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說課稿匯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囚綠記》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本單元所選三篇課文都是散文中的名篇佳作。單元教學要求是通過欣賞精美的寫景、品味優美的語言,來賞析文章深刻的意蘊。 《囚綠記》是一篇詠物抒情散文,將自然界的“綠”與作家內心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描繪了綠的狀態也寫出了作者自身的處境,頌揚忠貞不屈的氣節,抒發了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與自由的向往之情 。
通過學習本文,學生要學會散文鑒賞的方法,閱讀名家名篇,從而步入散文鑒賞的規律之門。
二說學情和教學目標
我們的學生經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與熏陶,可以說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已有所領會。本文篇幅不長,且文字不深,學生基本能讀懂,但由于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還比較表面化,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對文章的象征意義和含蓄而內斂的情感認知,還難以理解。所以,抓住關鍵語句來理解文章就顯得更為重要了。雖然學生上高一以來,老師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但他們還沒有養成圈點批注的習慣,圈點時往往捕捉不到重點詞句,批注時也缺少個性表現,語言表述也難以做到準確、完整。還需要老師的點撥和引導。
依據以上的分析以及新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1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2)指導學生篩選出關鍵語句,學會運用圈點批注的讀文方法
來把握語句的重要信息,體會象征意義和作者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復述作者囚綠的經過,達到
把握全文整體脈絡的目的。
(2)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深入課文,使學生能夠自
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教學重點 學會圈點批注,理解語句含義,理解“綠”的象征意義,達到思想上的升華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含蓄的以一棵常春藤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歌頌中華民族不畏、追求自由光明的忠魂潔魄,寄托了他對祖國自由、光明、復興的熱切期盼。
三 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我在課堂上對教材的處理做了大膽的突破,不是像以往分析課文那樣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標題和文中的幾個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通過批注來研讀,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側重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利用四十五鐘時間讓學生學到一點對自己的發展有用的東西。所以,我將學法及教法確定為:
(1)誦讀法———反復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圈點批注法———抓詞語含義,理解句子意思;
(4)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5)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并在實施教學中運用這些方法。
四教學過程
1.學案檢查
在課前就設置互動學案,疏通字詞,解決閱讀障礙,了解作者的經歷,為課堂的分析打下基礎,并在課堂上互相交流補充。
2.導入
教師給出一組綠色的圖片,指出當一抹綠色出現在沙漠中時,我們感覺到生命的希望;當綠芽沖破險阻綻放綠意時,我們意識到生命的頑強;當無邊的綠色撲面而來時,我們仿佛聽到生命的樂章。綠在視覺上給人以色彩美,在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也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由此,引出今天將接觸這樣一位非常喜歡綠色的人,只是他鐘情到了極致,以至于將綠色囚禁起來,引出陸蠡的這篇文章《囚綠記》。
這種導入,能營造出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鮮明的畫面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覺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迅速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刺激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3.講解
首先由標題入手,先列舉幾篇已經學過的課文標題,如《荷塘月色》,分析其對理解全文的作用,再讓學生探討本文為什么要以“囚綠記”為題目,讓學生明白題目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由題入文是很有用的讀書方法。之后指出要想對題目理解得更深刻,還要回到文章中,結合作者、背景和文字信息綜合分析而過渡到下一環節。
我圍繞題目,設置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回到文本篩選出語句做圈點批注,分小組討論、交流批注內容,具體問題如下:“綠”具體指的是什么?為什么作者要囚“綠”?“綠”是怎樣被“囚的”?“囚綠”的結果怎樣?在“囚綠”的日子里,綠藤所表現出的哪種精神震撼了作者?本文的主旨又是什么?
(在學生圈點批注的同時,老師適當地引導圈點時要注意語句之間的關聯,批注時要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條理性。)
這些問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既包含了文章的基本結構,又在篩選語句的圈點批注中理解了文章的主旨,結合學生學案及教師圖片展示,歸納主旨,即借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自己忠于祖國的情懷,并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這種圈點討論交流的方法體現了對話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了學生的個體閱讀,尊重了學生交流發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符合教育心理學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又是一個指導者。
4.小結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狈椒ㄊ墙鉀Q問題的鑰匙,適當的方法,歸納與強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師生共同合作,按照“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總結出圈點批注時要抓住重點語句,這些重點語句對我們理解文章的
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態度,把握文章的藝術特點都很有幫助。
5.學生遷移練習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教師包辦代替是不行的。而對于學生來說,重要的不是會學,而是會用,將學與用聯系起來,要給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所以,接下來讓學生對精短美文《遍地黃金》做圈點批注。老師把學生共同批注的地方進行展示,讓他們通過比較、討論,進一步掌握圈點批注的要領,以此抓住主旨,強化知識和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6.布置作業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他們健康的個性,使他們形成健全人格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在布置作業時,要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的作業:結合《囚綠記》重點語句的圈點批注,展開聯想,以作者的口吻寫一段200 字左右的心理描寫,感悟作者此時此景此境的內心感受,深入理解作品主旨。
7.結語
悲歡離合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們卻永恒地演繹著生命的故事。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我們也通過圈點批注的方法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讓我們用此法去閱讀一篇篇優秀的作品,去感受一位位作家黃金一般的心靈!
8.說課小結
本課的基本流程為:情境導入—解題—遞進問題解析—小組討論質疑—方法歸納總結—遷移能力提升—作業應用反饋,借此來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
最后,遵循簡潔美觀、揭示內容的原則,
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囚綠記
陸蠡
象征 生命希望
綠色 向陽 向往光明自由
固執 詠物抒情 堅貞不屈的抗爭精神
高中語文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幾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xx》。下面,我將會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部分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本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幾第幾冊第幾單元第幾課的課文,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文章主要敘述的內容是什么,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本篇課文具有什么樣的地位,和什么特色。學習教材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能將知識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通過對本篇課文學習,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教學目標:
。ㄒ唬┰姼瑁焊鶕虒W大綱的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誦讀為主,在誦讀中使學生領悟詩的思想感情,鑒賞文學作品能夠感受形象,品味語言。同時,本篇詩歌通過典型意象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巧妙的將詩人的情感融入其中。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我的知識目標是:品味詩的意象美,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真情。
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是:體悟作者情懷,引發共鳴,逐漸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領反復誦讀,鑒賞詩歌意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體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教學難點是: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象的體味與把握。
。ǘ┪难晕模焊鶕虒W大綱的要求,文言文教學要求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同時本課情節、結構、語言等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作者的基本常識;理解文中所出現的生僻詞以及意義特殊的詞語;把握文中的主要思想感情,初步鑒賞文中的形象與個性。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質疑、自主探究、合作解決,培養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并積累文言文實詞、虛詞和句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翻譯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人生觀。
我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體現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教學難點:掌握文章的寫作風格和特點;深入分析文章內涵,并作出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ㄈ┈F代文:新課標強調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學會收集判斷、處理信息,具有人文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同時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感悟深刻,具有典型的人文性,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以及本篇課文在語言,結構設置等方面的特點,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能力目標:領悟本文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感情和特色,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對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賞析語言的能力與方法。
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人生觀。
我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體現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我的教學重點是:理清本篇文章的思路,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是: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的手法,品味文章蘊含的.豐富的感情。認真體會文章的寫作風格。
二、說教法:
文言文(散文)的教學應該重視感悟和熏陶,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詞句、內容以及情感脈絡,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篇課文,我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教學思想,以素質教育的方向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健全的知識結構,激勵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學會學習。據此,本課教學主要采用誦讀法、講授法、問題法、點撥法等方法來進行:
。1)誦讀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同時,誦讀能夠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增強學生的語感,
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的內心的思想感情,熟悉課文內容并加以強化,因此,本文會采取誦讀法進行教學。
(2)講授法:講授是為了啟開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
。3)問題法:設置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則是為了讓讓學生體會探究發現的樂趣。
