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此主題有三個教學重點:通過認識生活中某一物品的發展變化,認識生產要根據人們的需求不斷革新和發展;從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中,知道生產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勞動工具發展變化的認識,體驗人們在勞動中的不同感受,知道人們為什么要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的原因。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物品的多樣化和便利化入手,明確社會進步、科學發展、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之間的密切關系,重點教學前兩個主題。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成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們的求知欲十分強烈,這是完成品德與社會教學任務的有利因素。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有興趣也有能力,關注自己的一些學習能力、學習途徑,從身邊的一些變化中探究其變化的原因。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有力條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認識生活中電視機的發展變化,認識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知道科學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能力目標:通過調查發現生活中產品的不足,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有設計、更新產品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并進行簡單的設計去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到科技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祖國不斷強大,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理想。
教學重點:
體會科學發展、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系。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當孩子在生活中發現產品不足時,能進行簡單設計去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前小調查表、電視機變化的課件、其它物品變化的課件、
學生搜集的材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隨著當今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上課伊始,我便在變化上做文章,介于對即將上課這個班級的了解,我會問:“同學們開學快一個月了,你們能說說咱們班都發生了什么變化了嗎?”(板書:變化)學生暢所欲言,從不同層面展現班級的變化。接著我將及時引入本課主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到我們的集體,大到社會、國家,在每個時期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交流、研究我們生活中的“變化”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研究研究電視機的發展變化。”(板書:從電視機說起)
二、新授部分:
活動一:七嘴八舌話電視
1、交流匯報家庭電視機小調查。
電視機是我們每一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件物品,學生對它再熟悉不過了,課前我讓學生回家調查一下自己家的電視機是否進行過更換,什么原因,及更換的時間、款式和功能。上課后我首先會讓他們在全班進行交流,學生調查情況有的會很詳細,有的簡單,但對電視機的變化都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并隨機問學生通過調查有什么感受?(板書有關話題:生活需要、科技發展、生活水平)
這樣從兒童的家庭生活手入,讓學生通過自己親眼所見的、調查得出的知識來說說電視機的變化,會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讓他們說自家的變化,也能激起孩子們的自豪感。
2、“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遞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覺得調查情況受年齡影響,無法真正體現電視機的發展變化,于是我就會向學生介紹我家的電視機更換情況。“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像你們這樣大時,家里只有一臺黑白的14寸小電視機。(課件)頻道要用旋鈕,搜索節目還要用天線控制,有時候信號不好,什么也看不清。你們猜猜老師當時收看這臺電視的心情怎么樣?(學生眾說紛紜,多數猜一定是不高興。)其實老師當時還高興得很呢!在那個年代能有這樣一臺電視收看就已經很滿足了!不過漸漸地,我也像你們剛才說的那樣,渴望能有一臺色彩更鮮艷,收看更便捷的電視機。終于在我上小學四年級時,家里新買了一臺彩色電視機還是日本原裝的那,聽爸媽說還很難買那!,大家再猜猜,我這回又是怎么想的?(學生又猜錯了)為什么?是呀,還想看更好的呢!”教師幽默、風趣的談話方式,使課堂輕松愉悅。
3、知識拓展:展示幾款新型的電視機
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電視機的發展史,從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到大屏幕電視、到低輻射電視、到高清晰度電視等。讓學生感受到電視機的發展變化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又會課件出示環保的低輻射電視機——不傷眼睛的液晶電視機,還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離子電視機、即將大量投入市場的3D電視機、惹人喜愛的卡通電視機。
學生通過了解之后,很自然地會發現產品的更新是隨著人們的需求變化而變化的,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關。我趁熱打鐵問:剛才咱們說了這么多關于電視機的話題,你們從中發現了什么呢?(結合板書談感受:生活需要、科技發展、生活水平)
4、學生的感受不會很全面,教師及時的進行總結: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了,這樣就促進人們產生很多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會促進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板書箭頭)為了引入下一環節,我會很自然的拿起桌上的一個小杯子說:今天出門,為了攜帶方便,我就帶了這么一個輕巧又不易損壞又不漏水的塑料旅行杯,多方便呀!同學們,你們有嗎?拿出來?這真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創造。ò鍟盒枰獎撛欤
活動二:尋找身邊其他方面的變化
因為課前我都讓孩子們做過調查,所以他們在小組交流及班級匯報中一定能夠很快地說出來。此環節目的在于通過感受周圍事物的變化,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發明。
活動三:“金點子”行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動一動,想一想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這一活動是一個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環節,但考慮到課上討論的時間一定不夠,學生想法也會有很多考慮的不夠成熟。于是采取舉辦一次奇思妙想金點子行動,把點子寫在自己的小卡片上,便于課下繼續交流。學生們稍作思索后,便開始回答,一定是有的想發明這個,有的想改進那個。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設計出更方便于生活的日常用品,也會夢想自己的創意能成為現實,熱愛科學,努力學習良好氛圍油然而生。我也會及時評價與總結:從同學們的創意里,我深受啟發,仿佛看到了一個個小發明家小設計師正在冉冉升起!這樣把大家把你們的金點子貼在這張愛心卡上,我下課粘到學校宣傳欄里,讓全校同學一起分享。這是學生們的盡頭會更足,使課堂學習氣氛達到高潮。
三、總結提升,回歸生活:
