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語文 號。
我今天說的課題是______________(板書:課題、作者)。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和總結遷移六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_______中語文必修_______第_______單元_______課《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單元是_______單元,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_______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訓練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梢哉f,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發現真理。"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程序
。ㄒ唬┘とそ翌},質疑定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發問: "______________?"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ǘ┱w感知,讀中學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后討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ㄈ┭形鼋Y構,精讀感悟
劉勰說得好:"觀文者批文以入情。"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1、細讀悟理
。1)整體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
A、提供自學材料;B、個人嘗試練習;C、小組交流反饋。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導讀、交流、自學)
2、精讀悟情
抓住本課中你認為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為他寫得好在哪里?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五、說總結遷移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課學得怎么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么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__________.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總結遷移和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中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蘇武傳》記敘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仍堅守節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根據我校的學生情況,我把學習積累文言知識,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作為本課教學難點,把學習本文運用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對比映襯的手法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方法作為本課教學重點。
二.說教法
教材雖然篇幅較長,個別字詞生僻,但人物形象飽滿,情節生動,文學性、觀賞性較強,課下注釋很詳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只要敢于創新,能夠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就能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我打算采用:1.啟發式教學,2.學案式教學,為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我將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引導學生采用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過程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我安排三課時。
第一、二課時:學案式教學,積累文言文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培養學生歸納整理字詞的`能力。
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高尚的愛國情操。
1.導入:展示年輕的蘇武手拿符節準備出使匈奴的照片以及播放《蘇武歌》,引導學生找出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節”字!肮潯奔缺砻髁怂浅址澇鍪剐倥拇鬂h的使者,也是指蘇武在面對重大變故,對敵人的種種威逼利誘,始終以國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氣節。
(目的:為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采用圖片展示的方式導入新課,能迅速地讓同學們找出“節”是貫穿《蘇武傳》的一條主線,是蘇武偉大精神的核心所在。)
2.瀏覽全文,梳理情節。
《蘇武傳》是通過哪些內容展示蘇武的崇高氣節的?請同學們分小組分角色朗讀。
總結:兩次自殺――剛烈豪壯之節,三次拒降,十九年堅守―忠貞之節。
(目的:讓學生走進歷史,走進文本,直面人物,主動參與。在研讀文本中探究角色,在角色進入中體驗情感,讓枯燥無味的文言文鮮活起來,讓同學們在角色品評中回歸主旨。)
3.重點探究。
引導學生分析本文運用富有個性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對比映襯的方式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方法。
問題設置:
(1)引導學生初步總結蘇武的人物性格。
你認為蘇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2)引導學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①文章詳寫衛律和李陵的勸降的目的。
、谔K武自殺的原因和自殺時周圍人的反應。
、厶K武被囚禁和北海牧羊時的表現。
4.師生共同總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簡潔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對比反襯的手法。)
(在重點探究環節中,1.我請每個小組推選出來的同學發言――引導學生初步總結蘇武的人物性格。2.接下來在引導學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時,我依然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啟發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回點撥、指導。討論結束后,教師抽查討論結果,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目的:啟發思考,培養學習主動性;倡導合作,利用集體智慧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
5.學生披文入情,齊讀蘇武語錄,感受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高尚的愛國情操。(課件展示:蘇武手拿已經掉完氈毛的符節屹立于曠野之中牧羊的背影。)
(目的:和前面蘇武年輕時手拿氈毛的形象對比呼應,讓蘇武形象更加突出,為后面小結做鋪墊。)
6.延伸探究,歸納形象。(蘇武為什么會被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紀念和崇敬?)
五.說教學反思
文言文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一般學生對于文言文是不感興趣的,所以課前我給大家講述了蘇武的故事,讓學生們對蘇武這個人感興趣。根據我校的學生情況,我用了兩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梳理積累文言知識,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落實效果不太好,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夠掌握。
在分析蘇武形象時,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因此我把學習本文運用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對比映襯的手法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方法作為本課教學重點。在教學中因為文意疏通得很完整,所以學生很容易找出來,效果不錯。
高中語文說課稿3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死水》。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死水》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中國現代詩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教學重點是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結合對作品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了解,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像和聯想,體會詩中的情思和意味,從而培養良好的讀詩趣味。
《死水》是現代著名詩人聞一多先生的代表作。1925年詩人回國后,目睹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慘狀,產生了怒其不爭的憤激情緒。本詩通過對“死水”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層面的描寫,揭露和諷刺了腐朽不堪的舊社會,表達了詩人對丑惡現實的絕望、憤慨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象征。詩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寫死寂、次寫色彩,再寫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朽,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聞一多是新詩格律的倡導者和開拓者,《死水》則是他對新詩格律的“最滿意的試驗”。學習《死水》重點要領悟“死水”這一意象的象征意義,體會詩人對祖國的那份深沉的感情,以及《死水》所體現出的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并學習新詩的鑒賞方法。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
教學目標:
1、語文積累:(1)關于聞一多文學常識;(2)熟讀,最好能背誦全文。
說明: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積累的過程,語文的積累主要包括四個層面:文化常識的積累;語言材料的積累;人生閱歷的積累;思想感情的積累。只有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才能通過吸收內化而學以致用。
2、感知《死水》的三美;探究死水的象征意義,領悟詩人對祖國的深沉感情;學習新詩賞析的方法。
說明:語文學習除了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審美能力,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態度價值觀,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和難點:《死水》的象征意義和藝術特色。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問題探究法。
媒體設計:播放《七子歌》、朗誦帶《死水》。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澳門回歸時的主題歌《七子歌》導入聞一多。先讓學生講述對作者其人其文的了解。再由老師補充介紹聞一多:(1)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愛國主義的不朽詩篇。(2)聞一多的詩歌表現了對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痛恨,抒寫了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注,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表作有詩集《死水》《紅燭》。(3)詩歌創作主張:“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
(二)誦讀吟詠,整體感知
說明:《死水》是新格律詩的代表作之一。從形式看,每節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齊;從韻律看,各大體均押。abcd型的二四腳韻,每行詩又以四音節為主。由于內在節奏的高度和諧一致,加上嚴格的雙行押韻、每節一韻的音響效果,使全詩的節奏十分鮮明。全詩遣詞造句繪聲繪色。反復吟誦,建筑之美,音樂之美,繪畫之美,自可領悟。
1、 先讓學生自由誦讀。
(我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為我覺得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因為朗讀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他朗讀時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是不一樣的。)
2、再請學生自薦誦讀;師生評點并正音。文中有幾個字詞很容易念錯,如:
漪yī淪 剩菜殘羹 油膩 羅綺qǐ 酵jiào成等
3、播放朗誦帶《死水》(由于本人嗓音沙啞,朗讀水平平平,不適合范讀,只能借助朗讀帶子,比較遺憾)
(三)詩歌鑒賞,問題設計:
鑒賞該詩我主要從分析“死水”的象征意義與新格律詩的藝術特色入手。
(1)全詩共有五節,試概括每節的主要意思。(因為死水的象征意義比較難理解,讓學生通過概括每節大意而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與把握)
明確:
第1節,總寫這溝凝滯的死水。風吹不動,腐爛呆滯,沒有一點兒活力和生氣,已無可救藥,這是它的特征。
第2節,直承第1詩節的'3、4句,主要從色彩、光澤上靜態地描寫死水的骯臟和污濁。這4句類似“反語”,“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看成是正面寫死水的美。
第3節,從動態上描寫了死水的腐爛變質。霉爛的死水“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產物——“水珠”們如魚得水,發出洋洋自得的“笑聲”,與那些借機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這“一溝綠酒”。
第4節,以動襯靜,寫出死水的沉寂。詩人以“青蛙”的歌聲,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聞鳥語般以動顯靜。
第5節,詩人在前4節冷嘲熱諷的基礎上,忍不住內心的激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詩人看透這溝死水毫無希望,唯有創造一個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總之,詩人圍繞“死水”的呆滯、骯臟和霉爛,創造出一系列丑惡的意象,將痛恨的感情隱藏在反諷的背后。
(2)探討“死水”的象征意義。老師先列出三種理解,讓學生從文本和創作背景等方面去找依據。
一般人認為,《死水》一詩,從創作、發表到結集出版,隨時地不同,其象征意義至少有三重:
A、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 象征美國社會。
明確:
此詩的后面,署有創作時間:1925年4月。正是在美國芝加哥留學的聞一多先生準備提前回國的前夕。留美期間聞先生的情緒,有兩個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國身受種族歧視之苦,對美國社會那種在繁華掩蓋下的腐朽與罪惡感到憤怒與厭惡;一是對自己的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思念。在這種情緒支配下,他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反帝激情的詩篇,這種愛國反帝的激情,集中表現在他回國前夕所寫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詩中,如詩人所說,這些詩是“歷年旅外因受盡帝國主義的閑氣而喊出的不平的呼聲”。
詩人描寫“死水”的外表為:一池的“綠酒”,上面有綠的“翡翠”、紅的“桃花”、閃光的“羅綺”和燦爛的“云霞”,還“飄滿了珍珠”,又有“歌聲”。
詩人揭示“死水”的內里為:里面有的是“破銅爛鐵”和“剩菜殘羹”,這些污穢的東西在這里霉爛、發酵;那翡翠便是破銅之綠,桃花是爛鐵之銹,羅綺是油膩的光,云霞是霉菌,綠酒是一溝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梢,“死水”的外表的華美,只是污穢和垃圾的霉變。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B、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明確:
《死水》雖然創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聞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來發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魯迅說的“民國以來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殺請愿的愛國學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態度決絕、激烈!