。4)點撥法:啟發學生思考探究,期望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5)歸納法:從高一開始,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以及通假、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
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適用于文言文)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課我還將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用多媒體手段來增加我的課堂容量以及課堂美感。在指導誦讀中加以音樂的伴奏,陶冶情操,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把相關內容通過多媒體手段來表現,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能營造更為深遠的想象空間,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
三、說學法:
授人以魚,僅享用一時,而授人以漁,將受用一生。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討論—欣賞—仿作。依據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老師先用示范引導學生批注和探究問題,然后學生在課堂互動交流。抓緊文本,反復朗誦,圈點批注和問題探究,這樣才能夠有效的解決學生在閱讀方法上的難題。這種方法的選擇,尊重了學生的個體閱讀,尊重了學生交流發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首先是導入新課。在上課之前,我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求知欲同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
第二環節:進入新課的學習:
首先,簡要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誰的主要事跡。
第二步是,通過播放課文朗誦,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和節奏,初步感受本篇課文的語言特色。然后,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在誦讀之前提出學習要求,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圈點出文中重點字詞和知識難點,作為之后要解決的問題。
第三步是(文言文需要,現代文可以舍棄這一步)由小組合作,逐段疏通疏通文意。在通過誦讀初步感知文意之后,由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分組合作討論,結合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這樣一來,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體作用,在合作探索中嘗試自己總結文章重點內容,進行就夠分析,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之后,請同學指出自己不能解決的難點問題,對于這些難點問題則由教師重點向學生進行講解。)
第四步是分析課文,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在以上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通讀全文,劃分出文章結構,把全篇文章化為幾個整體部分。并歸納總結出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以及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指出整篇文章的邏輯安排。然后我會請學生說明自己這樣劃分的依據,并指正存在的問題。
第五步是有重點的解說全篇課文。
第六步是,結合課后練習題,引導學生對全文的思考,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七步是對新課的拓展延伸。請同學用一句話說一說自己在學完本篇課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第三個環節是進行小結。最后對課文整體進行梳理和總結,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好的將本篇文章中運用到的寫作技巧合理的運用到自己平時的作文中,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第四個環節是布置。作業則主要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一是找到并真正的理解本篇課文中的重點字詞,二是要求學生背誦本篇課文中寫作優美的句子或段落;三是要求學生進行下節課的預習,并比較這兩篇課文在寫作方法上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結語: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中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30分)
1、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關系(1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現代小說,按照新教材的編排順序,高一年級學習現代文,主要培養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高二學生在此基礎上則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本單元主要培養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的能力,后一單元的重點則是欣賞小說的主題、結構和人物。這里體現了知識結構循序漸進、能力培養不斷加深的邏輯順序。
2、教學目標(5分)
這個單元的總的教學目標是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根據這個目標和本文的特點,設訂三個教學目標:
1)學習以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手法。
2)學習本文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3)學習白洋淀地區人民英勇抗日的愛國熱忱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三個目標不僅有認知目標,還有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
3、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其依據(10分)
教學重點:學習以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手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教學重點的依據:
小說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的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單元的重點就是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的形象,她們既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又有解放區婦女的特點,他們勤勞善良,溫柔體貼,識大體、明大義,堅強勇敢。而作者主要通過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描寫來刻畫她們的,因此,我把這個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的依據:
在現代文學的長廊中,孫犁作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獨具藝術魅力!逗苫ǖ怼肥且黄〔挠趹馉幠甏⒁砸淮渭ち业臉寫馂橹行氖录膽馉庮}材的小說,但是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戰爭題材小說有著截然的區別。它沒有具體描寫戰爭中的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而是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景物描寫充滿了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學生初次學習這種作品,欣賞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4、各知識點簡析(5分)
1)詩體小說:是詩化了的小說,它選擇優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運用清新自然、富有韻味的語言,勾畫了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意境,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高中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文居于這套教材的最后一冊(第四冊)第三單元,是承接第三冊的第一單元記敘文的語言表達,第二單元說明文的語言表達而編排的。課文是一篇悼詞,同時也是一篇評述革命導師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卓越貢獻和斗爭精神的議論文。學習它對于理解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議論文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高考考綱、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一了解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方面的偉大貢獻,學習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二體會課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三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內容連貫,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本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次說課內容為第二課時,根據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及所教學生現狀的認識,故明確本課時教學要點為:運用揣摩語言的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學習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個人的思想觀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對這篇課文學習目標的理解,我認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重點: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二難點:
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
2、第三段復雜單句的語法分析。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揣摩語言為主。另外,本課教學難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內容及意義的理解,2、一些重點語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行動起來,積極收集資料,認真閱讀提出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這是突破教學難點的最佳途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教師引導型”教學方案,以突破難點。這種方案的教學思想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的積極配合與認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設計要求學生有比較扎實的基礎,以及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把握教學時機的能力。文中的重點語句較多,體現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關照呼應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學中不必面面俱到?梢赃x擇要點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與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遠不是主要的”的表達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內容同學們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同學們應在認真預習的基礎上試著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結合書下注釋,聯系上下文,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體會它們在文章結構方面的作用及表達效果。對文中的.哲學、經濟學理論的概念可以查閱書籍(如《辭!罚嘘P政治經濟學、哲學的書籍)來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剩余價值規律的發現的偉大意義、對其內容可以只作簡單了解不必過分深入。課文中復雜的句式較多,同學們可在課前復習一下初中學過的句子成分的劃分、復句層次的劃分的相關知識,然后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做一下語法分析,這樣對于課上理解文章內容會有較大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дZ設計:語言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語言特色。有的人語言幽默風趣,有的人語言質樸自然,有的人語言清新明麗。我們學習的各類文體也是這樣,記敘文的語言形象生動,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周密,那么,議論文的語言呢?帶著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深入體會一下議論文的特色。
此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舊的知識,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個初步的認識。可謂"一石多鳥"。
(二)、課前檢測:
1、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具體介紹一下有哪些偉大貢獻?
2、概述課文的結構。此項設置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為下文揣摩語言打基礎!皽毓手隆。
(三)、新課講授:
1、先引導學生完成一些語句摩理解,然后師生共同歸納揣摩重點語句的方法。
問題1:為什么說馬克思“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
問題2:諱飾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哀悼與尊敬以及不忍再說,而又不得不說的沉痛心情。以上兩個問題重在引導學生從重點句段入手揣摩語言。
問題3:第三段是一個復雜的單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號后面作為賓語的復指成分可以分為哪幾層意思?“正像達爾文……一樣”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
此問題通過對句子的主干和層次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2)歸納方法
首先從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葉,分層次;然后聯系時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
2精讀課文,分組討論,運用揣摩語言的基本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然后選擇以下句子檢測學生理解的情況。
問題1、第八段在贊揚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時,用了哪些極具感情色彩的詞語,有何作用?
