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課稿錦集七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駱駝和羊》是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看圖學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誰也不服誰,因而爭論不清,最后只好找老牛評理的故事。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懂得一個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處的。要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老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圖文對照,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當全面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
3、說教具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flash課件,目的是利用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讓學生學得輕松,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說教法
(1)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童話式的教學情境,師生共同暢游在童話世界里,這樣教得生動,學得輕松,更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2) 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說學法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按“看看—說說—讀讀—找找”的步驟進行探究。即引導學生用心看,想象著說,認真讀,仔細找。
四、說學情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獨尊,在學校和同學發生沖突總是向老師告對方的狀。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適時教育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童話導入新課
出示駱駝和羊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駱駝和羊的特點(高、矮)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他們和你們一樣,也經常發生矛盾。這一天,駱駝和羊碰到了一起,他們就吵了起來。想知道他們為什么爭吵嗎?請同學們快打開書,讀讀課文就知道了。讓學生置身于童話情境之中,情緒必然高漲,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能主動地參與活動就能主動地獲得知識。
第二環節學習第一自然段
創設情境讓前排矮個同學表演羊,后排高個同學表演駱駝,分角色朗讀,讀出雙方的不服氣。再同桌對讀。讓學生在生生互動中體驗角色心理,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這樣學生在有趣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興趣。
第三環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說說——讀讀——找找”的順序學習?,看圖。說,說他們干什么。讀,自由讀課文。找,在讀的過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詞語。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朗讀駱駝吃樹葉的輕松和羊吃樹葉的辛苦,并讓學生表演羊吃樹葉的動作,從而感受駱駝的得意。通過找動詞和表演來理解羊吃樹葉的辛苦和吃力,讓學生明白只有用詞準確語句才會生動。
在總結第二自然段學法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放手讓學生閱讀。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他們學會學習。
第四環節學習第四自然段
先讓學生談談是高好還是矮好。然后聽聽老牛的觀點。最后讓學生討論假如你是那峰駱駝或你是那只羊,聽了老牛的話,你會怎么想,怎么說?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個環節
學生談自己這節課的收獲,結合日常生活說,這樣能引起他們對事情的反思,學會全面地看待一個人和一件事,也就是讓他們能唯物辯證的分析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都是有優點的,世界上沒有全優的“完人”,也沒有全劣的“庸人”,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讓每一個同學都對自己充滿自信。這種體驗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文章的精華,它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的重點讓人一目了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通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2)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和古詩五讀法等方法來學習古詩,感知詩詞大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3)通過意境的創設、反復誦讀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教學準備
(1)針對古詩內容有側重地查閱王安石的資料,對他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人生履歷有所了解,并做簡要地記錄。
(2)收集描寫思鄉的詩詞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導入語:如果說中國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么,詩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顆星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北宋王安石創作的《泊船瓜洲》”導入課題,師板書課題,生讀課題,并釋題意,然后詳細介紹了詩人王安石,對他偉大的歷史功績和文學成就進行了高度贊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詩人產生了崇敬之情,進而對詩歌產生了學習的渴望。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讀通其文。
(1)糾正字音。如:“泊”的讀音為bó
“間”讀 jiàn;“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 huán;
(2)讓學生小聲朗讀詩文,注意讀準字音。此環節目的在于掃除字詞障礙,大體把握詩意,為后面的細讀詩詞奠定基礎。
(4)小結學習方法,教師板書:一讀通其文
二、讀品其意
(1)自讀詩文,結合幻燈片出示的詞語注釋品味詩句的具體含義。
(因為這首詩的意思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自學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味詩句的意思,通過課上的學生回答表明,學生完全能夠自學,且效果很好。)
(2)捉住詩眼“又”以及“何時還”進一步分析詩人的思鄉之情。
(3)通讀全詩,小結學習方法:二品其意。
總之,通過挖掘全詩重點字詞,使學生深刻體會詩句的具體含義,為感悟詩情做好準備。
三、讀悟詩情
