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七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
這部分教材先介紹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再從呼吸系統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引入呼吸運動和氣體交換的有關知識。即三個中心問題:
1、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2、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
3、人體內是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
呼吸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與消化、運動、循環、排泄系統存在緊密的聯系,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與物質的交換,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學好這一部分內容也有助于對“新陳代謝”的深入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2)理解呼吸運動的原理,了解呼吸頻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氣體交換的原理,掌握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及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2、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推理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生物是一個統一整體”及“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辨證思想。
通過學習人工呼吸,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通過學習呼吸頻率、肺活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1、肺的結構和功能
2、呼吸運動的過程
3、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
分析:
(1)肺的結構和功能是學習本節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不僅可以使后面的學習比較容易,還能使學生體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普遍現象,有利于生物學觀點的建立。
。2)呼吸運動是本節基礎知識的重點。該原理需要通過學生觀察一系列的動畫之后,經過推理、判斷等思維過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重點。
。3)呼吸運動解決的是人體外環境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問題,接著要解決的是肺泡與血液之間和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如何交換問題,無論從知識的完整性來看,還是從能力的培養來看,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難點:
1、呼吸運動的過程
2、擴散作用及氣體交換的過程
分析:
。1)呼吸運動是負壓呼吸,而學生還沒有壓強的概念,就很難理解空氣是“壓入”肺內而不是“吸入”肺內。
(2)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擴散作用,而擴散作用這個物理概念要從生物學的角度教給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組織細胞里的氣體都是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讓學生理解體內氣體交換的微觀過程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二、教學方法
自學導思法——老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
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自學導思的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運動的演示實驗是平面的,不夠形象,很難形成知識的遷移。而媒體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將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學習方法指導
1、指導觀察模型、圖片和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隨著老師的設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發現并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系,總結出生物學的“統一”原理。并學會運用這種原理指導以后的學習。
4、學會用系統表、表格、圖解表來總結,便于記憶。
四、教學程序
下面通過教學程序來談談教法、學法的具體應用。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有哪些?
學生活動:
請學生像游泳時練習憋氣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
2、氣體的進入是由哪個系統來完成的?通過生活常識來設問,激發了興趣,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課題,
新知識學習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設問: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學生活動:
學生自學教材,觀察教材中的系統模式圖,觀察人體模型,邊觀察,邊思考,邊記憶,提醒三點:
① 看書和看模型要聯系自己的身體,聯系外界氣體進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觀察
、 注意喉、氣管與食道的位置關系。
合起書看投影圖,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稱。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身體實際來學習,使學生感到能為自己的健康服務,從而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習的興趣。
提醒學生觀察圖形、模型時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依次觀察,使觀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條理和細致的特點,進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重點突出肺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向學生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辯證觀點;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設問:
1、呼吸系統各組成器官有何特點?
2、鼻涕和痰是怎樣產生的?
3、為什么呼吸道有清潔氣體的作用?
學生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上述問題,各小組匯報結果,教師小結。
設問: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豬肺實物,觀察肺的層層放大圖,自學肺的結構特點,開展討論,并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教師評價。
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示媒體動畫一
我們進行呼吸,外界氣體進入體內的什么器官?
那么氣體是如何進入肺的呢?
學生活動:
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如何變化。
那么胸廓變化與吸氣和呼氣有什么關系呢?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來獲取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疑問,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皩W習有得必先有疑”,善于發現并提出問題也是人的一項重要素質。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新知識學習示媒體動畫二、演示實驗
學生活動:
觀察動畫,演示實驗,思考為什么手拉橡皮膜,氣球就擴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縮,氣球則縮。
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胸廓擴大——rarr;外界氣體入肺
胸廓縮小——rarr;肺內氣體排出通過形象直觀的媒體動畫和教師演示實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先讓學
生明白是胸廓變化引起氣體進出肺的,解決肺的負壓吸氣問題。再讓學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變化的呢?最后綜合思維。形成對呼吸過程的整體理解。
與教材相比,這種教學順序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生更容容易接受。
強調學生在觀察動畫時,要有目的,有重點、有次序、有對比地觀察。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變化的呢?
示媒體動畫三(側面觀和正面觀)
學生活動:
觀察媒體動畫,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參與引起胸廓的變化?
2、肋間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肋間肌舒張,胸廓如何變化?
3、膈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膈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示媒體動畫四,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運動,也反映了膈的運動,肺的體積變化也體現出了。
學生活動:
要求學生結合動畫,以及前面的觀察結果,開展小組討論后,通過層層推理,依次說出吸氣的過程。利用表格來進行總結。
至于呼氣的過程正好與吸氣相反就可以了?梢灾笇W生采用對比記憶。
學生活動:
呼吸頻率:
讓學生進行自測1分鐘呼吸的次數,并報告結果。讓三、四個同學快速做15個起蹲動作,馬上測定1分鐘內呼吸的次數。請學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頻率?
