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觀察筆記。他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向我們真實地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贊揚了蟋蟀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使學生產生極大的閱讀興趣。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是通過長期深入的觀察才發現了這一昆蟲世界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觀察是思維的觸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與事物之間聯系的主要手段。從小培養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第二單元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選編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為了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本篇課文也不例外。同時,它也為第五單元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方面埋下伏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本節課應達到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隨遇而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作者擬人的習作方法。
3.學習蟋蟀那種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激發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句段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教學難點是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四、說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學法、多媒體直觀法、以讀促悟法。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五、教學流程
如何轉換學生角色,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想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蟋蟀,介紹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經過。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上課前,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家,學生會非常自豪,能踴躍地說。再加上課前對蟋蟀的已知了解,學生已經知道蟋蟀的歌聲動聽,對蟋蟀的可愛、有趣早已銘記在心。這樣二者結合起來,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舊知遷移,為學生轉換角色,改變學習方式作準備,也為學生發展口語作準備。
這樣讓學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聯系起來,自然而然地導入課題。
(二)研讀課文、自主感悟
在導入課文后,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生能很快體會出文章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小組學習、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學習、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每個學生要先認真讀書,體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或怎樣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愛蟋蟀,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經過;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勾畫下來反復讀一讀,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旁邊或本子上,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邊標上問號;并且估計一下,其它小組的同學有可能向你們提出什么問題,該怎么解答。學生在自讀自悟幾分鐘后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質疑,共同推測一下其他組同學會提的問題,一起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這樣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就真正達到人人動口讀書,用心體驗,實現人人自主學習,而不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個別優秀學生的一言堂,從而提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達到設計理念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記者問
學生把自己轉換成蟋蟀這個角色,匯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時,就有可能根據自己在讀中的感悟,用朗讀勾畫批注法,邊朗讀邊結合自己的體會介紹,也有可能會根據課文內容繪制示意圖介紹。在聽完介紹后,其它小組的同學可扮演小記者向這組同學質疑,進行答小記者問。這樣促使學生自讀自悟時更認真,在本小組交流討論時更合作、更投入。在學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難時教師適時點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共同參與,自主質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實現設計理念中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擬人手法敘述,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渾厚的興趣,在匯報蟋蟀住宅經過時,學生除了邊朗讀邊談體會,還很可能會自然而然轉換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動作介紹修建住宅的經過。在轉換角色的同時,學生一方面對課文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讀懂了課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對蟋蟀產生認同,自然就體驗到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就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這一設計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交流,已經激發了學生對蟋蟀的喜愛和贊揚之情,就進入拓展延伸、情感升華這一環節。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動物住宅和它們修建住宅的圖片、文字資料或關于作者的相關資料,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再把此時此刻想對蟋蟀或其它動物想說的話寫下來,鼓勵學生用我筆寫我心,暢所欲言。然后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這樣讓學生有準備地說一段話,實現讀、寫、說結合。
(五)小結作業,收束課堂