請學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詩人所處的場景以及他的所見所感。教師在旁用語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觀察積累,對詩人當時所處的自然環境展開了大膽的想象,并將想象內容連貫起來創作出了一段段生動優美的文字材料。這里運用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在這里,我大膽的提出了兩個問題,1、為什么詩人所處的實際距離和他的心理距離產生了差距?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對家鄉的思念之情。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的典故,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用“綠”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感受綠字的動態美,并且詩人感受家鄉的美景從而增添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大膽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使學生完全融入到詩詞所營造的意境中,將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諧統一起來,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詩的意境、情蘊,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讀誦其韻。
(1)帶感情朗誦,注意音調、停頓,讀出節奏韻味。 請學生展示朗誦,教師進行評價。
(誦讀和朗讀是不同的,其區別就是用情與否,學生經歷了前三個學習階段,對詩情有了很深的感悟,之后,我又給學生出示了四個詞語,分別是:思念、哀傷、渴望、無奈,讓學生用這些詞語說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結果學生的回答淋漓盡致的把詩人的心情和感受表達了出來,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誦讀很成皋,誦讀起來聲情并茂,并能通過關鍵字誦讀出詩人濃濃的思想愛鄉之情。)
(2)指名學生背誦,結合想象與意境,欣賞、誦讀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利于背誦,而且記憶深刻。古詩學得透徹,所以有的學生能做到當堂背誦。
(三)總結
指出教學重點,做好筆記;仡櫣旁娝淖x法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讓學生先通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然后根據查找的資料,小組內交流,用現在的話說說意思;不但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 以后學生再讀到古詩時很自然的就能結合注釋來幫助理解詩句了。
二、抓住詞語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的講解,通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系,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介紹作者王安石時,教師的講解較多,這里可以讓學生把搜集整理出來的資料交流討論,這樣可以更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學生前面誦讀時間稍多,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整理的思鄉的詩詞,沒有時間進行交流。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文質兼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從而啟發人們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本組教材也都是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基于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學生為主體,遵循閱讀教學的原則,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交流,在自讀、感情朗讀、品讀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精美的語言文字,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留心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學重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教學難點是:爬山虎是怎樣用腳向上爬的。此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要讓學生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在讀中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整體感知,而后感情朗讀。第二課時直撲重點,學習課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腳的部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在讀中充分體會到作者對爬山虎的觀察入微,而且是連續觀察了很長時間。以下我著重對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作進一步說明。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采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體會爬山虎腳的特點。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補充,實現思維碰撞,在討論中了解爬山虎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學生具體的學法就是朗讀、討論、勾畫圈點批注,抓重點詞句品、讀、悟,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為了更好的上好這一課,我還準備了視頻錄像、圖片等相關課件。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讓學生體會到了上語文課就是美的享受。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再現爬山虎的葉子,讓學生當配音演員,背誦課文中寫葉子的片段,激發學生的情感。我這樣引入:同學們,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系。欣賞完了爬山虎如此美麗的葉子,可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綠的葉子里面藏著什么嗎?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并進行板題。
【教師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讓學生對爬山虎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讀,從“爬山虎的腳”入手,直奔重點段“品腳”。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勘局@個原則,我在導學第三自然段時,先讓學生采用一貫的圈點畫批的閱讀方法自由讀課文并找出寫爬山虎腳的關鍵句子,然后請同學們讀好這些關鍵句,并在這三個關鍵中找出寫位置、形狀、顏色的關鍵詞,我及時板書(位置、形狀、顏色、)接著提問:細絲是什么樣的?全班齊讀出比喻句(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隨即大屏幕顯示:蝸牛的觸角與爬山虎腳的對比圖,并拓展學生思維,自己說些比喻句,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之后再指導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腳的特點和可愛。
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了解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是怎樣爬的關鍵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爬)。然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讓后我再大屏幕顯示關鍵句進行感情讀、品讀。再出示爬山虎的腳與蛟龍的爪子的對比圖,體會葉圣陶爺爺用詞的精準和觀察的細致。課講到這兒,我又預設并這樣拓展:從爬山虎這樣一腳一腳的向上爬的過程中,你體會到爬山虎具有什么樣的精神?不妨用四字詞或你認為好的詞來贊美一下,有了深刻的體會后,我再聲情并茂地范讀,指導注意讀出爬山虎向上攀登的精神。加上學生的賞讀、比賽讀,再難的點也會被攻破的。
【這個環節我除了利用視頻等現代媒體課件來直觀理解,更重要的還是依托文本,設計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有效幫助學生化難為易,不僅從知識上去理解把握爬山虎的腳向上爬的過程,更要從文字中感受語文之妙,提高語文能力,提升觀察興趣!