C、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于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他結束了詩人的生涯走進了學者的書屋。
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為詩集設計了封面與封底,采用的是通盤的黑紙,只有封面的上方貼有小小的金色簽條,寫著書名與作者。整個封面封底散發著憂郁、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死水》一詩和《死水》這一書,又有了另外一層寓意了。
到這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實激憤而又失望的情緒,也表現了他與反動統治者不合作的態度。
(3)《死水》的寫作藝術
A、寄托和象征
對《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比較流行的一種認為,全詩是一種隱喻。它以一溝死水比喻那個黏滯的流不動的、漚的發臭的、完全喪失生命力的社會現實。“死水”再加上“絕望”,是詩人對現實的堅決否定,表現了鮮明的批判精神。
意象是詩人創造想象的產物,怎樣體會詩中的意象,取決于吟誦者的再造想象。一個人所處的時代,所站的立場,所經歷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傾向等,都會影響其審美趣味,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對優秀詩歌的濃厚的欣賞趣味。
對《死水》的象征意義也有幾種說法。(1)“死水”象征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外表繁華、內里充滿罪惡的社會。(2)象征北洋政府。當時腐朽的北洋軍閥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3)象征黑暗的中國現實。
B、反諷手法的運用
詩人汲取了西方現代派代表人物波德萊爾“以丑為美”的藝術主張和創作技巧,營造一種反諷的氛圍,揭露和批判了丑惡和骯臟。詩人選用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等華麗詞句描寫這溝死水,將丑惡寫得很美。美與丑交織反差,造成新穎獨特的表達效果。丑越寫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讀者去反思詩人要表達的真實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C、具有“三美”性
聞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詩具有三種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所謂“音樂美”,指的是音節和旋律的美;所謂 “繪畫美”,指的是詞藻的運用,要體現出中國象形文字的視覺方面的印象;所謂“建筑美”指的是節的對稱和句的整齊!端浪罚褪撬略娎碚摰膰L試與實驗的最完美的作品。全詩都用形象的詞藻,語言雕繪滿眼,像死水、丑惡、銀淪、殘羹、翡翠、桃花、羅統、云霞等詞語,安排妥帖,縷金錯采,在視覺上令人目眩神搖;每行詩收尾的都是雙音詞,讀起來音調和諧。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在這首詩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與融合。
(四)課后練習。
1、試談《死水》的象征意義。
2、賞析《死水》的三美。
高中語文說課稿4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通過活動體驗,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對自我、對青春的思考與認識。
2、學生能夠結合自我體驗,說出《我的四季》蘊含的人生含義。
3、能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懂得人生的意義在于人生的過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關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義的理解。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學習方式:活動體驗
。凼谡n過程]
。鄞笃聊唬阂荒晁募緢D](配樂)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經歷一個由稚嫩到成熟的過程。這就像一年的四個季節一樣,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輪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屬于我們卻只有一次。在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們又如何度過呢?
[大屏幕:思考:在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們又如何度過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自讀學習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張潔對人生的種種感悟,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郯鍟n題]
二、溫故知新: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閱讀抒情散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生1:閱讀散文時,首先要知道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是什么。
學生2:抒情散文,關鍵是從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這都是我們學習時要掌握的。
學生3:我覺得學習抒情散文,還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例如《白楊禮贊》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寫的是白楊樹,其實是為了贊揚北方的抗戰軍民。此外,抒情散文的語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學習時,我們也要注意體會。
三、自讀研討:
教師:同學們說的不錯,F在我們就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自讀學習這篇課文。閱讀時,同學們可以參看這個自讀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討。
。鄞笃聊唬
自讀提示:
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著怎樣的特點?
2、貫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條主線是什么?
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態度?
3、劃出作者對人生感悟的句子,說說這些感悟給你怎樣的啟示?(學生自讀研討十分鐘)
教師:通過第一遍閱讀,同學們對課文有哪些發現和感受?
學生4:我發現這篇散文也是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個季節,文章表面寫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實是在寫作者的一生經歷和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
學生5:作者的人生之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細瘦的胳膊”和“銹鈍的犁”,“土地里的石塊和樹根還經?慕O著她的犁頭”可見,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對未來充滿希望,像一個母親一樣期待著自己希望的種子早日開花結果。
教師: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還記得我們曾學過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嗎?
