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初中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2、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而提高朗讀能力。
(2)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查資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況。
。2)學生通過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及主題。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說明
本節課采取“美讀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并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內涵。
2、學法指導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并結合自身體驗,歸納出朗讀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說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也許知道泰戈爾,但對他的生平與思想了解不多,他們雖然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對外國詩歌接觸較少,很需要這方面的文學修養。這首詩因為它是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也正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不但有交流和傾訴的欲望,更有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2。教師設問: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笔堑,母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子女,而你們有想過要回報母親嗎?
3。學生自由回答。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沐浴著母愛,也不要忘了回報母愛。今天,我們就來看著詩人泰戈爾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出示課件: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導語的設計親切自然,再加上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使課伊始,便引領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二)簡介作者
1。教師設問:同學們對詩人泰戈爾有哪些了解呢?請借助自己的資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學生互相交流。
3。課件展示:泰戈爾生平簡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查找泰戈爾的生平資料,使學生鍛煉了動手查找資料的能力,其實也就是讓學生借助課文學會動手、動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時已被激發。]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3。學生齊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流利。
4。教師明確并質疑:同學們讀得非常不錯,但要想讀出詩歌的真正韻味,我們還需仔細探討課文。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詩歌,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
5。教師示范朗讀。
6。學生自由回答。
。ń浗處熞龑W生歸納出: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讀詩歌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采取了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1。教師設問:這首詩向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那作者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
2。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從詩歌的朗讀技巧,如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到方面加以回答。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歸納出:在朗讀這首詩時還應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讓學生從詩句中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這首詩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徹,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結合我們對詩歌中人物的探討來示范朗讀,讀后請其他同學從詩歌朗讀的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方面加以點評。
3。指名示范朗讀,讀后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明確: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到位,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詩歌的配樂朗誦,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仔細品味,然后進行訪讀。
4。出示課件:《金色花》配樂朗誦,學生欣賞。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孩子的口吻來讀。
6。學生分組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詩歌,重在讀。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范讀、品讀、聽讀、自由朗讀、分組讀,在讀的過程中揣摩詩意,既體驗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使學生的情感同詩人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五)合作探究,釋解疑難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深刻理解主題。
1。過渡:同學們剛才朗讀得非常棒,下面老師還有幾個問題想和同學們共同探討一下。
2。出示課件,師生共同探究。
、拧拔摇睘槭裁催@么快樂?
、啤拔摇睘槭裁聪胱兂梢欢浣鹕,而且再三不讓媽媽知道呢?
、亲髡邽槭裁窗选拔摇毕胂蟪梢欢浣鹕ǎ
。ń處熖崾荆航鹕ㄊ怯《仁,開金黃色的碎花,象征圣潔而美麗。這時,學生不難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說明我對母親的愛是圣潔的、美麗的。)
板書:圣潔 美麗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問題的理解都很透徹,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次合作,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
3。師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共同探究,并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內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難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提出疑問:同學們,生活中母愛無處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滋潤著我們。泰戈爾筆下的孩子愿意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如果你也具備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化,那么你想變成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明確: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老師相信如果你們的父母也在場,一定會深受感動,并為你們的這種行為深感自豪,F在請同學們結合對詩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體驗,齊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整體的,不斷建構的教學平臺,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不要凝固學生的思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環節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啟了學生無窮的思維空間,而且通過學生的內心告白,再次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深深愛意及回報之情。]
(七)總結概括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出“我”對母親最圣潔、最美麗的愛,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好好珍惜母愛,細細品味母愛,懂得去回報母愛以及關心過我們的所有的人。
。ㄟB線,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既與板書相照應,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時,學生對本詩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八)板書設計:(出示課件)
金色花
我
媽媽
圣潔 美麗
嬉
戲
[設計意圖:此板書設計既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簡潔明了,又是對全文的概括與總結,讓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九)布置作業(出示課件)
1。背誦課文,準備朗讀比賽。
2。母愛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根據你的體會感受,你認為母愛就是什么呢?請用句式:“母愛就是……”來表達。
例句:母愛就是沒完沒了的嘮叨。
[設計意圖:閱讀與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既是閱讀訓練的深化,又是寫作訓練的一種方式,兩者可以教學相長,相輔相成。]
初中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這篇文章很細致修辭,文中用是非同等,節拍劃一,對仗工致的排比句,形貌了表現季候更替的詩意化風景;又用一組是非紛歧,節拍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嘆息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和散句的聯合,不光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并且顯得既典雅又樸素。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相比性形貌使時間變得可以覺得,形象而又真實。
本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要求在門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底子上,開導門生睜開遐想。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的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著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于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感受語言美。
難點是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濃郁的情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五、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擺正教學中教師“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朗讀探究法、品詞析句法。
“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六、說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七、說教學準備
。ㄒ唬┒嗝襟w課件。
。ǘ⿲W生課前準備:
