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心理失調癥
節日心理失調癥是在長假后生活習慣難以調整的一種心理疾病。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關于節日心理失調癥的那些事!
期待的背后是一顆燥亂的心
中招人:張小姐 癥狀:節前無心工作
在假期的前兩天,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張小姐已經無心工作了,每天不是逛逛淘寶網,就是在各大旅游網站瀏覽旅游景點的相關資料。張小姐說,平時工作那么忙,好不容易有個小長假,肯定想花自己的錢,好好出去玩一下,放松下心情。雖然現在手上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做,可就是什么都不想干,一門心思地等著放假。有時候也想快點把事情做完,可是一看那些旅游的信息,就心猿意馬了,越想越不愿干活。
休息亦是沒休 習慣了
中招人:王先生 癥狀:突然放松無法適應
工作了幾年的王先生在回憶以往度過的小長假時顯得很無奈,原來王先生上班時每天都將鬧鐘調到7點,可放了假,即使是關了鬧鐘,可到了7點還是準時就醒了,再睡卻總也睡不著,這讓他很是苦惱。最要命的是在單位適應了寬帶的網速,在家電話線上網的速度經常慢得讓人發狂,就連抓起電話第一句話也是:“你好,這里是……”連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對于這個清明的到來,王先生仍然沒有想出什么好辦法避免之前的情況發生。
太自由成了脫軌列車
中招人:李小姐 癥狀:睡覺成了主要節目
“每次要放長點的假,我興奮得不得了,因為終于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啦!”在廣州某事業單位工作的李小姐說,可是,每次真的到了假期她就發現自己的生活因為太自由而成了脫軌的列車,“無聊到發霉”。“我整天宅在家里,無非是看看電視,翻翻報紙,讀讀小說,睡睡大覺。”“我覺得自己跟豬沒有什么兩樣。”她自嘲道,每天睡得兩眼發腫,三餐也吃得有一頓沒一頓,穿著也不修邊幅,體重也增加了。“
為什么我們越休越累了
其實上述三位的癥狀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節日心理失調癥”。對于這種茫然和不適,是由于生理和心理慣性造成的。當人一下子從緊張忙碌狀態中停下來無事可做,或者做其他一些與平日工作不沾邊的事情的話,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慣性作用,反而感到不適應。
一項針對白領的調查顯示,95%的人休息時最怕接到老板或同事電話。美國《時代》周刊稱大多數人既期待又害怕休假,這種緊張心態是造成人們越休息越累的主要原因。
假日前后適宜各留出一天作為調整,所有的“休閑病”都是人對生活節奏改變的適應不良導致的。所以,不要把活動排滿整個假期,放假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最好做個過渡,特別是最后一天,把作息時間調整回來,為第二天上班做好準備。
三天我們可以做什么
賞花:清明時節可謂是賞花的最佳時機了,無論是郁金香、梨花還是油菜花都在春日暖陽下競相開放,處處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喜人景象,綠葉紅花間,我們何不出去走走,盡情感受春天的氣息。
跟愛人在家做飯:和愛人煮飯,在靜靜的黃昏,大概是最親密且幸福的'事了吧。扣上圍裙在灶前忙來忙去,做得好不好無所謂,關鍵是那里面有你的味道,獨一無二無可替代。愛,還要讓愛人吃進胃里。很多年后,他會提起,那年的假日里我們一起做過一道菜,那味道我還記得。
朋友小聚:整天忙于工作的人們很少有時間跟老朋友見上一面了,難得有個3天的假期,幾個朋友小聚一下,說說笑笑仿佛又回到以前的時光。不管多少年后,回想起來,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總是陽光明媚的。人總會有種奇怪的感覺,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光是最快樂的。
回家看看:每個人都像一個風箏,不管飛多遠,總有那么一條線牽掛著,而線的另一頭就是家。無論戰爭疾病還是郵路不通,那條線都不會斷,而且會越收越緊。上班之后很多人每年回家的次數便屈指可數了,趁著假期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這也是種久違的幸福。
【節日心理失調癥】相關文章:
心理平衡與心理健康08-21
心理書籍推薦:《心理罪畫像》05-12
心理健康與心理問題09-12
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疲憊09-05
心理測試:你是否心理老化09-06
談判心理04-18
心理困惑及心理咨詢策略11-11
心理學與生活:心理效應09-24
文章:心理負重與心理健康09-13
心理健康:關注青少年心理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