“同學們,我們的社會之所以能發展,我們的生活之所以有變化,就是因為我們人類自己的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正如奧林匹克精神所說的,我們將永遠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前進著,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用一雙睿智的眼睛去發現,一顆敏銳的頭腦去思考,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節課我力求避免講大道理,學生回答內容緊緊圍繞生活實際,特別注重課堂平等的學習氛圍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并想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教學內容層層遞進,能夠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總析
《PEP Primary English》是一套全新的中小學銜接的小學英語教材。本教材編寫的脈絡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體,兼顧語言句法,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交際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教材的主要特點體現為強調語言的運用,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突出興趣的激發,重視雙向交流和學科的有機結合。
2.單元簡析
PEP教材以每單元一個話題構建全書,每單元按A、B、C三大課型設計。教材因考慮到地區、師生等差異,教學內容具有靈活性和彈性。C部分為選修部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增加或刪減。
二、教材處理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重難點確定
《 Where Is My Ruler?》來自于PEP第二冊五單元Part B的對話,主要教學內容為主動向他人借用物品,并做到有禮貌。因為,我始終認為:教材只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種良好的資源,但決非教學的唯一和全部。教師是在"使用教材",決非"教教材".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教學順序進行調整,應該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而不能完全地拘泥于教材的內容,迷信于教材的安排。
基于以上原因,我把Recyle1.中的選學內容"小制作Make a widow card "和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的禮貌用語整合在這節課中作為了教學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句型Can I use your…和禮貌用語詞,如:Excuse me. Please. No problem……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靈活、恰當地運用該句型。
2、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綜合行為的表現進行描述的,基于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
學會用英語禮貌地向他人借用物品并做出恰當的應答;2) 技能目標
能用英語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能夠輕松完成借用物品的任務;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使他們懂得幫助和分享,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4) 文化目標
了解卡片的制作以及卡片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三、教法設計
以課標的理念為指針,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開展教學。
1、 情景教學法
皮亞杰說過"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他們常常分不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他們有著無比豐富的想象。" 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使其表達富有真實的意義,因此,成功的情景創設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它對于學生感知、領會語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新知引入的環節中,我就創設了因教師忘記帶書而去借學生的課本這樣一個情景。
2、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學習就是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學生在運用中學,為了運用而學,它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幾個教學任務:布置學生借用yo-yo, 制作卡片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畫中學。
四、說學生、學法
經過近兩年的英語學習,三年級的孩子們已經養成了初步的學習策略,他們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了一定的交際能力。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開展英語活動,參與意識強,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學習英語。
因此,我以合作學習的方法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在本課中,我組建了學習小組,確定了小組長,一個學習任務布置后,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或組內成員幫助下完成活動。這樣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到了不同層次的英語,每個人均有不同層次的收獲。這既體現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也把分層教學落到了實處,避免了大班教學中部分學生得不到參與的現狀。 五、教學手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實物和多媒體的手段來輔助教學。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有限,決定了他們對直觀、新穎、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中的這些教學手段符合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 (40分鐘)
1. 復習舊知,鋪設新知
一上課,課堂便響起了輕松活潑的歌曲《Where is My Monkey?》。孩子們合著旋律歡快的唱歌。緊接著,老師通過利用乒乓球在手上不同位置擺放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快速說出其方位。
該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復習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舊知識"Where is…"及"It’s…",為新知識的引入做好鋪墊。同時,優美的歌曲,有趣的方位變化能吸引學生,為本課創設了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自然地為新內容的學習作好認知準備。
2. 設計情景,呈現新知
復習完后,教師準備上新課了。但是同學們卻發現老師滿臉焦急,四處在尋找東西。原來,老師忘記了帶來教材。怎么辦呢?課得繼續上呀!此時,學生們關注著事情的處理,完全投入到老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而老師把握住這最佳時機,走進學生中,問道:"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book, please?"(我可以用你的書嗎?)本課新知的引出順理成章。學生通過情景悟出其義,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出回答"Yes ,please ."或者"No problem".