最后是本節課的小結作業環節,教師對本堂課的學習進行小結,一方面總結收獲,另一方面鼓勵學習積極性,為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因此我的板書簡單明了,課文的內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學情簡介
我班學生學的是老教材,但從三年級時我就比較注重課外閱讀的拓展,常常會尋找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推薦給他們,或讀或寫或品或悟,而新教材的課文就是很好的補充內容。因此,我班學生對學習此類是有一定的基礎的。然而,從本課來看,不僅是要讓學生們從騎者們的眼神中讀懂他們對老人的不同行為,更要了解這些行為與眼神的關系,甚至是行為之后所隱含的深刻含義。這樣的課文又不同于以往直接抒情的,故事情節不是很強,語言文字內涵豐富,要從騎者的眼神中了解他們的行為,又要從老人的行為中想象他的眼神,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推敲出他們之間的關系,再從其中體會出深刻的內涵,這對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教學目標
在研讀了課文后,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制訂了這樣幾個教學目標:
1、學習聯系上下文,結合查字典理解“徒勞”、“無濟于事”、“暖人肺腑”等詞語。由于課文的語言內涵豐富,出現了許多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在課前的預習中、在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通過隨機查字典當場解決這些詞語。一方面,理解了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自覺用工具書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新教材課文篇幅長,再加上含義深刻,有些詞、句文學性較強,所以我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自己讀課文的機會。我覺得我們不應在朗讀上“吝嗇”付出時間,因為,朗讀課文是對課文內容的再理解,是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與課本的對話,再加上學習老教材的學生對于新教材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更要在課文的朗讀上扎實些。教學中,我采用了反復讀重點段,引讀、自己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悟“眼神”的內涵,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3、能夠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并通過釋疑體會人物的品質。新課標提出了“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要求,所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并沒有更換這一個目標,(“更換”什么意思?學生在質疑方面是何基礎?應具體說明)而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后,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所謂“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有思考的空間,并能幫助我們深入學習課文的問題。
4、借助寫話訓練使學生懂得在別人遭遇困境時,應給予真誠無私的幫助。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承載著道德教育的任務,但是,如果將德育的滲透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悟與訓練割裂開來,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落腳點,無疑會使語文課失去了味道。因此,對于課文的情感目標的達成,我試圖通過寫話練習來實現。這樣,既有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有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抓住課題,整體進入課文。
1、師表揚學生上課精神飽滿。
2、出示課題,齊讀。
“眼神”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剛才,老師在表揚大家的時候,你們看到老師的眼中流露著怎樣的眼神?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這位老人又讀懂了誰的眼神?是怎樣的眼神?帶著問題輕聲讀讀課文,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找到相關的句子后用直線劃出。
。ㄕf明:由于“眼神”在生活中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課的一開始,我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幫助學生了解了“眼神”在生活中的作用,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了鋪墊。同時,就課題進行了提問,抓住了課文的著眼處,對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起著推動作用。)
(二)抓住重點段落,學習課文內容。
。ㄕf明:在仔細分析了課文后,便能發現第5節是課文的重點段落,這是老人對杰弗遜所說的一段話,分析了騎者的眼神與行為之間的關系,把握了這一段就能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品質,它具有深刻的內涵。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便以此作為統領全文的線索,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使課文化難為易、深入淺出。)
1、根據學生交流的語句出示課文第5節中老人說的一段話,引出線索。
(1)自己試著讀讀這段話,不僅要讀通,更要讀懂。你讀明白了什么?
。2)“學貴有疑”,你還有什么讀不明白的?
● 對課文中字、詞不理解:無濟于事、……之狀
● 對課文內容不理解:“這樣一個機會”指怎樣的機會?“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是什么時候?
。ㄕf明: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閱讀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眼神”在老人和騎者之間所起的作用,我提出了“讀懂了什么?”這樣,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他們整理出故事發生的整條線索,從而也能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邊讀邊想,在讀中產生疑問,在讀中解決疑問,從而培養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因此,在“讀懂什么?”之后,又提出了“還有什么讀不明白的?”根據學生以往的閱讀過程,讀不明白的往往是課文深層的內涵部分,在課文里也就是“老人是如何能通過眼神分析出騎者不同的行為的?”學生對產生了問題,就有了學習的欲望,這對深入學習課文,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抓住線索學習課文第1節,體會老人的處境,體會老人的眼神。
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出問題:“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指什么時候?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小節好好讀一讀。
。1)指名讀
(2)這是文中的描寫,現在請大家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說說老人當時的處境。
(媒體出示詞語):
兩鬢蒼蒼 老態龍鐘 凜冽刺骨 焦急萬分 抖抖索索 漫天飛雪
。3)自由說、指名說
。4)想象:此時此刻,老人的眼神是怎樣的?
