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的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對物體長短的比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過直觀的一些物體進行了比較。這節課是教學生會使用基本的長度單位“厘米”進行對物體的測量。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以后學習米、毫米、千米等長度單位的知識的基礎。顯得重中之重。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同一個物體,使得到不同的測量結果,從中引起學生的思考,體現出建立統一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尺子。通過讓學生對尺子進行看一看、摸一摸。使學生從尺子的感性認識轉化成理性的認識,并通過看、猜、量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通過一系列的認識尺子。使學生懂得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為單位進行測量,同時能夠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明白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利用刻度尺對物體進行測量。
3、 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 本節課的重點是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會測量物體的長。由于二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尚未形成,所以我定本節課的難點是建立厘米的觀念。
二 說教法
為了達到本課時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在教法上實行以下三個方面的努力。
1、教師要注意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過程中應將圍繞如何激發學生探索新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一指導思想,組
織教學。
3、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引導學生進行互評等活動來鞏固新知,從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 關于學法
在教學內容上,盡量使學生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尋找有關與生活實際的物體進行測量。讓同桌之間相互合作的.教學手段,相互探究,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初步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
四 教學程序
這一堂課,我以五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入尺子。
根據課件的制作,我出示了一幅螞蟻王國圖。圖中因小螞蟻的房子被一陣風刮斷了一根門柱。螞蟻們想幫小螞蟻重新建一根門柱,但都不知它的長,應該怎么辦?提出這個問題需要學生的幫忙,并告訴學生每張桌子上都放著一根和門柱一樣長的小木棒。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利用圖釘、橡皮、硬幣等不同的測量工具,來測量小木棒,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自己所測量的結果。從學生測出不同的結果中,引出疑問,為什么同一個根小木棒的長,所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呢?要想測量的結果一樣怎么辦?從中引入尺子。
第二環節,認識厘米引出課題。
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準備的尺子,來進行教學。我制定了五步走:
第一步 了解尺子
要求學生把準備好的尺子拿出來,對它進行摸一摸、看一看,問學生從中發現了什么?把你所發現的結果告訴給你旁邊的同學聽,然后向老師匯報!這一提問,可以體現出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過程,從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學生從尺子中不難發現尺子上面有數字、
字母cm、長短不一的線。教師沿著學生的發現,從中幫助學生理解尺子上的數字、字母cm、長短不一的線。
第二步 厘米的空間觀念,從中認識厘米
讓學生拿出尺子來指一指,尺子上的那里到那里的長是1厘米?利用課件上的小精靈來幫助學生了解1厘米的長。對1厘米的長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由學生測量1厘米長的小方塊,教師從中指導學生用手捏著小方塊,然后輕輕的移開,但手不能動,從手握小方塊的長來感悟1厘米。讓學生從中比劃1厘米的長,通過學生形象的直觀感受,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這樣學生的理解就十分的深刻。
第三步 通過認識厘米的長度單位,延伸到認識幾厘米
通過剛才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1厘米。從而我就引出0~2厘米是多少?為什么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來嗎?這就順利地實現了知識的變遷。
第四步 讓學生進行測量同一物體,得出不同的量法,教師歸納量法
第五步 幫助小螞蟻 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測量小木棒所得的結果,告訴小螞蟻門柱的長,使小螞蟻的門柱順利建好了。教師利用課件告訴學生,因為你們幫助了小螞蟻的忙,使小螞蟻的門柱順利的建成,螞蟻們很開心。它跟你們說謝謝了!使學生明白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樂于助人的品格!也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三環節,各種練習鞏固知識。
判斷量法:通過讓學生舉手勢判斷測量的正誤,有沒有從0開始量,有用斷尺量的,可是讀數時錯誤,這些都是學生易錯的題。通過這一題的訓練,指出了學生測量時易錯的地方,為進一步動手測量奠定了基礎。
測量比賽:課件出示三件物品,讓學生分組合作,先估測再量出鉛筆的長、練習本的寬、粉筆盒的高,比一比哪組測得又快又準。學生合作進行測量比賽,之后反饋測量結果。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加深記憶
引導學生回憶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它對你有什么幫助?這節課你表現得怎樣?等等。這樣的小結有利于學生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好地學好數學知識。
初中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望岳》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0課,本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不畏懼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學習本詩,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創造風格和杜甫寬廣的心胸和凌云的壯志,體會杜詩的高妙。
二、說學情
我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學生從小就背誦詩歌,但是對詩歌的鑒賞,能力還稍顯不足。她們已經接觸過杜甫的詩歌,對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只聽過,沒有親眼見過泰山,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世界還是有著一顆強烈的好奇心,因為有了一定的詩歌學習基礎,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能夠理解這首詩歌的內容,本課的重點是教學生如何分析詩歌。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大意,背誦詩歌。
2.通過賞析詩歌,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解讀思想感情的能力。
3.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同小組討論和朗讀,重點解讀“望”。
教學難點:領略泰山雄奇的景色,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情境體驗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堂好課,必然有一個漂亮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將以“泰山”為切入點,從詩歌入手,吊起學生的胃口。具體來說,我會這樣導入:“五岳歸來不看山,泰山歸來不看岳!碧┥阶怨乓詠砭蜕钍芪娜四偷南矏,我國跟泰山有關的'文化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們。有的同學可能登泰山遙望過遠方,也有同學并沒有去過。無論去過與否,今天我們跟大詩人杜甫一起去《望岳》吧!