創設情景,懸念引出新知,這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它對學生感知和領悟語言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師生的情感在孩子們的踴躍借書中也得到進一步升華。
3. 反復操練 鞏固新知
在老師通過借書引出新知的同時,也讓學生感知了新知,增加了學生的語言輸入量。接著,老師拿出一個溜溜球,笨拙地擺弄著,總也不成功。在老師的示意下,孩子們都爭相想上臺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展示自己玩溜溜球的技術。因只有能熟練說出"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yo-yo?"才有機會上臺,所以同學們學習很有熱情,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幫助,虛心向老師和小組長請教,力求快速學會新知。
教師在這個部分先全班操練,再個別展示,然后小組互相幫助、練習和運用,循序漸進,注意學生操練的"面"和"度",使學生由不會到會,繼而熟練掌握,為下一步語言的綜合運用做好準備。誠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的,而是激發學生學習 的興趣。"此設計就抓住了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激起了學生學習欲望。該任務的設計也體現了為做而學,學了就做的任務型原則。
4. 學以致用,運用新知
在這個部分,教師首先展示課件:在優美的輕音樂中,一張張精美的卡片在眼前不斷閃現,色彩斑斕,造型美觀…… 一張完美的卡片應該是這樣的。而此時,師生手中卻只有一張事先做好的半成品卡片——全都沒有著色,而且現在每個孩子手里只有一種顏色的蠟筆。為了使自己的卡片也色彩豐富,孩子們必須要主動向他人借筆。這時,教師相機出示任務的要求:運用所學英語借蠟筆完成卡片制作的任務;注意恰當地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同學間應當互相幫助。
此時,同學們在老師創建的一個貼近生活的環境中,沒有任何的壓力,積極主動的用英語進行真實的交際。這一刻,英語不再是學生的學習任務,而是成為了一種幫助他們做事的工具。這時,英語教學也跳出本學科的狹隘范疇,與美術、手工學科進行了有機的融合,學科間進行了有益的滲透。這個活動,不僅是讓教師達成了教學目標——語言的綜合運用;更是讓教師完成"塑人"的任務—— 加強學生品德的教育,讓學生懂得互相幫助,懂得共同合作,懂得分享,懂得做人的道理。
5. 家庭作業,學習延伸
u 向你的父母或朋友展示你的作品,請他們做出評價;u 教你的朋友或父母制作一張window card.
