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中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07-31 11:31:06 高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合集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數學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合集5篇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1

          一、地位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的內容之一,等比數列是在學習了等差數列后新的一種特殊數列,在生活中如儲蓄、分期付款等應用較為廣泛,在整個高中數學內容中數列與已學過的函數及后面的數列極限有密切聯系,它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良好題材,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猜想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此,設計本節的數學思路上:

          利用類比的思想,聯系等差數列的概念及通項公式的學習方法,采取自學、引導、歸納、猜想、類比總結的教學思路,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發現意識,培養學生運用類比思想、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1)等比數列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等比”的特點

          2)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及應用

          四、教學難點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項公式解決一些問題。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預習自學環節。(8分鐘)

          首先讓學生重新閱讀課本105頁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預習提綱,要求學生閱讀課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問題

          1)課本中前3個實例有什么特點?能否舉出其它例子,并給出等比數列的定義。

          2)觀察以下幾個數列,回答下面問題:

          1, , , ,……

         。1,-2,-4,-8……

          1,2,-4,8……

         。1,-1,-1,-1,……

          1,0,1,0……

          ①有哪幾個是等比數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項能為零嗎?

         、酃萹=1時是什么數列?

         、躴>0時數列遞增嗎?q<0時遞減嗎?

          3)怎樣推導等比數列通項公式?課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還可以怎樣推導?

          4)等比數列通項公式與函數關系怎樣?

          (二)歸納主導與總結環節(15分鐘)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學生回答為主體,教師引導總結為主線解決本節兩個重點內容。

          通過回答問題(1)(2)給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并強調以下幾點:①定義關鍵字“第二項起”“常數”;

          ②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定義: =q(n≥2);③q=1時為非零常數數列,既是等差數列又是等比數列。引申:若數列公比為字母,分q=1和q≠1兩種情況;引入分類討論的思想。

         、躴>0時等比數列單調性不定,q<0為擺動數列,類比等差數列d>0為遞增數列,d<0為遞減數列。

          通過回答問題(3)回憶等差數列的推導方法,比較兩個數列定義的不同,引導推出等比數列通項公式。

          法一:歸納法,學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從次數中發現規律,培養觀察力。

          法二:迭乘法,聯系等差數列“迭加法”,培養學生類比能力及新舊知識轉化能力。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A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對數函數》。

          我嘗試利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教學,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評價分析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的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本章學習是在學生完成函數的第一階段學習(初中)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階段的函數學習。而對數函數作為這一階段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數之一,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函數及對數的內容,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皩岛瘮怠边@節教材,是在沒有學習反函數的基礎上研究的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同時對數函數作為常用數學模型在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例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課的學習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參加生產和實際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

          二、目標分析

         。ㄒ唬、教學目標

          根據《對數函數》在教材內容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學情分析,本節課教學應實現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體會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

          (2)、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掌握對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3)、由實際問題出發,培養學生探索知識和抽象概括知識等方面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探尋變量和變量的對應關系,通過歸納、抽象、概括,自主建構對數函數的概念;體驗結合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研究新問題的快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對數函數函數圖像和性質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不斷超越的創新品質。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中,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ǘ┙虒W重點、難點及關鍵

          1、重點:對數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在教學中只有突出這個重點,才能使教材脈絡分明,才能有利于學生聯系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2、 難點:底數a對對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的影響。

          [關鍵]對數函數與指數函數的類比教學。

          由指數函數的圖像過渡到對數函數的圖像,通過類比分析達到深刻地了解對數函數的圖像及其性質是掌握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關鍵,在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的思考緊緊圍繞圖像,數形結合,加強直觀教學,使學生能形成以圖像為根本,以性質為主體的知識網絡,同時在立體的講解中,重視加強題組的設計和變形,使教學真正體現出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特點,從而突破重點、突破難點。

          三、教法、學法分析

         。ㄒ唬⒔谭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啟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樣的原則和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并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實驗、探索、歸納;

          2、采用“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

          3、體現“對比聯系”、“數形結合”及“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

          4、投影儀演示法。

          在整個過程中,應以學生看,學生想,學生議,學生練為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加以引導點撥,與指數函數性質對照,歸納,整理,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回憶,自覺地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使新學知識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ǘ、學法

          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我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

          1、對照比較學習法:學習對數函數,處處與指數函數相對照;

          2、探究式學習法:學生通過分析、探索,得出對數函數的定義;

          3、自主性學習法:通過實驗畫出函數圖像、觀察圖像自得其性質;

          4、反饋練習法: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及其差距。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某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個數y是分裂次數x的函數y=2x,因此,知道x的值(輸入值是分裂次數)就能求出y的值(輸出值為細胞的個數),這樣就建立了一個細胞個數和分裂次數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問題一:這是一個怎樣的函數模型類型呢?

