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時間:2023-03-31 02:03:44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范文(通用10篇)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范文(通用10篇)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ㄒ唬⒔滩姆治觯

          年、月、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數學》第八冊第三單元“量的計量”中時間單位第一課時。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秒等較短的時間單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年和月是比較大的時間單位,教材首先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年歷,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內在關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數后,引出平年、閏年全年天數的計算,然后介紹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ǘW生情況分析:

          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小學低年級學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與他們的世界最為接近的時間單位,如時、分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才能逐步理解離他們生活較遠,較大的時間單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掌握了時、分、秒,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認識,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節課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

          (三)、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一年、一日,知道世紀、年、月、日的關系,記住大月、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

          2、知道平年、閏年的天數,知道判斷閏年、平年的方法。

          3、結合本節課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ㄋ模、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重點確定為:讓學生獲得較長的時間觀念,即年、月、日的認識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其中發現并掌握閏年、平年的判斷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學準備: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a)學生準備:各年份的年歷表若干張。

          b)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設計理念:

          本課總體設計,本著“以人為本,關注發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力求讓全體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

          三、教法、學法分析

          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我采用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圍繞“經歷學習過程”這一主線組織教學。并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集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遵守師生互動的原則,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為主。

          四、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新課標賦予的教學任務,我對本課的教學過程作了如下的設計: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2、合作交流,探究發現。

          3、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4、總結評價,拓展思維。

         。ㄒ唬、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課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組數)在導入部分,我用課件出示生活中的許多數,引出年、月、日三個時間單位,從而揭示課題。這樣的引入,是通過生活化的情景,既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密切的關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又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為順利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做了思維上的準備。

         。ǘ⒑献鹘涣,探究發現

          本環節分以下幾步進行:

          1、認識一年和一日2、認識年歷表

          3、記大月、小月4、計算平年、閏年的天數

          5、學平年、閏年的規定6、學習世紀

          1、認識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太陽、地球、月亮運動軌跡。同時配音說明: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是一日,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這樣的設計,是想從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數學知識。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組織教學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認識年歷表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學習中學會學習,不斷發展自身的認知結構與智能結構。因此,我采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去觀察、討論、發現年歷表上所蘊含的數學信息。并把從年歷表上發現到的信息記錄下來,并展開比賽: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觀察、討論得最認真。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匯報,概括總結并板書。

          通過學生觀察年歷卡,小組研究獲取知識,這樣留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和創造學習的機會,充分體現開放式教學的思想,遵循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不僅使學生學到新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精神。

          3、記憶大、小月(演示:拳頭記憶法、歌訣法等)

         。1)教師提出疑問:以上這些知識都是小朋友們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發現的,要求記住這些知識,怎樣很快地記住31天的大月有哪幾個月?學生匯報并演示這些方法。

         。2)游戲記大、小月

          為了學生進一步記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戲記大小月的形式:老師說到大月時男生站,說到小月時女生站,比比誰的反應最快。這樣的環節安排,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又可以加深學生的認識。

          4、計算平年、閏年的天數

          出示:平年31×7+30×4+28=()天

          閏年31×7+30×4+29=()天

          提出問題: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學平年、閏年的規定

          質疑:那么平年、閏年又是怎樣規定呢?指出:答案就在書上。鼓勵學生看書81頁中間的一段文字,讀一讀并劃出來。學生通過自學、交流,了解平年閏年的規定。然后,課件出示:

         。1)規定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是閏年,不是4的倍數的是平年。

         。2)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不是400的倍數的年份是平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閏的規律。

          6、判斷平年、閏年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根據四年一閏的規律,我引導學生通過計算、討論、自學課本等手段來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計算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數來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這時,出現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個孩子非常激動、開心的說:“老師,我想向大家介紹一個能很快判斷一個數是否是4的倍數的方法,如果這個數的末尾兩位數是4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4的倍數。這樣,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斷一個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边@個孩子的表現,是我課前完全沒有預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學推廣。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這也提醒我們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要提高對學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學生,使我們的教學設計更吻合于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材料。

          7、反饋練習

          為了避勉集中練習給學生造成疲勞感,我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力求達到“新”、“活”、“實”、“用”的目的,使學生作到有張有弛,從而形成理解,記憶,應用,發展的學習水平。所以在認識了平年、閏年之后,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對號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8、認識世紀

          通過小組交流能讓學生及時反饋獲得的數學信息,表述自己獨到的發現。交流是信息共享的過程,也是嘗試的過程。所以在認識“世紀”這個比年大的時間單位這一環節,我仍然采用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學、交流得出:1世紀=100年

          緊接著有針對性的進行反饋練習……

          接著對零亂的知識進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記憶。

          總結質疑: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對這些知識還有什么疑問嗎?