第四步:自學爬山虎腳的變化這部分內容。
通過學生的默讀、細讀,運用對比的方法自己進行學習,接著看腳的變化圖,腳觸著墻就能活,沒觸著墻就枯萎,從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腳與墻的依賴關系。
第五步:欣賞視頻錄像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欣賞完錄像后,我總結:葉圣陶老爺爺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點寫得如此詳細透徹、形象逼真,是他處處留心觀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結果,那么老師也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你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生活。
第六步: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摘抄好詞佳句加以背誦,并認真讀讀“閱讀鏈接”的內容,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特別是連續觀察是一種好習慣。
2、觀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隨時間的變化,利用本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觀察日記。
【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可使學生快速提高手寫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反面
腳的特點形狀枝狀細絲細致觀察
顏色嫩紅
如何爬觸、巴、拉、貼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的設計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更便于學生的理解記憶。】
今天的說課就算拋磚引玉,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勾踐如何臥薪嘗膽,轉敗為勝。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恨。
二、說教法
1、充分的朗讀。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文字淺顯易懂,學生易于理解,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在教學中,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默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等,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感受越王勾踐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堅定決心。
2、合理的想象。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比如想一想吳國的謀臣們會如何向吳王提建議,吳王又是怎么拒絕的?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了兩千多年前吳國朝廷的君臣對話,更深刻地理解了吳王的驕傲自大,對歷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為后來吳國被越國滅掉作了充分的鋪墊,同時這種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學習的興趣。但遺憾的是準備得不夠充分,有些學生無話可說,不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學太少,應該有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這樣就能使表演不僅僅局限于那么幾個同學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表演了。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值得注意的,不要為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為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幫手,而不是表演本身。
3、恰到好處地使用了多媒體。我的課件沒有花里胡哨的圖片,真正體現了對教學的輔助作用。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馬車和舂米的石臼等遠離學生生活的物品,我選擇了在多媒體上用圖片展示和說明,在了解這些東西的同時也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勾踐夫婦在吳國所受的屈辱。
4、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為國家報仇雪恨。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這個成語的確切含義,我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每個字對應的意思,然后再讓學生完整地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這樣從字到詞的理解,符合學生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另外在找詞的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學生不能正確地找到 薪這個字的對應解釋,我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的部首,讓他們從形聲字的特點出發,猜測這個字的意思,進而在課文中輕松地找到薪就是柴草的意思。這樣結合著插圖和文字,再聯想到形聲字的特點,學生終于戰勝了困難,讓他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現了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5、課外延伸和思考。本刻是一篇寓含深刻哲理的歷史故事,離學生比較遙遠,怎樣把它的現實意義很好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并對自己有所幫助呢?從而實現語文最本質的作用呢?我讓學生拿起筆寫一寫自己學本課后的感想,并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怎樣向勾踐學習,怎樣吸取吳王的教訓。讓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讓語文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的生活,這也許該是語文的最終目的吧。另外,我還讓學生換位思考:兩千多年前我們都是吳國的老百姓,你愿意越王這么做嗎?如果是別的國家的人民呢?進而讓學生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寶貴,教育學生珍惜眼前的和平,用自己的力量捍衛和創造和平。雖然由于時間關系,這個問題沒有來得及請學生回答,但是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定會留給學生深深的思考。
三、不足和遺憾
1、在教學中,由于自身的特點和教材本身屬于歷史題材,感覺比較沉重,因此在上課過程中總感覺沒有激情,不管是學生還是我,都沒有能夠進入故事情境中,不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為一體,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調動得不夠。
2、對教材的研究上,我沒有能夠事先填補歷史故事中的一些空白之處,比如為什么越王勾踐萬般無奈,為什么說他們在吳國所做的事情是受盡了屈辱,如果這些能在教學時好好讓學生體會一下,或許就能使學生更深入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也能更真實地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了,朗讀也會更加入情入境了。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才剛剛起步。通過這一次公開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覺到現在的自己只是河灘上的一塊粗糙的鵝卵石,要經過長期的打磨才能光滑和富有光澤。前面的路還很長,今后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鉆研教材,吃透作者的寫作意圖,對不同題材的課文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能各有所得。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國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寫了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這篇散文文質兼美、雋永耐讀。借種樹喻育人,道理深入淺出。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文章還采用懸疑法,以作者眼中種樹人種種奇怪的行為為線索,層層設疑,引起讀者的好奇,引人入勝,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二、學情分析
