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語文說課稿1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
我是,今天非常榮幸有這么一個展示的機會,謝謝你們!希望得到你們的指導。我說課的題目是《花未眠》,我說課的內容分別是說教材,說教學法,教學程序設計等。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是曰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關于美和審美的哲理散文,F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單元設計的目的是通過閱讀現當代散文,學會在總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的基礎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語言。學會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容,學會體會散文語言的美感!痘ㄎ疵摺肥堑谝粌缘诙䥺卧淖詈笠黄n文,文章以發現海棠花未眠寫起,從三個方面闡述: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重視自然美,崇尚寫實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學生對藝術欣賞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內容理解較難。如何把難理解的文章深入淺出的講解好,使學生能較好的理解體會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特點,特制定兩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本文主旨,讓學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識。
(2)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品味散文語言。能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學會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就確定為:理解本文主旨與鑒賞本文語言,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二、說教法
本文教學重點是理解主旨和鑒賞語言,因此教學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是關鍵。運用前幾篇課文所學的提要鉤玄的方法,學會勾畫圈點重要的句子,抓住關鍵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點段落重點閱讀的方法進行,讓學生能盡快的抓住關鍵。同時也采用問題激趣討論法,使學生能自主地探討問題。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有些哲理性較強,隱含著作者深切感受的語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等,理解較困難,因此,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讓學生自由的發表意見,自主合作的探討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以一組鮮花圖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讓學生自由發表觀后感受,引起學生對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賞。此設計直接調動學生的審美情感。然后由蘇軾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題目。
2.介紹作者: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說家,散文家,幼年時父母相繼去世,分別由外祖父和舅父托養。1924年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后,開始了作家生涯。小說《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壇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國》(1937),《千只鶴》(1951),《古都》(1957)等.它們"以豐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川端康成因此獲得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繼泰戈爾之后,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東方作家。川端康成繼承了大和民族文學的古典美,并使其升華到美學境地,在文學領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獲得者和傳播者。由于受佛教影響較深,故其作品常帶有消極悲觀情調,榮譽也不能解脫他思想的頹廢和空虛,1972年4月16日,他終于口含煤氣管自殺,終年73歲。
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首先指定學生朗讀第三段內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說有什么感悟接著讓學生評價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能否說說他們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
通過這個過程的閱讀,學生就能整體把握到文章的一個觀點: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時也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們身邊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們平常沒有留心,讓學生明白平時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
4.思考作者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中發現海棠花的美的呢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學會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點起來,我一個人凝視著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獨自住在旅館里,凌晨四時就醒來的緣故吧!比缓蠼處熜〗Y:作者能夠發現司空見慣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為"靜";二為"孤獨"。學生通過這一環節的自學,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觀點"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找到并有所理解了。
5.出示文中出現的有關藝術作品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思考對于這些藝術作品作者持什么態度,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借此讓學生再去讀文章,關于這些內容的段落,明白這些藝術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結合,能夠給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藝術作品更能引起欣賞者美的共鳴,能夠提高人對美的感受能力。
6.通過這幾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內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師此時再加以總結,學生就對內容有了更明確的理解。教師小結: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寫起,闡述了自己對美和審美的三個觀點,即: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親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藝術品能提高人對美的感受能力。這三個觀點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要發現存在的美,感受發現的美,創造有所發現的美。
7.學生對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然后再進行遷移拓展就順理成章了。設計一個遷移訓練,讓學生從讀到寫,出示一個名家描寫自然美的語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幅清幽的山水圖,也請學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話把它描述出來。
8.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品味文中優美的句子的含義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自由討論,你認為優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句子。
教師可舉例引導如:
(1)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為什么說盛放的海棠花的美含有一種"哀傷"?
明確:海棠花在夜間是不眠的,然而其盛放的美卻無人發現,無人欣賞,所以說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2)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句話背后有什么隱蕆義?
明確:①一個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現自己的美,作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②人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有意或無意間錯過一些美好事物的過程,我們可能錯過了美的景色,美的音樂,錯過了山上那從沒有看過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錯過了從我們身邊流淌過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堅韌地活著,就能不斷發現美。③我們要用畢生的不懈追求使有限的感受美的能力接近無限的自然美。
9.最后教師總結: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這是一篇談論美學問題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實美無處不在,美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應該感謝川端康成,他告訴我們只要細心地去尋找,用心地去觀察,我們就可以發現美,感受美并能創造美。那就讓我們以這種美好的心態去擁抱我們燦爛的明天吧!
高中語文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的《聲聲慢》。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介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五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
必修四第二單元編選的是宋詞,在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詞人的作品。四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后,教給鑒賞詞的方法。通過鑒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了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后對詞的鑒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鑒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為以后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
閨怨主題是唐宋詩詞創作的一個傳統題材,“閨怨詞”是專門表現婦_活和情感的一類詞。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婦女表達情感,雖別有一番風味,但終歸和婦女復雜、內隱的心理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視角和筆觸比男性詞人更敏感、細膩!堵暵暵芳词谴祟愖髌返拇碜鳌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其藝術表現方式是獨特的,李清照善于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她獨有的寂寞心境。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部分唐宋詞,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了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鑒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高一的學生心理上擺脫了對成人的依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可塑性極強。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比绻谡n堂上能幫助每一位學生習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將是他們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2)能力目標:通過“直覺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鑒賞詩歌。
(3)情感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閑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別,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教學難點:這首詞選擇的意象很符合傳統的審美視角,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復雜的內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教學方法
①首先是誦讀法。詩詞教學,無論采取哪一種教法,都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作品背誦下來。因為背誦是鑒賞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誦讀就談不上深入的鑒賞。要對誦讀給予充分的重視,那種先講解再誦讀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師可以做示范背誦,讓學生明白背誦的重要性。總之,能卓有成效地進行誦讀訓練,從中體驗女詞人孤凄愁絕的情感。就可以說完成了教學目標的一半,決不能等閑視之。
、凇扒榫撤ā苯虒W。借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
③比較法。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多誦讀、多分析、多聯系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構想:通過多媒體和mp3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以對聯“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貫穿全文,結合詞人生平大事,比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通過意象的解讀領會此詞的“愁”的內涵。
四、學習方法
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學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學生學習宋詞的熱情煽得旺旺的,能點燃他們興趣的熊熊之火,使學生個個喜歡宋詞,個個迷戀宋詞,因為興趣是的老師。
、佟白灾骱献魈骄俊睂W習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诶首x法。讓學生反復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為易懂的,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能力,從而感染學生,使他們更進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F在我們先來聽一段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這首歌的歌詞化用了哪位詞人的哪首詞?(李清照《一剪梅》)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中,李清照的情緒若用一個字概括,是何字?(愁)如果在這個愁字前面加上定語的話,應是怎樣一種愁?(閑愁,閨愁)在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表現的是一種閑愁、閨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聲聲慢》,看看寫的又是什么愁?(板書:聲聲慢,李清照)
設計意圖: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學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學生的情感。
2、朗讀訓練,初步感知。以朗誦為起點,在與錄音的對比中尋找突破。通過學生齊讀、錄音朗讀、個人朗讀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領會情感。引導學生把握朗讀的節奏和輕重讀音,注意感受朗讀中的情感基調——哀婉凄涼。
都說“一般愁字別樣情”,多愁善感的詩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千般濃、萬般深的“愁”該怎樣抒發呢?請同學們齊讀此詞,找出課文中直接抒發情感的句子。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人通過這句,直接抒發了自己的愁情。這次第,是指什么時候呢?讓我們走進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寫此詞時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記)
李清照大事記
1103—1126年:與趙明誠結婚,婚后融洽歡娛,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研究,度過了這一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_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0年:李清照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臺州、黃巖、溫州之間奔波。
1131年:寄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34年: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李清照寫此詞時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經歷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寫此詞的?(國家滅亡,失去丈夫,顛沛流離)正是在此情形下,詞人在《聲聲慢》中寫下了自己的愁思。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節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
3、鑒賞意象,體驗情感!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中這樣寫到:“語文教學應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高中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孫犁在晚年對亡妻的悼念之作,樸實的筆調中飽含對亡妻的深情,是“悼亡文學”中的佳作。作者通過對真實的生活細節的回憶描寫,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少埋怨,多勞累,而用情極深的妻子形象,也透露出作者深深的愧疚之情。
根據教材安排,本文是第四板塊“慢慢走,欣賞啊”的一篇選教課程,是屬于“活動體驗”專題。根據《課程標準》和本板塊的專題解說,對本文的處理重在引導學生對細節描寫的品味和研讀,重在對本文真摯情感的體悟,在思辯和討論中完成活動體驗。
(二)說學生
高一的學生,在必修一已經接觸過散文,所以知道一些散文的基礎。本文關鍵要加強學生對語言的審讀能力和審美能力。而細節描寫是高中第一次集中講到,所以作為重點去突破。使學生培養起更良好的學習的散文的興趣和方法。作為高一的學生,要理解作者深藏的感情有點困難,可以采取同學間討論,類文賞析,師生間的相互置疑設問等引導方法來設置情境。
(三)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大綱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 1)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并學會借鑒運用。
( 2)品味并理解作品樸實語言中所流露的真情。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領會細節描寫的妙處。
(2)品味語言,感悟真情。
(3)引申拓展,借鑒細節描寫進行寫作訓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思念亡妻的凄惻之情,收獲感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對細節描寫手法的分析與運用.
