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
4月17、18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名師之路”小學數學主題單元整體構建教學觀摩研討會培訓。幾位老師教學各具特色,讓我感受到不同地方文化的展示與碰撞,是一場數學教學展示的盛宴。學習后我感受頗深,簡單談自己的一些感觸。
一、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張老師的講座《尊重兒童視角構建生本課堂》,讓我感觸頗深。
她在做講座時展示出一年級孩子的計算“7+2=5,4+6=6”時,我的腦子第一反應就是7—2=5?墒4+6=6,實在不知道這個孩子是怎么想的。接下來,張老師說:“咱們是不是會感到孩子很粗心,怎么這么不長記性,亂寫等等之類的一些想法?僧斈阌眯娜ヂ,也許會是意想不到的聲音”。
二、慎重對待“為什么”,讓孩子形成思考力。
顧志能老師的《用字母表示數》,整堂課給孩子很大的發揮空間,我當時腦海冒出兩個字——著魔。聲情并茂的一節課,很幽默,非常有帶入感,關注“生問”,也就是學生提出的問題。
其實在這里我們普通老師是有顧慮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們老師回答不了怎么辦?顧老師說:“不怕,怕什么,誰規定老師一定得必須答出來。給孩子一定要留思考提問的空間。
雖然老師這樣說,給了我們老師很大一個臺階下。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只是顧老師讓我們不要顧及太多,大膽讓孩子去疑問、去分析、去探究、去尋找結論。
很享受的一節課,教會孩子要有辯證思維,不能人云亦云。對自己思考過的東西,自己思考過后得出的結論要堅信不疑。對于課堂中個別孩子的問題與困惑,孩子有糾結有沖突,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有這些就對了,說明孩子們在思考。說到這里,當時黑板上面幾乎都寫滿了。顧老師很自然的,一個膝蓋跪在地上,把剩下的板書寫完。我覺得當時的那個畫面,如此的.美好。就覺得跟那個詞“著魔”,真的是很符合。所以一定要培養孩子在疑問中去探究去思考,形成思考能力。
三、讓知識形成框架,注重知識的層次化、系統化。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10的分與合》,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等等,一直到10可以分成9和1,對于一年級是這樣的。教學中,其實也要給孩子滲透變和不變的思想?此坪唵蔚囊还潯10的分與合》滲透著變量思想,所以要注重知識的層次化、系統化教學,形成一個知識的框架。
在教學中,這樣的理念非常重要。孩子在學習中,慢慢也會對知識進行層次劃分和系統的整理。每個年級,數學都是圍繞四大板塊進行教學的,所以某一板塊的知識在不同年級就有不同的層次和要求,但由于知識類型相同,孩子們又可以在之前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遷移、升華,從而更好地學習新的本領。
四、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語文需要閱讀,數學離不開閱讀,各科之間都離不開閱讀,拋開單純的知識學習,生活也離不開閱讀。數學題意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都是在閱讀能力下發展的,讓閱讀成為孩子和我們的日常,讓閱讀帶孩子帶我們去看更多的美好,更多的不一樣,培養閱讀興趣,我們一起加油!