明確:這些詞語分別表明敵人和戰友對馬克思的不同態度,用詞準確。
問題2、第二段所寫“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確:該句將馬克思逝世這一事件放在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廣闊背景中來考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評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是全文的總綱。(此題從抓重點句、聯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問題3、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笆姑焙汀笆聵I”的修飾成分各有哪幾層?“推翻”一詞的支配對象是誰?明確:“使命”一詞的修飾成分有三層,分別是“他”“畢生”“真正”!笆聵I”的修飾成分有一層,“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推翻”的支配對象是“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此題通過對中心詞的修飾、限制和補充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問題4、找出第五段的關聯詞,分析其作用。明確: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
問題5、說說第六段前兩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明確: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話,概括第3—5段的內容,也與第二段中的對于歷史科學相呼應;后一句開啟下文,與第7段“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相連,并為從實踐方面介紹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筆。
以上兩題分別從關聯詞和過渡段方面揣摩語言。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對本節內容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熟悉了揣摩語言的切入點。所以為節省時間,本步驟由教師總結,主要是讓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所學。(出示板書設計)
(四)、比較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理解、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這里選了一篇雨果在巴爾扎克葬禮上的講話──《巴爾扎克葬詞》來進行比較閱讀。
兩篇文章均為葬詞,在內容上有很多相近之處,均對逝者的歷史貢獻與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評價與贊揚,表現了作者對逝者的哀悼與敬仰之情;在表達方式上也極為相近,都在記敘的基礎上,把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于逝者的不同,特別是作者的不同,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思想家、科學家,在對馬克思極盡溢美與痛悼之時,在語言上用詞準確嚴謹,在行文中注意了語言的過渡、銜接、關照、呼應,體現了議論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而雨果作為一位作家、藝術大師,他的悼詞的語言樸實而不單調,準確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學色彩,文采斐然,處處體現了語言大師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在作比較閱讀時,應注意體會兩篇文章語言的異同之處。在這里,我們選取兩篇文章中的幾個片斷來作一下比較閱讀練習。
五、課后作業:
1、完成課后第2、3、4題。
2、校園中有些同學染黃發,戴首飾,穿奇裝異服扮“酷”。針對這一現象,以說“時髦”為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注意語言的準確、嚴密。
高中語文說課稿5
各位評委:
上午好!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裝在套子里的人》。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體裁是小說。本課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無疑對總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鑒賞小說的能力至關重要。
結合教學大綱、本文及學生的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環境分析人物形象,認識沙皇專制統治的黑暗。
2、學習本文幽默、諷刺的藝術手法。
學生一般較容易理解“套子”的含義,但是。對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對小說語言的諷刺效果難于全面準確地理解。所以本文的教學難點
1、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2、幽默、諷刺的藝術手法。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現實意義。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采取如下辦法: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所以我采用了探討法,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首先我談談我是如何導入課文的。通過提問的方式。
高中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睹ァ肥恰对娊洝分械闹匾髌。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講述了她自己的戀愛悲劇。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品的音樂美、語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為今后的詩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根據此特點,安排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概述詩經的基本知識,熟練背誦本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人物形象,樹立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人物形象 。
教學難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說學生:
這是學生升入高中以來首次接觸《詩經》,但是,在初中時學生有《關雎》的學習經歷,對于《詩經》有一定的認識;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因此,解決完詩歌的詞語之后學習起來應該比較順利。但相對于實驗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還是弱了些,所以,我擬定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生掌握《詩經》基本知識,且在認知性誦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把握賦、比、興手法;第二課時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感受人物形象,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樹立正確人生觀。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法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誦讀法、講解法、啟發法、討論法等。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并加以強化;講解是為了開啟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發散思維,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可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印象,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能豐富課堂容量,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四、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課學生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學生領背與自己誦讀相結合,通過反復誦讀,培養語感,掌握四言詩歌的誦讀節拍,熟悉課文內容理解人物形象并且深入探究其悲劇原因。由教師設置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結合初中及上節課所學,回顧《詩經》的相關知識!对娊洝肥俏覈谝徊吭姼杩偧,在文學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在此環節,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應的文學常識知識點:
第一部詩歌總集 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四言為主,重章反復
2、認知性誦讀。這一階段分為學生領背與學生自讀兩個環節,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熟悉文本讓其對詩歌敘述的故事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3、理解性誦讀。由教師導引,幫助學生理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4、評價性誦讀。在對詩歌的內容有整體把握,并且了解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對本詩進行進一步的.鑒賞。這是本課教學的探究部分。在本環節中,通過“為什么自由戀愛竟以悲劇收場?”這一問題的設計,引導啟發學生討論,圍繞著“悲劇原因”來展開問題,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寓于其中,從而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5、師生合誦《致橡樹》!对娊洝樊a生于文學創作的樸素時代,千百年來,《詩經》中,尤其是“國風”部分的優秀篇目流傳不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所反應的內容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表達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最樸素的感情,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那么對于新時代的學生如何讓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由此,我安排了舒婷的《致橡樹》。采用師生合誦這種方式,有兩個初衷:一是豐富課堂內容,加深情感體驗;二是激發學生對詩歌朗誦的興趣。
高中語文說課稿7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望洞庭》。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望洞庭》選自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7課,《望洞庭》是一首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轉任和州,行經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這首詩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求知欲強,本文是一首山水詩歌,對學生來說較為熟悉。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采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尋找詩歌主要意象。
2.通過小組討論、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描繪夜間洞庭湖景色特點,體會詩歌意境。
3.感受劉禹錫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教學重點:描繪夜間洞庭湖景色特點,體會詩歌意境。教學難點:感受劉禹錫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運用多媒體展示五張圖片,為學生介紹中國五大淡水湖,重點介紹洞庭湖,進而引入文本。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介紹劉禹錫。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然后再播放音頻,糾正他們的讀音與停頓。
最后,我會引導學生結合創作背景思考:通過題目中的“望”字,尋找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學生通過朗讀,能夠說出作者身處秋季夜晚的洞庭湖之中,看見了遠處的君山、看見了波平如鏡的湖面,天上明亮的秋月,繼而板書。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情感基調之后,設置問題。我的問題是:仔細閱讀第一句,思考那個字用得好?學生經過再次朗讀后回答。詩句的第一句“和”字用的好,將月光與湖面緊密的結合起來,即皎潔的月光與澄澈空明的湖水交相輝映,形成一幅唯美的畫卷。
2.順勢我會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的問題:詩歌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學生展開討論,我將進行巡視給予一定的指導和點撥。討論結束后我會尋找小組代表回答。經過總結,我們看到:詩歌的第二句和第四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二句將潭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疤睹鏌o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
第四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君山比作一顆小小的青螺,將湖面比作是一個大大的銀盤,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3.接著,我會提出問題:朗讀詩歌,你看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經過朗誦,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后,明確問題答案如下: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4.在以上分析之后,我會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整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情感?師生共同總結得出:整首詩歌借描寫秋月下的洞庭湖,細致的刻畫洞庭湖的山、水、月,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為:
教師運用多媒體呈現其他山水詩,進一步感受,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的內容:本首詩歌借描寫秋月下的洞庭湖,細致的刻畫洞庭湖的山、水、月,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最后,我的作業設計為:以“我心中的洞庭湖”為題準備演講稿,下節課一起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高中語文說課稿8
一、說大綱要求
新課程標準和新大綱對高中語文閱讀與鑒賞的介定與要求其中有以下幾點:
1、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
2、注重個性化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二、本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裝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體裁是小說,F行的高中語文教材共編排了六個小說單元,其中第四冊有三個單元為小說單元,本單元作為高中小說教學的起始單元,無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小說的習慣至關重要。
三、教學設想
1、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特點及本文在教材體系中所處地位,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2、能力目標: 結合社會環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3、情感目標: 認識因循守舊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創新的重要性.