          設計意圖

          復習指數函數

          問題二:現在我們來研究相反的問題,如果知道了細胞的個數y,如何求分裂的次數x呢?這將會是我們研究的哪類問題?

          設計意圖

          為了引出對數函數

          問題三:在關系式x=log2y每輸入一個細胞的個數y的值,是否一定都能得到唯一一個分裂次數x的值呢?

          設計意圖

         。1)、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函數;

          (2)、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

          2、引導探究,建構概念。

          (1)、對數函數的概念:

          同樣,在前面提到的發射性物質,經過的時間x年與物質剩余量y的關系式為y=0.84x,我們也可以把它改成對數式x=log0.84y,其中x年夜可以看作物質剩余量y的函數,可見這樣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的。

          設計意圖

          前面的問題情景的底數為2,而這個問題情景的底數是0.84,我認為這個情景并不是多余的,其實它暗示了對數函數的底數與指數函數的底數一樣有兩類。

          但是在習慣上,我們用x表示自變量,用y表示函數值。

          問題一:你能把以上兩個函數表示出來嗎?

          問題二:你能得到此類函數的一般式嗎?

          設計意圖

          體現出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問題三:在y=logax中,a有什么限制條件嗎?請結合指數式給以解釋。

          問題四:你能根據指數函數的定義給出對數函數的定義嗎?

          問題五:x=logay與y=ax中的x,y的相同之處是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

          設計意圖

          前四個問題是為了引導出對數函數的概念,然而,光有前四個問題還是不夠的,學生最容易忽略或最不容易理解的是函數的定義域,所以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對數函數的定義域。

         。2)、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問題:有了研究指數函數的經歷,你覺得下面該學習什么內容了?

          設計意圖

          提示學生進行類比學習

          合作探究1:借助計算器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下列兩組函數的圖像,并觀察各族函數圖像,探求他們之間的關系。

          y=2x;y=log2x y=( )x,y=log x

          合作探究2:當a>0,a≠ 1,函數y=ax與y=logax圖像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

          在這兒體現“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

          合作探究3:分析你所畫的兩組函數的圖像,對照指數函數的性質,總結歸納對數函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

          學生討論并交流各自的而發現成果,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適時歸納總結,并板書對數函數的性質)。問題1:對數函數y=logax( a>0,a≠1,)是否具有奇偶性,為什么?

          問題2:對數函數y=logax( a>0,a≠1,),當a>1時,x取何值,y>0,x取何值,y<0,當0

          問題3:對數式logab的值的符號與a,b的取值之間有何關系?

          知識拓展:函數y=ax稱為y=logax的反函數,反之,也成立,一般地,如果函數y=f(x)存在反函數,那么它的反函數記作y=f-1(x)。

          3、自我嘗試,初步應用。

          例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y=log0.2(4-x)(該題主要考查對函數y=logax的定義域(0,+∞)這一限制條件,根據函數的解析式求得不等式,解對應的不等式。)

          例2:利用對數函數的性質,比較下列各組數中兩個數的大。

         。1)、㏒2 3.4,log2 3.8;

          (2)、log0.5 1.8,log0.5 2.1;

         。3)、log7 5,log6 7

         。ㄔ谶@兒要求學生通過回顧指數函數的有關性質比較大小的步驟和方法,完成完成前兩題,最后一題可以通過教師的適當點撥完成解答,最后進行歸納總結比較數的大小常用的方法)

          合作探究4:已知logm 4

          設計意圖

          該題不僅運用了對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還培養了學生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

          4、當堂訓練,鞏固深化。

          通過學生的主體性參與,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再次深化。

          采用課后習題1,2,3.