         。ㄈ⿲嵺`應用,鞏固新知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要關注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為此,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練習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成幾個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獨立版塊,讓學生自動選擇練習,使各類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1、我顯身手

          2、我當包公

          3、走進生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4、歡樂總動員

          學生制20xx年()月的月歷表,并提醒學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ㄋ模┛偨Y評價,拓展思維

          為了提高學生喜歡數學,主動研究數學的情感態度,我提出:請同學們充分利用網上資源,走進網絡世界,上網查一查有關年、月、日的更多知識。這樣的教學,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把學生的探究學習引入縱深。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學習習慣,達到“曲散意未盡”的效果。

         。ㄎ澹┌鍟O計

          它簡潔名了,用精煉的語言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引申談話:

          總之,本課從“以人為本,關注發展”的理念出發,在整堂課上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力求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性的學習活動中來。我相信,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實際能力。有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钡脑O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后,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能力目標: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會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會用直尺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想象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滲透學習目的性教育。

          五、教學用具

          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框架、火柴盒、電腦課件。

          六、教學流程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學中我從平面圖形入手,然后認識立體圖形,進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這樣有利于學生分清長方形和長方體的概念,便于學生逐步形成有關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然后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畫一畫來具體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并抽象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最后,讓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用集合圖形表示它們的關系。

          在創新應用上,我讓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實際進行測量。通過做一做,擺一擺,說一說,練一練等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又教給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六單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的第二節課。教學幾何初步知識,不單純是使學生獲得有關圖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前幾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時,已經注意通過一些操作和作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但是限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圖都比較簡單,在本冊適當提高一些要求,通過教學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以及操作和作圖的技能。在備課時,我曾經想過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的知識安排在一個課時內完成,但發現課堂容量非常大,學生學得不扎實。在本次教學中,我把教學內容適當進行了調整,在一節課內集中教學角的度量,使學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課標要求,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懂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無關,而與角的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2、能力目標:進行觀察對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形成勇于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

          三、教法與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達到目標,形成能力,就必須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讓課堂煥發生命的力量,教師要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法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導入——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這節課的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線,線段和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本節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直觀演示,舊知過度,設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學角的概念.通過師生的操作,利用動態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引出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通過直接的比較,學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程度有關,為引入角的度量進行間接比較角的大小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初步認識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及作用,建立角的計量單位度和符號“°”。

          第三部分,教學角的度量.在學生認識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單位、符號的基礎上,再介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過實際測量說明:角的大小要看兩邊*開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本節課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口答,判斷選擇,實際操作等),圍繞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重點,達到鞏固和運用概念,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第八冊三角形的認識P129-130。

          2、教材簡析

          三角形的分類是在學生直觀地認識了三角形,學習了角和直角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學習三角形的面積和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和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道三角形的分類。

          2、知道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意義

          3、使學生體會到三角形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二、教法和學法

          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各個年級教學的始終。二期課改也明確提出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在教學中認真貫徹二期課改精神,十分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課中所出現的概念和結論,都是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所呈現出來知識素材,通過學生周密的思考抽象和概括出來的。如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是讓學生觀察各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后,進行分析比較得出三角形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三種。在獲得三角形的分類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大膽地猜測,讓學生在動口、動腦、動眼,多種感觀參與學習,促進知識的內化。同時也為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范圍。

          三、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一、媒體出示:

          師: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找幾位學生)

          師:板書三角形

          二、出示各種三角形

          分組討論:

          1、研究每個三角形,各個角是什么角?寫在表格中。

          三角形編號(1)(2)(3)(4)(5)(6)(7)

          角A()角()角()角()角()角()角()角

          角B()角()角()角()角()角()角()角

          角C()角()角()角()角()角()角()角

          2、根據研究結果,動手將三角形按角的特征進行分類。

         。1)小組匯報。核對后請改正確。

         。2)議論,發現。

          觀察上表,你發現了什么?