《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系單純,學生一拿到新教材就瀏覽一遍后,作為新授課再學時,已覺得興味索然,但對于小說的內容及主題,卻并不能準確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為:①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②深入把握小說主題。
2、教法與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從學情出發,我考慮到高二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喜歡語文課上得有深度、有內涵。作為一節小說鑒賞課,既不能熱熱鬧鬧沒內容,又應力避追求深度而顯死板的偏頗。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目的,嘗試打破常規,力求創新,激發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還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
四、教學程序
1、布置課前預習,印發預習材料。要求學生了解作家作品、寫作背景,熟讀課文,理清層次。
2、導入新課
首先,在屏幕上打出“自殺?他殺?”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緊接著用具有鼓動性的導語幫助學生進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所中學的男性職工宿舍里,發現一具中年男尸。據查,死者為該校希臘文教師別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個世紀以后,20xx年初,某校高二某班學生特組成專案組,對這一事件進行立案深入調查。很多學生從小就想做警察,這無疑給了他們一次圓警察夢的機會,很容易就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3、問題探究
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后,指出調查應涉及的幾個方面:調查一:案發背景; 調查二:現場勘查; 調查三:本人檔案資料; 調查四:有關人士采訪。通過這四個問題旨在探討典型環境、典型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要求學生四人組成一組,討論決定該組選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一人執筆,共同寫出該項調查報告。考慮到調查三、調查四的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兩份材料加以引導:
材料一(表格) 本人 檔 案資 料
姓名 住所 性別 階級成份 死亡日期 生前職務 愛好 死前狀況 特征 人際關系
材料二:“有關人士采訪”對象可涉及柯瓦連科、華連卡、“我”(布爾金)及虛擬對象(“本市市長”、“別里科夫的親戚”等) 4、成果展示
讓學生充分準備15分鐘后,確定組內一人宣讀,組織班內交流、研討課堂過程至此,教師再順勢推向一個高潮:思考,寫出本案“結案報告”。 至此,學生對別里科夫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當完整準確。趁熱打鐵,把課堂引向另一個高潮(同時也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難點):本案引發的思考?讓學生領悟“創新求活,守舊必死”的主題。
5、能力延伸訓練 借鑒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雨果《巴爾扎克葬詞》 為“別里科夫”寫一篇悼辭。
高中語文說課稿9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聲聲慢》。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五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
必修四第二單元編選的是宋詞,在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詞人的作品。四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后,教給鑒賞詞的方法。通過鑒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了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后對詞的鑒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鑒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為以后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
閨怨主題是唐宋詩詞創作的一個傳統題材,“閨怨詞”是專門表現婦_活和情感的一類詞。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婦女表達情感,雖別有一番風味,但終歸和婦女復雜、內隱的心理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視角和筆觸比男性詞人更敏感、細膩!堵暵暵芳词谴祟愖髌返拇碜。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其藝術表現方式是獨特的,李清照善于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她獨有的寂寞心境。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部分唐宋詞,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了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高一的學生心理上擺脫了對成人的依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可塑性極強。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比绻谡n堂上能幫助每一位學生習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將是他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2)能力目標:通過“直覺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鑒賞詩歌。
(3)情感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閑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別,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教學難點:這首詞選擇的意象很符合傳統的審美視角,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復雜的內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教學方法
、偈紫仁钦b讀法。詩詞教學,無論采取哪一種教法,都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作品背誦下來。因為背誦是鑒賞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誦讀就談不上深入的鑒賞。要對誦讀給予充分的重視,那種先講解再誦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師可以做示范背誦,讓學生明白背誦的重要性?傊茏坑谐尚У剡M行誦讀訓練,從中體驗女詞人孤凄愁絕的情感。就可以說完成了教學目標的一半,決不能等閑視之。
②“情境法”教學。借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
、郾容^法。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多誦讀、多分析、多聯系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構想:通過多媒體和mp3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以對聯“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貫穿全文,結合詞人生平大事,比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通過意象的解讀領會此詞的“愁”的內涵。
四、學習方法
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學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學生學習宋詞的熱情煽得旺旺的,能點燃他們興趣的熊熊之火,使學生個個喜歡宋詞,個個迷戀宋詞,因為興趣是的老師。
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诶首x法。讓學生反復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為易懂的,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能力,從而感染學生,使他們更進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F在我們先來聽一段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這首歌的歌詞化用了哪位詞人的哪首詞?(李清照《一剪梅》)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中,李清照的情緒若用一個字概括,是何字?(愁)如果在這個愁字前面加上定語的話,應是怎樣一種愁?(閑愁,閨愁)在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表現的是一種閑愁、閨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聲聲慢》,看看寫的又是什么愁?(板書:聲聲慢,李清照)
設計意圖: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學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學生的情感。
2、朗讀訓練,初步感知。以朗誦為起點,在與錄音的對比中尋找突破。通過學生齊讀、錄音朗讀、個人朗讀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領會情感。引導學生把握朗讀的節奏和輕重讀音,注意感受朗讀中的情感基調——哀婉凄涼。
都說“一般愁字別樣情”,多愁善感的詩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千般濃、萬般深的“愁”該怎樣抒發呢?請同學們齊讀此詞,找出課文中直接抒發情感的句子。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人通過這句,直接抒發了自己的愁情。這次第,是指什么時候呢?讓我們走進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寫此詞時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記)
李清照大事記
1103—1126年:與趙明誠結婚,婚后融洽歡娛,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研究,度過了這一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_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0年:李清照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臺州、黃巖、溫州之間奔波。
1131年:寄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34年: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李清照寫此詞時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經歷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寫此詞的?(國家滅亡,失去丈夫,顛沛流離)正是在此情形下,詞人在《聲聲慢》中寫下了自己的愁思。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節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
3、鑒賞意象,體驗情感!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中這樣寫到:“語文教學應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高中語文說課稿10
各位專家: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收放時空,凝境顯情》。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各位介紹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三首作品屬同一詞牌創作,一定程度上也展現了三位詩人的不同風格。從比較鑒賞的角度,有不少值得細細品味之處。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短小精悍,音韻和諧;都有不流于俗的語言,言簡意“遠”,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在我看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三首詞都以數點筆墨,通過虛實情境的靈活選用,借助時空的變化,來串聯意象,成功創設各個不同的豐厚意境,表情達意。這無疑是三首作品既不同又相通的地方。英國詩人布萊克說“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F實時空是有限的,但文學的語言要求在有限中給人以無限的感受,而高度凝練的古典詩詞,更是如此,這其中,便有時空收放的藝術。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的誦讀揣摩,讓學生體會詩詞中的時空變化。
2.回歸情境,感受時空變化對提升詩歌意境,豐富詩人情感的微妙作用。
【教學重難點】
通過三首詞的比較鑒賞,體會時空安排與意境情感的密切關聯,體會虛實之間展現的藝術張力。
二、說學生
【學情分析】在學習古典詩歌的過程中,我們的學生容易陷入兩個誤區,一是思維僵化,淺嘗輒止。凡遇作品,就是找意象概括意境得出情感,抓了意象,也僅流于機械式的賞析,眼中只看到了詩歌大的輪廓,不愿讀透,從而無法品味詩歌意境的佳妙,“入不得詩內”;二是摳挖字眼,執著于表面的字義詞義,肢解作品,將體味詩中的韻味、作者復雜多元的感情拋之腦后,“出不得詩外”。如何讓學生抓住意境之神入得詩中,體悟情感出得詩外,便是教師在詩歌教學中需要反復實踐的重心。
三、說教法與學法
1.比較鑒賞法
圍繞一個鑒賞點,將三首詞比較閱讀,讓學生在誦讀、分析、聯系比較中理解詩歌意境情感的不同,來體會時空虛實情境設置在此間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學重難點上,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多角度多層面的自主合作探究,大膽質疑,在分歧中加深感悟。
3.教學手段及教學媒體的運用
多媒體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比較鑒賞,文本較多的情況下,將本課中幾個關鍵性的結論以提綱的形式羅列,讓學生有更好的整體把握。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共設計了4個教學環節:引入新課——梳理概括——思考探究——小結反饋。
。ㄒ唬┮胄抡n:
以介紹大師的金句入手,陸機在《文賦》中說道:“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這句話不難理解,“四時”、“萬物”也就是自然界的時間和空間。詩人們在四時的交替中嘆息,在觀萬物后引出紛繁的思緒,這實際上明確道出了詩人與時空的緣分。以此帶入新課,以這組小令為例,和學生一起來粗淺的感受古典詩詞中時間和空間的運用藝術。
(二)讀詩,梳理概括:
引出這一概念后,帶領學生落實文本。在誦讀之后,先就常規的鑒賞思路,自然地請學生把握三首作品整體的意境和情感,為后面的品析打好基礎。
1.提問:這三首詞各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
蘇軾:雪后小橋,江上春雨的典型景象,營造了素凈空明的意境
牽掛期盼歸“鄉”之思
秦觀:緊風,曉寒,冷霜,陋舍,鼠窺,人馬喧鬧,營造了凄冷孤苦的意境
悲苦凄涼羈旅之愁
納蘭:落紅,冷簟,孤燈的景象,營造了迷離冷清的意境
忐忑輾轉迷戀之苦
這三首小令,意象特點明確,抒發情感的關鍵字眼清楚,情感把握的難度不大。
2.接下來,請學生在理解了詩歌情感的基礎上梳理出時空脈絡:
提問:三首詞在營造意境時,除了選取典型的景物,還交代了怎樣的時間和空間背景?有沒有變化?
