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通用10篇)
說課稿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氨說課稿,希望能幫到大家!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1)《氨》是人教版《化學1》(必修)的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第四節內容。是繼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之后的第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識,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2)氨是非金屬元素氮的最低價化合物,是沿著非金屬元素學習思路(氫化物→單質→氧化物→含氧酸→鹽)學習的第一種物質,在生活中比教常見,重要的化工產品。
二、學情分析
1、 氨氣在生活中常見,對部分物理性質已經比較熟悉。
2、經過第三章元素化合物學習,已經具備了繼續學習元素化合物的能力
3、思維活躍,喜歡動手,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氨的物理性質、用途,銨鹽的共性。掌握氨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觀察、分析、推理、及判斷的能力。
通過對氨氣的認識,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物質認識方法的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趣實驗現象原因探索,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科學態度。
通過氮肥能提高糧食產量解決饑餓問題,讓學生感悟化學和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
通過諾貝爾獎獲得者哈伯的故事,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重難點
教學重點:氨、銨鹽的性質
依據本節課內容,課標要求確定本節重點。
教學難點:噴泉形成原理
利用課堂實驗,結合學生生活接觸(如我校噴泉)的例子,可分析得到噴泉工作原理,再結合典例的練習,可突破難點。
五、 教法與學法
1、教法
設計問題,啟發思考;實驗探究,突破難點;適時點撥,釋疑解惑。
2、 學法
自主預習、合作展示、探究討論。
六、 教學模式(化學組教學模式-----三步達標)
自主預習→自主檢測→探究討論→探究練習→課堂小結→課堂檢測
七、課后反思
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目標達到、時間把握合理,總體來說比較成功。下面,我從兩個方面反思:
1、 成功之處
、 線索學習法、歸類學習法成功運用。新課程特別注重線索學習法和歸類學習法,可以克服人們一直以來認為化學方程式記不完的困惑。只要能將所學物質歸類,將反應的原理歸類,將所學習對象用線索串起來,就可以達到高效。本節所學習的氨氣、上節所學習的氮的氧化物、下一節所學習的硝酸、初中所認識的氮氣和硝酸鹽,形成線索,學生學習既有成就感又不會感覺繁雜。
、 學生學會提綱挈領式學習。本節課是很有化學特色的一節課,學習物質的性質、認識用途。在最后一個環節,由學生來完成課堂小結,既對本節內容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同時也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
、 大膽推測、質疑、辯論,提高認識。學生的預習只能是課本內容的淺顯認識,要真正的體會課本的`內涵和外延就要認真研讀之后思考、辯論,在本環節,學生能積極提問解決了很多使用的問題如:
。1)易液化怎么理解
。2)還有氣體遇水顯堿性嗎
。3)氨氣與其他酸反應有白煙嗎
(4)銨鹽受熱分解都產生氨氣嗎
。5)氨水的溶質是氨還是一水合氨。經過全班的共同探討,對所學習的內容的認識更提高了。
④結合生活經驗,實驗現象的觀察,感受化學魅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節課所認識的對象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接觸,學生興趣很濃;利用噴泉實驗現象,引發思考,突破難點;通過化學家哈伯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價值和魅力,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不足之處
、 課堂上,能積極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展示預習效果、探究結果的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已經掌握。但個別不善于發言的學生的學習情況的掌握在當堂并沒有得到反饋信息,又待于作業和以后練習鞏固。
、谡n堂最后歸納小結時,由于時間緊張,沒有對學生進行的歸納板書進行點評。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知識內容
。1)從教材體系上看
《氨》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四章第四節《氨 硝酸 硫酸》,本課時《氨》是在學習完硅、氯、硫和氮的氧化物之后,對氮元素的另一種化合物氨進行研究,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體系,具有鞏固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的作用。本課時也為后面學習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積累了感性材料,是學生認識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課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從內容安排上看
《氨》是中學階段學習的唯一一種堿性氣體。
。3)從意義上看
氨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習氨的用途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2.教學重難點
重點為掌握氨的化學性質。
難點為噴泉實驗及氨與水的反應。
3.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氨的物理性質及噴泉實驗的原理。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
體會氨在生活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應用化學實驗發現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使用改進后的裝置進行實驗,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意識。
二、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
在此之前完成了氧化還原反應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對學習物質的方法有一定了解。
2.能力儲備
具有一定的化學實驗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心理特征
好奇心強,參與意識強,喜歡動手操作。
三、教法學法分析
教學方法:采用情景教學法、實驗探究法和歸納總結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我所強調的是情景教學法和實驗探究法,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新課,并通過實驗探究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習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交流討論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建構,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在合作中獲得新知。