這樣導入,可以介紹泰山的地位,引用詩句,也使學生受到文學的熏陶。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于詩歌而言,朗讀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很多教師難以講解出來的意境、心境等,在反復朗讀、體味下就可以神奇般地解決。我先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由朗讀詩歌。注意朗讀的停頓、語調等,糾正讀音。
然后,我介紹寫作背景。讓學生明確這首詩是杜甫二十四歲的時候所作,當時的詩人過著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為后面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礎。
最后,通過播放名家范讀,學生自主疏通詩意。了解詩歌大意。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就是深入地和作者對話,深入地跟文本對話。在這一部分,我會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圍繞“望”這個字對詩歌進行解析。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深度思考能力,我先引導學生找到詩眼——望。然后找找詩人“望”到了什么,接著,利用情境體驗法,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杜甫,對所望到的景色進行描述。既鍛煉了學生翻譯詩歌,又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內容的記憶好理解。最后引出虛實結合和詩人所表達的凌云壯志。這首詩前六句寫景,后兩句寫作者的胸懷的理想。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整個過程中,注重朗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多體會,以讀促悟,以讀帶動學生的分析鑒賞。
這樣設計,學生能夠從一個較小的角度切入,把這個角度研究透、研究深,進而能夠欣賞全詩的內容,分析手法,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延伸作業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課堂教學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拓展延伸,學生觀看泰山的照片和視頻,思考:在歌頌泰山的詩歌當中,這首詩被看作是頂峰,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談談喜歡這首詩的理由。學生可能會提出講求煉字,富有哲理美,虛實結合等妙處。
最后,我會總結:“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惫湃说巧接^海確實均有一番感慨,寫景精彩,抒情動人,說理韻味深長。今后,我們在鑒賞詩歌的時候,可以從不同角度,結合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進行理解。并布置作業:背誦本詩。把本詩改寫成一篇500字的散文。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學生學有所獲。
初中語文說課稿3
說教材內容、目標及重難點: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小品文,它文質兼美,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語言精煉、句式駢散相間,修辭多樣,僅用119個字就創造出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贊嘆,耐人尋味。由此,確立了本課的四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積累優美的語言;
2、品析重點語句;
3、采用多種方式的誦讀,積累文言精品;
4、通過對蓮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點:讀出文章韻味,體會文章審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寫法。
難點:襯托手法的運用。
說教法與學法:
朗計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它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手法,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這篇古詩文我準備采用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品析美點、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在朗讀中,主要從把握基調、讀出節奏、讀出感受三個方面,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在讀中提高認識、增強體會。
在品析美點、合作探究中,充分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做到有思有講、有講有評、合作學習、交流心得。
說教學流程:
。ㄒ唬、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帶學生置身于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中,吸引學生走進文本。
。ǘ、朗讀指導,突出重點
1、師范讀,也可聽錄音或配樂朗誦,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朗讀:
第一輪:初讀,讀準音,把握基調。
第二輪:再讀,讀出輕重快慢。
第三輪:用心讀,讀出感受。
通過這反復朗讀,學生對文章內容已有大概的了解。進入第三個環節——
(三)、品析美點,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積累詞語。梳理重點詞語,用白話文連貫翻譯。
2、品析寫法,突出重點。學生合作探究文章內容,總結出“蓮——特點——品德——愛”的`文章線索,師總結,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然后下定義說明。
3、突破難點——“正襯”、“反襯”
師設疑: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老師總結:
嘆惋菊花是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實,處世態度未免有些消極;鄙薄牡丹是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貴,未免有些庸俗;贊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難得。由此可看出,寫菊和牡丹是為了襯蓮,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
4、課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見。
5、拓展延伸,創造訓練。
搜集寫蓮的古今詩詞,幫助學生達到感受美,創造美的初始文學境界。
板書:
菊——隱士(正襯)
牡丹——富貴(反襯)
蓮——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初中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ㄒ唬┙滩膬热菖c地位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也就是小說閱讀訓練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小說是最能廣泛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的內容最為豐富,謳歌美好、神圣、莊嚴,鞭撻丑陋、污穢、邪惡。閱讀小說,可以更好的認識社會,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作者主要通過精彩的對話刻畫了一個欺下媚上、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警察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批判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文學作品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ǘ、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小說教學的要求,結合小說《變色龍》具體特點,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習小說通過對話描寫塑造人物性格的寫法。
2、能力目標:從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會意義的入手,初步學會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通過人物對話所表現出來的對俄國沙皇走狗的諷刺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導學目標和同學對小說所反映的俄國十九世紀社會現實缺乏了解的實際情況,本文導學的重點是引導同學從課文的對話中領會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奧楚蔑洛夫這一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則本文是導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本文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同學,他們對小說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能夠自主梳理小說情節,理解小說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對運用表情、對話表演小說的情節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并能依據文本評議小說中的人物。
2.教學方法運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倡導同學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同學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根據文章的特色和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本課的導學過程中,我把課堂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同學,讓同學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入情地演,盡情扮好學習主人這一角色。
、懦浞值刈x:葉圣陶先生說過:“學語文主要靠同學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币虼耍o同學盡可能多的時間讀書思考。
、谱杂傻刈h:凸顯同學的主體地位,在充分展示各自給課文另擬的題目、分析奧楚蔑洛夫的形象、性格等環節中讓他們充分交流,自由地議論,使同學在討論交流中互相溝通,互相啟發,培養同學的求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侨肭榈匮荩罕硌菔峭瑢W非常感興趣的事情!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本文故事性強,語言描寫生動的特點,我將在同學充分領會奧楚蔑洛夫性格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分組分角色朗讀表演,讓同學在朗讀過程中品味小說的語言,領悟文章的主旨。
三、說教學設計
。ㄒ唬⑶榫硨,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了激發起全班同學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設計如下導語來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不喜歡看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節目?下面請同學們來看一段《動物世界》節目曾經播出過的介紹蜥蜴這種動物的錄像片!痹诓シ沤榻B蜥蜴這種動物的錄像片后引導:“錄像中的蜥蜴叫什么名字?變色龍給同學們留下的最深刻、最有趣的印象是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通過對話描寫來塑造人物性格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的題目就是《變色龍》,既然小說寫的是人,作者為什么要用變色龍這種動物的名字來做為小說的題目呢?下面請同學默讀小說全文,想一想,根據您對小說情節和人物的理解,重新給本文擬一個題目!眫cd6|<~PX
這則導語,借助多媒體導學手段,通過觀看介紹變色龍特征的錄像,形象直觀地導入新課,激發同學濃厚的學習興趣,引導同學帶著問題走向課文,認真思考、分析小說主人翁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的語言,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領會小說所揭示的主旨。E4Q!i%]
。ǘ、給課文另擬題目,引導同學整體感知課文。
在同學自由默讀課文后,讓同學根據各自對小說的初步理解,另給本文擬一個題目,并說說擬題的原因。
由于同學在擬題時著眼點不一樣,有的同學可能從情節角度去命題,有的同學可能從人物角度去命題,有的同學從小說的主題方面去命題,即使是從同一角度去命題的'同學,由于同學對小說的理解不一樣,所命的題目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只要同學言之有理、自圓其說,教師都要給予肯定,以調動同學的積極性。
讓同學另擬題目的目的有三:
、僖龑瑢W帶著問題走向課文,認真思考,理解并領會小說的主題。
②,在同學重新給課文起一個題目,對所命的題目進行解釋的過程中訓練同學的思維,鍛煉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弁ㄟ^另擬題目,教師從中發現可以同學對哪些內容了讀懂了,哪些地方還不完全讀通,需要教師的進一步指導,為下一步有針對地導學調查摸底。
。ㄈ⒎纸巧首x,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通過直觀形象的語言,感受到小說的情節發展,品味小說的語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分角色朗讀結束后,我給同學時間,引導同學去自主評議分角色朗讀的優劣,談談各自對小說的內容的體會和感悟
。ㄋ模、啟發點撥,導引同學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根據同學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我設想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同學理解小說的主題:
1、從剛才同學們分角色朗讀中,我們清楚地看出奧楚蔑洛夫警官在斷案過程中是怎么變的?
2、他這五次變化的依據又是什么?從他五次變化的語言中,同學們可以歸納出他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3、小說結尾的這句話“普洛訶爾喊一聲那條狗的名字,帶著它從木柴廠走了。那群人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闭l能說說那群人笑什么呢?為什么笑呢?
4、你們看,狗走了,奧楚蔑洛夫也走了,從他對將軍家的狗的態度中,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奧楚蔑洛夫也是一條走狗,同學們想一想,他是誰的走狗?是什么樣的走狗?哪位同學能給這條狗加上適當的定語?
5、那么,是什么樣的社會,使奧楚蔑洛夫這位執法者變成了一條走狗呢?
