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地理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說課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內容選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一節《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本節主要講述了影響工業區位的地理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選擇與變遷,其內容作為人文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產業地理的基礎知識,對學生綜合運用地理知識進行決策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知識目標:掌握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并通過“鞍鋼與寶鋼的區位選擇”這一案例的學習,了解工業區位選擇變遷的原因。
能力目標:解釋相關產業工業地域的形成、發展、轉移現象;解決城市工業布局的綜合問題。
德育目標: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積極為家鄉工業發展出謀劃策。
教學重點: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因素的變遷對工業地域布局的影響。
教學難點:通過“鞍鋼與寶鋼的區位選擇”這一案例的學習實現能力的遷移,解釋相關產業變遷的現象;解決城市工業布局的綜合問題。
二、說教法
講述法、圖表法、案例教學法
多媒體電腦、相關圖表
三、說學法
對于本節課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綜合的能力首先要架構在對具體知識的掌握上:什么是區位,影響工業布局的主要區位因素是什么,污染工業在城市中的布局策略是什么這都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綜合的能力需要在對具體習題的把握上逐漸養成,說熟了就是對某類習題敏感程度的提升。除此以外,一定的人文地理素養是必不可少的,這種素養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逐漸養成的,而它也是在綜合能力運用中充當新知識“粘合劑”的主要材料,學生要在平時多接觸地理,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用無形的積累換取有形的成績。本節課作為整章知識的技能儲備,難度相對較大,學習中要做到穩扎穩打。
四、說過程
對于《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這一章的教學,由于有前面農業地域知識的學習,引入作為一個啟發的過程顯得較為簡單,只需學生了解工業與農業在地域選擇方面的差異即可。在這里需要強化一下“區位”的概念,使學生明確區位作為一個地理名詞,不僅僅代表著一個地方或這個地方有某種事物,要體會其“聯系,相互作用”的意思層面,這將更有利于學生在處理產業地域問題時豎立“綜合考慮、運籌帷幄”的思維。
然后依照學生自身的'理解,通過其腦中的思維將工業區位的因素想象成生產投入的“原料”,將生產過程的所需和產出結合起來,既明確工業作為物質加工再造的生產部門較農業生產的特殊性,同時也促進其去思考工業區位的選擇到底需要一些什么因素。
明確了重要的工業區位因素以后,將師生共同列舉的常見工業按照主導要素的不同進行分類。這里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市場導向型工業的常見類型、二是電子裝配工業作為簡單的勞動力導向型工業其與技術導向型工業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這兩個考點最為常見,需要特別留心。
接下來讓學生閱讀教材60頁的《鋼鐵工業區位選擇的三次變化》這段文字,由“鋼鐵工業到底是什么類型的主導產業”的討論導出,進行案例教學。教材所選取的例子十分富有時代意義,是較為理想的材料。通過對不同時代依靠不同區位因素建立起來的鞍鋼和寶鋼的對比學習,使學生意識到影響一種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在這段教學中可以插入世界主要鐵礦、煤礦,以及我國主要的礦產基地、鋼鐵生產基地的相關內容,不失為區域地理知識的很好補充和鞏固。
那么從現狀來看我國的鋼鐵產業基地多數污染較為嚴重,可見工業區位的選擇同樣要顧及到環境的因素,由此引入下一部分的內容。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工業區位因素外,環境、政策以及決策者的理念和心理等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這段文字的處理上,只需進行概念、道理上的陳述即可,重點要放在污染工業在城市中的布局這一知識點上。首先要了解什么工業會造成怎樣的污染,然后根據污染的類別分別講解不同的應對方略,最后將配以適當的例題以期提高學生的整體把握程度和綜合運用能力。
最后將對本節內容進行小結,要在小結中闡述清楚本節課的兩大內容:即工業的區位因素和工業區位的選擇。然后點明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難點、重點。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安排幾道有關主導產業和城市工業布局的例題加以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四章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一、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原料、動力、工人、市場、運輸、土地、水源、政策
原料導向型工業:制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加工廠
市場導向型工業:啤酒廠、家具廠、印刷廠、面粉廠、石化企業
動力導向型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工業
勞動力導向型工業:服裝制造業、制鞋廠、玩具廠、電子裝配企業
技術導向型工業: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制造企業
二、工業區位的選擇
案例:鞍鋼與寶鋼的區位選擇
其他工業區位因素:環境質量、政策、決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本課包含兩部分內容:
一是介紹產業轉移的概念及分類;
二是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產業轉移的概念、分類。
2、運用實例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分析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產業轉移案例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
3、重點、難點
重點: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難點: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工業區位、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相關知識,有了區域聯系及產業結構升級的知識儲備,又對區域分析、區域發展規劃的一般方法有所了解,這都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學生對產業轉移現象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讓學生想思考,敢探究,進而使學生學會用地理的思維方式進行分析和表達。
三、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更好體現“學習有用的地理”理念根據案例教學的特點主要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參與式探究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會學”達到“學會”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圖片引入(四季沐歌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基地的轉移引入)
(二)新課學習
1、實例分析 明確概念
實例分析:
1.日本汽車產業向中國的轉移————技術,市場
2.服裝,制鞋企業的轉移————勞動力
學生結合教材,解釋產業轉移的概念
2、比較分析 區分類型
生結合教材分清類型:國際產業轉移和區域產業轉移
3、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
主要因素:勞動力、內部交易成本、市場
其他因素:國際經濟形式變化、原生產地用地緊張、環境污染等
4、課堂活動
(三)課堂小結:
歸納總結,并強調:不同區域由于區位條件、資源狀況、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等情況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在產業轉移中所處的環節、地位、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因而在分析不同的案例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程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運動”第三課時——“地球公轉與季節”中的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兩部分的內容。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指導,說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運動”是地理環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環境各要素運動變化的基礎,因而也是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暗厍蚬D與季節”是在介紹完“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和“地球自轉與時差”之后進行的,從這點上說,此內容是“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的一個延伸。同時,對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氣》的學習,特別是有關氣候知識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注重“雙基”的三維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注重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基礎上,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全球各緯度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規律;懂得運用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分析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前后關聯知識點層層遞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運用相關圖表來分析地理問題,并能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對圖表分析能力的培養,是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天文四季劃分的依據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涉及立體幾何知識,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所以這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學生
1.知識基礎:高一學生經過小學、初中的學習,具有一定知識基礎,但水平參差不齊,對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一定感性認識,但理性的認識很少。
2.學習能力:教材內容抽象,語言具有專業性的特點,圖型分析涉及立體幾何知識,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
3.學習動力:本節知識在生活、生產上具有現實意義,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所以求知欲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
三、說教法
1.探究式教學法
精心設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學生活動或多媒體輔助分析問題
師生共同歸納探究結果(主要采用“讀圖、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地球的公轉本身就是一個運動過程,如果僅僅記住一些結論,不去研究它的過程,學起來會覺得很困難。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轉過程就成為突破難點的必要手段之一。
3.對比教學法
比較法是地理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一種,也是認識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縱向、橫向對比,使知識內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四、說學法
要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質量,學法指導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和知識結構的特點,遵循地理教學的基本特點與規律,學法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學生掌握識圖、讀圖、用圖的方法
識圖、讀圖、用圖是學生學習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時也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圖形都內含于地球運動的動畫之中,多且復雜。所以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2.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學以致用,用以致學”,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生活中可以體驗到的,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用所學理論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利于理論更好的掌握。
3.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
各種地理事物的規律,都是通過觀察、比較而得出的,讓學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對地理現象進行歸納總結,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并增強記憶。
五、說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設計 目的
聯系生活,展示作息時間表,設疑導入 不久前,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了調整:早上上課的時間推遲了,而下午上課和晚自習的時間提前了,為什么呢? 暗示學生通過以下學習可以解決的問題,激發求知欲
【【精品】高中地理說課稿三篇】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說課稿(15篇)11-03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7篇07-05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4篇06-22
【必備】高中地理說課稿3篇06-21
有關高中地理說課稿4篇06-15
高中地理說課稿合集八篇06-11
精選高中地理說課稿四篇06-10
【推薦】高中地理說課稿三篇06-10
高中地理《大氣的運動》說課稿范例02-04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集錦9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