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學習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程學習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課程學習總結1
新課程的學習已經結束,通過學習,我意識到新課程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新課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課程更注重學生個人的能力,潛力,特長。要想有效的實施新課程教學,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注重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實際運用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 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說的機會很少,口語、聽力得不到提高。現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
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
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 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
創造性運用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新課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礎。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扎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以學生為中心,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新課程學習總結2
8月份,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初中物理新課標》培訓學習,主要學習了:
1、新課標調整了內容,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1)、刪去了與物理學關聯不強、要求寬泛的條目
。2)刪去了初中學生普遍感到難度較大的知識
(3)刪去了小學課程中已學習的物理知識
。4)降低了部分知識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
2、明確了要求,使教學心中有底;
。1)學習中只設“了解”、“認識”、“理解”三個層次。
。2)通過一定的行為動詞進一步吸確教學要求。
。3)明確了對科學探究的知識要求。
。4)吸確提出了學生實驗具體項目。
3、微調條目,優化三維目標;
。1)在“知識與技能”目標方面
。2)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
(3)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4、正確實施科學探究;
5、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6、教學建議等學習內容。
通過這兩天的學習,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現在的新課程標準比以前的新課程標準更清楚標準,更加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想探究教學更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1、注重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教育:改變過去那種僅重視將物理學知識系統地歸納為簡明扼要的知識體系的做法,而將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挖掘活生生產的實例,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強應用科學方法的意識。
2、在編排上,知識系統結構連接更加合理。
3、讓科學內容的教學更加明確,更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經不再僅僅局限再聽老師講課這樣的基礎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動手實驗,才能再這一過程中學到知識,更能應用知識。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學習欲望;體現時代性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注重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使教學內容豐富,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為學生發展提供空間。
新課程學習總結3
在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構成了地理課程的目標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因此,實施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以知識傳授為本位”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位”。地理新課標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等等。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以地理新課程理念去整合教學資源,采取最優教學方法,優化地理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整合地理教學資源
所謂整合地理教學資源,就是圍繞某一地理教學目標,選取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學過程中來,營造一種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的過程。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教材是教師授課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唯一的依據。這樣,教學資源由單一轉向多元。教材是一種資源;學生,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實際、知識基礎和思想狀況,也是一種資源;教學環境包括教學設施、教學媒體,也是一種資源;教師的知識儲備,教學技能等等,都是教學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網絡、電腦、書籍等所包涵的海量數據已被大家所共享,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教師如何整合自己所搜集到的素材,讓這些素材切合自己的教學內容,使自己的教學如虎添翼。因此,如何整合有效教學資源,是新形勢下我們改善教學中所面臨的重大的課題,它必將對我們的教育理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影響。我認為在整合有效教學資源過程中,應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的原則。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資源都可以運用到地理教學中,需要做出篩選。因此,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充分發展作為取舍標準,著力發掘能夠開發學生頭腦和便于動手實踐、能夠激發學生探索和創意的素材。同時,依據教學需要,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優化組合,明確哪些應該優先,哪些是對學生更具有適應性的。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各地區蘊藏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各不相同,依據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狀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優勢,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學校和周圍已經存在或蘊含的資源,采集具有地理性、個性化的地理教學資源,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校本地理教學實用資源庫,以豐富和活化地理教學。三是合作原則。教師是對教學資源有效整合的核心力量。教師在注意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同事、備課組、教研組的人力資源潛力,集體備課,智慧共享,提高地理教學資源的整合水平,做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與合作者。
二、優化地理教學過程
優化地理教學過程,就是要從學生的發展實際出發,結合他們的年齡特征與知識水平、身心發展的特點,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內容、運用的教學手段等設計和實施地理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的學習與身心發展。既要考慮怎么教,更要考慮學生的學,讓學生學會學習。
。ㄒ唬﹦撛O“民主、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毙睦韺W研究表明:“人在愉悅時,觀察較敏銳,記憶效果好,想象豐富,思維敏捷。而人在沮喪時,這一切都將受阻!苯處熓钦n堂教學環境的直接創造者,而課堂教學環境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教師良好的情緒和美好的情感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心理狀態的開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可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知識的欲望,才能給學生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心情狀態,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辯。