這五個層次提問設計,一問把同學閱讀的注意誘引到奧楚蔑洛夫處理案件的奇特之處——根據主人身份判案上引導同學想象;二問引導同學分析人物語言,歸納出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復無常的性格特征;三問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當時在廣場上的人較雜,由于社會地位的不同,對所遇見的奧楚蔑洛夫警官處理案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因此,雖然同樣的笑,但笑的內涵卻大不一樣,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奧楚蔑洛夫這樣的警官,他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復無常一幅統治者奴才的嘴臉;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這樣一條狗,如果這狗的主人不和將軍沾上邊,結果就不一樣了;有的人可能笑當時窮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條狗……等等,因此,只要同學言之有理,都要給予肯定,訓練同學的創造性思維;四問引導同學認識奧的走狗本質;五問引導同學聯系時代背景理解小說所揭示的社會意義。這五個層次的問題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地引導同學理解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主題。
四、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為了隨著《變色龍》一文導讀過程,概括小說情節,歸納出其媚上欺下、見風使舵、反復無常的性格特征,指出這一形象的走狗本質,為同學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這一人物的深遠的社會意義提供了幫助。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變色龍》
情節: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
變:狗主人不同,斷案結果不同
不變:趨炎附勢、欺軟怕硬、見風使舵的性格
本質:沙皇的走狗
整個板書結構簡潔美觀,板面達意流暢,揭示了小說中的人物、情節、性格、本質的關系。
初中語文說課稿5
要把課改真正地落到實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三個原則:
一、教,就是和學生一起學,重視學情的調查和學法的研究,教學相長;
二、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品味感悟,主動獲取知識,教師的任務是創造與課文相適應的課堂氛圍,并相機給與指導和啟發
三、教師不要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強加于學生
因此我確定教學方法如下:
1、比較閱讀法
《橋之美》位于《中國石拱橋》之后,兩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寫作的角度也不同,通過比較既可以復習上一篇課文又可以自然導入本文,大致把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即能有意識地去感知科普說明文與美學小品語言的區別,并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所以我采用比較閱讀法來導入課文,具體做法如下:
⑴ 比較兩文作者的不同身份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寫作角度。
⑵ 抓住本文中心句比較兩文內容上的不同。
、 比較兩文的語言。
2、語境解讀法
《橋之美》的語言畫面感很強,修辭靈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學習的重難點。因此在具體賞析課文時我選擇采用語境解讀法,使學生結合語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復誦讀,整體把握,最終使學生既欣賞了橋之美又學習了語言之美。具體操作如下:
、 在比較閱讀基礎上抓住文眼來析讀
文章的開篇部分往往有最簡練的文字作文眼來統攝全篇或交代線索以貫穿全文。本文題目中的`“美”即為文眼,析讀時引導學生順著“美”字將文中畫面一幅幅鋪展開來。
、 誦讀、賞析、品味、想象。
、 通過替換、刪除描寫的詞語、或更改修辭方法,細加推敲品讀,進一步把握文中語言的魅力
3、分組討論法
三、提高能力說學法
“最好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笛卡爾)
為了提高學生欣賞品味語言的能力,在教讀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賞析的幾種方法:
1、聯系:將詞放在句中品,將句放在文中悟。
2、替換:⑴ 比較替換字詞的不同效果
、 抓住文中修辭,比較更換修辭或不用修辭的不同效果;
3、轉化:將文字與畫面或音樂結合,多角度品味。
4、討論:互相啟發。
四、優化組合說程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備好課但不事先設定所謂的嚴格的教學步驟,而是把課堂教給學生,教師要因勢利導,藝術地駕馭課堂,良好地把握以下教學節奏:
比較閱讀
語境解讀
討論品評
遷移拓展
具體做法如下:
1、導課:
⑴ 多媒體展示多幅橋的優美畫面,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⑵ 復習《中國石拱橋》,出示結構示意圖,引起學生對比討論。
、 出示《橋之美》中心句。
2、解讀
、 抓住本文文眼及中心句“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討論:不同的橋是怎樣與不同的環境在相互聯系對比協調中體現美感的。
、 展示板書。
橋之美
小橋 流水、人家
烏鎮石橋 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 細柳拂絲
長橋臥龍 湖水蒼茫
風雨橋 飛泉瀑布
畫中橋 街頭市集
橋 環境
3、讀、賞第四、五兩段,品味語言的魅力,同時展示畫面。
4、展示音畫課件,誦讀課文第四、五兩段。
三、遷移拓展
⑴ 談談閱讀本文的啟示。
、 教師總結: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本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系中尋求美或新的發現,不僅尋求美如此,做其它事也是如此。
【作業的精心設計】
選題完成作業,要求1與2型的作業各選一題完成:
1、⑴ 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橋名的由來,如西湖的斷橋名因何起。
、 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等。
、 收集有關橋的故事與傳說,如三國故事中的當陽橋。
2、⑴ 仔細觀察一座橋,從橋與不同環境的聯系中發觀美,完成一篇作文
、 許多事物都可以從它與周圍事物的關系中得到新的發現,請就此完成一篇作文。
五、展開想象說板書
在導入部分與解讀部分各設計一幅板書
導入部分:橋之美 中國石拱橋
吳冠中—畫家 茅以升—橋梁專家
構 歷史長
圖 形式美
美 結構巧
施工妙
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
說明:這一幅板書將兩篇文章的大體內容做了一個比較,使學生對兩文的區別一目了然,自然導入課文。
解讀部分:
橋之美
小橋 流水、人家
烏鎮石橋 密密的葦叢
江南石橋 細柳拂絲
長橋臥龍 湖水蒼茫
風雨橋 飛泉瀑布
畫中橋 街頭市集
橋 環境
說明:這個板書提綱挈領,歸納出文章脈絡,列出了文中橋所處的不同環境;形似拱橋,形象生動,使學生直觀化感受到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初中語文說課稿6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信客》,《信客》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10課,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說課,分別是:1、說教材2、說學情3、說模式4、說設計5、說板書6、說評價7、說開發。
一、說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以愛為主題。所選篇目分別為《阿長與山海經》、《背影》、《臺階》、《老王》、《信客》。其中《背影》和《臺階》表達了對平凡而又普通的父親的理解與同情!独贤酢穭t表達了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而《阿長與山海經》、《信客》則著重刻畫了生活在社會下層、職業卑微保姆和信客形象。
同時有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突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縱觀這幾年河南省中招語文現代文閱讀,全都以“愛”為主題,塑造的一系列人務形象和這一單元出現的人物形象不謀而合,由此可以看出本單元的重要地位。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閱讀敘事性作品的基本規律和方法,加上他們對未接觸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相信他們對信客所要做的事情非常感興趣。
由于科技的普及,信客這一職業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因此,我將采用出示圖片和文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走近信客,激發學習興趣。
三、說模式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我們學校結合新課標要求和學校實際逐步形成了導學案引領下的“先學后教,分層教學”的教學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支撐下,語文學科的教學模式為:1、預習檢測,2、自主研讀,3、合作共享,4、拓展遷移,5、靜思整理。
四、說設計
。ㄟ^渡語:結合語文學科的教學模式,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導入新課、出示目標、預習檢測、走進信客、走近信客、感悟信客、尋找信客、寫出信客靜思整理
。ㄒ唬┦紫任覍⒂猛蹴樣训恼掌蛯λ念C獎詞進行導入,在展示的同時簡單介紹王順友的事跡,這樣導入新課,吸引學生,激發閱讀興趣
。ǘ┏鍪灸繕
①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诎盐杖宋镄蜗,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哿私庾髡咭鈭D,弘揚社會正能量。
目的:讓學生在開始上課時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方向,做到心中有重點,突破有難點。
。ㄈ┙虒W過程的第三個環節是預習檢測,我將重點檢測字詞。對本節課的重點字詞的字音和字形進行檢測,要求學生用紅筆把寫錯的糾正在導學案上。落實新課標識字寫字的要求,同時日日積累基礎知識,為中招考試做準備。
。ㄋ模ㄗ呓趴停
下面我將承接導入的話題進入自主研讀部分,看一看文中信客的職業生涯如何?學生有話可說,多角度、全方位解讀信客,完成學習目標1
。ㄎ澹⿲W生通過自主研讀和老師的適當點撥,相信能夠體會到信客的苦,可信客一干就是三十,信客是怎樣做信客?