明確:時空
蘇軾:過往冬日雪后如今春日雨后黃州小橋京城玉堂
秦觀:一夜驛舍內
納蘭: 之前(偶遇)如今(輾轉)未來(寂寥)金井房內
有的學生可能在梳理時會有錯亂,教師可以點撥,怎么把握時空呢?學會關注詩歌的時間空間順序,如暗示時間的詞、點明季節的特征景物,和人物的活動軌跡。
。ㄈ┢吩,思考探究:
明確了時空背景之后,便引入本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分組討論,有選擇性的思考“時空”對于詞作意境與情感的作用
提問:其實詩歌時空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而且對表情達意都有一定的作用。這里,請同學們結合其中一首或兩首,來具體談一談你的閱讀感受。
這里的設計意圖是促動學生去體會,詩歌作品的時空組合,往往會讓詩歌有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生發出獨特的魅力。學生可能做不到深入鑒賞,看得比較淺,教師可以通過設問來引導,如秦觀詞,引導學生去發現時空的高度緊縮的特點,關注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異常細致的描寫,從而引導學生去發現兩者存在的反差,再去體會時空的緊縮對刻畫這一特定時刻的詩人形象的獨特作用。(緊縮的時空和放大的描寫形成了一種藝術張力,時空越緊縮,感受卻越豐富,感受越豐富,越又顯得環境越壓抑,而這樣一來,作者在貶謫飄泊途中,敏感到有點神經質的苦悶就得以突顯了。)
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入學生熟悉的文本,去啟發學生,比如納蘭詞,我們可以援引《雨霖鈴》中相似的時空跳脫的方式,詞中三次時空的騰挪,甚至是交疊的手筆,與詩人因苦戀而陷入迷離恍惚的狀態相契合,而詞人對這段戀愛的念念不忘,縈繞心頭,忐忑期待又自認期望渺茫的心緒,更因此而得以強化。這種張力,便是時空在凝境顯情方面“點鐵成金”的妙筆。
這一環節,教師預留比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反復的研讀文本,加深認識。需要說明的是,三首詞在時空的運用上各有不同,都有豐富的作用,不必強加給學生教條式的結論。名家有言,“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不拘泥于形跡,只要學生能抓住“神韻”即可。
附:
時空的拓展拓出意境之靈
蘇軾:這首詞清淡自然,空明灑脫,詩人因眼下春雨淋漓,又到耕種時節,就回憶起當年在東坡耕作的悠閑快意,表達了思歸之情,當然,這里的思歸,并不是歸鄉,而是回到他曾經生活過的有深厚感情的黃州,更可能包含作者對遠離官場紛擾,堅持自我氣節的一種寄托。這本是一首很簡單的詩,情感清晰,寫景也接近于白描,但詩人在時空上做了一個突破,引入了對過往離開黃州時記憶中的那座小橋,架構了另一個時空支點,這個支點,使眼下的春意盎然與離開后的雨雪霏霏,京城的江上春意和黃州的小橋寥落形成了反差,意境更為豐富,牽掛的那個地方便也有了具體可感的畫面,身處京城的詩人時刻牽掛的卻是離開時那破敗的那一抹畫面,思歸的情感也就有了落點,表現的更為真切。
時空的緊縮襯出形象之魂
秦觀:這首詞時空高度緊湊,選取了詩人在貶謫途中住宿荒野客棧的一個晚上來展開。短短一個晚上,閉塞狹窄的空間中,時間凝結于一點,而詩人卻著力于這一點,不管是霜風緊吹,短睡驚醒,或是饑鼠窺燈,曉寒侵被,戶外嘈雜,詩人細致入微、不厭其煩的描述著這一夜在客棧房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緊縮的時空和放大的描寫形成了一種藝術張力,環境越緊湊,感受卻越多,感受越多,越顯得環境的壓抑,而這樣一來,作者在貶謫飄泊中的敏感到有點神經質的苦悶就得以突顯了。
時空的穿梭,交疊顯出情感之神
納蘭:這首詞是學生最容易體會到時空的騰挪變化的。起筆是回憶當初在一個落紅滿地的暮春時節在金井旁邂逅了意中人,此后突然跳脫,到當下表白自己的心緒,急切猜測對方是否對我也有意呢?誰能理解我的'心事呢?誰省,誰?有哀怨,有期盼,有忐忑,眼見詩人郁結于心的情緒應該噴涌而出了,卻又戛然而止,再跳入另一時空,以一幅未來的詩人于冷席之上孤燈難眠的畫面,來結束全詩。由過往,到如今,到將來。當然,學生可能對這首詞的時空判斷意見不同,實際上這首納蘭的愛情代表作,評論家也有很多的解讀,“滿砌落花紅冷”既可以理解為當時邂逅之景,看基調又可以理解為如今看到金井的蕭條景象,映襯詩人此刻的低落忐忑;“從此簟紋燈影”既可以理解為將來的落寞場景,亦可以理解如今已是這番光景。詩無達詁,不管學生作怎樣的理解,如何對這首詞進行時空組合,都不妨礙我們體會到在時空的穿梭里,詩人對這段戀愛的念念不忘,縈繞心頭,忐忑期待又自認期望渺茫的無奈情感。而時空的變化多樣,穿梭甚至交疊,也與詩人因苦戀而陷入迷離恍惚的狀態相契合。
。ㄋ模┪蚍,小結反饋:
借助探究環節的反復推敲,以這三首小詩為基點,實際上是可以讓學生粗淺的了解到詩歌中時空收縮,拓展,交疊穿梭的幾種組合。當然,時空的組合有非常豐富的表現形式,一節課并不能囊括。但通過這節課以及課后的遷移閱讀,讓學生明白,詩人在營造意境時對時空的靈活運用,或實或虛,實際上能夠在拓展詩歌的意境,映襯詩人的形象,支撐詩歌的情感方面有“點睛”的妙用。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所說的“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學生只有悟出這一點,才算更進一步的真切感受到中國古典詩歌獨特的神韻。
五、作業布置:
時空收放藝術是古典詩詞具有極大藝術張力的重要手法。如李商隱《夜雨寄北》中時空嵌套的手法,讓人叫絕,“離”的惆悵中有憧憬的溫馨,“合”的美滿中卻蘊含回憶的酸楚,短短二十八字,兩度時空交錯,凸顯著人的聚散離合。課后請學生試著賞析,并再舉幾例,通過對更多古典詩詞這一技巧的品析,加深對此的認識。
附:說板書設計:提挈綱領,簡潔明了
拓展拓出意境之靈
時空組合緊縮襯出形象之魂
穿梭、交疊顯出情感之神
高中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這篇文章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昨日戰爭”中的一篇。本單元有三篇講讀課,分別是《燭之武退秦師》,《荷花淀》和《赤壁之戰》。這三篇課文《荷花淀》描寫的是現代戰爭,其他兩篇描寫的是古代戰爭,《燭之武退秦師》表現的是個體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現的是群體形象。與其他三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戰爭環境是清新的,寧靜的,它的情節不事雕琢,語言的簡潔清麗,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帶給人們以清新的美感,濃郁的生活氣息。
二.說目標
知識目標:1、了解作家孫犁及“荷花淀”派的藝術風格;
能力目標:1、學習運用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和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愛生活、愛家鄉、愛祖國的偉大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理解對話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在表現人物和推動故事發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我把教學的主要內容確定為“兩處人物對話,一處細節描寫,兩處景物描寫”。課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讀和問題探究的方式來對這些內容進行解讀和賞析。教學過程如下:
三、說過程
1、導入新課
戰爭,在人們的心中往往是殘忍的、恐怖的。許多作家在描寫戰爭時,總是不惜筆墨濃筆重彩鋪寫硝煙彌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別樣的方式來寫戰爭,孫犁便是其中一位!逗苫ǖ怼肪褪沁@樣的優秀作品
2、整體感知,理清情節
、艑W生朗讀課文,概述文章故事情節,列出小標題(對學生來說,大體概括小說的情節不成問題,在這里要求用四字小標題概括,更進一步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