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學生在《白楊》、《落花生》等文章的學習中,曾經接觸過,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樣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樹”和“人”聯系起來的,對于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只有把學生身邊的事和課文的內容聯系起來,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本篇課文,抓住“種樹——育樹——悟道”這一脈絡,讓學生感知事實、感悟道理、發表見解。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按照新課程標準精神,我從三個維度設計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有關詞語。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2、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種樹人的用心,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3、領悟“借物喻人”的表達手法,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豐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領悟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抓住重點句段體會種樹人的用心。
教學難點: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以上的認識,本節課我主要采取的是“啟迪發現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了突出教材重點,克服學習難點,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我通過以下幾個環節推進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啟情導入:
1、開課伊始,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猜猜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種子模型)這個模樣怪怪的東西,是樹的種子。它長著一個長長的翅膀,每年的端午節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種子會像竹蜻蜓一樣隨風飛舞、旋轉飄落,心也隨著輕盈起來。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會飛的種子”。同學們,知道它是什么樹的種子嗎?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桃花心木。
2、交流資料
通過課前預習,誰來說說對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認識?學生交流過程中,當說到桃花心木的樣子的時候教師隨即板畫。
3、教師小結:是啊,這種樹的木材由于有著淡紅色桃花般的色澤,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心木。讓我們齊讀課題。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關鍵。這樣的設計是從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種子入手,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然后通過簡筆畫,讓學生直觀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麗,既而對它的成長充滿好奇,層層深入,步步激趣,營造探究氛圍。
二、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節中,首先指名接讀課文,了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然后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圍繞桃花心木寫了一件什么事?隨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三、重點認知:
1、教師小結上一環節的教學,并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么高大優美的桃花心木種樹人是怎么培育出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1—11自然段,你從中有什么發現?結合學生匯報的內容(教師板書:天數不定、水量不定、時間不定、苗數不定)
之后我接著設疑:發現了種樹人這些奇怪的舉動,小作者產生了種種的疑問,那種樹人這樣澆水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繼續讀書,邊讀邊想邊畫,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學生讀書后引導學生聯系種樹人的話,從正面(這樣澆水有什么好處?)從反面(如果不這樣澆水有什么壞處?)以及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從事實(后來,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苗長得怎么樣呢?)來說,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對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體會了種樹人的用心。
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的領悟了文章蘊含的道理,我設計了兩個內容:
1、換位體驗,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樹,你想說寫什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自己的感受:對種樹人說……;對已枯萎的同伴說……;對一起成長的伙伴說……;對前來散步的人們說……)
2、指導朗讀,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們是那位種樹人,老師就是那位充滿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對我說這一番道理呢?師生進入角色,教師引讀——————種樹人,面對你奇怪的行為我滿腹疑惑,你笑了,對我說:(指名讀)——————你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另指一生讀)——————全班齊讀種樹人的話。
“不確定”這個詞在文中具有提綱契領的作用,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設計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尚且如此,何況是育人呢。(課件出示14自然段相關內容)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學生讀后設疑:文中的“不確定”指的是什么?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哪些“不確定”?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是啊,生活是變化無常的,苦難和不幸總會不期而遇,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不確定”。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該怎樣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呢?
