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兒童缺乏良好的自知力,缺乏對挫折、沖突的預見性和應對能力,易產生任性任性、攻擊性行為、退縮行為等情感行為和行為異常。因此,要提高兒童的自覺性,小編帶來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如何理解兒童的心理?兒童心理健康的標志是什么?這是家長必須了解的。下面就這些問題作一些闡述。
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近年來國內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衛生專家共同研究,他們對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認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兒有如下特點:智力發育正常,喜學愛問,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行為活潑而有一定的自己控制能力;合群、樂群,能適應集體生活,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具體說來,他們在生活、學習、勞動以及與人相處等方面,應有如下表現:
1.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定的。不經常發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2.求知欲較強。喜歡提問題并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于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愿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贊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嬰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
兒童的身心正處于迅速發展的階段,他們心理健康的特征是與他們的身心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下面談到的兒童心理健康的標志,是“理想”的標志,每個兒童都可能有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之所以提出心理健康的標志,可以把它看成是培養兒童應努力達到的目標。
。ㄒ唬┲橇Πl展正常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兒童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的基本心理條件。
為大家所公認的是,把智力看做是以思維力為核心,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等各種認識能力的總和。
智力的高低是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ǘ┣榫w穩定,情緒反應適度
情緒是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內心體驗。它既是一種心理過程,又是心理活動賴以進行的背景。
良好的情緒,反映了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活動的協調性,表示人的身心處于積極的平衡狀態。
心理健康的兒童“身在福中知福”,愉快、樂觀。當心里有了委屈、痛苦、挫折時,能合理地宣泄不良的情緒。
。ㄈ酚谂c人交往,人際關系融洽
兒童的人際關系雖然比較簡單,人際交往的技能也比較差,但是,心理健康的兒童樂于與人交往,也希望通過交往而獲得別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
(四)行為統一和協調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思維變得有了條理,主動注意時間逐漸延長,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表達情感的方式日趨合理和成熟。
(五)性格特征良好
性格是個性的最核心、最本質的表現,它反映在對客觀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之中。
心理健康的兒童,一般具有熱情、勇敢、自信、主動、誠實等性格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應該表現出:有充沛的精力;心情開朗、愉快,樂觀;態度積極主動;能與小朋友和睦相處,在集體中受到歡迎和信任;能較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沒有不良行為、不良習慣;注意力能集中;睡眠好。
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獨立意識的關鍵時期!敖】怠背酥干碚o病痛外,還包括心理健康,F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師和家長一般比較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早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幼兒園教師應該重視幼兒心理健康。
要明確幼兒心理健康的含義。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一種持續的、積極的、良好的心理效能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能作良好的適應,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這是心理健康的普遍意義。當然,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是絕對永恒不變的,在具體判斷幼兒心理是否健康時,還要考慮幼兒心理和行為表現的經常性和一貫性,因人、因事、因時作具體分析。健康的心理,我們通常認為有以下幾種特征:①活潑開朗積極參與活動,②愿意與同伴交往,富有同情心;③做事自信、勇敢而有堅持性;④誠實,有錯肯改。
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具有積累性,幼兒在這一時期已開始形成最初的個性心理傾向,使得我們在這一階段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道德行為等成為可能。我認為應該對幼兒實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請看下面兩段實錄。
實錄一:晨間活動
小朋友們正在進行晨間活動,一幼兒高高興興地跑到“閱讀角”準備拿一本書看,不小心把書架碰倒了,圖書散落一地。老師生氣地大聲說:“你怎么回事?就你能搗亂,快收拾好,回你座位去,別看了!”這個孩子呆呆地望著老師,等老師視線轉移時,他悄悄地回到座位上……
