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時間:2023-03-18 12:47:32 學習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合集15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合集15篇)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

          新學期開始,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版本的一時更新讓我有些始料未及。因為我們上學期還是粵教版本,新學期一開始一下子就變成了人教版本,正當我饑渴無助之際,今天的新教材網絡培訓如同一場可貴的春雨及時地滋潤了我干渴的心田。

          網絡培訓讓我站在"高處"把握了教材的主題、理念與框架:憲法精神是貫穿全冊的紅線,統帥全篇的靈魂。本冊書我應以憲法教育為核心,不斷去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教材采取總——分框架結構,猶如一篇文章,思路特別清晰,這一切似乎使我頓生駕馭教材,運籌帷幄之感。

          我最贊賞的還是本書很貼近青少年實際,遵循知識邏輯和生活邏輯相結合的原則,教材建構"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歸生活"的路徑。這將會使學生們增加很大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的過程中也不會覺得抽象、枯燥。

          同時,本次培訓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教材研讀方面,我要肯下苦功。字斟句酌,逐層分析,多思考,勤動腦,既不能想當然的望文生義,也不能迷信權威或墨守成規。

          新學期,新教材,新挑戰,我雖不能輕車熟路,但不能不說,這次網絡培訓,真的很給力。當然,探索學習之路沒有止境——我會努力不懈,只求更好!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2

          本冊教材培訓從兩個方面一、本冊教材整體解讀;二、教材單元內容解讀及使用建議來進行學習和解讀,在常亞茹教師的學習帶領下,學后愛益匪淺。

          課程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并規定教與學的方向。如果教學目標在制定時只重視“教”的目標,忽視“學”的目標,就很難促使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質的變化。在培訓中,我明確了教師心中要明確課標提到的孩子們在生活中所涉及的生活領域:我們的社區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健康成長等方面,了解課標中“內容標準”的有關要求,要掌握所教的教學內容,熟悉教材要求,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接受能力。

          本冊法治教育是一種公民素養教育。法律觀念和法律態度的培養是第一位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側重法治意識,尊法守法行為的養成教育!痹诘谝粏卧3課《當沖突發生》中,所涉及到相關的法律知識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過學習,預防和制止欺負是學校一項重要責任,這就要求我們教給學生識別欺負的標準,應對欺負的方法,培養學生仁愛地對待同伴的態度和品質,以減少,消除欺負現象的發生。

          通過學習,對本冊所學的內容梳理得更加清晰,主要涉及課標中主題一“我的健康成長”、主題四“我們的社區生活”等課程內容。主要聚焦兒童健康成長中的同伴交往問題,社區生活中的理性消費、工農業生產與勞動者、家鄉的文化與發展問題。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四年級學生需要進一步深化對同伴交往的情感化驗和理性認識,學會解決同伴交往中出現的沖突、欺負等問題,從而提升他們的社會認知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為自身發展創造和諧、融洽的環境氛圍,F代社會是消費型社會,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經濟活動參與者,學習如何做聰明、理智的消費者尤為必要。當前,校園里的浪費現象也備受關注,加強學生的勤儉節約教學刻不容緩。

          “學而不思則罔”,在不斷的學習中進行反思,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我前行的路上,我一直努力著……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3

          教育部近日發布通知稱,從20xx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這一決定是為了響應和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中小學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還將推出更多的計劃來推動中小學法治課程的建設和落實。

          未成年人犯罪、校園傷害案件頻發,早已引發公眾對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質疑和批評,加強法治教育的呼聲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學校依然痛感無法施展拳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思想認識和課程意識上不夠重視。二是缺乏法治教育專業教材,學校在校本課程建設上只愿意將精力花在考試科目上。即使學校有心開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因此,中小學法治教育教材更名,為中小學法制教育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們走進學校,聽聽他們的聲音。

          現狀:

          法制教育不被重視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那么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現狀如何呢?讓我們跟隨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來做一下具體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門缺乏對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置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課。雖然有些學校領導自己也認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無奈,因為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在課程安排上,重視程度上還不夠。所以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應該認識到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學生積極性不高。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F在的法律課教師多為帶班上來的政治教師,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解答不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課堂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兼職法律教師,但因受課程安排和兼職教師時間、精力有限的制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第三,標準不一,教學內容缺乏規范化。

