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初中數學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反比例函數的應用》是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三節的課題,是在前面學習了反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基礎上的一節應用課。這一節的內容符合新課程理念,課程要面向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反比例函數的知識在生產和實際生活中經常用到,掌握這些知識對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具有實用意義。通過反比例函數的應用使學生明確函數、方程、不等式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三種重要的數學模型,它們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并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在教學過程中,還滲透著建模思想、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這些思想也為后面學習二次函數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二.說目標
“反比例函數的應用”是反比例函數及其圖象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它是前面幾節課的綜合應用。由于函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實用意義,根據教學大綱的明確規定并結合素質教育要求,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達到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反比例函數是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應用十分廣泛的數學模型,使學生掌握生活中有一類兩變量的乘積為定值的實際問題可歸結為反比例函數問題來解決的思想方法。
2、能力目標
、偈箤W生能模仿“利用函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養成自己提出或構建數學模型的能力;提高綜合運用函數、方程、不等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引例通過開放性的問題,作業中通過編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偻ㄟ^本節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明確,應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數學,進而努力學好數學的情感。
、谑箤W生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觀。
、垡凶寣W生具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獻愛心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把一類實際問題歸結為反比例函數問題來解決,這是因為:
1.反比例函數是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的數學模型,它真正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利用反比例函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是通過對例題的解題過程進行歸納總結而得到的結論。它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認知規律,蘊含了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對今后學習數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注意在實際問題中函數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在突破難點時,我注意:
1.使學生熟練掌握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教學生學會“數形結合”的研究方法,它直觀、形象、好理解。
2.密切聯系實際問題,注意觀察生活。
四.說教學方法
(一)教法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例1,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反比例函數的應用,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法,降低難度.其余,我都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問題教學法,讓一個個有階梯的問題充滿課堂教學,時時啟發學生的思維,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以下教育規律:
1、遵循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體現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2、創設問題情境,教師不斷啟發引導學生思考,由易到難,化繁為簡,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規律。
(二)學法分析
這種教學方法實際上也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注意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自己探求知識;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學會尋找、發現,學會歸納總結,逐步掌握主動獲取知識的本領。
(三)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演示圖象,更好地教會學生“數形結合”的研究方法,同時通過多媒體輔助手段展示教學內容,擴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五.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P.R.Halmos語),是數學知識、能力發展的生長點和思維的動力。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
去年下半年,勵才中學初一(2)班黃晶晶同學的爸爸診斷為肝癌,家中又突發一場大火,真是禍不單行,一下急需的10萬元款從何而來,關鍵時刻,群眾積極響應鎮政府的號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結果,捐款總額比預期的還要理想。如果你是鎮政府領導,你除了積極做好思想動員工作之外,能不能運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對即將發動群眾獻愛心進行策劃呢?
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共同來學習以下兩道題目:
設計意圖:由學生身邊的事出發,激起學生的愛心,為積極籌劃這個活動,帶著對數學的求知欲,進入例題的學習。
(二)范例設計
學習例1:
小明家離學校1500m,某天小明上學時,發現時間不多了,就加快了行車速度,①小明行車平均速度(υ)與所用時間(t)有怎樣的函數關系?②如果所剩時間為15分鐘,那么小明的平均速度至少達到多少才能按時到校?③為了安全起見,小明的平均速度最快達到90m/min,他至少要留多長時間,才能安全到校?④畫出函數的.圖象。
例1中,出現了一個常量,兩個變量;我們看,
平均速度(υ)隨所用時間(t)的變化而怎樣變化?是否為反比例函數關系?若是可用反比例函數的有關知識去解決問題.
、、③兩問實際上就是函數的特殊情形,一是已知自變量,求函數值;一是已知函數值,求自變量.從這兩問,再引導學生探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④問中,指導學生畫圖,分析問題(多媒體展示函數圖象).
設計意圖:這道題是課本例1的改編,更換背景的目的是為了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后面的例2也是在課本例2的基礎上添加了一個背景,目的也是如此.
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反比例函數的應用問題,我選擇教師引導法.引導學生聯系反比例函數圖象及性質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滲透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在畫圖象前,已引導學生探究自變量的取值范圍,這樣就化解了教學難點.
小華同學的爸爸在某自來水公司上班,現該公司計劃新建一個容積為4×104m3的長方體蓄水池,小華爸爸把這一問題帶回來與小華一起探討:
①蓄水池的底面積S(m2)與其深度h(m)有怎樣的函數關系?
、谌绻钏氐纳疃仍O計為5m,那么蓄水池的底面積應為多少平方米?
③由于綠化以及輔助用地的需要,經過實地測量,蓄水池的長和寬最多只能分別設計為100m和60m,那么蓄水池的深度至少達到多少才能滿足要求?
這是個幾何體積問題的應用題,我通過設置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逐步分析,最后通過建立函數這種數學模型解決問題.
問題(1):這是一個幾何體積問題,問題中包含有哪些量?哪些是常量?哪些是變量?
問題(2):在容積不變的情形下,蓄水池的底面積S(m2)與其深度h(m)有怎樣的函數關系?為什么?寫出關系式.
問題(3):函數關系式中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如何確定?從而決定函數值的取值范圍又是怎樣?
問題(4):能否畫出函數的圖象? (指導學生畫圖,分析問題,多媒體展示函數圖象.)
問題(5):題中②、③兩問能否利用圖象來解?如何解?
問題(6):題中②、③兩問除了利用圖象來解之外,是不是也可以利用方程解或不等式解?
設計意圖:對例2采用了設計問題系列,啟發學生思考,聯系舊知識建立函數模型,解決了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從而確定了函數值的取值范圍,滲透了函數的思想,讓學生初步了解函數模型的建立方法。最后滲透一題多解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滲透“函數——方程——不等式”思想和“數形結合”的研究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解題后的再思考,將知識系統化。
(三)反饋練習
“學數學而不練,猶如入寶山而空返”(華羅庚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會反比例函數知識的應用,我設計了例2的后續問題,讓學生練習。使課堂教學能前后連貫。
例2中的新建蓄水池工程需要運送的土石方總量為4×104m3,某運輸公司承擔了該項工程運送土石方的任務。
、龠\輸公司平均每天的工程量υ(m3/天)與完成運送任務所需要的時間t(天)之間有怎樣的函數關系?