。ㄒ龑W生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就是做到獨立自主,克服依賴性,經受住磨難的考驗,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四、反顧整體: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這篇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先寫了種樹人澆水沒有規律我感到奇怪,接著自然引出種樹人的一番道理,使我從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板書: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寫的書和相關網站,希望同學們課余時間閱讀欣賞:
課件出示:
林清玄:《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學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能獨立自主、經受住考驗,才能成為棟梁之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課件出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毕M覀兌寄軌蜃鲆粋經受得起考驗、獨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淺釋
《城南舊事》的特點:每一章節表面上幾乎都沒有緊湊的情節,但在一個不過七、八歲的小女孩眼中看到的小世界,后面卻是一個悲慘的大世界。整篇小說作者曾未逾越這個孩子有限的觀察,她的天地幾乎局限在五十年前北平城的城南一個四合院里。全文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發,語言特色鮮明。
選編《竊讀記》課文的原因是: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為專題進行編排,選編的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緊密圍繞著閱讀。教材的安排上,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把握住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在閱讀中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從而激起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閱讀的習慣。
本篇文章的特點:
《竊讀記》:生動細致地刻畫臺灣作家林海音小時候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課文以“竊讀” 為線索,以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閱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于用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的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如饑似渴。
二、明晰學情
學生與這篇文本之間存在在一定的距離感,包括時間的距離和空間的距離,學生很難理解那時作者所處的年代特點以及她所生活的環境特色。這些都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去滲透的。這篇文章對于學生來說能讀懂她的主要內容不難,難在領悟和模仿她借助語言文字的特殊表達方式所營造的情感及畫面效果。這是學生需要提升的部分。另外,由于學生們大多數家庭的文化素養不高,家中沒有較多的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閱讀量,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所以通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希望學生能夠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對讀書或者某一本書產生閱讀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初步感受作者的寫作特色,揣摩出人物思想情感變化,并能試著仿寫句子。
2、通過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
重點:圈劃并有感情的朗讀竊讀時心理、動作描寫的語句,了解作者寫法上自語式的獨白等特點,從而體味竊讀的滋味。
難點:揣摩人物情感變化。
四、教法運用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帶問題細讀、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自主合作: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多元評價法:在整個教學環節中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師隨機評價等方法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自我思考的空間,達成讀說等方面的增量。
五、學法運用
強調學生自己的感受
教材的編排也體現了這種理念,如課文練習的設計,強調學生自己的感受。如“課文中有很多地方寫出了我如饑似渴地讀書,抄寫這樣的句子,并說說感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關注課標,會發現多處帶有“自己”這個詞的表述,例如: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等。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六、過程展現及涵蓋的理念
。ㄒ唬⿲
教師出示《城南舊事》這本書,簡單介紹作者的生平然后老師用排比的方式,詩意的介紹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比如:在這本書中有小英子眼中:街道上留下的駱駝隊的身影,有她耳中四合院里傳來的伙伴的嬉戲聲,也有……。同時,課件隨即播放作者書中描述的老北京的場景,包括街道,駱駝隊,四合院,書店等。
接著導入本文的學習,老師這樣描述:今天,讓我們一起跨越時空,走進其中的一篇《竊讀記》,隨小時候的林海音一起走進書店,去感受她的竊讀滋味。
導入設計的想法在于【語文學習要尊重作品本身,閱讀的過程首先是一個還原的過程,所以有必要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作者及文中所提到的環境的距離】
(二)進入課文的賞學
賞學設計思路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知道寫了什么?真切感受作者筆下竊讀的場景。二是讓學生了解文本是怎么寫?也就是語言表達的特點。感受到作者竊讀的復雜的情感體驗。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提升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同時也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
為此過程設計如下:
環節一:學生帶著三個問題,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傥恼轮饕獙懥艘患裁词?
、谧x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③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讀課題的意思。
環節二:分三步匯報學情
第一步: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做點評,小結。
第二步:讓學生說說自己初讀的感受
預設學生回答如下:
文中的小英子特別喜歡讀書
小英子買不起書,所以每次去書店看書都是偷偷摸摸的,心里很害怕等。教師不做過多的點評,以學生的理解為主。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印象最深或者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最好能帶上自己的感受。隨即解決字詞的讀音問題,其中包括:讀正確“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詞的讀音。
第三步:說說自己對這個課題的初步理解。
①明確“竊”字在這里的意思
、诶蠋熃铏C過度:竊讀是一種怎樣的滋味?
環節三: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有與“竊讀”類似的感受?用自己的話具體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況
【這一環節目的為了下面學習作者的寫法做鋪墊,同時也體現從孩子的角度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孩子們與同齡人林海音之間的內心世界的感受走的更近!
給學生時間思考后指名回答,老師從學生的語言組織入手進行評價。比如:你用了一個xx詞來讓我們感受到了你的膽怯。你的恐懼我們從xx這個句子中就感受到了,那么作者在文章中是怎么樣把這竊讀的感覺寫具體的呢?