信客是本單元最后一篇課文,通過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檢測一下學生在學完第二單元之后提煉概括總結信息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同時提前訓練中招現代文閱讀提型,并落實學習目標2。這個環節我將采用小組談論,合作交流,并且在討論時,我將要求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
1、把自己的答案讀給同組的同學聽;
2、根據同學的答案完善自己的;
3、推薦本小組寫得最精彩的同學發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互相學習的習慣,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ㄟ^上一環節的學習,我們真切的感受了信客的優秀品質,作者塑造信客這一形象,只是讓我們感受他的`優秀品質嗎?探究這一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信客,敬重信客、記住信客,肯定其社會價值,同時落實學習目標③。
。ㄆ撸⿲ふ倚驴驮谏羁痰念I悟作者的意圖之后,接下來我將讓學生尋找身邊的信客,并且在他們回答的基礎上,展示幾張圖片,利用視覺效果,激發學生關愛身邊平凡而偉大的人,引導學生學習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
。9)拓展遷移:在學生情正濃時我將要求他們用手中的筆寫出身邊的信客,但是由于時間關系,這個寫作訓練將在課下完成。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有感而發。寫出心中話,抒發心中情。同時練習寫作。
。10)靜思整理首先整理本節的基礎知識,對易錯的地方做出特別的標記,方便復習時很快找到重點。同時,概括總結本單元敘事性作品的寫作方法,加強記憶,學以致用。并且本單元幾篇文章的語言各有特點,要求學生從每篇文章中各找一處,進行對比,進而學習。
五、說板書(下面我來說說我的板書)
板書內容:我的板書內容直接承接自主研讀和合作共享部分。
設計意圖:集中體現本課主要內容,簡單明了,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小人物,大精神。
六、說評價
本節課的評價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1、定性評價:自我反思評價,生生評價、教師鼓勵性和指導性的評價。目的在于讓學生發現題并及時糾正,同時老師激勵性的評價可以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定量評價:學生做完檢測題,給出優秀標準,組長統計本組情況對優秀者給予加分獎勵,對出現錯誤的同學進行課下二次過關。
目的在于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實行評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七、說開發
1、網絡資源開發:在準備本節課課件時充分利用了網絡,王順友的照片、事跡、頒獎詞,還搜集到了一些小人物的照片,做到既符合學生實際,又將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生動性融為一體。
2、生成性資源開發:在課堂學習中進行小組合作、師生合作思想碰撞,擦出火花,體現教學相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信息技術資源:上課過程中用的多媒體課件、多媒體實物展臺,給學生更加直觀的印象。
4、文本資源開發:結合我校教學模式及新課標要求,自己設計完善了導學案,引導學生在預設的框架內進行個性化閱讀。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說課內容,感謝您的聆聽!歡迎批評指正!
初中語文說課稿7
教學目標:
1、根據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準確、形象誦讀課文,把握其故事情節。
2、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3、培養學生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積累成語。
教學重點:
1、注重朗讀,緊扣情節,培養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
2、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3、培養學生們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內容:
1、朗讀:能準確、流暢、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復述并達到背誦全文。
2、識記:解釋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識記、積累。
3、理解:把握課文“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四個情節,以及狼和人在較量中的不同表現。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觀因素及課文寓意,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5、拓展:積累與狼有關的成語;進行課文寫作上的評價。
關于教法: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按照學生們的認識規律,結合學生們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貫穿課堂教學,結合談話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通過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
關于教具:投影資料:《狼》故事情節投影膠片。蒲松齡介紹投影。問題設置投影。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生們課前準備:
1、搜集作家作品資料。
2.依據注釋熟讀課文,理解文意,畫出疑問。
3.收集有關“狼”字的成語。
教學思路:
新課改注重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中屏棄對課文機械式的分割,特別對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獨句串通很容易讓學生們感其無味,難以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又針對這篇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首先,設想通過各種不同方式(聽讀——講故事——朗讀——自讀——個別朗讀)形象的朗讀,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大局地感知課文,這個作為重點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拔,落實小局的字詞,學生們在知道情節的基礎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詞的把握就不是純死記硬背的難關。最后,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學習課文的內涵,使學生們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同時培養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具體程序:
。ㄒ唬、整體感知,了解情節
1、教師范讀,力求引入情景。
2、學生們講故事,帶入情景。同時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增強形象感。并歸納故事情節。
3、集體朗讀,再次體會故事情節。
4、自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找出疑難,落實字句,共同探討。
5、個別朗讀,讀出情景。
。ǘ、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設計四個問題,分別圍繞:故事發生的客觀條件;人狼搏斗的主觀行為;人狼各自機智的體現;以及了解課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識面,檢閱學生們搜集有關“狼”的成語的情況,并造出相關的句子。
2、拓展能力,評價式閱讀。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用“……寫得好,寫出了……表現了……”的句式談談感想。
。ㄋ模⒗首x結束,加深印象
(五)、作業鞏固,深化新知
初中語文說課稿8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處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語文第一冊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為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第一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過程與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情感與態度: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教學重難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學生基礎差,如何教學,促進學生學好本文,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好品質,是老師思考的重點。
【說課型定位】
新課程標準在關于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說教法】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說學法】
朗讀法: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背誦。
合作法: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點,進而形成開放式話題。
【說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使用活動目的導入導語引人。展示課題。渲染氣氛,促使學生思考。
整體感知范讀,引導學生勾畫重點詞語。
1、聽朗讀。
2、自主學習課文。
3、朗讀。
4、掌握重點字詞。
5、初步疏通文意。
6、復述課文。
7、表演課文。
(1)出示教學目標。
(2)多媒體顯示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3)多媒體顯示補充省略部分的意見,并作強調。生自主讀文,獨立解決問題,師引導討論解決,并總結解決字詞的方法。生復述課文,其他學生評價,老師指導點撥,統一意見,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分析質疑提出問題。
1、小組討論。
2、集體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3、指導背誦課文。
(1)出示問題。
(2)多媒體出示無標點的原文。在學生再三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課文。指導學生掌握背誦古文的技巧。
合作探究
1、老師參與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質疑。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點撥。
(1)學生討論,提出可探討性的問題。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老師點撥。
(3)請學生談談從這則故事里學到了什么?歸納出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參與討論,以便掌握情況;老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歸類。老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爭辯,不一定要求統一對問題的認識。
拓展訓練
1、完成表格。
2、閱讀《世說新語》里另一個故事,你從中學習到了什么?多媒體出示拓展訓練。鞏固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同時適當的擴大知識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設計說明】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將“禮”、“信”和《論語》聯系起來,體現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學生對“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認識。做到深入淺出。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就不會因為只解決一篇短小的文章顯得單薄。