2.教學難點
(1)在“不太使人感傷的斷片”中,理解作者對亡人的愧疚和自責與深摯的、極度的思念。
(2)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
二.說教學方法
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三.說學習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鑒賞寫人記事類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深藏的感情。
四.教具的使用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江城子》(錄音)
(二)概括內容
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亡妻人生的四個階段。(讀課文,小組討論)
天作之合:從“天作之合”的婚姻說起,回憶了作者與妻子是怎么結婚的。
初次見面:著重寫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
勤勞持家:寫妻子如何從一個嬌慣女兒變成一個吃苦耐勞的妻子與母親。
臨終痛別:寫了作者對妻子的愧疚并回憶妻子臨終前的情景。
(三)活動體驗(體驗細節之美)
師:寫了哪些“亡人”的逸事?這些“逸事”表現了“亡人”的什么樣的性格?
(小組討論,一組一段)
明確:細節1:她點頭笑著說:“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來!”——一如既往的溫柔和內心的幸福感,以及她對婚姻的滿意。
細節2:“盯”“跳”“走”“鉆”——靦腆害羞
細節3:她嚴肅地說:“你明天叫車來接我吧,我不能這樣跟著你走!薄Y教觀念很重,又非常質樸。
細節4:我從外面回來,看到她兩個大拇指,都因為推機杼,頂得變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浅P羷
細節5:每逢孩子發燒,她總是整夜抱著,來回在炕下走。——關愛孩子
細節6:她閉上眼睛,久病的臉上,展現了一絲幸福的笑容!子跐M足
追問:
第一部分:“天作之合”的橫批到處有,為什么作者影象特別深?
第二部分:問:“盯”換成“瞪”可以嗎?體現作者妻子是個怎樣的人?
問:為什么對這樣的小事記到現在?
問:禮教意識重,作者是褒還是貶?
第三部分
問:這樣運用對比來寫,和就直接寫妻子一直是勤勞的,那樣效果有什么不同?
第四部分
問:為什么閉上“眼睛”,說“還”向我提起這樣一件小事?是第一次說這件事情嗎?
師:這真是一位少抱怨、多勞累的妻子啊!也正因如此,作者的內心才越覺得—
——愧疚與不安。
師:(生齊讀)“我們結婚四十年!
師(小結):所以,苦不是苦,是情愛的風景。學會欣賞人生吧!這樣有愛的苦也是甜的。此處看是平淡,確實恩愛到了及至,這也是本文我們的難點,理解平淡的文字后,極度的思念之情!就象作者所說的:“就是這樣的文字,我也寫不下去了。”可見用情之深。
一篇《亡人逸事》短短兩千多字,沒有肝腸寸斷的感情噴涌,沒有如泣如訴的哀婉,但平平淡淡的敘述中分明可以感到欲哭無淚的沉甸甸的悲哀。
作者所說的:“不太感傷的斷片”原來卻是最傷感的文字!
(四)細節模寫(課堂練習)
師:這里說了這么多“亡人”的小事,這些小事就是運用了“細節描寫”
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在文學作品中叫做細節描寫。
1.如何寫好細節:
(1)真實,符合生活的邏輯
(2)符合人物的個性
(3)精心錘煉詞語。
(4)巧妙運用修辭。
2.結合生活體驗,作文訓練。(三分鐘)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可能會淡忘故去的親人,曾經的老師和朋友……但是也許他(她)的一個微笑,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將長久留在你腦海中,并永遠鮮亮。
請打開記憶的閘門,尋找你記憶最深的細節。
(五)盤點收獲:今天你學了什么?(總結)
1.了解作家夫婦的真愛摯情
2.學習細節藝術,能欣賞,會使用
3.懂得欣賞人生!嗖皇强啵乔閻鄣娘L景。
(六)補充作者及詩作介紹
作者:孫犁(1913-20xx),小說散文合集《白洋淀紀事》,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受到稱賞。因自成風格而被稱為“荷花淀派”開創者,作品風格清新平淡
(七)拓展延伸(聽錄音,感受情感)
巴金《懷念蕭珊》(節選)
(八)課后練習
閱讀《金岳霖先生》,從中找出幾個傳神的細節描寫,把你的鑒賞心得寫下來。
高中語文說課稿4
教學目標:
、艑W會通過戲劇沖突和精彩對白把握典型藝術形象
、菩蕾p戲劇的語言藝術
⑶掌握欣賞戲劇的一般技巧
、韧ㄟ^哈姆萊特的學習,學會正確的認識我們自己
教學重點:
、磐ㄟ^戲劇沖突和精彩對白把握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⑵品位莎士比亞戲劇的語言藝術
教學難點:
、湃绾卫斫夤啡R特關于“生存還是毀滅”這段對白
、评斫夤啡R特性格的典型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當人們提及文學名著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敬畏之心,敬其恒久的藝術魅力,畏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其實,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品讀,就會發現名著距離我們很近那么,今天就讓我們真正走進名著,深入名著,來一起欣賞莎士比亞的經典劇作《哈姆雷特》
板書:《哈姆雷特》
二、復習提問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矛盾沖突的雙方是哪些人物?
2、哪位同學能回憶一下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
三、布置任務:圍繞下面的問題分組討論:(幻燈片)
1、戲劇沖突是戲劇的要素之一,常?梢苑譃橥庠跊_突和內在沖突
、旁谶@場戲中,主要外在沖突是否表現為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的沖突?為什么?
、茮_突雙方力量對比上有什么特點?
、窃谶@種情況下,哈姆雷特堅持個人復仇結合時代背景,這反映出他思想上有什么特點?
2、戲中,哈姆雷特的內在沖突表現得非常激烈,請仔細閱讀“生存還是毀滅”這段對白,說說激烈的沖突來自于哈姆雷特對哪些問題的思考?思考的結果如何?這體現出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3、哈姆雷特,奧菲利婭的對白,說的都是瘋話嗎?為什么?請舉例說明這反映了他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4、在奧菲利亞的獨白中,哈姆雷特過去是怎樣的形象?莎士比亞為什么借奧菲利亞之口對哈姆雷特極力贊美?
四、完成任務:老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以學生自主回答為主)
明確上面問題的答案:
1、(1)不是因為哈姆萊特的直接復仇對象是國王他與國王之間的矛盾沖突應為主要沖突奧菲利婭因不明真相并以為哈姆萊特真的瘋了而無法與哈姆萊特溝通的矛盾仍從屬于哈姆萊特與國王之間的矛盾,因為她是被人利用
。2)懸殊強大(強大到一個封建集團)弱小(弱小到一個人)
。3)個人英雄主義強調個人力量的偉大,表現了對人的自我的極大的肯定新興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的體現
2、生存與毀滅思想與行動
他選擇生存,選擇復仇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他選擇了行動與堅持
特點:在面對巨大的挫折時,他善思、憂郁、延遲、
3、不是因為哈姆萊特的很多話都是直逼現實的,直接反映了現實問題如:對美麗與貞潔的思考,反復強調奧菲利婭進尼姑庵,嘲諷天下女人煙視媚行、淫聲浪氣等
性格:偏執他曾母親改嫁而感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4、莎翁用了七個短語從七個角度來極力贊美哈姆萊特,使他近乎完人
盡管哈姆萊特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仍不失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擔重任并堅持完成它他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的化身,莎士比亞深愛著筆下這個人物,他代表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進步思想,代表著正義向邪惡的封建的集團挑戰他是一個英雄,同時也是一個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并非完人,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成為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藝術典型
五、總結哈姆雷特人物性格(以學生自主回答為主)
六、學生現場戲劇片段表演(表演哈姆萊特與奧菲利婭的對白)
七、學生評議
從藝術形象的角度分析是否符合哈姆萊特的性格
八、名人眼中的哈姆雷特
。ㄟM一步明確哈姆萊特這一藝術形象的典型性)
德國詩人海涅說:“我們認識這個哈姆萊特,好象我們認識我們自己的面孔,我們經常在鏡子里看到他”,并說看到的“正是我們自己的相貌”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認為任何人都會同情哈姆萊特的原因是:“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在哈姆萊特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缺點”
俄國批評家別林斯基幾乎把哈姆萊特從個人擴大到全人類,他說哈姆萊特“是偉大的,深刻的,……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法國文豪雨果也持有相同的看法:“哈姆萊特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他是一個巨人,卻又是一個真實的人因為哈姆萊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們大家哈姆萊特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人”
九、在戲劇中,一個鮮明的藝術形象是靠精彩的藝術對白來實現的下面就讓我們來品位一下《哈姆萊特》的語言藝術
莎士比亞是世界公認的語言大師,曹禺是中國現代話劇史上的奇才
試比較《哈姆來特》(節選)與《雷雨》(節選)戲劇語言特點的異同
明確:(1)相同點:都是主要靠人物對白來表現突出人物性格的舞臺藝術
(2)不同點《哈姆萊特》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內心獨白來突出人物性格;而〈〈雷雨〉〉主要運用有力的舞臺說明和簡潔的人物對話來表現人物性格
莎翁的戲劇,大量地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華美,抒情性濃郁;〈〈雷雨〉〉的語言比較樸實自然,生活化
十、總結課堂教學內容和研讀戲劇的鑒賞技巧,觀看經典名著影片〈〈哈姆萊特〉〉,完成對世界經典的深入品讀。
高中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囚綠記》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本單元所選三篇課文都是散文中的名篇佳作。單元教學要求是通過欣賞精美的寫景、品味優美的語言,來賞析文章深刻的意蘊。 《囚綠記》是一篇詠物抒情散文,將自然界的“綠”與作家內心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描繪了綠的狀態也寫出了作者自身的處境,頌揚忠貞不屈的氣節,抒發了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與自由的向往之情 。
通過學習本文,學生要學會散文鑒賞的方法,閱讀名家名篇,從而步入散文鑒賞的規律之門。
二說學情和教學目標
我們的學生經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與熏陶,可以說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已有所領會。本文篇幅不長,且文字不深,學生基本能讀懂,但由于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還比較表面化,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對文章的象征意義和含蓄而內斂的情感認知,還難以理解。所以,抓住關鍵語句來理解文章就顯得更為重要了。雖然學生上高一以來,老師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但他們還沒有養成圈點批注的習慣,圈點時往往捕捉不到重點詞句,批注時也缺少個性表現,語言表述也難以做到準確、完整。還需要老師的點撥和引導。
依據以上的分析以及新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1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對本文內涵的理解。
(2)指導學生篩選出關鍵語句,學會運用圈點批注的讀文方法
來把握語句的重要信息,體會象征意義和作者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復述作者囚綠的經過,達到
把握全文整體脈絡的目的。
(2)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步深入課文,使學生能夠自
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中,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教學重點 學會圈點批注,理解語句含義,理解“綠”的象征意義,達到思想上的升華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含蓄的以一棵常春藤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歌頌中華民族不畏、追求自由光明的忠魂潔魄,寄托了他對祖國自由、光明、復興的熱切期盼。
三 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我在課堂上對教材的處理做了大膽的突破,不是像以往分析課文那樣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標題和文中的幾個重點語句引導學生通過批注來研讀,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側重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利用四十五鐘時間讓學生學到一點對自己的發展有用的東西。所以,我將學法及教法確定為:
(1)誦讀法———反復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圈點批注法———抓詞語含義,理解句子意思;
(4)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5)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并在實施教學中運用這些方法。
四教學過程
1.學案檢查
在課前就設置互動學案,疏通字詞,解決閱讀障礙,了解作者的經歷,為課堂的分析打下基礎,并在課堂上互相交流補充。
2.導入
教師給出一組綠色的圖片,指出當一抹綠色出現在沙漠中時,我們感覺到生命的希望;當綠芽沖破險阻綻放綠意時,我們意識到生命的頑強;當無邊的綠色撲面而來時,我們仿佛聽到生命的樂章。綠在視覺上給人以色彩美,在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也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由此,引出今天將接觸這樣一位非常喜歡綠色的人,只是他鐘情到了極致,以至于將綠色囚禁起來,引出陸蠡的這篇文章《囚綠記》。