肺活量:
結合體檢經驗,強調肺活量是在盡力吸氣后,再一次盡力呼氣呼出的量。討論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標。
人工呼吸:
強調是人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體字標出的工作。再介紹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過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學習,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通過呼吸頻率、肺活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新知識學習人體內如何進行氣體交換?
。1)由學生實驗引入
學生活動:
先讓學生來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氣的實驗,通過實驗結果對比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繼而提出為什么呢?(問題產生)
再問: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來?
——組織細胞利用了氧而產生了二氧化碳。
再問:肺吸入的氧是如何進入體內組織細胞的呢?體內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圍繞氧和二氧化碳的來與去層層提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符合探究式學習規律。
學生親自動手,有利于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2)原理
學生活動:
噴灑空氣清新劑,為什么前排的同學先聞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學后聞到?
觀察圖片,為什么在書房能聞到廚房里的香味?
觀察動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氣體分子由濃度高向濃度低方向擴散。通過一些現象(香味的擴散),這是一種感性認識,再用一個模擬動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
。3)過程
學生活動:
觀察動畫,要學生結合動畫,開展小組討論,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將氣體交換的原理遷移到這里,說明為什么氣體擴散的方向是這樣的?
應強調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與肺泡部的氣體交換相對比地學習,相對比地記憶。
在這里還要特別強調發生了氣體交換后,動脈血和靜脈血是如何轉變的?加深對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結合血液循環的路徑,強調氣體是由血液進行運輸的。從而把氣體交換與血液循環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對呼吸全過程的整體理解。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與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過程,通過用媒體動畫的形式來展現微觀的生理動態,突破難點。
這里是用層層提問的方式,側重的是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培養。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體現了呼吸與循環系統的聯系。
小結
練習學生活動:
今天我學到了什么?
課外閱讀:煤氣中毒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指導學生進一步獲取信息,處理信息。
板書設計:
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概括,我的板書設計分三大塊。
第一大塊是用系統表來總結呼吸系統的組成。
第二大塊是用表格的形式來總結呼吸運動的過程和原理。
第三大塊是用圖解來總結呼吸的全過程。
這種板書設計突出重點,突出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簡潔明快,體現了板書設計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與藝術性。
練習與評價:
我精心編擬了難度適宜,題量適中的練習,穿插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及時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反饋評價,學生則可以通過練習對所學知識鞏固提高。
在練習的內容上,主要分為基礎知識題,分析思考題,綜合應用題。層次分明,有利于考查學生的能力。
在練習的形式上,讓學生以游戲式愉快參與,輕松投入,答對有電腦獎勵,答錯有電腦鼓勵,有的題目還讓學生親自上臺來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練習方式,注重學生的認知心理,符合現代教學法的基本原則,使學生感到學習“易”、“趣”、“活”。
五、教學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說明一下,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優點,以及其理論依據。
1、注重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模型、學生實驗,特別是現代多媒體教學等直觀手段,動與靜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形象生動,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2、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
教學設計中有大量學生活動,充分給予學生表現的空間,活動的空間,思維的空間,通過啟發式教學,逐步引導觀察和思維,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調節》中有關于生長素的內容。由于這節課是一節復習課,學生在之前的學習已經對本章內容有了初步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這節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對生長素的知識有一個系統歸納。從高考的考點入手,一個一個知識點的把重難點進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是生長素的發現史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難點是光照偏轉問題和生長素的雙重性。對于重難點,采用例題加習題的方法,結合學生的自主分析進行突破。
說學情
這節課我面對的學生是高二(28)班的學生,這個班學生的中男生占大多數,因此課上課氣氛較活躍。學生反應較快,思維靈活。但是28班男生的普遍存在的缺點是對基礎知識的不重視。一味的去追求難,偏的題目。而高考中,出現偏題怪題的可能性不大,高考注重的還是一些基礎和重點內容。所以針對28班學生這種特殊的知識現狀,我力求從最基礎的開始,通過反復的強調一些該掌握的知識點,考點。加深,加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輔以從基礎知識延伸出來的相關習題的變形,逐步提高學生對基礎的重視和解題的能力。
說設計
作為一節復習課,傳統的的教學方法是羅列知識點,強調學生去記憶,而這種強調記的過程,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也很容易被學生遺忘,這樣,復習的效果就會很不理想。所以這節課,我設計的亮點是對于生長素的發現史這個知識點采用 “引導----探究”式探究性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布魯納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探究性學習模式。它要求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動學習,強調讓學生自己思索、探究和發現事物。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探究知識的過程統一起來。而“引導”的作用主要在于要對事物原有的發現過程從教學的需要加以編制,以縮短、減少發現過程的難度,使之沿著最簡捷的路線進行。
另外我注重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注重科學研究的過程,而并非是只強調結果。而且設計的問題,環環緊密相扣,對學生思維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認同生物學知識主要來自科學實驗,領會生物學實驗中材料選取、理化技術的使用、巧妙的設計以及對復雜的結果進行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說反思
通過這節課,也使我體會到:新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將知識的獲取過程化,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研究過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運用新理念指導生物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事實上,教師的責任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導作用更突出了。當然由于本節課是復習課,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每個知識點,我都力求精選習題,通過習題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對考點進行逐一突破。從教學效果上看,這種處理方法也是正確的,當然,在一些細節上的處理,還有待加強,如更應該關注個別學生,了解學生在知識層面的上差異,從而在整體的教學效果上有進一步的提高。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3