為此,首先創設問題情境,萌發“主角”意識。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努力構建一種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創設問題情境,設計發人深思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去感悟,為獲得結論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調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促進師生的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交流的“沙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謀”、“助手”、“服務者”和“促進者”。
其次、學會傾聽,多角度賞識學生。教師要在育人同時,真誠地學會傾聽,鼓勵學生以獨立的角色、探索的態度對教師提出質疑乃至爭辯,形成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其整體素質的“教學對等”的“關系鏈”,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同時教師又是一名成功的賞識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件“小事”,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只有這樣,師生間才會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學生,學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師的想法;教師不會將目標僅僅局限于知識和方法的傳授上,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三、指導、引導學生克服心理和思維的障礙。
。ǘ┐龠M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我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和積極狀態。新課程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協作下通過自我嘗試、自我體驗、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自我實踐等學習方式,去獲取知識和認知總結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才能最真切的體驗知識、感悟知識,才能學會學習、才能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創造力。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形式,是我們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被動學習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質的回歸,也體現了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科學需要創新,社會需要創新型人才。
高中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新教材無論從知識的編排上,還是從插圖的設計上、活動安排順序及活動方式上都體現出對學生能力培養、學法指導、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視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培養興趣,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一種選擇性態度,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是鼓舞和推動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個能動的過程。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醍、鼓舞!彼,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方面,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從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例入手,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動手畫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時空和地域因素的復雜事物表示出來!皼]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钡貓D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充分運用地圖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看圖、填圖、畫圖、用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力,使地理課更加充滿“地理味”。所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描述和看到
現象來自己畫示意圖,實際上就是先讓學生在頭腦中把所閱讀的東西變成表象,然后將頭腦中的表象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學生要把語言描述變成表象,就必須對學習材料進行積極的加工。這種加工,不是簡單地記錄和記憶信息,而是要改動對這些信息的知覺,把自己所學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產生一個理解。很顯然,學生畫圖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畫出的示意圖,就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例如,在講《地球公轉與季節》一課時,我先帶領學生通讀課文,再根據多媒體演示地球公轉的現象,在白紙上畫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側視圖和極地俯視圖。然后用視頻展示儀展示學生的作圖,找出錯誤,有針對性地講解。這樣,既能鍛煉學生觀察和組織材料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讀圖看圖作圖能力,加深了印象。
第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導學法。自主學習不同于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有賴于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第四,整合知識,建立地理認知結構。如果學生能夠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地理認知結構,無論對于其今后繼續學習地理知識,還是進一步解決地理問題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形成地理認知結構對于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點,然而這種思維對學生來講是極為有益的,可以說這種地理認知結構的建立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同時這一結構的建立過程就是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靈活運用知識,建立知識線索,搭建知識間暢通聯系的渠道,從而能夠達到知識聯系緊密、思維培養深入的目的。
三、優化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展
傳統的評價方式往往重結果而輕過程,以結果的正確與否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兜乩硇抡n程標準》中強調:“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地理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地理學習的評價,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又關注他們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僅要看課堂內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思考時是否積極,小組討論時是否投入,能否傾聽別人的意見,有沒有創新精神等。有的學生上課思維積極、敢于打破常規,有的學生解法比較簡易、獨特等等,教師應結合這些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同時,也要打破教師評價的單一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把自評、互評、組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使地理評價“為促進學生發展而評價”。只有這樣,學生在評價中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真正使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推動器”。
