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

        時間:2020-10-24 12:50:33 學習計劃 我要投稿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兩篇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一

          本次考試內(nèi)容相對較少,初二年級上冊前兩章的知識。中國的疆域和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難度系數(shù)中等。既有需要學生記憶的東西,如中國面積、民族的特色、34個行政區(qū)的概況、長江黃河的概況、問題及處理措施;也有需要理解分析的知識,如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中國的內(nèi)海、人口密度的計算;因此,在復習時我的計劃如下: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兩篇

          一、識記的知識:概括,系統(tǒng)整理,提高學生識記的效率,這些在平時上課時筆記都有所體現(xiàn),只需要學生整理,識記就可以,督促學生的方法:課代表是每個班的最高領(lǐng)導,分派幾個小組的組長,具體到每個同學,檢查筆記是否完整,識記的知識是否掌握,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督促。

          二、理解的知識:變換練習題的方式,多次訓練。每天留作業(yè),針對需要訓練的知識點做填圖練習,作業(yè)評價,100分為完成,低于100分分別劃分檔次,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把作業(yè)完成的得分作為平時成績和評優(yōu)評好的依據(jù)。

          三、制定目標:每個同學制定自己的考試目標,趕超對象。

          四、明確考試意義:鞏固所學知識,為后面的會考做好充分準備。

          五、考試答題技巧培養(yǎng):

          1.態(tài)度第一,認真的態(tài)度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保證,答題認真讀題,遇到不會的題目、讀不懂的題目不氣餒,不放棄,跳過最后檢查時再做。

          2.答題技巧:認真閱讀每一道題的題干,很多隱含的信息會幫助你解決問題。必須認真閱讀,否則會因為粗心導致錯題,不是不會,是不夠認真。認真答題是一種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粗心就等于不會。

          3.答卷要求:字寫清楚端正,否則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字跡潦草,成績會大打折扣。

          4.檢查:每一次考試、每一科考試都要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檢查能充分發(fā)揮出你的所學,避免因為粗心而出現(xiàn)所謂的“發(fā)揮失常”。我們很有感觸,每一次考完試總有10分甚至更多不是不會而是粗心看錯題或者沒有看到題。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二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屬于中緯度地區(qū),屬于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lǐng)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縣、鄉(xiāng)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qū)。

          11、我國總?cè)丝跒?2.95億(20xx年),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yīng),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XX市到云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shù)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qū)。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聚,小集中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設(shè)立自治機關(guān),建立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xiāng)等。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征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征質(zhì)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nèi)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廣布,云貴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qū)常見的自然災(zāi)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fā)和利用山區(qū)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

          28、山區(qū)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shù)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qū)。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fā)量對比關(guān)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是依據(jù)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yōu)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zāi)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zāi)害、臺風。

          43、我國最大的內(nèi)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于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fā)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游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49、黃河在流經(jīng)中游河段后,產(chǎn)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jīng)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于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xiàn)永續(xù)利用,對于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yīng)該十分珍惜和節(jié)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jù)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shè)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qū)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nèi)陸地區(qū)。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xiàn)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占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資源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shù)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diào)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qū)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diào)水。

          67、南水北調(diào)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diào)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qū)。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jié)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shù)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zhì)的貨物,多采用公路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運送。

          75、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部門有種植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

          76、農(nóng)業(yè)是支撐國民經(jīng)濟建設(shè)與發(fā)民的基礎(chǔ)主業(yè)。

          77、西部地區(qū)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qū)是內(nèi)蒙古牧區(qū)、青海牧區(qū)、新疆牧區(qū)、西藏牧區(qū)。

          78、林業(yè)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地區(qū)是我國淡水漁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xiàn)“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chǎn)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qū)兩大生產(chǎn)區(qū)。

          81、糖料作物則呈現(xiàn)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工作計劃

          82、棉花生產(chǎn)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qū)。

          83、工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的主導產(chǎn)業(yè)。

          84、北京的中關(guān)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shù)開了試驗區(qū)。

          85、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主要特點1.從業(yè)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fā)的費用比例大。3.產(chǎn)品更新?lián)Q代快。

          86、高新技術(shù)產(chǎn)為是以電子和信息類主業(yè)為“龍頭”產(chǎn)業(yè)。

          87、我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開民區(qū)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現(xiàn)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兩篇】相關(guān)文章:

        初二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15

        地理中考復習計劃模板08-13

        地理中考沖刺復習計劃10-14

        初二學生期末復習計劃范文02-14

        有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29

        學生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14

        語文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14

        期中考試的復習計劃11-09

        中考地理三階段復習計劃-計劃10-29

        初中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1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在线不卡人成视频 | 日韩精品色婷婷免费视频 | 日本色逼影音资源 | 亚洲欧美最新在线网址 | 午夜性色福利视频观看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兩篇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一