1、本節內容的地位
神經調節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冊)中第四章"生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的一大重要內容,它與動物的激素調節相輔相成,共同協調的完成著生活的使命,同時它也是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與神經調節有著密切的聯系。神經調節,尤其是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和神經元之間的傳導,幾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本節知識還可與多個有關的知識如"細胞膜、細胞器、動物的新陳代謝、內環境的穩態"等聯系緊密。學好本節知識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其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重點、難點的確定
在本節課中,有部分內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階段已經初步學習過,學生應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興奮的傳導對于學生是全新的知識,也是比較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興奮的傳導不僅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3、課時的安排:
由于本節內容的重、難點較多,且大多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本節知識將分成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為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興奮的傳導,第二課時為大腦皮層對軀體運動、語言和內臟活動的調節。本節課我主要講的是第一課時
。ǘ┙虒W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俳Y合初中的知識理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調節的結構基礎
、诮涍^學習理解興奮在神經纖維和神經元之間的傳導過程
b、能力目標
、倥囵B學生以發散、求新、求異思維為主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谂囵B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c、情感目標
幫助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ㄈ绾芜_到)
1.利用學生在初中就已經學過的人體的神經調節為基礎,再借助于媒體的展示,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復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結構基礎。
2.在掌握神經元的結構基礎上,利用媒體的動畫功能,通過學生的討論、探究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理解興奮在神經纖維和神經元之間的傳導過程。
3.在教學中,通過多設疑、多提問、多討論、多分析、多探究,培養學生以發散、求新、求異思維為主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主體意識及探究的精神。
4.通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利用研究性的課題,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ㄈ┙虒W的重點、難點
在本節課中,興奮的傳導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它不僅知識比較抽象,而且在理解的過程中還要用到物理學的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層層設疑,步步追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自學、思考、分析、討論,然后找出正確答案。并在此充分運用多媒等信息技術和手段,借助于它們的直觀、形象、動態等多種功能來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使整個知識結構一目了然
。ㄋ模┙虒W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課程為本、追求實效、實踐創新"的思想,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指導下,我采用了啟發式教學、演示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我選擇了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手段,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各種信息技術資源來支持學生的"學習",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教學理念。
。ㄎ澹⿲W習方法
"授人與魚,莫過于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點不是僅僅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探究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根據自身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發展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虒W程序
1、創設情景引出"神經調節"一節
2、新課教學:本節課我準備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①復習反射和反射弧有關知識;②理解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過程;③理解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
。1)第一層次:反射、反射弧
在新課開始時首先設疑,接連拋出"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是什么?""它由幾部分組成?"(組織學生回憶、思考,并展開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優點:在本層次中,通過開篇設疑,喚醒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在回憶舊知識的同時,去領會新知識的意義,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與老師的問題形影相隨,為教學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礎。在本層次最后再輔以相應練習,起到及時鞏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第二層次: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在此基礎上,提出"1、神經纖維在未刺激時,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如何?當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細胞膜內外電位如何變化?""2、在神經纖維上局部電流是如何形成的?""3、興奮是如何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等一系列問題,(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因為興奮的傳導對于學生是全新的知識,比較陌生。在此,安排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先閱讀課文中相關的知識,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熟悉程度,從心理上產生較強的可接受性,便于對知識的理解,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接著再組織學生對上述知識進行分析、討論),并輔以動態的多媒體課件加以說明,加深理解。
優點:這樣,通過老師的精心設疑,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問題情景和條件。經過點撥和追問,層層質疑,化解難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CAI課件的動畫功能,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知識具有更強的可接受性,增強了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