總之,新課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和教學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線教師,應當更新教育觀念,整合教學資源,采取適當教學方法,優化地理教學過程,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結合自身條件,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課堂變得精彩紛呈,同時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成功感、滿足感及地理學的美感,從而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地理;人人都獲得必需的地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學習總結4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 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游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新課程學習總結5
通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同時有很多體會和心得,在學習中我認識到,學習《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我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基礎,F將諸多感悟和體會總結如下:
首先,我進一步明確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標,那么什么是課程呢?課程就是為不同學生設計的不同軌道,并著眼于學生個體認識的獨特性和經驗的自我建構上。對課程有了不同的理解,如課程目標;課程是學科內容或教材;課程是經驗;課程是計劃。此外,還有人認為,課程是社會文化的再生產或社會的改造!吨袊蟀倏迫珪穼φn程的定義是:“課業及進程廣義指所教學科(教學科目)的總和,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活動的總和;狹義指一門學科!被A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有國際背景和國內背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一、基礎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的“三個面向”是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行素質教育;A教育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
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六項具體的目標,九年一貫制課程結構基本內容,整體設置九年一貫制的義務教育課程的含義:“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整體設置九年一貫制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現了如下幾點要求:學生要獲得全面發展;人的發展本身具有連續性;知識本身的發展也有一定的規律。課程結構的特點: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調整課程結構,改變學科本位,強調綜合課程的設置及實施,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并形成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并行的課程結構,體現了課程結
構的均衡性選擇性和綜合性。綜合實踐的內容,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教育、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原則可總結為: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體現每一所學校的特色;反映為社區的基本思想;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及身邊的日常事物。課程標準下對教材的使用:領會教材的精神,做到心中有數;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創造力,讓他們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發展教材。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觀,新教學觀逐步確立的表征。其主要內容包括:教學方式上以合作探究為主;教學內容是開放的;教學組織方式靈活多變;教學管理更加民主;教學手段多樣化綜合;教學評價轉向多元評價。學習方式的含義:學習方式人們在學習時所具備的或所偏愛的方式,是學習者一貫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學習方式有如下特征:學習方式明顯帶有個性化的色彩、它是在特定的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的共同影響下、通過個體自身長期的學習活動逐漸形成的;學習方式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特征。校本教研的基本內涵:校本教研、及密切結合學校工作實際,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的一種教育研究活動。校本教研要求校長、教師都是研究者,都是研究的主體。校本教研主張開展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
新課程學習總結6
20xx年8月30日,順德區教研室組織教師學習音樂課程標準,邀請了華南師范大學的教授給我們上了關于“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的解讀”,聽了教授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收獲了很多實用的方法和理論。教授詳細的為我們解讀了新課程標準,并對原標準與新標準進行對比,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提前做好了鋪墊,她具體舉例低段的歌曲并進行了示范,讓我們親身參與到教學設計的活動中去,教我們新的教學方法,給我們講解了新的課程理念。音樂是用聽覺來感覺音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提倡科學綜合,不流于形式,應注重通過綜合在綜合的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 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隨著新課程的推行, 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在貫徹音樂審美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樂教學中大力提倡音樂感受與鑒賞、音樂創造與表現的內容,注重學生的音樂體驗,徹底改變了以往“以唱歌為中心,學習讀譜”單一的教學模式。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改變應試教育中音樂課出現的機械訓練,教學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樂課標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基本理念。
在20xx年以前,我國中小學生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包括唱歌(小學低年級加有“唱游”)欣賞、器樂和識譜四項。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為了凸顯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強調音樂課程的人文屬性和對學生創造性潛能開發的課程價值,本標準將原有的教學內容,整合為“感受與欣賞”和“表現”兩個教學領域,并將原來隱含在教學中的音樂文化知識和分散的音樂編創活動,加以集中并擴展為“創造”和“音樂相關文化”兩個領域。上述四個教學領域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新的教學領域的劃分,既體現了本學科21世紀的發展趨向及本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又在不增加課程實施難度的前提下,與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實現平衡對接。
例如:從學段的目標來看,1—2年級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的自然嗓音和靈巧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等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這樣激發了對音樂的興趣,開發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學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編活動;3—6年級的學生,隨著生活范圍和認識領域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合唱、器樂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本學段5—6年級的學生進入變聲期,應滲透變聲期嗓音保護知識,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欣賞的能力,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培養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現擺在我們面前的不是音樂和音樂作品,而是人的各種可塑造的能力。教師要敢于培養自信的學生。教師必須要敢于表現自己,不管是好還是壞,音樂在所有學科當中是唯一當眾表現自己的學科。每一個學生都愿意自己被關注,讓學生通過音樂學科的學習,使他們快樂,提高生活質量。