這種導入,能營造出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鮮明的畫面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覺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迅速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刺激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3.講解
首先由標題入手,先列舉幾篇已經學過的課文標題,如《荷塘月色》,分析其對理解全文的作用,再讓學生探討本文為什么要以“囚綠記”為題目,讓學生明白題目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由題入文是很有用的讀書方法。之后指出要想對題目理解得更深刻,還要回到文章中,結合作者、背景和文字信息綜合分析而過渡到下一環節。
我圍繞題目,設置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回到文本篩選出語句做圈點批注,分小組討論、交流批注內容,具體問題如下:“綠”具體指的是什么?為什么作者要囚“綠”?“綠”是怎樣被“囚的”?“囚綠”的結果怎樣?在“囚綠”的日子里,綠藤所表現出的哪種精神震撼了作者?本文的主旨又是什么?
(在學生圈點批注的同時,老師適當地引導圈點時要注意語句之間的關聯,批注時要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條理性。)
這些問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既包含了文章的基本結構,又在篩選語句的圈點批注中理解了文章的主旨,結合學生學案及教師圖片展示,歸納主旨,即借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頌揚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自己忠于祖國的情懷,并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這種圈點討論交流的方法體現了對話教學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了學生的個體閱讀,尊重了學生交流發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符合教育心理學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又是一個指導者。
4.小結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鑰匙,適當的方法,歸納與強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師生共同合作,按照“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總結出圈點批注時要抓住重點語句,這些重點語句對我們理解文章的
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態度,把握文章的藝術特點都很有幫助。
5.學生遷移練習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教師包辦代替是不行的。而對于學生來說,重要的不是會學,而是會用,將學與用聯系起來,要給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所以,接下來讓學生對精短美文《遍地黃金》做圈點批注。老師把學生共同批注的地方進行展示,讓他們通過比較、討論,進一步掌握圈點批注的要領,以此抓住主旨,強化知識和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6.布置作業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他們健康的個性,使他們形成健全人格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在布置作業時,要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的作業:結合《囚綠記》重點語句的圈點批注,展開聯想,以作者的口吻寫一段200 字左右的心理描寫,感悟作者此時此景此境的內心感受,深入理解作品主旨。
7.結語
悲歡離合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們卻永恒地演繹著生命的故事。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我們也通過圈點批注的方法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讓我們用此法去閱讀一篇篇優秀的作品,去感受一位位作家黃金一般的心靈!
8.說課小結
本課的基本流程為:情境導入—解題—遞進問題解析—小組討論質疑—方法歸納總結—遷移能力提升—作業應用反饋,借此來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
最后,遵循簡潔美觀、揭示內容的原則,
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囚綠記
陸蠡
象征 生命希望
綠色 向陽 向往光明自由
固執 詠物抒情 堅貞不屈的抗爭精神
高中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豆旁娛攀住吩谥袊糯姼璧乃囆g手法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高中語文古詩教學中也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這首古體詩不論是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已經達到了十分純熟的境界。因此,它十分重要。
2.說學情 這首詩歌在內容上難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讀。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作個性化解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就此作些探討。
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系統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有了一定的古詩鑒賞能力,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有了一些積淀,興趣漸濃,這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古代詩歌、學習古代詩歌的一個前提。
3.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特點,教材特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用多媒體展示)
1、 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4.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二,說教學方法
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采用“激趣-----感知-----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三,說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此我設計以下的學習方法:朗讀法,討論法,質疑法。
四,教具的使用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設計[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板書“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蛟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高中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30分)
1、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關系(1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現代小說,按照新教材的編排順序,高一年級學習現代文,主要培養理解、分析現代文的能力,高二學生在此基礎上則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本單元主要培養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的能力,后一單元的重點則是欣賞小說的主題、結構和人物。這里體現了知識結構循序漸進、能力培養不斷加深的邏輯順序。
2、教學目標(5分)
這個單元的總的教學目標是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根據這個目標和本文的特點,設訂三個教學目標:
1)學習以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手法。
2)學習本文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3)學習白洋淀地區人民英勇抗日的愛國熱忱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三個目標不僅有認知目標,還有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
3、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其依據(10分)
教學重點:學習以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手法。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教學重點的依據:
小說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的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單元的重點就是欣賞小說的人物形象和語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的形象,她們既有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又有解放區婦女的特點,他們勤勞善良,溫柔體貼,識大體、明大義,堅強勇敢。而作者主要通過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描寫來刻畫她們的,因此,我把這個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的依據:
在現代文學的長廊中,孫犁作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獨具藝術魅力!逗苫ǖ怼肥且黄〔挠趹馉幠甏⒁砸淮渭ち业臉寫馂橹行氖录膽馉庮}材的小說,但是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戰爭題材小說有著截然的區別。它沒有具體描寫戰爭中的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而是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景物描寫充滿了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學生初次學習這種作品,欣賞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4、各知識點簡析(5分)
1)詩體小說:是詩化了的小說,它選擇優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運用清新自然、富有韻味的語言,勾畫了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意境,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高中語文說課稿8
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是西安市長安二中的語文教師王穎,我說課的題目是《采薇》,我執教的這節課是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創設意圖,教法和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我來說一下教材:《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的精讀課文,選自《詩經》,詩歌以追憶的方式,抒發了戰士久戍在外的愛國之情和思念家鄉的情懷。本單元處于高一上學期,學習內容為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這些詩歌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詩歌的典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其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掌握古詩的文體知識,學會賞析詩歌。本文安排在單元第二篇,新教材舍掉了老教材的《秦風。無衣》,我個人認為更多看重的是本文的文學之美,即情感的復雜性和藝術手法的多樣性。因此,如何指導學生學好本首詩,是樹立學生學好古詩的信心,培養一定賞析能力和審美情趣的關鍵!恫赊薄芬曰貞浀姆绞綄懥吮磺彩叺膽鹗繌某稣鞯交丶业膹碗s心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點。思鄉懷親和保家愛國交織在一起是本文鑒賞的重難點,真正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詩歌鑒賞是個個性化的解讀過程,我本節課大膽的設計,希望學生不盲從參考書,讀出自己的認識,并力求他們能養成緊扣文本,咬文嚼字的習慣。下面,我來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處理。
鑒于《采薇》比其他文言文在疏通文意上有較大難度。為了培養學生對詩經的興趣和提高其鑒賞能力,所以我安培用兩個課時精講。
在第一課時反復誦讀,充分解決了字詞問題的基礎上,依據新課標中的“三個維度”,我將本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用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鑒賞詩歌,體會詩中主人公復雜的思想感情。
2、大膽的質疑前人的觀點,養成不盲從,深入思考的習慣
3、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及賦比興,重章疊句的藝術手法。
第三,我再說說教學方法
教法得當,才能挖掘出學生最大的潛力,才能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結合。我認為這首詩最主要的就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反復朗讀去體會征人那種厭惡戰爭思念家鄉又奮勇抗敵的矛盾心理,通過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去鑒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討論法點撥法
這樣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學生為主題,尊重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第四,我來呈現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課前播放余光中的《鄉愁四韻》營造氣氛。