、谶\輸公司共派出20輛卡車,每輛卡車每天運土石方100 m3,則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該任務?
可以通過此類題反饋本節所學,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數形結合”的研究方法,及時加強對數據和信息的處理能力。
(四)回到引例,前后呼應
、佻F在大家能否利用我們剛掌握的知識來策劃發動群眾獻愛心呢?
②如果每人平均捐款100元,那么需要發動多少人捐獻。根據實際生活水平,每人平均捐款只能達到50元,那么至少要發動多少人捐獻?發動人數與每人平均捐款數成怎樣的函數關系?當每人平均捐款數一定時,捐款總額與發動的人數成怎樣的函數關系?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到課堂之初的問題中,解決問題,使整個課堂教學渾然一體,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收獲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回答下列問題,再由教師補充歸納本節所學知識內容。
(1)通過本節反比例函數的應用的學習,我們掌握了生活中有一類兩變量的乘積為定值的實際問題可歸結為反比例函數問題來解決的思想方法。
(2)初步學會了數學建模的方法.
(3)樹立了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觀。
(六)作業布置
根據新課程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我的作業布置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選做題是一道自編題,我的目的是既鞏固所學知識,又復習了舊知,同時還能讓學生體驗一下做老師的愉悅.
(4)必做題:①看課本例1、例2.
、谧稣n本習題9.3
(5)選做題:
4月6日,姜堰溱湖濕地公園游人如織,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蜂擁而至,“小數學”利用早上上學前的時間,來到公園門口,他發現……。請你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編兩題,要求分別能利用正比例函數和反比例函數解決問題。
收獲
結束語: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生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我的教學內容,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永遠處于一種亢奮狀態。
說課對我來說是新事物,今后我將進一步說好課,并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節課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各位!
初中數學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初中數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可以對已學過實數、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識加以鞏固,同時又是今后學習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高元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數等知識的基礎。此外,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對其它學科有重要意義。本節課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過豐富的實例,讓學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過觀察歸納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本節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已有的知識經驗,本節課的三維目標主要體現在:
知識與能力目標: 要求學生會根據具體問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體會方程的模型思想,培養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數學建模的分析、思考過程,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體會做數學的快樂,培養用數學的意識。
3、 教學重點與難點
要運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首先必須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概念的教學又要從大量的實例出發 。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由實際問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鑒于學生比較缺乏社會生活經歷,處理信息的能力也較弱,因此把由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方程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
因為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關概念,所以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啟發式、類比法教學。教學中力求體現“問題情景---數學模型-----概念歸納”的模式。但是由于學生將實踐問題轉化為數學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節課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指導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觀察與演示,從具體的問題情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方程,從而突破難點。同時學生在現實的生活情景中,經歷數學建模,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效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因為數學來源與生活,所以以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為素材創設情景,易于被學生接受、感知。通過微機演示課本中的實例,并應用微機對其進行分析,充分顯示微機演示中的生動性、靈活性,把圖形的靜變成動,增強直觀性;同時幫助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學生自然會想到用方程來解決問題,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學過的,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順利地進入新課。
2、 啟發探究,獲取新知
通過上述情景分析,讓學生小組合作,列出方程。英國一位著名的數學教育心理學家曾 說:概念的教學要從大量實例出發,通過實例幫助完成定義,而不是教定義。因此,我在課本的基礎上,又補充2個實例,而且,補充的'例題所列出的方程正好是一個一次項為0,一個常數項為0 的特殊一元二次方程,這為后面概括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作準備。在學生列出方程后,對所列方程進行整理,并引導學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征,同時與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較,找出兩者的區別與聯系,并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來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所以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自我嘗試、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讓學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內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個未知數(3)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因為任何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化為 “ax+b=c(a≠0)”的形式,由此類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為“ax2+bx+c=0(a≠0)”;并由一元一次方程項及系數的概念聯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項及系數的概念。
3、 練習反饋,應用拓展
在這個環節,我遵循鞏固與發展想結合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競賽活動的方式對本課知識進行鞏固。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同時,對概念進行變式應用,可以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 小結歸納,上升理性
引導學生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學習過程中用了哪些數學方法?
