開展活動,F在,我們每周都安排教師有一定的時間,搭般教師對班級中的每個孩子進行全面細致地分析,在主題活動的預設方面,互通相關信息,共同商定、調整階段目標,在內容安排上進行有效的銜接和統一。
2、資源的整合,使課程由狹變廣、由靜變動。
新課程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課程與教學資源,教育資源的整合是與教育內容的整合緊密相關的,教育資源中蘊涵著多種教育內容,對教育內容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內容的整合,有利于拓展幼兒教育的空間,豐富幼兒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使課程由狹變廣、由靜變動。我們利用農村的廣闊資源,進行有機地整合,使資源能真正協調、一致地對幼兒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幼兒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都開始成為學習探究的對象,成為幼兒學習的“課堂”。
3、支持和推動幼兒的生成活動
生成課程其實是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以孩子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善于觀察孩子并捕捉孩子活動中的問題,從孩子生成的問題出發設計主題,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
實施過程教師不拘泥于預先設定的程式,而是鼓勵教師互動中的即興創造,智慧的碰撞,光照課程的動態生成過程。教師既要設計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激勵作用的、愉悅的課程經驗,也要有效利用日常生活和常規中的偶然、非預設的機會和經驗;既讓幼兒有機會參加成人設計的活動,也使其有機會自己設計活動,投入到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自發產生的活動之中。
新課程在農村的實踐讓教師、幼兒有更足夠的時間從容地探索、試驗、活動;讓教師、幼兒在更大的范圍,以更活躍的形式展開活動,切實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師專業化的發展。二期課改在我園的實踐還剛剛起步,在利用選擇性課程方面我們還處于探索實踐階段,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研究與探索。但我們相信,只要繼續追隨著二期課改的新理念,依靠市區幼教專家的扶持與幫助,開啟二期課改實踐研究的基地,不斷發揮農村環境教育的優勢,以鮮明的教育特色,全方位地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成長氛圍,使課程適應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新課程學習總結6
一、基本情況介紹
建立新課程下數學學習方式這一課題的研究始于20xx年秋我市實施新課程之后。20xx年8月由課題負責人卓和平老師正式向市教科所申報立項,被確認泉州市第二批
十五教育科研規劃研究課題。20xx年10月召開課題開題會,組建課題實驗指導組,修訂并形成了課題研究實驗方案。
二、加強課題實驗研究工作。
20xx年秋季,課題組即按實驗方案擬出的實驗階段的時間表,著手開展有關的工作,有以下幾方面:
1、組建了一支具有較高研究水平的指導人員隊伍。
本課題的指導組成員,主要來自我市相關的教師進修學校及市直和區直學校的教研員、分管教學的業務領導。其中特級教師1人,(小學)中學高級教師6人,省小學數學首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7人。他們精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有志于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較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一定的專業理論水平。
2、初定了兩所課題實驗基地校。
為保證實驗工作能立足于我市的實際,為學校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服務,我們暫定了泉州第二實小和豐澤區實小兩所學校作為課題實驗基地校,并從中確定了4個實驗班,為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3、按實驗計劃開展工作。
(1)組織參與實驗的教師進行相關的教科研理論的學習、培訓。
為使參與研究的老師明確實驗的目標和任務,對教師相關的教科研理論的學習、培訓采用兩種形式:
專家引領
由課題組負責人卓和平于04年3月和4月為基地校的老師舉辦了兩場培訓,主題分別為《關于新課程下自主、探索、合作性學習方式的認識與實踐》、《關于建立新課程下數學學習方式的課題研究實驗方案》的闡釋。
同伴合作
由實驗基地校的指導組成員組織相關的老師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學習研究。
(2)每學期召開一次課題組現場研討會,及時交流各子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
上半年課題組舉辦了三場研討活動,分別是:
04年4月于市直小學,由課題指導組成員黃志強、李惠珍開了兩節研討課,課題組進行座談交流;
04年5月于晉江市第二實小,由課題指導組成員黃海生、陸海鷹指導本校的吳雅彬,洪月蓉開了兩節研討課,并進行說課,課題組成員參與評課研討;
04年5月于豐澤區實小,由課題指導組成員鄭惠懋等指導本校的陳龍燕老師向豐澤區的教師開了一節研討課,課題組成員參加了評課交流活動。
04年4月份還與市教育局課改辦一起,在惠安八二三實小召開了泉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小學教科研課題現場研討會,在會上介紹了本課題的研究實驗方案。
上半年課題指導組還組織有關成員到相關學校觀摩了常規性的研討課近10節。進行多次的不定期的.研討交流活動。
(3)各課題組成員積極開展實驗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根據課題指導組的要求,各課題組成員開展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指導組的成員身體力行,撰寫了8篇的論文,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習方式的變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其中陸海鷹的《依托信息技術手段
促進學習方式轉變》一文獲全國征文一等獎;李惠珍的《構建學生發展的數學課堂》一文發表于CN刊物《小學教學設計》04年第6期;卓和平《關于新課程下自主、探索、合作性學習方式的認識與實踐》于03年在福建省骨干教師培訓班上作為講座專題進行介紹交流。
此外,我們還注意積累實驗優秀課例(含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案例近30個(篇),根據實驗目標和原理指導的4節研討課參加省、市級教研部門舉辦的課堂教學觀摩評優活動,均獲得好評。其中:
泉師附小謝玉娓老師執教的《平行與垂直》一課,于20xx年4月在華東六省一市舉辦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評優活動中榮獲一等獎(由課題組成員卓和平、黃志強設計并指導);
安溪實驗小學章美珠老師執教的《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一課,于20xx年12月在省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課題研討活動中榮獲一等獎(課題組成員卓和平、張玉煅指導);
泉師附小謝玉娓老師執教的《左右的認識》一課,于20xx年在福建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評優活動中榮獲一等獎(課題組成員黃志強指導,卓和平評點),并在福建教育電視臺播出;
豐澤區實小許鴻瑜老師執教的《讀統計圖表》一課,于20xx年5月在泉州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評優活動中榮獲一等獎(課題組成員鄭惠懋指導)。
回顧一段來的工作,我們感到,在課題指導組、實驗基地校的領導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本課題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開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腳踏實地,勇于實踐,積極探索,及時總結經驗,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計劃,使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開展下去,開創我市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歡迎進入論壇參與發表關于“建立新課程下數學學習方式”課題研究工作階段小結話題的談論