四、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一共分為五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教學、課堂小結、反饋練習、課后探究。
1.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提供生活素材,我采用一則關于液氨泄漏事故的新聞,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2.新課教學
。1)總結歸納氨的物理性質
多媒體展示空白的物理性質表格,通過強調新聞的關鍵字詞,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氨的物理性質,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2)演示噴泉實驗
接下來我將充分運用新聞中氨氣泄露時消防員向空中噴灑水的措施,提出問題“水是不是能夠吸收空氣中彌漫的氨氣?”接著通過演示噴泉實驗來探究氨氣的溶解性。
、賴娙獙嶒炑菔厩
我將逐次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觀察實驗,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趪娙獙嶒炑菔緯r
我采用改進后的實驗裝置,與課本上的實驗裝置相比,該裝置的左邊具有快速制備氨氣的裝置,右邊具有尾氣處理裝置。實現了把氨的制備、收集、尾氣處理、氨的噴泉實驗等操作串聯在一起的一體化實驗裝置。
、蹏娙獙嶒炑菔竞
我將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形成噴泉的原理,最終學生得出噴泉形成的關鍵在于形成壓強差。從而得出結論:氨氣極易溶于水。為了讓學生充分掌握噴泉實驗的原理,我將知識進行遷移:讓學生思考前面學過的氣體SO2和Cl2的溶解度不大,那幺它們能不能設計出噴泉實驗?如果能,需要什幺試劑?以此來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3.氨與水的反應實質
引導學生觀察噴泉實驗中另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圓底燒瓶內的溶液呈紅色,學生很容易得出是圓底燒瓶內的氨與膠頭滴管擠出來的水發生了化學反應,而且產生了OH-,接著引導學生根據質量守恒以及電荷守恒得出還有NH4+,此時我將提出問題NH4+與OH-結合生成什幺?引導學生結合課本上的資料與卡片得出結論:氨與水反應形成氨水的重要性質,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突破難點,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去體驗課堂,并獲取知識,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氨與酸的反應
提出問題:氨溶于水呈堿性,那氨能不能與酸反應?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氨的另一個性質。我將演示魔棒生煙小魔術。接著揭示反應的本質是氨與酸反應生成銨鹽晶體的性質,以實驗為載體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這樣不僅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實驗發現新知識的學習能力。而且此過程也體現了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符合關注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學理念。
5.氨的用途
性質決定用途,我將引導學生根據前面所講的氨氣性質讓學生總結它有哪些用途。這樣的設計意圖在于培養學生學會用理論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使學到的知識不再空洞乏味,也讓學生所缺乏的理論聯系生產、生活的能力得到訓練。
五、課堂小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引導學生進行一個簡單小結,重點強調氨的化學性質及噴泉實驗原理。
1.反饋練習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同時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了三道難易程度不同的習題來考查學生對氨的物理性質和氨化學性質的掌握情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2.課后探討
課堂上的練習僅僅只是針對本節課內容,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因此在學完本節課后,我希望學生可以通過課后實驗探究例如“課本中的噴泉實驗只有一種顏色,我們可不可以設計一種具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顏色的噴泉實驗?”引導學生課后通過小組討論以及網上查找資料,擴充自己的知識面,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3
1、教學目標
、偈箤W生了解氨分子的結構、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谑箤W生理解氨的化學性質
③引導學生探究氨的性質,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研究的意識;通過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思想和創新意識;
、芡ㄟ^體驗實驗模型、模擬實驗和演示實驗,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2、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掌握氨的化學性質;
。2)引導學生探究氨的性質。使學生學會利用教材內容、各種參考資料(相關資料內容、學法指導內容、重難點闡釋內容以及思維訓練習題等)進行個人和小組(集體)的探究,師生互動,解決問題,發展能力。
。3)氨的催化氧化——氨的還原性
3、說教學過程
。ㄒ唬┘ぐl興趣,導入新課,引出研究課題:《氨的性質》
如,提問:
。1)在農業生產上常用哪些化肥?(銨鹽、氨水、尿素等)
。2)當你接近碳銨或氨水時,有什么氣味?(刺激性臭味)
(3)說出工業合成氨的反應原理。
。ǘ┱故尽栋钡男再|》課件資源
教師向學生介紹本課件中所包含的“九大”部分內容,讓學生了解網上可用資源和使用方法。
。ㄈ┨骄恐敢
教師向學生簡要介紹探究的內容和方法,并要求學生提建議。
。ㄋ模﹤人、小組合作探究
1、學生根據教材和課件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個人、小組的合作探究、尋疑、質疑、解惑,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自由使用教學媒體和網上教學資源,分析、討論問題,找出答案。
3、教師演示氨的“噴泉”實驗,學生演示氨與氯化氫反應的實驗和檢驗氨存在的實驗;
。ㄎ澹┬〗M之間交流
在個人、小組內探究之后,接著進行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初步肯定研究成果。教師巡視指導。
(六)師生交流
1、教師按照“教學內容”的要求,給出問題,要求各小組(至少3個小組)的學生代表回答問題:氨的結構特點、氨的'物理性質、氨的化學性質等。并用實驗驗證,教師加以肯定(實際上是學生匯報探究成果)
2、教師再給出問題,由學生自由搶答問題,教師點評;
3、學生提問老師,老師對部分問題進行作答或提示解答問題的思路。
。ㄆ撸┱n堂練習,思維訓練和思維創新
1、讓學生熟悉本課件中全部思考問題,重點放在思維訓練和思維創新的問題上,個人和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抽查個人回答或搶答問題。
(八)課外研究,拓展思維
1、教師給出兩個案例:氨對人體危害和對環境造成污染:
。1)氨氣事件;
。2)氨氣超標。
教師作指導性的知識簡介。
2、教師給出新問題讓學生探究:氨為什么易液化和易溶于水?