。3)確定一元二次方程的項及系數時要注意什么?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5、 作業布置
考慮帶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不盡相同,因此,我分層次布置作業,以便同時兼顧到學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
四、教學評價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積極,而且注重引導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
五、板書設計
初中數學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是(19)號說課者,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所選用的教材是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對于本節課。我將根據去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數學課堂標準的理念,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等五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 19 章第 1 節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平行四邊形 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節課所學內容,是在學習了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的基礎上,對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進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為 其他四邊形 的教學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在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新的數學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判斷,對此本節課的>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及應用
難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推導過程(這點要求比較難)
我將通過問題情境的設計,課堂實驗研討,來引導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根據去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數學課堂標準的理念,學生學習的目標應將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方面融為一體,為了落實這幾點,我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3.教學目標
1)掌握
2)探索,由此發現充滿著探索性和挑戰性。(方法與過程)
3)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能從交流中獲益。(情感態度價值觀) 這樣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增加他們對問題的感性認識。通過推理論證,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這包括大膽猜想、勇于探索、創新精神、頑強的學習毅力等)。
<總之,我這節課更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針對這節課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二、說教法
情境教學法、課堂研討法
讓學生處于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適當的形象化,這就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場所,從多種感觀獲取信息,體驗我們的數學活動。 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得到體驗: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3)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從整體課堂來看,我們這節課很關注學生的發展,古人說:“學貴有方”
三、說學法
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應只是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一些數學的學習方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指導學生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明白數學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指導學生通過類比、猜想、推理等思維進行教學。
<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為了落實這幾點,我按以下5個階段來,完成本課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階段: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將靈活運用溫故而知新,承接前后章,展示情境,結合實際生活,引入新課。
2階段:新課教學(通過合作性學習進行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合作性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學習上的競爭對手,而是共同提高的合作者,這不僅對他們的學業會有幫助,在人格的培養上也很有可取之處。)
3階段:課堂實踐
我將通過:首先和學生們一起議一議(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簡單利用)
最后再和學生們共同完成練一練(隨堂練習,基礎訓練、創新訓練)
4階段:課堂小結(讓學生談談本節學到什么、收獲什么,教師點評,以達到加深知識的理解)
5階段:布置作業(達到復習鞏固新知識的目的)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通過課堂學習,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從而維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數學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洋后學校的數學教師王金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有理數加法運算律,這節課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根據新課改新理念,圍繞努力實現“用好教材”,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教教材”,我將從以下五個環節逐一進行闡述我對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有理數加法的基礎上,對有理數加法運算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有理
數混合運算等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加法以及正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律,對有理數加法運算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引入負數之后加法運算律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內容,運用運算律進行簡化加法運算,運用有理數加法解決問題。
難點確定為:運用有理數加法解決問題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確立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律的內容;
。2)能運用運算律較熟練的進行加法運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體驗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在實際運算中的應用;
。2)能運用有理數的'加法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思考、觀察、比較等體驗數學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分析
數學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為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四種教法:
〖情境法〗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本節課的重要性;
〖探究法〗引導學生探究在求解兩個加數的和以及調換加數位置后的值有什么變化,接著繼續探究結合律的規律;
〖演示法〗演示具體的簡化運算過程;
〖討論法〗通過探究、演示、討論得出并領會a+b=b+a,(a+b)+c=a+(b+c)所表示的含義
初中數學說課稿5
各位專家領導,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勾股定理》
一、教材分析:
。ㄒ唬┍竟潈热菰谌珪驼鹿澋牡匚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華東版),八年級第十九章第二節“勾股定理”第一課時。勾股定理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個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它可以解決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據之一,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分析,拼圖等活動,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比較,理解勾股定理,以便于正確的進行運用。
。ǘ┤S教學目標:
⒈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內容和證明,能夠靈活運用勾股定理及其計算;
、餐ㄟ^觀察分析,大膽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邏輯推理的能力。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思想,并體會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通過介紹中國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和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鉆研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勾股定理的證明與運用
用面積法等方法證明勾股定理
對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首先需要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觀察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數學結論,而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歸納的思維方法和運用數學的思想意識,但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可預見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從而形成困難。
⒈創設情景,激發思維:創設生動、啟發性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問題沖突,讓學生在感到“有趣”、“有意思”的狀態下進入學習過程;
、沧灾魈剿,敢于猜想:充分讓自己動手操作,大膽猜想數學問題的結論,老師是整個活動的組織者,更是一位參入者,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協作,從而形成生動的課堂環境;