         。ㄒ粋三角形最多有3個銳角,最少有2個銳角,最多有1個直角,最多有1個鈍角)

         。3)根據研究結果來分類,怎樣分呢?

          有3個銳角有1個直角有1鈍角

         。1)(6)(2)(4)(3)(5)(7)

          3、老師還想考考你們,誰能把黑板上的幾個三角形分類呢?

          請學生上黑板分一分:(1)(6)

          (2)(4)

          (3)(5)(7)

          出示: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紙條出示)

          出示:那么三角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作為一個整體來看,那么是面三個三角形便是整體的部分。如圖:

          3、找學生講一講,什么是銳角三角形?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鈍角三角形?

          4、找一找圖表,發現了什么?

          三、練習:

          1、分一分:

          銳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有一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3)一個長方形一次可以剪出兩個直角三角形。()

          3、猜猜看游戲。

         。1)露出一個直角(2)露出一個鈍角(3)露出一個銳角

          你能判斷出他們各是什么三角形嗎?為什么?

          3、提高練習:

          數一數,下圖中有()個三角形,其中有()個銳角三角形,()個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師:為什么只看到一個銳角,能猜出三種不同的三角形呢?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得真好!你知道了什么呢?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平均數》。下面我談談本節課的教學設想,不妥之處,懇請各位教師指正。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平均數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是“統計與概率”中的基礎部分。統計中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與集中趨勢的統計量,也常用于不同組數據的比較與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這里的平均數是指算術平均數。平均數是在學生已學習理解了平均分與除法運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認識掌握平均平均數能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統計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理解平均數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能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過程與方法方面:引導學生經歷認知平均的探索過程,培養增強學生觀察分析數據,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認識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作用,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興趣與學習自信。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與理解,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作用,運用平均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數據分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計表。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依據教材與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結合學生學情,我擬將選擇情景教學、直觀演示、談話啟發、激疑,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構建新知,實踐應用,理解掌握平均數意義與計算方法,發展思維,訓練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感知引新

          1、課件出示情景問題:在我家的書櫥上、中、下兩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如下表所示:怎樣整理才能使每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一樣多?

          2、引導思考匯報整理方法

          3、教師談話引題: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均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的數,就稱作這幾個數的平均數。今天就來進一步認識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ǘ┮龑剿鳎J知平均數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情景,提出問題通過課件展示呈現:在學校開展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活動中,四年級環保分隊4名隊員收集的飲料瓶數量如下圖(例1主題圖)所示,環保分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2)引導觀察思考,探究方法

         、僖龑в^察,思考討論(課件呈現思考問題),隊員收集瓶子數量的條形統計圖中,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xx名隊員收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誰最多誰最少?題目中要求的問題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能使他們收集的數量變成一樣多呢?(學生交流討論中,教師指出:思考討論交流中,可看圖說方法,也可以動手算一算)

          ②交流匯報,總結方法——移多補少(結合課件展示)匯報中,教師:一是結合課件直觀展示隊員收集的數量,強調指出他們收集的個數“不一樣多”并板書:“不一樣多”;二是學生匯報將多的移給少的'時,結合課件展示移動方法,啟發學生說這種方法可簡單概括為幾個字?(“移多補少”,同時板書)。三是質疑:移多補少后,他們平均收集的個數一樣多嗎?是多少?這個數叫什么數?,學生認識明白后在板書“移多補少”后面板書:“一樣多”,再在“一樣多”下面補上“平均數”。