為了幫助學生能正確理解剛才所學的知識,在此及時安排一個思考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檢測,并突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可以雙向進行。
。3)第三層次: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在這一層次開始前,首先利用多媒體精心設置一個疑問"當興奮傳導到神經纖維的末梢時,是怎樣到達下一個神經元的呢?"從而使"興奮在實際功能纖維上的傳導"自然、流暢的過渡到"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同時培養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引起學生探究下一個問題的欲望。在學生充滿疑惑的情況下,將知識轉換成問題拋出:"1、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什么來傳遞的?它由哪三個部分構成的?""2、興奮是如何從一個神經元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海洋的浩瀚和自身世界的渺茫,增強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在問題的引導下,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觀察圖形。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討論后得出結論。
b.原因:為了形象的展現出突觸的結構,在此利用多媒體的放大功能,突現出突觸,了解其結構。同時為了克服興奮在此傳遞過程中的抽象性,再利用CAI課件展示興奮在兩個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并緊隨著安排一個思考題使學生在再一次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興奮在突觸中的傳遞過程。進而突出興奮傳導的單方向性。
在這一層次中,通過教師條理清晰的提問,可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吸納、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網絡,有利于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同時,形象、生動的課件,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動態的演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使突觸部分的興奮的傳導過程一目了然,突破了難點。最后,再通過小練習,起到及時鞏固的作用。
3、總結
學生在教師的提示和問題的引導下,完成對本節課的知識的歸納和小結。利用簡煉、清晰的語言,再一次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4、鞏固練習<略>
。ㄆ撸┌鍟O計<略>
。ò耍┎贾米鳂I隨堂練習(24)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水分代謝”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的重點內容,它與前面所學知識如細胞成分、結構及植物根、莖、葉結構等內容聯系非常緊密;也為今后學習“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內容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了解植物細胞的吸脹吸水;水分的運輸和利用。
(2) 理解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義。
(3) 通過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進一步理解滲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標
通過滲透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方法,培養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實踐價值,增強學生關心生產,關心水資源的利用等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滲透吸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
因為只有理解了滲透吸水原理,才能理解細胞吸水的條件,理解影響植物細胞吸水的各種因素,植物體內細胞間的水分傳遞和植物整體水分吸收、散失原理,并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獲得細胞吸水和失水與環境溶液濃度的關系的感性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以及影響細胞滲透吸水的內外條件。
教學難點:分析滲透原理,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是教學的難點.
因為在滲透作用中,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通過半透膜向濃度高的一側滲透,這涉及到生物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的結合,對此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另外,引導學生如何從實驗現象理解細胞滲透吸水,失水,從而進一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有一定的困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滲透裝置”的小實驗,“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整個動態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而在動手實驗中,整個動態過程用肉眼是觀察不到的。通過動態演示整個過程就能把復雜的問題具體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這樣的教學情景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良好的作用。
二、 說教法:
1、探究教學法:這節課知識的理性較強,因而采用探究教學法更符合教學內容。創設聯想,提出探索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推理 用教學媒體對學生的推理結果進行驗證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探索結果。
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 說學法:
主動學習法:通過設疑引入,邊講邊演示動畫,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設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 說教學過程:
(一)關于引言:
俗語導入創建輕松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棵大樹是如何將土壤深處的水分吸收并運輸到樹梢?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有什么作用?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水分的吸收,以及運輸和利用、散失即水分代謝過程。
(二) 關于新課教學的安排
1、讓學生清楚植物根尖的結構,教師采用邊動畫演示邊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的知識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是根吸收水分最活躍的部位,這樣為理解成熟植物是一個滲透系統做準備。
2、 利用多媒體演示 “滲透裝置實驗”
創設情景,提出探究問題:過一段時間,裝置會出現什么現象?為什么?液面會不斷地上升嗎?
學生推測:
A、燒杯中的水進入漏斗
B、由燒杯進入漏斗中的水多于由漏斗出來燒杯的水
利用電腦動畫從微觀方面演示水分子出入半透膜的過程,對學的推理進行驗證,同時講清楚半透膜的性質,驗證B的正確性。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滲透裝置應具備的條件:
(1)滲透裝置的條件:
A、半透膜。
B、半透膜兩測具有濃度差。
(2)滲透作用: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進入下一個探究話題]
提出探究問題:成熟的植物細胞為什么主要通過滲透作用吸水?細胞是否也具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出示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及與滲透裝置的比較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對比加深理解,驗證了成熟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滲透系統。
教學預測: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把細胞膜當成半透膜,教師進行比較講解原生質層具有半透膜的功能。
設疑引入:既然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怎樣設計一些實驗來驗證它呢?細胞在吸水或失水時的形態又如何變化?
