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精品)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
通過本次的網絡學習,使我對初中數學教學感想很深,體會很多,受益匪淺。
一、教育教學的理論得到轉變。
在集中培訓學習中,聽了好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專家講座,結合新課程,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觀上,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程觀上,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創建與開發的過程;在教學觀上,教學是師生交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經歷。不僅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而且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應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自己也體會到,要轉變觀念,解放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導學生,去感染學生才是我們應有的教育價值觀。新時期師生關系在業務上應是雙方積極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業務組合。在理論上應充分體現個性、民主和發展精神;而情感上應在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情感聯系,是師生個性魅力的生動體現,是師生相互關愛的結果。同時我們應該去做一個創新型的教師,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全新的教育觀念,合理的知識結構,熟練的教學監控能力,熟練的課堂教學管理藝術。在教學評價上,應著眼于學生,注重長期的效應,注重過程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
二、課堂教學的能力得到提高。
聽了專家的精彩的講解,我深受啟發:在課堂教學中,學會了更好地設計教學,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如何上好各種類型的課,怎樣追求課堂教學的藝術。通過講解與交談,我體會到,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既然是科學,就要按規律辦事,改革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要講究藝術性,盡量上好每一節課。另外要加強說課和評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在這一階段里,我努力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煅煉自己,對課堂教學有了很深的體會和思考。
體會一:課堂教學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才能保證有效的教學。
體會二: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第一,教材、教師、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課前、課內、課后的關系,課前要吃透教材和學生,課內要重示范、點評、變式的教學,課后要及時跟蹤、反饋,暴露學生的錯誤。
體會三: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如下幾條原則,
第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
第二,要能夠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學習,去解決問題,提示矛盾;
第三,教師要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第四,教學中要有創新精神,要常教常新。
三、教科研的能力得到發展。
在教科研方面,聽專家介紹了論文的寫作,從培養意識到選題,收集素材,怎樣寫,學會了論文寫作的一般方法,養成了平時及時總結經驗的習慣。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有較強的教科研意識,要把教研和科研緊密結合起來,要用科研促進教研。通過培訓,我認識到,要進行科研,必須做如下幾點:
第一,要注重自己的理論學習,為自己的科研提供理論以據;
第二,要注重自己平時的教學研究和教學積累,為科研準備好第一手資料;
第三,要找準自己教科研的切入點,注重科研的針對性、實效性。
教師,即研究者,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研究,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做研究型教師。
四、多媒體教學的能力得到培養
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的展現知識的發生,更好的傳授,使課堂更精彩、更有效,F代中學生具有較強的聯想、想象能力,好奇心強,側重于形象思維,F代教育手段的運用能更好,更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訓部門為我們安排了《幾何畫板》的課程,懂得了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為以后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初中數學幾何畫板是很好的輔助教學手段。我一定要學好幾何畫板,為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通過學習和培訓、實踐和反思,我已逐步樹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了課堂教學和教科研水平。但我深知,自己還有好多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學習一些教育教學理論,用科學理論來指導我的實踐,使教育教學行為符合教育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同時,要注意積累、學習、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大面積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
第一,兩位老師都較好地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課件設計的恰當合理,充滿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兩位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引導學生,使學生一步一步進入課堂,從而充分理解并且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第三,在課堂中,兩位老師語言親切,對于學生的鼓勵性語言較為常用,對于學生的出錯點語氣并不刻板,不譏諷,做到了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的一個老師應該具備的師德品質。
第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理念,以小組為單位探討課堂中的重難點,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做課堂的主人,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我覺得這樣更能讓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得到很大的.提升,對于他們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也就順其自然,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習是一種享受快樂的過程。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