我對音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認識,要實踐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就必須改變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新的課標理論融入進去呢?這正是需要我們從事一線教學的老師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一節新授課,課程標準怎么設計,教學目標怎么選擇,教學重、難點怎么解決和突破,師生互動怎么處理,課后教學怎么總結等一切問題我們都要科學全面地考慮到,在唱歌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感審美,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這是學習唱歌的最基本靈魂!這樣一來,師生同樂的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既學到了應學的音樂知識和歌曲,又使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極好的發展。同學們在小學時代學習到了各個學科的知識,又具有多才多藝的高雅素質,我們試想一下,當你看到我們的學生數年后做出了成績時,做為他們的老師高興而愉悅的心情是他人不會理解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將會領會課程的基本理念,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為本,全面實現課程目標,引導學生喜愛音樂,加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于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并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寓于音樂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重視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并緊密圍繞目標來展開音樂教學活動,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聆聽、演唱、演奏、編創以及綜合性藝術表演等實踐活動,多聽音樂,多唱歌不斷積累音樂實踐經驗。
通過此次培訓,我體會到要學習音樂教學中的知識,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這樣的培訓機會,讓我們在各方面的素養全面提高,我也將本次學習所得,運用到以后的音樂教學活動中,盡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節音樂課。
新課程學習總結7
暑假,我在白馬井中學參加了為期一天的新課程培訓學習,此次培訓是在秉承了過去幾年新課改所取得的一些有效經驗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升我們中小學教師的課改理念為指導,以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為目的一次成功的培訓。
本次培訓由謝潤棠和王忠兩位副校長主持,主要內容是:1、新課標解讀。2、教材分析。這大大地開擴自己視野的眼界,讓人印象深刻,同時明白了合作在新課標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行性。聽后,我受益匪淺。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新型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人格平等,個性情感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礎上。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愛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此外,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成為一個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激發學生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教學中,能否激發學生學習愛好從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教學的成敗,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成為每個教師的當務之急。第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樂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并進行積極的評價。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都信心倍增。
三、營造創新教育氛圍,,發展學生的自主性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學生在認識問題,了解問題時,通過合作,每個人都貢獻出不同角度的觀點進行共同分享。豐富的信息輸入能使學生形成更為全面的認識并能幫助我們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激發我們的創造性,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此次培訓,我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如何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呢?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如何才能引導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的、自由的、寬松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這就要求自己不斷去實踐,積累,再實踐,再積累。唯有這樣不斷完善的形,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詮釋見識這一職業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新課程學習總結8
一、有了“終身備課”思想。
通過學習,我見識了專家的風采,見識了全省眾多優秀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真正是“學然后知不足”,更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堅定了終身學習的信念;貞涀约旱慕虒W歷程,工作十幾年,某個時間段稍不注意學習,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就會落伍。踏上工作崗位后實際上才是一生中最漫長、最重要的學習之路的開始。我越來越覺得,作為教師特別是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文學知識要豐富,語文素養要豐厚——這要靠終身的學習和積累,更需要教師終身備課。
在這個學習化的社會里,不學習自然會落伍。在今后的教學中,一方面,我會抽時間讀更多的書,讓語文的底子再增加點厚度,另一方面,我會在業務上持續不斷的學習,多吸收多借鑒,博采眾長,取長補短;更要在工作中多積累多歷練,篤學慎思,不斷充電!
二、有了“大語文”觀念。
新課程指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想想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我在上語文課時總是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導致課堂教學以本為本、以綱為綱,脫離了生活實際和學生實際。
三、加深了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認識
1、教師主導:
教學的知識對老師來說是已知的,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課前認真備課,翻閱了大量的參考書,對上課中的任何一個問題了如指掌,甚至語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參考答案的特色。結果是上課時雖然展示了老師的風采,自我感覺不錯,可學生總是一臉的茫然。我當時真是不明白,為什么投入的時間與產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現在我明白了其中的緣由:第一,它為教師擠占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且為自己滔滔不絕的講說提供了條件和可能;第二,它會潛在地鉗制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不自覺的以教師為中心,跟著教師的思路走。
今后教學我要注意在知識的系統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導向作用,但對具體的問題無需一一作細致的講解。這樣,既能保證上課中教師“導”的作用,又能使得師生面對同一問題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利于師生共同參與交流、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分析。
2、學生主體
我過去在上課時大多關注的是這堂課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學生有沒有達到,我的講解學生有沒有理解。其實,過去太注重自我的感覺,而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體驗。所以我今后不管再上什么課,都不能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學生的興趣體驗,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備課、上課。