五、教數學更是在育人。
這次的觀摩聽課,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的這次機會,讓我感受到大師們的風采。每一次聽課,都有不一樣的收獲和思考,學習的地方真的非常多。
教學更重要的是教做人,也就是育人,教育教學是一項常做常新的事情。
孩子們在一天天成長,其實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有時覺得孩子們真的非常有想法,也經常會讓我感受到不一樣的東西,他們的世界我非常樂于參與其中。每節課我都在努力將自己歸零,然后以一個全新的身份進入教室,和同學們一起去認知事物,去質疑、去思考、去分辨,得出結論,真的很美好。最后我想說:“孩子們,與你們同行,甚感美好!”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
觀摩課后最真實的心言近幾天學校組織了一次幼兒教師觀摩課的選拔活動,著實讓我們累了好幾天。目標的確定,圖片的篩選,課件的制作......,無一不飽含老師們的辛酸。
學習目標,我們會靜靜地呆上好長時間,沒有言語腦海卻是思緒萬千;聚坐電腦旁時常會忘卻時間,只有眼睛不適,酸澀的淚水流出時才會很不情愿的看看電腦右下角的.時間:課間十分鐘的短暫,沒有了休息而只有爭辯,看似“彌漫戰場的硝煙”卻經常會留下我們的笑顏。
然而我驚喜的發現:自帶幼兒以來,這次活動是我和同事們準備時間最短,而又最嚴峻的考驗。沒有教參,沒有課件。怎么辦?就靠自己的頭腦和雙肩。我們比往常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更多的擔當和勇敢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在教學設計中,更多的注重了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和思想教育。眼中關注最多的是童真無限的孩子,不是想著去灌輸什么,而是去教會孩子們怎樣去觀察,去研究,去發現?粗麄兪斋@成長和快樂的時候,我們忘卻所有一切的苦累和辛酸。
活動結束了,然而緊繃了很久的心好似并沒有隨之放松一點。整個人突然像山坡塌陷,癱靠在沙發上渾身松軟。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
在這兩天時間里我有幸在滄州參加了“北派名師”第八屆全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名師教學研討觀摩課活動,觀摩了來自福建省教研室的羅明亮,江蘇省張冬梅,余穎,我們泊頭教研員李海軍,蘇州無痕教育研究所所長徐斌這5位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并聽取了他們的專題講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羅明亮老師與學生互動問好,緩解課堂緊張氛圍,李海軍老師問學生你們知道老師叫什么,還有余穎老師解答了學生“為什么周末還要上學,因為要上一節游戲課”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羅老師整節課以自己買了一輛摩托車,以拍賣的形式讓學生估價,猜對并贈送小禮物為主線;張老師向學生提供了“測距神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李海軍老師和徐斌老師都是講解的數學教材中的“解決問題”這一類型題,向同學們提供了村莊有一魚池要擴建這一信息,引導學生自主畫圖理解題意,分析問題,從而解答問題。并且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解新知,老師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著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系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他們的精彩報告和學生獨特的思維,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期待下次學習的機會。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4
就戴圣育老師上的這節課來說,他對教材把握是很準確的,選擇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有效的。
對我來說,感觸比較深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教學層次性強,各環節過渡自然流暢,“扶”“放”有度,反映了教師具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和在課堂中能及時捕捉學生的信息資源。由于教師預設充分,點撥恰到好處,所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比較到位。
二、運用了多元化解決策略。整節課無不滲透著多元化的解決問題策略。戴老師帶領著學生運用割、補、拼的方法,解決了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問題。戴老現甚至帶著學生把紅旗圖的解決方法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因為構成兩個三解形都是同底等高的等積三角形,從而把紅旗的平面圖面積計算演化到一個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三、較好地拓展、提升到跟其他知識的聯系。戴老師不僅僅拘泥于公式的聯系,他在讓學生分別計算出紅花、黃花、綠草的種植面積時,就聯系到了分數的知識。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為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以解決現實問題引入,有沒有起到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得要先解決基礎題,再去解決有難度的問題。
2、在紅旗圖的講解時,為什么要學生小組討論?一個有效的交流,前提是獨立思考,先要動筆,自己想,然后讓每一個小孩子在小組都有發言權。
3、在紅旗圖的講解時,沒有讓大多孩子了解為什么面積一樣呢?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5
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學習是教科研的源頭活水,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從職業的疲憊感、倦怠感中脫離出來,繼續前進;也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對教師的新要求。
開學初,我們組織全體數學教師,梳理了自己在數學教學方面還存在的問題,確立了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的數學教研主題,通過每周一主題的研討形式,為教師解疑答惑。
聽評課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一學期來,組內數學教師均能做到認真備課、上課、及時有效的批改學生作業等,教學常規工作能按照要求保質保量的完成。本學期安排的組內教師聽評課活動,能夠教學相長,互相蹉跎,有效的指導教師備課、上課。特別是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在課堂教學方面有一定的進步。
初探小組合作學習型的課堂研究
本學期,學校以王志剛主任編寫的《小教學論》為主要學習課程,積極組織教師開展了“小組建設與組長培養”、“掌握教學模式中的學生課堂展示”和“掌握教學課堂評價”的主題研究活動。同時,數學教師積極上網查閱有關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論文資料,開展主題教研活動。
小組合作課堂教學聽課
20xx年1月4日,在XX區第一聯合體“小組合作交流研討”活動中,學校王寧老師作為數學教研組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
集體磨課活動,促專業素質提升
本學期,學校數學教研組共分來2位新教師,分別是執教一年級數學的湯丹丹老師、執教三年級的`王寧老師。在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新教師匯報課活動中,學校“青藍工程”結對教師,集體磨課,促進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升。
青藍結對
20xx年XX區小學數學優質課評選活動中,學校數學教師XX教師積極參與,作為團隊,我們積極參與到王霞教師的備課、磨課、研討活動中,在幫助他人成長的過程中,也促進我們團隊成員整體水平的提升。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學校數學教研組團隊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學校數學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而不斷努力!