。ㄕf明:本文除了有人物語言豐富的特點外,還反復渲染了天氣的寒冷,并在第1節中著重寫了老人在長久的等待中身體被凍僵的場景描寫,這是突出了老人所處的困境,為下文作了鋪墊,讓人感受到騎手給予老人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所以,在這里我設計了運用詞語進行說話的訓練點,目的一:體會老人所處的困境,體會到關愛他人的重要性。目的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語言運用的能力。)
3、抓住線索學習課文2、3節,知道騎者們的不同行為,體會眼神與行為的關系。
就在這時,羊腸小道上走來一隊騎者,當老人向這隊騎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時,他卻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師引導學生再讀第5節。
那么,老人對這兩種眼神的分析對嗎?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騎者不同的行為吧!再讀第2、3節,找到他們不同的表現,用不同的符號劃出。
。1)讓我們先來看看前幾個騎手的行為,請大家展開合理的想象,結合課文第5節來說一說。
突然,冰冷的羊腸小道上由遠而近傳來了有節奏的馬蹄聲,老人懷著焦急的心情,打量著幾個騎馬的人依次從他身邊過去,可是這些騎手們,個個流露著的眼神,他想: 。
自由說、指名說、再自由說、齊讀填空。
(2)指導朗讀描寫最后的騎者的句子。
就當最后一個騎手將要和他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老人看到他的眼神里流露著——(齊說)
于是,便向他提出了幫助的請求,自己試著讀讀這一節描寫騎者的語句,想想該怎么讀好它。
指名讀(媒體出示紅點)、齊讀,讀好騎者當時幫助老人的行為。
。ㄕf明:感悟必須要以語言訓練為依托,沒有語言文字訓練為基礎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兩者不同的行為(關愛他人、冷漠待人)帶給老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結果,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5節進行想象說話。這個填空練習的設計我利用了課文描寫中的某些空白處,通過想象幫助學生去體會,同時也讓學生能掌握聯系上下文理解的好方法。)
4、通過引讀4、5、6節,再次體會老人的那段話。
(三)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1、故事到這里結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這最后一位騎者就是——(托馬斯.杰弗遜)
他是美國第三任總統,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
2、總結: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想杰弗遜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靈。怪不得他在成為總統后能受到人民的愛戴。
3、寫話練習:相信這位總統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后,一定受到了許多的啟示,那么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會有些什么啟發呢?請寫一、兩句話。
在閱讀了這篇課文后,讓我也感觸頗深,所以我也寫了這樣一句話
。ㄕf明: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還特別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由于學生個人的差異,他對內容的理解,對內涵的把握都是不同的!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學完了這篇課文后的感受也是不同層次的。通過寫話練習,將課文的含義進行了內化和提升。)(出示學生的寫話內容)
如果說《微笑著承受一切》是從廣度來挖掘深度,那么《眼神》的設計力求從深度來挖掘深度,也就是要做到“深入淺出”,并且通過反復朗讀、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能真正的學到一些什么。我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真實些、樸實些、扎實些。一堂骨干教師公開課讓我受益很多,但我也切實感到自己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還留下了些遺憾,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在現今,說課逐漸成為現階段極其重要的一種教研活動。小學語文四年級說課稿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通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2)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和古詩五讀法等方法來學習古詩,感知詩詞大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3)通過意境的創設、反復誦讀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教學準備
(1)針對古詩內容有側重地查閱王安石的資料,對他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人生履歷有所了解,并做簡要地記錄。
(2)收集描寫思鄉的詩詞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導入語:如果說中國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么,詩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顆星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北宋王安石創作的《泊船瓜洲》”導入課題,師板書課題,生讀課題,并釋題意,然后詳細介紹了詩人王安石,對他偉大的歷史功績和文學成就進行了高度贊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詩人產生了崇敬之情,進而對詩歌產生了學習的渴望。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讀通其文。
(1)糾正字音。如:“泊”的讀音為bó
“間”讀 jiàn;“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 huán;
(2)讓學生小聲朗讀詩文,注意讀準字音。此環節目的在于掃除字詞障礙,大體把握詩意,為后面的細讀詩詞奠定基礎。
(4)小結學習方法,教師板書:一讀通其文
二、讀品其意
(1)自讀詩文,結合幻燈片出示的詞語注釋品味詩句的具體含義。
(因為這首詩的意思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自學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味詩句的意思,通過課上的學生回答表明,學生完全能夠自學,且效果很好。)
(2)捉住詩眼“又”以及“何時還”進一步分析詩人的思鄉之情。
(3)通讀全詩,小結學習方法:二品其意。
總之,通過挖掘全詩重點字詞,使學生深刻體會詩句的具體含義,為感悟詩情做好準備。
三、讀悟詩情
請學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詩人所處的場景以及他的所見所感。教師在旁用語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觀察積累,對詩人當時所處的自然環境展開了大膽的想象,并將想象內容連貫起來創作出了一段段生動優美的文字材料。這里運用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在這里,我大膽的提出了兩個問題,1、為什么詩人所處的實際距離和他的心理距離產生了差距?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對家鄉的思念之情。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的典故,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用“綠”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感受綠字的動態美,并且詩人感受家鄉的美景從而增添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大膽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使學生完全融入到詩詞所營造的意境中,將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諧統一起來,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詩的意境、情蘊,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讀誦其韻。