最近,我在一家幼兒園觀摩了一節小班課。當我進入幼兒園的教室時,我看到了一批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們。各種玩具,各種橙黃色的小桌椅,各種彩筆和繪畫,還有老師們那友好的笑容,這一切都讓人感到很舒適,很和諧。
幼兒園小班的教學方式很有意思,旨在為孩子們提供一種自主學習的環境。這是通過給孩子們鼓勵他們自己選擇所需要的玩具和活動,讓他們更有積極性和參與感。這讓他們在“玩中學”的過程中,掌握了很多知識和技能。
在幼兒園小班,老師們往往會起到指導作用,他們會提示孩子們,協助他們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受教育。
在觀摩節目中,我被孩子們的協作能力所感動。不僅他們能互相援助、支持,而且他們能夠邀請彼此共同參與制作玩具和繪畫。
幼兒園的老師鼓勵孩子們將合作精神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以及協作技能。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建立人際關系,為以后成為一個社交有能力的人做好準備。
在整個觀摩過程中,孩子們與老師之間的交互和互動不斷,這也是幼兒園小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老師們在課堂上通過繪畫、音樂、游戲等多種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通過觀摩,我意識到了和幼兒玩耍是一種富有教育性的.交流方式。幼兒竟然對在玩耍中學到的知識達到了深刻的認知,這提供了一種不同的體驗和方法,可以幫助幼兒在更新的環境中保持對學習的激情。
本次觀摩課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意識到幼兒園小班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幼兒們在這里可以享受到自由和互動,他們的創造性和發展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刺激。我們的工作和責任是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有趣和安全的環境,讓他們更自由、自主地學習和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育不僅教給孩子們知識和技能,重要的是讓他們理解合作、協作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通過建立積極、支持性和互動性的學習環境,老師們可以幫助孩子們在每一次游戲和學習中激發和發展他們的實際能力,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做好準備。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4
5月20日——22日,我有幸參加了米易一中聽課學習活動,傾聽了十節示范課,歷時三天,本次學習使我對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進而感受生活數學之美。現談談自己聽課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托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發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二、教學過程精致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布置作業課后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都能盡力做到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度、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使教學向理論聯系實際方向傾斜
數學學科本來是與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在這些示范課中,教師舉出太陽直射地面,火箭升空,追擊問題等直觀的教學方法,將數學問題機智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找出教育教學中找到各方面與別人的差距,積極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我們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5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我們學生學習中不可避免要面對的一門學科。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如何通過優秀的課例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成為我們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因此,我在近期參加了一場針對數學優秀課例的觀摩課,通過觀摩其他老師的優秀課例,我不僅學習到了更多教學方式和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數學所包含的內含和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關鍵。
這一節數學課是由一位熟練的老師授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在這堂課中,老師并沒有采取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以有趣的.方式教授這個比較難的數學概念。他的課堂開頭以優美的音樂和幽默的故事引入了一元二次方程。這樣的開頭不僅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也為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奠定了基礎。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采用了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參與并思考。除了老師的講解,學生們還在黑板上一起解決了習題。老師不僅指導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提出了一些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的實用性和應用性。
在整個課程中,老師提供的習題既有單項選擇題,也有自由發揮的問題。通過體驗,我們意識到自由發揮創意的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和思維能力是很重要的。老師還巧妙地運用了圖形和數字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實質。
最令我感到驚訝并敬佩的是,這位老師非常注意學生的情緒和創造力。無論是哪個學生提問,他總是耐心地回答并給予激勵。這種放松和信任是成功的必備因素之一。同時,老師還啟發學生思考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們通過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
這節觀摩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老師通過優秀的課例,展示了他熟練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通過這堂課,我意識到采用互動和實際問題的教學方式是非常有效和成功的。這節課也讓我認識到,好的數學老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創造力和情緒狀態,這非常重要。
總之,這場數學優秀課例觀摩課讓我們領悟到了更多優秀的教學方法、技巧、和教學理念。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適時地運用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推陳出新,改進我們的教學,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6
