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倡導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對中國自身發展有深遠影響,也是中國面對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環做出的積極回應。農村是中國經濟社會的基礎,沒有農村的生態文明就沒有整個社會的生態文明,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生態文明。因此,積極推進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建設農村生態文明,就是要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讓生態文明的觀念落實到農村的企業、家庭和個人。
一、對生態文明與農村生態文明的理解
農村生態文明的內涵應包括實現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特別是人的思維觀念的生態化轉變,創造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建設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有機共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文明農村,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農村生態文明是一個綜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與生活時,主動、積極地改善和優化農村內部結構,以及建設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塑造良好的農村面貌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
二、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一)我國環境保護資源分配不均衡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經濟的大國,有9億多農民生活在農村,絕大多數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也發生在農村。全國的絕大多數鄉鎮沒有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60多萬個行政村絕大多數沒有條件治理環境污染。城市作為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地帶,占據了絕大多數的環境保護資源,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防止城市的環境污染以及治理污染,但對廣大農村的投入卻少之又少。從城鄉的環境基礎設施來看,城市的環境基礎設施由于投資到位,在集中用水、垃圾、污水和糞便處理等基本面上都能夠滿足城市需求且每年呈增強的形勢,而農村的環境基礎設施匱乏,供水和垃圾處理等基本事項都難以得到保證,大部分垃圾由于沒有相應的設施,不經任何處理就直接隨意亂扔、亂倒、亂堆,嚴重影響環境衛生,破壞農村景觀。絕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滲人地下或直接排入溝渠、水塘,污染水源,致使農村飲水型地方病多發。正是由于的空缺及環境保護資源的分配不均衡,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現象愈演愈烈。
。ǘ└孛娣e急劇減少
。ㄈ┕I污染對農村生態破環嚴重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已經不僅僅在城市發展,工業污染逐漸侵入廣大的農村地區,城市的擴張也導致大量的污染轉移到了農村,對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破壞,給農民生活帶來巨大影響。
1、城市污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向農村擴散,例如將固體垃圾拉到到農村堆放或填埋、有毒氣體或煙塵飄落到農村、城市排出的污水通過各種渠道滲入農村等。
2、破壞性利用耕地。迫于地方財政收入壓力,近幾年來不少農村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資,但由于受農村勞動力素質低下、資金短缺、信息匱乏以及基礎設施不健全等不利因素的制約,招商引資引進來的大部分是一些環境破壞嚴重,資源消耗巨大的低附加值企業,比如礦山的開采及其礦渣就不僅污染周邊農村環境,而且占用大量耕地,污染耕地,破壞生態系統。
三、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的建議及對策
。ㄒ唬┱哟筠r村環境保護的投入
政府應當采取經濟手段,通過稅收政策和財政補貼,推進城鄉之間的環境公平,以此來解決農村環境問題。一方面,當前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糾紛和群體性質事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因此,在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中,加大生態環境和資源的補償賠償力度,并從制度上加以保證,顯得尤其重要。另一方面,政府應建立保障農村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加強對農村的環境保護投入。由于過去幾十年中的城市經濟發展都是以犧牲農村環境作為代價換取的,為了實現環境公平,政府應該通過制定有利于農村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推進農村的環境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保障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ǘ┮龑V大農民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探索農村價值觀念的轉變模式,是農民樹立生態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與方法,其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實現農民從傳統單純追求農業的經濟產值向追求農業生態價值觀念轉變,從而樹立農村新的生態價值觀念;實現農民知識結構的轉型和農村教育方式的更新,對農民形成生態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農民自身生態意識的強弱對整個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過教育、宣傳等多種方式,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首要的位置,使村民生態、環保意識普遍提高并成為自覺行動,摒棄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從傳統“征服自然”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轉變;倡導生態消費模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價值觀;使生態文明理念在生產、科學、社會活動中深入人心,人人參與生態家園建設。加強農村環境教育,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特點,因地制宜,實施不同的教育。
。ㄈ┺D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
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村經濟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轉變和創新農村經濟增長方式,將生態環境概念納人農村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中,控制污染,保護環境,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求農村經濟增長過程具有“無污染、無公害、無損于子孫后代”的三無標準,達到有利于人類、生態和自然平衡,有利于資源永續利用和有利于生產和消費可持續發展的“三個有利于”的長遠目標。這就要創新農業生產方式。一些地方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行“生態家園”的復合經營模式,以及建立健全清潔農業體系(即無公害農業體系、綠色生態農業體系、有機農業體系)等都取得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雙贏效果。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今天,我們應當積極采取對策,把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努力使農村向著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提升農村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結構、實現農業的高產優質高效和生態安全的總體目標,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道路。
【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感悟12-05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6篇03-11
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總結01-24
高等林業教育與生態文明建設03-01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思考的論文06-16
生態學對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啟示03-15
生態文明建設培訓班心得體會03-26
生態文明建設征文范文(精選14篇)06-07
2021生態文明建設征文09-09
生態文明建設調查報告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