轉眼之間半年就要過去了,對教研組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我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和教研組計劃中的各項任務。
1、20xx年3月,根據教導處的工作要求,完成組內40歲以內青年教師的說課比賽,評出組內說課優勝者。
2、20xx年4月,正值期中調研階段,組織教研組教師開展命題工作,幫助教師提升專業化發展,切實落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努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建立團結和諧的備課組。
3、20xx年5月,組織小學部各年級開展數學學科競賽,1—2年級開展“計算小能手”競賽,3—5年級開展“24點”競賽,學生積極參與,效果良好。
4、配合科研室組織青年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月個性化教學》的課題研究,在教研組活動中進行多次的磨課后,完成4節錄像課的拍攝,分別是黃舒欣老師的《各人眼中的20》、呂夢元老師的《認識人民幣》、倪麗莎老師的《整體與部分》、周建新老師的《幾分之一》,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平板電腦、微視頻)開展教學,效果良好。
5、完成兩次的月考、期中階段調研的命題和分析
6、組織組內青年教師組內開課:本學期區級教研員來校聽了虞凌潔、劉詩意的課,同時虞凌潔代表學校在區里進行了教學展示,獲得好評。青年教師倪麗莎用于嘗試,首次使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進過多次的磨課,在全國課題的開題現場會上,代表學校進行了教學展示,現場課《整體與部分》得到專家的好評。
7、完成上海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市級“優課”的推薦工作。
8、完成每月的教研組的月考核工作。
9、本學期區教研室開展《小學中高年段數學許可基于課程標準評價指南》的活動中,繼續開展課題研究課題:《小學3—5年級數學學科基于課程標準的單元評價的實踐研究》,帶領組員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把握課程標準的內容與要求,理解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合理設計中高年段數學評價目標、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設計紙筆測試練習,通過觀察學生活動、作業、測驗等方面的表現,評價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業成果等,完成區教研室的《學習習慣評價案例》的撰寫。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6
11月17日-20日在線上舉行的“中南、華北、西南十省區市”第十二屆小學優質課觀摩研討活動,我在科組長的帶領下認真組織去觀看數學課堂直播。通過從這次研討活動,我越來越體會到在實施新課程、實現新跨越的`改革浪潮中,課堂教學的改革是中心,也勢在必行。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敢于創新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改變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及參與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努力為學生創設寬松、愉快、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7
這幾節課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無窮的藝術魅力。老師們的課以豐富的人生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我們展示了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使我在聽課活動中可以說是如沐春風?梢杂脙蓚字概括,那就是"實在",雖然各位老師的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東西,這幾節課表現了以下優點∶
一、底蘊
授課老師在課堂上能有如此嚴謹的思維,精煉的談吐,如果沒有知識的積淀與認真的鉆研,難以做到既能充分把握好課本,又很好的把握學生。
二、親和
授課老師的親和力不僅是在臉上,更是在師生的心里,聽這樣的課,想走神都很難。
三、知識生成
課堂教學中做到體現自主引導合作,推動探究,關注過程,尊重學生個性特征,重視學生的探究體驗和感悟發現,培養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理論聯系實際
教師注重數學來源生活,用于生活,讓學生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以及其中的'重要性。
總之這幾節課都體現著新課論的要求趨勢,課堂生動,預設生成與動態生成相結合,目標達成率高,無一不滲透著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在課堂上的應用活靈活現。
聽課是教師成長的必修課,走進名師,感受名師的優質課,每次聽完優質課,體驗和感受高效課堂魅力的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一番新的全面審視,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把每一次聽課的感悟化作自己努力成長的動力,將每一次聽課的收獲作為自己成長的步步階梯。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8
上周末,聽了《全國小學魅力課堂數學大賽》中的“用韋恩圖解決問題”“用數對確定位置”“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三節課。這次聽課活動使我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這些上課的老師都很善于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潘彩老師的《用數對確定位置》這一節課,潘老師的精彩之處在于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上課開始,通過創設“少年軍校演練”的情景,找小強的位置,由于大家的回答不同,引出一般情況下用列行表示位置,接著引導哪是列,哪是行,學生思考、回答、老師給予肯定,最后再說說自己的位置。通過找生說自己的位置,其余同學記錄,比比誰記得快,最后通過討論認識數對。
在教學中潘老師沒有教給學生確定,而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自己創造形成知識。在《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中,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教師隨即又引導著提出了新的問題,整節課就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探索、發現新知。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建構新知,發展思維,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師的`有效引導是這節課成功的保證。
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9
這幾位老師用他們獨特的教學方法展示了他們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基于核心素養及兒童視角建構有效課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主動學習,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實驗和游戲中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并體會數學的樂趣。下面我就針對這次學習談談我的感想。