3、教師電腦演示動畫“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同時層層質疑:造成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么?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的空隙充滿了什么物質?為什么?死細胞能否發生質壁分離?對外界溶液濃度有何要求?把已發生分離不久的細胞放入清水又會發生什么現象?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失水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吸水
讓學生討論:如果不用濃蔗糖溶液而用NaCl溶液,細胞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這樣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所學的知識,并用動畫對學生結論進行驗證。
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具有大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細胞,靠滲透作用吸水,在什么條件下,這些具有根毛的表皮細胞會吸收地壤中的水分呢?這與成熟區細胞是吸水最活躍的部位相呼應。
討論:農業上提倡“薄肥勤施”,如果一次性施太多的肥料,很容易引起“燒苗”現象?為什么?請同學們根據今天學的滲透原理來解釋。
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4、 電腦動畫模擬植物根吸水、利用、運輸、散失的全過程,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理解得更為透徹。舉日常實例讓學生歸納蒸騰作用的意義。
(三)結合實際進行課堂小結:植物的移栽,要注意保護植物的根毛,同時要去掉大部分葉片,以利植物成活,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把兩部分知識統一起來,同時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四)課堂練習,反饋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問題。
五、效果預測: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俗語引入,激發興趣,通過直觀的動態演示,給學生以生命現象及過程的動感和真實感,突出了重點,滲透吸水,突破了難點,使學生較易理解和接受教材內容,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和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并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課題
新陳代謝與酶
(二)課型
探索性實驗課
(三)教材內容及位置
現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第一節45~48頁
(四)課時安排
本節重點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與酶的發現史聯系起來的,可采用講述法。酶的特性是通過探索性實驗實驗四、實驗五,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和總結得出。
根據教參,講述和實驗約2課時。如果將兩節課分開,不利于整體教學,因此,我計劃用兩節連堂課在實驗室內完成該節全部教學目標。
(五)編排意圖
教材緒論說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全部有序的化學反應的總稱。既然是化學反應,就有催化劑。教材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通過探索性實驗得出結論,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也是讓學生知道實驗是生物學的學習研究和實踐中不可缺少的。
(六)前后聯系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學習過多種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學性消化的作用且做了“觀察唾液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本節從酶的發現史入手,簡單介紹過程,總結得出酶的概念,再通過實驗得出酶的特性,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其它生命現象奠定基礎。
(七)教學目標
1、酶的發現(A:知道)2、酶的概念(C:理解)
3、酶的特性(C:理解)
、賹嶒炍澹
a、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方法
b、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學反應
②實驗四:
a、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
b、探索過氧化氫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以上目標是按《大綱》要求確定的。
(八)教學重點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需要適宜條件的特點
實驗教學是訓練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故本節的能力培養與知識教學同等重要,同為重點。
(九)教學難點
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的實驗。
(十)教學關鍵
正確的認識來源于正確的認識方法和過程,對本節內容,學生知識的獲取來源于正確的實驗操作而總結的結論,故應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程序,引導學生總結出正確的結論是本節關鍵所在。
二、學情分析
(一)現有基礎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生物》時,本應有多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由于我市具體條件限制,許多學生在中學階段尤其是生物學科基礎差,前后聯系不強,加之高中教材前面才安排了“三個實驗”,給本實驗操作有一定難度。
(二)學習動力