。ň牛┙虒W總結
教師歸納總結出本課的教學知識要點(提綱),并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
(十)布置作業
1、書面練習(有關習題)
2、預習新課:銨鹽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氨族元素》是在《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等理論知識之后學習的一族元素,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運用物質結構理論,研究解決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
2.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肥工業制銨鹽和硝酸的基礎,并且氨的結構、性質典型,為學生把握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學生能夠掌握氨的結構、性質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訓練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
2.能力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實驗探究能力,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方法。
3.情感態度:通過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基礎,掌握了物質結構理論,氧化還原理論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實驗技能、思維活躍、喜歡挖掘問題的本質。以此為契機在教學中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從氨的結構學習氨的化學性質。
難點:實驗原理及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
確立依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和用途,這種觀念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關鍵,是形成科學方法的基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對學生來說是較高的要求,但又是學習化學的關鍵。
五、學法指導
“實驗探究法”。這種方法是以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以教材實驗為主,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性學習,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觀察、思考、分析實驗現象,自已歸納總結。在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綜合能力,并逐漸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采取“活動,構建“的教學模式,通過具有實踐性、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生活動,即通過實驗探究,討論分析等活動不斷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鍛煉思維品質,以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
七、教學程序設計
設計思維:以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為主線,以實驗探究為線索組織教學。注重師生互動,共分為五十環節。
。ㄒ唬毓识,導入新課,鞏固已有的物質結構知識,為學生學習氨的性質做準備。
。ǘ┬抡n教學,突出重點:
1.物理性質:展示收集好的氨,對氨進行直觀認識。進而分組做噴泉實驗。讓學生親自操作,分析噴泉實驗原理,突破難點。
2.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由氨的噴泉實驗,氨能夠使滴加酚酞的水變紅,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分析氨與水的反應。
(2)氨與酸的反應:學生分組做對比實驗,用玻璃棒分別蘸取濃氨水和濃鹽酸、濃硫酸、濃硝酸,接近,觀察,分析反應現象。
討論:通過這一組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同學們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在此引入氨的孤對電子與H+形成配位鍵,突出氨與酸的反應的實質。
。3)氨的催化氧化:由氨的元素化合價推導氨的還原性,呈現氨與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學生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復習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內容。
3.氨氣的用途:以性質決定用途為線索,引導學生從氨的性質來推斷氨的用途。
。ㄈ┱n堂小結:再次突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習線索,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ㄋ模╈柟叹毩暎赫n后習題,鞏固本節所學內容。
。ㄎ澹┎贾米鳂I:
思考題:哪些物質還可以發生噴泉實驗?如果取消噴泉實驗裝置中插入燒瓶中的滴管,如何引發噴泉實驗。目的是深入理解噴泉實驗的原理,引導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質,掌握氨的化學性質、銨鹽的化學性質
2、學會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3、學會氨氣的實驗室制取、收集、檢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應用化學實驗發現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新聞報道,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2、不斷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行歸納、整理知識線索,交流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氨和銨鹽的化學性質,實驗室制氨的化學反應原理。
教學過程設計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時,杭州市一制冷車間發生氨氣泄露事故,整個廠區是白茫茫一片,寒氣逼人,方圓數百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刺激性氣味,進入廠區呼吸都感到困難……
1、為什么廠區內會寒氣逼人?
2、從本則報道中你能總結出氨氣的哪些性質?
3、如何吸收泄露而彌漫在空氣中的氨氣?
噴泉實驗現象及原因:
討論:水不能充滿整個燒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實驗注意事項:
思考:CO2 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為吸收劑完成噴泉實驗?如果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
下列氣體和溶液組合能進行噴泉實驗嗎?若能,水面能上升到滿嗎?為什么?你能從中得到什么規律?
(1) 與水反應:NH3+H2O—
【實驗】用兩根玻璃棒分別在濃氨水和濃鹽酸里蘸一下,然后將這兩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觸),觀察發生的現象。
【思考】濃氨水與濃硝相遇及濃氨水與濃硫酸相遇是否有相同的現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
(2)跟酸的反應:
NH3+HCl—
NH3+HNO3—
NH3+H2SO4—
。3) 鹽+NH3H2O——堿+鹽(兩者發生復分解反應):
例:NH3H2O+MgCl2
NH3H2O+Al2(SO4)
(2)銨鹽受熱易分解
NH4Cl = NH3↑ + HCl↑
。∟H3 +HC l= NH4Cl)
NH4HCO3 = NH3↑+H2O +CO2↑
NH4Cl的分解類似碘的升華,但兩者變化的.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xx變化,后者是xx變化
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體,再滴加適量的10%NaOH溶液,加熱,并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貼在玻璃棒上靠近試管口。這一實驗的反應實質是什么?
。4) 還原性
與氧氣反應:4NH3+5O2===4NO+6H2O 放熱反應(催化氧化,用于制硝酸)
文P87最后一段至P88第一段,思考下列問題:
1、用上什么試劑制備氨氣?如何選擇實驗裝置?