、硰垞P個性,展示風采:實行“小組合作制”,各小組中自己推薦一人擔任“發言人”,一人擔任“書記員”,在討論結束后,由小組的“發言人”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并可上臺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臺”展示本組的優秀作品,其他小組給予評價。這樣既保證討論的有效性,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針對初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本節課可選擇“引導探索法”,由淺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種教學理念緊隨新課改理念,也反映了時代精神。基本的教學程序是“創設情景-動手操作-歸納驗證-問題解決-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六個方面。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生”,因此教師要有組織、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并參入到學習活動中,鼓勵學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與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撛O情景
多媒體課件演示FLASH小動畫片:某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了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墻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
問題的設計有一定的挑戰性,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兩邊,求第三邊?”的問題。學生會感到一些困難,從而老師指出學習了今天的這節課后,同學們就會有辦法解決了。這種以實際問題作為切入點導入新課,不僅自然,而且也反映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是為更好“服務于生活”。
。ǘ﹦邮植僮
⒈課件出示課本P99圖19.2.1:
觀察圖中用陰影畫出的三個正方形,你從中能夠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可能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思考方法,老師要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引導學生發現SP+SQ=SR(此時讓小組“發言人”發言),從而讓學生通過正方形的面積之間的關系發現: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即當∠C=90°,AC=BC時,則AC2+BC2=AB2。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參與探索,感受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簿o接著讓學生思考:上述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情況,那么在一般情況下的直角三角形中,是否也存在這一結論呢?于是再利用多媒體投影出P100圖19.2.2(一般直角三角形)。學生可以同樣求出正方形P和Q的面積,只是求正方形R的面積有一些困難,這時可讓學生在預先準備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形,再剪一剪、拼一拼,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后,學生就能夠發現:對于一般的以整數為邊長的直角三角形也存在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這樣設計有利于突破難點,也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的數學思想及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吃賳枺寒斶呴L不為整數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這一結論呢?投影例題:一個邊長分別為1.5,3.6,3.9這種含有小數的直角三角形,讓學生計算。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從特殊到一般”的情形,這樣歸納的結論更具有一般性。
。ㄈw納驗證
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邊長為整數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再到邊長為小數的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與斜邊的關系,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感受學數學的樂趣,,使學生學會“文字語言”與“數學語言”這兩種表達方式,各小組“發言人”的積極表現,整堂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獲取知識,解決問題。
先后三次驗證“勾股定理”這一結論,期間學生動手進行了畫圖、剪圖、拼圖,還有測量、計算等活動,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而且這一過程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ㄋ模﹩栴}解決
、弊寣W生解決開始上課前所提出的問題,前后呼應,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沧詫W課本P101例1,然后完成P102練習。
(五)課堂小結1.小組成員從內容、數學思想方法、獲取知識的途徑進行小結,后由“發言人”匯報,小組間要互相比一比,看看哪一個小組表現最佳。 2.教師用多媒體介紹“勾股定理史話”
、佟吨荀滤銖健罚何髦艿纳谈撸ü磺Ф嗄昵埃┌l現了“勾三股四弦五”這一規律。
、诳滴鯏祵W專著《勾股圖解》有五種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積求勾股法是其獨創。
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六)布置作業:課本P104習題19.2中的第1.2.3題。目的一方面是鞏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定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以上內容,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上來說明這堂課“教什么”和“怎么教”,也闡述了“為什么這樣教”,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次說課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初中數學說課稿6
一、地位和作用
這一節內容是初中數學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前面一節一次函數后,回過頭重新認識已經學習過的一些其他數學概念,即通過討論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從運動變化的角度,用函數的觀點加深對已經學習過的不等式的認識,構建和發展相互聯系的知識體系。它不是簡單的回顧復習,而是居高臨下的進行動態分析。
2、活動目標
①理解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會根據一次函數圖像解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問題。
、趯W習用函數的觀點看待不等式的方法,初步形成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局部問題。
、劢洑v不等式與函數問題的探討過程,學習用聯系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辨證思想。
、茉鰪妼W生學數學,用數學,探索數學奧妙的愿望,體驗成功的感覺,品嘗成功的喜悅。
總的來講,希望達到張孝達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大腦。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的思維已逐步從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三、學法分析
1、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圍,讓學生更有機會體驗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從而掌握知識,發展技能,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
四、教法分析
由于任何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寫成ax+b>0(或<0)的形式,而此式的左邊與一次函數y=ax+b的右邊一致,所以從變化與對應的觀點考慮問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可以歸結為兩種認識:
、艔暮瘮抵档慕嵌瓤,就是尋求使一次函數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茝暮瘮祱D像的角度看,就是確定直線y=ax+b在x軸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點的橫坐標所構成的集合。
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上兩個角度探討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關系。
1、“動”―――學生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做,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
2、“探”―――引導學生動手畫圖,合作討論。通過探究學習激發強烈的探索欲望。
3、“樂”―――本節課的設計力求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一點,直觀多一點,動手多一點,使學生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考。
4、“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用聯系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辨證思想。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回顧
1.一次函數的定義。
2.一次函數的圖象。
3.直線y=kx+b與方程的聯系。
那么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是怎樣的關系呢?本節課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關系。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顧一次函數相關概念以及一次函數與方程的關系。
設計意圖:回顧所學知識作好新知識的銜接。
二、導探激勵
問題1:作出函數y=2x-5的圖象,觀察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 x取何值時,2x-5=0?
(2) x取哪些值時, 2x-5>0?
(3) x取哪些值時, 2x-5<0?
。4) x取哪些值時, 2x-5>3?
教師活動:展示問題1,適當時間后請學生解答并說明理由,教師借助課件作結論性評判。
設計意圖:問題1可以直接解不等式(或方程)求解,但這里意圖是讓學生通過直接圖象得到。引導學生體會既可以運用函數圖象解不等式,也可以運用解不等式幫助研究函數問題,二者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學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教師意圖是盡量用圖象求解。
問題2:用畫函數圖象的方法解不等式:
-2x+3<3x-7.
分析:
由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系可先將其化為一般形式,
再畫圖求解;也可以將-2x+3與3x-7看作是兩個
關于x的一次函數,即y1=-2x+3,y2=3x-7。