          5、小結歸納,回顧反思。

          小結歸納不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進行總結。

         。1)、小結:

         、賹岛瘮档母拍

         、趯岛瘮档膱D像和性質

          ③利用對數函數的性質比較大小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2)、反思

          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ǘ、作業設計

          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學生知識水平的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延伸與連貫,強調學以致用。通過作業設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我設計了以下作業:

          必做題:課后習題A 1,2,3;

          選做題:課后習題B 1,2,3;

          (三)、板書設計

          板書要基本體現課堂的內容和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關系: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通過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進程更加連貫。

          五、評價分析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我采用了及時點評、延時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思想、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在質疑探究的過程中,評價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頑強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歸納猜想能力是否得到發展,通過鞏固練習考查學生對本節是否有一個完整的集訓,并進行及時的調整和補充。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

          謝謝!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從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來看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是數列這一章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如儲蓄、分期付款的有關計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導過程中所滲透的類比、化歸、分類討論、整體變換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學生今后學習和工作中必備的數學素養。

          2、從學生認知角度看

          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很容易把本節內容與等差數列前n項和從公式的形成、特點等方面進行類比,這是積極因素,應因勢利導。不利因素是:本節公式的推導與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對學生的思維是一個突破,另外,對于q=1這一特殊情況,學生往往容易忽視,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錯。

          3、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齡的原因,思維盡管活躍、敏捷,卻缺乏冷靜、深刻,因此片面、不嚴謹。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公式的推導、公式的特點和公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靈活運用。

          公式推導所使用的"錯位相減法"是高中數學數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蘊含了重要的數學思想,所以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并掌握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公式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能初步應用公式解決與之有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公式推導方法的探索與發現,向學生滲透特殊到一般、類比與轉

          化、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公式推導方法的探索與發現,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滲透事物之間等價轉化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過程分析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設計教學過程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盡可能地讓學生去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古印度,有個名叫西薩的人,發明了國際象棋,當時的印度國王大為贊賞,對他說:我可以滿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薩說:請給我棋盤的64個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麥,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兩倍,直至第64格。國王令宮廷數學家計算,結果出來后,國王大吃一驚。為什么呢?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課題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故事內容緊扣本節課的主題與重點。

          此時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西薩要的是多少粒小麥嗎?引導學生寫出麥?倲。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會動手算了起來,他們想到用計算器依次算出各項的值,然后再求和。這時我對他們的這種思路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課堂時間限制,教師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做所謂的"無用功",急急忙忙地拋出"錯位相減法",這樣做有悖學生的認知規律:求和就想到相加,這是合乎邏輯順理成章的事,教師為什么不相加而馬上相減呢?在整個教學關鍵處學生難以轉過彎來,因而在教學中應舍得花時間營造知識形成過程的氛圍,突破學生學習的障礙。同時,形成繁難的情境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迫使學生急于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2、師生互動,探究問題

          在肯定他們的思路后,我接著問:1,2,22,.....,263是什么數列?有何特征?應歸結為什么數學問題呢?

          探討1:,記為(1)式,注意觀察每一項的特征,有何聯系?(學生會發現,后一項都是前一項的2倍)

          探討2:如果我們把每一項都乘以2,就變成了它的后一項,(1)式兩邊同乘以2則有,記為(2)式。比較(1)(2)兩式,你有什么發現?

          設計意圖:留出時間讓學生充分地比較,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推導關鍵是變"加"為"減",在教師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的,但在學生看來卻是"不可思議"的,因此教學中應著力在這兒做文章,從而抓住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的良好契機。

          經過比較、研究,學生發現:(1)、(2)兩式有許多相同的項,把兩式相減,相同的項就消去了,得到:。老師指出:這就是錯位相減法,并要求學生縱觀全過程,反思:為什么(1)式兩邊要同乘以2呢?

