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殺率最高的疾病
說起自殺率最高的疾病,你會想到什么疾病呢?我們又應該怎么正確認識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自殺率最高的疾病,歡迎大家閱讀。
自殺率最高的疾病
越宅越抑郁
現在,人類親力親為的體力勞動非常少,因之帶來的“快樂獎賞”相應少了很多。換句話說,人類“廉價出售了自己的精神健康”。
殺手: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抑郁癥是精神科自殺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癥發病率很高,幾乎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抑郁癥患者,因此它被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抑郁癥目前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在中國,僅有5%的抑郁癥患者接受過治療。
半數人曾患抑郁癥
抑郁癥患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消極悲傷的人”。作為常見心理疾病,抑郁癥包括一系列癥狀和行為表現。與常人相比,他們更偏于安靜、話語不多、不喜歡成為焦點;他們無法充分享受生活之樂,消極待人對物,缺乏自信并傾向悲觀厭世。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保守估計,人群中抑郁癥的時點患病率(時點患病率=某一時點一定人群中現患某病新舊病例數/ 該時點總人口數)為3%。以此估算,國內抑郁癥患病人數幾近四千萬。大量研究證實,30%-50% 的人在一生某些時刻,曾是符合現代心理學診斷標準的抑郁癥患者。有報告稱,至2010年,世界發病率前15位疾病中,抑郁癥很可能將位列榜首;至2020年,單向重型抑郁癥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第二大原因,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
毫無疑問,抑郁癥的發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趨勢。三年前,廣州曾啟動一項抑郁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令人吃驚。據預測,廣州地區抑郁癥發病率較上世紀80年代增長十倍以上,廣東省抑郁癥發病率在5%以上,患者總數達兩百萬。相關數據表明,與十年前相比,上海社區抑郁癥發病率由1%,升高至4%—5%,幾近整個美國的人群發病率。
問題是,抑郁癥為何會突然之間“炙手可熱”,變得如此普遍呢?
生活舒適導致抑郁
近年來,可能是因為名人明星也加入了抑郁癥的行列,使得抑郁癥水漲船高般得到了空前關注。其實,在人類發展史上,抑郁從未與人遠離,牛頓、貝多芬、梵·高、愛因斯坦、海明威都曾受抑郁癥困擾。近年來抑郁癥等精神疾患的加速出現,與社會急速發展、競爭壓力的加劇不無關系。另外,人們對抑郁癥的認識不斷增多,知曉率升高,也使得這一疾病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普遍起來。
以往,不少抑郁癥患者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或誤為性格古怪而被忽視。隨著人們對精神健康的重視,生活方式的自由與舒適,抑郁癥的發生幾率日趨升高。去年,美國倫道夫-梅肯學院心理學系主任凱利·蘭伯特(Kelly Lambert),在新書《挑戰抑郁癥——一位神經生物學家親身實踐,激活大腦的康復能力》中就談到,生活舒適導致抑郁,年輕人更易受困擾。
蘭伯特認為,現今的生活方式存在危害心理健康的東西?萍几淖兩,人們在享受諸如微波爐、電子郵件、外賣食品、洗衣機所帶來的省時省力的同時,抑郁癥的發病率上升了。她進而指出,這一切可以通過人類的進化過程來解釋。
古人為了生存,必須在惡劣環境下進行艱苦的體力勞動。而大腦里存在一個“努力驅動的獎賞機制”。簡言之,勞動雖辛苦,但至少能換來快樂愉悅感做補償,F在,人類親力親為的體力勞動非常少,而勞動所帶來的快樂獎賞自然很少。換句話說,人類“廉價出售了自己的精神健康”。
抑郁是進化的需要?