新課程學習總結7
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語文組多層面多角度地在課堂實踐中落實新課程理念,使新課程真正在語文教學中得以貫徹。為推動新課程的開展,我組以“整體推進”的模式開設出高質量的公開課,準確地把握了語文新課程在推進過程中的方向,以開設的公開課為標志,我組經歷了兩個階段:從“突破課堂教學形式入手”實踐新課程和從“文本內容的深層剖析探究入手”實踐新課程。
1 .從“突破課堂教學形式入手”,推動新課程開展。
根據課型特點,從詩歌、古文、活動課三種課型出發,從形式上予以突破。
( 1 )學生走出教室,進入大自然感悟秋天并拍攝剪輯。
在《秋天》一課的設計上,老師帶領同學走入大自然,學生拍攝尋訪秋天的全過程并進行剪輯,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對課文的鑒賞領略和學生實踐活動的互動式行進成為這節課的教學雙線,這是課堂教學方式探索上的一次成功。
。 2 )教學形式多樣,凸顯“感悟體驗”。
在學生實踐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各自的感悟!奥勔宦勄锾斓臍庀ⅰ薄奥犚宦犌锾斓穆曇簟薄罢f一說秋天的故事”“摸一摸秋天的果實”各種教學手段交錯使用。
。 3 )營造氛圍,平等對話。
在《論語》這一課的設計上,注重氣氛的營造和學生對話的開展。在古箏聲中,在錯落有致的自由散讀聲中,濃濃的古韻在課堂中彌漫開來。在充分把握課文基礎上,根據自己經驗談談感悟,故事、漫畫、小品、詩詞、格言,學生們娓娓道來,課堂成了人生哲理交流的平臺。
。 4 )走向生活,展示個性
《說說我自己》讓同學們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皩W生會競選”“模擬學校招聘教師,校長點評招聘會”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在同學們的自我展示和同學評價中認識自我,加強溝通,課堂成了展示個性,認識自我的舞臺。
從“文本內容的深層剖析探究入手”,深化新課程實施。
在形式探索的基礎上,進入一個更為深入的階段:從挖掘文本內涵入手,深化新課程內涵。
( 1 )追求內容的豐富、視野的拓展。
在設計《女媧造人》一課時,我們設想:一個經過改編的神話故事,內容本身沒有挖掘的價值,但以此為本,引領學生走進神話的大門,里面的世界將何等寬廣!在老師一步步引領下,學生們對文本和文本外的探索愈來愈深入,學生們腦海中留下了一串串問題:《女媧造人》古今版本多變,每一改變的歷史背景是什么,為什么十多個民族的創世神話中造人用的都是一種原料“土”,東西方神話中的女性有何不同等等。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研究的舞臺。
( 2 )追求思想情感的深度。
在設計《信客》一課時,從三個層面切入:( 1 )信息、信用、信念。( 2 )文本對比( 3 )將人物置身于時代。這樣,文本與延展交融、人物與時代縱橫,使課堂教學厚實化、文學化。
在課堂設計上,層層推進:( 1 )抓住要點,梳理文本( 2 )于看似平淡處設疑。
。 3 )在對比中突出人物性格。( 4 )比較閱讀,使文本向縱深挺進:比較臧克家《三代人》、史鐵生《命若琴弦》,探討 “ 兩代人 ” 職業命運的代代相承圖。( 5 )提供時代背景,在時代的`坐標上探討人物命運。一節課的教學容量密集,學生的收獲頗豐。
二.支教交流,在碰撞中領悟教學真諦。
( 1 )主動出擊,接受專家指教。
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展開教學研討?讜粤帷⒗蠲、勞新華、鄭怡、王旭東、李昕霞、饒美 紅等 老師分別在各級各類的交流活動中開課,參與人數面廣,涉及各個年齡層面,效果好,反響強。其中鄭怡的《珍珠鳥》代表上城區參加了杭州市教科所組織的“新課程展示”活動。李明的《安塞腰鼓》王旭東的《信客》參加寧波杭州四!罢n堂新韻”活動。王旭東的《信客》參加由杭州市教研室組織的“新課程教學展示”活動。鄭怡的《散步》參加由上城區教研室主辦的杭州市“新課程教學展示”活動?讜粤岬摹杜畫z造人》參加區“陶研會”組織的研討活動。
。 2 )提供機會,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密切關注各種層次的觀摩交流活動。在全國、省市區十多次各類各級觀摩活動中,分批選派各個層面的教師觀摩學習,開拓視野。教師的參與面廣、積極性強,有效地推進了教研組教研活動的開展。尤其是省里的新課程展示課,對轉變我組教師的新課程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提供契機,促成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青年教師是語文組的生力軍。他們專業素質好,工作熱情高,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教研組工作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力量,盡快促成專業成長,是教研組工作的一個重心。
。 1 )集體備課,在交流中促成專業成長。
堅持每周一次的備課組活動,根據工作重心的不同,或專題式研討,或集體備課,大家在活動中各抒己見,氣氛熱烈。無論是來自教學師傅的指點,還是來自備課組同仁對教學探討,都成為他們成長的養料。
。 2 )開展活動,在過程中提升專業素養。
在新課程推行過程中,充分發揮年輕教師的熱情,以“整體推出”的形式展示教學風采。在集體備課磨課的過程中得到真正的錘煉!肚锾臁贰栋踩摹贰墩撜Z》《說說我自己》《珍珠鳥》等一系列的公開課獲得廣泛的好評。
( 3 )提供舞臺,在獲得成就感中獲取動力。
組織“全國教師基本功大賽”,“浙江省多媒體案例評比”,“上城區作文案例評比”、“區中小幼教學論文評比”“省市中語會青語會論文評比”等等一系列活動,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展示教學個性教學特長的通道,使其在獲得成就感中獲取動力。
辛勤耕耘,成果頗豐。
。 1 )課題論文
暑假期間組織 全組的 老師撰寫論文,提升將教學實踐轉化為論文的能力,加強交流,進一步提升本組的教學教研能力; 王旭東 老師、 孔曉玲 老師、 饒美紅 老師承擔區《自主學習》的課題;多位老師承擔學校的省市級課題,初二備課組實施《皇城根文化研究》課題。
。 2 )教師成果。
王展青 老師的作文案例《互動的課堂心靈的交匯》獲得區一等獎, 王旭東 老師《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個性化思維能力的策略思考》、 孔曉玲 老師《新課改下文言文課堂閱讀教學探究》、 李昕霞 老師《學生發展為本作文評價模式的探索》、林麗丹《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探究與策略》在區中小幼論文評比中以較好的成績入圍。另外有多位老師編選的新課程資料在各級各類出版社出版,文章在各級各類雜志上發表,其中《建蘭中學語文試卷》一書獲得暢銷。
( 3 )學生成果。
積極開辟渠道,展示學生文學才華。各年級的學生利用春假秋假的時間嘗試學生自己出版作品集、寫自傳、結合課文出專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潛能。有許多學生的作品發表、得獎、出版。
( 4 )課外活動。
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實施“大語文”的教學理念。教師們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帶領學生們“探尋皇城根文化”,組織學生開展“語文課外知識競賽”,“話劇表演”等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 5 )媒體報道
《文匯報》《每日商報》以較大篇幅報道了我組在實施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優化學生學習方式的報道;《錢江晚報》《青年時報》報道了我組開展“探尋皇城根文化”“杭州電視臺”播出我!罢Z文課改”情況。
。 6 )承辦大型活動。
積極承辦上城區“市新課程教學展示活動”,從《優化學習方式,提升語文素養》一書的編印到櫥窗展版的布置, 從開課 老師的集體備課磨課到一系列組織準備工作,教研組的同仁們齊心協力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課程學習總結8