1、搜集關于朱自清的資料。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八、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導入-初讀課文-品讀感悟-誦讀積累-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激趣導入,引出“時光匆匆”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營造氛圍,播放“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圍繞中心,以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導入,直奔主題,明確學習的方向,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再而創設機會讓學生匯報關于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臺,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為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步、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采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問自答,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習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么?”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最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學生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敘述。這樣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第三步、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2、根據學生匯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下面從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
。1)析文品賞。(出示課件)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摸文本,如:師生合作讀,學生個性朗讀,變序改成小詩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在讀中培養了語感。
。2)品詞析句。(出示課件)
這里的設計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來理解課文內容。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
這個環節由讀引入寫,因為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這里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這樣既鍛煉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4)感受追問。(出示課件)
這部分著重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后四次追問:
教師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然后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讓學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范。我們也應該做珍惜時間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實現難點的突破。
。5)首尾呼應。(出示課件)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讓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與同學交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開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自己聯系到他人……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并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想的讀書方法。
第四步、誦讀積累,領悟“時光匆匆”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白x”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認識“匆匆”
展示交流詩文、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寬學習渠道,我還布置了課外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ㄗ鳂I的布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九、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我設計板書的根本思路是為了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課文。
初中語文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市實驗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下面我將對《羚羊木雕》這節課進行解說。我主要從以下的七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分別是教材、學習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策略、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文章采用散文、詩歌、小故事等多種寫作形式,描繪了母女情、同學情、母子情、兄弟情等,從而謳歌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親情。本單元要求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間洋溢的親情。同時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讀書技巧。本課《羚羊木雕》較之前一課《風箏》顯得比較淺顯,本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對話,更適合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但圍繞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學情發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受文章豐富的情感。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學習對象的分析
1、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少年過渡時期,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有待形成時期。本篇文章價值觀念傾向明顯,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2、學生在閱讀中還是為讀而讀,缺乏閱讀的技巧,對閱讀中的感受還是被動的接受。為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閱讀技巧的培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感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揣摩文章的語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等讀書方法。
2、能力目標
(1)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在整體把握要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感悟文章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聯系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說讀課文→品讀課文→探究課文→課后作業
(一)導入新課
關于同齡人對長大的一段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么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里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萌動。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通過引用同齡人的一段話,激起同學的同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說讀課文
瀏覽課文,學生就“一個——的木雕”、“一個——的爸爸”、“一個——的媽媽”、“一個——的奶奶”、“一個——的萬芳”、“一個——的故事”進行自選話題,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說話活動。當同學說完的時候,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1、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貴,爸爸媽媽的逼迫,奶奶的無能為力,萬芳的仗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意到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過程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1—15段默讀課文,標劃出體現爸爸、媽媽、我三個人物形象的神態描寫。
(1)培養了學生圈點勾畫等讀書的習慣。
(2)使學生在標話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不同的人物語言體現了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時了解了爸爸媽媽對我的逼迫,描寫了我的委屈,使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爸爸媽媽的批評。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15段,學生進行評價
(1)由默讀到有感情的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速讀文章26段至結尾,標化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世界。
既加強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又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我”的無奈、委屈、痛苦。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4、指名讀、學生齊讀
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在讀中感受作者的`傾向。
(四)探究課文
1、這件事究竟應該怪誰?展開辯論。
(1)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文中來。
(2)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的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父母非常的重財輕義,而我和萬芳之間非常重視友誼。
(3)培養了學生在合作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2、討論: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給了萬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1)不限制學生的答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2)交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人溝通。
小結:
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一場家庭矛盾,贊美真誠無私的友愛,批評重財輕義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純真的感情;同時也說明我們做事應與人商量,考慮周全些。
(五)課后作業:
1、與父母一起欣賞這篇小說,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2、與父母一起探討后,合理地改編某一部分的故事情節,并工整地寫到小作文本上。
初中語文說課稿4
各位評委: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學生、教學過程、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五柳先生傳》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人物小傳,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學中應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討論氛圍。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獨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讀“不慕榮利”“守志安貧”的獨特個性。
2.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征,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⑴透過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傳的特點
、聘惺茏髌纷匀黄降中蜗篚r明的語言風格
⑶通過誦讀,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
、沤柚ぞ邥,課文注釋,感知文意
、品磸驼b讀,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侵笇W生課外收集陶淵明相關資料,培養探究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榮利”“守志安貧”的優秀品質,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結合背景、材料,體悟作者情感。
。病㈣b賞文章語言,學習用簡明語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質的寫法。
。场⒁龑骄俊段辶壬鷤鳌肥遣皇翘諟Y明的自傳?