我非常榮幸參加了由《小學教學研究雜》社舉辦的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這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6位名師,其中全有國著名特級教師、國家督學、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北京教科院基數教研中心小數室主任的吳正憲老師,中學高級教師、福建省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師培訓首批省培專家羅鳴亮老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現任浙江省金華市金獅附小校長、教育部國培專家俞正強老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現任天津市紅橋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的徐長青老師,以及江蘇省特級教師、現任江蘇省海安實驗小學副校長的儲冬生老師,值得驕傲的是我們撫州市實驗學校的數學教研組長曾蓮秀老師也是這6位授課老師之一。并且這次活動的總評課人是由江西省特級教師、現任南昌市廣南學校黨支部書的呂英老師擔任。這次觀摩課活動可謂是精英薈萃、精彩絕倫,絕對是教育界的一次視聽盛宴、饕餮大餐。而我,作為近千名聽課者中的一員,十分幸運而又幸福地享受了這次精神盛宴。
每位名師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上課風格,如吳正憲老師的課,氣氛愉悅和諧,整個課堂呈現出學生樂學、愛學、善學、會學的生動活潑局面。她的每個字每句話都是那么完美準確,又能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顯而易懂。如徐長青老師,他仿佛帶著天津人與生俱來的喜劇天賦,配合他的.熱情以及精深的專業知識,他的課簡直就是一場完美的相聲表演。再如俞正強老師,他以他獨特的冷幽默以及俞氏智慧征服了在場的每一位學生和聽課者,他的“因”“果”之論,“不能忽略一眼,也不多看一眼”猶在耳邊,并銘記于心,鞭笞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切勿“忽略那一眼”。還有羅鳴亮老師的緩緩道來如沐春風、曾蓮秀老師的嚴謹治學優雅姿態,儲冬生老師精深廣博的專業知識……無不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大師級人物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
此次聽課收獲很大,受益匪淺,并讓我從中感悟頗多,更多的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未來的路還很長,而我要學習的很多很多。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課前準備必不可少。
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不僅包括備好課,并且在上課之前還應先與學生做好交流,在交流互動中滲透上課紀律。這是上好一堂課的根基。
二、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
精彩的導課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參與性更強,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如羅鳴亮老師在《四邊形的分類》這一堂課中,利用“猜猜信封里是什么”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并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三、教師要善于利用資源創設情境。
上課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俞正強老師在上《字母表示數》這堂課中,充分利用自己的頭發和學生的頭發的不同這一資源,快速準確地讓學生掌握“不同的對象,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四、簡潔準確的課堂用語很重要。
同樣一個知識,有的老師一句話就能講明白,有的老師一節課都解釋不清楚,關鍵在于用詞是否準確。在觀摩課中,每位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在上課時,每個詞語都是精準的引導語、過渡語或者總結語。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吳正憲老師在講《重疊問題》中算式“5+7-2”中為什么要“-2”和“3+5+2”中為什么要“+2”時,我絞盡腦汁想著如何讓更好的讓學生明白“即參加語文組有參加數學組”才需要+2或-2,然而吳老師一句“算重復的需要減掉,沒計算的需要加上”,簡潔易懂,瞬間讓我折服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啊。
就像呂英老師說的,各位名師的上課風格也許不是那么輕易就能學得會的。但是聽課之后總得有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有效的探究,如何在現有的資源下讓學生進行拓展,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中喚醒學生的內心,這些都是我要研究的方向,也許我現在還沒有答案,但只要認準了這個方向,我終究是要前行的!路確實還很長,但我可以抓住每一個機會來學習!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7
就戴圣育老師上的這節課來說,他對教材把握是很準確的,選擇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有效的。
對我來說,感觸比較深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教學層次性強,各環節過渡自然流暢,“扶”“放”有度,反映了教師具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和在課堂中能及時捕捉學生的信息資源。由于教師預設充分,點撥恰到好處,所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比較到位。
二、運用了多元化解決策略。整節課無不滲透著多元化的解決問題策略。戴老師帶領著學生運用割、補、拼的`方法,解決了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問題。戴老現甚至帶著學生把紅旗圖的解決方法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因為構成兩個三解形都是同底等高的等積三角形,從而把紅旗的平面圖面積計算演化到一個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三、較好地拓展、提升到跟其他知識的聯系。戴老師不僅僅拘泥于公式的聯系,他在讓學生分別計算出紅花、黃花、綠草的種植面積時,就聯系到了分數的知識。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為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以解決現實問題引入,有沒有起到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得要先解決基礎題,再去解決有難度的問題。
2、在紅旗圖的講解時,為什么要學生小組討論?一個有效的交流,前提是獨立思考,先要動筆,自己想,然后讓每一個小孩子在小組都有發言權。
3、在紅旗圖的講解時,沒有讓大多孩子了解為什么面積一樣呢?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8
20xx年4月20日上午,我們冒雨來到上蔡縣一中電教室,參加了由市教育局舉行的新課巡講觀摩課活動。三位執教老師分別來自市中學和汝南某鄉中,她們都曾是省級優質課獲得者。在這次聽課之行中,我感慨頗多。下面,我向各位領導和老師匯報一下我收獲和體會。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學習就是一種積累漸進的過程。她們在授課之初,無一例外地都強調了字音,字形,字義。課上既糾正了學生讀錯的音,又花費了一兩分鐘去鞏固這一環節,如《春酒》中的家醅(pei)枸杞(gouqi)氣氛(fen)挑剔(ti)健脾(pi)斟(zhen),《爸爸的花兒落了》中腫脹(zhongzhang)雞毛撣子(dan)徘徊(paihuai)咻(xiu)等等。