在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構成了地理課程的目標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因此,實施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以知識傳授為本位”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位”。地理新課標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等等。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以地理新課程理念去整合教學資源,采取最優教學方法,優化地理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整合地理教學資源
所謂整合地理教學資源,就是圍繞某一地理教學目標,選取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學過程中來,營造一種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的過程。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教材是教師授課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的依據。這樣,教學資源由單一轉向多元。教材是一種資源;學生,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實際、知識基礎和思想狀況,也是一種資源;教學環境包括教學設施、教學媒體,也是一種資源;教師的知識儲備,教學技能等等,都是教學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網絡、電腦、書籍等所包涵的海量數據已被大家所共享,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教師如何整合自己所搜集到的素材,讓這些素材切合自己的教學內容,使自己的教學如虎添翼。因此,如何整合有效教學資源,是新形勢下我們改善教學中所面臨的重大的課題,它必將對我們的教育理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影響。我認為在整合有效教學資源過程中,應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的原則。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資源都可以運用到地理教學中,需要做出篩選。因此,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充分發展作為取舍標準,著力發掘能夠開發學生頭腦和便于動手實踐、能夠激發學生探索和創意的素材。同時,依據教學需要,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優化組合,明確哪些應該優先,哪些是對學生更具有適應性的。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各地區蘊藏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各不相同,依據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狀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優勢,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學校和周圍已經存在或蘊含的資源,采集具有地理性、個性化的地理教學資源,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校本地理教學實用資源庫,以豐富和活化地理教學。三是合作原則。教師是對教學資源有效整合的核心力量。教師在注意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同事、備課組、教研組的人力資源潛力,集體備課,智慧共享,提高地理教學資源的整合水平,做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與合作者。
二、優化地理教學過程
優化地理教學過程,就是要從學生的發展實際出發,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征與知識水平、身心發展的特點,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內容、運用的教學手段等設計和實施地理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的學習與身心發展。既要考慮怎么教,更要考慮學生的學,讓學生學會學習。
。ㄒ唬﹦撛O“民主、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毙睦韺W研究表明:“人在愉悅時,觀察較敏銳,記憶效果好,想象豐富,思維敏捷。而人在沮喪時,這一切都將受阻!苯處熓钦n堂教學環境的直接創造者,而課堂教學環境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教師良好的情緒和美好的情感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心理狀態的開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可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知識的欲望,才能給學生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心情狀態,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辯。
為此,首先創設問題情境,萌發“主角”意識。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努力構建一種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創設問題情境,設計發人深思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去感悟,為獲得結論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調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促進師生的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交流的“沙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謀”、“助手”、“服務者”和“促進者”。
其次、學會傾聽,多角度賞識學生。教師要在育人同時,真誠地學會傾聽,鼓勵學生以獨立的角色、探索的態度對教師提出質疑乃至爭辯,形成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其整體素質的“教學對等”的“關系鏈”,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同時教師又是一名成功的賞識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件“小事”,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只有這樣,師生間才會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學生,學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師的想法;教師不會將目標僅僅局限于知識和方法的傳授上,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三、指導、引導學生克服心理和思維的障礙。
(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我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和積極狀態。新課程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協作下通過自我嘗試、自我體驗、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自我實踐等學習方式,去獲取知識和認知總結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才能最真切的體驗知識、感悟知識,才能學會學習、才能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創造力。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形式,是我們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被動學習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質的回歸,也體現了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科學需要創新,社會需要創新型人才。