在作業布置上,我采用了展覽式、拓展式的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同時也延伸了學習的空間,給學生課后創造了機會運用英語,體驗成功的快樂。
七、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我做到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便于師生歸納總結。
八、歸納小結
綜觀整節課,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為主導的原則,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設計教案時,我努力遵循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和多樣性的評價,深思自己的教法是否科學,學生的學法是否可行……但我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責任。對于孩子們,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道德的養成、心靈的健全、人格的完整。我們通過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快樂和自信,讓每一顆心靈都感受到平等、尊重,讓他們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會贏得未來。
曾在某本教育雜志看過這樣一段話:學習從需要開始,反思從課堂開始,超越從探究開始。最后以這段話結尾共勉,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超越自己,為我校小學英語添磚加瓦!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課
1、教材
通過第9課的學習,學生應該懂得“好的生活不能坐等得來,要靠勤勞的雙手”,通過第10課的學習,學生應該知道“不斷動腦筋,找出缺點想辦法,才能使生活用品不斷改進”,而本課是對第9課和第10課的綜合和提升:讓學生從故事和實例中明白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改進用品、改善生活都離不開這兩件寶,只有用好這兩件寶,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
2、學情
通過第9、10課的學習,學生已知道雙手和大腦的用處,但對于大腦和雙手哪個更重要不太明確。
3、教學目標
知道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初步懂得只有手腦都用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嘗試動手、動腦來改善和促進自身的進步。
4、教法
“生活性”和“活動性”是二期課改的靈魂。在設計教學時,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活、現實生活“做文章”;采用辯論、辨析、實踐等活動讓學生逐步明理。
5、學法
實踐體驗法:當學生懂得了只有手腦都用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后,通過“變魔術”的游戲使學生體驗運用兩件寶取得成功的喜悅。
6、實施: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目標為“知道每個人都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初步懂得雙手和大腦對人們非常重要;體驗運用兩件寶取得成功的喜悅!钡诙n時目標為“聯系實際,讓學生懂得只有手腦都能用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嘗試動手、動腦來改善生活和促進自身進步!
對于兒童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對他有意義的、真正的生活;對于品德教學來說,只有引導兒童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意義的教學,只有引導兒童學習和學會創造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效的教學。因此,教學時我將學生已明白的道理(通過以往教學)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為生活化德育。如:在教學的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復習的環節,喚起學生的記憶,隨即組織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辯論——手和腦究竟哪個重要,等學生明白道理后,又拿出現實生活中一些錯誤的認識讓學生辨析,進而進一步引導學生領悟到兩件寶缺一不可。
活動化教學是以教師精心設計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學習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引導學生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體驗活動。如在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我發給每一個學生一張彩色紙,讓學生動腦動手做“變魔術”的游戲,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到:雙手和大腦人人都有,我們只要充分用好這兩件寶,才會創造出更好的生活,從而引導學生成為他自己生活的實踐者、體驗者和創造者。
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知道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
。2)初步懂得只有手腦都用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
。3)嘗試動手、動腦來改善和促進自身的進步。
2、教學內容:
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園”、“小舞臺”、“聰明豆”等完成整堂課的教學目標。
3、教學重點:
雙手和大腦這兩件寶一個也不能少。
4、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策略:
整堂課突出“活動性”,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使他們在活動中明理益智。
5、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彩色紙
(2)學生:剪刀
6、教學時間:
兩課時
7、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教時
活動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啟發談話:小朋友們,丁丁可是我們的老朋友了,通過第9、第10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丁丁每天早上喝牛奶、吃早餐,放學回家看看報紙;他們家的電視機也從爺爺、奶奶時的12寸黑白電視機到了現在的43寸背投式彩色電視機。
那么,你們知道丁丁家的幸福生活是靠什么得來的嗎?
2、揭示課題:對呀,幸福生活是靠智慧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大腦和雙手就是我們人類的兩件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課《人有兩件寶》。
3、齊讀課題。
活動二:聽聽說說探究明理
1、大組討論:這兩件寶貝誰更重要呢?有一天,“大腦”和“雙手”為這事吵了起來,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自由組成“大腦隊”和“雙手隊”進行辯論。
2、故事明理:他們各有各的說法,誰也說服不了誰,我相信小朋友聽完《阿勤和阿聰》的故事以后自然就有結果了。
。1)聽上半部分故事:
討論交流:阿勤雙手這樣勤巧,做了這么多凳子為什么一個也賣不出去?阿聰這么聰明設計了這么多凳子草圖,為什么只能掛在墻上自我欣賞呢?
同桌討論:怎樣才能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呢?你們能不能幫他們出出主意?
。2)師簡述半部分故事:
阿勤和阿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久,阿勤學會了設計,阿聰學會了制作。后來,他倆索性合作開了一個作坊,生產出來的凳子既美觀又實用,大受歡迎,人們排著隊爭相購買。
現在你能說說手腦哪個更重要了嗎?