夫妻話別(開端)--探夫遇敵(發展)--助夫殺敵(高潮、結局)--成立隊伍(尾聲)
、染驼恼掳l問:主人公是誰?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訂正,明確: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農村青年婦女,描寫的是“群像”。
(此問題主要關系到對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認識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3、重點探討
1)兩處人物對話。
A.鑒賞“夫妻話別”一節的人物對話。
①分角色朗讀“夫妻話別”一節,朗讀要力求讀出人物內心的情感。
、阼b賞對話
問題:請運用聯想和想像,結合上下文語境,認真分析水生嫂的語言,說說這些話語表現了水生嫂怎樣的內心情感和性格特點?這些對話對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有什么作用?
a“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表現了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她們幾個呢?”---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關心)
“怎么了,你?”---水生嫂察言觀色,感到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細心,機敏)
(以上幾句,表現了水生嫂體貼、溫柔、細心、穩重的性格和對丈夫的憂慮與關心。)
b“你總是很積極的。”---水生說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境是十分復雜的,在責怪當中含著贊揚。
“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擺正了家庭和民族的關系,統一對丈夫和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和生活的'重擔。
(以上幾句對話,可用詞語替換法或比較重音語氣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c“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水生嫂為了讓丈夫放心,自覺承擔任務。
“嗯!---兩個“嗯”字,表現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斗的精神。
小結:“夫妻話別”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村婦女形象,為后來寫水生嫂機智勇敢地與敵人斗爭,發展成為抗日游擊戰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設置對這一部分的賞析,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人物語言能夠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赡艽嬖诘睦щy是分角色朗讀學生不好意思,要做好動員和鼓動;其次,學生的閱歷所限可能使他們理解成年人的內心和情感會有一定難度,解決辦法是反復誦讀,細細品味,發揮想象和聯想,彼此交流探討。)
B.鑒賞“商量探夫”一節的人物對話。
、蹖W生分角色朗讀“商量探夫”時五位婦女的對話,體會人物各自不同的內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高中語文說課稿12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點
新課程改革之后,《老人與!钒才旁谌私贪姹匦3第一單元(小說單元)中,它是作為一篇自讀文章出現的。本單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小說單元,在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共有2個小說單元,必修3和必修5各一個?梢,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說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說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
二、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3.感受主人公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的環境里抗爭,不屈服于命運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培養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人物形象的精神內涵。
四、教法
n 1.“情境導入法”:結合作家本人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及其硬漢形象,并播放電影版《老人與!返木势危顾麄冎庇^地感受到男主人公桑地亞哥的血性與無畏,從而進入到作者為我們創設的情境之中。
n 2.“生本探究法”: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逐步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語言風格的把握。
五、學情
n 相比較散文、詩歌、戲劇體裁來說,學生對小說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并且經過初中三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小說閱讀理解能力,但生活閱歷上的欠缺,使得他們在理解《老人與!愤@種具有很強象征性和哲理意味的小說時,很難深入挖掘小說文字表層之下所潛藏的`意蘊;于是,我想以《老人與!窞槔,嘗試引導學生學會挖掘小說故事情節之外的外延與內涵!
六、教學過程
n Ⅰ.情境導入
n Ⅱ.情節簡介
n 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情境導入
他是一個酷愛打獵和釣魚的作家
他曾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沖鋒陷陣
他的身上中過237片彈片
他的頭上縫過57針
他在非洲兩度飛機失事
嚴重的腦震蕩使他的視力和健康每況愈下
他用筆塑造了一系列打不垮的硬漢英雄
他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拒絕成為生活的弱者
他就是美國的文壇硬漢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薄独先伺c!
電影海報、播放電影片段
、.情節簡介
《老人與海》的情節并不復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著一條魚。后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盡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學生閱讀全文,解讀探究——
學生活動一:速讀課文,并分組思考問題,多媒體課件顯示:
1.選文的主要情節是什么?
2.老人與鯊魚搏斗的場景一共出現過幾次?
哪次給你的印象最深?
3.老人是在什么情況下與鯊魚接二連三地進行搏斗的?
4. 老人不顧一切搏斗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實現了嗎?在這個過程中,老人有沒有動搖過?
學生活動二:投影顯示老人捕魚的畫面
·教師提問1:通過剛才的幾個問題,一個血肉豐滿的老人已經向我們走近了,但畢竟是感性的,誰能用準確的語言將老人理性地展示出來呢?