這些給我們今后上課提了一個醒,不能只讓學生預習之后就了事,不能認為在上課時強調字音形義,就多余或浪費時間。應該在新課之初都把那易錯,易忽視的字詞找出來,這個環節不多余,應該說很重要。
二,充分體現音樂在語文課堂中作用
優美的歌聲凈化人的心靈,激發人的情操,感染人的情緒,烘托文章的意境,關鍵時處理的好,能起到以一當十,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幾節課的執教者,都采用播放flash動畫音樂,營造出較好地氛圍,如《春酒》的執教者在由故鄉引出月亮之時,播放了一段深情演唱的歌曲,歌詞是: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里,抬頭看天上,看月思故鄉,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通過反復的吟唱,讓學生更深地理解了課文的主旨,并懂得了“月是故鄉明,酒是故鄉醇”的`道理。
三,較好地展現了老師良好的個人素質。
課堂就是一個演藝場,學生雖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老師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深厚的古詩文底蘊。
在表揚朗讀的那個同學準備工作做的好時用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女同學發言積極,而男同學不太活躍時,引用了“一花獨開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對文章表現的一種情感上,引用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在引用討論一環節時,引用了“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評價本文的語言特點時,引用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在拓展訓練中,背了余光中的《鄉愁》等等,引用恰當,張口就來,令人嘆服。
2,善運用鼓勵性評語評價學生的閃光點。
如在學生賞析了某一句時,用到了寓情于物一詞,老師評價:說的多好啊,能選擇這樣一個詞,說明這個同學理解的很深,又一學生在回答中用到了一方面,另一方面,老師評價說:“這個同學條理很清晰”
四,課堂程序設計很流暢。
講課如寫文,思路清晰,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給人很舒服的感覺。如《春酒》一課的設計者,由開場白自然導入課題,由朗讀自然引出品讀,設計討論一環節,品讀了形象和語言兩方面,由故鄉引出月,播放音樂,拓展練習,總結本課。又如《爸爸的花兒落了》由詩導入,然后說情節,品語言,說故事,布置作業,推薦文章,欣賞歌曲。
聽這樣的課,猶如品嘗一杯散發清香的好茶,猶如欣賞行云流水的藝術,美不勝收。
五,板書較為新穎。
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課,執教者設計了如下板書,既表現了主旨,又很新穎,可謂匠心獨運。
六,美玉之瑕。
金無足赤,《春酒》一課的執教者在板書字形,字音時,有重疊現象,且潦草,太隨便,缺乏美感,《爸爸的花兒落了》在說情節里問“文章是寫‘我’還是‘爸爸’”,這樣的問題欠妥;在品語言環節里,“我認為最有哲理的句子,我還不能理解的句子等,回答一略而過,不能體現設計這一問題的初衷。
總體來說,這三節課展現名師的風采,傳達出新課改的發展動向,為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9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這次,到演禮小學、第二小學聽了三節優質課,并有幸聆聽了專家的教誨,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現在就將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征,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如四年級的《圖形的旋轉》中,先出現學生熟悉的,簡單的圖形的旋轉,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經歷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并組織相互間的交流發現總結方法,然后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或通過情境變式,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二、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活動探索。
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他認為從五個方面入手,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多做;解放兒童的嘴巴;讓他們敢問多問,有了問題的自由,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多學,兒童的空間,得到解放,才能收集豐富的資料,擴大眼界,發揮內在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時間,讓他們有空暇時間消化知識,增長知識。這幾節課充分做到了這幾點。
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新一輪課程要求學習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如何在課堂上落實呢?讓每個學生承擔著不同的學習任務,每個人承擔的角色隨時改變,這樣,每人都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稊祵W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這是讓學生的主體參與,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互相作用,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的過程。許多過去課堂上需要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有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師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解題的方法,同時有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這對于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
總之,數學教學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0
今天我有幸觀摩了郭素英、王有花的課堂,此次觀摩學習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首先,郭素英老師在《常見的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這堂課中,從孩子們身邊熟悉的“太陽城”超市引入新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容易的引出“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其次,結合例題中具體情境,分析得出單價、總價、數量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為:單價×數量=總價;并從中引申出:單價=總價÷數量、數量=總價÷單價。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流暢、條理清晰、層層遞進。最后,郭老師設計了既有新意,又有梯度的練習題,使學生當堂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王有花老師在講授《加減混合》這節課時,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使學生迅速與老師拉近距離,投入到課堂中。