          設計意圖:經過繁難的計算之苦后,突然發現上述解法,不禁驚呼:真是太簡潔了!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3、類比聯想,解決問題

          這時我再順勢引導學生將結論一般化,

          這里,讓學生自主完成,并喊一名學生上黑板,然后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讓學生自己探究公式,從而體驗到學習的愉快和成就感。

          對不對?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數列中的公比能不能為1?q=1時是什么數列?此時sn=?(這里引導學生對q進行分類討論,得出公式,同時為后面的例題教學打下基礎。)

          再次追問:結合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來?(引導學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設計意圖:通過反問精講,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完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使學生由簡單地模仿和接受,變為對知識的主動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分析、類比和綜合的能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盡管時間有時比較少,甚至僅僅幾句話,然而卻有畫龍點睛之妙用。

          4、討論交流,延伸拓展

          在此基礎上,我提出:探究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還有其它方法嗎?我們知道,

          那么我們能否利用這個關系而求出sn呢?根據等比數列的定義又有,能否聯想到等比定理從而求出sn呢?

          設計意圖:以疑導思,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營造一個讓學生主動觀察、思考、討論的氛圍、以上兩種方法都可以化歸到,這其實就是關于的一個遞推式,遞推數列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是研究性學習和課外拓展的極佳資源,它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促進作用、

          5、變式訓練,深化認識

          首先,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題,再請學生上臺來幻燈演示他們的解答,其它同學進行評價,然后師生共同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采用變式教學設計題組,深化學生對公式的認識和理解,通過直接套用公式、變式運用公式、研究公式特點這三個層次的問題解決,促進學生新的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通過以上形式,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教學,以此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

          6、例題講解,形成技能

          設計意圖:解題時,以學生分析為主,教師適時給予點撥,該題有意培養學生對含有參數的問題進行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7、總結歸納,加深理解

          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引導學生回顧公式、推導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回答,然后老師再從知識點及數學思想方法兩方面總結。

          設計意圖:以此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歸納概括能力。

          8、故事結束,首尾呼應

          最后我們回到故事中的問題,我們可以計算出國王獎賞的小麥約為1、84×1019粒,大約7000億噸,用這么多小麥能從地球到太陽鋪設一條寬10米、厚8米的大道,大約是全世界一年糧食產量的459倍,顯然國王兌現不了他的承諾。

          設計意圖:把引入課題時的懸念給予釋疑,有助于學生克服疲倦、繼續積極思維。

          9、課后作業,分層練習

          必做:P129練習1、2、3、4

          選作:

          (2)"遠望巍巍塔七層,紅光點點倍加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請問尖頭幾盞燈?"這首中國古詩的答案是多少?

          設計意圖:出選作題的目的是注意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思考的空間。

          四、教法分析

          對公式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與理解公式的來龍去脈,掌握公式的推導方法,理解公式的成立條件,充分體現公式之間的聯系。在教學中,我采用"問題――探究"的教學模式,把整個課堂分為呈現問題、探索規律、總結規律、應用規律四個階段。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地反映了教學內容,使學生思維活動得以充分展開,從而優化了教學過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評價分析

          本節課通過三種推導方法的研究,使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掌握了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錯位相減:變加為減,等價轉化;遞推思想:縱橫聯系,揭示本質;等比定理:回歸定義,自然樸實。學生從中深刻地領會到推導過程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敏銳性、廣闊性、批判性。同時通過精講一題,發散一串的變式教學,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形成了技能。在此基礎上,通過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也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思維品質。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這節課以前,我們已經學習了振幅變換。本節知識是學習函數圖象變換綜合應用的基礎,在教材地位上顯得十分重要。

          y=asin(ωx+φ)圖象變換的學習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正弦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加深學生對函數圖象變換的理解和認識,加深數形結合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的認識。同時為相關學科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步滩牡闹攸c和難點

          重點是對周期變換、相位變換規律的理解和應用。

          難點是對周期變換、相位變換先后順序的調整,對圖象變換的影響。

         、辰滩膬热莸陌才藕吞幚

          函數y=asin(ωx+φ)圖象這部分內容計劃用3課時,本節是第2課時,主要學習周期變換和相位變換,以及兩種變換的綜合應用。

          二、目的分析

          ⒈知識目標

          掌握相位變換、周期變換的變換規律。

          ⒉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歸納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车掠繕

          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辞楦心繕

          通過學數學,用數學,進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具使用

         、俦菊n安排在電腦室教學,每個學生都擁有一臺計算機,所有的計算機由一套多媒體演示控制系統連接,以實現師生、生生的相互溝通。

          ②課前應先把本課所需要的幾何畫板課件通過多媒體演示系統發送到每一臺學生電腦。

          四、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以“探究——歸納——應用”為主線,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規律,并能應用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把計算機使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新知、探究未知,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掌握數學,并能數學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預備知識

          一、問題探究

          ⑴師生合作探究周期變換

         、茖W生自主探究相位變換

          二、歸納概括

          三、實踐應用

          教學程序

          設計說明

          〖預備知識

          1我們已經學習了幾種圖象變換?