2、用什么方法收集NH3?
3、NH3的實驗室制法
原理:
試劑:
收集方法:
檢驗方法:
根據氨的性質,我們可以歸納出氨的哪些用途呢?
4、氨的用途
。劾1]氣體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時產生淡黃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將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卻不見沉淀產生,則有關氣體X的成份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僖欢ê蠬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ˋ)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
。劾2]關于氨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ˋ)氨水的溶質是NH3H2O
。˙)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劑變紅
。–)氨水中含三種分子和三種離子
。―)氨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劾3]由三種相同體積氣體組成的混合氣,依次通過足量的下列4種試劑: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濃硫酸、灼熱的氧化銅和過氧化鈉后,氣體體積減小一半(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且溫度高于水的沸點),這種混合氣體的合理組成是( )
。ˋ)NH3、CO、NO (B)HCl、H2、N2
(C)HCl、CO2、CO (D)SO2、N2、CH4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氨水的堿性以及氨與酸的反應;了解氨的水溶性;
2、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和分析,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應用化學實驗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3、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氨的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
【難點】
氨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投影】
①2007年10月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德國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理由是他發現了哈伯—博施法合成氨的作用機理。
、191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茨·哈伯因為發明合成氨方法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31年,卡爾·博施因為改進合成氨方法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教師】為什么關于合成氨的反應多次受到諾貝爾獎的垂青呢?氨對于我們生產生活又有哪些重大的意義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氨,了解氨的性質。
環節二:新課講授
1、物理性質
【教師多媒體出示新聞】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時,杭州市一制冷車間發生氨氣泄漏事件,整個廠區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圓數百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刺激性氣味,進入廠區呼吸都感到困難。廠區內寒氣逼人。同學們能從材料中獲取到哪些氨氣的物理性質?
【學生】刺激性氣味,液氨易揮發,液氨汽化會吸收大量的熱。
【教師】那么氨氣除了這些物理性質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性質呢?
【演示】噴泉實驗。同學們仔細觀察,實驗結束后說一說你們都觀察到了哪些現象?
【學生】燒杯里的溶液由玻璃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液體呈紅色。
【教師】為什么會形成噴泉?這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較大量的氨氣溶于少量的.水中,使燒瓶內的氣壓明顯小于瓶外氣壓,在大氣壓作用下,水迅速進入燒瓶,形成噴泉。說明氨氣極易溶于水。
【教師】沒錯,氨氣的溶解度是非常大的,1體積水大約可以溶解700體積的氨氣。氨氣溶于水后,與水也可以發生反應,生成一水合氨,溶液叫做氨水。但一水合氨又不穩定,受熱容易分解為氨氣和水。
2、化學性質
【教師】同學們繼續思考,燒瓶內的液體變成紅色又說明了什么呢?
【學生】說明氨氣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呈弱堿性,可以使無色酚酞試劑變紅。同時也說明氨氣也是一種堿性氣體。
【教師】氨氣也是氣體當中唯一的一種堿性氣體,那同學們思考一下,根據氨氣的性質有什么方法可以檢驗氨氣呢?
【學生】可以用濕潤的紅色試紙,如果氣體使濕潤的紅色試紙變藍,那就說明氣體是氨氣。
【教師】既然氨氣是堿性氣體,那么它是不是可以與酸反應呢?
【教師】演示氨氣與氯化氫的反應,并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現象,并嘗試寫出反應方程式。
【教師】氨氣可以與酸反應,生成含有銨根的鹽,我們就把它叫做銨鹽。那同學們繼續思考為什么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不接觸就能放出白煙呢?
【學生】說明濃氨水和濃鹽酸均具有強揮發性。
3、銨鹽的性質
【教師】組織學生自行閱讀教材銨鹽的性質部分,并討論應當怎樣合理地儲存和施用銨態氮肥?并解釋原因。
【學生】
①由于銨鹽受熱易分解,所以要密封保存在干燥陰涼的地方,
、谟捎阡@鹽會和強堿在加熱的情況下發生反應,生成氨氣。因此施用時應避免與堿性肥料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
環節三:鞏固提高
【學生】在含銨根離子的試劑中加入強堿(常用氫氧化鈉)并加熱,如有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放出可確定有銨根離子。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氨的性質
作業:課后搜集自然界中氮的循環過程。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氨的化學性質和用途。
能力培養:通過氨的性質的實驗教學,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氨的化學性質的教學,滲透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觀點。
科學方法:通過對氨的性質探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科學模型、假說的研究方法
重點、難點
氨溶解性、還原性的實驗分析,體驗科學模型和科學假說的研究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簡單復習氮氣的性質,引出氨和銨鹽的新課題。 回憶舊知識,明確本節學習目標。 通過承上啟下,穩定學生情緒。
【板書】第三節氨銨鹽
一、氨
1、氨的分子結構
【提問】請用電子式表示氨分子的結構。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氨的分子結構。
【展示1】氨分子結構的比例模型。
【提問】根據氨的分子結構,你能推斷出氨分子是極性分子嗎?