在課堂開始時,王老師向學生們講述了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復習連加連減的運算,為學習加減混合運算奠定了基礎。通過一個故事,王老師創設了有趣的學習情境把復習舊知和探究新知很好的銜接了起來,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動靜結合地方式,使學生輕松且牢固地理解掌握了加減混合運算。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觀摩兩位老師地課堂,我認識到,在教學時要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使學生對學習不再陌生,不再感到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讓我領略了優秀教師的教學風采,為我今后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日常教學中,我將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爭取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數學教師。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1
20xx年10月,我在濱城區實驗一小有幸聆聽了幾節濱州市小學語文教學能手評選的課堂展示課,分別是張艷玲老師執教的《去年的樹》,孫紹紅老師、劉春霞老師、張朝霞老師分別執教的《玩出了名堂》,王媛媛老師執教的《花鐘》,范文斌老師執教的《白鵝》和劉子煜老師執教的《貓》。結合聽課的感受,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課堂導入精彩紛呈。
例如:孫紹紅執教的《玩出了名堂》老師用孩子最感興趣的玩入手“孩子們你喜歡玩嗎?”張朝霞執教的《玩出了名堂》“上課前我們先來玩一個游戲《找不同》”“你能告訴我,你為什么能找的這么快,這么多?”這樣的開課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為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為精彩課堂奠定了一個基礎。
二、學習目標明確。
濱城區范文斌老師的課這一點最吸引我。范老師上的是第二課時,一上課,范老師先和孩子們回憶了上節課學習了什么?接下來關注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整節課范老師抓住一個問題“你認為作者筆下的白鵝哪一點最有趣,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展開教學。最后范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總結這節課的學習方法。
劉子煜老師執教的《貓》,整堂課圍繞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展開教學,學習目標明確,讓孩子學有所獲。
執教老師的各個教學環節都在努力體現大語文教學觀。這也是我今后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努力的方向。她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精美的課件制作,設計簡練、巧妙的板書等,令人贊嘆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也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這幾位教師的匯報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練后訓、先放后扶”的過程!蔽蚁耄n堂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后,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么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后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趙兵老師的匯報中提到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澳阏f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少F,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斑@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再次,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蔽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子?
最后,嶄新的教學理念
執教老師都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的發展,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文本”,聽、說、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高效。
通過此次聽課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淀教學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人民教師。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2
4月17、18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名師之路”小學數學主題單元整體構建教學觀摩研討會培訓。幾位老師教學各具特色,讓我感受到不同地方文化的展示與碰撞,是一場數學教學展示的盛宴。學習后我感受頗深,簡單談自己的一些感觸。
一、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張老師的講座《尊重兒童視角構建生本課堂》,讓我感觸頗深。
她在做講座時展示出一年級孩子的計算“7+2=5,4+6=6”時,我的腦子第一反應就是7—2=5。可是4+6=6,實在不知道這個孩子是怎么想的。接下來,張老師說:“咱們是不是會感到孩子很粗心,怎么這么不長記性,亂寫等等之類的一些想法。可當你用心去聽,也許會是意想不到的聲音”。
二、慎重對待“為什么”,讓孩子形成思考力。
顧志能老師的《用字母表示數》,整堂課給孩子很大的發揮空間,我當時腦海冒出兩個字——著魔。聲情并茂的一節課,很幽默,非常有帶入感,關注“生問”,也就是學生提出的問題。
其實在這里我們普通老師是有顧慮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們老師回答不了怎么辦?顧老師說:“不怕,怕什么,誰規定老師一定得必須答出來。給孩子一定要留思考提問的空間。
雖然老師這樣說,給了我們老師很大一個臺階下。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只是顧老師讓我們不要顧及太多,大膽讓孩子去疑問、去分析、去探究、去尋找結論。
很享受的一節課,教會孩子要有辯證思維,不能人云亦云。對自己思考過的東西,自己思考過后得出的結論要堅信不疑。對于課堂中個別孩子的問題與困惑,孩子有糾結有沖突,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有這些就對了,說明孩子們在思考。說到這里,當時黑板上面幾乎都寫滿了。顧老師很自然的,一個膝蓋跪在地上,把剩下的板書寫完。我覺得當時的那個畫面,如此的美好。就覺得跟那個詞“著魔”,真的是很符合。所以一定要培養孩子在疑問中去探究去思考,形成思考能力。
三、讓知識形成框架,注重知識的層次化、系統化。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10的分與合》,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2和8等等,一直到10可以分成9和1,對于一年級是這樣的。教學中,其實也要給孩子滲透變和不變的思想?此坪唵蔚囊还潯10的分與合》滲透著變量思想,所以要注重知識的層次化、系統化教學,形成一個知識的框架。