導語:由《鄉愁四韻》的朗誦,演唱引出中華民族的故土情結,歸到戰爭背景下的鄉愁,導入本課。
二上節課回顧,整體感知分三步
師生配樂有感情的輪讀,熟悉課文創設情境。
概括課文內容。
理清思路
三細讀賞析
1、四人一組討論你從字里行間讀出了哪些感情?學生各抒己見,師生互動交流
2、小組討論,學術爭鳴,評論王夫之的“哀景寫樂”。
3、教師再次質疑,毛序說本詩是周王“遣戍役勸將士“之作,歷來受到詬病,那么作為小雅的詩,要放到廟堂上去唱是否合適?,教師談出自己的觀點供學生思考。
4、教師板書歸納總結全詩矛盾的情感,順勢引出情景交融的手法,學生自由發言賞析,并舉課外例子加以練習教師板書歸納全詩藝術手法,點評《詩經》被奉為經典的原因。
5、由學生用一句話說出本課感受。教師也談自己體驗和師生交流,布置作業。在歌曲《說句心里話》中結束全課。
最后:說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明快,自然流暢。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完畢,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這個單元是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 話劇《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自從二十世紀三十年問世以來,一直常演不衰。它之所以成為話劇藝術的瑰寶,原因有三:首先是緊湊集中的藝術結構,四幕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鐘),兩個舞臺背景(周家的客廳,魯家的住房)內集中地表現出兩個家庭和它們的成員之間前后三十年錯綜復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系所造成的罪惡和悲劇。其次是個性化的對話語言,劇中人物不多,然而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最后是用必要的“舞臺說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現主題,課文開頭的舞臺說明是:“午飯后,天氣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燥——”這個說明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舞臺氣氛!独子辍肥侵袊F代話劇中極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雷雨》是一出四幕話劇,選入課本的是第二幕!独子辍芬彩且徊克囆g結構精巧的作品,它的戲劇沖突非常集中,在該劇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體現,這將是我們本節課學習的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鑒賞解讀戲劇。
2、學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查詢、分析、整理、積累信息。
3、體會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戲劇沖突 ,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4、通過語言的品味來分析戲劇人物的個性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訓練獨立閱讀、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
2、分角色進行全文的朗讀,了解劇情的發展。
3、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雷雨》(經過剪輯)
4、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究劇中的主要劇情及人物性格特點,分析作品的主題。
情感目標
1、關注人的情感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培養人文情懷。
2、能辨證地思考神權論、宿命論、人文主義等。
3、了解封建資產階級自私冷酷、兇殘奸詐的本質特征
4、了解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工人階級的覺醒。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1、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學會鑒賞解讀戲劇。
2、分析課文中的戲劇沖突,引導學生領會作者通過這一幕劇中的矛盾沖突所表達的人物思想情感。
難點:1、以人文意識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2、了解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工人階級的覺醒。
3、通過劇情對資產階級虛偽、自私、冷酷、殘忍的階級本質的揭露
四、說教法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朗讀、點撥、討論為主線,培養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1、指導朗讀。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戲劇常識及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知識點撥,初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形象。
2、思維點撥。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與心理障礙、思維障礙等,用畫龍點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并發展能力的目的。
3、整合討論。開展課堂討論,整合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 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首先,指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整體把握課文故事情節。其次,指導學生以辯論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指導學生朗讀,品味個性化臺詞,理解人物內心狀態,提高文學語言的感悟能力。
五、 說學法
1、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了解戲劇常識、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
2、拓展課堂,結合課文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3、深入研讀文本,開展合作探究,討論教學難點。
4、著重把握話劇人物的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階級屬性。
5、通過對劇本的分析,學生鑒賞能力獲得提高,能夠挖掘作品的深刻主題。。
六、 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步感知全劇
1、 課堂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從《竇娥冤》中的“三樁誓愿”導入本課的教學, 引導學生揣摩“雷雨” 的象征意義,簡單介紹劇本的寫作背景: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么一個悲劇結局、一聲嘆息。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著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独子辍罚松鼩绲某聊秃诎抵。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告訴今天的我們多少些人與人性的啟示。 接著,我與學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雷雨》。
2、 字詞梳理:拜望:原是敬辭,指探望。文中含諷刺的意味。涔涔:形容汗水不斷地下流。諦聽:仔細地聽。諦:仔細。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見地:見解。交涉:跟對方商量解決有關的問題。文中含有辦成事情的意思。驚愕:吃驚而發愣。昧心:違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彌補:把不夠的部分補足。
作者簡介:
3、作者簡介:曹禺,原名萬家寶,《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這兩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學生積累作者的創作)
4、《雷雨》簡介: 《雷雨》以現實與往事相間的手法,寫了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以及這個罪惡的大家庭終于歸于毀滅的結局。(用課件展示)
5、學生探究《雷雨》標題的意義, 明確:《雷雨》這個劇名,既指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和雷雨有關,高潮和結局又發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劇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沖決封建羅網的迫切心情。同時,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6、學生閱讀劇本后梳理《雷雨》中的人物關系,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
7、組織學生討論探究節選部分的結構:
課文節選自第二幕,主要寫周樸園與魯家母子的對話,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樸園和侍萍再次相見。
第一層:侍萍以敘述別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樸園的罪惡,訴說自己的遭遇!獙懰麄冞^去的矛盾
第二層:通過周樸園態度的變化,暴露他的偽善面目,表現侍萍這個勞動婦女的階級本色!獙懰麄儸F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樸園與魯大海父子、侍萍與周萍母子見面。
通過周樸園和魯大海的激烈沖突,揭露周樸園壓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階級的反抗斗爭。
分段依據: 第一部分從家庭生活方面來揭露周樸園;第二部分從社會生活方面來揭露周樸園。
為了使周魯兩家三十年的新仇舊恨集中在一幕戲中得到反映,作者靈活地運用了“回顧”的方法,把歷史和現實,過去和現在緊緊聯系起來了,用以刻畫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
第二課時 課堂教學重點:圍繞人物語言和劇情發展分析人物的個性
一、人物形象分析: 教師指導學生展開
1.探究周樸園的性格特征:
課文通過周樸園與侍萍的對話,深刻地揭露他虛偽、自私、冷酷、殘忍的本性,說明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君子。(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個性化語言)
這些性格特點,在魯大海同周樸園的面對面的斗爭中進一步地揭露出來。周樸園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鎮壓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團結,并且開除了工人罷工的領頭人魯大海。魯大海在憤怒斥責周樸園時,揭露他血淋淋的發家史,所以周樸園是一個壞到了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的人,揭露了周樸園的反動階級本性。
2.探究侍萍的性格特征:
侍萍是一個受侮辱,被損害的女子,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剛毅、倔強。她自己被遺棄以及三十年掙扎的痛苦經歷中,認清了周樸園的真面目,表現了對自己的命運的抗爭,對不公平的社會的控訴,從自己痛苦的經歷和現實的磨練中堅強起來了,表現了她的自尊與剛強。(課文分析中應重點分析侍萍不要錢的情節)
3.探究魯大海的性格特征:
魯大海與周樸園,從血緣上看,他們是父子;從階級關系上看,他們是你死我活的仇敵。在同周樸園的斗爭中表現出他是一個覺醒了的工人,代表廣大工人群眾面對面地同周樸園談判,斗爭,他堅定、勇敢、無私、求實。他對資本家有著清醒、透徹的認識,資本家的威脅、訛詐、利誘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無所施其計。他義無反顧地在反抗斗爭的道路上走下去,具有反抗精神和堅強不屈的性格,同時在斗爭中也顯出經驗的不足、魯莽等弱點。
二、拓展學習實踐,教師布置:
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整理材料,評價劇中其余人物----蘩漪,魯貴,周沖,四鳳等
第三課時 分析劇本的結構特色重點、個性化語言、舞臺說明
一、結構緊湊集中:
作者靈活運用“回顧”和“穿插”的表現手法,推動劇情的發展。在侍萍同周樸園相認的過程中,通過侍萍“回顧”過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這樣,既揭露了周樸園罪惡的歷史,又用過去的矛盾推動了現在的矛盾,進而暴露了周樸園偽君子的丑惡面目,構成緊湊的戲劇沖突。
二、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集中: (三一律,戲劇創作的特點)
因為劇本的演出,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盡可能集中。 周樸園在家策劃破壞工人罷工;魯侍萍不愿女兒幫人,前來尋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鳳;魯大海代表工作來找董事長談判。這樣,就使得三個人物在一個夏天的午飯后,在周公館客廳里相遇了。通過魯家母子的控訴,把周樸園三十多年來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罪惡活動揭露出來。其中侍萍被周家趕出,含恨投河及母親被氣死等情節,因受舞臺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對話表現出來的。
三、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語言不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者在用詞和語氣的處理上,也都相應有所變化。劇中人因出身、地位、經歷、個性不同,所以他們的說話口氣,措詞風格也不同。周樸園盛氣凌人,侍萍抑郁平緩,魯大海直截了當。
四、舞臺說明的作用: 1.周家客廳的布景設計:既看出是個闊綽豪華的資本家家庭,又有濃重的封建色彩。一個立柜和上面觸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發生的根由,又為劇情發展提供了條件。這舊家俱、這照片,在劇情發展的幾個關鍵處都發揮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裝: 魯侍萍上場,她的“衣服樸素,潔凈”“頭上包著一條白毛巾”,衣著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頭是勞動婦女的習慣,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動作: (魯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戶,慢慢走向大門”,這是人物動作的說明,“很自然地”暗示她曾在這屋里生活過,有關窗的習慣!奥亍卑凳舅那橥纯,有矛盾。她的動作,自然地使周樸園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動劇情發展。