一、 注重課前交流,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這些老師們走進課堂,他們與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沒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學生,與他們一道上課的是都是初次見面的小學生,不知道學生的基礎、語言表達、性格特點、特長愛好等等,只能從短暫的課前談話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他們的話題和語言魅力及幽默的風格總能讓學生感興趣。這樣做不僅促進了師生積極情感的.形成,還有利于學生積極準備進入學習的狀態。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
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崩蠋熖岢鲆蓡,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得出認知的理念。
三、 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在這些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 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總之,在本次的聽課中我最喜歡劉松老師上的課,回歸數學本質,展現了本真教學 ,語言詼諧幽默,真正讓學生學在其中,又樂在其中。其次,在學習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單純依模仿與記憶。要創設有價值的、生動有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獲得精彩的生成!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0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切的體會到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更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這幾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老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整節課都充滿著活力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學習、積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1
20xx年9月18日,我有幸參加由教研室主辦的“綜合與實踐課型觀摩課活動”。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楊守敬小學蘇芙蓉老師的《搭配的學問》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蘇芙蓉老師的《搭配的學問》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搭配衣服”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搭配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蘇老師利用菜的搭配活動,引導學生去找搭配的方法與規律,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蘇老師在《搭配的學問》一課,學習衣服搭配的問題時,她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讓學生說,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搭配、組合等等,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夠感知物體的`體積。
2、重視游戲活動。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蘇老師的《搭配的學問》一課中,就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搭配衣服等活動,讓學生從游戲中去體驗,去感受規律,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后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2
以前,只是聽說錢守旺、王彥偉、劉松、張冬梅老師的名字,看過他們的錄像課,知道是四位數學教育專家。12月3日和4日,借助“全國名師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終于有機會和4位專家見面,現場聆聽4位專家的講課,感受頗深。經過兩天的學習,感想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兩處最有感觸的地方。
錢守旺老師先是生動有趣的講授了《24時計時法》,接著做了“從雙基到四基”的報告。向老師們展示了新舊課程標準的對比,與學員們暢談了實施新課標的感想,讓學員們認識到新課標“從雙基到四基”的教學理念,使廣大學員對新課程標準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王彥偉老師就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這個塊面進行了梳理。她先講了一堂生動的《圖形的旋轉》,接著帶來了一堂“滲透‘數形結合’的策略”的講座。把各個年級段教材中出現的`幾何知識以及這些知識間的相互關聯,清晰的陳列方式了羅列每讓老師們直觀感受到小學數學教材螺旋上升的排列體系。王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幾何教學的重點不是圖形計算,而是要著眼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列舉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空間與圖形”的一些常見的疑難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學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本以為枯燥乏味的講座,原來是那么的引人入勝。
我聽完講座,感觸頗深,通過與名師的零距離接觸與交流溝通,就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名師進行面對面的探討。四位老師在專業上的指導令大家茅塞頓開,獲益匪淺。想想以前的教學中只知埋頭苦干,不知課后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不僅要想“怎么做”,更要深層次想一想“為什么這樣做”,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3
張齊華老師,之前聽同事說過這個名字,我也百度了,他被稱為“數學王子”,聽過他的課和報告之后才知道這個稱呼他受之無愧。
《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一課,簡約大氣的教學、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彰顯出其教學的智慧,折射出其深刻的教學思想。課前張老師先說了一下課堂要求回答問題要干脆利落,不拖沓,然后就進入課堂:
一、探索與發現
情境:茫茫大海中一艘航行中的船只遇到故障,救援人員最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出示方位圖,有燈塔,船和東西南北方向,找個別孩子說自己的見解)
如果你是救援人員,你能否結合圖中燈塔的位置,準確描述遇險船只的具體位置?