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新教材無論從知識的編排上,還是從插圖的設計上、活動安排順序及活動方式上都體現出對學生能力培養、學法指導、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視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培養興趣,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一種選擇性態度,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是鼓舞和推動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個能動的過程。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醍、鼓舞!彼,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方面,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從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例入手,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動手畫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時空和地域因素的復雜事物表示出來!皼]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钡貓D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充分運用地圖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看圖、填圖、畫圖、用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力,使地理課更加充滿“地理味”。所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描述和看到
現象來自己畫示意圖,實際上就是先讓學生在頭腦中把所閱讀的東西變成表象,然后將頭腦中的表象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學生要把語言描述變成表象,就必須對學習材料進行積極的加工。這種加工,不是簡單地記錄和記憶信息,而是要改動對這些信息的知覺,把自己所學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產生一個理解。很顯然,學生畫圖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畫出的示意圖,就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例如,在講《地球公轉與季節》一課時,我先帶領學生通讀課文,再根據多媒體演示地球公轉的現象,在白紙上畫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側視圖和極地俯視圖。然后用視頻展示儀展示學生的作圖,找出錯誤,有針對性地講解。這樣,既能鍛煉學生觀察和組織材料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讀圖看圖作圖能力,加深了印象。
第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導學法。自主學習不同于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有賴于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第四,整合知識,建立地理認知結構。如果學生能夠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地理認知結構,無論對于其今后繼續學習地理知識,還是進一步解決地理問題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形成地理認知結構對于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點,然而這種思維對學生來講是極為有益的,可以說這種地理認知結構的建立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同時這一結構的建立過程就是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靈活運用知識,建立知識線索,搭建知識間暢通聯系的渠道,從而能夠達到知識聯系緊密、思維培養深入的目的。
三、優化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展
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重結果而輕過程,以結果的正確與否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兜乩硇抡n程標準》中強調:“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地理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地理學習的評價,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又關注他們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薄T诮虒W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要看課堂內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思考時是否積極,小組討論時是否投入,能否傾聽別人的意見,有沒有創新精神等。有的學生上課思維積極、敢于打破常規,有的學生解法比較簡易、獨特等等,教師應結合這些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同時,也要打破教師評價的單一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把自評、互評、組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使地理評價“為促進學生發展而評價”。只有這樣,學生在評價中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真正使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推動器”。
總之,新課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和教學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線教師,應當更新教育觀念,整合教學資源,采取適當教學方法,優化地理教學過程,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結合自身條件,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課堂變得精彩紛呈,同時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成功感、滿足感及地理學的美感,從而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地理;人人都獲得必需的地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學習總結9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 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游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新課程學習總結10
8月份,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初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學習,主要學習了:
1、新課標調整了內容,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1)、刪去了與物理學關聯不強、要求寬泛的條目
。2)刪去了初中學生普遍感到難度較大的知識
。3)刪去了小學課程中已學習的物理知識
。4)降低了部分知識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
2、明確了要求,使教學心中有底;