4.表情: (周樸園)“汗涔涔地”顯出一副狼狽相;(周樸園)“驚愕”表現出他極度的恐懼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場: 作者總是在劇情發展的最需要的時候讓人物登場,讓人物下場,又是為劇情下一步發展創造條件。上下場都是為戲劇的沖突和發展服務的。
五、作業設計:
1、完成《示范課堂》和校本教材《高效導學》
2、進行寫作實踐,為《雷雨》構思續集
高中語文說課稿10
一、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設計
本課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本單元集中學習了四篇中外優秀小說,要求學生把握小說的文體特點,學習小說的三要素。尤其要學習小說的人物形象和他們的特色語言。要求在小說文體的特點理解上,結合小說的情節和環境描寫來綜合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理解人物與小說情節和環境的關系。進一步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準確理解各種風格流派的語言特點,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語言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和幽默諷刺手法的運用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學生一般較容易理解“套子”的含義,但是對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對小說語言的諷刺效果則難于全面準確地理解。本課教學,將力求從這些方面入手指導學生閱讀。
三、教法、學法設計
在具體教授《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注意了利用小說的線索——“套子”,從文體分析入手,以人物形象解剖為主,聯系語言特點,展開了對本課的閱讀教學活動。通過學生活動與教師活動的互動,讓學生多讀、精讀、巧讀、多討論,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多向分析:如分析華連卡姐弟的形象、分析別里可夫的社會意義等。學生活動有100字的內容概述訓練,有形象思維再現訓練——素描別里可夫畫像。課后作業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但卻可以做得非常個性化,尊重了學生思維個性的發展。本課時沒有在課前介紹寫作背景,是想尊重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體現從人物表象到深層含義的逐步深入理解,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我探究的快樂,擺脫慣性思維的羈絆,更加及時、深刻地理解人物的社會意義,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四、教學程序安排
教學過程中,筆者注意了對小說文本語言的關注。引入初中課文《變色龍》,通過對奧楚蔑洛夫形象的回憶,引導學生類比別里可夫。
整個教學過程由三部分組成:
。ㄒ唬⒙撓祫e里可夫和“套子”的關系,“套子”和本小說三要素的關系,引導學生認識到:
1、作者也巧妙地刻畫了“套子”式的外貌、思想特征,細膩地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個性化人物形象;
2、是“套子”下的思想、語言和行為毀了他的美好愛情,是“套子”的約束限制了他的發展,禁錮了他的思想,促成了他的毀滅,對“套子”的外延逐層拓展,串連起個性人物的悲劇人生;
3、作者對“套子”作用的夸張描述,展示了典型環境的社會沉疴。
(二)、深化研習,拓展提高,體會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從分析學生體會人物和社會環境的關系以及華連卡姐弟的形象意義上下手,深入理解人物形象與小說線索“套子”、小說環境的關系,同時通過華連卡姐弟倆的分析,強化德育效果。
。ㄈ┘毣治,從語言品味的角度深入認識小說的魅力,加深對小說表現力的體會,鞏固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反觀自身,認識自我,自己是否也裝在一些不該裝的套子里,又該如何做呢。通過自由思想、課后小作文訓練,將課文的教化作用向課外思考、向人本關注轉化。
高中語文說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祝!贰
一、說教材
(一) 教材所處的位置和地位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材必修五本書,共有2個單元中外小說單元。一個必修3的第一單元,一個是必修5的第一單元,共六篇文章。(《林黛玉進賈府》《祝!贰独先伺c!贰读纸填^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邊城》)《祝福》是屬于前者。
小說是擁有眾多讀者的一種文體,它可以多方面刻畫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現人物之間的沖突,還可以具體生動地再現人物生活的環境,因此在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所以學習小說這種文學樣式,也是有助于學生學會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為將來的小說閱讀打下基礎。
魯迅的《祝!肥侵袊F代小說的精品,當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魯迅小說中與阿Q、孔乙己三個最為出名的人物之一。研讀好這篇文章,對將來小說的閱讀,小說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說的.寫作都有深廣意義。
。ǘ 教學目標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 掌握小說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說的情節。
2、 理解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3、 分析人物性格的特點,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4、 總結人物刻畫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5、 體會小說中所描寫的中國婦女悲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深入認識到造成人生悲劇的社會原因。
。ㄈ 教學重難點
1、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等所造任務的方法。
2、 對造成祥林嫂悲劇社會根源的認識。
二、說學法
。ㄒ唬 學情分析
高二的學生對于小說并不陌生,相對的也比較喜歡閱讀小說。但是學生閱讀中關注的更多的是小說的故事情節。所以老師要適時采取情況,引導學生從情節入手,學會歸納總結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題,學會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ǘ 學法及確定的依據
A、預習
此文長達萬余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要強調預習,培養閱讀的自覺性。
B、對比閱讀法
由于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于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系歷史知識弄清。但是,學生接觸魯迅小說并非第一次,因此?梢龑W生回憶相關知識。進行對比。教師注意突出不同點。在思想內容方面,本文與《孔乙己》、《故鄉》、《藥》相比,其一,雖然它們的題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側面,有的反映的是讀書人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壓在底層的一般農民的生活,有的反映的是城市貧民的生活,而《祝!贩从车膭t是壓在底層的被雇傭的鄉村勞動婦女的生活;其二,雖然都表現了反封建的主題,但側重點各不相同,有的側重于對封建科舉制度的否定,有的側重于對封建等級觀念和私有制觀念的批判,有的側重于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剖析,而《祝!穭t是對封建的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等全面而猛烈的抨擊,作者對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其他三者;其三,雖然主要人物都有共性,但是他們還有各不相同的個性,就生活環境而言,祥林嫂比其他三者要惡劣得多,她沒有孔乙己好吃懶做、自視清高的惡習,卻也同樣遭到周圍人們的冷遇,她有閏土、華老栓一樣的勤勞,但是最后卻落得一無所有,可見其命運更悲慘,更令人同情。
在表現形式上,本文與《一件小事》、《孔乙己》、《故鄉》等相比,雖然都是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但是,由于各自表現的主題思想存在著差異,各自采取了僅適合自身的故事順序。《一件小事》以順敘為主,以此表現"我"的思想認識的進步!犊滓壹骸讽様⒅杏醒a敘,使歷史和現實連為一線,以此來揭示主人公性格發展的必然性!豆枢l》順敘中有插敘,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來突出封建制度給人造成的影響之大。而《祝!穭t采用了倒敘,把祥林嫂的被淪為乞丐和悲滲的死提在篇首,與地主階級"祝福"的歡樂聲形成鮮明的對照,然后再追敘祥林嫂的生前事跡,揭示兩個階級嚴重對立的社會根源,表達作者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切齒痛恨和憤怒鞭笞。
經過這樣的比較研究,學生不僅能夠捕捉課文的新意向和靈魂,而且也提高了質疑、析疑、釋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認識結構和思維勢態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掘進,同時,也為今后的學習積累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C、比較法
此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如"決計"、"肯依"等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D、討論法主要運用在第三課時中對本文主題的理解上。
。2)教師課堂教學中主要使用分析引導、提問法。
三、說教法
編者希望學習這個單元,要著重 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欣賞人物形象,要注意情節、環境和人物之間的關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品味小說語言,要注意把握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的不同特點,體會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點,體會不同作者不同的創作風格。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學們接觸到的小說其實已有很多,但他們是不是就會鑒賞小說了呢?可以肯定地說"不"!所以,我考慮先教給學生鑒賞小說的方法,然后讓他們在方法的指導下,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鑒賞本篇小說,并爭取能夠舉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說的鑒賞中。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诖,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ㄒ唬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二) 點撥法——分析引導,拓展思路
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較多的采用了分組討論,師生對話、探究等方式。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z查預習,講述人物遭遇
學生讀小說最關注的是情節,所以就從情節入手。讓學生講你知道了祥林嫂的哪些故事。
挑選幾位同學復述祥林嫂的不幸經歷。
要求:(1)只作純粹的敘述,不帶議論分析。
。2) 敘述時要突出與悲慘命運有關的細節
。3)要有感情地復述,盡可能進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體驗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
。ǘ├砬迩楣
在學生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介紹小說的情節大致有幾部分,讓學生梳理文章的情節。
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線索提綱 :
序幕: 魯鎮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 祥林嫂被賣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ㄈ 探討環境描寫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
祝福禮的社會環境的描寫
祝福之夜的自然環境的描寫
。ㄋ模 人物形象的塑造
1、 列表比較祥林嫂初到魯鎮、再到魯鎮、臨死前的三次描寫,概括人物形象。
2、 列表對比對祥林嫂眼睛變化的細節描寫,分析人物當時不同的內心變化。
初到魯鎮:順著眼—— 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順著眼,眼角帶著淚痕—— 再受打擊,內心痛苦
講阿毛的故事:直著眼,瞪著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 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 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光—— 一絲希望
3、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4、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總結 人物描寫的幾個方面。(還暗含了心理描寫)
。ㄎ澹﹩栴}探究
1、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從小說情節分析、總結入手,祥林嫂為什么做工?為什么改嫁?為什么捐門檻?為什么行乞?得出結論: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2、電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門檻 不被承認后砍門檻的情節,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總結 人物的形象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ㄈ 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1)要了解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作者寫作發表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此基礎上領會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思想。