2、去掉文章的標點符號,還古文之原貌,請學生朗讀。這一設計使學生更多的認識了古文,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反應較好,較新鮮。
3、對于課文的研討,設計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問題,再討論解決問題,突出體現了兩個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強調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符合課改的要求;而老師參與討論,并適時點撥、引導、小結,體現了師生交流,由于學生是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發問、研討,這就對起引導作用的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學生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本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充分發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的主體性。
5、花較短的時間,請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進入文本,再從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在整個課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沒有了老師最后“力盡聲色”、略顯乏味的小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使整個課堂凸現“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6、作業的設計,講究了課內、課外的銜接,講究由淺到深,講究運用、積累知識。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對話的過程:友人發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初中語文說課稿9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這篇文章處于北師大語文課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比較探究”環節。本單元一如既往以主題組元。“臨水騁懷”,顧名思義,就是描寫作者在欣賞各種不同的水時得到的不同的觀察和感受。雖然比較探究環節在這套教材的編排體例中不屬于基礎篇目,不要求一定要精講。但是朱自清的《綠》是寫景散文的經典名篇,這篇文章滿篇綺繡,可以說是散文作品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語言的詩意盎然、蘊藉華美;修辭手法的創造性運用,對描寫景物多角度的精雕細琢,都呈現出非常鮮明的典范性特點。每一位教師都不可能對這種經典作品的施教價值視而不見。再加上我們是在用教材教,而并非僵化機械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我們組織教學的有效資源,如何根據實際需要,有突破性的乃至創造性的運用,是每一位教師都會努力去追尋的高度。基于這樣的原則,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我決定把《綠》作為一節講讀課來認真對待。
2、教學目標的設計。
一篇課文的學習目標并非面面俱到才好。面面俱到也就只能是蜻蜓點水,一些無關宏旨的東西被無謂放大,而一些關節問題卻被淡化乃至忽略。因此,學習目標必須少而精。惟其如此,才能抓住要害,突出重點,最大限度擴大文本的外在張力,以達到更深刻的學習知識、教育學生的目的。鑒于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確定了這樣的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課文重點語句及段落的朗讀,欣賞課文對綠的精細描繪,感受作者獨特的觀察和體驗。
二、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對比、想象等手法多側面寫景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
任何時候,語文學習過程中積累字詞、理解文本都是學習的基本目標;而通過較深入地解讀文本,體會寫作的精妙之處,以文本為依托與作者進行對話,以獲得充分的審美愉悅,于潛移默化間“師彼長技”,獲取寫作方法與技巧的頓悟,乃是語文學習的要旨。“文以載道,文以傳情!北疚闹凶髡邔γ利惖木G的濃濃愛意蘸滿了整篇文章,勢必在學習過程中浸淫學生的心靈,給他們以感染和熏陶。所以在學習中一定要把這種德育因素適時適度地放大。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由于“字詞的積累及內容的理解把握”這一學習目標,通過學生較認真的預習就可以基本實現,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深入學習文本的基礎上就可以呼之欲出,也不需在這方面花費很長時間;因此我把訓練朗讀,品味語句和學習作者運用比喻、對比、想象等手法多側面寫景的方法作為課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4、學情分析
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在以往多年的閱讀體驗中已經閱讀了一定數量的寫景散文,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通過多遍閱讀,學生應該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作品著力凸現的主題,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文本的細致解讀。所以要在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多讀課文,并在課堂上花費一定的時間指導學生讀透課文,以達到以讀促學的目的。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完成這節課的學習重點,解決學生自讀中力所不逮的“瓶頸”問題。
5、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
由于板書的時間、容量所限,加上與文本內容密切相關的一些精美的圖片資料難以在四十分鐘的課堂內以其他直觀的手段相機一一呈現給學生,不能僅靠一支粉筆一本書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審美愉悅,所以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進行適時點綴、補充。
學習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與朗讀交融的學習方法。
這篇文章語言生動優美,景物描寫手法豐富新穎,搖曳多姿美不勝收,可讀性很強。因此對重點段落一定要強化朗讀訓練。在批文入情,對文章的寫作手法進行精鉆細研時,需要學生在課堂上較深入地進行探究。所以學習方法宜采用合作、討論探究及與有選擇性的朗讀相結合的方法。
2、學法指導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地位還是不能偏廢的。因此在“整體感知”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經脈:文章主要描寫的是梅雨潭的綠,梅雨亭和梅雨瀑的描寫僅起到側面烘托的作用。在具體探究時,引導學生針對美不勝收的寫景重要段落,認真體味分析它們的作用;在進行朗讀訓練時,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速讀、聽讀、品讀、范讀、齊讀,不一而足。要求學生把握作者的感情脈搏,體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本文中的要義,有感情地朗讀,必要時教師要適時進行朗讀指導,并讓學生深入體會感動作者、進而感動自己的原因?v觀全文,作者的感情一脈貫通于文中;相應的,朗讀也應該成為串起課堂各個環節的一條主線。
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導入:
導語設計的目的不是給教師提供一個展示才情的小舞臺,而是為學生開啟一個較清晰地觀望文本的大窗口。這樣的設計語言簡潔,既把本單元所學內容有機串聯起來,又用比較優美的語言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的閱讀期待和渴望,為下面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學習新課:
。ㄒ唬、預習成果回眸:
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果。讓學生自己介紹作者以及對字詞的反饋性檢測、練習,對于督促學生主動預習新課、鞏固預習成果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ǘ、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速讀課文,初步體會:
1、文中哪個句子最能概括作者對筆下景物的感受與感情
2、作者在寫梅雨潭的綠之前寫了什么?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說說它們的特點及在文中起的作用。
文章一開始就開宗明義,毫無夸飾地高調亮出自己對梅雨潭的綠的“驚詫”之感;給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同時這個句子也是全文的主旨句。所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及課堂上對文本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這個關涉全篇的句子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在寫梅雨潭的綠之前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去寫梅雨亭的氣勢不凡和梅雨瀑的美麗多姿,相信學生在自讀時對這部分內容不會漠視,也有了初步的思考;寫景手法相對而言比較單一,景物的特點也比較容易把握,所以相機提出這部分內容在文中的作用問題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ㄈ⒅攸c段落凝眸:
1、齊讀“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從中找出能概括梅雨潭的綠的特征的詞語和從寫梅雨瀑過渡到寫梅雨潭的句子;并說說這個句子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病⒙犠x“她松松地皺纈著,但你卻看不透她”這一部分的內容,說說它們分別寫出了綠的什么特點。
。、一生讀“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大家品味這種寫作手法的作用。
4、教師范讀“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這一段。
在這部分,作者運用想象,分別將綠比作蔚藍鮮潤的天,――――,――――,――――,――――。
這幾個問題既統一又相對獨立。首先,每一步驟都以讀作為重要的前奏;圍繞著多種形式的閱讀,展開對文章內容的玩味和賞析。它們雖然不是對內容進行條分縷析式的分析,但是著重研討文章的具體寫法。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本課的學習重點也就得到了落實。深入地朗讀課文,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美詞佳句會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布局謀篇之妙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對文章的情景交融的寫法會有更精微的探察。因而這一環節能達到教師不著一言、而學生深得技法之妙的作用。
。ㄋ模热萏骄浚
。、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把梅雨潭的綠比作“女兒綠”呢?為什么不把她比作祖母綠呢?
。、當代著名作家、詩人余光中曾撰文批評朱自清先生“好用女性修辭格”。的確,在他的幾篇有代表性的散文中,都不乏這樣的例子:作者在《春》中說“春天象像小姑娘”;在《荷塘月色》中把荷葉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白蓮比作“出浴的美人”。想一想,作者這樣比喻是否恰當,為什么?
。、在此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感情揣摩與朗讀指津:
文章最后一句在文章結構和感情抒發方面各起到什么作用?比文章開頭的句子多出了“不禁”一詞,抒發了什么感情?應該怎么讀?