【板書】具有一對孤對電子,呈三角錐形,極性分子。 觀察分子模型,著重分析分子結構特點。思考、回答問題。 通過引導觀察模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展示2】一瓶氨氣。
【提問】在通常狀況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質?
【板書】2、氨的物理性質
【設問】氨容易不容易液化呢?
【錄像1】實驗—1氨易液化
觀察要點:見學生課堂實驗記錄
【提問】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并分析推斷出什么結論?
【板書】易液化 觀察并歸納氨氣顏色、狀態、氣味,再依據氨的分子量定性的.推斷其在標準狀態下的密度比空氣小。
觀察實驗現象,填寫課堂實驗記錄,分析得出氨易液化的結論。 通過觀察氨氣,學生獨立歸納氨的物理性質。
滲透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講述】氨易液化,液化的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液態氨汽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因此常用作致冷劑,舉例說明液氨的用途。如:首都體育館的制冷設備。
【提問】根據氨分子和水分子的結構特點,分析氨易不易溶解于水呢?
【過渡提問】根據分子的結構特點,推斷出氨易溶于水,事實是這樣嗎?我們設計一個什么實驗可以驗證氨易溶于水呢?
【演示】實驗—2氨的溶解性噴泉實驗觀察要點:見課堂實驗記錄。
根據氨分子與水分子的結構特點,分析得出氨的溶解性大的假說,并根據已有氯化氫易溶于水的經驗,設計用噴泉實驗驗證。
觀察實驗現象,填寫課堂實驗記錄,并分析反應的原理,由現象分析得結論。 引導學生提出氨易溶于水的假說,并利用噴泉實驗來證實假說。通過對氨的溶解性的探究,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
通過實驗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實驗的能力。
【提問】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并分析推斷出什么結論?
【板書】極易溶于水(1∶700)
【過渡設問】在噴泉實驗中,燒瓶內溶液變紅,說明氨溶于水后呈堿性。大家分析一下究竟發生了什么化學變化呢?
【板書】3、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反應
【講解】氨溶于水使酚酞溶液變紅,說明產生了一種新物質即一水合氨,它能夠部分電離出銨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
【板書】
【講解】利用氨水的性質,舉例說明氨水的用途。如:實驗室制備氨。
思考氨水具有弱堿性的本質原因是與水發生了化學變化,生成具有堿性的物質。
領悟、記憶。
通過抓溶液變紅這一新問題,引出氨與水反應性質。
滲透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觀點。
【過渡設問】氨水具有堿性,能與哪類物質反應呢?
【演示】實驗—3氨與氯化氫反應觀察要點:見課堂實驗記錄
【提問】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并分析推斷出什么結論? 依據氨水的堿性,推斷氨可與酸類物質反應。
觀察實驗現象,填寫課堂實驗記錄,并分析反應可能的產物。 通過設問引出氨與酸反應的性質。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過渡設問】實驗證明氨與酸能發生反應,反應的實質是什么呢?我們看一段錄像就會明白。
【錄像2】計算機動畫模擬氨分子與氫離子通過配位鍵結合,形成相對穩定的銨根離子的過程。
【板書】(2)氨與酸反應
NH3+HCl=NH4Cl
【講解】氨同樣能跟其它酸化合生成銨鹽。請寫出氨與硝酸、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講解】舉例說明銨鹽的用途。醫療上制醫用稀氨水,治療蚊蟲叮咬。
觀察模擬氨分子轉化為銨離子的過程,了解該反應的實質。
練習書寫化學方程式,并在黑板上板演。
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滲透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通過練習書寫化學方程式來使學生鞏固對氨和酸反應的認識。
【提問】前面研究氨的性質,涉及的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氨中的氮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那—3的氮元素是否可以改變?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改變呢?變化時氨表現出氧化性還是還原性呢?
【過渡】以氨與氧氣反應為例。
【講解】在不同價態的氮的化合物中,除了氨以外,還有另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那就是硝酸。怎樣才能由氨經過氧化制硝酸呢?
【演示】實驗—4氨的催化氧化觀察要點:見課堂實驗記錄
【提問】觀察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講解】氨在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的反應叫氨的催化氧化。它是工業制硝酸的基礎。
【板書】(3)氨與氧氣反應 思考實現—3價氮元素化合價升高,就需要提供氧化劑。進一步思考常見氧化劑有哪些,舉例如:氧氣、氯氣等。
觀察實驗現象,填寫實驗記錄,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抓氨中—3價氮元素可變的假設,引出氨與氧氣反應的性質。
通過氨在純氧中燃燒得到氮氣和水的反應介紹,滲透研究化學反應的目的是創造實用價值。
通過實驗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分析】從氧化還原的角度分析氨的
催化氧化。 標出氨的催化氧化反應的電子轉移的方向及總數。
【小結】氨的分子結構和性質。
【提問】根據氨的性質,我們可以歸納出氨的哪些用途呢?