。2)認真分析人物形象,通過對有關描寫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深入領會小說的思想和藝術。理解人物與環境會互相作用:環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環境,這會使環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如果人物幾經抗爭,仍無法改變環境,就造成了悲劇的結局。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別人看。
。3)研究小說的故事情節、線索結構怎樣為創造形象,表達主題服務的。
。4)分析小說的社會作用: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ㄆ撸┳鳂I布置
把祥林嫂喪子之后回到魯鎮的那部分,改寫成劇本,并進行排練。
。ㄋ模 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說課稿1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錢鐘書先生的《談中國詩》。本次說課將從教材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學反思六個部分來介紹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學目標
。ㄒ唬┰诮滩闹械牡匚慌c作用
《談中國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全套五冊書中唯一的文藝評論和隨筆單元,具有融會貫通的功能,擔負著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的重任。
三篇課文或探討藝術表現的語言形式,或評論某種審美現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言!兑慕雷帧返乃枷虢嬙谖淖趾颓楦械拿芮嘘P系上;《說“木葉”》可以看作 “咬文嚼字”的范例;《談中國詩》文采飛揚,中外詩例信手拈來,令人視界大開。
整個演講,錢鐘書先生旁征博引、綱舉目張、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特點,又批評中國人由于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及橫掃了西方人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通過本文的學習,能使學生掌握了解中外詩歌的異同,掌握比較的方法,對我國詩歌鑒賞的理論高度有所提升。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面對的是高二學生,從能力與學生生活經驗方面來看,其已有了高一一年對閱讀知識的積累和掌握,包括課上學習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對課外文章的充實等等,這些體驗都是對這篇文藝評論性文章學習的一種良好的鋪墊。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會非常吃力。
作為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鐘書先生以他的睿智和淵博,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表現出了一種深刻的洞察力。從認知結構、知識的縱深度來看,作者的引用語句的精妙與內涵以及比喻的妙用對學生來說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教學設計的指南針和風向標。在充分考慮教材和學情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基礎上,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3)目標設定
1.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中國詩歌與西方詩歌的異同;熟知中國詩歌特點,掌握比較研究的方法,并學會借此研究其他文學現象。
2.過程與方法:采用情境導入、活動探究和互助討論等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師生互動和合作過程中帶領學生把握作者行文的結構思想以及文章的寫作意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分析他就精神和對待中國詩歌研究的正確態度;感受作者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妙趣橫生的豐厚學術涵養。
。ㄋ模┙虒W重難點
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并使學生能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1.從段落構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教學難點
1.分析文章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的行文布局的特點。
2.品析文章中所使用的引用、比喻之法。
二、教法學法
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流程的順利展開都離不開得當的教學與學法,接下來介紹教法與學法的使用。
。ㄒ唬┙谭
設計理念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蓖瑫r,以教學方式的改變作為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變傳統教學為師生或生生互動式教學。這種教學要求課堂上要創設情境,加強與學生的合作,為學生鋪路搭橋,點撥引導,令其學會自主有效的閱讀方法,以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授課目的。
理論來源
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和俄國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發展的建構主義思想也強調老師在設計教法和學法的時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基于以上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同時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反復閱讀,感知文本。本文寫得典范古雅,行文布局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復吟誦。
2.點撥引導,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要掌握行文結構。此文結構最大的特點在于開篇立論,然后逐層展開,使文章跌宕生姿。
3.探究合作,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的旁征博引以及比喻的妙用,都要用心揣摩體會。
。ǘ⿲W法
必修五作為必修教材的“終結者”及選修教材的銜接者,承擔著“授人以漁”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主要采用的學法是:
1.自主研讀法。 指導學生學會篩選信息的能力。
2.組織學生合作,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使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
3.拓展思維法!暗梅ㄓ谡n內,得益于課外”,指點學生拓展延伸。
(三)課時安排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在學生進行課外搜集資料和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檢查學生在字音重點詞語的掌握情況,交流印象中的錢鐘書先生,理清文章的結構。第二課時重在研讀文本,突破重難點,同時進行課外延伸。
三、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技術和電子視聽設備。導入新課時引播放鄭愁予的旋律《錯誤》,配上問題設計,讓學生隨著音樂進入情境,自然的與文本進行鏈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情境教學法的理論依據來源于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
2.孔子提出“不憤不啟”的啟發式教學。行為主義心理學也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腦內部發生了什么,是無法確切探測的“黑箱”。因此,利用文字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探討,不僅方便快速,還能通過刺激反應推進課堂生成,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運用能力。
4、教學過程
理論依據:美國心理學家達菲“閱讀策略教學”安排閱讀三步驟(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
教學步驟:(共分為四個環節)
環節一:以“香”引蝶—情景導入
伴隨ppt課件輕柔優美的音樂旋律播放鄭愁予的《錯誤》(課件展示內容)之后,老師吟誦:
中國是詩的國度,它從遠古的《詩經》走來,歷經了建安的蒼涼、盛唐的繁華,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從小至今,我相信大家學過不少中國詩。結合如上詩歌,談談中國詩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發言)下面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是怎么說的。老師適時展示課題:《談中國詩》
[設計意圖]“花香蝶自來”,好的導語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語言能力也能起到熏陶作用。本課采用配樂誦讀,老師牽引能使學生盡快進入情境。
環節二:合作探究,解讀文本
這個環節意在突破整個文章的重難點,主要以課前準備作為鋪墊,遵循循序漸進,步步深化的原則,從三個大的方面進行操作:
。ㄒ唬┮叭恕比雱佟∠笞髡
。ǘ┌盐铡凹构恰薄凶x文本
(三)豐滿“血肉”——深入探究
。ㄒ唬┮叭恕比雱佟∠笞髡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作家資料及背景材料,老師加以補充,以便為理解文章奠定良好基礎。在介紹作家時,不僅僅當其是枯燥的文學常識,而是把每一位作者看成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的人物,用他們的人格和精神激勵我們的生活。這部分主要用講故事方式來介紹,這樣學生們會記憶深刻,對培養作文的思路也有幫助。
。ǘ┌盐铡凹构恰薄凶x文本
解讀文本部分主要通過設置三個問題解讀行文結構,理解作者利用對比把握中國詩的個性與普遍性的方法。真正明白作為“中國的”詩,它有哪些別具一格的特點,而如果不分國界,它們的共同之處又是什么,作者這樣寫的意圖何在。問題的設置如下:
1、閱讀思考——理行文思路
。1)錢鐘書認為中國詩有哪些特點?(學生討論后概括歸納,老師請2-3位學生答并適當補充) (2—7段)
。2)本文是篇演講稿,面對一群金發碧眼的美國人,錢鐘書先生是用什么方法來論述中國詩的?(學生找答題段落,歸納) (第1段)
。3)作者通過比較中西詩的異同,得出了什么結論?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第8段)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訓練學生合作篩選信息以及概括歸納能力。
。4)小結:行文結構及中國詩的特點
結構: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談中國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國詩的發展特點及其一般規律。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闡述中國詩的特點。
第四部分(第8段),總說中國詩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
特點:(突顯個性和普遍性)
篇幅簡短,韻味悠長(形式) ——“輕鳶剪掠”
富于暗示,引人遙思(技巧) ——“微雕”藝術
筆力輕淡,詞氣安和(語言) ——“中和之美”
無地心引力一蹴而至(構思) ——“空中樓閣”
多社交詩,少宗教詩(內容) ——“無甚差異”
2、討論分析——解文法之妙
學生分組討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此部分重在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豐滿“血肉”——深入探究
1、旁征博引
這小節主要讓學生找出文中引用的古今中外的例子,討論分析,最后師生交流,概括作者這些引用的特點。
(1)感受豐富
(2)感受巧妙
。3)感受貼切
【設計意圖】:在讀和品中感受作者引用的特點,通過閱讀和鑒賞,激發學生對作者學養淵博的體悟。
2、妙用比喻
通過問題“這篇文章錢先生用引用的方法,將觀點議論地如此深入,那又如何讓美國人聽懂并心領神會的呢?文章在晦澀難懂處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進入到比喻的分析,具體做法是讓學生交流印象深刻的比喻句子;投影所有比喻句并小結,歸納方法。
【設計意圖】:對于學生易把握的比喻,由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領略幽默大師的風范。
至此,教學重難點得以落實。
環節三:演練提升,課外延伸
1.學以致用 ——演練提升
結合所歸納的方法,欣賞下列比喻句,分析其妙處。(課件展示例句)
[設計意圖]此環節由學生欣賞,品讀后口述完成。其設計旨在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2.由此及彼——課外延伸
鼻鐘書所闡發的“中國詩的印象”,能引起你的共鳴嗎?你認為中國詩還有其他方面的特點嗎?請結合自己閱讀詩歌的體驗談一談。
[設計意圖](這道題的設置,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不僅溫故而知新,還能進一步對中國詩歌的特點做縱深化的了解。)
環節四:余韻留香,布置作業
完成課文后第53頁“研討與練習”第三題,比較曹操的《觀滄!泛推障=鸬摹吨麓蠛!吩趦热菖c形式上的異同,看看相同大海背后的異國文化。
[設計意圖]對所學知識進行延伸訓練,既能檢驗學生的課堂吸收情況,又能訓練寫作表達能力,這對適應當前高考是很有好處的。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一節課的微型教案,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能把知識點串珠成線,結線成網。為了突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對應教學過程,我設計板書如下:
談中國詩
對比
五、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上看,本節課重邏輯性、啟發性,循序漸進。體現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合作,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做了一些嘗試。但在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方面做得不夠。對于文章妙句和引用挖掘不深,如能更細微入至的思考,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指導!