實錄二:自由活動
一女孩哭著找到老師說:“x x小朋友把我的新鞋灑上水了!崩蠋煱涯敲⒆咏械搅嗣媲罢f:“看看你不小心把水灑在小朋友的鞋上了,該怎么辦呀?”那名孩子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迸⑾肟抻秩套×。老師又對女孩說:“我幫你把它曬干,好嗎?”女孩一邊點頭,一邊笑了。
從以上實錄的兩個片斷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兩個幼兒在遇到意外情況以后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一個驚慌失措,一個破涕為笑?上攵@兩個幼兒接下去的情景:一個處于驚恐狀態中,而另一個則能以一種愉快的情緒投入新的活動。造成這兩種迥然相異情緒的原因是老師對幼兒所持的態度不同。要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真正“健康”,我們認為每位教師在教育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尊重幼兒。
馬斯洛有一句論斷:“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弊鹬貎和怯變盒睦斫】党砷L的前提,是幼兒人格和諧發展的保證。尊重幼兒,主要表現在乎等、民主地對待幼兒,尊重幼兒發展的積極因素,讓幼兒主動地發展。幼兒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教師要尊重其權利和地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往往以長者自居,要幼兒聽命于自己,否則就批評,懲罰或斥責,要么不準參加游戲,要么罰站……其實,幼兒出,現“對抗”行為一定事出有因,且這正是其獨立意識和自主性萌發的表現。因而遇到沖突,教師要研究其原因,再作處理。“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孩子”的陳舊觀念一定要徹底改變。另外教師要尊重幼兒發展的積極因素,給予其充分活動和自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成人的言行中處處體現著對幼兒的尊重,就會使幼兒意識到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價值、有能力和必不可少的,從而幫助他們獲得積極的自己概念;如果幼兒發現自己是被忽視的,又經常為做錯事遭到責備,幼兒會逐漸在心里確認自己是無能的,進而導致幼兒喪失最基本的自尊與自信,建立起消極的自己概念。作為一種穩固的心理特征,幼兒的自己概念一經確立,便會相對持久地保持下去。我們無法相信,一個整天要服從于成人指令或是不時遭成人指責的幼兒會構建出活潑開朗、寬容友善的人格特征。因而“尊重幼兒”這一行為本身所內含的潛在教育價值是不該也不能被忽視的。
2、熱愛幼兒。
教師對幼兒的慈愛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營養素。只有沐浴在愛的雨露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歸屬感,才能適應幼兒園這個大環境,并學會與小伙伴、教師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幼兒總是先感受到成人對自己的愛,進而才能發展到愛周圍的人。如果教師不愛幼兒,幼兒就無法適應冷漠的幼兒園環境與溫馨的家庭環境間的巨大反差,就會怕上幼兒園,怕老師,患上“幼兒園恐懼癥”。
3、創設一個適合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教師應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師情緒沮喪時,態度粗暴生硬:情緒愉快時,就無原則地遷就容忍。教師的情緒波動最易導致孩子產生心理障礙,所以教師應始終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兒生活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要為幼兒創造充滿生機、能陶冶心靈的自然環境,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可以自由活動的游戲場所和一些具有吸引力的玩具,讓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樂地游戲。兒童只有在自己選擇的有興趣的活動中,才能達到專注和自主,此時,他們的困擾將會消失,夢魘不再出現,行為問題會逐漸減少,食欲與健康也會恢復如常。如藝術教育活動就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愛美天性,使幼兒的人格變得高尚、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4、參與并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同伴關系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指標。
在同伴中受歡迎的幼兒會有安全感、歸屬感;反之,會產生孤獨感、自卑感,F在,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建立良好同伴關系對其社會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交往中,如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合作;教育幼兒助人為樂,鼓勵小朋友在父母帶領下彼此串門等。在這種開放環境中,幼兒交往機會多,更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幼兒心理健康:肥胖對兒童的心理也有損害
肥胖是醫學問題,同樣也是心理學問題。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觀點,對肥胖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般認為,“吃”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但是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對肥胖產生影響。主要反映在人們吃的認識上。節食是人類一種勉強的、理性的和違反本意的自己限制。而在潛意識中,人們時時不忘沖破限制以享受飽餐美食之后的滿足。“有機會就吃”是人類祖先在艱苦時代留下來的文化傳統。這種多吃儲備的文化現象是人們在當今食物并不匱乏的.時代,依然在潛意識中存在的心理傾向。
在一些節食減肥的人身上,這種心理傾向非常明顯。這些人一般在體重控制產生一定效果后,再遇到美食佳肴的機會,一旦理性的約束減低,吃的食物數量反而會比以前更多。
其次是情緒因素的影響,許多人都體驗過情緒對食欲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心情不好,食欲自然就會下降。而心理學家對肥胖者一項實驗,卻得到相反的結果,肥胖者在情緒焦慮時回食欲大增。
為什么肥胖者在情緒焦慮時會食欲大增呢?