學習任務:四人小組,每組有一張“確定位置”學習單,在圖中畫一畫,量一量,你能想辦法描述出,船在燈塔的什么位置么?(學習單上多了一個長度單位)。比一比哪個小組能精準的描述船的位置。
合作之后,每個小組派代表匯報自己小組的成果(有用數對的,有只用方向不用距離的,有只用距離不用方向的等等不同的.情況),讓學生觀察,這樣對么?好么?有想法么?有建議么?大家共同找出優點和缺點進行討論交流,找出最理想方案,在這個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抓住幾個關鍵詞:觀測點、基準、角度、距離),肯定每個學生的想法,在交流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知識。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完善了自己片面的認識,從中也體會到了學習數的樂趣,。
二、練習強化
在得出可以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后,張老師設計了練習,對知識進行了提升,出示了船1、船2、船3進行練習,在練習船3的時候船在燈塔的南偏西方向(這是一個面,用ppt出示,)加上一個條件45°,就成了一條線,再加上距離5km處,就成了一個點,總結今天的學習其實就是從面———線————點的過程。
三、聯系舊知,進行升華
在講明“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方法后,這節課的知識點已經全部講明確了?墒菑埨蠋煹南乱粋環節令人叫好。出示“用數對確定位置”和“用方向距離確定位置”的圖示進行比較,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明確既給方向又給距離就有交點,就能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二維平面都需要2個點確定,立體平面需要3個點確定。深化了本節課的講課內容,把孩子們帶入另一個學習天地。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4
20xx年4月20日上午,我們冒雨來到上蔡縣一中電教室,參加了由市教育局舉行的新課巡講觀摩課活動。三位執教老師分別來自市中學和汝南某鄉中,她們都曾是省級優質課獲得者。在這次聽課之行中,我感慨頗多。下面,我向各位領導和老師匯報一下我收獲和體會。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學習就是一種積累漸進的過程。她們在授課之初,無一例外地都強調了字音,字形,字義。課上既糾正了學生讀錯的音,又花費了一兩分鐘去鞏固這一環節,如《春酒》中的家醅(pei)枸杞(gouqi)氣氛(fen)挑剔(ti)健脾(pi)斟(zhen),《爸爸的花兒落了》中腫脹(zhongzhang)雞毛撣子(dan)徘徊(paihuai)咻(xiu)等等。
這些給我們今后上課提了一個醒,不能只讓學生預習之后就了事,不能認為在上課時強調字音形義,就多余或浪費時間。應該在新課之初都把那易錯,易忽視的字詞找出來,這個環節不多余,應該說很重要。
二,充分體現音樂在語文課堂中作用
優美的歌聲凈化人的心靈,激發人的情操,感染人的情緒,烘托文章的意境,關鍵時處理的好,能起到以一當十,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幾節課的執教者,都采用播放flash動畫音樂,營造出較好地氛圍,如《春酒》的執教者在由故鄉引出月亮之時,播放了一段深情演唱的歌曲,歌詞是: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里,抬頭看天上,看月思故鄉,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通過反復的'吟唱,讓學生更深地理解了課文的主旨,并懂得了“月是故鄉明,酒是故鄉醇”的道理。
三,較好地展現了老師良好的個人素質。
課堂就是一個演藝場,學生雖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老師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深厚的古詩文底蘊。
在表揚朗讀的那個同學準備工作做的好時用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女同學發言積極,而男同學不太活躍時,引用了“一花獨開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對文章表現的一種情感上,引用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在引用討論一環節時,引用了“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評價本文的語言特點時,引用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在拓展訓練中,背了余光中的《鄉愁》等等,引用恰當,張口就來,令人嘆服。
2,善運用鼓勵性評語評價學生的閃光點。
如在學生賞析了某一句時,用到了寓情于物一詞,老師評價:說的多好啊,能選擇這樣一個詞,說明這個同學理解的很深,又一學生在回答中用到了一方面,另一方面,老師評價說:“這個同學條理很清晰”
四,課堂程序設計很流暢。
講課如寫文,思路清晰,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給人很舒服的感覺。如《春酒》一課的設計者,由開場白自然導入課題,由朗讀自然引出品讀,設計討論一環節,品讀了形象和語言兩方面,由故鄉引出月,播放音樂,拓展練習,總結本課。又如《爸爸的花兒落了》由詩導入,然后說情節,品語言,說故事,布置作業,推薦文章,欣賞歌曲。
聽這樣的課,猶如品嘗一杯散發清香的好茶,猶如欣賞行云流水的藝術,美不勝收。
五,板書較為新穎。
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課,執教者設計了如下板書,既表現了主旨,又很新穎,可謂匠心獨運。
六,美玉之瑕。
金無足赤,《春酒》一課的執教者在板書字形,字音時,有重疊現象,且潦草,太隨便,缺乏美感,《爸爸的花兒落了》在說情節里問“文章是寫‘我’還是‘爸爸’”,這樣的問題欠妥;在品語言環節里,“我認為最有哲理的句子,我還不能理解的句子等,回答一略而過,不能體現設計這一問題的初衷。