【板書】4、氨的用途
【投影1】展示氨的用途框圖
根據學過的氮的性質,推斷氨的用途。
歸納小結,互相補充完善。 通過小結,進一步滲透結構與性質和用途三者的關系。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
【投影2】課堂練習
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試描述實驗進行時可能的現象,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思考:在實驗室如何能夠得到氨氣。
【作業】
1、閱讀課本第171~174頁;
2、預習課本第175~176頁。 分組討論,各組由代表發言并展開爭論,使問題得以解決。 通過反饋練習,檢查學生對本節重點知識的落實情況。
通過思考,為下節課學習實驗室制氨氣的知識做準備。
【隨堂檢測】
1、濃H2SO4常用作氣體干燥劑,是否可以用來干燥氨氣?為什么?
2、氨水與液氨有什么不同?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酸性、強氧化性、不穩定性)。
2.通過學生實驗手段,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3.在濃硝酸和稀硝酸的對比學習中,滲透“量變和質變”的辨證規律。
4.通過介紹化學家的故事,使學生樹立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品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硝酸的不穩定性和強氧化性
【教學難點】
硝酸的強氧化性
【教學過程】
[故事導入] 玻爾巧藏諾貝爾金獎章
丹麥有位叫玻爾的科學家,37歲時他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玻爾被迫離開即將被德軍占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他決定將諾貝爾獎章留在實驗室。玻爾把金獎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試劑瓶里。后來,納粹分子竄入玻爾實驗室,那個試劑瓶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他們卻一無所知。戰爭結束后,玻爾從王水中把金還原出來,并重新鑄成獎章。而玻爾配制王水的主要組成之一是“硝酸”。
一、硝酸的強氧化性
[設疑]硝酸有酸性,能否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演示]濃硝酸與Cu反應
[講解]從實驗現象“紅棕色氣體生成”判斷生成物中是N02而非H2。進一步從氧化還原反應說明反應的本質是+5價的'氮得電子能力比H+1強。
[學生實驗]比較濃硝酸、稀硝酸分別與Cu反應
[記錄并討論]
反應現象
產物
濃硝酸+Cu
1.Cu片:有大量氣泡產生
2.溶液顏色:無色變為綠色
3.氣體顏色:紅棕色
4.反應劇烈程度:劇烈
5.觸摸容器外壁:很熱
Cu(NO3)2、NO2和H20
稀硝酸+Cu
1.Cu片:有氣泡產生
2.溶液顏色:無色變為藍色
3.氣體顏色:無色
。ù蜷_止水夾后)無色變為紅棕色
4.反應劇烈程度:緩慢
5.觸摸容器外壁:溫熱
Cu(NO3)2、NO和H20
1.與金屬反應:
Cu +4HN03(濃)=Cu(NO3)2+ 2NO2↑+2H20
3Cu +8HN03(。3Cu(NO3)2+ 2NO↑+ 4H20
[講述]除金、鉑等少數金屬外,硝酸幾乎能與所有金屬反應;當濃硝酸與濃鹽酸按體積比為1:3混合時,就配制成玻爾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可以溶解金。鉑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屬。
[設問]比較濃硫酸的性質,濃硝酸能否與非金屬反應?
[練習]與非金屬反應:C+HNO3(濃)S+HNO3(濃)P+HNO3(濃)
2.與非金屬反應:
C+4HNO3(濃)=CO2↑+4NO2↑+2H2O
S+6HNO3(濃)=H2SO4+6NO2↑+2H2O
P+5HNO3(濃)=H3PO4↑+5NO2↑+H2O
[提問]硝酸與哪些金屬及非金屬反應?產物是什么?硝酸濃度與還原產物有什么關系?
[小結]反應規律:
、俪鼳u、Pt等少數金屬外,硝酸幾乎可能氧化所有的金屬。
、诔叵翭e、Al等金屬在濃HNO3中發生“純化”。
、巯跛嵩綕,其氧化性越強。如稀HNO3可使石蕊試變紅,而濃HNO3可使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
、芤话銇碚f,活潑金屬與HNO3反應不生成H2,濃HNO3的還原產物為NO2,稀HNO3的還原產物為NO;顫娊饘倥c極稀HNO3反應時,還原產物復雜,可為NO、N2O、NH4NO3等。
⑤非金屬單質可被HNO3氧化為最高價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⑥王水(濃HNO3和濃HCl按體積比1:3配制)具有更強的氧化性,能溶解Au、Pt。
[強調]反應物或條件不同,硝酸產物發生變化:NO2、HNO2、NO、N2O、N2、NH3 。
如:4Zn+10HNO3=4Zn(NO3)2+N20+5H2O
注意:4Zn+10HNO3(稀)=4Zn(NO3)2+N20+5H2O
[設疑]濃硝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是否也劇烈?
[學生實驗]濃硝酸十鋁片
[講解]鈍化原理:鐵、鋁與冷的濃硫酸或濃硝酸,表面被氧化為牢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酸與內層金屬進一步反應。
3.鐵、鋁與冷的濃硫酸或濃硝酸常溫下發生鈍化。
[提問]濃硝酸的運輸和貯存可用何種物質制的容器?
[展示]一瓶呈黃色的濃硝酸,問為什么呈黃色?
4.不穩定性
4HN03 == 2H20+ 4NO2↑+02↑
[提問]硝酸應如何貯存?
