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歷史說課稿優秀范文大全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高中歷史說課稿優秀范文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高中歷史說課稿優秀范文大全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該制度經過秦漢、隋唐、宋元等階段的不斷發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明代罷中書省、廢丞相,內閣制為中央輔政機構;清代以內閣及軍機處為中央輔政機構,協助皇帝處理軍政要務。明清兩代,以六部為中央政務部門,分理國政,直屬皇帝;蕶嗉娌⒘讼鄼,使皇權發展到頂端。本節課承接本單元的第2課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第3課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使主義中央集權的脈絡清晰地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同時明清時期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使中國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時代的西方國家,揭示了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國家的一個原因,從而為學生以后學生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
(2)識記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3)了解明朝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極其發展。
。4)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5)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內閣、軍機處,并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征加以分析、評價,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
。6)從多角度分析明清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和完備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極其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過程與方法:
開展討論、辯論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培養“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明清君主制度的強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明清君主的加強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發學生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的影響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自身的知識、個性與社會性都比初中有了較為充分的發展,他們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他們的分析能力、辯證思維也明顯增強,而且獲得比較豐富的.學習策略。對于本課內容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時接觸過,但對它的認識比較膚淺,大多停留在表層,沒有形成系統、深刻的認識。
三、說教法學法
。ㄒ唬┙谭
應該充分利用歷史學科蘊含豐富圖片、史料資料的特點,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動態的、有機的整體。使學習過程成為“感知—理解—運用”的過程,更是掌握方法、積累經驗、發展能力、生成情感的過程。
(二)學法
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激發學習重要因素。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以下兩種學習方法:
一是觀察學習法,充分運用材料作鋪墊,引導學生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期望學生在運用歷史材料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材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途徑,培養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與辨析歷史材料的方法;培養“論從史出”,“以史實為依據”的歷史學習習慣。
二是思辨學習法。通過提供相關知識背景,創設各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開展課堂討論,形成互動的課堂氛圍,在合作與交流中切實體驗歷史,深刻理解歷史。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帶領同學們回顧一下第2、3課學習的內容,因為第2課講的是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第3課講的是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對這兩節課內容的復習將主義中央集權的發展脈絡完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接下來就通過對胡惟庸案的講解導入本節課的內容。
2、問題探究,突破重點、難點
導入新課后,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們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的資料,提示學生大肆殺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之一,接著引導學生看課本提問他們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還采取了哪些措施,從而得出明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關于清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主要是引導學生回憶清宮戲中見到的一些現象,通過討論來總結清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因為最近有關清代宮廷的電視劇比較多,學生們應該都接觸過。這是難點“明清時期加強君主措施”的解決方案。
難點“宰相制和內閣制區別”解決方案:史學家錢穆在其《國史大綱》曾指出:“(明朝)國家并未正式與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權臣”,非大臣。故雖如張居正之循名責實,起衰振弊,為明代有數能臣,而不能逃眾議!币龑瑢W們認識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權的閣臣只是“權臣”。然后通過課本P17“歷史縱橫”中張居正的案例來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但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本身并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發生,但其權力并不來自于制度及其職位,而來自于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比如張居正當時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寵,其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張居正死后的下場可以證明這點。因此,盡管有人認為明代的首輔即變相重設的宰相,但其權力與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語,更談不上制約皇權!
難點“明清加強君主的影響”解決方案:主要是通過對西方內閣和明清時期內閣的比較這一探究性問題來認同學們認識到:明朝的內閣是皇權強化的產物,它加強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君主對全國的統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內閣是政治民主監督機制,有助于防止。中國的內閣使得中國走向、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內格使他們走向民主、科學。從而引導同學們來總結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課堂小結
在講授完本節課的內容后,帶領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力求本課內容當堂消化,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作個小結。
4、知能訓練,運用遷移
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5、布置作業
關于高中歷史說課稿優秀范文大全2
。ㄒ唬┲R構建功能
本冊書從內容編排上看,主要以時間順序,以章節體形式編寫;從線索看,主要有以下幾條:
1、資本主義的發展
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確立——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
2、重要的國際關系
。1)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爭奪殖民地的斗爭,爭奪世界霸權斗爭)
3、民族解放斗爭
美國獨立戰爭、拉美獨立戰爭——亞洲革命風暴——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