學生說:是《挖薺菜》。
教師:《挖薺菜》所描寫的情景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艱辛的,但作者沒有無盡的感慨命運的不公,她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學生6:作者沒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識到了自己在獲得生命的同時,也應當承擔起生命賦予自己的責任。文中這樣寫到:“我只有低著頭,彎著腰,用盡我全身的力氣壓著我的犁頭,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耕種的土地!焙妥髡呦啾,我們的人生之春可謂春光燦爛,那么,我們又將怎樣來耕種自己這塊土地呢?讀了這篇文章后,給我的啟示很大。最主要的就是現在我懂得了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每一天負責,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學生7:我在文中發現,作者在年輕的時候一定經受了很多磨難。課文中,寫到作者在夏季里,遇到過干旱,她的幼苗還遭受過狂風、暴雨、冰雹的襲擊,我想表面是在寫自然界,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作者青年時代很苦。
學生8:我從文中感覺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難時,也曾在思想上走過誤區。“在遇到干旱時,她盼過南來的風,吹來載著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樣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可見,剛開始時,作者是把戰勝困難的希望寄托在了別人或別的力量上了,在失敗過后,她明白了:必須在自己的'土地上尋找水源。也就是說,任何困難都得靠自己。
學生9:從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過錯誤,“在找到水源后才發現自己忘了帶盛水的容器”。我更發現作者在犯了錯誤之后,知道如何檢點自己。她說:不要怨天尤人,要用一個時辰,檢點自己。我也明白:人無完人,錯誤和失敗是難免的,最關鍵的是我們如何去面對。
學生10:我對文中這句話印象很深“弱者,即使你替他擋過了這次風雨,但終有一次會被淘汰,只有強者,會留下來繼續走完自己的路。”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滿了困難、挫折、磨難,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強者。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教師: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沒有島嶼或暗礁,又豈能激起美麗的浪花?是啊,不經歷風雨,又怎能看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老師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學,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能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學生11:作者在人生的秋季里,收獲的果實是干癟的,但是,她沒有灰心喪氣。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有了一種獨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認真的生活過,無悔的付出過,和谷物一起收獲的還有人生!睆倪@些內容中,我感到作者能正確面對人生。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大的快樂不是最終占有什么,收獲什么,而是在于追求什么的過程!蔽蚁朐诮窈,我的努力也許得到的結果會不盡人意,但我也會正確面對。
教師:這位同學理解得非常深刻。如果我們在辛勤的耕耘過后,我們的未來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輝煌,那就讓我們像雷鋒那樣做一顆普通的螺絲釘吧,像李素麗那樣做一個平凡的勞動者吧,因為平凡也是一種美麗,難道不是嗎?同學
高中語文說課稿5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知其不可而為之》。
《論語選讀》是“文化論著研讀”系列選修課的一種,本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正確解讀和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具體學習目標中的第三點,提高個人的精神品格。所以根據這一目標,編排了這一課。本課所選內容就是反映了儒家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生哲學?鬃訉Υ惡銖s君一事的態度、隱士對孔子的評價、孔子對待隱士的態度和孔子的喟嘆,都可以反映出孔子這種大無畏的崇高精神。
教學本文,首先應指導學生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探討孔子的精神。課堂教學以問答法、文化延伸拓展法為主,創設濃郁的教學氛圍,體會孔子精神,增加感性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掌握課文中出現的常見文言詞語。
2、能力目標:通過改寫的方式,擴充文本中的留白處,提高學生的對文本的感悟能力。
3、德育目標:理解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樹立堅毅品質。
本章選擇的幾段語錄,表現出孔子堅持理想、堅持原則、認定目標的執著精神。人是需要一種信仰、一種理想、一種精神的,孔子一生堅持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不管多少艱難險阻,甚至明知理想難以實現,但還是盡自己力量堅持到底。
本課中,有接輿、長沮、桀溺、丈人、晨門等隱士,他們身處亂世獨善其身的做法自然無可非議,但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體現了儒家追求理想的執著和奉獻精神?鬃拥囊簧,躬身踐行著這種追求,始終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無視于苦難與死亡的威脅,處處碰壁而不改理想,不改為人處事的準則。這是一種深切的社會責任感和勇敢的擔當精神。這種精神照耀了中華民族史,影響深遠。
教學重點:理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內涵。
在理解并積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之后,在此基礎上,通過品讀本課幾個選段,分析人物的行為細節和語言神態,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想象孔子的處境和心境,并通過與隱者的對比,感悟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分析孔子孤獨、寂寞于亂世,卻鍥而不舍地追求道的品德。
本課的學習難點主要是認識“不可”與“為”的關系。即使明知結果必定毫無結果,但他認為此事該“為”,明知“不可”也要“為”。
教學準備:選段改寫。
教學方法:
運用啟發式教學,精心設計富有啟發生,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
運用情景教學法,通過改寫,還原當時對話的場面,來體會孔子的心情。
探討交流法,讓學生交流莊子和孔子的不同人生態度。
教學設想:
本節課在上述切實可行的教法及靈活多變的學法下,將精心設計出課堂教學的環節、程序、步聚,摒棄串講串問,讓教學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做到教學目標以語言訓練為主,教學過程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學方法以指導讀書為主。使學生通過本課入情入景的學習,體會孔子的精神。
學情分析:
根據現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自身素質,很難理解孔子為何知其不可還要為之的心情。
學習方法:
通過改寫的方式,學習課文的語言文字,領會“不可”也要“為”的精神。
注重學生課堂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同學投入到交流中,共同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過程:
。ㄒ唬⿲耄好献釉唬骸疤鞂⒔荡笕斡谒谷艘玻叵瓤嗥湫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保ㄅc孔子精神相契合)
(二)文字疏通,復習上節課的學習情況。(承前啟后,在此基礎學習文章內涵)
沐浴 告夫三子 之三子告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趨而辟之
子路問津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止子路宿 見其二子焉
不仕無義 欲潔其身 果哉!末之難矣
。ㄈ┪恼卵杏懙谝粍t
1、在得知陳成子殺了齊簡公之后,孔子為何要“沐浴而朝”?(體會孔子對此事的重視)
(明確)沐浴就是齋戒,古代在舉行祭祀或其他典禮前進行齋戒,包括沐浴、潔食、禁欲,以示莊重和虔誠。這說明孔子對這件事情的重視。
2、按理來說,陳成子殺簡公,哀公應該早就知道這件事,但他卻沒表示要出兵。況且殺的.是齊國國君而并非魯國國君,為何孔子還要如此隆重地請求魯哀公出兵討伐?(體會孔子對禮的重視,凸顯其品質)
。鞔_)這是因為在孔子的觀念中,臣子應該有自己的本分,應該依禮行事,臣子僭越諸侯的禮節都已經使他很憤怒了,如他就曾說過:“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何況竟然有人弒君,那就是冒天下大不韙。此種行徑應該天下群起而攻之,不僅是為了簡公,還為魯哀公的統治,甚至為了天下的君主統治的秩序。這是孔子“禮”的體現,所以他才會如此隆重地提出這種要求。
3、文本語言簡單凝練,讓學生在留白處發揮一定的想象,模擬出當時對話雙方的神色和心態。(有助于學生理解孔子和魯哀公當時所處的處境和心境,為解決4、5題打下基礎)
4、孔子在稟告時為何直呼陳成子為“陳恒”?哀公又為何說“告夫三子”?
。鞔_)古代稱呼他人,同輩稱字或稱官職。陳成子作為齊國的掌權大臣,地位何其尊貴,而孔子直呼其名,主要體現了孔子對他弒君行為的憤怒。這與后人所謂孔子的“春秋筆法”是一致的。春秋筆法: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
而哀公說“告夫三子”,實屬無奈,因為當時的魯國也是公室衰微,私室強大,三桓握有實權,以致國君沒有實際的決斷權。
這種情況孔子理應知曉,但他首先稟告國君而沒有直接找三桓這種實權人物,也體現了他遵守禮制的思想。
5、報告無效后為什么反復申說自己“不敢不告”?這反映了孔子怎么樣的心情?