·教師提問2:大家將最美的花環戴在老人桑地亞哥身上,但也有人說:老人失敗了。大家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結合老人的內心獨白點評:
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偉大并不僅僅在于事業和業績,人類的偉大應該具有更深的內涵,那就是人性的自信、自尊和自強。
關于失敗,詞典這么解釋:喪失信念,放下武器。
看看桑地亞哥,他同馬林魚戰斗了兩天兩夜,又同各種鯊魚進行了五次漫長的戰斗,在這個過程中,老人喪失過武器,但他從未放下武器。老人留下了血水,卻從未流過淚水。他的身上始終有一種面對困難不服輸的品質。困難、挫折愈大,拼搏勁就愈強。他是意志上的偉人,行動上的巨人。這樣的人頂天立地,他是一個勝利了的失敗者,一個失敗了的英雄。
拓展:
從他身上你獲得什么啟發?如果有一天厄運來臨,我……
難點探究:
文中的內心獨白有什么特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學生在文章中找出并分小組討論。
教師明確: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斗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保哉Z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為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課后拓展
n 在課后的積累閱讀過程中,嘗試對比東西方小說在人物刻畫方面的異同。
n 推薦閱讀:《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
七、板書
n 硬漢精神:“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n 他是一個勝利了的失敗者,一個失敗了的英雄。
n 內心獨白:揭示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閃爍著哲理的光彩,豐富了小說的內涵
高中語文說課稿13
請學生舉例說明“花言巧語、嘩眾取寵、玩弄權術、文過飾非,雖說高論惑人,愚弄一時,但終究不能長久的!
(8)聯系“為人、為文”看看如何強調一個“淡”字?
。9)分析寫法
雜文:往往是借此喻彼,以形象生動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來說明抽象的道理。所談論的“此”與“彼”之間不一定有什么直接的聯系,而是因作者的.聯系而架起“此”與“彼”之間的橋梁。
話題 相似點 正題
白菜 性格:淡 社會風尚
自然 不相侵相擾
純正 不自命不凡 交往
淡 本原 不巧言令色 言行
持久 不跟萬物相爭
淡而不厭,久而不倦
。10)拓展題:在21世紀的今天,講求競爭,提倡實現自我價值,那么你認為作者所提倡的“淡”是否過時了?
強調:淡泊與競爭是兩個范疇的概念
淡泊:針對的是名利、為人、待人接物,強調的是個人修養,古人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競爭:體現社會價值
兩者之間也有聯系,要體現社會價值不等于就可以不講道德、修養,競爭也要提倡公平競爭。
。11)作業:
淡的品格自古以來就倍受稱贊,許多事物都被人們寄寓了淡的精神,如:“梅、蘭、竹、菊”,而本文卻選擇了白菜,你認為合適嗎?請說說理由。
教后記:
整堂課基本按照預定的目標一步一步實施,思路比較清晰,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銜接較好。對文本的處理比較合理,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做到了講好教材,用好教材。
但也存在幾個問題:1、引申的實例中,林彪的例子、秦檜的例子、魏忠賢的例子是正確的,但有關“來俊臣”的例子是否恰當,值得商榷。2、本文的體裁是雜文,在授課過程中說成是狀物散文似有不妥。
高中語文說課稿14
【說教材】
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的前五回屬于全書的序幕,分別從不同角度,為下文情節的展開做了必要的交代,本文選自第三回,是第一次以黛玉的所見所聞寫出賈府的環境,很多重要的人物也是第一次與讀者見面。這一回在全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文中對人物出場的安排及重要人物的描寫歷來為人稱道,尤其是對人物的肖像描寫在繼承傳統以白描為主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的肖像描寫細致入微濃墨重彩,是對中國文學表現手法的豐富與發展。本單元是小說閱讀與鑒賞單元,學習重點鑒賞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語言受。
【說學情】
學生都讀過小說,但大部分學生僅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缺乏理性的思考,能說出好,但不知從哪些角度說出好在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鑒賞小說的基本知識。《紅樓夢》是節選章節,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難;不少學生讀小說偏好情節,忽視語言魅力;鑒賞文學作品還缺乏必要的經驗。不過,本課的學習在開學之初,學生會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我設置的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曹雪芹及《紅樓夢》
(2)了解賈府這一小說的典型環境及通過這一環境折射出的社會背景。
(3)分析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性格特征,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用直觀演示和歸納法分析文章要點。
(2)用探究法體驗作者對文中人物的情感態度。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正確理解《紅樓夢》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2)認識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沒落,理解賈寶玉追求個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文章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多種手段塑造個性化人物的筆法
【說教法】
一、直觀展示法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將人物關系和賈府建筑制作成圖片,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把握小說內容。
二、研究性學習法
1、學生通過看電視片段、預習、自主探究。結合老師簡介的《紅樓夢》的基本情節,領會其內涵。
2、合作探究。方法是自由討論,課堂交流,通過討論交流,互相探討解答,在老師的點撥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仿寫法
將小說里學到的人物描寫方法用在小作文練習中,即對熟悉的人物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說學法】
一、重視自學指導。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
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如何學習。
二、師生共創,設立情境。為了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聯想,還可以借助音樂、圖片等形式,創造適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并創造共同研討的氛圍,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養成他們對于優秀文學作品細細品讀的習慣。
【教學流程】
本課題共設四課時,本說課內容側重第三課時。具體的教學步驟是這樣的:
課前預習
1、讓學生運用手頭的工具書自己解決課文中的有關字詞,閱讀全文。
2、讓學生自己搜索了解與紅樓夢相關的信息。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介紹曹雪芹和《紅樓夢》
2、講敘前五回的內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全書中的作用
3、介紹《賈府人物簡表》
4、梳理課文情節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組織課堂研討:賈府與別家有何不同?
2、介紹《榮國府院落方位示意圖》
3、了解賈府這一典型環境的特點和作用
第三課時教學要點
1、師生共同討論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形象,重點是王熙鳳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學習古代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
第四課時教學要點
1賈寶玉與王熙鳳出場的對比,了解小說藝術表現手法的高明與豐富。
2賈寶玉的形象分析,賞析《西江月》塑造寶玉形象的基本構圖 。
3仿寫小作文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課前預習
閱讀全文,找出文中能夠體現林黛玉王熙鳳人物性格的有關的內容,并用鉛筆加以批注。
一、導語設計
新版紅樓夢電視劇演員的選秀及拍攝都受到人們的關注,許多專家對人物選擇人物造型都有看法。讀小說時,曹雪芹通過小說文字呈現給我們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閱讀他的小說時經過我們自己的想象和聯想也有我們心中的人物形象。今天我們通過感受《》中出現的主要人物,感受你心中的她。
二、合作探究
(一)老師作鑒賞示范
林黛玉在邢夫人處辭飯
邢夫人“苦留吃過晚飯去”,黛玉婉言拒絕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
這話說得十分得體。先表示對邢夫人的尊敬與感激,再說明原因,表現出自已顧全大局,懂禮節,足見黛玉之聰明,更說明她待人處事“處處留心”。
(二)小組集中鑒賞
要求:
、龠x擇與人物有關的文字并分析
、谛〗M交流討論總結人物的性格特點
、劢涣鞒晒,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或個人可有不同理解或補充
(三)人物形象賞析 點撥總結人物特點及人物描寫的方法
a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1、找出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1)眾人眼里的黛玉 ——→ 病弱 不足
(2)王熙鳳眼里的黛玉 ——→ 標致 不凡
(3)寶玉眼里的黛玉 ——→ 弱不禁風 多愁善感 病美人
教師點評:經過兩處鋪墊,第三處借寶玉之眼濃墨重彩地描寫黛玉。五個對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工筆細描,細致地表現了黛玉無與倫比的姿容、神韻和風采,繪出了一幅精美的風流俊逸的病美人圖。這一形象只有寶玉的眼睛能看出來,其他任何人都是無法發現的。
小結:三處描寫多角度、有層次地展現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態風度,寫意和工筆兩種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進賈府, “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 有哪些表現?為什么要這樣?