。1)學習中只設“了解”、“認識”、“理解”三個層次。
。2)通過一定的行為動詞進一步吸確教學要求。
。3)明確了對科學探究的知識要求。
(4)吸確提出了學生實驗具體項目。
3、微調條目,優化三維目標;
(1)在“知識與技能”目標方面
。2)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
。3)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4、正確實施科學探究;
5、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6、教學建議等學習內容。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現在的新課程標準比以前的新課程標準更清楚標準,更加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想探究教學更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1、注重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教育:改變過去那種僅重視將物理學知識系統地歸納為簡明扼要的知識體系的做法,而將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挖掘活生生產的實例,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強應用科學方法的意識。
2、在編排上,知識系統結構連接更加合理。
3、讓科學內容的教學更加明確,更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經不再僅僅局限再聽老師講課這樣的基礎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動手實驗,才能再這一過程中學到知識,更能應用知識。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學習欲望;體現時代性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注重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使教學內容豐富,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為學生發展提供空間。
新課程學習總結11
轉眼間,十天的新課改培訓結束了,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忘的學習經歷,教書這么多年,第一次經歷如此大規模的遠程培訓,全國四個課改省區匯聚一個網絡平臺,聽專家視頻講座,看課程文本,在線論壇交流,做培訓作業,寫教改文章,學培訓簡報,以及專家的在線視頻答疑。內容之豐富,人員之眾多,交流之踴躍,時間之緊湊,態度之積極,無不體現課改是順應時勢,合乎教育發展方向的。
語文新課改對每位一線教師而言都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它所體現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需要每個一線教師認真領會和消化。短短的這十天課改培訓,使我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洗腦”,新教材倡導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新的課程內容目標和課程結構,隨之而來的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對從教十年有余的我來說,是一次嶄新的體驗,所以不免充滿了喜悅和期待,同時也難免夾雜著困惑和不安。喜悅和期待是因為這是一次課程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困惑和不安是因為畢竟自己有許多需要學習和轉變的地方。培訓雖然已結束了,但許多感受久久索繞心頭,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首先這次培訓使我轉變了教育理念,更新了教育觀念。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課標指出學生的基本素養應該得到全面培養,不能只是知識技能。圍繞三個維度即情感、態度、價值觀來進行。過去高中語文只強調學生的知識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而忽略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這次課改強調必須充分發揮語文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理念之二是注重語文運用、審美、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范和基本能力,并通過語文應用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F代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
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理念之三是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同時,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
過去,自踏上教師崗位以來,對于本職崗位的理念、觀念,全憑自己的體驗感悟,憑老教師的經驗傳授,一直缺乏一個系統的指導。而本次的過程培訓,實現了通過專家的視頻講座傳遞給了我們教師系統化、專業化的理念。
第二,這次培訓,使我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方式。十天培訓,每日一個專題,集中強調了語文教學中的新方式。強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必須在讀書上下功夫,突出了培養學生養成積累和梳理習慣的重要性,以及怎樣形成這一習慣,指出怎樣努力突破寫作學習和教學的難關,如何在廣泛的運用實踐中學習語文,如何通過合理科學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有意義的學習,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怎樣讓學生學會鑒賞和探究。過去教師教學往往側重于學生的接受,雖然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力度遠遠不夠,本次培訓讓我反思怎樣讓自己的教學真正體現使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學習,怎樣讓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實現語文教學的綜合素養和育人功能的雙重結合。除了專家講座,每天的配套文本閱讀和專題思考討論作業,是我進行學習反思的另一個平臺,通過每天的專題作業,不斷反思和整合過去教學中的得與失,使得這次學習成為了教學生涯中從未有過的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
第三,培訓使交流加強,溝通渠道加長加寬。全省四個省市區匯聚一個網絡平臺,集中學習,可以同位次的交流,也可跨越省區地在一個平臺通過論壇交流教學方式、心得體會,可以進行作業討論,發表文章評論,真正體現了小網絡大教育,在這里,教師的學習和領悟,積累和梳理、探究和創造得到了很大限度的豐富和提升。
十分感謝教育部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培訓機會,它似給這個酷暑難當的盛夏注入一道清涼,讓教師們品嘗了教育改革帶來的甘泉。我們教師會在隨之而來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懈的努力把這一道甘泉化成成涓涓溪流,讓它流進學生求知的心田。當然改革之路一向是不平坦的,我們也做好了準備,將運用自己的知識、智慧、毅力和能力去把握機遇,去迎接挑戰,爭取踏出更寬更長的路。
新課程學習總結12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必須認真而充分地備課,只有在此基礎上實施創新和生成,才會有精彩課堂的呈現。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得需要,因此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上好課已成為當務之急。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就意味著把新的教學里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備課呢?