郁悶,曾是一度的網絡流行語。事實上,情緒低落是人生命歷程里最正常不過的事件。從進化論角度看,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今年6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倫道夫· 奈斯(Randolph Nesse)在《性格與社會心理學雜志》發表研究稱,情緒低落會阻止人們去做傷害心理的事情,特別是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標。
舉例來說,想成為股神巴菲特,對大多數常人而言,正是“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標”的一種,追求這種目標絕對是精力和資源的浪費。你獲知成為巴菲特遙不可及,追求超出個人能力、過于高遠目標的動力會減退;這雖然讓人不爽,但從另一層面看,不再好高騖遠讓你保留了精力,以便追尋新的目標——做個關注大盤、理性投資的股民,或許能有收益。
從科學上來解釋,適度沮喪并心生郁悶,是人們應對失敗的自然反應,如果這種逃避機制運轉失靈或不正常,很可能導致抑郁。
抑郁是一種調適,一種既帶來真實代價,也帶來真實好處的精神狀態。這一觀點,是今年7月,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精神與行為遺傳學中心的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ws)與安德森·湯姆森(Anderson Thomson)在《心理學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上提出來的。換句話說,抑郁像把雙刃劍,利弊共存,禍福相依。
上述論斷旨在說明,抑郁是常見而普遍的,它是進化的需要,并不能算做疾病。目前,這是一種假設,并未被學界公認,但并無道理。安德魯認為,抑郁的人常會以高度分析性的思考模式,去激烈地反思問題,并持續很長時間。換句話說,抑郁者執著于復雜問題,逐個細化并且一次只思考一個。這種思考雖然高產,耗費亦不少,需要大量能量。對大鼠抑郁癥的研究發現,5-羥色胺(5-HT)1A受體參與供應神經元能量這一活動,并能確保此過程不停頓。
抑郁癥,并非簡單的一時想不開,心里不痛快。從醫學上看,抑郁癥是一種疾病,影響人體健康。目前,很多人把抑郁癥視為一種心理疾病,這并不意味著,抑郁癥與人體生理完全無關。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5-HT是抑郁癥發病和治療中的關鍵一環。
少宅多動抗抑郁
5-HT,能讓人產生良好情緒,對心情、睡眠和食欲十分重要。如果腦內5-HT含量高,人容易快樂,若偏低則會郁郁寡歡、較為內向?挂钟魟,正是為恢復腦內5-HT的平衡而研發。目前,抗抑郁劑與各種心理咨詢或治療,對80%以上抑郁癥患者是有幫助的。
日常生活里,要改變腦內5-HT含量,我們并非無所作為。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曬太陽與吃甜食。人體內多種激素,均與光照有關系。簡單點說,多曬點太陽,有利“激活”大腦,產生5-HT對抗情緒低落、容易疲勞等癥狀。當然,特殊的“燈光療法”也有效果。但是,家中和辦公室的燈光無法提供治療效果,他們的光照強度不夠,必須到專業醫療機構去咨詢。
食物能讓人快樂,也不難理解。以水果為例,它富含碳水化合物,即一般人所認為的糖。食用碳水化合物對改善心情有深遠驚人的效果,它能刺激胰島素分泌,協助色氨酸等進入細胞,在大腦中合成5-HT,從而產生鎮靜安神之功。由于色氨酸是合成5-HT的原料,這意味著多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可能讓人更有幸福的感覺,常見如乳制品、肉蛋類等。
快樂與否,與基因也存在一定關系。今年二月,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教授伊萊恩·?怂(Elaine Fox)發表研究稱,他們找到一種與情緒密切相關的基因,名為“5-HTTLPR”,被譽為快樂基因。人體內,5-HTTLPR有長短兩種版本,在相同環境和事件刺激下,攜帶“短”版基因的人更容易焦慮、害怕,抑郁癥的風險更高,“長”版人則不會。
10月28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一篇論文中,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針對29個國家的人群,就抑郁癥基因攜帶率和文化差異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東亞國家中攜帶“短”版基因的人口比率雖然高,但抑郁癥的發病率卻遠低于歐洲國家。調查分析,這可能與東亞國家的文化更傾向集體價值取向有關。在西方,人們更強調個人價值與自由。而在防范抑郁癥上,集體文化無疑更具優勢,起到保護性緩沖作用。
在預防抑郁方面,蘭伯特教授建議道:“專注于織毛衣或者制作剪貼簿這類事情上,可以使你從生活壓力中解脫出來,讓大腦以一種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方式運行。出去逛公園或者去體育館做運動,尤其是進行一些我們認為有意義的活動,同樣可以促進重要的情感神經化學物質的分泌,如5-HT和內啡肽!辈糠仲Y料實習生方舟整理。
易攻點
寒冷季節易發抑郁癥。
那些出生后幾個月內表現異常,且1歲了還對別人呼喚其名字“無動于衷”的嬰兒,患抑郁癥的概率極高。
女性患抑郁癥幾率更大。
憂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兩至三倍,患者倍受折磨。下面介紹四種自我療法:
體育療法
鍛煉后可以給人一種輕松和自己作主的感覺,有益于克服憂郁癥患者共有的孤獨感。但鍛煉必須有一定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以做健身操為例,內容包括跑步、跳繩、健身舞等,每周至少作3次,每次持續15至20分鐘。散步也可以達到同跑步一樣的效果,專家們建議患者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爭在15分鐘內走完。以后逐漸加大距離,直到45分鐘走完4500米。在開始鍛煉時,須經醫生的同意。
營養療法
許多醫生認為,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對于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影響。有專家認為,多疑癥的人如果缺乏某種單一營養物質也能引起憂郁癥,所以他建議人們多吃維生素B含量豐富的食物,像粗糧、魚等。他還讓患者服一定劑量的復合維生素B。他認為這些都是人們容易缺乏的維生素。
精神療法
憂郁癥患者往往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世界和他自己的。為了改變這種錯誤觀點,洛杉磯精神醫療中心的加里埃默提出了“三A法”,即明白、回答、行動。因三詞的英文字母均以A開頭,故稱。
明白:首先要承認自己精神上憂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言行舉止有無異常,以及感覺思維的差別和身體反應等。
回答:要學會每當產生一個錯誤時,及時地予以識別并記錄下來。先寫下自己的錯誤想法,再寫下一個較為實際的選擇答案,其目的是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想法。寫完,詢問自己:“這會是真的嗎?”然后再問自己:“從另一個方面該怎樣看呢?”