         、凵钊胩骄,拓展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質疑: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匯報方法算式與計算過程,說想法,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算式:(14+12+11+15)÷4=52÷4=13,平均數算法質疑理解(14+12+11+15)表示什么?(隊員收集個數的和——總數量);為什么要除以4?(14+12+11+15)÷4表示(把總數量平均分為4份,4表示總份數,結果13就是4名隊員收集瓶子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環保小分隊平均每人收集的個數)也印證了移多補少法的結果。板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強化平均數意義5質疑:13這個平均數是每人收集到的飲料瓶的實際數量嗎?同學們發現了什么?13是怎么得來的?平均數的大小范圍怎樣?(不是,每人收集的實際數量比13多或比13少;平均數13是通過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平分得到的四個數據的平均值;平均數大于四人收集的四個數組中的最小數并小于其中的最大數)

          2、教學例2

          (1)教師質疑談話引入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均數,誰能說說平均數的意義?生: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值師:學習了平均數,有什么作用呢?人們常常通過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來進行數據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例2及主題圖)

          (2)問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課件出示)從主題圖和數據統計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男、女生隊人數相等嗎?成績比較哪個好?怎么判定?

         。3)匯報交流,解決問題(結合課件展示思考討論問題和問題解答)教師重點質疑:你是怎么判定的?可否根據兩隊各自的總人數來比較判定?為什么?怎樣計算各隊的平均成績?問題解答后質疑強調:如果男、女生兩隊人數相等,還用計算每隊的平均成績來比較嗎?但在兩隊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來表示和比較各隊的成績更為公平。

         。ㄈ⿷猛卣,強化鞏固新知依據教學重難點知識,結合教材后“做一做”與習題進行變式拓展應用鞏固練習,實踐應用,學生獨立操作,深化理解,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ㄋ模┛偨Y歸納,引導學生談收獲通過質疑匯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回顧、反饋本課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知識點的濃縮再現,梳理整合。本節課我擬通過以下簡潔的板書突出重點,促進增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識記。

          七.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設想主要依據“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奔础敖處煘橹鲗В瑢W生為主體”及“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等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教學設計中注重“學生為中心及其能動作用”、“情境”與“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重要關鍵作用。以上說課,定有諸多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教師批評指正。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7

          一、教材:

          1、說課內容:五年制小學課本第八冊第三章第3節。[數學網更多小學數學說課稿]

          2、教材簡析: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在梯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以后學習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做圖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梯形面積公式。

          難點:熟練正確的進行應用。

          5、教具:課件、小黑板

          學具:兩個三角形,兩個梯形。

          二、教學:

          在這堂課中設計過程中,我采用目標教學,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講解法:在本課教學中,梯形面積的計算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通過學習(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過程)進行梯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推導能力。

          2、引導發現法:運用邊講邊提問的方法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積極獲取新知。

          3、討論法:由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熟練掌握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使學生能將本節課的新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我采用了討論法、操作法,通過討論互相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練習法:通過各種形式分角度練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保證了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

          三、學法:

          1、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學習知識,讓學生初步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2、通過教師的啟發講解,提問教會學生觀察區分相似事物之間的規律,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培養、總結、歸納、概括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判斷力、應變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又促遷移: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中安排以下幾個過程。

          〈一〉、前提測評:

          師: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為了喚起學生的舊知識,促進遷移,上課一開始出示拼一拼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出示課件1)

          師:看,老師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什么圖形?

          生: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梯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這樣安排教學,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學新知識打下了基礎。

          2、引導發現,歸納總結。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拼一拼,和學生觀察知道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這樣把梯形面積的計算轉化成以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2)教師讓學生觀察課件和自己拼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總結梯形面積公式。學生回答師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教師說明如果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么字母公式應怎樣寫?學生回答,師出示例題理解橫截面積,指名說出題目告訴我們什么了?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回答集體練習訂正。

         。3)為了鞏固梯形面積的計算,做“做一做”,學生練習集體訂正,這樣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公式。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目的在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和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總結梯形面積的公式,從而在理解梯形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熟記,正確求出面積。

          3、多種形式練習。

          1、做一做:(課件)

          2、下面是河堤壩的橫截面圖,它的面積是多少?(課件)

          3、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只列算式,不計算)

         。1)上底是1.8分米,下底是4.6分米,高是3分米。

          (2)上底是32厘米,下底是47厘米,高是14厘米。

         。3)上底是4.2分米,下底是3.6分米,高是5分米。

         。4)上底是18米,下底是26米,高是8.4米。

          4、選擇:(將正確的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求下圖的面積,正確的算式是()(課件)