(1)帶感情朗誦,注意音調、停頓,讀出節奏韻味。 請學生展示朗誦,教師進行評價。
(誦讀和朗讀是不同的,其區別就是用情與否,學生經歷了前三個學習階段,對詩情有了很深的感悟,之后,我又給學生出示了四個詞語,分別是:思念、哀傷、渴望、無奈,讓學生用這些詞語說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結果學生的回答淋漓盡致的把詩人的心情和感受表達了出來,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誦讀很成皋,誦讀起來聲情并茂,并能通過關鍵字誦讀出詩人濃濃的思想愛鄉之情。)
(2)指名學生背誦,結合想象與意境,欣賞、誦讀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利于背誦,而且記憶深刻。古詩學得透徹,所以有的學生能做到當堂背誦。
(三)總結
指出教學重點,做好筆記;仡櫣旁娝淖x法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教學流程
一、情境法導課
這篇文章的題材切近學生的實際,有極大一部分學生有過達麗瑪一樣的經歷。因此課伊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春天的雨點》。哪些同學有過達麗瑪類似的情況?下面我們把自己當作達麗瑪來學習課文。”這樣導課,可以喚起學生的回憶,引起學生對文章人物的關注,使他們進入最佳的情緒狀態。 v 二、目標導向 向學生交待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實施目標 這一環節是影響目標達成度的關鍵,我以循序漸進為原則,準備分三步進行教學。 (一)示范質疑(學習一、二自然段) 教師打開幻燈,出示自學提綱: 1.劃出最能表現烏漢娜老師關心愛護學生的句子,并說說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么。 2.達麗瑪的神態如何?她當時怎么想?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想想完成自學,再用議議的方式進行檢測交流。疑是思維的開始,要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而質疑能力的培養要經歷教師從扶一放、學生從仿——創的過程,教師出示問題,示范質疑,讓學生有路可循,為第二步的學習質疑作好鋪墊。 (二)學習質疑(理解課文三、四自然段) 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了解烏漢娜老師是如何給達麗補課的,接著讓學生模仿第一段的自學問題,給自己、同學們提出問題,師生經過篩選補充,教師用幻燈出示自學提示: 1.“用——”劃出最能表現烏漢娜老師關心愛護學生的句子。并說說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么。 2.達麗瑪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學生帶著問題繼續用讀讀、劃劃、想想、議議的學法自學第二大段。最后師生交流。 在交流問題2時,插進有感情朗讀訓練!斑_麗瑪望著老師嚴肅的面容,心里發誓:上課再也不能讓心跑向大草原了!边@個句子是值得深究的一個句子;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我分四步進行。一讀句子想:這句話圍繞哪個詞來寫;二讀,這句子圍繞“發誓”寫了什么內容?三讀,這句子表達了達麗瑪怎樣的情感。通過讀讀、想想、議議讓學生懂得達麗瑪之所以決心要專心致志地聽課是烏漢娜的行為、精神感動了她,在這基礎‘上,再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聲音讀出來,即四讀。 達麗瑪是怎么做呢?這個問題文章沒有正面敘述,而是通過烏漢娜老師和達麗瑪之間的對話表現出來的。教學時.她倆的對話我采用以讀代講法;指名分角色朗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及時矯正;優生示范讀;自由讀;檢測性指名分角色讀,在有層次的反復朗讀中,讓學生懂得烏漢娜為了達麗瑪的進步激動不已,她覺得自己偽努力有了收效,從而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那份真誠的愛,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其中的作用。 這一環節是“扶”的過程,讓學生模仿質疑,質疑后師生討論、篩選、補充問題,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有利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悟出學法。 (三)運用學法。(自學第五自然段) 。 1.分小小組自學第三大段。自學后質疑;釋疑。(簡單的問題小組解決,不能解決的自學后向老師質疑。)學生自學時教師一定要巡視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適時加以點撥,提醒學生抓住可疑標點,不理解句子,結合課題,文中內容加以質疑。 2.學生質疑,師生釋疑。 重點解決第三段中“……”的作用和課文結尾兩句話的含義。 文中的“……”表示達麗瑪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語意未盡。為了讓學生理解其含義,我先創設情境,打開幻燈,指著“達麗瑪”敘述:假如這就是你,旁邊是你的老師。有那么一天,你落下了課,放學后老師為你補課。補充課,天色已晚,老師不放心就護送你回家。天下著毛毛細雨,老師解開衣襟把你摟在懷里,雖然是春寒料峭,可是你卻感到—陣陣溫暖。到了家,老師渾身濕透了。你摸著自己干燥的衣服,望著老師的背影漸漸遠去,你此時此刻是怎么想的呢?學生練筆,寫后講評。學生學習了一、二段后,對老師的優秀品質有了較深的感受,在這基礎上創設情境,讓學生練筆,這是讀的延續、深化、升華,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引起共鳴,為最終突破難點,作好情感的準備。 教師因勢利導組織討論:春天的雨點指的是什么?草原上勃勃生機又象征著什么?最后教師小結:教師對學生的愛猶如春天的雨點。達麗瑪在愛的澆灌下,像草原上的春草一般,萌發出勃勃生機,天天向上,茁壯成長。 四、總結全文,質疑問難 引導學生回顧全文,從知識方面、學法、情感方面讀讀自己的收獲以及不解之處,其目的是強化目標達成度,提高課堂效率。 五、作業檢測 作業是根據第2課時的第1、2兩個目標而設計的,旨在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一、說教材: 《“三顆紐扣”的房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大與小中三篇主體課文之一。 《“三顆紐扣”的房子》選自意大利通話。故事記述了木匠三顆紐扣做了一間很小的可以推動的房子到外地去謀生。晚上,遇上了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前來求助避雨的人接二連三,他來者不拒。國王受到了啟發,決定放棄王位,拉著小房子周游全國,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篇童話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這篇童話寓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雖然不是起伏跌宕,但發展層次清晰,重復的情節,重復的語言,刻畫出窮木匠純樸、善良、美好的心靈。把好人的心雖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的哲理巧妙的解釋了出來。 二、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大多十歲左右,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學習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接受事物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能努力探索問題的結果。