于是不等式的解集即對應著y1 解法1: 原不等式化為5x-10>0,畫出直線y=5x-10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x>2時這條直線上的點在x軸上方, 即這時y=5x-10>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為x>2. 解法2: 將原不等式的兩邊分別看作是兩個一次函數, 畫出直線l1∶y=-2x+3,y2=3x-7,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它們的交點的橫坐標為2,當x>2時, 對于同一個x,直線y=-2x+3上的點在直線y=3x-7上相應的點的下方,這時-2x+3<3x-7,所以不等式的解集為x>2. 三、達測深化 做一做: 兄弟倆賽跑,哥哥先讓弟弟跑9m,然后自己才開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跑4m。列出函數關系式,作出函數圖象,觀察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何時哥哥追上弟弟? 。2)何時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3)何時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4)誰先跑過20m?誰先跑過100m? 。5) 你是怎樣求解的?與同伴交流。 教師活動:展示做一做,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請部分學生展示其解法。教師借助課件對學生解答作出評判。展示練習,在學生思考后,用課件展示圖象以便學生識圖。 設計意圖:函數、方程、不等式都是刻畫現實世界中量與量之間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通過具體例子滲透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不等式,感受函數、方程、不等式的作用。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 P19 讀一讀 P20 習題1.6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單項式、多項式、整式的有關概念,合并同類項、去括號法則、整式的加減運算。這些知識是以后學習分式、根式運算以及函數等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物理、化學等學科及其他科學技術不可或缺的數學工具。 這節課作為本章起始課顯得很重要,核心概念是單項式與多項式,及由此歸納出的整式的的概念。這也是本節課教學重點。通過數與式之間的聯系,教材中蘊含的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有“類比”,“轉化”的思想方法,由單項式與多項式間的關系,體現了數學知識間具體與抽象的內在聯系及數學的內在統一性。 二、學情分析 在小學和前兩課時,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列代數式表示現實世界中簡單的.數量關系,學生已經對整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在學習本課重點----單項式的概念、系數和次數,理解多項式的概念和正確確定多項式的次數和項數這些新出現的概念與名詞時特別要處理好本課教學難點: 、傧禂凳秦摂怠⒎謹、±1或含有π時的情形。 、诙囗検降拇螖岛晚椀拇螖祷煜。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并掌握單項式的概念、系數和次數; (2)理解并掌握多項式的概念和正確確定多項式的次數和項數;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樂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四、課堂結構設計。 本節課堂教學采用“問題—探究—應用—拓展—提高”課堂結構,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著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五、教學媒體設計。 、俣嗝襟w輔助教學②小組合作討論式教學兩種方式。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 多媒體展示一組都是數字與字母的乘積的思考題,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請學生匯報,然后確認并板書:引導學生一同分析上述各式子,指出各式的共同點。 (2)歸納出單項式的概念 提出“單項式”的概念,并舉例說明系數、次數的概念。這是本課第一個重點內容。 通過一組練習幫助學生學會識別單項式以及單項式的系數與次數,特別弄清負數做系數,強調系數包括前面的符號。還要弄清只含有字母因數的單項式的系數是1或-1,系數1常省略。 (3)通過一組思考練習題歸納出“多項式”的概念 從單項式到多項式的概念提出,是一個從特殊到一般的一個過程,也有一個類比的思想。多項式也是一個重點內容,指出共同點,著重指明多項式是幾個單項式的和。 (4)通過一組練習題識別多項式及多項式的項與次數,幫助學生掌握多項式有關的概念。 (5)歸納出“整式”的概念。 設計一個小練習,給出若干代數式,讓學生把判斷哪些是多項式。既加深對單項式、多項式概念的掌握,同時歸納出整式的概念。 (6)鞏固練習 設計一組綜合練習題,鞏固單項式、多項式和整式的概念 (7)拓展提高 加深對概念的掌握,并能夠應用概念解決相關問題 (8)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小組間進行民主小結,本課學到哪些知識? (9)當堂反饋 設計一組涵蓋本課主要內容的檢測題,時間5分鐘。檢測題要充分體現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并描述幾分之一的含義。 三、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于這一理念,本節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分月餅、折紙片、涂顏色、找分數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完成:(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的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幾個?學生會說每只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么樣的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ǘ┳灾魈剿、合作學習。 1、認識 。1)電腦演示,初步認識: 多媒體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用數學的語言來說,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 1/2 ) 接著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借助月餅圖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這個月餅的1/2嗎?明白平均分成的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僮寣W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并啟發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壅故緵]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著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后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的1/2,你還能折出它們的幾分之一呢?(板書:1/3 、1/4 、1/5 ……)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比較分數的大小 通過把同樣長的繩子反復對折,再比較其中的一份。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ㄈ⿷眯轮鉀Q問題 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 (1)說出紅色小正方形在下圖中分別用哪個數表示: 學生回答后,追問:為什么同樣的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的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的畫√,不正確的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個同樣大的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的聯系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最后選取圖中的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涂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的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的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后面要繼續學習的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的擴展。 。ㄋ模┛偨Y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通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逐步認識和理解的過程。 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數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一、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是二次根式章節的復習課,是學生在學完新人教版八年級教材下冊第十六章后的一個總結復習。二次根式是初中數學知識體系與結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考直接考查的一個重點內容。本課復習內容的教學將讓學習更為系統地認識二次根式,并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得到一個升華。同時也是為了學生能夠在下一張勾股定理以及九年級的解直角三角形學習中打下一些有效的基礎,關于二次根式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減、乘、除運算法則;會用它們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四則運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在本章內容新授過程中,老師更多的關注了學生對概念及運算法則的講解,對方法、技巧、能力等各方面并沒有對學生作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學生本身在學習新課知識時,也是一種模糊的感覺。對課程標準提出的第2點:會用它們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四則運算并不能很有效的完成。而本節復習課的教學將給學生一個鞏固提高的機會,讓大多數學生能加深對二次根式的運算的理解,同時更是為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能力提供機會。徹底地貫徹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完成九年級學生應完成的任務。 2、本課知識點與前后知識點的聯系 本課內容是綜合性復習,所講知識點學生基本都熟悉,只不過是沒有真正的理解透徹,甚至有些學生可能都已經有部分漸漸淡忘。本節內容的教學其實從本質上講就是為學生理清知識點,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與結構。把已學知識系統、全面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二次根式的理解與運算真正落實到位作出努力。 其實,本課內容的教學不單單是為了復習鞏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本章的知識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明確地位與作用,讓學生感受本章知識的重要性,為即將學習后面的知識做好鋪墊工作。 3、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由于新課內容結束離綜合性復習時間較長,可以說大多數學生對本章的知識并不是非常熟悉,但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基礎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完全具備的,只不過需要一個回顧的過程。同時,隨著知識面的拓廣以及一些章節中對二次根式的應用,逐步讓學生對二次根式這一章的`內容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在復習時,學生應該說還是很易于接受的。 4、學生學習新知的障礙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本節課的教學其實更主要的是經歷回顧、理解、鞏固的過程。本節教學內容的新知并不是真正的"新的知識點、新的知識技能、新的知識能力",而是一種對已學知識的一種重新加工處理的能力,從已學的 知識上提煉出更精粹的東西來。這也正是學生在這方面的缺憾,需要老師的有效引導與分析。這更是學生的主要障礙。 二、目標的設定及重難點 1、目標的準確與完整 知識目標: 。1)能夠有效回顧本章的重要基礎知識; 。2)二次根式的計算與化簡; 情感目標: (1)對章節內容的總體把握,全面分析; 。2)體會對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優化處理; 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善于處理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系統的能力; 2、重點、難點確立及依據 二次根式的計算與化簡是新授時的重點,更也是復習課上的重點。前面的公式、運算法則等都是為了這些計算與化簡服務的,學生真正體現所學的基礎知識應就是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故此,本課教學內容的重點設定為: 二次根式的計算與化簡; 伴隨著重點內容的出現,學生的問題也得以體現。要熟練地解決二次根式的計算與化簡問題,需要學生真正理解所要求的基礎知識,并靈活的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繼而重新回歸到重點內容上。然而這些都是學生的困難之處。也就是說本課的重點內容就是難點內容。 