第二、分析教法、學法
。ㄒ唬┙谭
。1)這節課主要采用誦讀──探究法,討論──點撥法。
對于文言文,學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詞語需要老師直接點撥;有些可以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及整體感受啟發喚起學生的認知;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疑激趣問題導引,使學生在問題中閱讀,目標明確,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
。ǘ⿲W法。
這節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討論法。文言的時代距離要求學生讀準音,讀透意,體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韻美,熟讀成誦。課堂討論可以節約時間,擴大容量,是達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第三、分析學生
根據我校學生實際,應注意安排好預習環節,關鍵是字詞的掌握。提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題目,要求他們自己利用工具書及資料,解決字詞難點。甚至要求學生能夠提前背誦課文,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落實。
第四、教學過程
。1)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補充相關知識。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外查閱資料的習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展示預習成果,互相補充,使之對作者、背景有較充分的認識,有利于對課文中心的理解。教師可以簡要補充,并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檢查學生讀準音,讀順句,對句讀加以點撥,為學生課堂正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利用多媒體,配音、配畫引導學生讀準音,讀出韻味,增加課堂吸引力。
。2)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字、詞、句的含義。為減低難度,可以分段進行。學生課堂討論,合作探究詞句的含義。這是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充分利用小組集體的智慧,相互學習,集中疑點當堂提出,其余小組可以代答,教師只在有代表性的問題上啟發或解答,始終使學生充當課堂的主人。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大膽、細心的作風,獨立發表見解的膽識。教師對于課堂活動積極的學生要加以肯定,培養他們的信心。
。3)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基礎知識,檢查學生掌握情況,作到及時反饋。題目應該眉目清楚,按實詞、虛詞、特殊用法、句子,分門別類,利于學生掌握。
。4)教師采用問題引導法,問題設置要由表及里,環環相扣,力爭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學生討論,主要利用多媒體出示這幾個問題:
1、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迅速、準確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
、盼恼碌慕Y構模式有什么特點?
。鞔_:文章采用先敘后議方式結構全文(傳文+贊語))
、莆恼陆榻B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況?作者借助哪些語句作勾畫?請學生歸納、列表
初中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學特點
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薄皩懽鹘虒W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蓖瑫r也說明了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通過幾次作文訓練,我發現我的這兩個班的學生,雖然已上初一,但寫人物還只是停留在初級階段,寫得不夠生動、具體,就是說描寫不過關。所以這節課的人物外貌描寫,我重在引導學生理解究竟什么是外貌描寫?外貌描寫有什么作用?怎樣進行人物外貌描寫?有沒有什么規律?這些光靠概念是不夠的,還必須提供一些能夠實際操作的方法和要領,不然,就是強調一百遍“要注重描寫”學生恐怕也不會描寫。設計意圖:作文教學要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中學作文應以課文為范例,學生依此為樣,聯系自己的種種實際做出文章來。如此反復訓練,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我把引導學生歸納整理人物肖像描寫的一些基本方法設為學習重點,把引導學生學習運用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作為本節的學習難點。
二、說教學流程
教學課題《讓人物鮮活起來—肖像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倜鞔_什么是外貌描寫以及外貌描寫的作用;掌握外貌描寫的方法;學會抓住方法對人物進行外貌描寫。②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觀察和概括能力,注重學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2)過程與方法:
圖片展示——材料展示——學生探究討論——總結歸納——動筆訓練——拓展延伸——課外作業以“樂享”為理念,以欣賞、探究、生成為模式,引導學生從課文材料和自己的寫作實踐中,漸漸理解什么是人物肖像描寫,并以總結出來的規律指導寫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增強他們對寫作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教學重點:
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有選擇、有重點的進行人物的外貌描寫。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掌握人物外貌描寫的要點,促進寫作能力的形成與提升。
主要教法與學法
教師引導學生在樂享的教學氛圍中積極主動完成教學目標。
1、欣賞
欣賞魯迅的照片導入此刻的教學課題,讓學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寫?