環節四:引導學生學習課文2-7自然段,進行文本細讀。用橫線或圓圈劃出體現文中的我竊讀滋味的句子。
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后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課件出示課文2-7自然段中體現文中的我竊讀滋味的句子。
環節五:抓重點句分層次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一次合作:初步感受作者注重心理獨白和動作描寫的方法
課件出示合作要求:請各位同學 做到“心到、手到”的積極讀書,并在句子中圈出最能體現竊讀的感覺的字詞,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對所劃出的字詞的理解。接著學生開始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
寫下來就組織學生開始匯報第一次合作情況,根據學生的交流,解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同時通過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歸納文章的寫作方法上的特點
預設師生對話如下:
生:我從放學后“急匆匆地趕”,“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總算擠到里邊來了”,“急切地尋找”,都說明了她特別想讀到這本書。能讀到自己這么喜歡的書,當然是快樂的。我在讀到自己盼望已久的書時,就特別快樂。
師:你從作者的這些動作中體會到竊讀是快樂的很好!。隨機板書: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接著提問:竊讀的滋味還有哪些?
生:我覺得這種竊讀的滋味并不好受,因為她還一直提心吊膽。你看,她要把自己隱藏起來,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假裝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萬一那個人很煩,該多尷尬呀!還要察顏觀色,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讀完。
生: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逼鋵崳业男睦飬s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生:還有,雖然下雨天能有個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可她也不能專心讀書,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多累呀!
師小結:是啊,這些句子作者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出了自己又憂又懼的感受,師隨機板書:自語式的獨白。是啊,這種竊讀的滋味真是叫人既愛又恨。
生: “我”渴望讀書,而又無力購買,因此只好“竊讀”。但所謂“竊”,也無非是只讀不買!拔摇痹陂喿x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板發現受到訓斥和驅趕,這種書中世界的吸引與沉迷,書外世界的擔憂與緊張,使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師:你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這句話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是板書:快樂 懼怕
【以上為第一次合作設計,接下來在學生自主感悟,師生對話,交流的基礎上再組織開展第二次合作:目的在于讓學生自由朗讀,努力為學生創設他們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理解的展示平臺!
課件出示合作要求:在小組中有感情的讀好自己喜歡的句子,將自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體現在朗讀中,其他同學負責評價他的朗讀。
學生開始第二次合作
完成后匯報第二次合作的情況
指名讀教師進行朗讀指導,運用的朗讀指導方法:讓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師隨機范讀等。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合作環節結束后,學生對文中的語言文字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下來就進行仿寫的環節。
環節六:學生進行語段仿寫
第一步:教師出示文中的從動作,到心里,到運用修辭手法的典型的句子,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句結合自己童年的具體事情中的感受仿寫,有能力的可以仿寫多句。
第二步:學生進行5分鐘左右的仿寫教師隨機開展個別輔導。
第三步:學生仿寫完成后教師組織交流,指名有感情的讀出自己的文字。并說說自己寫的好在哪里?再或請其他同學評價一下他的句子好在哪里?
【新課標指出:第三學段閱讀的新要求: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主要解決“怎樣寫”。這是第三學段的新要求,要在教學中引起重視。】
環節七:最后回歸文本,再次整體回顧2-7自然段,感受作者語言的魅力,體會他那種既快樂有恐懼的獨特竊讀感受。配樂朗讀2-7自然段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放棄射門》是小語教材第十冊第八單元的首篇課文。講了福勒為了避免踢傷對方守門員西曼而放棄射門的感人場面。從而體現了福勒高尚的體育道德風尚。由于是最后一單元的課文,所以訓練重點要綜合體現整冊教材訓練點,但還要把“閱讀時要有獨特的感受落實在教學中”。教者要全方位考慮。針對此情況,我確定教學目標為: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2、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能力目標:學習運用作者對比賽場面,運動員動作,語言的準確描寫的方法,寫一段比賽場面。情感目標:理解課文的同時體會出福勒高尚的體育道德風尚。