高中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我的課題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16課),這是一篇特殊的課文。首先,它所處的單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高中語文教材有四個小說單元(高三冊2單元,高四冊1單元,高五冊1單元共12篇課文),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重點學習了“小說的人物形象和環境”、“小說的情節和主題”,已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小說的鑒賞”,這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從教材體系與大綱要求上看,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實際上是一個承前起后的單元,進行本單元教學時便應該充分考慮這一特征。
其次,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了解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本單元所節選的四篇課文均選自我國明清時代著名的幾部古典小說(《紅樓夢》、《水滸傳》、《老殘游記》、《醒世恒言》),而明清時代是我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其創作總體呈現如下特點:
。1)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
(3)語言準確簡練、生動作流暢;
。4)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跡。
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在創作上則充分體現了我國古典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再次,是本文在寫作上的特色。本課是該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文節選自《水滸傳》的第十回,《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它藝術地概括了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過程。作者用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情節、深化主題的技巧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教學時應引導學生作重點領會。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林沖的思想性格發展變化分幾個階段及其變化的關鍵;分析“風雪”等景物描寫對情節、人物的作用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小說教學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導”為主,從感覺人手,靈活運用評點法,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鑒賞和評價。它的具體要求是:綜觀全局,抓住關鍵,創設問題點,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礎上,據點作評,教師在關鍵處作靈活而簡明的評說點撥,啟發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課文的精髓。這種評定法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是通過感受、點撥而產生頓悟,而不是教師塞給他們某種現成的結論,因而學生會為自己的不斷發現和新解而欣慰不已,無形之中學習興趣大增。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薄八^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保ā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第718頁、第725頁,教育科學出版社)要使學生的思維之水常“鮮”!盎睢,教師就必須在“導”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臨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來堵塞學生的思維之泉。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做好以下兩點:第一,要比學生站得更高、更遠,避免與學生站在同一思維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學生的閱讀心理并設法使學生處于躍躍欲試、一顯身手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读纸填^風雪山神廟》一文的教學,我大膽地進行“問題導入,以導為主,讀議結合”方法的嘗試。
關于本課教學情景的創設的一點說明:我在上課前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而沒有采用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其意在營造一種特殊的氣氛——強烈的音樂節奏感驅使學生急于去領略英雄好漢們的悲劇故事。教學過程中還適時穿插入了錄像片的欣賞,有助于學生對主人翁性格和成因的理解。
三、說學法
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過了兩個小說單元的小說,已能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并對本文節選故事的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也能大體把握。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是停留于對課文的情節、語言、動作、心理等的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若能夠抓住一點,深入挖掘,分層閱讀,則能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欲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曾記得去年在教學本文時,課堂上有位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山神廟中,林沖用一塊“大石頭”頂住了廟門,使陸虞侯等三人不得進廟,為林沖最終識破奸賊的險惡用心從而走上反抗的道路提供了契機,可是林沖一個人“掇”得動一塊大石頭嗎?怎么陸虞侯三人卻推不開呢?這個細節真實嗎?問題一出同學們就議論紛紛,我也一時亂了分寸。因為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小說嘛,無巧不成書,情急之中,我想起蘇軾的一句詩:“竹外桃紅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蔽艺f道:“蘇軾為什么非寫成‘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可呢?難道‘鵝’就不能夠先知嗎?小說和詩歌一樣都是文藝作品,閱讀文學作品是不能死摳的!甭犃宋业慕忉尯,有的同學笑了,可不少的同學臉上仍舊帶著疑問、困惑。我的解釋為什么不能使學生信服呢?為了徹底地解開這個疑團,我想不如在課堂上主動地把“問題”提出來,讓同學們發表看法,各抒己見。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包含“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兩個層面。認知過程沿“感覺——思維——知識”一線走;情感過程沿“感受——情緒——意志”一線走,二者在學習過程中缺一不可。組織教學時,我認為不妨讓學生先睹為快,教師可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享受”文本。因為只有當學生與閱讀文本產生共鳴后,才會激發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當學生感受的觸角一直深入到與作家的感受觸角相交時,才有可能進入認知的階段。所以學生的自主感受是極其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及產生頓悟的前提。為此,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道預習題: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提煉課文的情節或就作品某方面寫一點自己的閱讀感受。課堂上應力避學生一看就“懂”、一“懂”興趣就無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突破口,設計好教學環節。導入新課時,我從釋題開始,提出“文題中‘風雪’僅僅是人物活動的一個環境嗎?”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容易被學生忽視的問題,以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有關環境描寫語句的觀注。這一步就稱之為“釋題生疑”。第二步則叫“趁熱打鐵”——“帶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張志公語)我讓學生把課文情節理清楚之后,再進行重點問題的討論。在讓學生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時,我問了這樣兩個問題:如果用不足20字概括呢?如果用4個字概括呢?有意識地插入語言表達的訓練。然后教師點撥小結:概括故事情節要注意三點:
(1)準確;
(2)順暢;
(2)簡練。
出示情節發展的脈絡圖和對聯(演示),結束這一步教學。接下去是進行課文難點問題的討論。實施這一步要盡可能避免“注入式的回答”——把結論先塞給學生,使學生的認識只能局限于教師所定的框框里。這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設計出一兩個“出其意料”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我把教學中的那個“困惑”在這個時候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談談各自的看法,以此來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并適時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找出有關風雪描寫的句子(課文中有六處寫到風雪)再組織學生逐一討論分析,小結后明確: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題等。課后可結合文中十二次提到“花槍”的有關語句讓學生自行作分析。
為加深學生對小說人物性格特征及其變化的理解,把握“風雪”的特點以及對情節、人物的作用,我在重點問題討論時插入影視片段欣賞,以加深直觀效果。
課堂總結
這一步我以板書形式來呈現。最后說一說作業的布置。題目有兩個:
。1)人物綽號考證:《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記錄著人物的性格,并且各自都有一段來歷,引導學生考證,以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2)人物分類點評:自己確定標準,將小說的人物分成若干類別,撰文點評,以文解文。我的意圖是學生課內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課外可通過上述活動促發其自讀《水滸傳》原著,開展拓展閱讀,加強讀寫訓練,以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
高中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首先我將對教材進行簡要的分析,《鴻門宴》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課本中的一篇精選課文,它選自司馬遷的《史記》。全文以劉邦赴鴻門宴請罪為核心,連同赴宴之前與赴宴之后共分為三個部分,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開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結束,按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脫兩個問題逐層展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形象生動鮮明,組織周密嚴謹,語言精練優美。
二、說學情
分析完教材之后,我將繼續分析學情。把握好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程面向的是高中生,他們已經具備相當充足的知識儲備和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本文涉及的歷史人物,比如項羽、劉邦、張良等,在歷史上都十分著名,對于高中生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但文言文的學習對學生們來說,可能還是會有些困難。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對于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自學課文。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征,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于歷史人物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項羽的人物形象。
【難點】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品讀法、討論法、圈點勾畫法和情境教學法。
說完了以上內容,下面我將就我的教學過程進行一個具體的介紹與分析,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一個好的導入往往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課堂的學習。在導入環節中,我會給學生們播放電影《鴻門宴》的視頻片段,在活躍了課堂氛圍、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之后,順勢導入新課《鴻門宴》。
(二)整體感知
導入結束之后我將進入整體感知環節。整體感知是對課文的大致感受,在此環節中我會帶領學生們通讀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后,讓學生們圍繞著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閱讀,為接下來的深入研讀做準備。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鍵環節。在此環節中,首先我會讓學生默讀全文,勾畫出描寫項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項羽的性格特征。在學生思考時,我會給學生一定提示,即注意項羽的每一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的,據此判斷項羽的性格。之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與完善,得出政治上無知、自大輕敵、不善用人這三點。然后,我會用多媒體展示歷代名人對項羽的評價,讓學生更全面、理性地認識項羽。
接下來,我會繼續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人手法。首先我會讓學生自主思考作者在塑造項羽形象時,手法上有何高妙之處,之后給學生一定時間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小組匯報,老師點評、啟發、完善并總結。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讓學生聯系自己看過的小說和電影,想一想矛盾沖突在刻畫人物形象上的好處,讓學生明確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且能夠自覺運用到以后的寫作中去。
(四)鞏固提高
在深入研讀結束之后,我將進入拓展延伸環節。在此環節中,我會安排學生們就“項羽最后為何會失敗”進行一個辯論賽,借此加深學生對項羽性格的理解,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與思辨能力。
(五)小結作業
為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我會結合學生的感受對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回顧與啟示,并布置課下作業:結合分析項羽人物形象的方法,自主分析劉邦和樊噲的性格特征。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我在板書上將項羽的人物性格進行了概括與展示,分別是政治上的無知、自大輕敵和不善用人。此板書力圖以簡明直觀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聆聽。
高中語文說課稿15
【說教材】
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的前五回屬于全書的序幕,分別從不同角度,為下文情節的展開做了必要的交代,本文選自第三回,是第一次以黛玉的所見所聞寫出賈府的環境,很多重要的人物也是第一次與讀者見面。這一回在全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文中對人物出場的安排及重要人物的描寫歷來為人稱道,尤其是對人物的肖像描寫在繼承傳統以白描為主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的肖像描寫細致入微濃墨重彩,是對中國文學表現手法的豐富與發展。本單元是小說閱讀與鑒賞單元,學習重點鑒賞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語言受。
【說學情】
學生都讀過小說,但大部分學生僅停留在感性的認識上,缺乏理性的思考,能說出好,但不知從哪些角度說出好在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鑒賞小說的基本知識!都t樓夢》是節選章節,要深入文本,有一定的困難;不少學生讀小說偏好情節,忽視語言魅力;鑒賞文學作品還缺乏必要的經驗。不過,本課的學習在開學之初,學生會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我設置的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曹雪芹及《紅樓夢》
(2)了解賈府這一小說的典型環境及通過這一環境折射出的社會背景。
(3)分析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性格特征,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用直觀演示和歸納法分析文章要點。
(2)用探究法體驗作者對文中人物的情感態度。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正確理解《紅樓夢》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2)認識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沒落,理解賈寶玉追求個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文章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多種手段塑造個性化人物的筆法
【說教法】
一、直觀展示法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將人物關系和賈府建筑制作成圖片,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把握小說內容。
二、研究性學習法
1、學生通過看電視片段、預習、自主探究。結合老師簡介的《紅樓夢》的基本情節,領會其內涵。
2、合作探究。方法是自由討論,課堂交流,通過討論交流,互相探討解答,在老師的點撥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仿寫法
將小說里學到的人物描寫方法用在小作文練習中,即對熟悉的人物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說學法】
一、重視自學指導。學生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人,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
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如何學習。
二、師生共創,設立情境。為了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聯想,還可以借助音樂、圖片等形式,創造適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并創造共同研討的氛圍,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養成他們對于優秀文學作品細細品讀的習慣。
【教學流程】
本課題共設四課時,本說課內容側重第三課時。具體的教學步驟是這樣的:
課前預習
1、讓學生運用手頭的工具書自己解決課文中的有關字詞,閱讀全文。
2、讓學生自己搜索了解與紅樓夢相關的信息。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介紹曹雪芹和《紅樓夢》
2、講敘前五回的內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全書中的作用
3、介紹《賈府人物簡表》
4、梳理課文情節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組織課堂研討:賈府與別家有何不同?