這一環節的探究看似是課堂上可有可無的花絮,實際上它的作用遠非僅限于此。雖然它并不會花費過多的時間,但在學生心中激起的情感漣漪也許久久不會平靜。這個預設寓含豐富。第一個問題能使學生明白精妙的比喻并非作者儀式心血來潮信手拈來,而是作者體悟精細準確的杰作;第二個問題則能幫助學生揭示朱自清先生散文創作中的寫景風格;教師介紹的有關情況會使學生感到饒有趣味,激起他們濃厚的探究興趣。在此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感情揣摩與朗讀指津,能使學生更進一步把握生動形象的描寫后面所流淌的感情溪流:并且通過有針對性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夠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在心中激起更強烈的共鳴。
。ㄎ澹、小試牛刀:
我們也拿起筆,選取不同的角度,運用合適的修辭手法,寫一句話,來描寫梅雨潭可掬的秀色。
一句話練筆難度不大,既有助于學生涵泳感情,激起他們創作的欲望,耗時也不長;在把自己的即興創作與名家比照的同時,能夠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經典的魅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帶著豐盈的學習積累和感情積淀最后小聲地深情地齊讀“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這一段;結束對文本的學習。
。、比較探究:
同樣是描寫瀑布,于堅和朱自清風格迥異。請結合教師給出的相關句子分析兩者之間的異同。(可以從語言風格、修辭手法的運用、感情的抒發等方面進行比較賞析。)
。1)水猶如玻璃粉碎那樣的運動。
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
。2)我感受著我的生命在巨大的水聲中的驚恐、疼痛;在潮濕中的寒冷、收縮。
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雙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
比較探究不求面面俱到,學生只要能說出其中的一點區別即可。目的在于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明白:不同的人,由于氣質心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藝術修養不同,觀察點和觀察角度不同,面對同一景物,感受不同,行之于書面的文章自然也就風格迥異。所以文章是常寫常新的,即使面對的是同一題材,即使名家以留下了似乎是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只要能做到“獨抒性靈”,寫出自己的觀察所得,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文章就是鮮活的、富有價值和創造性的文章。所以我認為,雖然這個環節在本文中并非重點,但通過名家作品的橫向比較,讓學生明白即使是對同一題材而言,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橫看成嶺側成峰”,可以有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法。這個探究結果雖然知識性不太強,但對激勵學生大膽寫作,還是不無裨益的。所以我認為這樣的探究還是很有意義的。
(七)、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課文重點語句及段落的朗讀,欣賞課文對綠的精細描繪,感受作者獨特的觀察和體驗;學習作者運用比喻、對比、想象等手法多側面寫景的方法;相信通過把握作者作者賞美惜美愛美的純潔美好感情的律動,同學們會受到深刻感染,能夠更加有效地培養大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激發大家迸發出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師在這部分言簡意賅、提綱挈領地總結所學內容,與預設的學習目標形成比照,使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了更概括的認識,獲得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時再次對學生進行情感和審美啟迪。
(八)布置作業:
1、背誦《綠》的第三自然段。
2、完成課后比較探究題。
《綠》這篇文章是經典名篇,可謂是滿篇綺繡,知識容量很大,一節課根本不能窮其精華。所以布置的作業應該是課堂的有機延伸和補充才行。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布置課外作業時沒有進行不著邊際的拓展,而是以本為本,以鞏固課堂習得,并完成精彩片段的積累背誦任務。
。ň牛⒔處熃Y語:
一草一木總關情。一切景語皆情語。用細膩的思維觸角去感知自然的宜人溫度;用敏銳的目光去攝取花草樹木的一顰一笑;用靈敏的聽覺去捕捉高山流水的天籟之音;你會發現,帶著愛出發,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這樣的美妙絕倫,詩意盎然!
初中語文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市實驗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下面我將對《羚羊木雕》這節課進行解說。我主要從以下的七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分別是教材、學習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策略、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文章采用散文、詩歌、小故事等多種寫作形式,描繪了母女情、同學情、母子情、兄弟情等,從而謳歌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親情。本單元要求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間洋溢的親情。同時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讀書技巧。本課《羚羊木雕》較之前一課《風箏》顯得比較淺顯,本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對話,更適合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但圍繞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學情發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受文章豐富的情感。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學習對象的分析
1、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少年過渡時期,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有待形成時期。本篇文章價值觀念傾向明顯,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2、學生在閱讀中還是為讀而讀,缺乏閱讀的技巧,對閱讀中的感受還是被動的接受。為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閱讀技巧的培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感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揣摩文章的語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等讀書方法。
2、能力目標
(1)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在整體把握要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感悟文章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聯系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說讀課文→品讀課文→探究課文→課后作業
(一)導入新課
關于同齡人對長大的一段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么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里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萌動。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通過引用同齡人的一段話,激起同學的同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說讀課文
瀏覽課文,學生就“一個——的木雕”、“一個——的爸爸”、“一個——的媽媽”、“一個——的奶奶”、“一個——的萬芳”、“一個——的故事”進行自選話題,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說話活動。當同學說完的時候,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1、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貴,爸爸媽媽的逼迫,奶奶的無能為力,萬芳的仗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意到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過程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1—15段默讀課文,標劃出體現爸爸、媽媽、我三個人物形象的神態描寫。
(1)培養了學生圈點勾畫等讀書的習慣。
(2)使學生在標話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不同的人物語言體現了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時了解了爸爸媽媽對我的逼迫,描寫了我的委屈,使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爸爸媽媽的批評。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15段,學生進行評價
(1)由默讀到有感情的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速讀文章26段至結尾,標化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世界。
既加強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又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我”的無奈、委屈、痛苦。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4、指名讀、學生齊讀
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在讀中感受作者的傾向。
(四)探究課文
1、這件事究竟應該怪誰?展開辯論。
(1)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文中來。
(2)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的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父母非常的重財輕義,而我和萬芳之間非常重視友誼。
(3)培養了學生在合作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2、討論: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給了萬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1)不限制學生的答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2)交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人溝通。
小結:
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一場家庭矛盾,贊美真誠無私的友愛,批評重財輕義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純真的感情;同時也說明我們做事應與人商量,考慮周全些。
(五)課后作業:
1、與父母一起欣賞這篇小說,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2、與父母一起探討后,合理地改編某一部分的故事情節,并工整地寫到小作文本上。
初中語文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沁園春 雪》(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沁園春 雪》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對大自然的贊頌”為主題展開詩人從自然中獲得靈感,受到啟示,用美妙的詩行,彈奏出自然的樂章,書寫心中的情志。
《沁園春 雪》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寫于1936年的一首詞在該詞中,毛澤東詠雪言志,抒發了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偉大的抱負,充分表現了當代無產階級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壯志“恢弘的氣勢、壯美的意境”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本課作為本單元的開篇,在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正處于初中學段,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逐漸養成,他們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儲備,也具有學習新知的動力和興趣。學生能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誦讀文章并合作探究,習得文章的重點并解決情感的理解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欣賞并背誦這首詞;感受詞中的形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品味、體悟詩歌凝練、生動、含蓄的語言,從中受到感染。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悟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四、說教學重難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征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由于本文產生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歷史背景又比較復雜,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教師必須利用多媒體渲染氣氛、創設情境,并適當地補充一些教學資源,以此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及所表達的豪情壯志。
根據這些實際情況及及本文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講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理解詩意。
2、品味精煉優美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和感受毛澤東的偉大情懷和胸襟。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活動式等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盡可能多的.制造語文學習的自由空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討。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采用我校一貫倡導的體現學生主體,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重視方法指導的“八環節”教學模式。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úシ乓曨l《大詩人毛澤東》)
恰當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是導入新課的要求,還能夠使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審美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的自我需求活動。
這節課,我設計的導語是:在我們唱紅歌、頌祖國的日子里,不能不想起一位曾經引起世界矚目的偉人——毛澤東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大詩人今天我們就走近大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一生寫過許多詩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就屬《沁園春雪》了今天,我們一起品讀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明確任務,目標引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上課伊始,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開始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么,那么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這節課我確定的學習目標是:
1、反復誦讀,理解詩意。
2、品味精煉優美的語言特色。
。ㄈ┵Y料助讀,檢查預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首先指名學生介紹關于詞的相關知識和有關時代背景、影響,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閱讀。
1、了解一些有關詞的知識(看大屏幕,請一名學生朗讀)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句數、段數、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2、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公開發表在1945年,看這兩個特定的時代背景,(看大屏幕,請一名學生朗讀)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3、這首詞的公開問世,曾在重慶的文壇和政壇引起極大的反響(播放有關“重慶談判及這首詞公開后在當時的政壇和文壇引起強烈反響”的一段視頻)。
這首詞到底有怎樣的氣勢和魅力呢?我們來聽聽藝術家方明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誦。
。ㄋ模┏踝x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聽范讀(學生看視頻,注意模仿)。
2、下面我們來學習朗誦這首詞:看要求,先試讀,自由讀,然后分別請同學單個讀、齊讀朗讀要求:①讀出激越豪壯的情調。 ②讀出重音,注意停頓、速度、節奏。
請同學們朗讀時,注意思考:詞的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容?