          具體表現在時間上,沒有確定統一的法制課時,有的安排自習課,有的擠占政治課一點時間,有的甚至沒有安排法制課。即使安排上法制課,在時間安排上也往往視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統一的教材,除了初中開設的《思想政治》(內含少量法律知識)外,小學和高中均無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學、高中甚至大學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職責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

          學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同時,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不能有機結合,學生放學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許多家長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學校,很少對自己子女進行有效教育,即使進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別是對已離開學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學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過社會環境來約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脫節、死角現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

          對策:

          教育部門、學校、老師齊用力

          談到法制教育的對策,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從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觀點。

          首先便是各級教育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減少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及其青少年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意見,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要設立法制教育專門機構,做到有人管、有人具體抓,同時要加大檢查督促力度。組織力量,根據未成年人成長發育的特點和認知和接受能力,編寫一套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統化、持續化。

          其次是質量要提高。要組織力量對任課教師、班主任、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并逐步配備專職法律教師,他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強,理論功底深厚,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詮釋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給學生多一些案例教學和形象教學,以案說法、以例釋法,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賦教于樂。逐步壯大法制教師隊伍,同時,在教學上要與主科同等對待,并列入考試范疇。

          第三,教學要規范。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四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中小學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規定具體的課時安排,爭取在升學考試中加入法律知識的內容。司法、教育等部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

          最后,學校的法制教育不應局限于校內,內容更要豐富,不應局限在40分鐘的課堂上,應把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不讓法制課僅僅局限在小小的課堂上,要適當地安排一些課外活動,比如組織法制專題講座、請司法部門的同志以案講法,組織法律知識競賽,或者組織學生參觀少管所等活動,讓他們不僅僅用頭腦記憶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聽法律,在各種活動中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并內化為守法、護法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樹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良好習慣,更好地預防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

          根本:

          完善課程、依實評價

          法制教材更名,說明國家已意識到了建設法治型社會首要之舉是從教育入手,從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稱的更改類同于廣告的滲透性效應,可以增強法制的威懾力和影響力,相信這一舉措定會對當今青少年犯罪等現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區陵城鎮明德小學的魏平老師談到,對于承擔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課程來說,我們更需要做的是課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稱更改,那課程標準、內容都要有所改動,課程標準應對法治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地提出。而且,為使法制常識更體系化,可以嘗試相關內容再集中一些,對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識進一步歸類,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樣貌呈現。

          課程不只包括教材,社會實踐,課外學習資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補充,為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學校還應研究制定自己的課程綱要,即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措施(如專題講座、主題活動等)等給出全面的系統的安排和設計,使法治教育更系統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為有效?是高分嗎?非也,成績好的學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幫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沒有更良好的行為習慣、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現在衡量學生這些多維標準的方法只有一個,即書面測試,最終歸結為小考中考,而且又以此來考評教師。但我們知道,校園暴力等青少年犯罪問題以及其他法治要求于公民的所有標準最終是落實到行為上的,所以,呼吁相關部門更合理地改進道德法治教育的評價體系,比如行為習慣等級評價,重大違法違紀行為處罰標準、檔案記錄甚至犯罪行為一票否決等,使評價更具有監管性和引領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于根本又見效于根本。

          昌邑外國語學校的杜春玲與孫超兩位老師則提出,此次教材內容和名稱的改革,必定會加大法制教育的內容,建議在教材的編排上,每一種道德教育之后緊接著進行與之相關的法制教育,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后,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銀行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人進入網絡黑名單,乘坐動車,飛機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賣假蘋果手機被處以十倍罰款;山東“樂天在線”網絡信貸詐騙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勢必受到法律的懲處。

          深化:

          教師需要自我提高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全面。昌邑市圍子小學的田亞卿與滿曉紅兩位老師認為,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4

          xxx年8月23日,我有幸參加了江西省教育廳組織的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培訓活動,此次培訓是由四川成都的一位教學經驗豐富且參與了新教材編寫的廖洪森教授給我們講解,講解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塊:修訂新教材的目的和新舊教材之間存在哪些區別。在將近兩天的培訓中,我在洪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洪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區域維度、理論維度、個體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洪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洪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洪廖森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5

          開學初我參加了《道德與法制》課的培訓,讓我感受到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全面。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3篇: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法制教育不僅要向青少年宣傳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到:法律不僅是對自制行為的約束,更是捍衛尊嚴,下面給大家分享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借鑒!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

          9月11日,全縣小學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周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讼扔,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F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二、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陶元紅老師和章樂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6