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體型、姿態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2、探究
1、準備托爾斯泰的一組照片及探究材料,讓學生明白掌握外貌描寫的要點。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濃密的胡髭zī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一綹綹灰白的發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一樣,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小眼睛上方的額頭,倒像是用刀胡亂劈成的樹柴。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在四方臉中間,我們見到的是一只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拳頭打塌了的樣子。在亂蓬蓬的頭發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對難看的招風耳。凹陷的臉頰中間生著兩片厚厚的嘴唇。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2、學生自行探究,教師做適當的引導。
3、生成
進行人物外貌描寫,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①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②恰當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③要講究一定的順序④切忌公式化、臉譜化。
4、訓練小試身手:猜猜他是誰?
片段描寫:寫班上的一位老師或是一位同學。要求:抓住特征從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5、延伸
猜猜下列《水滸傳》中的人物:
(1)眼如龍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懸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上應星魁,感乾坤之秀氣;下臨凡世,聚山獄之降靈。志氣軒昂,胸襟秀麗。刀筆敢欺蕭相國,聲名不讓孟嘗君。(宋江)
(2)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鐵牛似得遍體頑皮。交加一字赤黃眉,雙眼赤絲亂系。怒發渾如鐵刷,猙獰好似狻猊。天蓬惡煞下云梯。(李逵)
。3)“身不滿五尺,面貌丑陋,頭腦可笑”,“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三分像人,七分似鬼”,諢號“三寸丁谷樹皮”。(武大郎)
6、積累
1)描寫人物外貌的詞語
虎頭虎腦眉清目秀面紅耳赤滿頭銀發炯炯目光火眼金睛濃眉大眼慈眉善目氣宇軒昂高大魁梧英姿颯爽
2)描寫人物的句子
他的耳朵白里透紅,耳輪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勻稱,像是一件雕刻出來的藝術品。
她那張小嘴巴蘊藏著豐富的表情:高興時,撇撇嘴,扮個鬼臉;生氣時,撅起的小嘴能掛住一把小油壺。從這張嘴巴說出的話,有時能讓人氣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時卻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師有一頭漂亮的頭發,烏黑油亮,又濃又密,她站在陽光下,輕輕地一搖頭,那頭發就會閃出五顏六色地光環。
7、作業
①課外摘抄名著中的人物外貌描寫,進行交流。
、趯懸欢文慵彝ブ械哪澄怀蓡T的外貌,并進行班級評比。
初中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人教版初三(九年級)《談生命》一課,是世紀老人冰心的一篇運用比喻、象征,帶有哲理意蘊的“生命體驗”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柔美,文筆生動。文章在開篇時就引出是話題,接下來形容“一江春水”“一棵綠樹”的生命進程。末了直抒胸臆,升華哲理。文章展現出了生命由生長到強大再到衰弱的歷程和其它生物一樣經歷這個過程,以及生活中的苦痛與幸福終生相伴的配合規則,表達了生命不斷搏斗的意志和豪邁樂觀的精力。
二、說學生:
初三學生對人生、生命的感悟還不太深刻。但已經具備了肯定的閱讀、明白、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本文后,不僅只是對散文的欣賞本領,更能得到對人生的新的感悟。
三、說目標:
憑借語文《新課程標準》,聯合本課特點和學生現實,制定了以下講授目的:
1.知識目的:
(1)理解掌握“云翳、f巖”等詞語;領會文中比喻、重復等修辭手法的奇妙運用。
(2)使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造就準確、流暢、有情感朗讀課文的本領。
2.本領目的: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的要領,品讀文章精致洗練的語言。引發他們的聯
想和想象,感覺文中鮮活生動的形象,推測文中蘊涵的生命哲理。
3.情緒目的:通過學習課文引導門生對生命征象和紀律舉行思索,感覺和鑒戒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說重點、難點
1.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五、說教法、學法
遵循“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原則,根據九年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我采用教法與學法是:
教法:
誦讀指導法
設疑研究法
對重點語句組織學生討論研究,進而理解文章主旨。
閱讀評點法
對精彩的句子引導學生鑒賞評述,并能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中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學法:
自主學習
解決字詞、作者,結構層次等淺層問題。
合作交流
運用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學習方式,體味語言,感受形象,激發想象,學習深層問題。
探究感悟
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朗讀,感受散文的特點,培養創新思維,深化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學生自由暢談對生命的種種現象的感受。(一是從導入新課,二是從了解學生對生命的感知水平)
(2)預習檢測
一是關于作者冰心;二是字詞在學生展示后,相互指正。
(3)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范讀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選三名學生范讀課文,
全體學生放聲讀課文
聽、讀后讓學生談點自己的體會,評一下朗讀的效果,確定應使用的語調。
(4)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分析、理解以下問題:
①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
②思考:作者為什么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為什么又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樹”?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5)細讀課文探究感悟
通過對重點句子的分析,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的、富有創新的思維。細讀課文,運用圈點
勾畫的方法依據下列問題(任選一個),賞析品味語言。
我最喜歡的一個詞語: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最能激發我想象的一組畫面:
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引導學生揣摩富有表現力、精美的、富有哲理的詞句,深入領悟文中表現出來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6)想象聯想拓展延伸
句子仿寫根據“一江春水”表現生命曲折、豐富多彩的形式或“一棵小樹”表現生
命過程的形式仿寫:“生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生命像一杯咖啡......;生命像一支蠟燭......;生命像一張白紙......