活動三:學習兒歌鞏固道理
1、出示兒歌
2、跟讀兒歌
3、齊讀兒歌
活動四:辨析真偽再次明理
1、辨析主題:有人說科學工作者只要動腦就行了,清潔工人只要動手就行了,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
2、小結明理:對呀,科學家要動腦思考,但也離不開動手做實驗;清潔工人動手打掃也離不開動腦改進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活動五:手腦并用體驗感悟
1、動手實踐:雙手和大腦人人都有,只要我們好好利用他們就能學好本領,做出成績。接下去,就讓我們動動腦、動動手,把我們手中的紙變長。只能用剪刀剪,不能用別的工具。
2、總結提升:剛才,小朋友們先通過大腦想辦法,然后又用靈巧的雙手配合著大腦的想法,把紙變長,真了不起。是的,做任何事都離不開手和腦,愿我們多動手,勤用腦,用我們智慧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譜寫生活最美好、最動聽的樂章。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圓是一種曲線圖形,和以前學的直線圖形在性質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研究方法上聯系又很緊密。因此,認識圓以及圓的周長計算都注重了引導學生應用轉化的思想,找到問題的突破口。由此,在本節課中,仍然滲透轉化的思想即“化圓為方”的思想,把圓的面積轉化為長方形的面積,通過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來推導圓的面積,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首先讓學生回顧以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公式,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運用轉化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教材中呈現的幾種探究方法,非常注重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探究,把探究如何將圓的面積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面積作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溝通圓與其他圖形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2、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滲透極限、轉化、化圓為方等數學思想方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鍛煉學生面對困難勇于克服、鍥而不舍的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把圓轉化為什么平面圖形以及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三、學生知識儲備分析:
學生在學習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時都是利用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把未學過的圖形的面積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的面積來解決的。出示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面積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學生很容易地得出和半徑有關系。然后讓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利用轉化的方法將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 教學設想:
圓面積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圓的認識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圓的面積對于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可以說是一次思維的飛躍。在過去所學的平面圖形的面積中運用的轉化思想是顯性的,如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將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等等。而圓的面積對于學生來說運用轉化的思想不是難點,但是由于圓是曲線圖形,使得學生不知該如何轉化為熟悉的直線圖形成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本節課我采用“探究法”,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探究過程中討論、操作、觀察、比較,讓學生經歷“猜想——設想——操作——推導”的過程。其中的操作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剪拼,學生可能失敗很多,但即使失敗了也不要緊,在巡視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尋求不同的方法,通往成功之路。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這才是終身受益的。在學生的失敗中,激勵、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剪拼方法拼成長方形,可能會有學生拼成其他圖形來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主要靠學生自身積極、主動地去探求知識,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探究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在充分尊重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還要適時地加以引導、點撥,在學生動手操作已經無法再完成時,要用動態演示來彌補學生操作與想象的不足,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剪拼成的圖形越來越像長方形,并圍繞“怎樣更像”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追問,讓學生充分體驗“極限思想”。在學生多次地折、剪、拼活動中發現把圓的面積轉化為求長方形的面積后,讓學生思考: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引導學生說出:面積沒變,形狀變了。再讓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長、寬分別相當于圓的什么?引導學生得出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半徑=∏r×r=∏r2。
五、練習題的設計:
因為圓的面積=∏r2 ,所以要計算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半徑。但是如果條件中知道直徑或者周長,怎樣求圓的面積呢。讓學生明白首先要求出圓的半徑再利用圓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蝙蝠和雷達》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組課文的專題是“大自然的啟示”,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中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學生閱讀科普的興趣,拓寬視野,并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對于科普文的閱讀有一定的興趣,作為第二課時,在教學中,我們根據年段特點、教材特點及本課的寫作特點,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系。
2、培養學生樂于讀書,查閱搜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是:
1、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現蝙蝠飛行的奧秘的。
2、了解雷達和蝙蝠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系。
三、說教法和學法
簡單概括為三句話:1、反復誦讀,靜心默讀,在體悟感受中把握科普文語言的邏輯性; 2、邊讀邊畫,刪減對比,畫示意圖,在學法探究中把握科普文的科學性;3、課外擴展,遷移寫作,在仿寫課文中把握語文味。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1、在漆黑的夜空,飛機怎么能安全的飛行呢?它不怕出危險嗎?繼續學習本課,通過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期待的心情去學習課文,十分自然的進入新課教學。
(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
為了弄清楚飛機到底是靠什么安全飛行的,科學家們發現蝙蝠在夜里飛行,無論情況多么復雜,它都不會和任何東西相撞,它靠的是什么?