          一、指導思想明確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養,以反映人類文化成果為核心。編寫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二、教育主題鮮明。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成好習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新教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基礎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好習慣缺失,引導學生養成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回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新教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創新,追求創新生活。

          三、教育理念創新。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首次提出教材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使用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生活,語言是兒童語言,他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倡導學生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教材中所呈現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件,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生交流和對話。教材還遵循孩子生活經驗中的感受,依據現實理性發展的可能,幫助孩子在行動中實現對生活的內在意義與內涵的理解與超越,通過行動將自己對情感的新體驗,對生活的新理解。改變生活狀態,回歸兒童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來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編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思想,以兒童為主體,對生活德育論進行創造新運用,使孩子改變他原有的經驗性的生活。養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書面試卷。教材是依據兒童多層次的生活結構,以及在其成長中逐步拓展和遞進的生活延展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還在時間、空間上向老師和學生開放。讓學生回望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同時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新教材體現多學科話題的融合。而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與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新教材還體現人與世界的融合,人與自然、家庭、社區、國家的一體化,多元素質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兒童學習的張力。最終達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群體的融合。

          四、教學方式合理。

          1、新教材采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學習,學習做人。

          2、新教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悟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點。

          3、向榜樣學習。新教材增強了榜樣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學習榜樣,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榜樣學習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榜樣。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思。這是之前的教材里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結合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很短,但在南師大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我即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

          現從以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級數學。

          說實在的,沒有教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

          聽了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課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

          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我們反思嗎?

          再次,上好法制課。要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并密切聯系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同時,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這次培訓讓我們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認清了形勢,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這次學習校訓為動力,加強學習,勤奮工作,開拓創新,以飽滿的精神,良好的作風,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績。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7

          道德與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會生活中人們因處理復雜的相互關系而產生道德,隨著社會的發展才有了法治,人們在參與社會生活中獲得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走出學校和教室這一框框,應把兒童置身于社會大課堂之中,密切聯系他們的現實生活,不但把他們看成學校里的一個小學生,還要把他們看成社會上的一個小公民,讓我們的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連接起來,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研究社會,體會社會生活的規則,播下法治的種子,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一)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1.社會化的教學內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內容也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因此,教師必須學會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曾興俊老師教學的《不同膚色的居民》課前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和不同人種特點;藍曉霞老師上的《我是一張紙》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紙制品,了解它們的作用,邱羿昕老師上《小水滴的訴說》,收集了自來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等視頻,這些都是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豐富了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理導行,三節課中,教師都有涉及相關社會規則、法律規范的滲透,如“種族歧視問題”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節約用紙,保護森林”等相關法律法規,體現了課堂的“法治”味,學生的學習時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課堂的'40分鐘和教室的幾十平方米,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局限與課本,更多地來自于社會生活。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臺,老師在參與學生課堂討論中加以點撥,并維持秩序,指引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2.多樣性的教學形式。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不是枯燥的說教,三位老師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像音樂課一般的放聲歌唱,有像美術課一樣的剪紙、貼畫,還有像語文課一樣的美讀詩文,又有像數學課一樣的計算明理……在多種活動體驗中感悟內化道德要求,寓教于樂,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突出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社會性。

          3.大面積的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作為綜合性課程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更應突出這一理念。三位老師的教學都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設計了同桌、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討論,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二)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本次培訓活動,教研室鐘曉菊老師給我們做了《立足兒童生活,科學設計紙筆測試》的專題講座,從當前學科測試的命題角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引領,提出當前紙筆測試命題,應當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社會參與;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說,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理論性的、死記硬背的一些道理條文。

          教師的教影響著學生的學,測試的指揮棒影響著教師的教,不管是從學生的發展出發,還是從社會的需要出發,我們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教學都必須做到“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明理導行,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人”。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8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于發現、表揚學生優點的老師。

          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說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于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象,要反復抓,抓反復。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著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澳銈冊趺锤愕摹敝粫炎约和葡蚝⒆拥姆疵,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后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后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為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盡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為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著河里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孩子的人格素養,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為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么。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展的轉光,生活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什么。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級的辨析式環節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范例的示范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為什么要節約用紙。推論步驟為: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才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為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么即使是美,也是為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為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著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后,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里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里,傳到了我們的手里!坝凭玫臍v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盡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3

          今天在德源學校參加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培訓,一天培訓頗有收獲。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游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后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可以開個辯論會,問題越辯越明。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顒邮菍W生自己的親生經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采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9

