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驗算
小朋友在解答應用題以后,應該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驗算。這樣既能檢驗原題的答案是不是正確,又能進一步熟悉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例如: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才能裝訂完?(五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六冊第74頁第15題)根據題意,我們這樣列式解答:(2640-240)÷(240÷3)=2400÷80=30(小時)答:剩下的書還需要30小時才能裝訂完。怎樣驗算這道題呢?有下面三種方法:1.變換條件與問題進行驗算。我們把求得的30小時作為已知條件,把題中另一個條件“要裝訂2640本書”作為問題,把原題改編成這樣的題目:一個裝訂小組裝訂一批書,3小時裝訂了240 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30小時才能裝訂完,這個小組共要裝訂多少本書?這道題應該這樣列式解答:240÷3×30+240=2400+240=2640(本)驗算的結果與原題的一個已知條件相符合,說明原來的解答是正確的。2.用不同的解法進行驗算。因為2640本書是240本書的2640÷240=11倍,所以,共要裝訂的.小時數,就是3小時的11倍,也就是3×11=33(小時)。因此,裝訂剩下的書需要的時間是:33-3=30(小時)。兩種解法結果相同,說明原來的解答正確。想一想: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解答?3.用比較的方法進行驗算。比較前后每小時裝訂的本數是不是相同,來驗證解答是不是正確。前3小時每小時裝訂的本數是:240÷3=80(本)后30小時每小時裝訂的本數是:(2640-240)÷30=2400÷30=80(本)我們從驗算中看出,這個小組前后每小時裝訂的本數相同,所以原來的解答正確。(王聿松)【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驗算】相關文章:
不同角度看托業08-17
淺談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兒童音樂教育10-15
從《易經》的角度考察分析MBA10-30
從品牌產品的角度開發分析08-29
從經典詮釋角度理解《論語》10-13
從美術的角度談廣告設計09-20
從管理學的角度談溝通08-20
不同時間適合不同專業進行考研08-23
從專業角度寫英文簡歷09-02
如何從專業角度剖析通俗唱法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