[設疑]有人認為,“比較濃硝酸和稀硝酸的還原產物的化合價,濃HN03中的氮從+5降為+4而稀HN03,中的氮從+5價降為+2,從化合價變化可以判斷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這種看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提示]從濃硝酸、稀硝酸分別與Cu反應的反應條件。劇烈程度分析。
[講述]硝酸用途 :硝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藥、染料、塑料、硝酸鹽等;在實驗室里,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
《氨》選自高中第二冊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節。在第一冊教材中,第一章《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第三章《物質的量》介紹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第二章《堿金屬》、第四章《鹵素》則是使學生獲得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初步感性認識,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是將這種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隨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質結構理論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因此,學習《氮族元素》這一章,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學習運用物質結構理論分析、研究、解決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
《氨》主要介紹氨的分子結構和性質,另外穿插了介紹了什么是極性分子。從課題內容的整體安排來看,教材體現了“結構→性質→用途”的思想,并通過與學生已有知識聯系,不斷完善和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課題中還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驗證、探究、討論、分析等活動得出結論,因此具有鮮明的學科特色。學習本課題,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還可以使學生對生產生活中與氨有關的物質的性質有一定了解。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氨的結構、性質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掌握極性分子的判斷方法;訓練學生基本的實驗技能。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觀察、分析的實驗能力。
通過對氨的結構與性質關系的分析,培養學生以理論指導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能力。
通過氨分子結構和極性的分析,培養學生類比、對比、抽象、綜合、歸納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題重點:從氨的結構出發,分析推斷氨的性質。
本課題難點:極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斷。
二、教學設計
1、教學思想
。1)認知規律
高二學生已學習過堿金屬、鹵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識,并已經把這些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因此,在本課題的教學中,運用物質結構理論,學習氨的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系,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認知過程
通過以往的學習,高二學生已經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學習方法,因此,在本課題的教學中,仍可沿用“結構→性質→用途”的學習方式,以適應學生的認知過程。
2、教學手段
。1)實驗
高二學生已經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可以設計和動手操作一些簡單的實驗,在觀察實驗現象時,既充滿好奇,又能由表及里,從現象出發,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所以,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課題中豐富的實驗素材,采取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相結合、驗證實驗與探究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實施實驗。
。2)多媒體
作為這個課題的難點,“分子的`極性”很抽象,教師使用常規教學手段,比如借助模型或者板演等,都需要學生有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接受得很吃力,教學也就顯得枯燥死板。所以,引進多媒體手段,充分利用動畫和圖片等,把小的分子模型放大,把靜止的變成活動的,把抽象的變成可以直接感知的,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三、教法分析
1、對比分析法
將分子結構進行分類對比,便于學生分析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的結構特點;將氨和不同酸反應的實驗設計為對比實驗,便于學生分析氨與酸反應的本質。
2、實驗探究法
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氨的性質。
3、多媒體輔助法
合理、恰當地運用先進教學手段,將靜態事物動態化,將抽象事物直觀化,以突破教學難點。
4、演繹推理法
運用已有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通過邏輯演繹,推導氨的還原性。
5、講解法
四、學法指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振聾發聵的發出警告:明天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因此,重視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等,應當成為教學過程中致力追求的一個目標。
結合本課題的內容,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提煉總結氨的物化性質。
2、緊緊抓住事物內部的因果關系,由“果”導“因”或由“因”推“果”。如抓住“氨易溶于水”(果)探求“氨的結構”(因),或根據“氮元素的化合價”(因)推測“氨具有還原性”(果)。
3、指導學生用類比、對比等思維方法,使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發生聯系,以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如將“分子的極性”與“鍵的極性”進行類比,將“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進行對比等。
4、引導學生變正向思維為逆向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如在分析氨為極性分子后,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如果AB3型分子為非極性分子,它可能的空間結構是什么呢?”