。鞔_)“不敢不告”說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責任要求自己,表現他對周禮的虔誠,而且也體現“在其位,謀其政”,另一方面也說明孔子對于魯國君臣實現自己的要求就沒有報多大的希望,帶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意味,反復申告反映了孔子無可奈何的心情。
小結: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一種勇敢的擔當精神。這種積極入世的態度,比一般“獨善其身”的態度更為崇高而悲壯。
。ㄋ模┪谋狙杏懫溆鄮讋t,指導學生對“仕”和“隱”進行探討。
通過與隱士的對比,感悟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
1、孔子在聽了接輿的勸說之后,為什么“欲與之言”?發揮你的想象,你覺得孔子會以什么態度對待接輿,又會說什么話?(根據課前改寫,讓學生進行討論,言之成理即可)
。鞔_)孔子聽完接輿的話后,應該明白接輿的意圖,即認為從政已岌岌可危,應避禍為是,別去救治,要孔子及時悔改。但以孔子的一貫追求和主張,他必定不會放棄自己的堅持。
2、如果接輿有一種對話的態度,孔子會說些什么?在原文中找相關語段。(文章相關段落的理解)
。鞔_)“鳥獸不可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小結:中國向來多的是人精,缺的是志士。如不和天下志士在一起還能和誰在一起?如說“滔滔者皆是”而先下動亂,那么此時正需有人知難而進、知不可而為之,給黑暗以光明,方見君子仁人的分量和質量。
。ㄎ澹┧枷肟偨Y
試試用簡潔的文字概括“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內涵。(學生探討)
。鞔_)孔子一心要積極入仕,恢復周禮,平定亂世。雖然自己也知道很難成功,但他仍然表現出堅定的原則性,從不動搖。如果從積極意義角度說,這是一種值得尊敬的社會責任感。
。ǹ鬃拥摹爸洳豢啥鵀橹保恰疤嫣煨械馈钡纳鐣熑胃,也是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更是一種從政的強烈自信。這種力求用世的態度,比一般“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態度更為積極。)
。┪幕卣梗ㄅ囵B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保ā肚f子》)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楚辭》)
在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和莊子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之間,你如何抉擇?
(學生探討)
。鞔_)“知其不可而為之”并不是執迷不悟。首先,所堅持的必須是正道,而不是歪門邪道。其次,要懂得方法策略,不做無謂的犧牲。
。ㄆ撸⿲W生周記片段欣賞。
。ò耍┱芾砉裁
追求,永遠不會遺憾!
高中語文說課稿6
一、 說教材
曹禺的劇作《雷雨》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是高中第一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
《雷雨》是中國現代話劇中極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而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學好本文,將對本單元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雷雨》是一出四幕話劇,選入課本的是第二幕!独子辍芬彩且徊克囆g結構精巧的作品,它的戲劇沖突非常集中,在該劇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體現,這將是我們本節課學習的重點。
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雷雨》是現當代戲劇單元的第一課,屬于課內教讀課文。鑒于教學大綱對本課提出的在戲劇沖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知識目標: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鑒賞解讀戲劇。
能力目標:1、嘗試網絡環境中解讀經典文本,充分凸現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2、學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查詢、分析、辨別、篩選、整理、積累、利用信息。最終實現網絡與學生互動、學生與教師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無縫整合的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情感目標:關注人的情感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培養人文情懷。
二、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我計劃共用三個課時來講授《雷雨》。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怎樣利用網絡環境解讀、把握經典作品。
難點:以人文意識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三、說教法
《雷雨》的教學是戲劇鑒賞的起始課,對后面的戲劇教學有著領起、示范作用。既要教學生鑒賞課文,又要指導學生學會鑒賞的方法。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朗讀、點撥、討論為主線,培養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1、朗讀,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戲劇常識及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知識點撥,初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形象。
2、點撥,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與心理障礙、思維障礙等,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并發展能力的目的。
四、 說學法
1、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了解戲劇常識、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
2、借助網絡互動方式整合學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讀文本,利用實時網絡討論,探究教學難點。
4、拓展課堂,結合課文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五、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約3分鐘)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沖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之后,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么一個悲劇結局、一聲嘆息。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著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独子辍,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告訴今天的我們多少些人與人性的啟示。
接著,我與學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雷雨》。
(二)、 資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約13分鐘)
1、 設問提示,提出問題
我采用換位思考。由學生主體積極、自主的給自己提出學習任務。也就是假設學生是老師,在首次接觸戲劇這一文學形態,在教學戲劇單元第一課《雷雨》時。他們會讓學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讓每位同學設計一個問題,發布在網絡討論區。
2、 信息收集處理
、啪劢箚栴}
就是將學生剛才提出發布于討論區的問題。進行整理、篩選、總結、提煉出兩大問題。
a、 戲劇常識(定義、分類、鑒賞劇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簡介,《雷雨》故事梗概,創作背景
、瀑Y源搜索
教師將全體學生分為兩大組。各組負責其中一個問題。之后,教師提供給
學生解答問題的途徑。
收集課文和課外資料上的信息
利用網絡,使用關鍵詞在網絡上搜索有關信息的網站。訪問其中一個獲幾個站點,收集相關的信息。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參考網址和搜索引擎。
在這一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享受學習的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 交流、匯報、討論
接著,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把整合好的資料發布于他們自己的討論區。
之后,教師讓一些學生講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間,教師作適當重點點撥。
之后,教師作簡要小結 。并補充《雷雨》人物關系圖,使學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復雜人物關系。為下面教學做好準備。
4、 文本深入研讀及網絡實時討論(約27分鐘)
1、在了解戲劇要點,大體把握了《雷雨》之后;貧w文本,通過對文本的研究達到解讀戲劇的目的。培養學生鑒賞戲劇的能力。我選擇課文節選部分的第一場戲,也就是周樸園和魯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為研讀的重點。
2、 插播電影《雷雨》此部分的片斷,并提出思考題。
a、 這場戲的戲劇沖突是什么?這場沖突最引人入勝的戲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 在觀看完電影后,學生結合電影和課本解答思考題a。
以此得出,魯侍萍身份確定使這場戲劇沖突的點。之后,讓學生課堂口頭回答以下問題。
⑴周樸園在不知是魯侍萍之前,周對魯是什么態度?找到依據。
、苾扇藝@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事件展開對話,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周樸園幾次問魯侍萍的姓氏和身份?這些問話和動作展現了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侵軜銏@在知道是魯侍萍之后,周對魯的態度有何變化,哪里體現?