高中學生正處青春期,好奇心強,加之才開始接觸生物實驗不久,所以學生對實驗教學喜而不厭,興趣是動力的源泉,又可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積極性。
(三)學習能力習慣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和其它條件限制,學生習慣于偏重書本知識的理解記憶和習題解答,而不注重實際操作的訓練。這種狀況短時間內還無法糾正,學生往往抽象思維能力強,實驗技能差,實驗時習慣于得出“先入為主”的結論,達不到探索性實驗的目標。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須在實際課教法上采取相應措施。
三、課前準備
(一)實驗分組
宜將操作能力強與書本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合理搭配;選擇實驗能力較強、組織紀律性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以帶動各組實驗取得好的效果。
(二)器材準備
1、實驗器材:
新鮮的質量分數為20%的肝臟研磨液,體積分數為3%過氧化氫2溶液,質量分數為3.5%的氯化鐵溶液,質量分數為2%的新鮮淀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蔗糖溶液,斐林試劑(實驗現配),熱水。
2、其它器材:
試管、量筒、燒杯、試管架、溫度計、石棉網、三角架、酒精燈、火柴、衛生香等。
以上均可由實驗員準備。
(三)預試實驗
教師必須先做預試實驗,可驗證或修正實驗步驟等,使實驗的關鍵和難點能心中有數,以便調控實際教學程序。
四、教法分析
(一)講述法
通過教師的語言闡述,讓學生知道一些有關本節內容無法驗證的知識,也便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在實驗探究中集中注意力,得出正確結論。
(二)實驗法與演示法
實驗法與演示法是生物直觀教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使學生手腦并用,從感性材料獲得感性認識,從現象中總結出結論,同時培養基本操作技能。在實驗中,老師演示方法步驟的關鍵和難點是必不可少的。故兩種方法是本節課聯系的主要教學方法。
(三)發現法與對比法
探索性實驗要求課前不必預習,以避免“先入為主”,通過教師指導、設問;學生自己操作、探究,在實驗中發現現象。同時,對實驗前后的認識和現象進行對比,再進一步分析實驗結果,總結歸納,得出酶的高效性、專一性等,從而培養基礎技能和訓練思維能力,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五、學法指導
(一)強調規范操作
規范的實驗操作具有科學性強、效率高、目標一致,節省材料等特點,故應提倡并強化操作程序,糾正錯誤的操作習慣,提高實驗效果,以達到實驗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二)指導觀察
觀察是學生獲取實驗現象的重要環節,指導學生觀察要具體、細致,且忌目無重點。
(三)引導討論、歸納
要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適當地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六、教學程序
在本節教學中,教師先用講述法學習酶的定義,再用實驗法探究得出酶的特性。對酶特性部分,教師講解宜少而精,大量時間應由學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突出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實驗四與實驗五同時進行,所以,進行實驗時宜采用分段式,即講解一段,學生獨立操作一段,學生總結出結論后再進行下一個實驗。具體如下:
強調幾點:教學與實驗一并進行,要遵守組織紀律,一切聽從指揮。
(一)組織講解酶的發現
1、酶的發現史
2、酶的概念
(二)組織教學酶的特性
1、實驗四: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統一講解和演示
、俸單觥皩嶒炘怼保哼^氧化氫酶、Fe3+均可催化H2O2分解為H2O和O2
②簡析目的要求:學會探究酶催化效率方法,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催化效率高低。
、垩菔疽幏恫僮鳎喊搭A先標明的步驟規范演示,注意只演示步驟,不說明結果。
(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指導
指導要點及設問
、偌尤脒^氧化氫酶液和FeCl3液后,應立即用手指堵住管口,并立即觀察實驗現象。
②向試管內液面上方放入快要熄滅的衛生香時,動作要快,但不要插入到氣泡中,以免使衛生香潮濕而熄滅。
、圻^氧化氫溶液有一定的腐蝕作用,應提醒學生注意,加藥品時切勿濺到皮膚上。如果濺到上面,應立即用清水沖洗掉。
、墚敺謩e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已知數量的Fe3+和過氧化氫酶分子后,哪個試管產生的氣泡快、多?(加過氧化氫酶的試管)
、菽膫試管內反應產生的氣體能使熄滅的衛生香猛烈地復燃?(加過氧化氫酶的試管)
、拊嚬苤挟a生的氣體各是什么?(均為氧氣)
(3)引導總結得出結論
根據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得出酶的特性之——高效性
2、實驗五:
(1)統一講解和演示
、俸單鰧嶒炘恚旱矸酆驼崽嵌际欠沁原性糖,它們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均能生成還原性糖。還原性糖能夠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氧化亞銅沉淀,用淀粉酶分別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試劑鑒定有無還原性糖。
、跍\析目的要求: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作用特定的化學反應,探索淀粉酶是否催化這兩種化學反應。
、垩菔緦嶒灢僮
(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指導要點及設問
、僦苽涞目扇苄缘矸郾仨毻耆鋮s后才能使用,如果溫度過高,會破壞淀粉酶的活性。
、谧⒁鈨芍г嚬軕旁谒疁貫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會降低化學反應速度。
、廴绻诱崽堑脑嚬芤渤霈F磚紅色沉淀,要指導分析原因:
a、蔗糖液放置時間過長,蔗糖被微生物分解成還原性糖,影響實驗結果
b、試管未洗干凈也會影響
c、蔗糖本身不純凈
④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酒精燈,杜絕隨意用火。
、菰趯嶒炦^程中,兩支試管的顏色發生怎樣的變化?
