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愉悅加有趣等于好生活
大家覺得什么才算是好生活。那么,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學與生活:愉悅加有趣等于好生活,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學家Berlyne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說明:
有趣(Interested)是一種和不確定相關很高的情緒;
愉悅(Comfortable)是一種和確定性相關很高的情緒;
而有趣和愉悅,是兩個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情緒——當一個事情復雜、新奇和不確定的時候,人們就會感到有趣;而當一個事情簡單、穩定和確定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愉悅。愉悅的事情,不一定有趣,而有趣的事情,不一定會愉悅。,變態辣雞翅有趣而羊肉串愉悅;狐貍精有趣而良家婦女愉悅。創業有趣而公務員愉悅。
好生活=愉悅+有趣
你有沒有發現世界上有兩種不同的人?——有人總是去新館子、點新菜,嘗試更多口味。而有些人喜歡去老飯店,點上家常菜,吃的安安穩穩。比如旅游,有人喜歡探險,去窮山惡水異國他鄉;有人喜歡休閑,往水清沙幼舒適恬靜。前者有趣,后者愉悅,好的生活則應該是愉悅又有趣。
我們的生活也有這兩部分。
我們滿身疲憊的關上電腦,完成一項有價值的工作、我們在街上遇到熟悉的老同學、我們呆在老家的老房子里曬太陽、我們與家人擠在沙發上看最老版的《西游記》、我們接近大自然、我們在春節擠上擁擠的火車回家——這可一點都不有趣——但是這些事情讓我們心跳放慢,血壓降低,內心寧靜。他們溫暖、簡單、安全,帶給我們幸福與愉悅的感覺。
當我們接到一個全新的挑戰性任務、我們在街上遇到一個跳舞的街頭藝人,我們站在一個全新的繁華都市的入口,我們和旅途上遇到個一見如故的陌生人,徹夜長談; 我們決定要探險穿過一片森林,這都讓我們心跳加速、手心發汗、同時讓我們也覺得新奇復雜,有趣。
好的生活應該是愉悅又有趣。
動畫片的設計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為了讓注意力很短的孩子們坐在銀幕前一個多小時,雖然沒有心理學知識,動畫片大師都直覺般使用了這個愉悅+有趣的模式:在大部分的動畫中,總有一個復雜、新奇、或神秘或搞怪的二號,同時又有一個直接、溫暖、簡單的主角,如驢子和史萊克,流川楓和櫻木花道,佐助和鳴人,豪豬和小獅子王,所以這些動畫片即愉悅又有趣。
好奇心害死貓,安安穩穩多好,人類為什么要還有“感興趣”這種奇怪的設定?進化心理學發現,興趣是一種應對成長中“不確定”的情緒——當我們遇到了“不確定”,我們會下意識的躲回自己的舒適區尋求“愉悅”。因為所有的成長都來自舒適區之外,這樣一來我們永遠也無法成長。這時候“有趣”的情緒會出現,幫我們度過難關——我們大腦跑出來個小人勾引:“多好玩啊,要不試試看?”于是我們繼續前進,越過那些不確定。興趣鼓勵我們走出安全區,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強,而世界變得越來越大。興趣是成長的催化劑。
大人把孩子拋起來玩耍,孩子會先有些恐懼,但是一旦被接住,他就會咯吱咯吱的大笑,笑聲像廣場飛起來的鴿子。幾次以后,孩子只要一被拋起來,就呵呵的樂,他開始穿越這種不確定性的恐懼,覺得有趣,他的勇氣變得更大,他的信任變強。興趣是這個成長的催化劑。
有趣和愉悅的界限,在于“不確定性”的程度。過度不確定的生活毫無愉悅可言,充滿焦慮;而一旦不確定太少,日子又無趣得很,日復一日能淡出個鳥來。有智慧的人懂得調配出適合自己的“不確定”。有趣如菜里的鹽,而愉悅如菜本身。如懂得調配得當,管自己、做項目、辦公司,治大國如烹小鮮。
好的生活應該是愉悅加有趣,適當不確定。但是很多人有對于“感興趣”的事情保有幻想,他們認為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是特別快樂、舒適、天生就會的。有這種信念的人把自己玩得很慘——他們終身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一旦遇到困難與不確定,就聲稱自己“不感興趣”然后閃人,尋找下一個“感興趣”的事情。其實他要的不是興趣,而是愉悅。
這個愉悅/興趣比對于職業發展也相當重要。很多人來找職業規劃師,說:“我不喜歡我的工作!眳s不知道自己到底活得不愉悅,還是無趣?如果是不愉悅,他們則需要做減法,找到核心價值,降低其他目標,進入一個相對更簡單、清晰的職業環境中去,而如果無趣則需要做加法——提高一些難度,或讓自己進入更復雜、更不確定的職業環境。很多人只想活的愉悅舒服些,卻給自己挖了個更大的坑跳進去,結果更痛苦了。
我遇到過一位外企銷售經理,收入高且穩定,覺得工作無趣。在價值觀的排列中,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利他助人”和“社會家人認同”。他覺規劃師的工作很有趣,執意希望成為其一。但職業規劃師不是個簡單的職業,需要至少200小時的系統學習和操練,才能讓一個有職場經驗的人成為合格的咨詢師。在此投資期間還甚少經濟回報,他同樣很看重的“經濟報酬”會大打折扣,這很不那么讓人愉悅。聽到這里,他的臉抽動了一下。
我再進一步告訴他,這200小時也充滿了不確定性——讀書拿證還好辦,第一次咨詢的灰頭土臉,第一次講課的`一片死寂,訓練營里高強度的極限挑戰,寫案例被督導說得一無是處,最后還需要通過PK才開始授課,即使這樣,也不是一個結束,開始講課后看到打分的惶惶不安,咨詢后的反復揣摩,依然會伴隨你好幾年——這條道路充滿這么多不確定的時候——你還覺得有趣嗎?
聽完我的講述,這位兄弟頓時覺得規劃師不那么有趣了,心算完收益產出比以后,他還是覺得他的一個創業項目起來比較有趣——因為那個不確定性,沒有那么大。他可以同時保持自己的愉悅與有趣。
像這位仁兄一樣,我們常常因為白飯吃多了,就以為自己要以腐乳為生。我把這種現象稱為:“火鍋效應”——如果你問一個天天吃家常菜的人說你想吃點什么?他會說,火鍋!我最愛吃火鍋!但是如果你抓他吃一個月的火鍋——哪怕變著花樣,他估計哭著喊著要回家。最好的生活,是經常吃米飯,偶爾點火鍋。
如果你真的希望生活過得特有趣,讓我告訴你興趣的真相——興趣不是那件讓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結果的事,興趣是那件讓你白天痛苦的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點爬起來,一邊苦笑著罵娘一邊咧著嘴干完的事情。那才是興趣本來的樣子。
拓展內容:心理學與生活小故事
人生如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著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傾,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后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幾上,微笑著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么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然后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傾,小和尚便提著一壺冒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幾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欲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在禪房彌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么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復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蕓蕓眾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沖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里幾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心理學與生活:愉悅加有趣等于好生活】相關文章:
心理學與生活定律10-07
5個有趣的生活心理學10-07
心理學與生活:焦慮障礙10-09
心理學與生活的距離10-09
心理學與生活之佯笑10-09
心理學與生活之害羞10-09
心理學與生活之知覺10-08
心理學與生活感悟論文04-28
心理學與生活:心理效應09-24
心理學與生活之孕期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