4、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發展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從每課的內容看,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獨立完成一節課、一個單元的知識構建,并掌握歷史基礎知識,認識歷史各線索之間的關系,從而完整掌握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
。ǘ┠芰ε囵B功能
課程內容是培養學生能力的載體,我們應該更好地利用這些課程內容來培養學生能力,包括知識構建能力;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辨證地看待歷史問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實踐操作功能
教材設置活動課,學生走出教室,深入圖書館、閱覽室,上網查找資料,拓寬了視野,掌握了查閱資料,利用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相對比較成熟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自編自演的歷史劇,雖尚顯稚嫩,但在過程中,挖掘歷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態和語言,使學生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又有了新的進步。
。ㄋ模┬睦斫逃δ
歷史課的內容包羅萬象。在學習過程中,從歷史人物的坎坷悲壯,從歷史發展的曲折反復,學生能夠獲得一個心理感受:事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艱辛和努力,從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從世界史的發展中還學習到許多為科學獻身、為國家捐軀、為真理求索的人,從他們身上,學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去面對成功和失敗,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情感教育功能
本冊書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對外擴張、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從中我們受到的啟發是:一要樹立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是歷史的必然,是社會的進步,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應順應時代的潮流而動,否則將被歷史淘汰;二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知恥而后勇,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學生意識到當代青年肩上的重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奮斗。
二、教科書的課程價值達成度
。ㄒ唬⿵膬热葸x取上看課程價值達成度
本書內容包含從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直到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集中敘述了資本主義從產生、發展到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歷史。
本冊書按時間順序、以章節體的體例敘述了世界近代史的發展變遷。本書的主要線索是以資本主義發展過程。與之相關的線索還有:三次殖民高潮;被壓迫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與沖突。主干知識與支干知識之間關系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構筑成世界近代史的發展脈絡。從內容的選取上看,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在學生面前展現的是歷史發展的廣闊畫卷。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歷史發展的縱向線索,再掌握歷史發展的各時期的特點,從而掌握了世界近代史的知識內容。
。ǘ⿵膬热萁M織上看課程達成度
本冊書從內容上可以看出,它改變了以往教材的`繁難偏舊的編排,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識和新的觀點。以前的歷史往往以政治史為主線索,學生從書中接受的往往是比較僵化的觀點,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本書從內容選取上,增加了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史實,展現的是歷史發展的全貌,學生又可以從文學、科技、經濟發展的角度去掌握那個時代,迎合了高中學生知識的個性多樣性和知識的綜合化需要。
(三)形式特征看對課程價值實現的支撐度
本冊書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1)新教材課型多樣, 除了講讀課外,還有閱讀課、活動課。上好這些課,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能力。(2)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圖片、畫像、資料,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3)每章開始設引言。引言介紹了本章的內容背景和線索。便于學生從宏觀把握歷史發展的線索,掌握歷史發展的特點。(4)每節課后的練習題增設了《閱讀與思考》專欄,由學生選做,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5)書后加附了《部分中英詞匯對照表》,對書中出現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文件、歷史事件稱謂進行中英文對照,便于學生查閱。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善于組織教學,有效的利用書中的資源、資料、練習題,上好閱讀課和實踐課,搭建學生思維的平臺,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一定會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三、對教科書的加工處理
本冊書總體編排設計精當合理,符合學生在這一年齡段的認知能力,注意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結合。
。ㄒ唬┘庸じ脑斓囊暯
1、根據歷史知識特點。歷史知識的特點是知識點多、散,教材是按照時間順序編排的,一些歷史線索難免顯得支離破碎。
2、根據高二文科班學生的特點。高二文科班的學生大多數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基本能夠掌握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有的學生對知識的分析理解不到位,缺乏用精練的學科語言概括表達的能力;有的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闡述自己的見解。
3、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現代教育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如何利用教材培養學生能力,成為擺在教師面前急待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教材,大膽取舍,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對教科書的加工處理
1、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增補了一些內容。如:在學習《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時,向學生介紹了富爾頓和他的汽船,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介紹了薩拉熱窩事件的經過,增加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有利于對于學生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
2、有效的利用和整合課程資源。譬如:學習第四章第一節時,我注意將兩次工業革命對比來講授;第三節《列強對世界的瓜分》,我請同學總結世界歷史上的三次殖民高潮。通過調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歷史線索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3、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運用對比法、聯系法、討論法和研究性學習等多種形式。如:在學習了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后,比較英國、法國、美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學習了殖民侵略過程后,對比三次殖民高潮的時間、特點,從而認識資本主義的擴張性;在學習《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一節時,設置了研究性學習的題目“工業革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學習《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后,安排了活動課“如何評價拿破侖”。通過這些措施,培養了學生學史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關于高中歷史說課稿優秀范文大全3
說教材:
此課《偉大的抗日戰爭》是高一歷史(人民版)上冊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第三部分內容。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這百年時間內,列強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船堅炮利的軍事優勢,屢屢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嚴重踐踏中國主權。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再次振興的轉折點,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抗戰開始時間的問題。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
二、抗戰階段: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局部侵華。中日逐漸上升,中國人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偉大的抗日戰爭開始了。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全面大舉侵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民眾志成城,同仇敵愾,顯示出了無堅不摧的民族凝聚力。中國開始了全民族抗戰。
三、抗戰特點:中國抗戰的特點是"全"、全體現在各階級各階層、各黨派、各民族、各地區、各種作戰方式各種正義力量的支持。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如何體現。其次是一場持久戰;最后是屬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中國抗戰的偉大體現:從抗戰的.歷史意義分析出,國內意義:中國的抗戰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捍衛了民族尊嚴,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際意義有: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五大國,并擔任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說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情境模式,圍繞重點、難點及亮點精心設計問題群,促進學生互動討論、辯論糾誤,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將本課內容設計為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形式展開教學,教師本人將擔任抗戰紀念館館長,并在課前布置好預習課題。
說學法:
學生以參觀抗日戰爭紀年館的形式來學習《偉大的抗日戰爭》這節內容,四位同學將擔任抗戰紀念館分館館長并做好為其他同學講解的課前準備。其余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在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在體念中自主、互動學習,進行知識的辨析和遷移。
說教學手段:
制作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以學生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方式完成對本課的教學。
說教學理念:
1、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2、教學過程中滲透教學評價,教中有評,評中有教,體現一種過程引導、及時反饋和激勵鞭策的教學理念。
3、注重情景體驗和理性分析、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4、屏棄原來的以教材為中心,一綱一本的觀念,樹立新的教材觀,以課標為依據,參照教學指導意見,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的課堂教學觀可以概括為"六點論",即凸顯重點、破襲難點、呈現亮點、追蹤熱點、教的有效點、學的輕松點。
說教學目標:
在"六點論"課堂教學觀的指導下,制定合理的三維教學目標。主要是體現"合理"性,可能性,避免"假、大、空"、
知識與能力:一方面,落實"雙基";另一方面,一堂課不可能解決學生各種能力問題,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意識;
過程與方法:角色扮演法、材料法、圖片法、圖示法、研究性學習法、討論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樹立科學、合理、客觀評價事物的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信心,體會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含義。
說教學重點:
分析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原因、表現及結果,探究抗戰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確立依據:因為她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國戰爭(前線和后方),全國各階級、各階層都參加了戰斗。從中日兩國實力對比來看,中國是個弱國,只有全民族抗戰才能取得抗戰的勝利?谷諔馉幨墙淮稳褡宸磳ν鈹橙肭钟秩〉猛耆珓倮拿褡褰夥艖馉。
說教學難點:
理解全民族抗戰的重要性。
確立依據:從中日兩國實力對比來看,中國是個弱國,日本是一個強國,因而只有全民族抗戰才能取得抗戰的勝利。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偉大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她的勝利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因戰爭失敗而割地、賠款、出讓國家主權的屈辱歷史,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說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布置預習作業,做好扮演紀念館館長的準備工作。
學生:完成預習作業,做好扮演專題館分館館長的準備工作。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受侵華軍細菌戰毒害的中國民眾和王選女士為細菌戰受害者索賠而奔走街頭這兩張照片引出本課的內容——偉大的抗日戰爭。教師作為抗日戰爭紀念館的講解員為同學們講解57年前的那場戰爭。
二教材處理
抗日戰爭這一章節內容在老教材中需要6個課時才能講授完而新課程只安排一個課時。因此我將本課內容設計為一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模式,教師客串紀念館館長,個別同學擔任分館館長身份的形式帶領學生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來完成對本課的教學。
三參觀紀念館
館長:同學們此次參觀的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本紀念館分為一個綜合館和五個專題館(日軍罪行、中國抗戰、鐵血忠魂、、影音經典、獻花留言)。同學們可按展廳依次參觀。
綜合館
內容簡介: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軌道,反誣中隊破壞,炮轟東北軍駐地,攻占沈陽,制造了"九一八事變"、日本發動了局部侵華戰爭。由于當時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日軍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侵占了整個東北中日逐步上升。到了1935年,為分離和蠶食華北,日軍制造了華北事變。中日開始成為最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
九一八事變后,面對日軍的武裝侵略和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民義憤填膺,吁請抗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國共產黨、東北抗日武裝力量、國民黨愛國官兵及關外人民以各種方式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華北事變后,中國共產黨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積極籌劃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日本相繼發動了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國民政府隨即改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并公布由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面的全民族抗戰開始了。
全民族抗戰分為三個階段:
戰略防御:(1937、7,7—1938,10月)國民政府積極組織了四次會戰,分別是凇滬、太原、徐州、武漢會戰,在正面戰場上抗擊了大量的侵華日軍。
戰略相持:(1938、10—1945、8)日軍侵占廣州武漢后,迫于戰線太長,兵力、物力、財力不足和抗日根據地嚴重威脅,基本上停止對正面戰場大規模進攻。而中國人民抗日力量還需要經過長期艱苦斗爭才能打敗侵略者。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戰略:(1945、8—1945、9)1944年敵后戰場開始了局部,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下,中民展開全面。日本政府在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署了投降書。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戰的最終勝利
【高中歷史說課稿優秀】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說課稿優秀01-11
高中歷史說課稿范文優秀03-02
高中歷史說課稿03-29
高中歷史說課稿12-12
(經典)高中歷史說課稿05-28
高中歷史說課稿02-03
高中歷史說課稿范文11-14
高中歷史說課稿(經典15篇)10-18
高中歷史說課稿【經典15篇】05-29
高中歷史說課稿15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