心理學家認為主要原因與他們在嬰幼兒時期的經驗有關。他們的父母由于缺乏育嬰經驗,只要他們啼哭時就認為是饑餓(也許是太冷、尿床、身體不適等),于是就給東西吃,結果使嬰兒無法知道饑餓與難過的區別。
也有些心理學家指出,肥胖者在焦慮時愛吃東西,就是一種減輕焦慮情緒的方法,通過嘴嚼食物,會使人的臉部肌肉緊張度減低,從而間接釋放緊張情緒。
第三是外部誘因作用的影響。人們吃東西一般都是由于內在生理上的需求,也有時是因為外在誘因的吸引,在食物的誘惑面前,肥胖者往往是經不起考驗的。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兒童在各種活動中,會有持續的需求和滿意需求,但是有時會遇到挫折。因此,兒童應具備一些適應機動的技能和簡易的應變技能,以便在行動上與實際之間進行協調,并維持一種平衡的心態。
兒童的自覺性雖然還不成熟、不穩定,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兒童的個性發展和行為適應性產生重要的作用。
兒童一般是從成年人的評價、對自己的評價、對自己的看法、對自己的行為、對自己的評價、對自己與對他人的比對、對自己的行為與情感的調節。
兒童缺乏良好的自知力,缺乏對挫折、沖突的預見性和應對能力,易產生任性任性、攻擊性行為、退縮行為等情感行為和行為異常。因此,要提高兒童的自覺性,提高兒童的精神素質。
焦慮、恐懼情緒對兒童的精神衛生狀況有負面影響。憂慮會讓小孩自己反省,夸張自己的失誤,經常會感到壓力和不安。
害怕會引起兒童身體和精神上的強烈改變,而過分的憂慮則會對兒童的精神造成極大的傷害。
幼兒園的精神健康可以從日常的教育和行為上進行,也可以結合健康的、社會的、語言的、科學的、藝術的、家庭的協作來進行。
家庭是孩子基本的社交活動的地方。教育的連貫性需要在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實現和諧和統一,以達到理想的教育結果。家庭同構是開展兒童心理衛生與社會適應性的一種有效方法。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庇變盒睦斫】档臉酥臼牵簞幼靼l展正常、認知發展正常、情緒積極向上、人際關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沒有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幼兒心理健康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事情同時又是不了解的事情。下面元巷幼兒園為家長們簡單介紹五種心理健康小常識。
一、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門惹是生非,總是把孩子關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兒童。
具體行為表現和引導方法:
1、寶寶表現為怕生?偸峭A粼谕g群體之外,郁郁寡歡,孤獨沉默。這些寶寶往往不愿入托或入園,常因此與父母生氣。
2、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
3、由于孩子身上的某些缺點。例如,愛搗亂、愛罵人等原因,小朋友們是不歡迎他加入游戲隊伍的。
4、體弱多病的孩子也不愿意參加集體游戲和活動。對于他們首先要增強體質,要找大夫診治,把孩子體力恢復起來。有了強健的體魄,你的孩子就會改變過去那種靦腆的、懦弱的、只縮在家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習慣了。
5、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愿和朋友一起玩。他們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內轉變。對于他們,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還要找心理專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詢,以便矯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6、住在樓房,本單元上下沒有同齡孩子。不愛和同學說話,總是自己埋頭看書。
7、大人怕把屋子弄贓,不讓孩子帶同學到家里玩。或者擔心出事,干脆誰家也不讓孩子去。
8、孩子沒常性,與別的孩子玩一會就鬧個不歡而散。
作為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兒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邊,也不要叮囑太多,甚至孩子們的爭吵,哭鬧等事也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家長盡量不要去干預。讓孩子廣交朋友。同各種類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鄰居親戚家的孩子。盡可能改變孩子的依賴狀況。要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夏天自己洗澡,單獨睡覺,自己起床,自己決定一天的活動等。如果孩子一時離不開媽媽,可將他們寄放到親戚家,讓其適應一下離開媽媽的生活。
二、倔強
2~3歲小孩,在意志開始發展的早期階段有一些違拗和反抗心理屬正常行為,對不利于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絕也是正,F象,但3~4歲后隨語言、思維、社會情感的發展和教育的作用自己控制能力逐漸增強,調控情緒的能力增加,這種違拗和反抗行為會逐漸減少,在這年齡階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現出強烈的違拗和反抗行為,或毫無道理地固執要求 他想要做的事,拒絕成人的合理要求,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則為不正常行為。
平時過于嬌慣寵愛孩子,稍不如意就滿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小孩,對小孩的正當要求過于冷漠等都可導致小孩產生強烈的違拗和反抗心理。防治的關鍵在于改善家人教養孩子的態度,要關心孩子成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對待孩子的 不合理要求有原則性,避免多罰。
三、纏人
獨生的兒童由于環境的特殊性,容易產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比如:吵著要你幫他找玩具,幫他找出來了,玩了不一會兒,他又丟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絨線當球踢;你寫東西他也要寫,給了紙、筆還不干,又要搶你手中的筆等等,很容易讓家長惱火。
具體表現與分析
1.是缺乏感情的表現。我們可以從嬰兒的行為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嬰兒啼哭,不光光是因為肚子餓的原故,有時看到大人從他身邊走過來卻不抱他,也會哇哇哭起來,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趕快抱他。這是一種感情需要。兒童纏人也出于同樣的道理,問你要東西、跟你搗亂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這種心理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當有人陪、有事干的時候是不會磨人的,當他東張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時候,就會來找你的麻煩了。
