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科普
其實心理學不止是嚴肅的,還有一定的趣味性,下面是心理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趣味心理科普!
第一發:一心不可二用
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日本獼猴進行實驗時,從科學角度證實了這一點。
京都大學教授船橋新太郎率領的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志上報告說,同時干兩件事情,不是出錯,就是多花時間。這種現象被稱為“雙任務干擾”。但是在“雙任務干擾”下,腦內到底是什么樣的情形一直沒有弄清。
研究小組利用日本獼猴進行了實驗,讓獼猴同時完成需要記憶和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兩項任務,結果發現獼猴完成任務的準確率會降低,反應時間也會增加。研究人員調查了獼猴大腦前腦聯合中樞的活動后,發現與只完成一項任務時相比,在任務重疊時,其腦內承擔各項任務指令傳輸的神經細胞活動大幅降低。
研究小組認為,這說明在發生“雙任務干擾”時,分別承擔兩項任務的神經細胞相互限制了對方的活動。這一發現將有助于弄清自閉癥和精神分裂癥等的原因。
第二發:我們都愛看美女是大腦的“獎勵”?
每天你都會遇到許多人,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這一數字就更多了。雖然可能沒有意識到,但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對遇到的每一副面孔打分。
你的視線會更多地停留在漂亮的臉蛋上,而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從工作面試到法院的量刑裁定,長得好的人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占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人們如此渴望美麗的事物呢?
根據理論,當注視美麗的事物時,人類大腦的μ-阿片受體(MOR)會受到刺激,它是人體生化獎勵系統的關鍵部分。
至少對于嚙齒類動物來說,刺激或者抑制MOR的神經傳遞不僅會扭曲動物對性和食物的渴望,還將強化它們對特定食物和特定配偶的偏好。
研究結果顯示,人類會鑒別出美麗面容的原因至少有一部分是因為大腦的“獎勵”。一方面,對MOR神經傳遞的刺激使得男性將目光更多地停留在美女身上(外表越漂亮,時間越長);另一方面對美麗面容的評分也變得更極端,漂亮的面容比其他面容更加具有吸引力;對MOR神經傳遞起抑制作用的研究結果則剛好相反,研究者將這一結果發表在近日的《分子神經病學》上。
這項研究的發現無疑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證明人類的社交活動受到了“潛意識評價”的深遠影響,從而促使人們尋找具有吸引力的伴侶。但一個仍須面對的問題是,人類最開始是如何決定什么樣的面容更吸引人呢?
第三發:女孩比男孩大腦有“彈性” 患病概率小
據報道,最新研究表明針對神經發育狀況,例如孤獨癥,女孩的大腦比男孩的大腦更有“彈性”。這項定群研究發現了支持“女性保護模型”的證據,這項理論認為在發展某種神經紊亂之前,女性需要經歷比男性更加極端的基因突變。
這或可能解釋某些癥狀,例如自閉癥譜系障礙(ASD)和注意缺陷障礙“伴多動”(ADHD),所存在的性別差異,這兩種病都更容易發生在男性患者身上。
解釋這些性別差異的一項替代性理論認為社會偏見是主要的幕后推手,盡管這項研究——主要是調查15000個個體的基因數據——發現診斷有ASD的女性具有比男性更多的有害基因突變。
“數據表明——當然還需要額外的實驗證明這一點——女性大腦發展的彈性能力似乎比男性更高。”研究首席作者、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塞巴斯蒂安·雅克蒙(Sebastien Jacquemont)這樣說道。“和女性個體相比,‘打破’男性正常的神經發育要簡單的多。”
雅克蒙希望這項研究可以促進“更敏感的、針對特定性別的診斷篩選神經發育紊亂的方法。”男女之間存在的不平衡還存在另外一種可能的解釋,那便是女性額外的X染色體幫助她們補償了某些極端的基因損傷。
研究合作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艾文·艾克勒(Evan Eichler)表示,研究結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要么男孩更容易產生有害變異,要么女孩被更好的保護而不易受到有害變異的影響。“相比男孩而言,女性必須經歷更極端的突變才會突破門檻患上自閉癥。”艾克勒說道。
第四發:你相信嗎?腸道細菌與大腦智力有關
據報道,雖然你是由數十億異常協調的人類細胞組成,但是這些細胞很容易被生活在你身上和體內的細菌數量所超越,而且它們為你增加了額外的2公斤體重。這些細菌并非吃白食的過客,許多細菌都積極的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以及防止感染。現在有證據表明,這些微生物或許也對大腦有著深遠影響。那么我們是否能夠對這些微生物進行調整,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快樂甚至是更聰明嗎?