尋找該問題的答案,有如下幾個環節:
1.先讓同學們讀幾遍課文,然后小組合作討論,按照試驗順序、方式、結果、證明的問題四步填寫PPT上的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實驗結果
實驗結論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鈴鐺一個也沒響
蝙蝠飛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鈴鐺響個不停
蝙蝠飛行要靠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鈴鐺響個不停
蝙蝠飛行要靠嘴巴
通過這個表格,學生們馬上就明白了 蝙蝠在夜間飛行靠的是嘴巴和耳朵。
2、比較這兩個句子,學習第六自然段,同時讓學生自然地過渡到:蝙蝠的嘴和耳機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這個問題,引出第七自然段。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來探路的。
3、學習第七自然段
A、邊默讀邊思考,邊畫出重點語句。
B、讓學生上黑板畫出蝙蝠探路的示意圖。并結合示意圖說說蝙蝠飛行過程。
C、引導同桌看著示意圖互相講述蝙蝠的探路過程。
這個過程不僅讓學生直觀地理解了書本上蝙蝠是如何將嘴和耳朵結合起來探路的,更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D、通過提問科學家們又是怎樣揭開這個秘密的?引出“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边@個句子,反復閱讀后發現關鍵詞“反復——終于——”
用造句的訓練方法體會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才解開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的。
。ㄈ┟靼自,啟發創造
A、弄清楚蝙蝠是運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原理,讓學生瀏覽課文第八自然段,然后仿造蝙蝠探路示意圖,畫出雷達的工作原理圖。
B、比較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處,完成書后填空練習。
比較蝙蝠和雷達的工作原理,學生們能得出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嘴巴發出的超聲波)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此環節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舉一反三,教學效果較好。
。ㄋ模┩卣褂柧
“紙上得來終覺淺”,語文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豐富學生學習,拓展學習,開辟資源空間。大自然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讓同學們通過自己閱讀查找,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得到其他的發明創造呢?(這個環節不僅拓展學生知識面,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們的模仿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ㄎ澹┎贾米鳂I
1、根據課標要求“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系”,這堂課布置學生看有關仿生學書籍,觀察身邊的動物、植物,想一想能從它身上得到什么啟示,想發明什么,然后動筆寫一寫。
2、積累本課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五、說板書設計
嘴
障礙物
波
耳朵
板書設計直觀地體現了本課時的重點也是難點內容,弄清楚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并且在學生上黑板板書的同時也達到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讓內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小學說課稿 篇6
下面,我先分析一下本課的教學目標。由于教學內容的加深,從五年級上冊開始,每兩課為一大課。單課為情景會話,雙課為詞匯與句子以及各種活動制作等。本課為第一課,根據《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這一目標要求,以及本冊書的特點現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一:知識目標:
1:能夠聽,說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
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
2:能夠聽說并區分單詞:horse和foal, cow和calf.
二:情感態度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大膽開口,主動模仿。
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的良好品質。
三:學習策略目標:
1)能夠在學習和課堂活動中集中注意力15~20分鐘。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對比能力并能區分不同動物的成年及幼崽。
四:文化意識目標:
注意漢英兩種語言中對幼小動物的不同稱呼方式:英語中很多小動物有專有的名稱作稱呼,而不是在名稱前加“小”(small).
結合本單元以及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重難點設定為:
1:重點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
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
2:難點 horse與foal ,cow與calf.
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關鍵是要先讓學生明白horse與foal ,cow與calf的區別。我采用了圖片對比的方法先讓學生明白同樣是一種動物成年的與幼崽的英語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經過一系列單詞教學活動之后再通過圍繞教材,設置語境——回到教材,強化感知——拋開教材,自由交際三個教學環節完成本課重難點。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對學生進行一下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在此時對英語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有效的學習策略,他們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渴望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因此“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將是本課的主要學習方法。
【【必備】小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相關文章:
【必備】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范文錦集8篇07-29
GRE作文考試必備范句05-25
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六篇06-03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08-15
精選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08-14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八篇08-13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7篇08-13
有關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08-13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08-13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