          2這些變換的規律是什么?

          幫助學生鞏固、理解和歸納基礎知識,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促使學生學會對知識的歸納梳理。

          〖問題探究

         。ㄒ唬⿴熒献魈骄恐芷谧儞Q

          (1)自己動手,在幾何畫板中分別觀察①y=sinx→y=sin2x;②y=sinx→y=sin

          x圖象的變換過程,指出變換過程中圖象上每一個點的坐標發生了什么變化。

          (2) 在上述變換過程中,橫坐標的伸長和縮短與ω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二)學生自主探究相位變換

          (1)我們初中學過的由y=f(x)→y=f(x+a)的圖象變換規律是怎樣的?

          (2) 令f(x)=sinx,則f(x+φ)=sin (x+φ),那么y=sinx→y=sin (x+φ)的變換是不是也符合上述規律呢?請動手用幾何畫板加以驗證。

          設計這個問題的主要用意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圖象變換的過程,了解周期變換的基本規律。

          設計這個問題意圖是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觀察圖象變換的過程,以便總結周期變換的規律。

          師生合作探究已經讓學生掌握了探究圖象變換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主探究相位變換規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歸納概括

          通過以上探究,你能否總結出周期變換和相位變換的一般規律?

          設計這個環節的意圖是通過對上述變換過程的探究,進而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從現象到本質,總結出周期變換和相位變換的一般規律。

          〖實踐應用

         。ㄒ唬⿷门e例

          (1)用五點法作出y=sin(2x+)一個周期內的簡圖。

          (2)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完成y=sinx到y=sin(2x+)的圖象變換

          (3)請動手驗證上述方法,把幾何畫板所得圖象與用五點法作出的簡圖作比較,觀察哪些方法是正確的,哪些方法是錯誤的。

          (4)歸納總結

          從上述的變換過程中,我們知道若f(x) =sin2x,則f(___)= sin(2x+),由f(x)→f(x+a)的變換規律得從y=sin2x →y= sin(2x+)的'變換應該是_____.

         。ǘ┓謱佑柧

          a組題(基礎題)

          如何完成下列圖象的變換:

          ①y=sin3x→y=sin(3x+1)

         、趛=sin(x+1) →y=sin(3x+1)

          b組題(中等題)

          如何完成下列圖象的變換:

         、賧=sin3x→y=sin(3x+1)

          ②y=sin(x+1) →y=sin(3x+1)

         、踶=sinx →y=sin(3x+1)

          c組題(拓展題)

         、偃绾瓮瓿上铝袌D象的變換:

          y=sinx →y=sin(3x+1)

          ②我們知道,從f(x)到f(x)+k的變換可通過圖象的上下平移(k>0上移)(k<0下移)|k|個單位得到。那么由y=f(x)→y=af(x)+k的變換中,振幅變換和上下平移變換是不是也有先后順序呢?請通過實例加以驗證。

          讓學生用五點法作出這個圖象是為了驗證變換方法是否正確。

          給出這個問題的用意是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這個步驟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這個問題的解決,是突破本課難點的關鍵。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理解如果先進行周期變換,而后進行相位變換,應特別關注x的變化量。

          a組題重在基礎知識的掌握,

          由基礎較薄弱的同學完成。

          b組比a組增加了第③小題,

          重在對兩種變換的綜合應用。

          c組除了考查知識的綜合應用,

          還要求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探究,

          有較大難度,適合基礎較好的

          同學完成。

          作業:

         。1)必做題

         。2)選做題

          作業分為兩種形式,體現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原則。選做題不作統一要求,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后研究。

          六、評價分析

          在本節的教與學活動中,始終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行設問和引導,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注意學生的品德、思維和心理等方面的發展。重視動手能力的培養,重視問題探究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同時,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展層次,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因材施教原則。

          調節與反饋:

         、膨炞C兩種變換的綜合時,可能會出現有些學生無法觀察到兩種變換的區別這種情況,此時,教師除了加以引導外,還需通過教師演示和詳細講解加以解決。

          ⑵教學中可能出現個別學生無法正確操作課件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強調學生的協作意識。

          附:板書設計

        高中數學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掌握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掌握公式的運用。

          B、能力目標:

          (1)通過公式的探索、發現,在知識發生、發展以及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聯想、歸納、分析、綜合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2)利用以退求進的思維策略,遵循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觀察、嘗試、分析、類比的方法導出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培養學生類比思維能力。

         。3)通過對公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的剖析,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情感目標:(數學文化價值)

         。1)公式的發現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熏陶。

          (2)通過公式的運用,樹立學生"大眾教學"的思想意識。

          (3)通過生動具體的現實問題,令人著迷的數學史,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樹立學生求真的勇氣和自信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心理體驗,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

          教學難點:

          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方法

          啟發、討論、引導式。

          教具:

          現代教育多媒體技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上幾節,我們已經掌握了等差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及其有關性質,今天要進一步研究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提起數列求和,我們自然會想到德國偉大的數學家高斯"神速求和"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學四年級時,一次教師布置了一道數學習題:"把從1到100的自然數加起來,和是多少?"年僅10歲的小高斯略一思索就得到答案5050,這使教師非常吃驚,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巧妙地計算出來的呢?如果大家也懂得那樣巧妙計算,那你們就是二十世紀末的新高斯。(教師觀察學生的表情反映,然后將此問題縮小十倍)。我們來看這樣一道一例題。

          例1,計算:1+2+3+4+5+6+7+8+9+10。

          這道題除了累加計算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有趣的解法呢?小組討論后,讓學生自行發言解答。

          生1:因為1+10=2+9=3+8=4+7=5+6,所以可湊成5個11,得到55。

          生2:可設S=1+2+3+4+5+6+7+8+9+10,根據加法交換律,又可寫成 S=10+9+8+7+6+5+4+3+2+1。

          上面兩式相加得2S=11+10+。。。。。。+11=10×11=110

          10個

          所以我們得到S=55,

          即1+2+3+4+5+6+7+8+9+10=55

          師:高斯神速計算出1到100所有自然數的各的方法,和上述兩位同學的方法相類似。

          理由是:1+100=2+99=3+98=。。。。。。=50+51=101,有50個101,所以1+2+3+。。。。。。+100=50×101=5050。請同學們想一下,上面的方法用到等差數列的哪一個性質呢?

          生3:數列{an}是等差數列,若m+n=p+q,則am+an=ap+aq。

          二、教授新課(嘗試推導)

          師:如果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a1,項數為n,第n項an,根據等差數列的性質,如何來導出它的前n項和Sn計算公式呢?根據上面的例子同學們自己完成推導,并請一位學生板演。

          生4:Sn=a1+a2+。。。。。。an—1+an也可寫成

          Sn=an+an—1+。。。。。。a2+a1

          兩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n個

          =n(a1+an)

          所以Sn=(I)

          師:好!如果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為a1,公差為d,項數為n,則an=a1+(n—1)d代入公式(1)得

          Sn=na1+ d(II)

          上面(I)、(II)兩個式子稱為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公式(I)是基本的,我們可以發現,它可與梯形面積公式(上底+下底)×高÷2相類比,這里的上底是等差數列的首項a1,下底是第n項an,高是項數n。引導學生總結:這些公式中出現了幾個量?(a1,d,n,an,Sn),它們由哪幾個關系聯系?[an=a1+(n—1)d,Sn==na1+ d];這些量中有幾個可自由變化?(三個)從而了解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個就可以求另外兩個了。下面我們舉例說明公式(I)和(II)的一些應用。

          三、公式的應用(通過實例演練,形成技能)。

          1、直接代公式(讓學生迅速熟悉公式,即用基本量例2、計算:

         。1)1+2+3+。。。。。。+n

         。2)1+3+5+。。。。。。+(2n—1)

         。3)2+4+6+。。。。。。+2n

         。4)1—2+3—4+5—6+。。。。。。+(2n—1)—2n

          請同學們先完成(1)—(3),并請一位同學回答。

          生5:直接利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I),得

         。1)1+2+3+。。。。。。+n=

         。2)1+3+5+。。。。。。+(2n—1)=

          (3)2+4+6+。。。。。。+2n==n(n+1)