(學生簡要口頭回答)
4、在把握了戲劇沖突和戲劇人物語言的基礎上。接下來,教師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自由討論的權利。利用網絡討論區,深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
(教師在網絡討論區發布討論問題)
a、 周樸園愛魯侍萍嗎?他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嗎?你覺得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
b、 魯侍萍對周樸園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糾葛持什么態度?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之后,教師援引曹禺的原話“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的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能以一種悲憫的眼光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敝赋,曹禺是站在悲憫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勵和要求學生盡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觀點解讀人物、讀出自己。
5、 討論完畢。教師選擇其中精彩觀點進行集體賞析、點評,以深化學生的認知。
5、 課外研究拓展(約3分鐘)
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研究范圍,拓展課外研究性學習。
1、教師示范性的提出有關《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題。如:a、《雷雨》的命名
b、曹禺創作《雷雨》的前后歷程
c、周萍和繁漪、四鳳的感情糾葛
d、周樸園和他的三個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較談
2、 鼓勵和要求每位學生在自己的討論區發布一個研究性命題。并讓他們選擇其中較有價值的一個命題。作為課外研究性學習的作業。
3、 要求學生課外以doc格式記錄成果。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老師的電子信箱(gqxxxng3@163.net)
六、 結束詞
我的結束詞是這樣的。
同學們。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構的一個“人的舞臺”上。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自覺、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進《雷雨》,F在走出《雷雨》。在網絡環境中,老師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解讀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高中語文說課稿7
在臺灣詩壇有一位頗有影響的詩人,楊牧稱他為“中國的中國詩人”,這位詩人就是鄭愁予。他骨子里有一種“浪子”情懷,表現在詩歌內容上,他的詩作“無一刻不在關切人類的狀況——性靈的,文化的,歡樂以及苦難的”,所以表現鄉愁情結的鄉愁詩、表現閨怨情結的愛情詩占據了他詩歌創作的大部分。讀鄭愁予的《錯誤》,猶如讀到了唐宋的婉約詞,墜入了一個潮濕的由柔和語詞組合并營造起來的詩意空間里。他是用自己全部的血肉、靈魂和生命來寫詩。所以在我們進入《錯誤》之前,請每一個人都試著呼喚出自己心靈中最真摯的部分,哪怕只是片刻,也好讓我們能夠跟詩人的心貼得更近一些。
首先,我說教材:
我選用的是人教版20xx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跺e誤》排在本單元的第一課,屬于必讀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學情分析: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錯誤》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歷,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
說教法學法
那么如何來欣賞一首詩呢?語言是詩的載體。只有通過對語言內涵的把握,對語言中所呈現出的意象的分析,對哪怕是只言片語的透視,才可以從字的縫隙中讀出詩的味道來。在學習這首詩的過程中,第一注重朗讀,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嘗試朗讀。讀詩與解詩是相輔相成的。第二注重學生個體對于詩的理解,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熱情,以調動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學生進入與詩對話的意境。第三教師要做好引入詩境、材料補充、把握導向、提高升華的作用。第四運用多媒體教學,創造品詩的氛圍。
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
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的在于,所以這一課主要從意象分析入手,和學生一起品鑒意象,充分想象、體驗詩情,教學難點在于讓學生學會讀詩、賞詩。
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圍繞師生平等對話,燃起學生思考的火焰,注重文學渲染,知識遷移運用的教學方式來設計。首先讓學生聽老師吟誦,將學生引入詩歌的意境。聽了老師的吟誦,同學們在詩歌中感受到了什么呢?讓同學充分發揮想象回答,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熱情,以調動學生的想象思維,讓學生進入與詩對話的意境。簡短發言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以自己感知的最能表現詩歌情感的方式深情吟誦詩歌。在學生對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有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將學生的疑問融入教學,引導學生解疑。古代詩詞中描寫人面美麗的詩意象,數不勝數,江南繁華遍野,詩人為什么情有獨鐘蓮花這個意象呢?引導學生思考蓮花意象的文化內涵。
第一句和第三句告訴我們故事的地點在江南,時間是三月。三月的江南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但是詩人是怎么描寫的呢,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跫音不響,春幃不揭。春天明明來了,還勃勃生機,為何說“不來”、“不飛”、“不揭”呢?
第二、三、五句用了“如、恰若、是”三個比喻寫思婦的'心。想一想,這一條“小城的向晚的青石的街道”,是什么樣子的?可以具體描繪一下嗎?通過讓學生充分想象聯想,結合學生的發言,把這些意象進一步分析,構筑出一個如夢如幻的意境。
這是怎樣的一位佳人呀,最該是在美麗的江南,她既沒有首如飛蓬,也沒有指天誓地,她只是默默的躲在鏤花的窗欞后面,等待著一個人,這個人也許曾經是耳鬢廝摩的人,也許只是片刻邂逅中心動的人,但這個人絕對是已經融入自己生命和血液的一個人,她的全部動作竟然只有傾聽。此刻于清曠寧靜之中有馬蹄聲踏著青石板達達而來,愈行愈近,是那么真切——是他嗎?同學們,接下來發生了什么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入詩的意境,飛進女子的心靈。
說教學效果
所以這一課主要從意象分析入手,和學生一起品鑒意象,充分想象、與詩對話,體驗詩情,讓學生不知不覺展開思想的碰撞,讓學生愛詩學會讀詩、賞詩。
高中語文說課稿8
各位老師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的第21課《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師說》是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論說文。文中韓愈批評了“恥學于師”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為師。表現了他不顧流俗,銳意改革世風的進取精神。現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 說大綱、考綱、教材和學情
。ㄒ唬 關于大綱 《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
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ǘ 關于考綱 據《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 理解(能力層級B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 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級):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 鑒賞評價(能力層級E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ㄈ 關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
“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ㄋ模 關于學情 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 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 說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僬莆、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趨^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 能力目標
、倥囵B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難點)
、谂囵B學生自讀注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ㄈ┑掠繕
、倥囵B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的精神和勇氣。
、跇淞⒆饚熤亟痰乃枷,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 說學法、教法 (一)學 法
、 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 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我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③ 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質疑。
④ 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熬殹辈磺蟆岸唷保,應求“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ㄈ 教 法
① 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 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 說教學程序
。ㄒ唬┛傮w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通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注釋①;補充作者相關內容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 教師配樂示范朗誦(4分鐘) ②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 ③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軐W生自由朗讀(4分鐘) ⑤個別學生示范朗讀(4分鐘) ⑥齊讀(4分鐘)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著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 一學生示范朗讀,其余學生看注釋疏通文意(2分鐘) ②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③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④學生試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布置作業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 說 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一段 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圣人 ——今之眾人
二段對其子 ——于其身 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
醫、師、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 師生,師道關系
四段: 寫作緣由
。ㄈ┑诙n時我作如下安排:
首先,用同第一課時的方法學習三四段,并檢查課文名句的背誦情況。
其次,進入課文的分析。本課從分析討論課文的第二段開始。這一段中,對比論證使的手法是教學的關鍵。我設問[提問]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為了批評“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幾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鍛煉搜尋有效信息和歸納的能力。要求學生將幾方面的對比關系一一列出,并用課文原文回答作者通過每一組對比得出的結論。從而在誦讀與找尋中明確對比論證的使用效果,并鼓勵學生在習作中使用。分析后,要求學生進一步朗讀并背誦名句。第三段,作者用了舉例的手法論證“圣人無常師”。在設計中,我設問[提問]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么觀點?用文中原句回答。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明確所舉例子背后所蘊含的道理,明確學習應該勤學好問、不恥下問。分析后,要求學生進一步朗讀、背誦名句。最后一段是作者闡述寫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點分析,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和韓愈寫作的原因即可。
再次,全文講解完要求學生再次朗讀全文,并試著檢查名句的記憶情況。加強誦讀訓練的力度,培養語感。第四步,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問題是前面學過的《勸學》和今天學習的《師說》都是和學習有關的論說文,說明古人很注重學習的問題。那么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學者”與“師”應該是一種什么關系呢?大家討論一下。設這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中,二是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關系的發展。
最后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一,抄寫積累到的名句;
二,就課堂討論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小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
高中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30分)
1、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關系(1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現代小說,按照新教材的編排順序,高一年級學習現代文,主要培養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高二學生在此基礎上則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本單元主要培養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的能力,后一單元的重點則是欣賞小說的主題、結構和人物。這里體現了知識結構循序漸進、能力培養不斷加深的邏輯順序。
2、教學目標(5分)
這個單元的總的教學目標是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根據這個目標和本文的特點,設訂三個教學目標:
1)學習以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手法。
2)學習本文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3)學習白洋淀地區人民英勇抗日的愛國熱忱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三個目標不僅有認知目標,還有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
3、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其依據(10分)
教學重點:學習以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手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教學重點的依據:
小說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的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單元的重點就是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的形象,她們既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又有解放區婦女的特點,他們勤勞善良,溫柔體貼,識大體、明大義,堅強勇敢。而作者主要通過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描寫來刻畫她們的,因此,我把這個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的依據:
在現代文學的長廊中,孫犁作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獨具藝術魅力!逗苫ǖ怼肥且黄〔挠趹馉幠甏⒁砸淮渭ち业臉寫馂橹行氖录膽馉庮}材的小說,但是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戰爭題材小說有著截然的區別。它沒有具體描寫戰爭中的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而是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景物描寫充滿了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學生初次學習這種作品,欣賞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4、各知識點簡析(5分)
1)詩體小說:是詩化了的小說,它選擇優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運用清新自然、富有韻味的語言,勾畫了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意境,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高中語文說課稿10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蜀道難》,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做解說。
一、教材分析
《蜀道難》選自人教版普通高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本單元是唐代詩歌單元,單元學習目標是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意境,提高對詩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在誦讀中獲得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本文是李白在長安時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屬于一篇古體詩。
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了解李白豪邁飄逸的詩歌特點,整體感知詩歌寓意。
2.反復誦讀,鑒賞詩歌的意境美,了解詩歌的寫作技巧
3.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為:把握與體味詩歌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因此,我確立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誦讀法、討論法、啟發法、點撥法。只有反復的誦讀學生才會理解詩歌的美。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參與討論才能激發學生的個性見解。當學生陷入迷途時,教師要適時的啟發、點撥。
教是為了學,教師的教授只有在學生那里轉化為學習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我所任教的班級屬于音樂班,學生語文基礎較好,并且思維活躍,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所以,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本課根據詩歌的特點采取誦讀、賞析、背誦的步驟。
教學手段上我采用多媒體教學,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教學過程
本課我計劃一課時完成,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環節一】、導入新課。
由學生回憶李白的詩句導入,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想到“床前明月光”“飛流直下三千尺”“白發三千丈”等詩句,由此得出李白詩歌一個很大的特點,奇特的想象,夸張的表現手法。從而引出《蜀道難》。此環節意在由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引發他們更大的學習新課的興趣。
【環節二】、認識李白。
此環節由學生課前預習,課堂自主發言完成,既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幫助教師了解課前預習情況。
【環節三】、誦讀感悟
詩歌學習重在誦讀,所以,此環節首先設計由學生推薦一名學生來朗讀,初步感受詩歌意境。然后師生共同欣賞flash配樂朗誦《蜀道難》,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此時,學生的情緒已被詩歌感染和打動,再以配樂的形式讓學生學生集體朗誦,加深理解。
【環節四】、討論文本
學生上一環節通過充分地感受詩歌,已經有較深的印象,本環節主要用討論法、啟發法來理解詩歌內容,分析藝術技巧。新課標對古詩文的學習要求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鼓勵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討論解疑.把提出的問題交給學生解決,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并且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教師在這個環節要給予正確的點撥。
例如當學生討論本首詩歌的主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的說法,最后確定一種最有據可循的說法“送友人入蜀”。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的同時又使理解不發生偏差。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在藝術技巧上,由于學生對夸張這種修辭很了解,所以會很容易發現原文有多處夸張時,而學生沒有意識到的手法,則需要教師點撥。
例如學生提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時,教師要適時的補充虛實結合的手法。
這樣,看似無序地問,實際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環節五】、拓展延伸
課件展示李白的《送友人入蜀》,評析詩歌主要運用的藝術手法并且與《蜀道難》進行比較閱讀。此環節意在擴展學生課外知識,同時深化對教學重點的理解。
【環節六】作業設置
背誦詩歌。意在通過背誦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高中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抓住課文要點,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體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筆下,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它用富有京味而有精練的語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點,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達出了胡同文化的內涵,再后,用真實的感情表達出了對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而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正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因此,在對《胡同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著力于引導學生概括出文章的要點,提取精要。京味的語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學期唯一的一篇,所以應該好好的讓學生品讀、欣賞,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覺。這也正好體現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辫b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確立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閱讀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養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2)體會《胡同文化》中濃郁的文化氣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點。
(3)引導學生注意本文語言樸實、雅致的特點。
3.教學重點
概括胡同文化的內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對胡同文化的感情,訓練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二、說教法
課文:
1.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比較淺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找關鍵詞、句,概括出要點,提取精要。
2.優美的語言要用聲音來品讀才有味道,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它的妙處。
3.結合有關語句,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京味的語言。
4.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進行討論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課時安排:1課時
布置預習:
1.什么是胡同文化?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點?
3.胡同文化的內涵是什么?
4.作者對胡同有著怎么樣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由歌曲《故鄉是北京》引入,讓學生感受一下濃濃的北京風味,由現實生活中走進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2.第一步:概括要點,提到精要。默讀課文,結合預習(1、2、3),找出相關的內容,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舉例:
(1)由“什么是胡同文化”開始提問,直接入題,讓學生首先明白胡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胡同的特點”,學生很容易找到,教師可能用三句領起句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品讀,如“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靜啊”
(3)“胡同文化的內涵”指導學生抓中心句,學生很快就可以找出來。
3.第二步: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感情。讓學生朗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作適當的點評。老師指導欣賞下列句了:
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有窩頭,就好。大腌蘿卜,較好。小醬蘿卜,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更好。蝦米皮熬白菜,最好!
這兩個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更能表現出北京人易于滿足?為什么?經過討論,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煅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結合課練習,讓學生去品味,去欣賞,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細讀最后三個自然段,體會作者感情:(傷感留戀理解)
5. 第四步:小結全文。(北京的胡同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胡同文化。那么,我們有沒有想到有著悠久歷史的四中也有著它獨特的文化呢?讓我們也學學汪曾祺先生,寫一篇《四中文化》?課外延引的寫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也會引起他們對身邊人,身邊事的觀察,有利于提高寫作水平。
高中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文居于這套教材的最后一冊(第四冊)第三單元,是承接第三冊的第一單元記敘文的語言表達,第二單元說明文的語言表達而編排的。課文是一篇悼詞,同時也是一篇評述革命導師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卓越貢獻和斗爭精神的議論文。學習它對于理解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議論文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高考考綱、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一了解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方面的偉大貢獻,學習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二體會課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三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內容連貫,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
本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次說課內容為第二課時,根據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及所教學生現狀的認識,故明確本課時教學要點為:運用揣摩語言的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學習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個人的思想觀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對這篇課文學習目標的理解,我認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重點: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二難點: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2.第三段復雜單句的語法分析。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揣摩語言為主。另外,本課教學難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內容及意義的理解。
2、一些重點語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行動起來,積極收集資料,認真閱讀提出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這是突破教學難點的最佳途徑。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教師引導型”教學方案,以突破難點。這種方案的教學思想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的積極配合與認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設計要求學生有比較扎實的基礎,以及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把握教學時機的能力。文中的重點語句較多,體現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關照呼應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學中不必面面俱到?梢赃x擇要點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與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遠不是主要的”的表達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內容同學們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同學們應在認真預習的基礎上試著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結合書下注釋,聯系上下文,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體會它們在文章結構方面的作用及表達效果。
對文中的哲學、經濟學理論的概念可以查閱書籍(如《辭海》,有關政治經濟學、哲學的書籍)來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剩余價值規律的發現的偉大意義、對其內容可以只作簡單了解不必過分深入。課文中復雜的句式較多,同學們可在課前復習一下初中學過的句子成分的劃分、復句層次的劃分的相關知識,然后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做一下語法分析,這樣對于課上理解文章內容會有較大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дZ設計:
語言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語言特色。有的人語言幽默風趣,有的人語言質樸自然,有的人語言清新明麗。我們學習的各類文體也是這樣,記敘文的語言形象生動,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周密,那么,議論文的語言呢?帶著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深入體會一下議論文的特色。
此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舊的知識,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個初步的認識?芍^"一石多鳥"。
(二)課前檢測:
1、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具體介紹一下有哪些偉大貢獻?