2、介紹《榮國府院落方位示意圖》
3、了解賈府這一典型環境的特點和作用
第三課時教學要點
1、師生共同討論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形象,重點是王熙鳳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學習古代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
第四課時教學要點
1賈寶玉與王熙鳳出場的對比,了解小說藝術表現手法的高明與豐富。
2賈寶玉的形象分析,賞析《西江月》塑造寶玉形象的基本構圖 。
3仿寫小作文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課前預習
閱讀全文,找出文中能夠體現林黛玉王熙鳳人物性格的有關的內容,并用鉛筆加以批注。
一、導語設計
新版紅樓夢電視劇演員的選秀及拍攝都受到人們的關注,許多專家對人物選擇人物造型都有看法。讀小說時,曹雪芹通過小說文字呈現給我們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閱讀他的小說時經過我們自己的想象和聯想也有我們心中的人物形象。今天我們通過感受《》中出現的主要人物,感受你心中的她。
二、合作探究
(一)老師作鑒賞示范
林黛玉在邢夫人處辭飯
邢夫人“苦留吃過晚飯去”,黛玉婉言拒絕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
這話說得十分得體。先表示對邢夫人的尊敬與感激,再說明原因,表現出自已顧全大局,懂禮節,足見黛玉之聰明,更說明她待人處事“處處留心”。
(二)小組集中鑒賞
要求:
①選擇與人物有關的文字并分析
、谛〗M交流討論總結人物的性格特點
、劢涣鞒晒戆l言,其他小組或個人可有不同理解或補充
(三)人物形象賞析 點撥總結人物特點及人物描寫的方法
a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1、找出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1)眾人眼里的黛玉 ——→ 病弱 不足
(2)王熙鳳眼里的黛玉 ——→ 標致 不凡
(3)寶玉眼里的黛玉 ——→ 弱不禁風 多愁善感 病美人
教師點評:經過兩處鋪墊,第三處借寶玉之眼濃墨重彩地描寫黛玉。五個對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的性格特點,工筆細描,細致地表現了黛玉無與倫比的姿容、神韻和風采,繪出了一幅精美的風流俊逸的病美人圖。這一形象只有寶玉的眼睛能看出來,其他任何人都是無法發現的。
小結:三處描寫多角度、有層次地展現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態風度,寫意和工筆兩種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進賈府, “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 有哪些表現?為什么要這樣?
歸納:①賈母一見黛玉,疼愛得了不得,“一把摟入懷中大哭”,并不計較禮節,可是待眾人慢慢解勸住了,黛玉還是補行了拜見的禮節。見了迎春姐妹三個,也“忙起身迎上來見禮”。
、诼牭胶笤河行β,聽到“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心里覺得那人“放誕無禮”,只是不說,見了面還是“連忙起身接見”,稱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說:“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彼劳庾婺缚梢蚤_玩笑,自己可隨便不得,待明白過來,“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
、刍匦谭蛉嗽挄r的語言、動作。賈赦沒出來見面,只是讓人回話,因為回的是大舅舅的話,黛玉忙站起來,一一聽了,恭肅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飯,黛玉笑著推辭:“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為不可。望舅母容諒!北砻髁藢π戏蛉说淖鹁磁c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顧全大局的禮節,說明他待人處事是處處留心的。
④還有兩次讓座的描寫。連一個位子,黛玉也處處小心,無論在王夫人處,還是在賈母后院吃飯,黛玉都十分推讓。表現她非常細心,絕不輕易從事。
⑤“黛玉見了這里許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飯后漱口,跟著漱口,吃茶,跟著吃茶。表現她細心,在意。
、搠煊窕卮鹳Z母(語言描寫):“只剛念了《四書》!摈煊裼謫栨⒚脗冏x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當寶玉問她可曾讀書時,黛玉只說:“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可見黛玉已經意識到先前實話實說有不謙之嫌,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談舉止,表明其教養非同一般。
小結:對黛玉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處處表現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度,表現她“寄人籬下”的心境。黛玉“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總結: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了一個美貌多情、體弱多病、心態復雜、知書達理、有教養、為人處處小心謹慎的少女形象。
b分析王熙鳳的形象
1、勾畫出描寫王熙鳳的有關段落。
2、作者為了刻畫王熙鳳的性格,主要從哪幾方面來勾勒?
(1)寫出場:
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他人的恭肅嚴整加以反襯,張張狂狂的形象顯得格外鮮明突出,表現她的潑辣
賈母介紹 ——→ 性格潑辣 寵愛
(2)繪肖像:
服飾:集珍寶珠玉于一身先概括通體的形象,再作鋪張的描寫,從頭飾、裙飾和服裝三方面,極力鋪陳集珠寶于一身的妝扮,顯示她的華貴、得勢,也暗示她的貪婪、俗氣。
容貌:“三角眼”“吊梢眉”“丹唇”“粉面” ——→ 外表美麗 刁鉆狡黠的本性
(3)見黛玉:
先是恭維 察言觀色
繼而拭淚 ——→ 機變逢迎
轉悲為喜 得寵
(4)回王夫人: 充分表現了她果斷能干的才能與善于機變逢迎的本領(這正是她贏得歡心,成為掌權人的原因)
提示:王熙鳳的出場安排在黛玉已和賈府諸女眷都見過面、都在場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現她的性格。 方法:學生歸納王熙鳳出場描寫并練習點評。
王熙鳳的人物形象:王熙鳳是一個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權術的人。其為人刁鉆狡黠、善于阿諛奉承、見風駛舵、笑里藏刀。她夸黛玉標致,嘆黛玉命苦,對黛玉關懷備至,一切都忖度著賈母的心思行事,一切為了討得賈母的歡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機靈的性格和在賈府的實權地位都表現出來了。
總結:中國古代小說和戲劇都十分重視人物第一次登場亮相,通過外貌描寫初步顯示人物性格特點,給人初次但卻不易忘懷的印象。課文寫王熙鳳登場亮相效果極佳,這是因為作者選擇了適當場合、適當的時機,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四)人物描寫的方法
肖像,動作,語言,心理
三、結合新版舊版劇照進行演員的選擇評價
四、小結
當紅樓夢被搬上銀屏之后,有人贊有人批,究其原因,還得歸結于每個人的審美,演員們對每個人物的表現與讀者閱讀小說時形成的人物形象是否契合,決定了變成觀眾的讀者對電視劇版的接受與否。電視劇,這種藝術形式就挑戰著閱讀者的審美。
五、作業
對兩個人物形象進行評價,對新舊版紅樓夢對人物的選擇寫一篇點評
先聲奪人,性格潑辣
主 畫肖像:美麗的外表,刁鉆的本性
要 王熙鳳{ 見黛玉:察言觀色,看風使舵
人 { 回王夫人:果斷能干,受寵專權
物 林黛玉{ 態度與心境:寄人籬下,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外貌、神情、風韻:美麗多情,體弱多病
【高中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的說課稿10-24
高中語文優秀說課稿09-13
高中語文說課稿06-25
高中語文《氓》說課稿06-26
高中語文說課稿11-23
高中語文《師說》說課稿11-25
高中語文《藥》說課稿11-25
高中語文《過秦論》說課稿11-25
高中語文《祝福》說課稿11-27
高中語文《氓》說課稿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