上片:繪北國壯麗雪景,抒愛國之情。
下片: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五)合作探究,問題研討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啟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從而對課文加深了理解,進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這節課,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ㄒ唬├斫狻①p析上闋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概括描寫雪景的?哪些語句是具體描寫雪景的?
2、作者對雪景的具體描述,由哪個詞領起?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想一想,作者為什么會選擇這些景物?有什么深意?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理解、賞析先有學生思考、交流,再有教師補充、明確。
明確:靜景——長城、大河詩人在“望”中見“長城”“、大河”,并借助想象感受到“長城”“、大河”的全貌全景,是熱愛并誓死保衛中華大地的反映,在東北全部、華北部分國土已經淪喪,神圣的抗日戰爭即將開始之際,寫“長城”,寫“大河”,不能不寓有深意它蘊含著“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意思,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鼓舞著全國人民奮起保衛我們美麗富饒的祖國河山。
動景——群山、高原寫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與高原形象的雄偉作者化靜態為動態,原因有三:第一,視覺因素第二,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奮,意氣風發,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機勃勃,生動活躍第三,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運用比擬手法,賦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英雄氣概。
3、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寫出景物的什么特點?
明確:這三句由寫實轉入想像,翻出一派新的氣象,把人引入到一個輝煌的境界里去寫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嬌艷、多姿多彩。
4、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
明確:胸懷博大寬廣;氣魄雄偉曠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ǘ├斫狻①p析下闋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理解、賞析先有學生思考、交流,再有教師補充、明確。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里有贊頌、贊美的意思,而它比“贊美”程度更深,感受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2、“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么共性?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3、對于這樣杰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并品味含義。
明確:“惜” 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于時代、階級局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4、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ㄈ┲攸c研讀,品味語言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的閱讀要求各地的中考也把它作為考查的重要內容,常常把各種形式的語言鑒賞題請上中考試卷確實,品味語言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發展思維能力應教給學生品味語言的方法,可以首先從關鍵詞入手,其次從句式入手,第三,從修辭入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齊讀,分角色讀,女生讀、男生讀等多種競讀形式,涵詠品味語言,記住文筆精華。
(四)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拓展閱讀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說一說你從毛主席詩詞中體會到了哪些美?
這一環節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
。ㄎ澹┙涣鞲惺埽偨Y升華
新知識的建構、拓展、運用,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此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知識,反思各自的認知轉化與心中的感受此環節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知、思維、參與能力,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升華。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初中語文說課稿12
教材分析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為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單元的基礎上,上了一個臺階,內容比較深沉、嚴肅,理性的成分濃厚得多。這樣的編排,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一個層次。
本單元教學要求,與上一單元既有延續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求熟讀課文,聯系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要注意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在閱讀方法方面,要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并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審美、閑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并簡要概括,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3)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寓意,學習精美的表達。體驗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并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點)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難點)
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1、教師創境導入、指導誦讀、深入研讀、合作精讀、對比閱讀等,使學生能夠較準確、流暢地復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語言特點和深刻的寓意;
2、抓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按設疑——探究——釋疑——質疑的程序展開,以問題引思路,以疑問求深入,大膽倡導有疑而問,提倡“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的精神;
3、設境法、點撥法、積累法等,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如請你復述、請你品味、小試牛刀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不拔高,不灌輸,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學法
初一新生對寓言的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但理解也僅僅限于淺層次上。特別是以人生為主題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復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練習中鞏固,在質疑中創新。逐步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課后“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首先指名學生介紹,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和字詞的積累,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讀出語氣和情感,學生體會;
2、自由誦讀兩則寓言,思考以下問題: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加以概括。白兔從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四)自由誦讀,請你復述
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復述,教師簡要評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完整準確,突出要點”的復述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復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五)深入研讀,請你品味
以小組為單位,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和交流。
(說明:本項目的設置本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體會語言的教學任務)
(六)合作精讀,質疑探究
(七)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閱讀,你有什么啟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后教師總結。
(說明: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就是為了實現對學生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八)輕松回讀,體驗反思
(九)課堂檢測,小試牛刀
(十)課堂小結
《人生寓言(節選)》選了兩則,一則是《白兔和月亮》,一則是《落難的王子》,說的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財富;對待厄運,把概念再提升一級,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好事與壞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則戒貪。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不如沒有。如果某種擁有并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
初中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風箏》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魯迅,體裁為散文詩。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是繼“人生”“自然”“科學”主題之后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設的單元。在本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墩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2、課文的特點
《風箏》是一篇以表現手足親情為主題的散文詩,但選材角度新穎,于兄弟間發生的誤解沖突中展現濃濃的親情。可是,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遠不止于此。從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憂交集看,這篇作品還揭示了封建陳腐思想對兒童自由、活潑天性的扼殺,深刻地闡述了“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科學道理。全詩情詞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3、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于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詩,學生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所以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讀,要保證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要多讓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要重視引導、多給學生鼓勵。
4、重點、難點的預設及依據
根據七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及散文閱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預設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難點:學生提出疑問并在教師引導下作深入思考。
5、目標的預設及依據
根據以上四個方面的.情況,從“知識和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確定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讀描寫“誤解和沖突”的語句,進行語言積累。
。2)能力目標:圈劃文中表示“誤解和沖突”的內容,體會賞析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出疑問,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主動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悟“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二、說教學程序及策略
本文的教學以“一個切口、一組問題、幾大板塊、整體綜合”的閱讀教學理念為指導,采用朗讀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學習方法,通過朗讀來感知文本;以圈畫重要詞句并賞析品讀來落實重點,理解主題;通過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來啟迪思考。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體現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和發揮雙方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1、導入新課,初步感知文本
教法:教師出示一張幼兒照片,向學生介紹自己孩子的調皮與可愛。師生輕松談話,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幼兒可愛的形象,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親切感,為下面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教師的對女兒的濃濃親情的流露,能喚起學生心中的親情體驗;而向學生介紹女兒的調皮、貪玩更是文中“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觀點的直接證明,從而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學法:與教師輕松交談。朗讀全文,圈畫生字難詞。思考: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了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ㄔO計意圖:輕松的心情利于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朗讀全文,既積累詞語,又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使自己逐漸進入作品的意境。同時問題的思考,也有利于引起學生對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關注,而這一段正是本課教學預設的切入口。)
2、主問題探究,落實重點
。1)教法:以第五自然段為教學切入口,引導學生通過對“魯迅先生前后情感、態度的變化”的把握,學習魯迅嚴于自省的精神,同時了解“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問題預設:
“魯迅先生看了講論兒童的書后,回憶起了二十年前的哪一幕?前后情感有什么變化?”
“精神的虐殺是指魯迅先生對弟弟什么的虐殺?”
“你有過這樣被精神虐殺的體驗嗎?”
“今后看到有人抹殺兒童天性的行為,你可以怎么說?”
