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說課稿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課文從兩方面詳盡而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學情分析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因為,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秘感之外,也讓學生對于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采用課件能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秦兵馬俑似乎一下子處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就充分運用了課件來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共分兩教時教學,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根據本篇課文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教學的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精讀課文第3——11小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2.過程與方法。利用課件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解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理解“舉世無雙”的含義,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從整體入手,請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總體印象,然后再順理成章地導入今天的新課。
導入新課
1.在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秦兵馬俑》,領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魅力,那么你用一個詞語說說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印象嗎?(規模宏大)
2.“宏大”往往給我們的是一股蕩氣回腸的氣勢,一種粗狂豪邁的氣概。作為一項人間奇跡,光有恢宏的氣勢還不夠,必然還有一些重要的元素,會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3——10自然段。
(二)精讀課文第3——10自然段
課文的3——10小節是本課時教的重點,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但秦兵馬俑所處的時代畢竟離學生已經久遠,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并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觸摸那段凝重的歷史,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所以,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播放了一段錄象,讓震撼人心的畫面及鏗鏘有力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帶領他們穿越時空的遂道,去親身感受秦兵馬俑的魅力。事實證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樂中,學生全神貫注,一個個目不斜視,緊盯著大屏幕。此時無聲勝有聲,一下子將兩千年前的那段歷史拉到了學生的眼前。此時,對于課文學生已經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讓學生翻開課本,去字里行間細細品味,感受秦兵馬俑眾多的類型及鮮明的形象,無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賞完錄象之后,我首先請學生說說這幾小節主要寫了什么?然后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反復地讀課文,找一找,秦兵馬俑以怎樣鮮明的形象吸引著中外的游客,同時,老師以大屏幕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圖文對照,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最鮮明的2——3種兵馬俑進行細細地研究,從字里行間去品味它鮮明的個性。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這一環節,我還特意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將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寫下來。
在學生匯報交流的時候,我始終抓住一個評價原則——理解各種兵馬俑的類型特點,并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在此基礎上,相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讀,把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
引讀課文的第10小節,并追問學生:“你從中還讀懂了什么?”讓學生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到秦兵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三)學習第11小節
這一段,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讀后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進一步展示課件,著重理解“絕無僅有”這個詞,以此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那種舉世無雙的創造才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課文、課后延伸
學生對于兵馬俑的探究興趣不能局限于課堂,而應將這種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拓展訓練:課后繼續上網收集有關兵馬俑的資料,繼續進行探究,增強民族自豪感。這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提供的網絡,積極為自己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信息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的習慣。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課件,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五)教學媒體運用的說明
1.錄象音樂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使他們對秦兵馬俑有個初步的印象。
2.將軍俑、武士俑等圖片、錄像能讓學生直觀了解不同兵馬俑的特征。
3.提供一些兵馬俑網站,讓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去網上查閱搜集資料。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說課稿人教版】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語文《回聲》說課稿11-05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夏夜多美》11-17
人教版小學語文《秋天的雨》說課稿11-04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觀潮》教學反思05-28
人教版小學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說課稿01-07
小學人教版語文《火車的故事》說課稿01-06
人教版小學語文《小柳樹和小棗樹》說課稿01-09
人教版小學語文《酸的和甜的》說課稿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