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心理學書籍:《客體關心理治療》

        時間:2020-09-02 10:02:29 心理學書籍 我要投稿

        心理學書籍推薦:《客體關心理治療》

          心理學書籍推薦:《客體關心理治療》。控制欲望是萬惡之源,但為什么要控制?因為分裂。

        心理學書籍推薦:《客體關心理治療》

          美國學者卡什丹在《客體關系心理治療》中稱,一個嬰兒的世界一開始就是分裂的,媽媽有時對他好,有時對他不好,于是他的世界就分裂了。

          如果媽媽對他足夠好,那么,這個嬰兒就會比較寬容,愿意接受世界的不完美,他認為這個世界有好也有壞,不必因為壞對好絕望,也不必把這個世界理想化。

          然而,如果遇到“壞媽媽”的體驗比較多或比較嚴重,這個嬰兒就會出現嚴重的分裂。他無法接納好與壞的并存,他的善與惡的觀念會嚴重對立,他的意識和潛意識會嚴重對立。

          因為孩子認為“父母對我好,是因為我好;父母對我壞,是因為我壞”,所以一個童年經歷很糟糕的孩子,他的潛意識中藏著太多“我很壞”的信息?刂朴肟刂频模鋵嵅皇莿e人,而是內心深處“我很壞”的信息。

          譬如,一個女孩臉紅,是因為她認為“臉紅的女孩是沒用的女孩”,也即“壞女孩”,所以她特別想控制自己臉紅,最終發展成了臉紅恐怖癥。

          《客體關系心理治療》這本書的精髓之處是對四種投射性認同的描繪,但對我而言,它對我最大的啟發是分裂的概念。

          依照客體關系理論,分裂是因為糟糕的早期經歷。

          然而,克里希那穆提在《世界在你心中》講得更徹底:一旦你想控制,你就制造了分裂。

          他說,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對立,是世界災難的源頭。這個對立首先是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我們的心是分裂的`,于是制造了分裂的世界。

          譬如,悲傷產生了,我認為不好,于是想控制悲傷。控制欲望沒產生前,悲傷就是我,我就是悲傷,這本來是一體的是和諧的,但“我”一想控制,悲傷就成了異己,就成了與“我”對立的東西。

          然而,悲傷就是我,就在我心中。所以,“它”怎么消滅得了?

          于是,我越想消滅悲傷,悲傷在我心中的影響就越大,抑郁癥也就此產生。

          分裂并不只是童年的創傷所產生,分裂是無時不刻都在發生,分裂就是“我與它”的關系的必然產物。一旦我將人視為它,分裂就產生了;一旦我將某種情緒視為它,分裂就產生了……

          分裂無處不在,所以控制無處不在,而唯一地解決之道是接受,接受被我視為異己的部分,最終達到真正的寬容。

        【心理學書籍推薦:《客體關心理治療》】相關文章:

        積極心理學書籍推薦08-05

        心理學方面書籍推薦09-25

        推薦的心理學書籍09-24

        情感心理學書籍推薦09-24

        心理學的書籍推薦09-23

        心理學書籍推薦 收藏09-05

        心理學書籍推薦閱讀05-15

        基礎心理學書籍推薦05-12

        嬰兒心理學書籍推薦09-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