在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小學四年級以后,他們的書面言語水平逐步得到發展。閱讀能力也由朗讀向默讀發展。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會寫本課的12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默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4.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的愛心雖小,卻能溫暖眾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讀課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領悟概括課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養學生見困助人的愛心。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意大利童話《“三顆鈕扣”的房子》,注意看老師板書。 師邊板書便說:“紐”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生字,注意看老師寫:左邊一個“”,右邊一個“丑”,要寫的左窄右寬,讀作“紐”。 生齊讀課題 。ǘ、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輕輕翻書,認真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序號。注意,課文較長,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課文大意,再有重點的讀課文。 生快速默讀 2、認讀生字: 師;生字會讀了嗎?先請同桌兩人互相指著認字表的生字來讀一讀,把字音讀準。生互相指讀。 師:我們來讀讀大屏幕上的生字 鈕扣 出租 擱置 錘子 刨子 鋸 門檻 膝蓋 拒絕 仆人 嘭 寡婦喇叭 娶親 笑瞇瞇 在這節課要學的生字中,有一個字容易寫錯(出示“膝”字) ,誰來給大家提個醒,說說寫這個字是該注意什么?生說 拿出你的手來和老師一起寫寫這個字。(師在田字格中范寫“膝”字) 。ㄈ⑸钊雽W習,感悟寓意 1、再讀課文 師:同學們已經為課文自然段標上了序號,一共多少個自然段?(60個)這篇課文很長,同學們在學習這樣一篇長課文時,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然后再重點閱讀某一部分。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學習這篇童話故事。請你快速的看一遍課文,看看“三顆紐扣”的房子到底是一間怎樣的房子?(生略讀課文) 師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一個人、十三個人、全世界的人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讀書的過程了解到的。咦,老師就不明白了,“三顆紐扣”到底給自己做了一個什么樣的房子呀? 請自由朗讀1--4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 2、學習第一部分 師:誰來讀讀你劃的語句? 相機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師:你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房子?從哪里你感受到了它很。浚ㄉプ∠嚓P的詞句來理解體會) 師:你能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房子真的很小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來讀出感情) 3、學習第二部分 師: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三顆紐扣”的房子很小很小,僅僅擱得下他一個人,可是怎么又裝得下十三個人呢?這十三個人有是些什么人?請你默讀5--33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相關語句。 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需要幫助的人)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三顆紐扣”的房子給他們遮擋了風雨,從這你看出“三顆紐扣”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顆紐扣的房子雖然很小很小,但還是容下了十三個人,看來問題不在于房子的大小,那在于什么呢?小聲讀讀國王與三顆紐扣對話的部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課件出示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個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結合課文內容來說說? 師生交流 師:你認為一個“好人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 相機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顆( )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引導學生帶到句子里說說)生填空交流 4、小結 師:是呀,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那么大,可一顆善良的、無私奉獻的、充滿愛的心可以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教師一邊小結一邊完成板書),溫暖每個人的心,愿我們都擁有一顆這樣的心。 一、說教學資源 。ㄒ唬、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中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第一首,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霧蒙蒙,杜鵑歡唱,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依據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正確讀寫“蠶!。 2、背誦、默寫古詩。 3、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抓住詩的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誦讀古詩并默寫。 2、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在誦讀中想象畫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描繪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ǘ、說學情 四年級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讀詩的方法,但因為是借班上課,對學生不熟悉,所以設計教學時我著重考慮如何激趣、激情。 。ㄈ、說理念 《鄉村四月》是一首古詩,依據課標,第二學段古詩詞教學目標是“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讓學生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有感情,帶著表情的朗讀。在本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觀摩主題,“憑借課文的例子,選找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用語文,”指導下,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畫面,體驗詩人的情感。這里的讀,是聲情并茂地讀出詩文的情和意,表達自己的情和感,促進感悟的內化與升華。讀出個情味,給予學生嘗試的空間與時間,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體悟,在互動評價中掌握情感的基調,最后進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讀。