行動:如果你感到不被人注意,那你就換一個新方式;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得心應手,則應修一門課程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或者尋找新的工作。還要多計劃一些活動,使自己的生活規律化。
交際療法
研究表明,善于與人結交者比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在精神狀態上要歡快得多。美國某精神健康研究室最近發起了一場運動,口號是“朋友乃良藥”。他們認為,社會支持甚至可使人延年益壽。
自殺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1、抑郁癥。
清算易導致自殺的心理疾病有哪些,排名第一的就是抑郁癥。大量事實證明,抑郁癥患者雖不全有自殺的念頭和行為,但自殺者多有抑郁情緒。
2、精神分裂癥。
除了心情灰暗,悲觀厭世所以主動離開的抑郁癥患者外,然而還有一類人是因為思想紊亂,出現幻覺、妄想而被迫走上不歸路,那就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的動機千奇百怪,有的是受到上帝或已經過世親人的召喚,有的是覺得自己被迫害走投無路,想自殺解決。同抑郁癥患者一樣,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殺人的雙重風險性高。
3、失眠癥。
盤點容易引發自殺傾向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心理學家不得不將失眠癥列入其中。據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調查后發現,患有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礙疾病人群的自殺傾向是普通人群的2.6倍。而在接下來的原因分析中發現,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導致人體認知功能紊亂以及幸福感降低,進而引發自殺沖動。
4、強迫癥。
分析強迫癥患者自殺的原因,一方面,因不堪精神折磨,強迫癥患者可能因抑郁情緒而選擇自殺解脫。而另一方面,有的強迫癥患者因久治不愈,于是思想變得極端,想通過毀滅自身的方式來終止強迫思想和強迫行為。
5、焦慮癥。
隨著近年來焦慮癥發作者自殺人數的不斷上升,也成為了易引起自殺的心理疾病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上面講述了哪些心理疾病自殺率較高,這些疾病都是心理疾病中的一些常見病癥,所以當患者患有相關的心理疾病時,要引起本人及家人足夠的重視,但是也不必過于緊張,患者只要按照醫生的囑咐,努力調整心態,做好自我疏導,并積極配合專業醫生的治療,這些心理疾病是可以得到緩解和治愈的。
白領們需要警惕的心理疾病
焦慮癥:憂心忡忡影響健康
焦慮癥常見的類型有驚恐發作和廣泛性焦慮障礙等類型。驚恐發作又稱間歇發作性焦慮,它的特征是嚴重驚恐的反復發作,每次發作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景和環境。焦慮、驚恐發作時可能在開車、也可能在辦公室,癥狀因人而異,可能是心跳過快、胸口疼痛、頭昏,也可能感到恐懼,覺得要死了、要發瘋,甚至失去控制,在幾分鐘到半小時后,常不治而愈。
還有一類病人,總怕自己或家人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每天上班憂心忡忡;颊呖偢械骄o張、肌肉發抖、出汗、頭暈、胃部不舒服等,但醫生對他們進行的軀體檢查卻無結果。這類病人患的是廣泛性焦慮。還有其他的焦慮癥類型,如恐怖性焦慮障礙等。
焦慮癥在白領人士之中非常多見。由于工作壓力、人際競爭大,每天處于高度緊張之中;蜷L期工作勞累,或遇到一些應激事件,或因受了老板批評而委屈難過,也可能由于感情問題悲傷不已等而逐漸出現緊張、頭暈等癥狀,逐漸成為慢性病程。
焦慮癥的發作還與個性特征有關,總有不安全感、易緊張、過于敏感、脆弱等個性特征是焦慮癥發作的基礎。
焦慮癥的治療需要一個較長時期,除用藥物、心理治療來控制焦慮癥狀外,改變個性特征及家庭關系也是必要的。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癥狀嚴重了,看看心理醫生,好些了就不繼續治療了,常牽延數年,連自己都對治療失去了信心。