一。 有效地處理教材。
深入鉆研教材,仔細閱讀有關參考資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確定各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關鍵點、障礙電荷知識的內在聯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結構,教學目的和要是教材處理的核心?茖W地確定教學目的,要求不斷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全面準確地把握不同層次學生由溫故到知新的啟動點。此外,一本教材的各單元之間的知識點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比如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以北京陽光中學的六名多學生為主要人物,貫穿了教材的始終。所以在處理教材時合理選擇編排教學內容,在大綱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終的概念、原理為中心,從縱、橫兩方面對教材進行處理,“縱”指知識的“線”,即知識的內在聯系;“橫”指知識的“塊”即具有橫向聯系或互逆關系。這樣,便于使學生把知識聯系起來,避免了前學后忘,便于教師講授時以點帶面,舉一反三,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二。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的體現在課堂,所以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關鍵。教師在備課重要精心設計最佳教學過程,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法,選編典型習題,寫出具體可行的教案,并設計好板書及課堂小結。在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有效的課堂導入。課堂導入要結合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和學習的興趣。
2。有效的課堂問題設計和練習。所設計的問題應該由淺入深,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就應該精選練習,使學生所做的練習針對性強,效率高,而不是題海戰。
3。板書設計。目前由于多媒體的應用,有許多教師忽略了板書的'應用。這是不合理的。適當合理的板書可以加強講授效果,突出教學目的和重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課堂小結。通過簡明扼要的總結,可以讓學生強化記憶和理解。
5。學法設計。在新課標理念下學法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科學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知識,對學生進行學法訓練。
三。 研究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應以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為依據,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關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視引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3。適當有效地運用教學用具,如圖片,多媒體等,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一遍功夫一邊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進行“有效備課”,定能在教學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新課程學習總結13
本次學習從7月25日至8月7日,其中7月26、27兩天是參加《全國高中學校數學新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暨研討會》,7月28至8月6日是參加《教育部20xx普通高中課改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專家團隊答疑工作》。下面我詳細匯報一下。
在《全國高中學校數學新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暨研討會》上的收獲可以用一下關鍵詞來總結:“問題意識、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交流、數學閱讀理解、作業評價、數學本質!毙抡n程的主持人劉堅、王尚志、張飴慈、張思明等都做了報告;6個先進學校的代表做了發言。共有大約150名專家、老師出席活動,還有數學通訊、中國教師報、中國教育報等雜志媒體參加。雖然新課改沒有實質性與根本性的突破,但是已經有很多學校抓住機遇、走在前面,而且教育部門對此次新課改決心很大、極為堅決,不積極推進新課改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在《教育部20xx普通高中課改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的10天中,主要是以課程專家的身份每天批改作業、上午學術報告、穿插小組座談研討、晚上學術沙龍等活動?梢杂靡幌玛P鍵詞來概括:“把數學教的更簡單。”“把數學的本質教給學生!啊畣栴}’對數學課堂太重要了。“‘圖對于數學太重要了!薄皩W會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探索!薄啊當祵W閱讀’的培養!薄叭S生態教學課堂”!罢n堂教學觀察!薄敖虒W活動經驗!薄皡^域教研!薄白鳂I評價---學生批作業!薄半p向數學建模”“數學閱讀理解”。。。。。。參加此次培訓的老師大都是水平很高的特級、高級教師,他們的理念先進,大多有突出的教學成果,他們所在的學校也都有新課改先進的經驗。相比之下,我的水平就很有限了。
新課改還沒有取得實質性和根本性的突破,可是時代的步伐不可阻擋!全國取得成果的學校已經很多,他們已經成為領先者,因此我只能在下面聽他們的老師講座。與我同去的青島二中的朱軍老師也得到了很多老師、學校的關注,因為他們青島二中在課改方面的地位是:“北有青島二中,南有深圳中學!北緛碜约簬Я艘恍┙虒W上的東西,可是聽完人家的報告后就不敢拿出來了,也沒有機會拿出來。我在高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是大家談的都是教育教學,高考根本沒有成為研究對象!我在教學方面有些東西,聽完別人的報告后覺得很不成熟也沒有敢拿出來。不過,在最后一次研討時,我利用討論高考題好壞的機會做了一個主題發言,算是對學校有一點交代吧。
下面是是一些個人思考。
一, 關于數學教育教學的思考與困惑:
1,為甚麼不是數學教學呢?我們很多時候忽視了教育。新課改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老師不只是教數學,他也是老師也要育人!為甚麼我們老師抓學生越來越近、成績越來越高,可是師生感情越來越淡呢?這一點我并沒有好的想法與做法,但是我們要高度重視此事!
2,我們為甚麼沒有名師、名師工作室呢?我們擁有“打不垮的數學老師”可是卻沒有有特色教學經驗與成果,我們可以在高考中取得成績卻得不到全國先進學校的認可,我們有各種形式的個人教學與集體備課卻形不成一種統一的先進的教學模式(即數學組有語文組沒有的,我們學校有其他學校沒有的)。數學組的強大離不開水平的老師?高水平的數學老師也只會誕生在優秀的數學組內?優秀的數學老師必須要進行大量的學習,我們在繁忙那個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學習呢?