加入淀粉的試管: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加入蔗糖的試管:淺藍色不發生變化
、薇5分鐘的目的是什么?(保證有足夠條件供酶分解)
(3)討論總結
通過實驗讓學生明確: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對蔗糖不起催化作用,從而得出酶只有專一性,也推導出酶的多樣性特征。
(三)課堂小結
1、通過講述法和實驗法探索,得出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多樣性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需適宜的外界條件。
2、糾正實驗課中學生的不正確操作。
(四)練習設計
1、本節練習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回答在教學程序中的設問,讓學生邊觀察邊回答。
2、各小節實驗的總結提問。
3、課后練習
①完成實驗報告冊上的練習,落實基礎。
、谕瓿梢粋探索性實驗:酶的活性受溫度和PH值的影響。
七、板書設計
正板書(大黑板)
新陳代謝與酶
1、酶的發現史:1773年斯帕蘭札尼實→1836年施旺→1926年薩姆納→1980年切赫
2、酶的意義: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
(2)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某一種或某一類化合物的反應
注:由于酶的專一性,反應也如此復雜,酶具有多樣性
(3)酶需要適宜的條件
適宜的溫度:38℃左右催化率最高
適宜的PH:絕大多數酶在PH=7的環境催化效率最高
小黑板板書
實驗四: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
實驗五: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6
一、專題說明
高考復習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尤其是以某一知識為中心的專題知識,基于這點考慮,本人認為“細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以此為中心,構建知識體系;廣泛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同時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是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質的合成、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從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到細胞,認識系統內的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及細胞器之間是怎樣分工合作,協調配合來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的,為后面學習細胞的能量的供應和利用奠定細胞學基礎。與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有關的內容,也是歷年高考的重點,今年的考試說明中也體現它的重要性,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15%。所以以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為主線,緊緊圍繞細胞這個核心概念構建知識網絡,將是本專題最重要的任務。
二、學情分析
維果斯基說過:“良好的教學應走在發展前面”,教學內容和方法應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對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已經初步了解,對細胞亞顯微結構圖的各種細胞器能初步識別,掌握了細胞膜、液泡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知識。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平時學習生活中也積累一定的有關細胞的知識。學生潛在的發展水平:不能將已有的知識很好進行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這個專題進行整理,學生就能把所學知識系統化,理順知識點間的關系,找出它們的聯系,編織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做,學生就能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就能對知識的記憶和檢索,就能在高考解題中確定解題思路,尋找解題突破口,確定解題的知識范圍和答案。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ㄒ唬⒔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特點,理解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各種方式,
。2)知道細胞核、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能對細胞亞顯微結構圖識別和運用,理解各細胞器生理功能
。3)學生能列舉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具體例子
2、、過程與方法:
(1)描述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以及磷脂分子與蛋白質分子的關系
。2)用類比、歸納的方法,列表描述細胞核、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3)結合例題分析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學會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建立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統一的觀點
。ǘ、重點、難點
1、重點:
。1)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點,被動運輸、主動運輸,各種細胞器的主要功能
。2)細胞亞顯微結構圖的識別和運用,各種細胞器的生理功能
2、難點:
。1)細胞各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2)細胞膜上脂質和蛋白質都是運動的
四、教法和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教法關鍵在于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
主要教法:
1、問題情境教學法
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思考,如細胞進化趨勢越來越小嗎?為什么?給你磷脂分子,你將如何做出磷脂雙分子層的結構?溫度對膜厚度有何影響?為什么無細胞質的核很快死亡,而無細胞核的細胞生活一段時間后才死亡?等等問題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解決情境問題。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回顧知識,形成技能。同時通過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建構知識,應用知識,從而達到知識的同化,能力的訓練。
2、直觀教學法:
通過視頻等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本節課利用視頻是人和老鼠細胞融合過程,從直觀上對細胞膜的流動性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對該過程的細胞融合方法有哪些?影響流動速度的因素
有?做一歸納,還通過fLAsH動畫,例如:物質出入細胞膜的方式的動畫模擬,讓學生很快的回憶其他們之間的區別點,然后再通過三個曲線圖的對比,加深學生對物質跨膜運輸的理解和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思維強度。
主要的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這些信息來同化新知識,并將新知識放置在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適當位置,形成學習生物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方法。本節課主要對以下學法進行指導:
(1).探究性學習
科學探究作為發現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律的過程和方法,在科學教育中有重要的意義。在分析細胞膜的結構這一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來推演結論,另外我增加了一個有學生獨立完成探究的實驗設計,課堂練習例1,通過呈現水通道的素材,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該水通道就是膜蛋白。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獲取一定的知識的同時也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在分析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內容時,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
總之,具體做法如下:
、、教學生讀圖:通過指導識別細胞亞顯微結構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讓學生講: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對那些容易比較繁瑣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引導學生去歸納,對于難于掌握的內容,積極引導學生去議,鼓勵學生敢于講出自己的見解。例如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這一問題,讓學生舉例說明,在講的過程中,教師要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出現的差錯、漏洞,幫助學生歸納。