3、重、難點突破方法 本課內容的重點也就是難點,突破的方法都在于如何有效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模型,以及如何運用基礎的知識去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而這些都在基礎的回顧上讓學生得以重新的認識,所以,突破的方法之一就來源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通過對比以前所學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進行方法的探索以及能力的培養,這正是重難點突破的方法之二。 三、教法設計 自主復習基礎知識(整理知識點)、復習測評→→合作探究→→達標訓練→堂清檢測四。學法設計 1、學生學習本課知識應采取的方法 由于本課是復習課,更多的情況之下學生參與課堂的比例很大。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學生應積極參與課堂,通過對比新授與復習之間的不同,在課堂上形成新的認識,老師更是注重對學生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2、培養學生能力采用的方法 復習課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一個升華的階段,在本節課上應著重關注前后學習方法,問題的思考方式的對比,讓學生主動的講,主動的暴露更多的問題才能讓學生獲得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能力。 3、學生主題作用體現的方法與手段 合作交流(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是解決本課內容所采取的一個必要環節,敢于質疑更是解決本課內容的關鍵所在。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確立,老師只是通過問題的形式以及組織課堂活動的形式將學生的思維聯系在一起,而學生在課堂上無疑是一個真正的主宰者。 五、教學過程 、倩A回顧與測評:將本章的基礎知識都以一些常見的基礎問題的形式展現,便于學生理解更便于學生對二次根式的模型的真正理解; 、谡碇R點:一個問題整理一個知識點,讓學生能對號入座,便于掌握與分析; 、酆献魈骄浚簩Ρ菊轮械湫偷挠嬎闩c化簡進行專門的探究講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④達標訓練:對所復習的知識點進行鞏固訓練,已達到進一步掌握; 、萏们鍣z測: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進行不同的檢測,以確定其對本章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達到實現面向全體教學的目標; 五、作業設計 1、作業設計目標 根據不同學生掌握新知的程度不同,對作業的完成也有不同的要求。為此,對于A類學生應能運用新知解決相關程度的問題(鞏固提高第1、2、3、4、5題);而B類學生要求解決相關的基礎性問題(鞏固提高第1、2題),對與新知相關程度的問題應積極嘗試; 2、難易梯度和針對性 學生學習新知掌握的程度不同,對新知進行訓練的要求就不同。然而,作業的目的都應針對本課內容的教學,故本課作業應完成課后第1~5題。第1、2題是一個基礎性的問題,學生大體上應能解決。而第3~5題是與本課教學相對應的相關程度的問題,A類的學生應能較好的解決,B類學生則要求積極的嘗試。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矩形》第一課時。下面我分設計理念與思路、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設計、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說一下這節課。 一、設計理念與思路: 新課標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積極倡導他們親身經歷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喚起學生成長的渴望;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實際意義,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故此本課從生活中的數學(做窗框)入手,充分展示“觀察、操作-猜想、探索-說理”的認識過程,使學生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學習說理,體現直觀與簡單推理的融合基礎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平行四邊形與特殊平行作業(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間第一課時,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內容的.一個重點。同時,矩形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幾何圖形,使學生體會到幾何知識來源于實際又作用于實際的辨證關系。在研究幾個圖形之間的從屬關系時也涉及了辨證思維和認識論的一些觀點,這對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都有一定的作用。 三、學生分析: 學生在小學學習過長方形的簡單知識,有了這樣的基礎,再加上八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獲取信息渠道多,對新事物的追求與敏感,他們完全有能力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借助老師恰當的點撥,來學好矩形的性質。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自我評價,去體會成功的喜悅。面對問題,讓學生大膽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真知,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加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質,理解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與聯系. 2、會初步運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質來解決有關問題. 3、滲透運動聯系、從量變到質變的觀點. 能力目標:使學生能應用矩形定義、性質等知識,解決有關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引入,使學生加深對矩形概念的理解,并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矩形的性質。 教學難點:矩形的性質的靈活運用、學生的書寫。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情境創設: 讓學生從生活中的數學引入(做窗框)入手,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從而進一步研究矩形的性質進入學習情境。 2、探索活動: 活動一操作-觀察-探索 活動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讓學生了解做窗框的過程,即從中包含的數學知識,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第二層次:引導學生探索四邊形ABCD的特點。 學生通過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平行四邊形ABCD中有一個角是直角,這樣就為引入矩形的概念做好鋪墊。 第三層次:概括得出矩形概念。 在第二層次的基礎上概括得出矩形概念,同時,要啟發學生注意:矩形的概念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矩形的一條性質,又是矩形的一種判定方法。 活動二探索矩形的性質 活動分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的矩形,使學生直觀初步認識矩形,及矩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二層次:讓學生通過量課堂課本封面來了解矩形的性質,復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使學生理解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特殊與一般的辨證關系,矩形具備一般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從而讓學生敘述矩形具備的一般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第三層次: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理解,由于矩形比一般平行四邊形多一個特殊條件:有一個角是直角,因此矩形具有一些特殊性質,探索它的特殊性質要從它的特殊處有一個角是直角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改變平行四邊形形狀,它的邊、角、對角線有怎樣的變化?當一個角為直角時,它的四個角有什么特點?兩條對角線有怎樣的特殊關系?這一層次旨在利用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借助直觀,引導學生通過合情推理去探索、發現結論。同時在演示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知識發生的過程,滲透了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第四層次:在第三層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矩形的角、對角線的性質進行說理,同時發展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例題講解: 本例設計的目的直接應用矩形的有關性質;同時為總結矩形中具有的一些特殊圖形(四個等腰三角形)做鋪墊。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 4、課堂練習: 例題講解完畢后,通過問題鏈來歸納總結矩形的相關特點:由OA=OB=OC=OD可知圖中有幾個等腰三角形?這些三角形全等嗎?面積相等嗎?幾個直角三角形?研究矩形的軸對稱性。有關矩形的問題往往轉化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問題解決。 5、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教師補充升華: 矩形的性質 6、知識拓展 1、培養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和積極思考的習慣,同時為下一節課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中問題中另一種解決辦法) 2、通過生活知識引導學生探究數學,應用數學,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門框窗框為什么要做成矩形的?) 7、布置作業:課本P134T1、2、3、4;作業本(2)P33 六、板書設計: 矩形的性質 。ㄒ唬、定義: (二)、矩形的性質 (三)、例題 七、反思: 本節課的容量決定學生板書時間太少。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圓》。 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十四章的第一課,主要內容是圓的定義和一些相關概念。此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圓,也有足夠的生活經驗,為本節課打下良好基礎;本節課的學習為本章深入學習圓的知識做好鋪墊。 二、說學情 再來談談學生的情況。初中生思維比較敏捷,動手能力強,但是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較缺乏,因此我將采用引導啟發以及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并且這一階段學生自尊心較強,在評價時我會先揚后抑,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圓的定義及圓心、半徑、弦、直徑、圓弧、半圓、等圓、等弧的概念,能準確識別,且能夠正確表示。 (二)過程與方法 在經歷畫圓、探究圓的定義及相關概念的過程中,提升動手操作能力與分析推理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教學重點是圓的定義及圓心、半徑、弦、直徑、圓弧、半圓、等圓、等弧的.概念,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概念,準確識別,正確表示。 五、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我將采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新課 考慮到學生對圓已有一定的認知,課堂伊始,我會利用多媒體展示摩天輪、井蓋、呼啦圈、自行車車輪、滿月等圖片。請學生觀察圖片并描述其中共同的圖形。 這樣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減緩畏難情緒。 此時我會以數學上如何給圓下定義以及還有哪些相關知識為切入點,引出課題。 (二)講解新知 要想定義圓,需要在畫圓的過程中抓住本質特征。因此,我會提問學生如何畫圓。分享方法之后,組織學生動手作圖;谖覍W生當前認知水平的了解,我預設學生有3種方法:①固定短線一端,另一端系著鉛筆畫一圈;②用圓規;③比照圓形物體。 