詩歌與記敘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更要把握朗讀的節奏及其輕重音。 二、激發興趣,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聯系生活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經驗是最感受性的學習材料。《鄉村四月》寫的是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而現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課堂中在課前3分鐘與學生輕松談話聊聊自己眼里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識遷移法。四年級的孩子已學過一些詩,也懂得古詩學習的一般方法“讀通——讀懂——感悟——背誦默寫”,在導入課題后讓學生回憶學詩方法,起到復習鞏固作用,同時也可利用這一方法來學習本首詩。 3、品讀感悟法。課標中提出二段詩詞教學目標是“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闭Z文教學,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的關鍵因素。品出詩歌的韻味,必須扣住重點詞句,在比較、玩味、體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語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韻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漸走進詩文意境場景,走進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與情感震撼。 4、引導想象法。利用插圖引導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養能力,說學法 1、收集資料法。課前讓孩子收集詩人翁卷的資料,培養孩子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朗讀教學法。朗讀有助于感知語言,感悟者作者抒發的情感。課堂中通過個別讀、齊讀來正音,看圖引導學生想象,熟讀成誦等方法讓學生把詩讀通、讀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此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山原的欣欣向榮,鄉村人的勤勞忙碌,感悟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贊美。 四、師生互動,說程序 。ㄒ唬、談話導入析課題 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愿望。因此,利用課前3分鐘與學生聊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讓學生背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如《詠柳》《早春》《春曉》……導入新課教學。這樣既聯系生活,又復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二)、回憶學法,指導自學 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詩方法,讓學生回憶學詩的方法——先讀通,后悟詩意和詩情,再背詩。通過這一方法來指導學生自學。 。ㄈ、讀通詩文 在這里我緊扣“讀通”這個環節,先讓學生自讀后檢查指導學習生字“蠶”“!。 1、了解翁卷的資料和詩題意思。 2、學生自由讀詩。 3、通過個別讀、范讀、齊讀等方式讀通詩文,相機學習生字“蠶”“!保瑥纳值囊、形、義三方面指導。 。ㄋ模、讀懂詩文,感悟詩情。 俗話說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币罁n標和詩詞教學的特點,這環節我采取自讀自悟,想象感悟,教師引導,品出詩味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詩意。而教師的“導”,就是教學的預設,而“味”,就是咀嚼語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別于成人,他們處在啟蒙階段,于是,課堂教學必須高度關注童心、童趣,深入淺出為他們的喜聞樂見。一般而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知識能力點,設計整體感知要點,突破重難點的方法,領悟情感的方式,從而悟出詩歌味兒來。“導味”,教學過程必須簡單,只能是個粗線條,感悟的方式與方法應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運用操作,這樣,教師才能靈活駕馭課堂,放飛學生個性,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具體做法是: 1、師生回憶小結了解詩文的方法,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詩意。 2、師生互動交流感受。古詩詞的教學境界是“顯像得意”,即先將文字轉換為畫面和場景,變抽象為具象,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讓學生從形象中感受,領悟詩句的情感意蘊。具體到我這節課…… 。1)我是這樣處理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這兩句寫景的詩句領悟詩意有一 定的難度,我采用看圖引導想象,體會山原的“綠”引讀感悟。結合學生的自悟讓學生看圖和注解感悟“白滿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什么感覺?(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詩人說“白滿川”。春天的雨又輕又小像霧又像煙,這樣的雨又可以說是(煙雨蒙蒙)這時我抓住一個“綠”字,引導學生想象:四月的鄉村,原野是綠的,山陵是綠的,還有綠的———綠的———綠的———。學生通過看、說明白詩人眼里是個綠色主宰的世界,此時我引用《詠柳》中的兩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讓學生感悟綠給人感覺是——生機勃勃,順勢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綠。 (2)“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兩句寫鄉村的人勤勞的詩句比前兩句更好理解,我讓學生先說然后點拔。采集桑葉養蠶,耕田插秧這是鄉村四月繁忙的勞動生活,從哪里可以看出勞動繁忙、緊張?引出:才了蠶桑又插田。引導學生想象:讀著這句我仿佛看到鄉親們————,聽到鄉親們在田間說————。接著我引用詩句“一年之計在于春”讓學生感受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累并快樂著但對末來充滿希望。詩人就是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詩意。 。ㄎ澹、熟讀成誦 。⒛瑢懝旁 。ㄆ撸⒄n后延伸 1、自讀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第二首詩的整體印象。學生肯定能說出第二首詩主要寫人們很忙,教師再相機說“其實第二首詩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詩中就有體現了”,學生再背“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睆亩鴮φn進行小結。 2、背誦默寫《鄉村四月》 3、課后收集并積累其它田園風光的詩詞。 一、說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游時,看到一只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只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只幼龜是偵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說學情 從四年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進行分析,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對自然現象有著關注的熱情。