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學習心得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醫食療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醫食療學習心得1
本學期我選修了《中醫藥膳食療法》這門課程。這門課程是同學推薦選讀的。她說,老師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又能夠學到東西,而且不點名(嘻嘻)。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才發現原來食療是有這么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的。 《黃帝內經》強調“飲食有節”、“五味調和”的養生方法,以補精益氣,防止早衰。唐代名醫孫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確指出:“為醫者當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命藥。”“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遺疾者,可謂良工!庇纱丝梢,中醫食療的確是具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的。
食療,在我國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從西周到明清歷代都有大量的藥膳食療著作,論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當完整的理論體系,構成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在中醫藥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藥療、針灸等療法之首。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藥膳食療在治療中的應用。
與我而言,從一個不專業的角度去理解,藥膳,它把中藥跟食物(甚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藥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調,“寓醫于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在課程設置方面,我比較喜歡每次課第二部分,也就是視頻教學的部分。在這個部分,每次都介紹很多家常藥膳的做法,讓我們有機會去試試。這應該是對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是一個很喜歡吃東西的人。而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以及視頻的演示,極大地勾起了我的動手欲望。平常在宿舍會自己煮簡單的“藥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上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鰍燉豆腐”,就是根據老師上課演示的視頻做法來做的。但是比較遺憾的是,老媽買回來的泥鰍,是在攤子上已經宰殺好的,因此可能會影響口感和新鮮度吧。
當我燉好端給老爹老媽的時候,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中醫食療是一門很深奧的學科來的,單單只以一個學期的學習是不夠的。雖然我現在所接觸到的只是一點兒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尤其我是一個很喜歡吃東西的人,中醫食療讓我對“食”這個觀念又有了一個新的轉變!
我真的很感謝中醫食療學這門課,感謝李恩慶老師,激發我產生了這個想法。根據我自己上課的上些感受,我想給李恩慶老師提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李恩慶老師以后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1,希望李恩慶老師以后能多講一些跟男生日常有關的一些知識。在這個學期,老師講了很多女生生理時期等等的保健方法,我在女朋友生理期的'時候熬湯水給她,很感激您呢。但是關于男生的知識,貌似比較少。
2,對于北方的同學而言,很多人都不適應南方的水土和飲食,希望李恩慶老師有機會能講講有關于南方飲食的問題,比如說在南方吃什么東西容易上火,有什么藥膳可以改善水土不適應的癥狀等等。
3,希望李恩慶老師能多講一些利用宿舍條件就可以制作的膳食,因為我經常感到總有沖動想在下課后就做一下在課堂上學到的藥膳,但是由于宿舍烹飪條件的簡陋,而只能紙上談兵。
4,希望李恩慶老師能夠加強每節課跟同學的互動。每次上課,第一節課您一直在傳授知識,第二節課進行視頻教學,作為學生總覺的自己參與度不夠。希望老師能夠創造機會讓我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最后,感謝李恩慶老師的細心教導,相信很多同學都會對這門課程受益終生的。
中醫食療學習心得2
古往今來,中國人都十分講究養生之道,而中國的飲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吃可是大有學問的。利用食物來保健強身,預防和治療疾病,或促進機體康復以及延緩衰老的方法,在中國醫學中稱為“飲食療法”,或稱之“食療”、“食治”。早在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就曾指出:“安身之本,必資之于食,救疾之速,必憑于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靈之所要也。若忽而學,誠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病,釋情遭疾者,可謂良工。”由此可見,中醫食療的重要作用及臨床意義。5;h5,百拇醫藥
通過《中醫食療學》課的學習,使我認識到陰陽五行相生相克及它們在中醫學中運用。金、木、水、火、土各主不同的臟腑,不同的臟腑各有其功能,而臟腑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既然要進行食療,那么我們首先必須要弄清楚破壞人體相對平衡狀態,引起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然后,我們要對癥下藥。而對癥下藥之前,我們要通過“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確定病癥,之后才能根據藥性下藥。不同的藥食有不同的味,而不同味道的藥食則有不同的功效。
通過學習,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補養生的食譜,以后我就可以針對自己不同時候的不同需要進行食療,可謂終身受益。平時,人們很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別人說吃了這個好,自己就跟著吃,而沒有考慮是否適合自己。
1、因人制宜。不同的人體的素質稟賦、體質強弱、性格類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樣,即使在同一人體,于一生中各個時期其體質及血氣盛衰也有所變化。進行食療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區別對待,采取最適宜的食療方案。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年齡的人,其飲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態的人,其飲食宜忌也有差異。例如體胖的人多痰濕,適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體瘦的人多陰虛,血虧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陰生津的食物。