在此基礎上,我會請學生對比這些方法的優劣,明確前兩種方法更靈活。這一活動旨在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前兩種方法上,為后續教學做鋪墊。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這節課所選用的教材為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八年級 教科書。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____ 年級 冊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____ 的基礎上,對____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____ 等。 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內容。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____,對____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是對于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 難點確定為: 二、 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確立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三、 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我將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當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為了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復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____是本節課深入研究____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 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定理等) 要明確其 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 ,通過對 定義 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了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____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且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7)當堂檢測 對比反饋 。8) 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諒解 ! 謝謝。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式乘法、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基礎上,由圖形的面積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在前面一節學生已學過"平方差公式" ,而這一節課繼續探索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不僅在整式乘法運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今后分解因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二次函數等有關內容的基礎知識。 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符號感和推理能力。 2. 會推導完全平方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 了解(a+b)2 = a2+2ab+b2 的幾何背景,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4. 培養學生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并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三、 教學重難點確定 推導公式(a±b)2 = a2±2ab+b2 和對公式的正確理解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對完全平方公式的運用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四、 學情分析 1.在知識掌握上,前面,學生已學過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運算,特別是已有推導平方差公式的基礎,再推導完全平方公式不是很困難。但是對于幾何圖形如何用代數來表示,從而表示圖形的面積,學生會有一定困難,另外,在運用公式時,對公式中a、b的理解,對"和""差"符號的區別也會有些障礙。 2.我所教的班級的學生,對數學課有一定的興趣,愛發表見解,但是學生好動,注意力有時不集中,所以在教學中運用圖形的直觀形象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發表見解,培養他們有條理的思考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五、教學策略 1.學生已經有多項式乘法的基礎,前面又有了推導平方差公式的經驗,所以,本節課主要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教給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的學習方法,教學中利用板書和例題向學生提供較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程序設計 、 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教師首先復習提問: 1.前面我們學過了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運算,請計算: ①(2x+3)( x-2)= 、冢2x+3)(2x-3)= 找學生口述,老師板演。 2.剛才的第②小題,同學直接得出正確結果。運用了什么公式?正確表達公式的內容(讓學生回答)。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平方差公式,符合這種類型的多項式乘法運算很簡便,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新的公式。 引出今天的課題。 、 教師引導,推導公式。 1.教師用幻燈片演示教科書第33頁第引例,讓學生觀察圖片,并提出問題:圖片中的圖形面積可分為幾部分?它們都是什么圖形?每部分面積是多少?整個圖形面積如何表示?有幾種表示方法?它們的關系是什么?讓學生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研究,最后在班級交流,由各組推舉代表,回答上面的問題,教師統一同學們的意見,確定正確的答案。 2.教師再用幻燈片演示教課書中的"想一想" ,分別讓三個學生到黑板板書,用乘法法則計算。 、 (a+b)2 =(a+b)(a+b)= 、 (a-b)2 =(a-b)(a-b)= 、 2 = = 其余同學在下面練習本上計算。 同學們計算出正確結果后教師總結,今天所學的公式叫做"完全平方公式" ,教師板書公式后,再讓學生練習用語言敘述公式。 ㈢ 熟記公式,簡單運用。 1.教師根據黑板書寫的公式,請同學們觀察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觀察項數、次數、符號、兩個公式的異同點,學生先互相討論,然后再回答。 2.師生共同完成例1. 教師先板演第⑴小題,教師板演時先講清哪一項是公式中的a、b,正確按公式書寫,最后再化簡,教師演示過后,找二個同學板書第⑵、第⑶小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教師巡回檢查,糾正錯誤。 、 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1.師生共同完成例1后。師生共同總結今天所學的內容,教師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回答,回答不準確、不完整,教師給予補充。 ⑴ 今天學習了什么公式?如何表述? 如何用圖形表示(a+b)2 ,如何用乘法法則計算(a+b)2 、(a-b)2 ⑵ 完全平方公式有什么特點? 、 運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公式中的a、b可代表單個數字、單個字母或代數式,要分清"兩數和""兩數差"的公式中中間一項符號的區別。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34頁隨堂練習,(補充兩小題),完成后,同桌兩人交換檢查,教師抽查,把主要錯誤寫在黑板上,表揚做得好的同學。 ㈤ 布置作業,課后思考。 要求全體學生必做教材第36頁習題1.13 1.2.3.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思考題。 ⑴ 能否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a+b+c)2 ,并得出結果。 ⑵ 能否用乘法法則計算(a+b)3 ,并得出結果。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安排,有不足或錯誤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各位領導、 老師們,大家好,我是沁陽市外國語中學教師劉黎明。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標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二節《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第一課時。下面談一下本節課的設想。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乃幍匚缓妥饔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緊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節?v觀整個初中平面幾何教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平面幾何知識,并且具備了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講授的。這一節課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又是后面學習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ǘ┙虒W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通過探索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條件的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數學思考: 1、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使學生掌握證明與舉反例是判斷一個數學命題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決問題: 通過平行四邊形判別條件的探索過程,豐富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與體驗,感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嚴謹的書寫表達,體會幾何思維的真正內涵.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邊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時它又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聯系,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否為平行四邊形是利用平行四邊形性質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所以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是本節的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較多,綜合性較強,能靈活的運用判定定理證明平行四邊形,是本節的難點.因此在例題講解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根據題目中具體條件結合圖形引導學生根據分析法解題程序從條件或結論出發,由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靈活掌握熟練應用各種判定定理會有幫助. 二、教法學法分析 鑒于教材特點及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思維情境,堅持二主方針(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始至終處于一種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使課堂洋溢著輕松和諧的氣氛,探索進取的氣氛,而教師在其中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決策者、創造者和參與者。