2.是一種心理依賴。有個性、活動能力強、會玩的孩子較少磨人。相反,過于嬌生慣養,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會使孩子養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這種依賴性反映在情緒上,就是圍著父母胡攪蠻纏,甚至被父母罵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穩了。這種情況正是兒童行為不獨立、內心情緒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種發泄。挨罵挨打反而轉移了焦慮,被動地穩定了情緒。這就許多家長常說的孩子是賤骨頭,好說歹說不行,罵一頓到舒服了。同時越是自卑的兒童越容易纏磨大人。
3.家庭成員的態度不一。請注意孩子專找寵愛他的人纏,也專找態度曖昧、容易妥協的人纏,因為經驗證明,他們總是在責罵之后滿足他的要求。所以要分清情況分別對待。要從根本上糾正還取決于對兒童個性的培養。纏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緒不定,改變這種個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過分保護孩子,而應培養孩子自立能力,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選擇。這樣孩子反而對自己的行為會作出負責的選擇,再不會整天磨著你幫他干這干那,也不會不知深淺地提出無理要求。
四、自卑
自卑是幼兒常見的問題之一,雖然有個別兒童的自卑心理隨著年齡增長可以逐漸減輕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調控,對孩子的危害很大,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發育,及早發現孩子自卑的苗頭,及早調整孩子心理,為寶寶建立自信。
孩子自卑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
1.做事沒主見,不敢自己實踐。
分析與對策:
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可能跟家長包辦一切事物,或者是動不動就批評孩子有關。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在家里時,家長要試著放手讓孩子去解決自己的事情,為孩子制造更多的鍛煉機會,幫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養孩子的自信。當然,鼓勵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個小小的進步,也不要忘記鼓勵,更不要常常批評孩子。
2.回避競賽、競爭,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
分析與對策:
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與家長的愛比較有關。家長最愛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進行橫向或是縱向的比較中,成績、才藝、行為等等,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家長的比較范圍之內,家長以為,這樣的比較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殊不知,卻是對孩子心理的極大傷害。
3.拒絕交朋結友,不敢與人交流。
分析與對策:
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應常帶孩子出外進行戶外活動,耐心引導孩子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同時,在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家長還可以邀請有相近年齡的小孩的家庭一同進行。這樣戶外鍛煉,既可以讓孩子開闊心胸,逐漸敢于與他人交流,也可以增進親子感情,讓愛喚起孩子心中的自信。
五、攻擊性行為什么
攻擊行為也稱侵犯行為,是指個體有意傷害他人身體與精神、且不為社會規范所許可的行為。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身體侵犯,即利用身體的一些部位或武器踢、打他人。
二是言語攻擊,如通過譏笑、諷刺、誹謗、謾罵等方式對他人進行欺侮。兒童的攻擊行為容易造成人際沖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阻礙兒童個性和社會化的順利形成。
如何矯正兒童的攻擊行為呢?
有人觀察了幼兒園孩子的日;顒雍蟀l現:如果對兒童的攻擊行為不加干預的話,即使是比較內向溫和的孩子,在偶爾幾次攻擊他人并從中獲得“好處”后,也變得專橫起來。原來就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得到“好處”后,其攻擊性行為日趨嚴重。因此,在兒童攻擊性行為發生后,教師和家長應該進行干預,使他們意識到侵犯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懂得什么行為是錯誤的,應該遵守哪些行為規則。如果兒童有非常嚴重的攻擊行為,如打罵他人、無理頂嘴等,應給予懲罰,絕不能姑息遷就?扇∠哪承嗔,不許參加喜歡的活動,直到行為正常為止。
對兒童進行懲罰要注意兩點:
一是懲罰要與說理教育相結合。
其次,禁用體罰,經常使用體罰,會給兒童提供一個攻擊性的榜樣。鼓勵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雖然懲罰可以阻止和消除兒童的侵犯行為,但那畢竟是一種被動的“救火式’,的矯正措施。如果僅僅依靠社會的外部控制,盡管可以暫時減少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個體的侵犯行為。
兒童侵犯行為的最終解決,主要取決于個體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個性的完善。鼓勵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如謙讓、幫助、分享洽作等,是從更積極的角度防范和矯正兒童攻擊行為的好辦法。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相關文章:
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03-23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08-21
心理健康教育知識10-29
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11-26
幼兒心理健康知識10-21
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識03-22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10-28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10-28
關于幼兒心理健康知識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