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佛法就是一種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
佛教自古就被稱作心性之學,并被國人奉為修身養(yǎng)性的指南。因為佛教關(guān)注的核心問題就是“心”,包括對各種心理的剖析,也包括心靈的凈化、改善和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說,修行就是修心。
佛教中,關(guān)于修心的理論極為豐富。佛教有南傳、漢傳、藏傳三大語系,其中,僅漢傳佛教就有八大宗派,可謂法門林立。其中的每個宗派,對如何認識并改善心靈,都有著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體系,可視為佛教心理學的不同流派。它們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國人的心態(tài)建設(shè)起到了良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梁啟超先生曾經(jīng)說過:佛教是東方的心理學。相對只有一兩百年歷史的西方心理學來說,它已走過兩千五百多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一代又一代佛弟子依照佛陀指引的方法,降伏煩惱,調(diào)御心行,乃至明心見性。近代以來,這種有著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古老智慧,開始對西方心理學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如榮格等心理學大師,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佛教思想,作為心理學理論建設(shè)和臨床治療的指導。其中,尤以正念學說的影響最大。
由此可見,了解佛教思想,不僅有助于我們認識東方心理學,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西方心理學。
佛教是教育,也是心理學。其中既有對心理現(xiàn)象的分析,告訴我們,什么是心靈的健康狀態(tài),什么是患有疾病的癥狀,同時還介紹了如何治療的具體方法。
佛經(jīng)中,經(jīng)常將佛陀和眾生的關(guān)系比喻為醫(yī)生和患者,并稱佛陀為“大醫(yī)王”,因為他能“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那么,為什么將眾生稱為患者呢?難道我們都有病嗎?須知,這個病不是身病,而是心病。在佛教中,對心理疾病的定義就是貪嗔癡。這一點,和心理學的定義是不同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那些異于常人且?guī)砀鞣N障礙的心理問題,才被列入疾病范疇。至于常人都有的貪嗔癡,并不在其治療之列。
而在佛教看來,只要我們內(nèi)心沒有擺脫貪嗔癡三毒,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都屬于輪回中的患者。佛陀曾經(jīng)也是這樣的患者,但他通過修行,最終斷除煩惱,證得覺性,成為一個透徹生命真相的覺者。佛法就是佛陀找到的、解除貪嗔癡的方法。
所以說,佛法就是一種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而修行就是一個治病的過程。
【佛法就是一種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相關(guān)文章:
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法10-25
心理疾病的三個治療方法06-06
說謊也是一種心理疾病05-31
自我傷害是一種心理疾病06-13
做人的佛法禪語06-25
佛法經(jīng)典禪語07-01
精選佛法哲理禪語06-02
工作狂是一種心理疾病10-09
心理疾病治療之反應性精神障礙05-30
大學生心理疾病預防方法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