愛爾蘭考克大學解剖學和神經學教授 John Cryan 的一項早期試驗表明,在遭受生活壓力的老鼠體內腸道中,細菌的多樣性會嚴重減少。Cryan 說道:“腸道中的細菌能幫助正常的大腦發育。如果沒有微生物群存在,你的大腦結構和功能就會出現重大變化。”一個日本研究團隊也發現,沒有任何腸道細菌的老鼠有著夸張的應激反應,也比普通老鼠產生更多的.荷爾蒙。
但是這種效果能夠通過為無菌老鼠的腸道注入一種共生菌嬰兒雙歧桿菌而減弱。Cryan 的團隊發現,這種效果即使在健康老鼠中也可再現。但是為什么腸道細菌能夠影響大腦呢?信息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在器官間傳遞。信息有可能通過血液中的荷爾蒙、免疫細胞或者是迷走神經傳遞,而它們從大腦一直延伸到腸道。通過這些路徑,一個器官的行為就會對另一個產生影響。
Cryan 的團隊現在正在進行人體試驗,以此來了解健康的志愿者調整腸道微生物之后,是否能夠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Cryan 說道:“飲食或許是微生物群構成的最大因素。多樣化的飲食會讓你獲得多樣的微生物群。”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是否特定的食物組合能夠改變微生物群,從而改善認知。Cryan 對于未來非常樂觀,他說道:“這一領域的研究現在正在快速的進步,而且仍然處于初期階段,我們仍然需要進行許多重要的研究。”
第五發:為啥有人夢境一清二楚,有人打死想不起
研究人員發現了人們存儲夢境的方式,以及為什么一些人第二天總是記不住自己的夢。
一個法國研究團隊說,他們確認了兩種類型的做夢者,其中一種能夠記住自己的夢境。他們發現大腦中有一個負責記錄夢境的區域,這樣我們就能在睡眠時將夢存儲在記憶中。
由里昂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珀賴因·魯比牽頭的這一研究小組分析了這兩類做夢者的腦部活動,以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他們發現,那些能記住夢的人大腦中的信息處理中樞顳頂聯合區更為活躍。他們認為,這一區域的活動增加可能有助于將夢境存儲在記憶中。
發表在《神經心理藥物學》雜志上的這篇研究報告說,相比那些不大記得住夢的人,經常能記住夢的人睡覺時醒來的時間要多一倍,在睡著和清醒的時候,他們的大腦對聽覺刺激的反應都更強。
這種大腦反應的增強會使人在夜里睡覺時容易醒來,并在短暫的清醒時間里促進對夢的記憶。魯比說:“睡著時的大腦是無法存儲新的信息的,需要在醒來時才能做到這一點”。
研究人員的初衷是發現這兩類人在睡著和醒著的時候大腦活動的差異。“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常能記住夢的人和記不住夢的人在夢境的存儲上有差異,但也并不排除他們做夢的數量有差異。的確,也有可能那些常能記住夢的人做夢的數量更多。”
他們用正電子放射斷層成像技術對41名志愿者在清醒和睡著時的自發大腦活動進行了分析。志愿者被分成兩組:21人平均每星期有5.2個早晨能回憶起夢境;另外20人平均每個月能記住兩次夢。
不管是在醒著還是睡著的時候,常能記住夢的人大腦中內側前額葉皮質和顳頂聯合區的自發活動都更強。
【趣味心理科普】相關文章:
趣味心理測試04-27
心理趣味小測試03-17
超強趣味心理測試07-11
心理健康知識科普09-06
職場修養趣味心理測試11-29
趣味短信的心理測試09-13
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科普01-27
老師心理健康知識科普01-30
老人心理健康知識科普01-30
趣味心理健康知識競賽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