今后教學中,我要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及學生個體的差異,制定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學習目標,并且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設置科學合理的起點。既考慮到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課業學習的目標任務,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又充分考慮到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的開放式培養,使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長都能得以發揮,學困生有成功感,學優生能最大程度的放開手腳,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統的掌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各展所長,各有進步,各有收獲。
四、有了“角色意識和過程方法”的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今后教學中,我要做學生的朋友,做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而不是統治者和長官。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2、教學方式的轉變。
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習過程要引導學生不僅用腦子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寫;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始終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無拘無束的置身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讓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使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3、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五、理念必須武裝實踐:
通過研修學習,接觸到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內心無數次震撼,好像自己已經占領了一個個制高點。其實,過去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只有落實在行動上、落實到實踐中,才能充分體現先進理念的意義和價值。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毕M以诮窈蟮慕虒W中有大的進步。
新課程學習總結9
我以學生化學實驗的開展為例來談談初中化學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評價
一、學生實驗的開展現狀
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化學實驗并未發揮出它的重要作用。發人深省的是一些學生對實驗結果是對答如流,實驗操作能力卻差強人意,對實驗設計、方法、步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學生實驗評價標準的制訂評價標準包含以下五個維度,多個細目:
1、公民素養:誠實守信,注重修養,舉止文明
2、學習能力:態度與習慣,過程與方法,實踐與創新
3、交流與合作:團隊精神,交流與溝通
4、運動與健康:習慣與技能,身心健康狀況,健康生活方式5、審美與表現:審美情趣,藝術表現
針對學生實驗的學習行為評價,在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這三個維度,都有充分的體現,實際上也是一個評價累積的過程,評價的最終結果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聯合起來,使評價方案具有了特殊的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學生實驗的評價方式:
1、評價的體系
各班以化學科代表為核心,按照自愿的原則,將全班同學分組,每組人數35人,組長負責制,層層管理,層層負責,使實驗、調查都得以落實。
分組的標準是:
。1)關系互補:
不僅要男生女生搭配,還要私下關系好,避免矛盾,體驗愉悅。
。2)成績互補:
主要體現在對實驗原理的把握上,如果不能使實驗走到正確的方向上,很難保證實驗的成功。
。3)能力互補:
有的同學實驗操作規范;有的'同學語言表達嚴謹;有的同學善于提出問題;有的同學實驗方案設計合理;有的同學進步突出,他們在一起有很好的幫帶關系,使學生的膽量、閱歷都有所增加。
過程評價即考察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水平,能真實反映出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判斷和描述能力及對實驗結果分析歸納能力;結果測評最強調的是“完成”,不直接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只根據學生的實驗結果對學生實驗進行評價,不能如實反映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2、評價的流程
。1)課堂中可做演示實驗,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2)實驗課堂中擔任實驗小組長,體驗管理的樂趣;
(3)可自由到實驗室做探究實驗(每周1次,可多人次);
(4)單元考試可獲得免試資格,無比光榮。
3、評價的特點
(1)實踐性
。2)開放性
。3)主動性
。4)過程性
(5)研究性
新課程學習總結10
受學校領導安排,我與我們學區的幾個學科帶頭教師一起在鳳岡職中參加學科培訓。從20xx年1月11日到17日,經歷了7天的培訓。這7天我們學區的老師都堅持得很好,不但沒有人缺曠,而且每節課都聽得很專心,還積極回答講課老師提出的問題。每天課前還堅持唱班歌——《歌唱祖國》,后來曾局長來到我們班,說我們小學語文是學得最好的班級。
1月11日上午在鳳中大禮堂聽了唐果南老師關于《新課程的再認識與反思》的報告;11日下午一直到14日上午都是重慶市教師教育學院的楊蔚老師的專題講座,分別對《語文課程標準》作了詳細的解讀、《識字教學》、《閱讀教學的案例剖析》、《綜合性學習》、《小學語文科校本教研的開展》等作了專題講座,楊老師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采用講學互動,與聽課老師對話,了解老師們聽課情況,老師也積極主動地回答自己所知道的問題,并給老師提意見,及時地讓楊老師改進了對我們的教學方法,讓我們有效地接收了我們應該學到的內容。在講座中她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作了詳細的講解,讓我們對《課程標準》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清楚地認識到它對我們教學的指導性。語文工具性與人文的統一,它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認識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課程標準》強調小學一二年級,是以識字寫字為重點,做到識寫結合,抓好寫字習慣。這么說來我們的寫字實驗也我們的教學也同步的,我們的這項實驗開展非常有意義。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是我們研究最多的一項,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對話過程,還要注重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教師要理解編者意圖。閱讀教學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做到:圍繞目標、難易適度,點面結合、以少勝多,立足文本、適當拓展。這里強調在教學中要深入淺出,做到三不講:書本上現有的,學生看完就明白的不講;書上沒有,與所學內容關系不大的不講;書上有但講了學生也不懂的也不講。做到三講:當前書本上有但學生看完不懂的要細講;書本沒有但學生提出來了,且講出來易懂的要講;書本上沒有又與內容相關的要講。教學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但不管怎么教學都不能泛泛而談,得捉住一個題眼,這個題眼有的是一段話,有的是一句話,有的是一個詞。只要抓住這個題眼,讓這個點去帶動一片,做到點面結合。怎樣的評議課才算一堂好課呢?賈志敏老師說:要以學生為本、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主;孫雙全老師說:好課就像登山,要攀登三座高山,一座是知識的高山,一座是思維的高山,一座是情感的高山。王崧舟老師說好課要有三味,第一味“語文味”、第二味“人情味”、第三味“書卷味”。接著講到口語交際,這是我們當前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但我們不能忽略,且要把它上好。最后講了說課和校本研修,平時我們的說課,都是是不規范的,也是沒有根據的。說課要注意幾個環節,說教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與手段、說教學程序。每一個環節都要有理論依據,這個依據必須來自于《課標》、心理學、教育學及教育家的理論與思想,不能憑空亂造。一要務本、二要求實、三要倡簡、四要有度。通過她的講解并舉出實例讓我們參考,還讓我們的班長張羽梅老師試著說課,并對她的課進行分析,這樣讓我們對說課的環節和理論依據有了進一步了解。
1月14日下午到15日,我們所有的學員又聚集在鳳中北校區禮堂鄧智勇老師、趙玉芳老師、袁頂國老師關于“教師專業發展”、“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現代教學理論在新課程實踐中的運用”。這三堂報告都是理論很深的東西,從理論知識上我們無法從他們的報告中學懂多少,但袁項國老師的有一個觀點確讓我深深地記在腦海里。他說我們當老師有四種:一種是善于動腦、又善于動手的老師;一種是善于腦,但不善于動手的老師;一種是不善于動腦,也不善于動手的老師;一種是不善于動腦,但善于動手的老師。他問我們自己是屬于哪一種,有一個老師說他是既不善于動腦也不善于動手的一種。他說這也好,至少不會做錯事,就怕不善于動腦而善于動手的人,那做的事都是錯事還了得。我們要做善于動腦而不善于動手的人。要學會管理,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能什么事都自己親自去做,我們的班級管理也是一樣。