          A、(13+15)×7÷2

          B、(13+15)×4÷2

          C、(4+7)×13÷2

          D、(4+7)×15÷2

         。2)一塊梯形草地,上底為75米,比下底短20米,高為25米,計算它的面積的正確算式是()

          A、(75+20)×25÷2

          B、(75-25+75)×25÷2

          C、(75+25+75)×20÷2

          D、(75+20+75)×25÷2

          5、梯形的面積是120cm2,如果高是6cm,那么它的上底、下底之和是()cm。

          6、梯形的面積是70dm2,上底為8dm,高為4dm,則梯形的下底是()dm。

          7、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學生自己討論)(課件)

          [設計意圖]本環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1)熟記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進行實際應用。

          (2)養成認真做題,正確書寫作圖的良好習慣。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8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并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發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后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紐扣、紅黃藍綠色卡、練習題

          【說教法學法】

          本課以成功教學法為主,遵循導學自學、示學量學、施教施學、互教互學、用教用學、再教再學、查教查學七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氛圍中樂學好學。同時,我還注重在教學中滲透“游戲學習”的理念,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快樂無比的游戲,一場富有挑戰性的競爭,一回激蕩人心的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說教學流程】

          由于本課的內容與前幾課的學習關聯不大,而且知識點較多,所以我在課前的預備時間里給學生做了學習鋪墊的游戲。

          課前游戲:

          1.左右訓練:向左點點頭、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搶答:(整數的大小變化規律)

         。ɡ⿵285到28500的大小變化(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從16000到16的大小變化(縮小到原來的1/1000倍)……

          教學過程:

         。ㄒ唬⿲W自學

          新課伊始,我就讓全班學生來讀一個奇怪的數,隨著課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學生也跟著報出不一樣的數,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怎么數字沒變,大家卻報出不同的數?原來是調皮的小數點在搗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起來了,內心產生要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大小變化的強烈愿望,此時便可以馬上進入新課教學。

         。ǘ┦緦W量學

          成功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我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給學生布置了預習《小數點搬家》的任務,同時完成自學表。而書上的情境圖一直惹來許多爭議:快餐的價格從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廳從沒有顧客到客人如潮,跟現實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這情境作為新課的引入,而是讓學生在預習時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談感受。

         。ㄈ┦┙淌⿲W

          我故意以考學生的自學情況為由,讓學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價格的心情中主動探索小數點移動所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之所以選擇巧克力和蛋糕為情境,是因為一來這些是學生平常最愛吃的零食,他們會比較清楚價格,二來這兩種食物隨著份量的`大小和質量的高低而有較大的價格差異,這就正合我心意,讓學生猜出兩種價格,從而順勢探尋小數點移動兩次的規律。

          教學時,我跟學生說:剛才一個不留神,調皮的小數點又跑到商場里搗蛋去了?催@里,一顆巧克力糖果的價格是50.00元,大家覺得價格合理學生會說:小數點應該向左移一位,使價格變成5.00元。

          也有的學生會說:小數點向左移兩位,價格變成0.50元會有更多人買。

          就這樣,逐步引導學生探尋出小數點向左移的規律。

          同時我也板書出:從50.00到5.00,小數點向左移了一位,這個數也縮小到原來的1/10,列式為50÷10=5。

          當講小數點向左移兩位時,還特別要學生解釋一下,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是怎么知道的,再來板書小結,然后乘興追擊,讓學生得出小數點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變化規律。

          最后,用蛋糕的標價0.80元來讓學生同桌交流,自己歸納出小數點向右移的規律?偨Y后讓全班齊讀規律來加深記憶。

         。ㄋ模┗ソ袒W

          剛蒸出來的饅頭如果不給它用小火保溫,饅頭就容易變硬而缺乏口感。同樣,剛發現的規律如果不反復操作運用,它就會很快從學生的記憶中淡化褪去。而認知規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動手做動腦想。所以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手來,根據題目要求來移紐扣求得數。

          我會跟學生說:小數點看同學們學習認真,一高興,變成一顆紐扣來到我們身邊,要跟我們做游戲,大家想玩嗎?