2、因時制宜。人與自然界是息息相關的整體,自然界有寒、熱、溫、涼四時不同的氣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民日常生活飲食要與氣候相適應,才能調養機體,健身防病。如春天氣候漸暖,飲食既不能過溫,也不能過寒。當選擇平淡清補的食品,如蛋類、山藥、蘿卜等為宜。夏天氣候炎熱,人體水分蒸發過多,津液耗傷,消化功能減弱,加之貪食生冷,極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應減少肉食,宜選擇清熱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魚類、粥類、蔬菜、蓮藕、西瓜之類。秋天氣候漸涼而干燥,人們胃腸功能經過夏天的耗損逐漸增強,但不宜過食葷腥油膩,防止胃腸負擔過重,應選擇平補生津潤燥之品,食宜配合乳制品、蛋類、梨子、蘋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氣候寒冷,食宜溫補,增強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雞肉之類,適當佐些辛辣調味之品,但不能過多,以免生痰助熱。上述四季食補,若氣候異常,應當酌情掌握。
3、因地制宜。我國地域廣闊,各地的自然條件、人文情況均不一樣,因而人們的飲食習慣、體質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異。食療中,也必須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應地采取不同的手段。
綜上所述,“三因”制宜是食療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只有在“三因”制宜原則指導下辨證配膳,才能充分體現中醫食療的科學性、實用性,突出中醫特色,更好地發揮食療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作用。
最后,我想提兩個我對本課程的小小建議。第一是希望老師能補充一些食物的忌諱,即什么情況下不宜食用什么,以及食物之間的相克,即吃了什么后不應吃什么。第二是希望老師能對像“氣虛、血虛”等一些較抽象的癥舉出一些病癥特征,臨床表現,讓我們更易掌握如何判斷它們。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讓我掌握了不少飲食的學問,可謂受益匪淺。
中醫食療學習心得3
這學期的選修課我選了中醫養生保健食療。中醫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傳統,其內容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有責任也有理由將中華瑰寶傳承下去并繼續發揚光大。學習了中醫食療,對于自己身體狀況會有一定的了解,還可以通過學習它來改變或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因此,我毫不猶豫地選了這門課程。第一次上這門課的時候,覺得不是很有吸引力,因為老師講的只是中醫食療的歷史由來這類的,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東西,而且還有很多的古文,令人眼花繚亂,當時就在想選這門課會不會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轉念一想,既然已經選了這門課,那就接著上吧,權當是增長見識了。正因為當時這樣想了,后來才會繼續去上課,才能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通過中醫食療課程的學習,使我認識到陰陽五行相生相克及它們在中醫學中運用。金、木、水、火、土各主不同的臟腑,不同的臟腑各有其功能,而臟腑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既然要進行食療,那么我們首先必須要弄清楚破壞人體相對平衡狀態,引起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然后,我們要對癥下藥。而對癥下藥之前,我們要通過“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確定病癥,之后才能根據藥性下藥。不同的藥食有不同的味,而不同味道的藥食則有不同的功效。還讓我我掌握了不
少滋補養生的食譜,以后我就可以針對自己不同時候的不同需要進行食療,可謂終身受益。
以前經常聽到一個人向另一個人介紹說什么什么東西很好,吃了之后對身體有好處,然后另一個人就去買來或者是做來吃。當時對這種現象也沒太在意,上了中醫食療課后才知道這種做法是很錯誤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同的,對一個人來說是補品的東西對于另外一個人說不定就是一種毒藥了;而且,對于同一種東西如果在不恰當的時候食用,說不定還會對身體帶來傷害。所以當我們想要進行食補時一定要遵循三個原則: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只有在“三因”制宜原則指導下辨證配膳,才能充分體現中醫食療的科學性、實用性,突出中醫特色,更好地發揮食療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作用。也只有遵循這三個原則,食療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中醫食療學習心得4
這學期的選修課我選了中醫養生保健食療。中醫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傳統、其內容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有責任也有理由將中華瑰寶傳承下去并繼續發揚光大。學習了中醫食療、對于自己身體狀況會有一定的了解、還可以通過學習它來改變或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并且高中看了中里巴人所著的《求醫不如求己》系列的中醫養生書籍、那時便對中醫養生有了強烈的興趣、但那是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因此也沒有機會再去細細品味、而當在選課的時候看到這個學期竟然有開中醫保健的課。因此、即使我的B類選修課學分已經修夠、但還是毫不猶豫地選了這門課程。
第一次上這門課的時候、覺得不是很有吸引力、因為老師講的只是中醫食療的歷史由來這類的、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東西、而且還有很多的古文、令人眼花繚亂、當時就在想選這門課會不會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轉念一想、既然已經選了這門課、那就接著上吧、權當是增長見識了。也慶幸當時有這樣的想法、后來才會繼續去上課、才能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通過中醫養生保健食療課程的學習、讓我學習到食物其實就是人類最好的保健品。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無論是藥品還是保健品、都或多或少為身體帶來一定的負擔。而已經經歷過數千年的檢驗且不需借助額外的藥物、維生素的中醫養生保健食療、只要仔細注意搭配好每日三餐的食物種類、做到葷素搭配、咸淡有度、營養合理、需要時添加上一些中藥或具有藥物效用的食材、也能很好的維持身體的健康。既然不用再花費額外的錢財和為身體添加額外的負擔、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心和學習就能讓我們快樂健康過每一天、何樂而不為呀!
盡管在學校吃飯堂的我們在平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通過自己煮飯煲湯來實踐老師上課所教的內容、但我們還是可以本著“葷素搭配、咸淡有度、營養合理”的理念、再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喜好來選擇飯堂的飯菜。并且也可以把老師上課所講的健康理念和健康食譜轉述給自己家中的父母、讓他們能夠注意日常生活的飲食搭配、調整一些之前不好的飲食習慣于觀念、并按照食譜做出健康可口的菜肴、讓父母能夠更加健康、也是我們為人子弟的一片孝心。
【中醫食療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中醫養生春季祛濕食療10-23
中醫詳解立夏節氣食療保健知識08-07
中醫推薦春季養生食療方10-23
中醫知識學習心得體會10-25
早期糖尿病患者運用中醫藥膳食療的效果04-06
甲魚的的食療價值11-11
食療養生常識11-09
小兒水痘如何食療11-17
失眠的食療方11-23
谷雨食療養生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