1月16日到17日都是重慶市教師教育學院的尹祖琴老師的講座。她主要針對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作了詳細的講解。習作對于我們大多數教學和學生都是一個難點。當前的習作出現這樣一些現狀:
1、目標不明——任意提高要求。
2、內容不清——為寫而寫。
3、教法不當——過分注重技法。
4、擬題欠妥——視角狹窄,導語空泛。
5、要求過高——過分追求華麗的文采。學生的佳作不是靠華麗的詞藻堆徹而成,它更不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經典之作”。而是充滿童真、童趣的練習之作。
1月17日晚我們160位小學語文教師集中在職中階梯教室,單人單座參加考試,如果上課不專心是完成不了這些試題的。
7天的學習,不同老師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的教學作了全面的講解。讓我們對“課標”、“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習作教學”及說課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但要真正上好一堂課還離不開我們在課后的廣泛閱讀和對教材的仔細解讀以及課后的學深層反思。只有足夠廣闊的知識面和及時反思對教學策略的精心設計,才能達到我們理想的有效的課堂。專家只是我們的榜樣,要成長,要進步只能靠我們自己,靠自己不斷的閱讀,不斷的反思。
新課程學習總結11
今天,我們市教育界的同志迎來了教育改革的春風,市全體教師在局長劉曉朝的帶領下,步入了教育的殿堂,共享這一盛世盛宴。局長在這次發言中,語重心長地說:"今天教育者教出的人最缺什么?"人們說:現代的人們最缺的是"缺德",他在外國參觀時親身體會到別的國家的"德",有國家的門是不上鎖的,如果一個做了一件錯事,那么他將一輩子抬不起頭來。這樣,它們做了互相監督,養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成為一個文明的國都。這樣,體現了他們國家教育的成功之事例之一。這次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提供氧料的機會,在這步入知識爆炸的時代,稍不留意,就會被當今的世界所拋棄、唾棄。所以,面對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學教研能力,是擺在我們每個教育者面前的最現實的問題。這次新當選的局長給了我們學習的一個得以升華的平臺,我們得以好好珍惜這短短的黃金十天,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劉局長這次大手筆來自他大思考,大決心就是本著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為,任何一場偉大的社會變革往往都起步于教育的重大改革。誰擁有了21世紀最先進的教育,誰就擁有了21世紀。從某種意義上說,基礎教育改革事關中華民族的未來,黨和國家要把一個民主、科學、充滿生機活力的新課程獻給新世紀中國的億萬青少年兒童,目的是讓他們擁有一個獨立自主,健康幸福的明天。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折射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這次全市教師的大會師,也是體現課程理念的落實,能否把國家的意志,專家的思想變為千百萬教師的行為,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從各國課程改革的歷史看,一些重大的課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問題基礎上都出在課程理念與教師行為的轉化上。從理念到實踐之間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尤其是對廣大農村教師來講,更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前不久,《中國教育報》記者在報道中所反映的"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課堂教學還是濤聲依舊"的現象,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所以,師資培訓的通識培訓和課程標準學習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讓教師接受新的課程理念,然而接受只是一種認同,還沒有成為教師的一種素質。要把一種理念變成人的素質,光有對這種理念的認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這種理念的進一步的感悟,而這種感悟只有在實踐中才是最有效的。我們的理念輔導不僅要說清如何做,把功夫下在理念的行為的轉化上。這次培訓是讓教師在轉化中進一步認識理論,在轉化中感受理論的魅力,品味理論指導教學帶來的甘甜。這次培訓的宗旨是本著"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的活力"、"學是為了更好地教"、"發展是硬的道理"。
這次來自全市小學一線特級教師、優秀教師,每個課都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某一理念或理念的某一方面。因此,都具有深刻的內涵,同時又鮮明地體現了師生之間的生命互動,洋溢著生命的靈性,展現了孩子的成長的軌跡。向我們昭示了這些優秀教師是如何把課程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教學行為。聽了這些課,讓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上課理念的魅力和優秀教師的教育智慧。給我們最深刻的啟示就是真正懂得必須深入研究鮮活的課堂教學,在實踐中去感悟新理念,實踐之樹才能夠常綠。
全市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是體現了把根深深地扎在基礎教育的沃土中,與一線教師建立了一種親密的合作伙伴關系,把實行理念的策略與方法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策略與方法,在鮮活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在實施中一起成長,是我們實施這樣教研的期盼與最終目標的理想實現。
新課程學習總結12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國已經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這給我們的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面對新的課程改革,不光需要有改革意識的教師認真研讀,接受各種教師培訓,從而體會新課程標準體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但教師最重要的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迎接新的挑戰。《新課程:教師怎樣上課》圍繞著新課程背景下上課和課后的系列工作呈現課程教學中的變化,閱讀后從中獲得很多的感悟。
實施新課程,當我們“走進新課堂”的時候,才可以說真正“走進新課程”,當我們通過“新課堂”來展示“新課程”的時候,才可以說,真正實施了“新課程”。那么,課程教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上課就成了實現新課程最重要的“生命線”。下面我就閱讀本書中的中篇走進課堂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感想。書中指出:教師上好一堂課,需要多方面的素養。教師要在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遵循教學活動的規律,把握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效地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要善于對復雜多變的課堂情境和開放靈活的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調控,要運用恰當的教學行為方式和教學藝術促進學生最佳發展。可見,在新課程中如何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改變我們的教學行為,已成為我們的一項重大的研究課程,下面我就此談談自己的幾方面學習心得。
一、從注重智力的發展轉向關注學生的能力的發展
回顧這些年來教學所走過的路,讓學生掌握牢固的知識體系,從而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當代學科教學應著力于學生整體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點不是一味的把書本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通過書本上知識、技能的傳授,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能力。傳統學科教學中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科教師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另外還要求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二、讓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行為中得以充分體現
曾記得葉圣陶說過,他并不稱贊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币惶谜n究竟怎么上?傳統學科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師領著學生去學。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被動地去學習,成為思維上懶惰者。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學科教學,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和能動性,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我們就會發現學生不但能夠創造性的解決這樣的問題,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用現代教育思想來看,不僅要看教師教得如何好,而且要看學生學的怎么樣。而且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出發點上來看教師怎樣實施教學行為。