          教材的更新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年級下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的內容,分別是“今天吃什么”“我的手兒巧”“我有許多好朋友”“快樂的小問號”“親親大自然”,五個教研組對五單元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新教材內容的重點。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比如《我有兩件寶》這一主題由“總起頁”、“神奇的手”、“人體司令部-------腦”三部分組成。三部分內容分別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選取與兒童生活關系密切的內容,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充分感受雙手和大腦對人學習、生活和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5個教研組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以后在我的教學中我也會按照“教材是什么、課標點、品德點、深化點、與生活的結合點”這幾步來備課、上課,力爭每一節課都上得精彩有意義。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0

          七月七日參加了由涪陵區教委組織的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時間兩天,上午聽了一年級和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示范課各一節,并觀看了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的講話視頻,下午聽了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和縣小學教研室鐘曉菊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詳細解讀。這一天的培訓,總體感覺是嚴謹且高效,受益匪淺。

          伍才英老師上的一年級《校園里的號令》一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讓學生感受校園里的各種鈴聲,通過聽一聽、辨一辨、說一說、演一演等活動,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學校各種鈴聲的含義,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樂生活”的“法治”教育。這節課在兩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組織教學,針對剛入學的孩子,采用對口令、小組競賽、表揚激勵等方式,行之有效,課堂井然有序,彰顯了教師超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園童謠”,學生對“鈴聲下的規范”學得快,記得牢。

          羅英老師上的二年級《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巧妙地把對中秋的學習,用找中秋、知中秋、過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動貫穿其中,并緊密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既了解了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又得到了“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的情感體驗。

          聽了朱之文副部長的講話,我們懂得了,這次中央統編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決教材存在問題和不足的需要,我們要從落實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標,提升教育質量等高度充分認識新編教材的意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三科統編教材的思想和內容,從理念層面,一是要突出德育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為重,三是要突出基礎為先,四是要突出創新為上。在內容上,要突出重點,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內容。對統編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視,二要強化培訓,三要加強教研,四要落實保障措施,五要加強輿論引導。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鐘曉菊老師的培訓,從統編教材的新變化、教材的編寫思路有及教材解讀和教學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明確了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兒童日常的生活當中。知道了對于小學低年級而言,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接受以權利義務、公平正義、責任擔當為主的法治教育,長大后便更有希望成為一名具備規則意識、程序觀念等法治意識的公民。鐘老師的培訓通過課件全面展示,生動而且具體,使人印象深刻,對我們今后的日常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培訓是短暫的,付諸實踐是我們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經常復習培訓內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合適的課程資源充實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的教育理論作指導,以課例、課題研究為抓手,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創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1

          肩負著學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師范大學參加了部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前身是《小學品德與生活》《小學品德與社會》,根據國家、省、市各級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級開始,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培訓教師的培訓講座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從他們的身上,透出一種智慧的力量,教育藝術的魅力。通過培訓,使參與者對今后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領悟。

          如今,培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行了一半,以下是這幾天我對這幾次講座的淺薄的見解與體會:

          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成尚榮老師的《道德教師的專業成長》,我雖然不是專業的道德教師,但被成尚榮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深深吸引。因此,對這堂課非常有興趣,津津有味地認真聆聽成老師的獨到見解。

          首先,成老師論述了道德和法治的關系,兩者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而這門課程,是一門道德與法律的`相結合的課程!胺ㄖ问菍Φ赖碌闹,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們心中,離不開道德的滋養!蔽覍Τ衫蠋熯@句話有著深刻的感觸,這句話我的見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沒有法治,道德會被隨意破壞與踐踏,法治約束著我們的行為,朝著道德的方向發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體現,法治應該是為道德服務的,如果法治背離的道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種情況下,法治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道德還是對法治的一種補充。兩者是相互依存、支撐與補充的。接著,成老師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論述了道德教師該如何進行專業成長,我從中收獲良多,不僅清楚了國內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國外道德教育的成果。總而言之,通過這次講座,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課,雖然的一個老師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萬萬的老師也是由一個教師組成,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好,我國的國民素質、道德水平才會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才會越來越好。

          第二場是孫彩平老師的《小學道德與法治低段教材整體解讀》,孫老師這堂課讓我們非常直觀的認識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非常有指導意義。

          專家講到新舊教材的不同,并進行了對比,新教材將德育與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實《課標》要求和大綱精神,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傳承的過程,還講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標、內容、工作要求。專家還列出了小學一二年級法制教育圖譜,并列舉了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單元課例,教材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了學生想象力,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啟發,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呈現良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學習型、研究型、實踐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成長。