          然后要求同桌輕輕倒出信封里的數字卡和紐扣,并強調游戲規則:同桌兩人輪流玩,一個人移小數點的時候另一個要認真檢查。在這里,體現了同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兩人中成績較好的一方在操作時起示范作用,當輪到另一方移時,就算遇到困難也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正。

          練習的處理我也是作了細心安排的,如:

          (1)把618縮小到原來的1/10,生移小數點得61.8。(強調整數的小數點在個位的右下角)

          (2)再把61.8縮小到這個數的1/100,生移小數點得0.618。(小數前面數位不夠要補0)

          (3)接著把0.618擴大到這個數的10倍,生移小數點得6.18。(小數點向右移,最前面多余的0要去掉)

          (4)最后把6.18擴大到這個數的1000倍,生移小數點得6180。(小數點向右移,后面數位不夠要補0)

          同時,為了讓學生把規律和算式聯系上,以便往后的靈活應用,我還讓學生根據給出來的式子擺得數。

          6180÷100=61.861.8÷1000=0.06180.0618×10000=618

         。ㄎ澹┯媒逃脤W

          通過合作學習后,優生把規律理解得更好了,學困生也漸漸有了頭緒。此時我準備了選擇題讓學生獨立做,題型主要是反復鞏固規律,最后的兩題還有一定程度的拔高。而怎樣使學生的學習情況能最快地反饋給我呢?我想到了一種全新的反饋手段:答題時讓學生舉色卡。

          于是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四種顏色的答題卡,先讓學生默讀理解題意,然后聽指令迅速舉出自己所選的答案。顏色是眼睛最易分辨的,這樣我就能一眼看到誰對誰錯了。而馬上得到反饋的最大好處就是我能立刻抓住這些出錯的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從而逐漸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9

          一、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學方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更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說教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中“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以后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遵循以上教學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時注意聯系生活,盡量聯系學生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自身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標:

          1、通過教具演示和聯系實際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小數的基礎上知道小數的產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小數是在實際生活中產生的,并有著廣泛的應用,認識小數與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小數的計數單位,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3、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系、小數的計數單位,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教學難點是小數的意義的探究過程。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使學生深刻理解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數來表示,這些分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寫作小說分別是0.1、0.01、0.001……通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中解決0.1里面有幾個0.01;0.01里面有幾個0.001,讓學生深刻體會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這節內容選擇的教學方法為嘗試法、講授法、練習法等,選擇的依據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的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我的教學設計包含有四個環節的內容:

          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通過讓學生先估測再測量2米長的紅絲帶和60厘米長的綠絲帶、量數學課本的長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教師讓學生用米作單位說出它們的長度時,學生心理產生了矛盾,因為有些測量結果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教師引出不夠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單位,需要用其它數來表示,由此引出“小數”。學生通過測量親自體驗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從而喜歡上小數,對什么是小數產生了神秘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個環節探究小數的意義。

          小數的意義是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新課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學應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防止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積極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與研究實現師生互動、共同研究探討的方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構建數學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引導學生在測量、觀察等操作的基礎上,從直觀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讓學生用米為單位分別用整數、分數、小數來表示,從而過渡到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的形成。學生始終參與到概念的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歸納、分析和綜合最后抽象出小數的意義。

          第三個環節是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當學生成功解決一個問題后趁熱打鐵,將它拓展變化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給生活中的小數分類。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而是通過闖智慧關的游戲方式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發現、歸納出來。我認為這樣能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索,以練習的形式探索出小數的計數單位、以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創新意識。

          第四個環節是師生進行全課小結。

          教師問:“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來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加以梳理總結,最后教師出示大發明家愛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靈感+99/100的勤奮,讓學生用小數把等式中的分數表示出來,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教師:“這是大發明家愛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從而讓學生明白:人必須勤奮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學們都能成為天才!人才!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篇10

          一、說課標:

          《新課標》指出,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地應用。同時還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要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觀察,對比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通過去書店購書的情境創設,讓學生更加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二、說教材:

          《小數加法和減法》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在今后的生活及進一步學習中都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后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據本節課的地位及要求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數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和學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認識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究,比較歸納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標: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注意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算法則。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采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促了他們的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說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發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會自學探究,并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程序:

          調查分析:

          在教學小數加法和減法前我對曾對班內幾位同學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查,發現已經有部分學生會計算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對于許多學生已知結論的課該如何去上?