              本次考試內(nèi)容相對較少,初二年級上冊前兩章的知識。中國的疆域和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難度系數(shù)中等。既有需要學生記憶的東西,如中國面積、民族的特色、34個行政區(qū)的概況、長江黃河的概況、問題及處理措施;也有需要理解分析的知識,如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中國的內(nèi)海、人口密度的計算;因此,在復習時我的計劃如下: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兩篇

              一、識記的知識:概括,系統(tǒng)整理,提高學生識記的效率,這些在平時上課時筆記都有所體現(xiàn),只需要學生整理,識記就可以,督促學生的方法:課代表是每個班的最高領(lǐng)導,分派幾個小組的組長,具體到每個同學,檢查筆記是否完整,識記的知識是否掌握,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督促。

              二、理解的知識:變換練習題的方式,多次訓練。每天留作業(yè),針對需要訓練的知識點做填圖練習,作業(yè)評價,100分為完成,低于100分分別劃分檔次,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把作業(yè)完成的得分作為平時成績和評優(yōu)評好的依據(jù)。

              三、制定目標:每個同學制定自己的考試目標,趕超對象。

              四、明確考試意義:鞏固所學知識,為后面的會考做好充分準備。

              五、考試答題技巧培養(yǎng):

              1.態(tài)度第一,認真的態(tài)度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保證,答題認真讀題,遇到不會的題目、讀不懂的題目不氣餒,不放棄,跳過最后檢查時再做。

              2.答題技巧:認真閱讀每一道題的題干,很多隱含的信息會幫助你解決問題。必須認真閱讀,否則會因為粗心導致錯題,不是不會,是不夠認真。認真答題是一種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粗心就等于不會。

              3.答卷要求:字寫清楚端正,否則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字跡潦草,成績會大打折扣。

              4.檢查:每一次考試、每一科考試都要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檢查能充分發(fā)揮出你的所學,避免因為粗心而出現(xiàn)所謂的“發(fā)揮失常”。我們很有感觸,每一次考完試總有10分甚至更多不是不會而是粗心看錯題或者沒有看到題。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二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屬于中緯度地區(qū),屬于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lǐng)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縣、鄉(xiāng)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qū)。

              11、我國總?cè)丝跒?2.95億(20xx年),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yīng),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XX市到云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shù)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qū)。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聚,小集中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設(shè)立自治機關(guān),建立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xiāng)等。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征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征質(zhì)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nèi)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廣布,云貴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qū)常見的自然災(zāi)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fā)和利用山區(qū)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

              28、山區(qū)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shù)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qū)。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fā)量對比關(guān)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是依據(jù)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yōu)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zāi)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zāi)害、臺風。

              43、我國最大的內(nèi)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于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fā)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游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49、黃河在流經(jīng)中游河段后,產(chǎn)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jīng)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于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xiàn)永續(xù)利用,對于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yīng)該十分珍惜和節(jié)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jù)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shè)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qū)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nèi)陸地區(qū)。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xiàn)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占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資源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shù)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diào)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qū)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diào)水。

              67、南水北調(diào)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diào)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qū)。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jié)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shù)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zhì)的貨物,多采用公路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運送。

              75、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部門有種植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

              76、農(nóng)業(yè)是支撐國民經(jīng)濟建設(shè)與發(fā)民的基礎(chǔ)主業(yè)。

              77、西部地區(qū)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qū)是內(nèi)蒙古牧區(qū)、青海牧區(qū)、新疆牧區(qū)、西藏牧區(qū)。

              78、林業(yè)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地區(qū)是我國淡水漁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xiàn)“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chǎn)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qū)兩大生產(chǎn)區(qū)。

              81、糖料作物則呈現(xiàn)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工作計劃

              82、棉花生產(chǎn)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qū)。

              83、工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的主導產(chǎn)業(yè)。

              84、北京的中關(guān)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shù)開了試驗區(qū)。

              85、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主要特點1.從業(yè)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fā)的費用比例大。3.產(chǎn)品更新?lián)Q代快。

              86、高新技術(shù)產(chǎn)為是以電子和信息類主業(yè)為“龍頭”產(chǎn)業(yè)。

              87、我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開民區(qū)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現(xiàn)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

            【初二期中考試地理復習計劃兩篇】相關(guān)文章:

            初二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15

            地理中考復習計劃模板08-13

            地理中考沖刺復習計劃10-14

            初二學生期末復習計劃范文02-14

            有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29

            學生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14

            語文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14

            期中考試的復習計劃11-09

            中考地理三階段復習計劃-計劃10-29

            初中期中考試復習計劃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