③、引學生想: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渠道去思考;運用對比、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法去討論,用辯證統一的觀點來分析。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想細胞器在功能上的聯系,細胞器與物質代謝的關系,細胞器與生殖發育關系,細胞器與遺傳變異及進化聯系,去總結:細胞中的三個子系統:膜系統,遺傳系統,細胞骨架系統,元和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④、帶學生做: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題,在每個難點的和重點的內容中都穿插了典型的例題,來幫助學生尋找解題突破口,確定解題思路,這樣學生就能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
掌握例如:課堂練習1、2、3
五、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整體把握,明確專題思想
首先對整個專題作個簡要介紹,牢牢抓住結構和功能相適應這一重要思想,所以第一環節先讓學生走近細胞,宏觀認識細胞。再讓學生走進細胞,由外至內逐一回憶和總結細胞的各種結構,同時還是抓住學生思維的薄弱點,就是結構如何決定功能,結構和哪些功能相適應,教師可以通過例舉具體例子說明,例如細胞膜具有一定流動性的是它完成各項功能結構基礎,如變形蟲的運動,白細胞的吞噬作用等等。第二點就是細胞是生物體內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但細胞功能的完成必須由細胞各結構的配合才能進行,必須強調細胞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如核質關系,各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等。分析清楚專題思想之后,通過設計幾道典型的習題,比如:通過課堂練習2,反饋學生對這一思想的認識。
。ǘ⒋顦驙烤,細化專題內容
引導學生思考,這部分知識點與其他內容之間的聯系,
第一:介紹細胞膜有關知識之后,要讓學生發散思維,寫出與之有聯系的內容,燃后教師總結,例如:與細胞的吸水與失水的聯系,與細胞融合的聯系
第二:從細胞器上看:細胞器在功能上的聯系,細胞器與物質代謝的關系,細胞器與生殖發育聯系,細胞器與遺傳變異及進化的關系,讓學生從縱向上進行練習思考,還可以,通過設計表格比較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在橫向上的比較,建構立體概念。讓學生知道知識點可以這樣歸納和總結,從而達到發散思維的目的。
第三:有關細胞核可以引導學生想到:核移植,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最后通過課堂練習的例3來鞏固。
。ㄈ、總結歸納,建構知識網絡
用概念圖可以有效地組織課程內容,激發學生自主構建生物學知識體系,使知識概括化、網絡化,并能靈活地遷移,以概念圖的形式,讓學生對本專題的概念及重點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走出細胞來看細胞之間的聯系,概念圖的好處是可以讓從總體上把握知識點間的聯系,為以后的復習提供方便,對于這部分的處理主要讓學生自己來歸納,我僅僅是查漏補缺的作用。
六、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它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五章第一節。接下來我從以下三個環節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節內容有初中生物學作為基礎,與化學也有一定的滲透和聯系,因此應做好舊知識的調動和學科之間知識的遷移。這即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為學生學習動物和植物代謝作用做好鋪墊,本章節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主要內容
本章節的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問題式探究模式,以問題為紐帶。
本節從開頭就創設了“問題探討”的情境--200多年前斯帕蘭札尼有關探究鷹消化食物原理的著名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明確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酶起了重要作用;關于酶的化學本質,教材沒有平鋪直敘地講述,而是引導學生對有關前人的認識科學家對酶的認識過程的一系列資料進行分析;最后又通過巧妙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實例讓學生理解酶的特性,這使得學生基于問題解決構建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本教材的編制合理,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3、教學目標
教育總是具有教育性的,隨著生產、科技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教師更應該重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據國家教學大綱,教材及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認知規律和我國素質教育要求把本節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a、細胞代謝的概念。
b、酶的作用和本質。
c、酶的特性。
d、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b、介紹生物實驗常用的方法,理解掌握設計對照試驗的原則;
c、讓學生理解欣欣向榮的生命體所需的能量,需要復雜的化學反應。
。3)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不畏艱辛,追求真理的態度,樹立堅韌的人生態度;b、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運用
在確定了教學任務,具備了相應教學內容之后,教法選擇成為極為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整個教學中,堅持啟發探究性原則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談話、觀察和實驗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根據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2、學法指導
根據不同的教法,指導學生的具體學法;通過指導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方法。
三、說教學設計
本節課主要是圍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展開的,我分3個層次來設計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言在教學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課我采用設疑的方法,提出問題:
(1)人體內每秒鐘要進行上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為何能如此快速、高效、有序、順利進行的呢?
。2)化學反應需要能量,使參加化學反應的分子要從常態變為活躍狀態,那么酶是否提供了能量而加快了反應速率呢?
(3)酶是如此的神秘,但科學家們還是揭開了它那神秘的面紗,你揭開它了嗎?
2、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通過本節課教學,讓學生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引導學生總結酶的作用。
。2)通過形象比喻,使學生理解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3)通過一系列以往科學家的探索過程,解釋酶本質及樹立學生的人生態度。
。4)通過貼近生活實際的例子和形象比喻是學生理解和運用酶的特性。
3、深入鉆研,總結提高
將知識系統化,明確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實驗,并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酶的本質。
酶的特性。
。 2 ) 教學難點
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實驗中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3)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突出最本質、最主要的知識、一句因材施教教學信息及時反饋的原則,再出示練習,分為鞏固題和運用題。
板書設計: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活細胞
酶的產生
催化
酶的作用
大多是蛋白質,少數RNA
酶的本質 大多是蛋白質,少數RNA
酶的特性總結:酶和無機催化劑相比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但還必須要有一定的適宜條件。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七篇】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七篇08-03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六篇08-10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10篇08-08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九篇08-07
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七篇07-18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8-17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08-17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匯總9篇07-24
關于高中生物說課稿模板集錦七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