所以對于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欲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引導學生對話文本,在讀中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注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我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設定為教學重點,將“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設定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我按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采取以講讀法、談話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我將通過講讀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并讓學生學會概括內容的方法。 通過談話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引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探究質疑,在點撥之下學生主動思考,體悟課文情感。 為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還選擇了朗讀法和聯想法,自主品讀,體會情感,針對關鍵情節進行聯想。 五、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實現課堂效果,我還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用來播放動畫、圖片,呈現重點字詞。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會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故事動畫,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么成語? 學生們很容易能猜到是(拔苗助長)。借此我會請同學來談一談這個成語的道理,自然的引出“自然之道”。 為什么采用這樣的導入方式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我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成語動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將學生引入“自然之道”的情境中。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自主質疑。在這個環節,我首先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且想一想課文里講了什么人、什么事情。 學生讀完后,我請同學概括主要內容,并教給大家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講出事件結果等要素來概括內容的方法。 緊接著,我會讓學生結合預習和讀文情況,提出質疑,針對重點問題,組織大家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通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說清主要內容,掌握概括內容的一種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沖突,引發質疑,找出質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第三個環節是深入文本,體驗感悟,本環節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合學生的質疑,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為什么救幼龜。 我預設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要救幼龜”。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內容。 (1)通過讀文章,找出我和同伴、向導的不同態度,抓住“探”和“若無其事”等有關詞句,理解我們和向導救幼龜的原因。 (2)結合詞語,讀懂向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3)此時,我會對該問題進行總結。之所以救幼龜,是源于我和同伴緊張、焦急的心情,以及幼龜的處境。向導其實是懂得自然之道的,但是迫于周圍人的壓力,還是不情愿地救了幼龜。 【設計意圖:充分預設學生質疑點,借助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通過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并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愚不可及!” 此時,我會讓學生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我們的行為,學生能夠找出“愚不可及”。所以,下一個問題,是研究為什么愚不可及,進而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 (1)先讓學生默讀5-8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著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理解內容,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能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能力,也為深入探究原因、領悟道理做好鋪墊! 3、為什么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第三個問題,將探究“救”了一只,卻“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復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反復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嘆”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嘆?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教師小結 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啟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啟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么新發現?把新發現寫下來。 【設計意圖: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課后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現和探究。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全面規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七篇10-05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六篇10-10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5篇10-08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九篇10-07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9篇10-06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6篇10-04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08-13 關于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匯編七篇10-03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十篇10-15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