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漢的標簽效應實驗
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這個問題應該會難到十分多的人,而這個問題就是起源于羅森漢的標簽效應實驗。
正常人入院
羅森漢(David Rosenhan)招了幾個正常人,安排他們到精神病院看病,他們陳述自己癥狀時,只有一項有些幻聽體驗,其余一切表現正常。結果,他們都“被精神病”了,順利入院,即使入院之后都正常了,但最少也住了一個星期院。
都是精神病
羅森漢搞一伙人假裝精神病人入院,他自己也親自出馬,除了診斷前說有幻聽之外,其余時刻都正常表現。羅森漢“被治療”后,醫生給的診斷結果:“這名39歲的白種男性……長期以來對親密關系抱持極度矛盾的感受,……情緒不穩定,……他自稱有若干好友,但言談間表露出對友誼的深度疑慮。”
病人診斷更準確
有意思的是:這些“假病人”醫生都沒看出來,認為他們有病;但是,那些住院的真病人,卻比醫生們還專業,在3個假病人所住的醫院,近1/3的精神病人認為這些裝病的人沒病,“你們不是瘋子,你們是記者或者編輯,你們是來檢查醫院的!”
標簽效應
為什么正常人被診斷為精神病,羅森漢對此解釋:醫務人員有種思維定式,你來精神病院的',就應該是精神病人;就容易診斷為精神病,一診斷為精神病,那就怎么看你都是精神病——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標簽效應”,先入為主影響了你的判斷。當然,精神衛生界的小伙伴們對羅“砸場子”很不滿。
結梁子
心理學的羅森漢和精神衛生界的梁子就此結下了。一所醫院不服,羅教授說3個月內我派一些假病人過去,看你能否診斷出來。這三個月醫院很認真,診斷出了193名假病人,你看看,精神衛生界不是吃素的吧?哪知道,羅教授更狡猾,公布答案:他這三個月根本就沒派假病人去醫院!
質疑研究
羅森漢多次重復了他的研究結果:精神病診斷不靠譜。當然,后來也精神衛生界的專家出來質疑羅的研究,說這事吧,也不能說精神病診斷有問題,畢竟你這些“假病人”自述有問題的,醫生也不是搞測謊的,另外,真正的精神病有時候表現也正常,你的研究不能說診斷無能……不過,新近的一些研究發現,若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簽,會遭歧視是事實。
亂貼標簽
羅森漢恩的實驗在教育上的意義是:當一個孩子被貼上了“壞孩子”“差生”“笨蛋”等符合某個心理條件的標簽時,那個標簽將掩蓋他的所有其他品質,甚至優點。無論那個孩子做什么,老師和家長都認為那個孩子“差”“壞”“笨”——也不要給自己亂貼標簽,過年打麻將輸錢就哭訴得了抑郁癥。
求被試
羅森漢的這個精神病院實驗共8名被試,包括他自己。其中一名被試說當初羅打電話求被試的時候,他本來很忙,但一聽完這個實驗的創意,便興沖沖地參加了。參加了這項著名實驗,這名被試也進入了心理學史,不過這名被試現在比羅森漢更有名了,他就是積極心理學的倡導者馬丁·塞利格曼。
可憐的被試
羅森漢找一些人扮精神病也不容易:實驗前五天,大家就不洗澡不刷牙了,一臉胡茬子去醫院;大家還得事先演練怎樣不吃藥還不被發現,先藏到舌下,然后趁人不備丟馬桶沖掉。塞利格曼當時年輕,扮精神病沒經驗,還緊張,所以有時不小心就把藥吃了,好在副作用不大,否則一個心理學家沒了。
瘋人院
羅森漢的研究發表在1973年發表在頂級期刊Science上,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正常人在不正常的地方)。巧合的是,兩年后,一部與此有關的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獎,說的就是一個人為了逃避監獄里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的故事,這部電影就是那部經典的《飛越瘋人院》。
【羅森漢的標簽效應實驗】相關文章:
黑紅數字測驗練習效應的研究實驗08-08
2017年漢森干紅葡萄酒價格表08-21
關于光聲效應實驗教學分析論文08-07
seo標簽優化08-16
收集的常用的HTML標簽11-10
Nofollow標簽怎么用08-12
黑白標簽簡歷封面10-07
站內優化中標簽的使用08-20
網頁Meta標簽優化教程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