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的空間是北上廣青年最后的尊嚴
獨立空間意味著自由,自由從來不是什么不切實際的浪漫,而是尊嚴和人格獨立的最基本保障。獨立的空間是北上廣青年最后的尊嚴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是不是人越長大,越抗拒和父母住在一起?
最近和朋友們吃飯,聊起這個問題時,很多人說:是的。
并且很多人都提到了一點:不是和父母不和,只是想要一點自己的私人空間。
集體主義的文化下
個體訴求通常得不到關注
拿我的朋友A舉例,他大學學的是傳媒,畢業后跟著一個團隊拍紀錄片。
有一次,因為工作需要,他在家看一部美國紀錄片,講述當代美國妓女的生存狀況,以及美國妓院的經營情況,其中充斥著大量陰暗的、色情的、暴力的鏡頭。
A在自己房間摳著腳看紀錄片時,他媽忽然沖進來問他要不要吃個蘋果。
其實被打擾倒不是什么大事,最關鍵的是引起我媽誤會,她以為我在看什么不雅視頻,跟她解釋,她又會以為我在狡辯。
A告訴我,從小到大父母基本是自由出入他房間的,因為這事兒吵過很多次。他考慮過給房間裝個鎖,但真要裝了,絕對傷害彼此的感情。
父母常對他說:“一家人有什么見不得的。”
但父母并未意識到:A確實需要一個獨立的、封閉的、不受打擾的個人空間。
正因為A的房門沒有鎖,所以A在自己房間里做事,常常會處于“父母隨時會進來”的焦慮狀態。
我還記得某位作家講過:
他小時候生在上海棚戶區,那里都是年代久遠,房屋質量差的老房子。
一家四口人,擠在10平米的小屋子里。他父母用一塊藍色的窗簾布為他開辟出狹小的個人空間。
他回憶當年的生活,說是“局促”、“緊張”、“極端的不自由”。
父母盯他盯得緊,常常撩開簾子看他是否在乖乖寫作業,要是看見他在干什么別的事,鐵定一頓臭罵。
他小時候愛看武俠小說,就把小說藏在作業本下面偷著看。
父母一撩簾,他就火速把作業本壓在上面,作家戲稱,這段經歷也讓他練就了極快的反應能力。
或許是中國人的群體意識,導致中國父母容易忽視孩子的個體訴求。
一家人呆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傳統觀念里,是其樂融融,是熱鬧,是家和萬事興。
你說你一小屁孩兒搞什么個人主義?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媽媽,所以你的一切行為路徑都應該暴露在家庭成員的`視野里。
就這樣,個體渴求自由的愿望,被消解在貌似正確的家長意志中。
有趣的靈魂
需要自由空間來滋潤
“A woman must have money and a room of her own if she is to write fiction.”
這是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房間》里提出的觀點。
她認為女性想要寫小說,就必須要有每年五百鎊的收入,和一間屬于自己的屋子。
她還強調,屋子意味著個體的自由,而自由是創作的基礎。除此之外,門上還要一把鎖。“門上的鎖意味著獨立思考的能力。”她說。
這是伍爾夫在八十多年前,為女性的貧困與平權所做出的努力。
當然,這絕對不應僅限于女性,這應當適用于全人類。伍爾夫已經發出了一種信號:空間自由的重要性。還有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帶鎖”。
“帶鎖”確保了每個人都享有空間不被侵犯的權利,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塊干凈的、足夠自由的私人領地。
念初中的時候,一位學霸女同學令我印象深刻。
有一次她生病了,很長時間沒來,老師讓我把學校里的一些作業和教材送到她家,因為我家離她家最近。
到她家里,她爸把我領進她的房間,我一看就驚了個呆。
她的房間實在是太太太豐富多彩了:
墻壁都是粉色油漆刷的,還有照片墻
柜子上堆滿大大小小的公仔
屋子里一側是木頭書架,另一側堆著很多CD唱片
墻角放著盆栽,養著一只兔子
還有一個我叫不出名字的樂器
說實話,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同齡人的房間可以擺這么多東西。當時最羨慕的是,她家里竟然有這么大一塊地方能讓她自由支配。
這位女同學成績好、有趣、待人謙和、處事樂觀積極,當時在我看來,就是發著光般的存在。
小時候我不懂,現在回想起來,一個有趣而精彩的人,必然能創造出一個有趣而精彩的個人空間。
日子久了,這樣的空間也會反向作用于這個人,滋養出一個有趣而精彩的靈魂。
空間自治
才能保障人格獨立
你在物理空間的狀態,常常會延伸至你的心理。
當我們常年居住在一個沒有自我空間的地方,我們的心理空間也會同時遭到擠壓。
日積月累,空間的擠壓所導致的負面心理,終會在家庭環境中以某種形式的沖突爆發出來。
社會心理學上強調,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應該擁有空間自治權。
所謂的空間自治,指的就是父母應當在家里為孩子開辟出一塊特區,在這塊特區里,孩子可以無所顧忌地做他任何想做的事,而不必受到父母的監視與打擾。
空間自治也意味著獨立,因為當一個人有權力管控他的個人空間時,屬于他的獨立性便已經誕生。
90后獨生子女常被父母嚷嚷著不夠獨立,但如果連個人空間的自治權都沒有,獨立又何從談起?
長此以往的家庭環境,會產生哪幾種不良影響?
被壓抑的個體
房間即意味著個人的邊界,當有人隨時可以進入你的私人空間,意味著你的個人界限已經模糊,從而長期處于一種被驚擾的焦慮中,不敢做真正想做的事。
當你房門被開啟的時刻,你成為了他人眼光的奴隸,你企圖變得正常一點,但那一刻,你早已遠離了真實的自己。
自尊心的支離破碎
天吶,這是你自己的房間,如果父母或者任何人都能夠進進出出,你的房間和公共廁所有什么區別?
如果他們能夠隨意進你的屋子,那就證明你本人也可以隨時遭到侵犯。
假設你在學校里被欺負,可能也不敢吭聲,因為你的自尊心早就在家人無意的侵擾中支離破碎了。
反向依賴
當你被壓抑之后,真實訴求與愿望會被他人的期望所綁架。
你身處房間內,常常會想:過會兒爸爸媽媽推門進來,我應該做什么才不會被他們嫌棄,做什么才會讓他們滿意。
你不會想:我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我應該為自己做一點事了!
你開始質疑自己,開始走向自卑。
因為你沒有自我,無法為自己負責,心靈的脆弱會引領你走向父母那邊,依賴他們,讓他們為你做出一切選擇,做出每一個決定。
而這些選擇與決定,本該都是由你做出的。
【獨立的空間是北上廣青年最后的尊嚴】相關文章:
“北上廣”求職攻略08-28
北上廣公認好吃的土特產11-16
你為何想逃離北上廣?08-20
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的片尾曲10-18
北上廣地區畢業旺季租房要注意什么08-19
贏在北上廣深,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09-02
薪酬趕上北上廣武漢學子忙“歸巢”03-30
去年北大3/4簽約畢業生北上廣就業03-30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簡介和經典臺詞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