同時借助實物教具進行演示,以增加課堂容量和教學的直觀性。 本堂課立足于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觀察,讓學生經歷發現,說明,完善的過程,培養其操作說理、觀察歸納的'能力。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對比、歸納的思想方法。在對比和討論中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去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要采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驗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回顧交流,逆向思索 在復習了平行四邊形定義和性質,提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 設計意圖:從舊知識問題引入新課, 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也為下面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ǘ┨剿鞣椒,發現新知 ⒈ 提出問題后我安排了如下兩組探索題 探索一、將兩長兩短的四根細木條(或用硬紙片),用小釘鉸合在一起,做成四邊形,如果等長的木條成對邊,那么無論如何轉動這四邊形,它的形狀都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并與同伴交流。 探索二、若將兩根細木條中點用釘子釘合在一起,用像皮筋連接木條的頂點,做成一個四邊形,轉動兩根木條,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與同伴交流。 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此時課堂上營造一種和諧、熱烈的氣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用度量、旋轉、證三角形全等等多種方方法來證明所得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力求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還可組織組與組之間的評比,這樣也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然后由一名學生代表發言,讓學生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師和大家一起總結歸納。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 1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 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探究知識,從個人學習到合作交流。這樣的活動教學將會真正煥發出課堂教學的活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注入一種新課程理念: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ㄈ┓独c擊,應用所學: 為了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懂學會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我安排了坡度適中,題型多樣的系列題組: 例1、◇ABCD的對角線AC,BD交于點O,E、F是AC上的兩點,并且AE=CF.求證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此題作為本課的例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教師要及時查缺補漏,規范解題格式,讓學生著重講清判斷的理由,起到及時鞏固判別方法的作用。同時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C動)演練題:在四邊形ABCD中,E、F分別是AB、CD的中點,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嗎?證明你的結論. 設計意圖:此題作為本課的機動題,時間允許就在課堂完成。本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平行四邊形判定,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讓學生反復認識,學會分析,此題完成后,學生已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ㄋ模㈦S堂練習,鞏固深化 1.課本P97“練習”1. 設計意圖:題1的綜合性,靈活性比較強,學生能夠順利解決,對培養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大有好處。 (五) 布置作業,專題突破 1.課本:P100習題19.14,5, 2.選做 :P100習題19.1 10,12 證明: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預習:探究: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精神,“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痹谧鳂I時給出有梯度的練習,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而且通過題2的探究,讓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更多的判定方法。為下節課進一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其他判定法方法奠定基礎。 。u價分析 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設置,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對平行四邊形判別方法的討論發現新知,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本節內容邏輯性較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說理上存在一定困難是正常的。但在問題討論、引導發現、鞏固訓練的過程中,師生的信息交流暢通,反饋評價及時,學生與學生積極交流、討論、思維活躍,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教師的期盼控制中。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八年級數學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而這是在學習了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分式加減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整個的初中數學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ǘ┙虒W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內容特點,考慮到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的分析,而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亦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目標: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這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那么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學情 1。學生已經學習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和因式分解,要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類比,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2。八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思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變化和提高,自學能力較強,而通過類比學習加快知識的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標改革的目標,新課標要求把過去單純的`老師講,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師生互動式教學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突破難點: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在例題的引導分析時,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本課教學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讓學生在練習題中鞏固難點,這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二)說學法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對分數乘除法運算比較熟悉,再加上對本章第一節分式及其性質學習,抓住初中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認為本節課適合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一方面運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但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接下來,我再具體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 。ㄒ唬┨岢鰡栴},引入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ǘ╊惐嚷撓耄骄啃轮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后總結概括: 。1)式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 。2)式又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能說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于引導) (學生應該能說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并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為: 設計意圖: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故以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則,易于學生理解、接受,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新理念。 。ㄈ├}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并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范解題格式和結果。 。ㄎ澹┱n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學習結果讓學生作為反饋,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在交流中與全班同學分享,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贾米鳂I 教科書習題第1、2(必做)練習冊P(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說板書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初中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12-02 初中數學說課稿03-11 經典初中數學說課稿11-09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精】12-08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熱門】12-07 初中數學面試說課稿11-20 初中數學《菱形》說課稿04-05 初中數學《數軸》說課稿11-23 初中數學優秀說課稿06-25 初中數學《數軸》說課稿06-25初中數學說課稿7
初中數學說課稿8
初中數學說課稿9
初中數學說課稿10
初中數學說課稿11
初中數學說課稿12
初中數學說課稿13
初中數學說課稿14
初中數學說課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