。ㄔO計意圖:采取中間突破的教材處理方法,選擇恰當的切入口,提出一組相互關聯的問題,在師生平等對話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
學法: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聯系上下文理解“精神的虐殺”的具體含義;結合自身體驗理解并朗讀“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句話。(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朗讀、體驗,在討論與思考中掌握知識。)
。2)教法:出示教學“主問題”。探討文章“在誤解和沖突中也有親情”這一主題。(設計意圖:以主干性問題促使教學深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并通過教師的小結,引導學生思考生活、關注人生。)
學習障礙預測:這個主問題的解答,需要學生對整篇文章有深入的研讀,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在眾多的信息中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學生可能容易找到文章前半部分魯迅和小兄弟之間的沖突而忽略了文章后半部分魯迅對小兄弟“我可是毫不怪你啊”的誤解,學生可能容易找出魯迅對小兄弟的愛而忽略了小兄弟對魯迅的愛,學生可能不清楚對問題的解答的表述等。
教師幫助對策:在學生閱讀全文,劃找相應詞句后,組織學生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進行賞析和朗讀,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導內容先擬:①引導學生對文章后半部分的關注:那么文章后半部分是不是也有誤解中的親情的體現呢?②引導學生對“小兄弟對魯迅的愛”的關注:沖突是雙方的,那么親情是不是也是雙方的呢,弟弟也愛魯迅嗎?③指導學生對問題解答的表述:賞一句話,用賞析說服人(就是對自己劃找的語句,闡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人信服);讀一句話,用美讀感染人(有感情的誦讀自己劃找的句子,用讀來傳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打動聽眾)。
學法:劃一劃,文中哪些地方寫的是我和小兄弟之間的“沖突和誤解”?讀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既然是“沖突和誤解”,又為何還能體現出親情?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口、動腦,既培養篩選問題的能力,又突出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
3、發現、探究問題,突破難點
教法:出示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對魯迅先生及其文章的評價,引導學生勇敢的向文章意蘊深厚處進軍。
。ㄔO計意圖:把課文作靶子,通過文本意與讀者意的沖突,引學生對作品作深入的思考。)
學習障礙預測:(1)學生提不出問題。(2)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3)學生等待老師說標準答案。
教師幫助對策:(1)適當的方法指導。(2)保證一定的讓學生發現問題的時間。(3)小組交流,整合問題。
學法:默讀全文,劃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組交流篩選、整合問題,全班交流探究。(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養成合作探究的習慣)
4、課外體驗與拓展
教法:出示作業,兩題任選一題。其一是寫一篇“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的文章;其二是課外閱讀魯迅先生的《故鄉》和《秋夜》,探究環境描寫在魯迅作品中的作用。(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原理,進行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
學法:讀作業題目,選擇作業內容,課外完成作業。
(設計意圖:其一是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和發現美的習慣;其二是以此來引導學生走近魯迅,了解魯迅,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步入文學殿堂。)
初中語文說課稿1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狼》。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狼》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0課,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作者蒲松齡寫了一個屠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兩狼的追趕,投骨不成,只能殺死兩只狼的故事。揭示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對于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文章篇幅短小,寓意深刻。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閱讀過較多的寓言故事。但文言文水平仍然較低,對于讀懂文章,理解寓意仍然有一定復雜度。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采用自主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基礎知識,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反復誦讀本文,了解文章大意,分析刻畫形象的方法,培養學生多元化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
3.認識狼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積累常見的文言基礎知識。分析刻畫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狼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耍覍⒁龑W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角色扮演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能渲染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快速地帶入到本課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通過一副對聯,介紹作家的方式導入:郭沫若曾寫了一副對聯稱贊一位文學家,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位文學家是蒲松齡。寫出了赫赫有名的《聊齋志異》,里面的很多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狼》,看看一個跟狼有關的故事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二)整體感知
解決文言知識問題,了解文章內容大意和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整體感知能夠做到的。
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停頓、語調等),在此過程中,糾正讀音,確保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
然后,多媒體出示本課的文言基礎知識,一是為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文言知識;二是為了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幫助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文常識。
最后,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概括文章大意。明確:描寫了一個屠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兩狼的追趕,投骨不成,殺死兩只狼的故事。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分小組對下列問題進行討論:
1.屠夫,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
明確:(1)屠夫:是一個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人。(2)運用了心理與動作描寫的方法!皯帧豆潜芾恰;“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2.狼,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作者怎么塑造的?
明確:(1)貪婪、兇惡、狡詐陰險、十分愚蠢的形象。(2)運用了神態與動作描寫的方法。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將狼饞涎欲滴想吃人的綠眼睛刻畫出來;寫狼的“假寐”,運用“犬坐于前”的生動比喻,并進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繪,把狼的狡猾神態刻畫得活靈活現。
3.“狼”很明顯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你覺得比喻的是什么?
明確:根據對《聊齋志異》的了解,狼諷喻的是當時社會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課內學習的內容需要跟課外的內容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1.分段朗讀課文,想一想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沖刺:對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縮,只能勇敢機智地把它們殺死.
對付野獸必須如此,對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必須如此。要敢于斗爭和堅持,取得勝利。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勇敢地面對,勇敢機智地進行斗爭;因為退縮,忍讓是沒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終,自取滅亡。
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猾奸詐,最終都會失敗。
2.角色扮演。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和理解人物的動作和神態以及心理過程。
最后,我的小結和作業設計為:小結:這節課,我們學了《狼》,進一步了解了蒲松齡作品風格。從中知道了:對豺狼一樣的惡人,我們不能心存幻想,應該善于應對,勇敢斗爭。
作業:寫一篇關于動物的故事,寫出其中的寓意或者你的感受。學生學以致用,把課堂中學到的內容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去。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初中語文說課稿15
一、 說教材
1.本課的地位與作用(從地位上、結構上 、內容上、教育意義上等方面論述本節教材在本課本書中的地位和作用)。
格式:我說課的課題是:初/高中語文第 冊,第 單元,第 課《 》。這篇課文在本冊課文中的地位是 ;學習本課有以下幾個作用。
2.教學目標及依據(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年齡特點、生活經驗、認識問題的層次、程度、學生發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維學習目標)。①知識與能力目標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
3.重點與難點及突破途徑。本節教學重點是,突破途徑有。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控制變量法、知識遷移法、建立模型法、認識類比法、分組討論法、問題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在教學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板書、錄音機等,其作用是 。
三、說學法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我)注意滲透學生學法指導,如:(自學法、實驗探究法、控制變量法、知識遷移法、模型法、類比法、由簡到繁法、動手動腦),其作用是。
四、 說教學程序
(主體部分:說出教學的基本環節、知識點的處理、運用的方法、教學手段、開展的活動、運用的教具、設計的練習、學法的指導等。并說出你這樣設計的依據是什么。)
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 ( 分鐘) 導入新課 (作用是激發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 ( 分鐘) 新課學習 (基本的知識點,設計的提問,運用的教學方法) 第三環節: ( 分鐘) 課堂小結 (注意引導學生小結,教師適當作補充)
第四環節: ( 分鐘) 布置作業 (說明設計這樣的作業目的與作用)
第五環節: ( 分鐘) 板書設計 (注意說明板書設計的新穎性)
第六環節: 教學體會
本節課(我)是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采用(實驗探究法、控制變量法、知識遷移法、建立模型法、認識類比法、分組討論法、問題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實驗、電教媒體等教學手段,把學生探索知識、培養學生興趣和能力、滲透學生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目的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初中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12-12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04-19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11-06
初中語文《老王》說課稿10-26
初中語文《社戲》說課稿04-06
初中語文說課稿12-11
初中語文《吆喝》說課稿07-20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04-06
初中語文《靜夜》說課稿08-02
初中語文《狼》說課稿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