在教學中,這樣的理念非常重要。孩子在學習中,慢慢也會對知識進行層次劃分和系統的整理。每個年級,數學都是圍繞四大板塊進行教學的,所以某一板塊的知識在不同年級就有不同的層次和要求,但由于知識類型相同,孩子們又可以在之前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遷移、升華,從而更好地學習新的本領。
四、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語文需要閱讀,數學離不開閱讀,各科之間都離不開閱讀,拋開單純的知識學習,生活也離不開閱讀。數學題意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都是在閱讀能力下發展的,讓閱讀成為孩子和我們的日常,讓閱讀帶孩子帶我們去看更多的.美好,更多的不一樣,培養閱讀興趣,我們一起加油!
五、教數學更是在育人。
這次的觀摩聽課,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的這次機會,讓我感受到大師們的風采。每一次聽課,都有不一樣的收獲和思考,學習的地方真的非常多。
教學更重要的是教做人,也就是育人,教育教學是一項常做常新的事情。
孩子們在一天天成長,其實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有時覺得孩子們真的非常有想法,也經常會讓我感受到不一樣的東西,他們的世界我非常樂于參與其中。每節課我都在努力將自己歸零,然后以一個全新的身份進入教室,和同學們一起去認知事物,去質疑、去思考、去分辨,得出結論,真的很美好。最后我想說:“孩子們,與你們同行,甚感美好!”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3
我有幸參加了觀摩活動,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一點點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一天的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市內各個學校5位教師的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參評評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串起來,有的將知道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游戲里……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劉艷杰老師的《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陽”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識時分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找規律》時,呂金穎老師利用超市、商店開業時門口懸掛的彩旗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規律,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劉子躍老師執教的《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學習單位體積的問題時,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讓學生說,再讓學生用燒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幣的大小等等,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夠感知物體的體積。再如慈老師的《認識平行四邊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游戲活動。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呂金穎老師的《找規律》一課中,就讓學生通過小組比賽擺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等活動,讓學生從游戲中去體驗,去感受規律,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后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有幸參加《全國蘇教版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雖然南京氣溫驟降,陰雨連綿,但糟糕的天氣絲毫沒仃遮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熱鬧氣氛。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3天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全國的15位選手的課堂評比課和6位特級教師的展示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名師教態自然,語言簡潔、精煉,課堂中,他們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激發興趣,不吝嗇表揚,每一個表揚評價都恰到好處.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師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特色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顧夢亞老師在教學《認識千克》時通過簡單活動(愛的抱抱)導入新課,不僅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在不知不覺中讓生感受到人的體重有輕有重,進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輕有重,從而引出千克這一重量單位;還有的是華德勇老師在教學《因數與倍數》時以最近熱門的全面二孩話題導入,讓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進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數學中,數與數在這樣的相互依存的關系,也就是本課所要研究的因數與倍數。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趣,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
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方面,讓我特別欣賞的是吳凌艷老師上的《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具準備了多組線段,每小組研究一組線段,有的小組可以圍成三角形,有的小組不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讓學生在沖突中研究出兩條線段長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然后很自然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這一規律,接著動手畫圖驗證猜想,體現數學教學的嚴密性,特別值得我們去學習。
王恒干老師執教的活動課《樹葉中的比》,王恒干老師以大方自然的教態,親切溫和的語言,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展示出其嫻熟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數學底蘊,完美地向全國數學專家及教師呈現了一節組織有效的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活動課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比較、分析,探索并發現一些常見樹葉的長與寬的比,感受剄樹葉的形狀與它的長與寬的比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據分析觀念,增強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王老師的課堂詼諧幽默,激趣,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節課堂,老師教得輕松,學得愉快。