3,這一次學習了很多經驗?晌蚁胧遣皇强梢哉瞻崮骋环N模式(如:杜郎口?)?如果各學一點會不會成為“四不像”?如果彷徨等待會不會成為“教育的罪人”?我們的現實情況允許我們邁多大的步子?舉個例子:學案沒有被證明是一定更有效地教學載體,也沒有被證明是唯一載體,我們是不是堅決做下去?(青島二中已經淡化了)。我們有沒有更好的載體?如果老師們各用個的載體會不會很難控制整體水平的提升?
4,我們如何將數學的本質教給學生?我們敢不敢完全按照新課程標準授課?(如選修課敢不敢開齊?數學建模等能不能開展?等等)
二, 關于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1,“問題”!皢栴}”成為本次學習給我最深印象的詞。如何創設有效數學的問題情景?(即數學背景。體現數學價值,抓住學生的`心。)如何提出有效的問題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如何提出有效的問題引發學生合作學習?“問題情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交流”已經成為新課改的課堂教學的“骨架”,他們都需要有效地“問題”。但是我們的老師目前基本沒有主動制造有效“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我覺得這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我自己喜歡編題,可是張思明博士一模型連問編十幾問是我極為震撼!
2,“教師與問題”。我們沒有形成有突出特色及成績的數學教學模式,可是我們不乏優秀的老師。如何整合我們的教師資源?如何使得教師個體與數學組整體相輔相成的共同提高?我個人覺得:我們不妨就是以學案為載體,以集體備課為平臺,充分發揮所有老師的智慧在教學上重點先進行“問題”意識上突破。我覺得我們老師“問題”意識的提高后,制造“問題”的能力自然就有了!為甚麼我們的學生提不出問題?因為我們老師就提不出問題!我們一節課平鋪直敘的聽課的數學老師都想睡!舉例:江蘇南通的葛老師某節課的問題情境“周杰倫的專輯。。。。!,學生怎能睡著呢?城陽的柳美欣老師課堂用“西瓜圖片”引入,課堂怎會無味呢?也許提出一個問題不用一分鐘,可是制造這個問題絕不僅僅是超過一分鐘的時間問題!“沒有問題的課堂不是好課堂!”“課堂一開始就給學生問題。。。。。。課堂結束學生有了更過的問題”這是好課堂!
3,“課堂觀察”。這一點我是內心反對的,因為我教學就很隨意,我不喜歡沒有創造力與個性的課堂。但是,東北師大與青島二中的老師都認為其操作合理的話會對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幫助很大,我的理解就是至少參加比賽容易獲獎!至于如何課堂觀察?是不是連學生笑了幾次都要記下來?。。。。。。我并沒有成熟的辦法。
4,如何找到我們的特色?數學組有語文組沒有、我們學校有其他學校沒有才能稱之為特色。如果我們取得成果就可能獲得國家級課題,至少對老師們來講開國家級公開課及發表國家及論文的機會有了。這點我也沒有成熟的想法。有個“教學活動經驗”好像目前國際上也在剛剛開始探索階段,不知好不好研究?
由于接觸到了全國先進的教學經驗與成果太多導致自己還有很多很多沒有來得及消化,因此今后還要不斷的學習體會。由于對“問題”印象太深了,所以在總結里“問題”較多。很感謝莊老師給我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真的很有收獲。
新課程學習總結14
為推動新課程教師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普及新課程理念和教育科研知識方法,建立如下制度:
一、積極參加省、市、區級學科培訓,新課程教師全員按時參與。
二、規定新課程教師參加教育理論學習的基本要求
1、根據教師年齡和工作實際,每周安排1—3小時的自學時間,要學會制作學習卡片,做好學習筆記,每學期不少與3000字。
2、中、青年教師每學期要系統自學教育科研知識方法論著和有關新課程理念方面的.著作各一本以上。
3、中、青年教師要掌握利用上網來學習教育理論。
4、中、青年教師要掌握文獻檢索的方法,明確文獻檢索的基本要求。
三、建立教育理論學習考核制度,保證學習活動正常進行
1、建立自學時間保證和學習筆記檢查制度,檢查結果列入學期考核內容。
2、建立每學年教研組規定讀一本教育理論著作,每月安排一次交流其中一章的學習體會,每學期書面小結學習收獲的制度,并作為考核內容。
3、新課程的教師要寫《董堂小學教師課改心得》,并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定時交流經驗和探討遇到的問題。
四、開展學習活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效
1、每周二為新課程教師集中理論學習時間。
2、每學期舉行一次教育改革熱點的專題研討活動。
3、請專家作專題講座。
4、學校每學年舉行一次學習教育理論心得體會交流活動,優秀成果編印成集,供大家交流、學習。
新課程學習總結15
伴著酷暑,滿懷激情,我參加了20xx年高中地理新課程遠程教育培訓學習。短短的十五天時間很快過去了,現在回過頭來,對培訓學習做一個比較全面的總結很有必要。
在這次培訓中,我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前所未有的熱情,完成了所有的培訓任務。共完成作業10篇,其中5篇被輔導老師評為優秀,1篇發表在林培英教授發布的地理簡報上,一篇得到了朱雪梅專家的點評;發表了7篇文章,其中1篇被輔導老師評為精華文章,發布在慶陽地理簡報上;作業被評數達到21次,作業評論數13次;文章評論數41次,文章被評數28次;學習簡報評論21次;發貼2次,回帖數81次。
這些數據并不能說明什么實質性的問題,但可以折射出我的學習收獲。專家通過十個專題介紹了高中地理新課程課程標準及內容要求,介紹了必修三冊書各自的特點及相應的教學方法,對選修課的編寫意圖和案例教學法做了詳盡介紹,特別令人興奮的是還介紹了新課程下如何更好地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成就進行評價。后面三天又進行了教材教法培訓,專家分析得很到位,使我對新課程地理教材的編寫體例和思路有了更明晰的認識。
具體地說,通過培訓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收獲:
1、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教學規定”之間有了質的區別。教學大綱規定學生要了解、識記、掌握那些知識,而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在大綱背景下,學生的角色就是學習者,學習方式是被動地接受,由老師主宰整個課堂,至于怎么學,老師說了算。而在課程標準指導下,學生成了學習的真正主人,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學習,老師的角色轉換成了課堂的管理者、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不再成為課堂的絕對權威。
2、通過學習,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從事地理教學工作二十多年來,可謂兢兢業業,克已奉公,優秀評了,先進當了,職稱升了,真的是志得意滿了。可是在培訓過程中,越來越感到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太老套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素質教育要求相去甚遠。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必須更新觀念,轉換角色,要指導學生動眼看、動腦思、動口說、動手畫、動筆寫,凡是學生能做的,老師絕不包辦代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要學會統籌整合教材,學會用教材教而不再是教教材,明確教材只是課程的一部分,要積極挖掘身邊的地理素材,及時補充到課堂學習中,從學生身邊的素材出發,讓學生學到“有用的地理”;要重視教學設計,特別要發揮案例教學在新課程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重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展探究性活動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認真進行教學反思,切實落實課程標準,等等。當然理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努力踐行、體會,才能達到目的。