          另外,汪鳳炎老師的《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講座也讓我記憶猶新,對今后我教學有著很重要指導性意義。

          首先,汪老師提出,“為什么要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的這樣一個命題,他是從“德多才少”、“才多德少”這兩點來加以解釋。而我聽后的見解是,德和才一樣重要,有才無德比有德無才更危險,就像我曾經和學生開過一句玩笑話說的那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睘槭裁催@樣說呢?因為,有才無德的人有頭腦、有技術、有能力,他們如果做壞事,造成的社會危害會更大。所以,我們作為一個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模仿的對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備,也就枉為人師了。然后,炎老師從理論基礎、具體措施這兩方面提出,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教師,他的智慧與理論讓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體運用到我的教學生活當中去。

          還有很多老師的講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來。他們的智慧、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著我的教育職業生涯。此次培訓進行到這里,我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2

          我參加了《道德與法治》的培訓活動。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聆聽專家老師的講解,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一、把握課程基本理念

          1、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

          2、珍視學生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學生的權利;

          3、道德存在于學生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學生的生活;

          4、讓教與學植根于學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性質

          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俞老師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2、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

          三、新教材四個方面的突破

          1、將涵養實踐智慧作為“學習做人”的核心。

          品德課的中心任務是教孩子“學習做人”,但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在綜合、整體、深入的意義上實現“對生活的洞察”,是一種實踐智慧的獲得過程。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意義與價值內涵,使知識成為人的實踐智慧的生長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傾向,走向“在—世界—歷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鑒生存論的思路和中國“天人合一”的觀念,引導學生實現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體的節日、習俗教育,注重引導學生與“過去”對話,使學生成為文化傳統的承載者,并且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與道德的意蘊。

          3、超越技術主義和狹隘的功利思維。

          新編教材特別強調,教學的重點不是學會書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識與技能,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現對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體上的好辦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義與價值內涵。

          做人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智慧,而智慧來自于對生活意義的領會。新教材重在引導學生對生活事件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了解,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關愛的領悟,從而感受生活當中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懂得感恩。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3

          20xx年3月16日,我懷著激動與自豪的心情參加了新盈中心學校舉行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培訓會,這次培訓對于我們中年級的老師就是一場及時雨。在這次培訓會上我聆聽了主講孫民老師分析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教學編排目標及編排意圖,讓我對教育教學有更深的認識,使我進一步了解了教學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不斷總結與反思,提升自我。

          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教材不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還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材的編寫以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并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夠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的興趣。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學目標,明白教材編排的意圖和特點,選用恰當的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會認、會寫兩種要求,這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新教材對閱讀也提出了一個新的高度,鼓勵學生多閱讀,廣積累。一年級閱讀教學,學生要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讀準字音,會停頓。認識常見的標點符號,能說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教師不用刻意去解釋課文,讓孩子在朗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時也要聯系兒童生活,關注兒童的成長。盡快讓學生盡快進入自主閱讀。學生的自主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所以我們的首要任務讓學生多識字。

          作為中年級的老師任重道遠,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夯實的基礎,學生才能走的更遠,更好,F在有了新的理論知識的武裝,讓我們信心百倍地投入我們的課堂。共同期待花開的日子。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4

          8月22日,為期兩天的小學三至六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開始了,領導在培訓開始前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解讀,提醒大家認真學習,通過本次培訓對教材有進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學運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學中,真正做到道德與法治從娃娃抓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在小學階段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劃意識、誠信理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通過本次培訓,我對于《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用意和整體規劃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學階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我通過培訓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3、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行為合乎規范,要比記住許多該方面的知識、名詞、條例法規更為重要,這門課程不是要讓學生說出來,而是要他們通過自身體驗、探索、討論和總結后做出來。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從小學階段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健全的人格體系和較高的公民道德素養,為他們以后在法治社會的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

          今天聽了教育專家老師的講座,學習了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網絡培訓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 《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 兩位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 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 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

          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并茂,抽象問題直 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

          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

          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 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

          二、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并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 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 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局限于 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后、校 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舍 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 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為本。

          在這次學習中, 更加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 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后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 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 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治培訓總結09-28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8-16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9-02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2篇04-12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09-29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篇)02-19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3篇02-20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3篇)02-20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篇02-16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0篇)07-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