特級教師張齊華老師的《確定位置》一課,設計新穎,層層遞進,讓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船的方法,不斷讓孩子產生學習探究的需求,最后更是將方向與距離提升到面、線、點的高度,深化確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課站得高、挖得深、講的透、學得好,這正是特級教師的魅力。
特級教師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一課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糾纏于乘法豎式如何計算,而是緊緊圍繞著如何處理小數點的這一重點展開教學與練習,對于課堂上學生產生的錯誤,采取兵教兵的方法,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著通過各種練習層層遞進的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將所看到的所學的用在平常每一節課上,潛心學習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讓自己的成長之路越走越寬!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4
“雞兔同籠”問題是一節相對來說比較難講的課,因為這節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考查較高。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思維比較混亂,學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仔細分析,其實不難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關鍵原因就是學生解題時沒有形成一個明晰的思路。
而在本節課中,我們似乎并沒有感覺到學生的思維出現停滯或困頓的現象,其原因我想可能正是由于吳老師注重了將質疑與導思的恰當融合與把握,通過追問的方式,步步推進,讓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而最終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5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精品課觀摩會,在這短短一天的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六位優秀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及來自永濟市教研員的精彩點評,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太原師范第一附屬小學教師成艷斌的課堂中,經歷《找規律》的發現與應用的過程,進而,讓學生在面對新的現象或者命題時,能主動的運用相關的策略有效的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整個創設學習情境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開放的去探尋盆花的擺放、四季的輪回、彩旗的懸掛……的規律,體現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在具體的情境中逐步優化解題策略。規律總是有章可循,但規律又總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時還藏著很多既變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規律,除了洞察力要強,還要有極高的悟性。成老師的這堂課通過認真的分析,細致的講解,多種形式的反復操練,啟發誘導等,讓學生初步掌握了規律的由來,這正如上課,說起來課堂是應該有著既定的教學模式的,這也便可以理解成規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正如同規律的可塑性了。數學的規律,尚且還可探得一二;而人生這個大舞臺的規律,確是沒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學生為主體
這堂課是由來自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的許洋老師帶來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圈》。這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有緣可循的,也就是說在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的能力上的綜合運用,而神奇的莫比烏斯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數學視野的好題材。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一張普通的紙條翻轉粘合,居然就從雙側面圈變為了單側面圈。許老師就是用魔術式的手法把學生帶進莫比烏絲圈的奇幻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假設、猜想、操作、驚奇中思考著問題,產生著新的疑問。在“猜想-驗證-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著數學的神奇魅力。聽課過程中,我們也被許老師感染了,老師們也隨著課的延伸和課堂上的圖示制作著莫比烏絲圈,和許老師以及班上的學生一樣對它的奇妙驚嘆不已。這是一節沒有結尾的課,是一部懸念劇。它的妙處不但是在教學生一個新的知識,而是在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渴望。許老師還用他的這節課告訴我們這樣的信息:新課程、新教學、新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廣聞博覽,從文化學的角度來進行數學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把握學生的學習心向,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課堂,這樣才能設計出令學生喜歡和驚奇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徜徉其中。
三、強化知識應用
來自常州市博愛小學的潘雪琪老師執教的《秒的認識》,讓學生用動作體驗1秒;聽兒歌體驗5秒、10秒;用跳繩、拍皮球,計算等體驗60秒。老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學習方法,真正體現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匯報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學生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這個概念。同時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一秒有多長,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鐘同時滲透思品教育,指導學生做個珍惜時間的小主人,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05-01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08-10
小學數學示范觀摩課心得體會04-29
(優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5篇01-14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通用17篇)05-27
幼兒園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04-13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5篇04-14
小學數學線上觀摩課觀摩心得體會09-11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通用10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