2、概述課文的結構。
此項設置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為下文揣摩語言打基礎!皽毓手隆薄
。ㄈ┬抡n講授:
1、先引導學生完成一些語句的揣摩理解,然后師生共同歸納揣摩重點語句的方法。
。1)問題1:
為什么說馬克思“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
。2)問題2:
諱飾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哀悼與尊敬以及不忍再說,而又不得不說的沉痛心情。
以上兩個問題重在引導學生從重點句段入手揣摩語言。
。3)問題3:
第三段是一個復雜的單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號后面作為賓語的復指成分可以分為哪幾層意思?“正像達爾文……一樣”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
此問題通過對句子的主干和層次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4)歸納方法:
首先從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葉,分層次;然后聯系時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
2、精讀課文,分組討論,運用揣摩語言的基本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然后選擇以下句子檢測學生理解的情況。
。1)問題1、第八段在贊揚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時,用了哪些極具感情色彩的詞語,有何作用?
明確:這些詞語分別表明敵人和戰友對馬克思的不同態度,用詞準確。
(2)問題2、第二段所寫“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該句將馬克思逝世這一事件放在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廣闊背景中來考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評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是全文的總綱。(此題從抓重點句、聯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3)問題3、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笆姑焙汀笆聵I”的修飾成分各有哪幾層?“推翻”一詞的支配對象是誰?
明確:“使命”一詞的修飾成分有三層,分別是“他”“畢生”“真正”!笆聵I”的修飾成分有一層,“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 “推翻” 的支配對象是“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此題通過對中心詞的修飾、限制和補充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4)問題4、找出第五段的關聯詞,分析其作用。
明確: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
(5)問題5、說說第六段前兩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確: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話,概括第3—5段的內容,也與第二段中的對于歷史科學相呼應;后一句開啟下文,與第7段“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相連,并為從實踐方面介紹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筆。
以上兩題分別從關聯詞和過渡段方面揣摩語言。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對本節內容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熟悉了揣摩語言的切入點。所以為節省時間,本步驟由教師總結,主要是讓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所學。(出示板書設計)
。ㄋ模┍容^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理解、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這里選了一篇雨果在巴爾扎克葬禮上的講話──《巴爾扎克葬詞》來進行比較閱讀。
兩篇文章均為葬詞,在內容上有很多相近之處,均對逝者的歷史貢獻與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評價與贊揚,表現了作者對逝者的哀悼與敬仰之情;在表達方式上也極為相近,都在記敘的基礎上,把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于逝者的不同,特別是作者的不同,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思想家、科學家,在對馬克思極盡溢美與痛悼之時,在語言上用詞準確嚴謹,在行文中注意了語言的過渡、銜接、關照、呼應,體現了議論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而雨果作為一位作家、藝術大師,他的悼詞的語言樸實而不單調,準確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學色彩,文采斐然,處處體現了語言大師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在作比較閱讀時,應注意體會兩篇文章語言的異同之處。在這里,我們選取兩篇文章中的幾個片斷來作一下比較閱讀練習。
高中語文說課稿1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語文組xx號考生。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阿房宮賦》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阿房宮賦》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的課文。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杜牧的這篇《阿房宮賦》是傳誦千古的名篇。教學時,可參考“課文說明”和“有關資料”,分別在內容和形式上給學生做一些必要的提示。通過讓學生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加深對這篇賦諷喻現實的思想意義的認識;通過講解賦體的源流和特點,讓學生將這篇“賦”和本單元學過的其他三篇“古文”做一些比較,掌握賦在描寫、敘事、議論等方面的一些特點,為熟讀背誦打下基礎。
二、說學情
基于文言文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本文的學習,應著重讓學生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內容,從而更好地體會文章所要表現的內容。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文章體裁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了解文言詞語的活用現象和文言句式。
2.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并使之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中,增加習作的文采。
3.正確對待人生中的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患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學生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為我的教學重點,“正確對待人生中的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具有一定的憂患意識”為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誦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語設計如下:“‘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板書課題——我有一個夢想)
(二)新課講授
1.在初讀文章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理解。
2.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投影學生在預習課文時遇到的字詞句理解方面的問題,同學討論,教師強調重點,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三)深入研讀
1.讓學生填充課文內容: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老師課前把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文章越短,最后只讀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學和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請看投影: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矣。其亡可謂()矣!嗚呼!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
答案:雄、大、眾、多、糜、極、速、悲
2.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雄、大、眾、多、糜、極、速、悲”的具體內容,并朗讀這些內容。
杜牧為文,十分重視辭彩的“華赫而莊整”,作者充分利用賦的特長(“賦者,鋪也。鋪采攡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潑墨如云,鋪陳渲染描繪阿房宮。請看課文第1、2段。
3.誦讀1、2段,感受賦體特點
(1)這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的宮貌是如此的富麗堂皇,宮人是如此之眾多,生活是如此之驕奢糜爛,齊讀,CAI教學媒體展示音(配樂《漢宮秋月》)像。
高中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分析:《蜀道難》是蘇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必修四“筆落驚風雨”專題“詩從肺腑出”板塊的一篇文章。本板塊的其他篇目是《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錦瑟》(李商隱)。本詩是專題第一篇,在專題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本詩在李白詩歌中既有代表性,又有特殊性。代表性主要體現為:內容上傷時憂世、關注國事的憂樂意識和熱愛大好河山的誠摯感情,藝術上新奇大膽夸張想象的浪漫手法,風格上熱情奔放宏偉豪邁的基調等。特殊性體現為:作者采用古樂府形式,卻又對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本詩運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了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三次變換。
2.說學情分析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已接觸過不少李白的詩歌,對其詩歌也有了一定了解,但實際上仍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次;另一方面,他們又擔負著艱巨的應考任務。因此,本文教學既要立足課文解讀,也要著眼全局,使學生通過學習本文,舉一反三,加深對李白詩歌、盛唐詩歌的理解,學得一些詩歌鑒賞的方法。班級學生素質一般,對本文文字有較多障礙,難度較大,所以仍然要安排足夠的教學時間———兩課時,并且布置預習作業。
3.說課程標準: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基于以上幾點,本詩意象雄渾,筆意恣肆,詩風豪放。努力滲透新課程理念,擬以“難”為切入點,以“嘆”激趣、導疑,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品讀意象→體味詩風→感悟情感,最終達成對詩歌的綜合體驗。
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
(1)研習意象,體驗討論,品析蜀道之“難”,感悟詩人情感。
(2)學習詩歌描寫蜀道難的手法,體會李白雄放詩風。
而把(1)作為教學重點,(2)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朗讀———感受音韻之美。朗讀是詩歌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朗讀,透過抑揚頓挫的語調節奏,可以感受詩歌的音韻之美。詩歌的朗讀要把握好兩個重要環節。一是音步,即詩歌的停頓及由此形成的節奏。二是輕重音調,即語調。音步和音調都應該根據詩歌內容劃分。因此,朗讀的第一步是深刻體會詩歌內容,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同時,朗讀也是感受詩歌情感的重要途徑。通過反復朗讀,可以加深對詩歌情感的體悟。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后的知識,品味李白語言的獨特魅力;
三、說學法
1.朗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流程
1.導入
李白印象:人,豪放率性;詩,浪漫雄奇。
2.激趣
(1)粗讀全詩,明確李白對蜀道的印象:難!
(2)面對蜀道之難,李白如何感嘆?
引導學生找出詩中表達強烈感嘆的詞語:“噫吁戲”“長嘆”“嗟”“長咨嗟”。
3.激疑
(1)嘆什么?