歸納:①賈母一見黛玉,疼愛得了不得,“一把摟入懷中大哭”,并不計較禮節,可是待眾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還是補行了拜見的禮節。見了迎春姐妹三個,也“忙起身迎上來見禮”。
、诼牭胶笤河行β,聽到“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心里覺得那人“放誕無禮”,只是不說,見了面還是“連忙起身接見”,稱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說:“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彼劳庾婺缚梢蚤_玩笑,自己可隨便不得,待明白過來,“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
、刍匦谭蛉嗽挄r的語言、動作。賈赦沒出來見面,只是讓人回話,因為回的是大舅舅的話,黛玉忙站起來,一一聽了,恭肅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飯,黛玉笑著推辭:“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北砻髁藢π戏蛉说淖鹁磁c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顧全大局的禮節,說明他待人處事是處處留心的。
、苓有兩次讓座的描寫。連一個位子,黛玉也處處小心,無論在王夫人處,還是在賈母后院吃飯,黛玉都十分推讓。表現她非常細心,絕不輕易從事。
、荨镑煊褚娏诉@里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飯后漱口,跟著漱口,吃茶,跟著吃茶。表現她細心,在意。
、搠煊窕卮鹳Z母(語言描寫):“只剛念了《四書》!摈煊裼謫栨⒚脗冏x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當寶玉問她可曾讀書時,黛玉只說:“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笨梢婘煊褚呀浺庾R到先前實話實說有不謙之嫌,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談舉止,表明其教養非同一般。
小結:對黛玉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處處表現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度,表現她“寄人籬下”的心境。黛玉“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總結: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了一個美貌多情、體弱多病、心態復雜、知書達理、有教養、為人處處小心謹慎的'少女形象。
b分析王熙鳳的形象
1、勾畫出描寫王熙鳳的有關段落。
2、作者為了刻畫王熙鳳的性格,主要從哪幾方面來勾勒?
(1)寫出場:
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他人的恭肅嚴整加以反襯,張張狂狂的形象顯得格外鮮明突出,表現她的潑辣
賈母介紹 ——→ 性格潑辣 寵愛
(2)繪肖像:
服飾:集珍寶珠玉于一身先概括通體的形象,再作鋪張的描寫,從頭飾、裙飾和服裝三方面,極力鋪陳集珠寶于一身的妝扮,顯示她的華貴、得勢,也暗示她的貪婪、俗氣。
容貌:“三角眼”“吊梢眉”“丹唇”“粉面” ——→ 外表美麗 刁鉆狡黠的本性
(3)見黛玉:
先是恭維 察言觀色
繼而拭淚 ——→ 機變逢迎
轉悲為喜 得寵
(4)回王夫人: 充分表現了她果斷能干的才能與善于機變逢迎的本領(這正是她贏得歡心,成為掌權人的原因)
提示:王熙鳳的出場安排在黛玉已和賈府諸女眷都見過面、都在場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現她的性格。 方法:學生歸納王熙鳳出場描寫并練習點評。
王熙鳳的人物形象:王熙鳳是一個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其為人刁鉆狡黠、善于阿諛奉承、見風駛舵、笑里藏刀。她夸黛玉標致,嘆黛玉命苦,對黛玉關懷備至,一切都忖度著賈母的心思行事,一切為了討得賈母的歡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機靈的性格和在賈府的實權地位都表現出來了。
總結:中國古代小說和戲劇都十分重視人物第一次登場亮相,通過外貌描寫初步顯示人物性格特點,給人初次但卻不易忘懷的印象。課文寫王熙鳳登場亮相效果極佳,這是因為作者選擇了適當場合、適當的時機,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四)人物描寫的方法
肖像,動作,語言,心理
三、結合新版舊版劇照進行演員的選擇評價
四、小結
當紅樓夢被搬上銀屏之后,有人贊有人批,究其原因,還得歸結于每個人的審美,演員們對每個人物的表現與讀者閱讀小說時形成的人物形象是否契合,決定了變成觀眾的讀者對電視劇版的接受與否。電視劇,這種藝術形式就挑戰著閱讀者的審美。
五、作業
對兩個人物形象進行評價,對新舊版紅樓夢對人物的選擇寫一篇點評
先聲奪人,性格潑辣
主 畫肖像:美麗的外表,刁鉆的本性
要 王熙鳳{ 見黛玉:察言觀色,看風使舵
人 { 回王夫人:果斷能干,受寵專權
物 林黛玉{ 態度與心境:寄人籬下,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外貌、神情、風韻:美麗多情,體弱多病
高中語文說課稿15
一. 教材分析和處理:
《蜀道難》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3第二單元的第一首詩歌。第二單元是唐代詩歌單元,單元目標重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的獨特的審美情趣,解讀不同時期、不同創作背景的不同風格,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內容、表現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本單元的設置意圖是在必修2古代詩歌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高考對詩歌鑒賞的考查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依據以上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制如下:
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意,能夠知人論“詩”;把握全詩的行文脈絡。反復誦讀,鑒賞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品位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培養學生鑒賞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鑒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我們知道誦讀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節,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它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表層的東西,所以鑒賞一首詩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誦讀。而要想透過語言表面讀懂文字背后深層的意思,那就少不了問題探究,要想讓學生真正學會鑒賞詩歌,就要給他們自主鑒賞的機會,給他們搭建展示自己文思的'平臺,因此,我將本課的
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為:
1. 本詩教學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擴展升華”的過程進行。
2. 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采用誦讀法、問題探究法、自主賞析法。
(1)誦讀法 掃除文字障礙,初步品味字、詞、語的妙用;
(2)探究法、點撥法 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后的知識,品味李白語言的獨特魅力;
(3)賞析法 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膽的雕琢,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李白的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李白來。
誦讀詩歌,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審美感受,從而陶冶我們的情操,基于此,我將本課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定為:
了解李白的放達,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 之所以詩情勃發雄放,極具感染力,和它的藝術手法是分不開的,而且只有把握了藝術手法,才能進行深層次的探討與拓展,所以我把教學重點確立為:
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學習本詩的藝術手法。
古代詩歌距離我們年代久遠,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把教學難點確立為:
體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得到審美享受,感受詩歌的藝術性。
怎樣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我以情感自我體驗,喚起學生誦讀興趣,使他們愛學。開放自主協作,激發學生探討鉆研,使他們會學。聯想探索實踐,激活學生思維,使他們善于學習。依據教學媒體優化組合原則、直觀性與抽象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我采取如下教學方法和手段:
誦讀法,討論法,啟發、點撥法,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誦讀法。,詩歌的語言是獨物的、精練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體會詩歌的美學價值,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用心體會詩歌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第二、討論法。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思,甚至能夠生發出自己的個性見解。
第三、啟發、點撥法。當學生陷入迷途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該發揮了,教師的適時的啟發、點撥,就會點鐵成金。
第四、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高中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登高》說課稿10-08
高中語文說課稿04-18
高中語文《師說》說課稿12-25
高中語文《項鏈》說課稿12-21
高中語文說課稿06-25
高中語文《勸學》說課稿11-06
高中語文《氓》說課稿06-26
高中語文《祝福》說課稿11-09
高中語文《雷雨》說課稿11-13
高中語文優秀說課稿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