總體來說,這三節課展現名師的風采,傳達出新課改的發展動向,為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5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精品課觀摩會,在這短短一天的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六位優秀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及來自永濟市教研員的精彩點評,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太原師范第一附屬小學教師成艷斌的課堂中,經歷《找規律》的發現與應用的過程,進而,讓學生在面對新的現象或者命題時,能主動的運用相關的策略有效的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整個創設學習情境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開放的去探尋盆花的擺放、四季的輪回、彩旗的懸掛……的規律,體現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在具體的情境中逐步優化解題策略。規律總是有章可循,但規律又總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時還藏著很多既變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規律,除了洞察力要強,還要有極高的悟性。成老師的這堂課通過認真的分析,細致的講解,多種形式的反復操練,啟發誘導等,讓學生初步掌握了規律的由來,這正如上課,說起來課堂是應該有著既定的教學模式的,這也便可以理解成規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正如同規律的可塑性了。數學的規律,尚且還可探得一二;而人生這個大舞臺的規律,確是沒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學生為主體
這堂課是由來自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的許洋老師帶來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圈》。這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有緣可循的,也就是說在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的能力上的綜合運用,而神奇的莫比烏斯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數學視野的好題材。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一張普通的紙條翻轉粘合,居然就從雙側面圈變為了單側面圈。許老師就是用魔術式的手法把學生帶進莫比烏絲圈的奇幻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假設、猜想、操作、驚奇中思考著問題,產生著新的疑問。在“猜想-驗證-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著數學的神奇魅力。聽課過程中,我們也被許老師感染了,老師們也隨著課的延伸和課堂上的圖示制作著莫比烏絲圈,和許老師以及班上的學生一樣對它的奇妙驚嘆不已。這是一節沒有結尾的課,是一部懸念劇。它的妙處不但是在教學生一個新的知識,而是在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渴望。許老師還用他的這節課告訴我們這樣的信息:新課程、新教學、新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廣聞博覽,從文化學的角度來進行數學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把握學生的學習心向,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課堂,這樣才能設計出令學生喜歡和驚奇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徜徉其中。
三、強化知識應用
來自常州市博愛小學的潘雪琪老師執教的《秒的認識》,讓學生用動作體驗1秒;聽兒歌體驗5秒、10秒;用跳繩、拍皮球,計算等體驗60秒。老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學習方法,真正體現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匯報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學生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這個概念。同時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一秒有多長,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鐘同時滲透思品教育,指導學生做個珍惜時間的小主人,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示范觀摩課心得體會04-29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5篇04-14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05-01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通用10篇)05-18
聽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1-30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精選18篇)05-26
小學數學線上觀摩課心得體會(通用15篇)01-10
小學數學觀摩課培訓心得(精選16篇)12-01
小學數學觀摩課《不退位減法》說課稿04-23
小學數學觀摩課學習心得體會(通用21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