          師:第(4)小題數列共有幾項?是否為等差數列?能否直接運用Sn公式求解?若不能,那應如何解答?小組討論后,讓學生發言解答。

          生6:(4)中的數列共有2n項,不是等差數列,但把正項和負項分開,可看成兩個等差數列,所以

          原式=[1+3+5+。。。。。。+(2n—1)]—(2+4+6+。。。。。。+2n)

          =n2—n(n+1)=—n

          生7:上題雖然不是等差數列,但有一個規律,兩項結合都為—1,故可得另一解法:

          原式=—1—1—。。。。。。—1=—n

          n個

          師:很好!在解題時我們應仔細觀察,尋找規律,往往會尋找到好的方法。注意在運用Sn公式時,要看清等差數列的項數,否則會引起錯解。

          例3、(1)數列{an}是公差d=—2的等差數列,如果a1+a2+a3=12,a8+a9+a10=75,求a1,d,S10。

          生8:(1)由a1+a2+a3=12得3a1+3d=12,即a1+d=4

          又∵d=—2,∴a1=6

          ∴S12=12 a1+66×(—2)=—60

          生9:(2)由a1+a2+a3=12,a1+d=4

          a8+a9+a10=75,a1+8d=25

          解得a1=1,d=3 ∴S10=10a1+=145

          師:通過上面例題我們掌握了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在Sn公式有5個變量。已知三個變量,可利用構造方程或方程組求另外兩個變量(知三求二),請同學們根據例3自己編題,作為本節的課外練習題,以便下節課交流。

          師:(繼續引導學生,將第(2)小題改編)

         、贁盗衶an}等差數列,若a1+a2+a3=12,a8+a9+a10=75,且Sn=145,求a1,d,n

         、谌舸祟}不求a1,d而只求S10時,是否一定非來求得a1,d不可呢?引導學生運用等差數列性質,用整體思想考慮求a1+a10的值。

          2、用整體觀點認識Sn公式。

          例4,在等差數列{an}, (1)已知a2+a5+a12+a15=36,求S16;(2)已知a6=20,求S11。(教師啟發學生解)

          師:來看第(1)小題,寫出的計算公式S16==8(a1+a6)與已知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生10:根據等差數列的性質,有a1+a16=a2+a15=a5+a12=18,所以S16=8×18=144。

          師:對。ê唵涡〗Y)這個題目根據已知等式是不能直接求出a1,a16和d的,但由等差數列的性質可求a1與an的和,于是這個問題就得到解決。這是整體思想在解數學問題的體現。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對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Sn的運用一一剖析,引導學生觀察當d≠0時,Sn是n的二次函數,那么從二次(或一次)的函數的觀點如何來認識Sn公式后,這留給同學們課外繼續思考。

          最后請大家課外思考Sn公式(1)的逆命題:

          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若對于所有自然數n,都有Sn=。數列{an}是否為等差數列,并說明理由。

          四、小結與作業。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來小結本節課所講的內容。

          生11:1、用倒序相加法推導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

          2、用所推導的兩個公式解決有關例題,熟悉對Sn公式的運用。

          生12:1、運用Sn公式要注意此等差數列的項數n的值。

          2、具體用Sn公式時,要根據已知靈活選擇公式(I)或(II),掌握知三求二的解題通法。

          3、當已知條件不足以求此項a1和公差d時,要認真觀察,靈活應用等差數列的有關性質,看能否用整體思想的方法求a1+an的值。

          師:通過以上幾例,說明在解題中靈活應用所學性質,要糾正那種不明理由盲目套用公式的學習方法。同時希望大家在學習中做一個有心人,去發現更多的性質,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本節所滲透的數學方法;觀察、嘗試、分析、歸納、類比、特定系數等。

          數學思想:類比思想、整體思想、方程思想、函數思想等。

          作業:P49:13、14、15、17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合集5篇】相關文章: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合集9篇08-01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07-19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合集八篇07-24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合集8篇07-19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合集六篇07-15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合集五篇06-18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5篇07-23

        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07-20

        有關高中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07-2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