強迫癥:追求完美者要當心
一些人在去機場的路上,總覺得飛機票忘帶了,然后反復檢查自己的包;停好車回到辦公室,總覺得車門沒鎖,然后再跑到車庫去查看;總覺得手機在響,不斷從書包中拿出手機來看……像上述情況越來越嚴重時,就有可能患有強迫癥。
從心理學角度,強迫癥是以反復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本特征的一種神經癥障礙。對于強迫癥的誘因,一般認為精神因素為主要發病原因。
而因為強迫人格、強迫行為來心理科治療的大多是職場白領,其中處于管理層的占相當的比例。
他們所處的工作環境具有壓力大、競爭激烈、淘汰率高的特點。在這種環境下,內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具有偏執性人格或完美主義人格的人很容易產生強迫心理,從而引發強迫癥。其中完美主義人格者表現得尤為突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他們會制定一些不切合實際的目標,過度強迫自己和周圍的人去達到這個目標,但總會在現實與目標的差距中掙扎。
此外,自幼膽小怕事、對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謹慎的人在長期的緊張壓抑中會焦慮恐懼,為緩解焦慮恐懼就會產生諸如反復洗滌、反復檢查等強迫癥行為。
抑郁癥:不能輕視的生命殺手
由于都市快節奏生活和工作的競爭壓力,抑郁癥就像感冒一樣正不斷侵蝕著都市白領的身心,使他們變得相當脆弱,易生病、難溝通、憂愁、暴躁等現象從他們身上不斷凸顯。
人抑郁的心境是一種憂傷、悲哀或沮喪情緒的體驗,它不僅與許多精神和軀體疾病有關,而且與社會和外部環境的許多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有抑郁心境的人經過適當的自我調整和心理治療是可以糾正的。如果有人出現表情呆滯、愁眉苦臉、懶言少動、情緒低落、對周圍事物沒有興趣等表現達兩周以上,就應考慮是否患有抑郁癥,應勸其去看心理醫生,情況嚴重的人需要住院接受治療。
學會預防心理疾病很重要
第一步,保持樂觀心態
人們在社會中生活,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樹立正確的心態和積極樂觀生活的態度,是預防心理疾病最基礎的部分。同時應鍛煉自己迅速適應環境的能力,面對現實,應當養成樂觀、豁達的個性,擁有寬廣胸懷,遇事想得開的人是不會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擾的。
第二步,善于自我調節
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惱是難以避免的,為了保持自己的良好情緒,預防心理疾病的出現,應該學會至少一種自我調節方法。比如走進大自然,讓大自然的奇山秀水來震撼你的心靈,這些美好的感覺往往是良好情緒的誘導劑;欣賞音樂、多接觸陽光同樣會使你心情愉快。
第三步,擴大社會交往
朋友的啟發、忠告、勸說和幫助,能使人情緒穩定,精神放松,減輕心理沖突。在交際中相互理解和表達交流思想感情,既能取悅他人,也能放松自己,這是積極的消除心理障礙的方法。這種方法對于有效預防心理疾病助益很大。
第四步,培養業余愛好
培養業余愛好可以有效調節和改善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進而消除疲勞,以緩解緊張感,對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運動鍛煉,養心健體。因為運動能有效地增強肌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且能促進腦細胞代謝,使大腦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提高工作效率,延緩大腦衰老。
【自殺率最高的疾病】相關文章:
點贊率最高的說說04-05
中國離職率最高的行業03-10
文科生就業率最高十大職業08-10
青春期孩子想自殺的原因10-21
被點贊最高的句子02-15
疾病貧困證明04-18
預防疾病的標語03-11
關于疾病的說說04-03
名人故事:活著的最高境界12-11
點贊最高的晚安說說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