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培養學生多種思維方法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輕視學習過程,這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
教師在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正確與否,缺少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的發掘,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匱乏,同時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只注重結果的做法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質量。有的教師喜歡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并要求學生馬上應用這種結論,再去解答各種變式題,出現嚴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
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把重點放在揭示各個知識形成的方法,展示學習新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多種思維方法和多樣的有了多個模式學習方式。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四、課堂教學中改革評價學生的方法
讓學生全面發展,并不是讓每個學生,及其每個方面都要按統一規格平均發展。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每個學生學習有價值、必要的東西,以及不同的人在知識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備課用一種模式,上課用一種方法,考試用一把尺子,評價用什么樣的標準是現行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首先、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差異。正如世界上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對樹葉一樣,人海茫茫、教海無邊,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不會找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通用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個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那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其次、評價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傳統的教師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評價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別和選拔的“精英主義”功能傾向。這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潛能,使他們成為應試教育下潛在的犧牲品。教師能否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最后、現代評價尺度和質量的提高,F代評價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邏輯和數理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通過建立新的評價指標和改革評價方法,發展學生其他各個方面的潛能,諸如與人交往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實踐中運用能力等。
五、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絕對的知識權威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所有的知識。這種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新課程體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對學生回答過程的不完整,不應指責,而是加以指導補充;對學生思維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給予啟發和誘導;對學生的“創造性”答案,應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給以熱情的贊賞和鼓勵等.從而把教學過程變成探求真理的、帶有感情色彩的數學交流過程.
總之,課堂教學連接著教學準備和教學反思,沒有好的課堂教學,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勞。課堂教學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新課實施程的過程中,我們每位老師都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學習和借鑒各種有益的經驗。讓我就用書中的最后一句話作為總結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繼往開來,把學習借鑒和探索創新統一起來,讓每個課堂都綻放異彩”。
新課程學習總結13
前后近半月的新課程學習,我們是在不斷的收獲中走過來的。從觀念到課堂教學的實施,從為什么這樣做到怎么去做,從拓展專業知識到促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發展等,可以說,這是一次讓教師們獲得全面的、系統的、專業的大好學習機會。我做以下總結:
觀念上,變被動轉變為主動轉變。音樂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與最佳途徑,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必修課,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的,有個性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目標的確定,‘三維目標“的認知:它包含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方面。在實際操作中,三者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即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本著以音樂為主體,以人為本,合理采用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等手段,適度運用人文綜合知識與姊妹藝術進行有效教學,引領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感受美、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才能讓學生真正意義上進入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此過程中達到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新課程內容凸顯學科綜合性和音樂學科專業性,這必然對音樂教師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這必然促使我們堅持不懈地去學習,從必須具備扎實的、盡可能多的專業(包括姊妹藝術)基本功,如唱腔、舞蹈、器樂等,還得具備相當深厚的文化底子,還得會編、會寫、會導;甚至還有服裝、道具、燈光、化裝等等?偟膩碚f,教師就得是一個多才多藝之人。
正確理解和應用學科綜合:音樂綜合教學本身就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它滲透并融合了科學和人文精神,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的縱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合理地進行學科綜合,不僅能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給學生廣闊的體驗和表現音樂的空間,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怎樣做?關鍵在于把音樂貫穿音樂課堂始終,音樂教師是講音樂的,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到以音樂為本,把握綜合的度,不盲目拓展,不偏離音樂本位。音樂教師在深入音樂、挖掘作品時,適當放射姊妹藝術,主要從各個音樂要素入手,挖掘音樂本質,擅長運用音樂體驗方法和有效手段,讓學生真正進入音樂,獲得音樂課上最該獲得的知識。
此時的落幕,是真正教學舞臺的序幕。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一定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高中音樂新課程,只有不斷的探索學習,提高自己,才能勝任21世紀教師這一角色。
新課程學習總結14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必須認真而充分地備課,只有在此基礎上實施創新和生成,才會有精彩課堂的呈現。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得需要,因此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上好課已成為當務之急。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就意味著把新的教學里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備課呢?