3、通過學習,使我對案例教學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高中地理新課程(特別是區域地理)極其重視案例教學,這是與大綱相比又一重大變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雖然有很好的優勢,但對老師的素質要求很高。不論是利用課本提供的現成案例還是老師自已編寫的案例,要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一是案例要有針對性,要貼近課程目標。二是案例要有典型性,能夠在所討論的范圍之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就是說,典型的案例能夠反映出問題的一般規律,而一般規律又可以解決個別案例問題。三是編寫案例時提供的圖像、圖片、文字、視頻、動畫等都要有可讀性,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想去讀、想研討。四是案例教學中問題的設計不要太多,但必須明確,具有引導性、啟發性、思辨性和開放性。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漁”、“授人以欲”,使學生獲得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識,并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并使其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很好的培養。
4、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建立新型學習評價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在《如何評價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習成就》專題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币虼,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就以人為本全方位的評價學生,特別重視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使學生能在有效和積極的評價中求進步、求發展。
5、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教材的基本體系、編排體例、教材特點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教材教法培訓中,老師們對高中地理必修和選修教材依據課程標準做了詳盡的分析說明,使我認識到高中地理教材的主要特點有:重視地理觀念和地理視角;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體驗;因循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重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再現和總結應用;為教學改革留下廣闊的空間。地理1的主要特點是:注重基礎,精選材但不求全;突出自然地理基本思維;概念過程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地理2的主要課程理念是:基礎性和時代性;綜合性和地域性;過程性和探究性。在編排體例上突出了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和建立基本的地理觀念;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等。
全國高中地理新課程遠程培訓結束了,在即將來臨的高一新課程實施中,我應該怎么做才能落實這次培訓的成果呢?
首先要自覺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要不斷體現新理念,達到知行合一。在課堂教學中,要重建角色意識,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體發展,注重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
其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長期的應該教育桎梏下,地理教師的專業素養存在嚴重的不足。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對課標的理解、把握難免會出現偏頗。我要注意從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來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從而更好地實施高中地理新課程。
第三要繼續深入學習把握課標,認真制定教學目標。高中地理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所以只有從“三維目標”出發制定教學目標,才能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
第四要注重對學生“過程與方法”的培養。這實質上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最重要的途徑,缺此能力培養就是“空中樓閣”。學生能力包括對地理空間格局的敏銳覺察能力,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地理表述能力,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對地理過程的分析、想象與基本預測能力,地圖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運用地理知識、方法、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判斷、解釋、預測與評價能力等。這些能力要求不是一句簡單的話說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而是要通過每一節課堂學習、每一次探究活動才能逐漸得以形成的。
第五要注重評價方式的轉變。高中地理新課程理念中對課程評價的要求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評價不再是為了選拔和甄別,而是如何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關注學生成長與進步的狀況,并通過分析與指導,提出改進計劃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改變過去只是關注成績的終結性評價,而是應該關注過程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的發展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新課程學習總結11-22
新課程學習總結01-02
新課程學習總結05-24
新課程培訓學習總結09-01
數學新課程學習總結12-07
新課程培訓的學習總結06-30
新課程學習總結范文03-31
新課程培訓學習總結06-01
新課程學習總結通用12-31
新課程培訓學習總結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