二、說理念
1、開拓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多向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2、落實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感受。
三、說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現在的孩子喜歡足球的特別多,有的學生為了觀看世界杯,寧可不睡覺,不吃飯,真正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因此對于這樣一篇描寫足球的文章,肯定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但老師如果不在導人上下一番功夫,想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我是這樣導入課文的:告訴老師,你最喜歡哪一位球星?學生紛紛舉手講自己喜歡的足球明星。什么貝克漢姆、貝利、歐文……喝可真不少。我接著說:王老師也是一個超級球迷,我最喜歡的球星就是羅納爾多。下面先請大家看一段羅納爾多的精彩的射門鏡頭,記著,看后要有話可說。(看羅納爾多射門的錄象集錦,下面的學生都他精彩的球技所折服,一片唏噓聲)看后有的說:羅那爾多我愛你、他帶球的水平太高了,我真佩服他;有的說:那足球就像粘在他腳上一樣;還有的說:我體會到了行云流水的含義、射門太激動人心了……
我緊接著小結過度,足球的比賽歸根到底其實就是射門的較量,射門是足球比賽最輝煌的,但我們今天即將要學習的《放棄射門》也同樣輝煌
板書:放棄射門
(二)、切入重點,分析寫法
本文場面描寫精彩,是個不可多得的寫作例子,所以教師要抓住這個寫作契機,對學生進行耳濡目染的寫作滲透。
首先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課文的那一段寫了福勒放棄射門?學生馬上找到了是第三自然段。這時我馬上說:僅僅是福勒射門和放棄射門的一瞬間,作者用這么大的篇幅,把當時緊張、激烈、扣人心弦的場面再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好象真的看到了一樣。什么原因使我們有如此真切的感受?有什么竅門嗎?接下來我以大屏幕出示另一篇福勒射門的文章,讓學生與書中的描寫相對比,看看哪一篇更好,好在哪里!爱敱荣愡M行到63分鐘時,福勒帶球沖破,直插對方禁區。這時禁區里只有守門員西曼一人,即使技術平庸的前鋒,也能將這個球射入。這時的西曼要用自己的身體堵住勢在必進的足球。福勒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的破門動作,只差最后一擊。因為西曼撲到他的腳前,所以,他猛地將腳收了回來。于是摔倒在地!
學生發現:這段話少了許多人物的動作描寫,還少了許多介紹當時緊張、激烈場面的詞句等。
我及時總結:“是的,要想把當時那精彩的一瞬間用你的筆寫下來,就需要緊緊的抓住人物的動作,心理活動以及人物的神態來進行刻畫。同時還要把當時緊張的氣氛描寫下來,讓讀者了解當時的情況!
通過這種對比的教學,學生設身處地地了解到如何寫精彩。比老師費勁口舌的去說,去指導要省好多力氣。真可謂事半功倍。
(三)、應用學法,創造性表演
孩子都具有表現欲,在課堂上進行創造性的表演,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件事樂此不疲。因此我設計了創造性表演這一環節。我問:“福勒由于西曼的撲球 ,他放棄了射門,摔到了。發揮你的想象,在球場上,這時候最可能發生的將是什么?如果你是福勒,你爬起來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此兩個問題,引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生說:“很可能發生一場戰爭”“我起來就會打西曼,或者罵西曼”?磳W生的想法多真實呀!然后我讓學生到文章中找答案,看看福勒是怎么做的,并填補課文空白,相像福勒和西曼語言和心理活動,最后四個人一組,仔細研讀第四自然段,發揮你們的想象把福勒為西曼向裁判求情的場面創造性的表演出來。其他學生當評委,對表演學生進行評價。同時進行細致觀察,為寫作做準備。
在此環節中,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既能鍛煉膽量,又能訓練觀察力,真可謂一舉兩得。
(四)、學習寫法,進行寫作
學生對習作總有畏難情緒,在課堂上就寫,那要讓學生有感而發。到目前為止,學生的情緒已被調動到最高狀態,老師適機點撥“到現在我還在回味剛才同學們的表演,多精彩啊。我想:如果我也能像作者寫福勒射門那樣把同學的表演寫下來那該多好啊!你們能寫下來嗎?”在學生高喊能的情況下,我馬上出示習作要求:
1緊緊抓住同學們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把剛才的求情一段寫下來
2由于時間的關系,老師不要求工整,只要你自己能看出來,能讀出來就行。如果可能有些句子和詞你也可以用橫線代替。
3寫好之后我們進行交流可以嗎?
學生用最快的速度寫完,并在課堂上做交流。沒有寫完的課下寫在日記本上。
【小學語文說課稿錦集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08-22
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08-15
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錦集七篇06-18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初中錦集七篇07-26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07-29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錦集七篇10-04
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10-04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錦集七篇09-28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錦集七篇09-27
小學語文說課稿一年級模板錦集七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