一。 有效地處理教材。
深入鉆研教材,仔細閱讀有關參考資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確定各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關鍵點、障礙電荷知識的內在聯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結構,教學目的和要是教材處理的核心?茖W地確定教學目的,要求不斷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全面準確地把握不同層次學生由溫故到知新的啟動點。此外,一本教材的各單元之間的知識點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比如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以北京陽光中學的六名多學生為主要人物,貫穿了教材的始終。所以在處理教材時合理選擇編排教學內容,在大綱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終的概念、原理為中心,從縱、橫兩方面對教材進行處理,“縱”指知識的“線”,即知識的內在聯系;“橫”指知識的“塊”即具有橫向聯系或互逆關系。這樣,便于使學生把知識聯系起來,避免了前學后忘,便于教師講授時以點帶面,舉一反三,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二。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的體現在課堂,所以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關鍵。教師在備課重要精心設計最佳教學過程,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法,選編典型習題,寫出具體可行的教案,并設計好板書及課堂小結。在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有效的課堂導入。課堂導入要結合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和學習的興趣。
2。有效的課堂問題設計和練習。所設計的問題應該由淺入深,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就應該精選練習,使學生所做的練習針對性強,效率高,而不是題海戰。
3。板書設計。目前由于多媒體的應用,有許多教師忽略了板書的應用。這是不合理的。適當合理的板書可以加強講授效果,突出教學目的和重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課堂小結。通過簡明扼要的總結,可以讓學生強化記憶和理解。
5。學法設計。在新課標理念下學法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科學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知識,對學生進行學法訓練。
三。 研究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應以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為依據,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因此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關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視引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3。適當有效地運用教學用具,如圖片,多媒體等,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一遍功夫一邊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進行“有效備課”,定能在教學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新課程學習總結15
為推動新課程教師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普及新課程理念和教育科研知識方法,建立如下制度:
一、積極參加省、市、區級學科培訓,新課程教師全員按時參與。
二、規定新課程教師參加教育理論學習的基本要求
1、根據教師年齡和工作實際,每周安排1—3小時的自學時間,要學會制作學習卡片,做好學習筆記,每學期不少與3000字。
2、中、青年教師每學期要系統自學教育科研知識方法論著和有關新課程理念方面的著作各一本以上。
3、中、青年教師要掌握利用上網來學習教育理論。
4、中、青年教師要掌握文獻檢索的方法,明確文獻檢索的基本要求。
三、建立教育理論學習考核制度,保證學習活動正常進行
1、建立自學時間保證和學習筆記檢查制度,檢查結果列入學期考核內容。
2、建立每學年教研組規定讀一本教育理論著作,每月安排一次交流其中一章的學習體會,每學期書面小結學習收獲的制度,并作為考核內容。
3、新課程的教師要寫《董堂小學教師課改心得》,并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定時交流經驗和探討遇到的問題。
四、開展學習活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效
1、每周二為新課程教師集中理論學習時間。
2、每學期舉行一次教育改革熱點的專題研討活動。
3、請專家作專題講座。
4、學校每學年舉行一次學習教育理論心得體會交流活動,優秀成果編印成集,供大家交流、學習。
【新課程學習總結】相關文章:
新課程學習總結10-26
新課程學習總結09-03
新課程的學習總結10-05
小學新課程學習總結12-09
教師新課程學習總結12-10
新課程培訓學習總結10-26
數學新課程學習總結10-30
語文新課程學習總結02-07
新課程培訓的學習總結11-12
數學新課程的學習總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