引導學生重讀全詩,從詩中找出蜀道“景物”:“鳥道”“天梯”“石!薄案邩恕薄盎卮ā薄包S鶴”“猿猱”“青泥(嶺)”“悲鳥”“子規”“連峰”“枯松”“瀑流”“劍閣”。
(2)為何嘆?
引導學生在自由精讀全詩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意象品味揣摩;交流品讀體驗。
一嘆蜀道之高危:用秦蜀人煙不通的歷史、五丁開山的傳說,用絕頂鳥道、回日高標、黃鶴難越、猿猱愁度極寫蜀道山嶺之高危。
二嘆蜀道之雄奇:以回日高標、沖波回川、近天連峰、倒掛枯松、飛湍瀑流極寫蜀道山川的雄壯奇麗。
三嘆蜀道之兇險:以攀援時斂氣屏息、撫膺長嘆,悲鳥子規的飛繞夜啼,極寫蜀道山道之峻險;以劍閣“蛇”盤“虎”踞、殺人如麻極寫蜀道人事兇險。
(3)如何嘆?
A.鋪墊: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用疊詞將詞人內心堆積縈繞的愁緒描寫得真切入微。
B.研讀:李白用何種方式來表達對蜀道的感嘆?
鋪墊:賀知章看了李白此詩后,屢屢稱嘆,號其為“謫仙”,當即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詩中“仙氣”何在?
反復詠嘆:詩中用頂真、排比手法三次感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嘆其高危不通,二嘆其峻險難越,三嘆其雄奇兇險。
大膽想象、聯想:用蠶叢魚鳧開國、五丁開山、六龍駕日的傳說極力渲染蜀道之隔、之通,以此表現蜀道山嶺之高危。想象、聯想歷史久遠,空間廣闊,氣勢酣暢。
極度夸張:極寫秦蜀之隔,太白之高,青泥(嶺)之峻,連峰之高,飛瀑之喧,劍閣之險。
反復烘托:以黃鶴猿猱愁度來襯托蜀道山嶺之高,以飛鳥悲號、子規夜啼來襯托蜀道空寂悲凄;以行人的斂氣屏息、驚魂不定、失色長嗟來襯托山之陡峭峻險。
C.小結:面對蜀道,唯有李白敢將它與天比高,與蠶叢魚鳧開國比久;唯有李白敢借五丁開山寫通,借六龍回日寫隔;唯有李白敢借捫參歷井寫驚,借悲鳥夜啼寫凄;唯有李白敢借倒掛枯松寫險,借萬壑雷聲寫雄,借“蛇”盤“虎”踞寫兇,這便是李白身上常人無法企及的“仙氣”——雄奇壯麗、高危峻險的意境,雄放灑脫的詩風。
4.悟情
思考:
(1)你從李白的嘆息中聽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在品味意象的基礎上分析詩人情感:贊嘆其雄奇偉麗;驚懼其峻峭險惡;遺憾其高不可越;憂慮其兇險多事。
(2)有人說,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詩人自己仕途坎坷,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你贊成嗎?為什么?
理由: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可以各抒己見,不求統一,但要言之成理,尤其要能緊貼文本,找出根據。以本題為例,詩人本身可能未必有這層意思,但學生結合詩人生平,讀出這樣的感受也應予以尊重。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兩點:第一,主旨概括最重要的依據是文本;第二,文學作品的解讀可以多元,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讀者可能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和體會。但是多元解讀不能漫無邊際,要防止不顧文本過度解讀。
5.體驗
(1)學生在涵泳的基礎上自由吟誦全詩。
(2)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范讀)。
五、說板書
蜀道難
李白
開辟之難
難度越之難手法:形象聯想、鋪墊、烘托、夸張
安居之難安史之亂
理由:詩歌的內容通過結構直觀的顯示出來,對高中生來說,板書不必過多、過細,但必須點到恰處,點到亮處。)
高中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炮獸》是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第二單元第一篇文章,屬于小說。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晚年爐火純青之作,也是人道主義思想的巔峰之作。主要人物有朗德納克、郭文和西穆爾登。朗德納克為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軍隊手中;郭文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臺,放走朗特納克;西穆爾登在痛苦中開槍自殺。
《炮獸》的故事發生在小說的開頭。描寫叛軍頭目朗德納克侯爵帶領艦隊從英國偷渡到法國旺岱地區,企圖勾結當地xxx武裝發動xxx叛亂。叛軍出師不利,還沒到法國登陸就瀕臨險境,遇到了極大挫折。然而,他以賞罰分明,指揮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軍暫時度過了難關。
小說中那個被稱為“鄉下人”的老頭,就是從英國去法國組織叛亂的叛軍最高統帥朗德納克侯爵。由于肩負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長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筆,設置懸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本文就是為烘托朗德納克侯爵的“出場”而設置的。他將人物置身于一個混亂的危急時刻,考驗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現他們的精神和性格。在《炮獸》一文里,作者通過對特定場景的描寫,巧妙地烘托出朗德納克侯爵的剛毅性格,塑造了一個鐵腕叛軍統帥的形象。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教學目標在于了解和認識場景描寫在小說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由三大場景組成,場景中又有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所以,本文的教學目標是探究場景描寫與人物性格的關系以及場景描寫的作用,這也是小說的教學重點,而體悟作者人道主義思想在作品中的滲透是本文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方法
響應課改號召,本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帆船模型,采用了自主探究學習法、朗讀法、討論法、比較法和歸納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自主探究學習法,旨在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探究和合作意識,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崩首x法旨在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朗讀便于集中注意力,進而深入文本恰當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討論法,旨在激發學生思想潛能,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比較法和歸納法,旨在訓練學生對信息的概括和整合能力,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了解和把握。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置了朗讀導入、溫故知新、教學目標、人物賞析、課內檢測和課外探究六大教學步驟,將內容集中于8張幻燈片中。
。ㄒ唬├首x導入
選取文中主要人物的語言作為朗讀內容進行導入,既創設了情境,便于引領學生進入文章意境氛圍,又突出了人物剛毅果斷的性格特點。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滲透。
。ǘ毓手
對上節課內容做一簡單回顧,既鞏固了知識點,也便于深入本文的學習,起到了一個紐帶的作用。
。ㄈ┙虒W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這一環節,省時不費力、一筆帶過,但起到了綱領性的作用,便于教學重點的把握。
。ㄋ模┤宋镔p析
人物賞析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便于學生對人物性格了解和把握,也便于運用人物之間的對照關系進一步了解雨果“對照原則”在文本中的體現;也便于巧妙運用人物與場景之間的聯系,突出場景描寫的作用。
。ㄎ澹┱n內檢測
既強調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又借助“朗讀”,對雨果的浪漫主義手法有了更深的感受。
。┱n外探究
針對學生的差異性,我進行了分層訓練,由淺入深設置了三個問題。既鍛煉和考察了學生的概括和整合能力,也考察了他們的應用能力。還將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進行探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ㄆ撸┱n堂小結
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以把課上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也培養了學生善始善終的性情。
各位領導、同仁,以上就是我對《炮獸》一文的教學設想。考慮不周之處,懇請各位的指導和幫助。謝謝大家。ň瞎。
【高中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勸學》說課稿11-06
高中語文優秀說課稿09-13
高中語文雷雨說課稿12-01
高中語文《項鏈》說課稿11-27
高中語文說課稿04-18
高中語文《登高》說課稿10-08
高中語文《祝!氛f課稿04-06
高中語文《師說》說課稿12-25
高中語文《項鏈》說課稿12-21
高中語文優秀說課稿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