五、教學過程
設計思想:知識為載體,思維為主線,能力為目標,設疑探索,實驗貫穿,整個教學程序中注重師生互動。
共分為五個環節:
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
課堂小結
鞏固練習
課后研究
第一個環節: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提供生活素材,使學生從中提煉出氨的物化性質,采用一段新聞視頻導入新課。這段新聞介紹了本地處置一起液氨泄漏事故的經過。
另外,還可從這段新聞中截取一些能夠體現氨的物理性質的圖片,放在下面的教學環節中使用。
第二個環節:新課教學
為了使“結構→性質→用途”的學習線索更明確,把本課題的知識內容分解成以下四個模塊。
溶解性
氨水
結構
堿性
銨鹽
還原性
硝酸
結構……………性質…………用途
。1)結構——運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學生在新聞中了解到氨易溶于水,很自然想到:為什么呢?這就需要先學習氨的結構。從氮的原子結構和氨的分子組成入手,使用球棍模型,分析氨的分子結構。
氨是三角錐形結構,為什么就易溶于水呢?這就需要進一步學習什么是極性分子。這里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教學瓶頸,使用多媒體。
先展示分子模型的圖片,通過類比、對比的分析方法,使學生理解什么是極性分子,并能夠根據已知分子結構進行判斷。然后使用ACDLABS/3Dviewer軟件繪制分子結構的三維動畫,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思考“AB3、AB4型分子如為非極性分子,它們可能的結構”,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
在這里,多媒體手段的應用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由現象抽象出事物共同屬性的能力。分組討論這種形式可使學生發揮群智群力,在精心設置的問題臺階的幫助下,順利突破本課題的教學難點。
(2)溶解性——驗證性分組實驗
學習了分子的極性后,由相似相溶規律,很容易解釋氨為什么易溶于水。當然,教師還應向學生說明,氨易溶于水,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為以后學習氫鍵埋下伏筆。
氨易溶于水,能否在課堂上通過簡單實驗進行驗證呢?由學生設計實驗,并分組完成噴泉實驗。
通過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小結氨的物理性質,并講解氨水的有關問題。剛才新聞中截取的圖片應用于此。
。3)堿性——探究性對比實驗
氨溶于水呈堿性,氨能不能與酸反應,答案就很明顯了。這個模塊中的演示實驗是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改進。一是改進了操作方法,使用集氣瓶,使現象更集中,更易于觀察;二是增加了實驗內容,先后使用難揮發性和易揮發性酸與氨氣反應,形成對比實驗,便于學生進行探究性思考。
。4)還原性——補充演示實驗
氨還有沒有其他性質呢?學生從化合價入手,猜想氨有還原性。學生的猜想對不對呢?補充兩個演示實驗進行驗證。
一是氨與氯氣的作用,將一瓶氯氣倒扣在滴有濃氨水的集氣瓶上,出現了大量白煙。
二是氨的催化氧化。使用氧化鉻作催化劑,先用酒精燈對催化劑進行預熱,同時緩慢鼓入空氣,待催化劑紅熱后,撤走酒精燈,加快鼓入空氣。這時可以看到,隨著空氣鼓入的節奏,催化劑出現了一亮一暗的現象,并且,集氣瓶中出現了紅棕色氣體。
第三個環節課堂小結
及時進行課堂小結,再次突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習線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第四個環節鞏固練習
使用課后習題,進行知識的鞏固。
第五個環節課后研究
分為三個方面:
1、實驗探究
2、網上尋寶
3、身邊的化學
六、板書設計
第二節氨銨鹽
一、氨的結構
電子式結構式三角錐型
二、氨的物理性質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比空氣輕,極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可用作致冷劑。
三、氨的化學性質
1、與水的反應
NH3+H2ONH3·H2ONH4++OH-
微粒:NH3、H2O、NH3·H2O;NH4+、OH-、H+
2、與酸的反應
NH3+H+=NH4+檢驗
3、與氧化劑的反應
8NH3+3Cl2=6NH4Cl+N2
4NH3+5O24NO+6H2O制硝酸
小結:溶解性、堿性、還原性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
本節在化學鍵的基礎上,介紹了氨的分子結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又介紹氨與水、氯化氫、氧氣的反應,在介紹氨與水的反應通過“噴泉”實驗,說明氨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氨溶于水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因了可遞反應的知識。在介紹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檢驗時,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歸納出銨鹽的共性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然后采用討論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出檢驗銨離子的方法。這樣,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
關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討論式的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習思考,再通過實驗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本節教材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銨離子的檢驗。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指導氨的性質的學習,對于本節的實驗,可根據實驗特點和教學實際可采用“驗證式”、“探究式”、“邊講邊實驗”等方式 。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寫出氨分子的電子式,從其結構入手,指明 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噴泉”實驗說明 極易溶于水。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 的物理性質。
2.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噴泉”的探究性實驗酚酞溶液進入燒瓶后變為紅色,進而分析得出形成堿性溶液,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過程的可遞反應解釋顯堿性的原因( )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離子。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對于氨水的不穩定性,教師可補充演示實驗,并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產生。(指明該方法是常用來檢驗氨氣的方法之一)。同時,該實驗也為銨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為更好地區分氨水與液氨,可引導學生列表進行比較。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該部分內容,然后將[實驗1—3]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此性質,啟發學生聯系氨與水反應生成堿進行思考,分析得出氨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該知識拓寬完成氨與硝酸、硫酸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時,會產生濃的白煙,這是檢驗氨氣的一種方法。
。3)氨與氧氣的反應
此知識的引入建議從部分結構入手,氮元素呈-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態,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條件能與強的氧化劑發生反應,引出氨氣與氧氣的反應。
二、銨鹽
1.銨鹽受熱分解
銨鹽的受熱分解較分復雜教學中不能隨意拓寬。只要求學生掌握 、 受熱分解情況。但應注意 的受熱分解與 升華的區別。
2.銨鹽與堿的反應
通過[實驗1—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銨鹽的通性—均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并讓學生根據 、 與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通過該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氨的實驗室制法
可以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反應原理由學生討論選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總結。
【高中化學氨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6-25
高中化學《硝酸》說課稿11-19
高中化學說課稿06-15
高中化學說課稿09-11
人教版高中化學電源說課稿04-28
【熱】高中化學說課稿11-14
【熱門】高中化學說課稿11-14
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11-14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精選20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