          在教學安排上,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設計了三個教學層次: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新穎的導課,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好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我采用了去書店購書的情境導入,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書,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想學,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搭起了現實生活與抽象數學的橋梁。

          (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數學知識的形成有著固有的規律,邏輯性很強,不能有半點的跨越與漏洞,結合數學知識的形成特點。圍繞教學重點采用了以下步驟:

          (1)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條件編一步計算題,在探討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中得出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從而突破重點。再將題目歸納成加法和減法兩類,進一步系統的學習。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讓學生討論,得出兩種方法:一種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為單位或“元、角、分”為單位的整數來計算。提問:擺豎式時為什么分與分,角與角,元與元對齊?得出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為“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埋下了伏筆。另一種是直接用小數計算。豎式的擺法肯定也對,通過這兩個數為什么這樣擺?得出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一樣,都是把相同數位對齊再加,而在小數加法中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做到相同數位對齊。進一步突破難點,明確計算原理后,讓學生試做另一道加法題,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比較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異同,小數加法的關鍵是什么?以便學生領會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3)在教學小數的減法時我把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4)“試一試”的練習讓學生接觸得數的小數末尾有0的情況,使學生知道一般要根據小數的性質進行化簡。

          (三)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對法則的應用,更好的領會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并能熟練應用。

          1、礎知識練習:練一練(口算),判斷改錯,練習二1-3

          2、應用性練習:練習二4-5

         。ㄎ澹┙虒W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新華書店嗎?其實在書店里也有許多關于數學的問題,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小明在書店里看到了他喜歡的三本書,價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樂數學》《蠟筆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據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計算的問題嗎?

          2、對比提出的問題,歸納成兩類(加法和減法)

          買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樂數學》一共要付多少元?

          買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蠟筆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蠟筆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貴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樂數學》便宜多少元?

          3、教學小數加法計算法則

         、俪鍪荆嘿I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樂數學》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板書算式)為什么用加法算?

         、谟懻撚嬎惴椒ǎ

          根據我們以前所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可以讓學生先小組討論,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為單位或“元、角、分”為單位的整數來計算(板書計算過程,并說出最后結果)

          擺豎式時為什么分與分,角與角,元與元對齊?(相同數位對齊)

          計算后再把結果轉化為元,對于這樣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煩)

          你能不能直接用

          小數計算?怎樣擺豎式?為什么這樣擺?這和那種方法是一樣的?相同數位對齊,只要把小數里的什么對齊?(板書小數加法豎式)

          第二題你會做嗎?完成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塾懻摚和ㄟ^上面兩題的練習你覺得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數加法的關鍵是什么?

         、苄〗Y: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在小數加法里就是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最后要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

          4、教學小數減法計算法則

         、俚谌、四題怎樣列式?5.79-3.15你會算嗎?自己試一試

         、谡l來提醒大家小數減法要注意些什么?

         、3.15-2.58可以自己試一試

          這一題與上一題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數退位應遵循什么規則?

         、苄禍p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結果的小數點要怎樣點?

          ⑤小結: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一樣,都是把相同數位對齊,在小數減法里就是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一作十再減;最后要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

          5、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你覺得小數加減法應遵循什么方法?(整數加減法)不同的是特別要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

          6、今天我們學的是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書上8、9頁的內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細看一看。

          7、完成“試一試”

          學生可以先獨立完成,然后比較在結果上和前面幾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數末尾的0可以怎樣處理,為什么?

          8、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三、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練一練”第1題。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完成“練一練”第3題。重點交流第1、3題怎樣算

          2、二第1、2、3題。

          3、判斷改錯:(數位不對齊的,小數末尾0沒去的,減法做成加法的三種類型)

          4、做練習二第4、5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10-11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說課稿06-07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04

        [精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說課稿06-08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條形統計圖》說課稿04-02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年、月、日》說課稿08-11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性質》說課稿優選推薦01-16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5篇【必備】12-10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1-08

        小學四年級下冊體育說課稿11-1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