(7)層次作業
末了齊讀冰心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他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卻浸透了奮斗的歷程,灑遍了捐軀的血雨!苯Y束本課。
七、說板書
板書計劃重要突出課文的重點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思緒,龐大內容簡樸化;抽象頭腦詳細化;把感性了解理性化,使門生容易擔當和明白,幫助學生進步闡發、歸納、感悟的本領。
初中語文說課稿7
探究
教學任務:研讀課文,通過反復閱讀課文、課堂討論來解釋、分析、解決問題;對本文學習的核心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在解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
學生活動:將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逐個解決;最比較困難的問題要學會層層剝開,最終徹底地解決問題。
教師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各抒己見,但也要在巧妙地評價引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最基本的規律;要努力引導學生結合文本來解釋文本,理解文本的豐厚內蘊,讓學生克服架空分析和抽象演繹的毛病;特別要引導學生在分享、交流、切磋、以及相互評判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教師對學生的討論要合理引導,要恰當評價,要有效歸納。
就本課的教學而言,作為教師要特別善于因引導學生將大問題劃分為小問題。比如,我們在討論別里科夫的現代意義的時候,就可以分解成以下的一些列小問題:
標題中的“套子”到底是指什么?“套子”的象征意義是什么?結合文本來做解答。
全城的人為什么都怕別里科夫?為什么別里科夫能轄制全城?
課文結尾寫到:“我們埋葬了別利科夫,可是還有多少這類套中人留在世上,而且將來還會有多少套中人啊!”這里包含著怎樣的深刻含義?
作品的開頭和結尾所寫到的村長的老婆馬芙拉有什么作用?
如果把作品的標題換成《別里科夫傳》好不好?為什么?
4.提煉
教學任務:總結反思,提煉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總結語文學習的基本策略,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學生活動: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自己所學得的東西,學會與同學分享。
教師指導:關鍵是要讓學生生成自己的個性化的東西,要總結提煉出原理性的指示,方法性的知識,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們一定要明白,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收獲,但教師要力求使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收獲;可以讓學生在課內或課外寫學習后記或學習反思。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我們在設計課外作業的時候,也應該采取多樣化的策略,讓不同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業。
比如,為了促使學生在課外對文本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性閱讀,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外作業(或周記):
別里科夫葬詞;別里科夫日記;別里科夫遺書;別里科夫之死;別里科夫祭文。
又如,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別里科夫性格的現代意義,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課外思考:我們今天的生活中還存在“套子”嗎?還需要“套子”嗎?請您寫一篇短文,談談你的理解。
三、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ㄒ唬┛赡艹霈F的問題
1.不能提出問題,或者是不能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2.不能對問題進行具體的分解,因而對問題的探究也就不具體不深入;
3.不能結合文本來分析問題和探究問題;
4.不能通過科學的歸納總結,提煉出有價值的“結論”。
。ǘ⿷獙Σ呗
總的來說,“因材施教”是教學的根本大法。教師的教學策略就是要隨機應變,相機誘導。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堂討論。
1.引導學學生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從自己沒有讀懂的、有困惑的地方去提問;
引導學生從自己感受最新鮮、最深刻的地方去提問;
引導學生有選擇性地讀課文,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發現和提出問題;
讓學生談閱讀后的感受,引導學生從閱讀的“感受”中去尋找和發現問題;
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的“思考與練習”來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解釋、分析、解決問題
從分解概念入手,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將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
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尋找蛛絲馬跡,發現和選擇有利于解答問題的材料;
扣住問題解釋和分析材料,以求對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作出更具體更深入的分析;
善于將學生提出的零散的瑣碎的問題組織起來,使之圍繞主要的核心的問題展開討論。
3.引導學生總結提煉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學、文化等方面來概括提煉有價值的原理性知識;引導學生從學習策略的教學來概括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與命運,分析人物性格,要抓住文本中的具體的細節,要善于把握人物性格的核心,要結合作品分子作品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人物命運則要注意扣住情節結構來理解人物命運的曲折變化,挖掘人物不幸命運的深刻的原因。
初中語文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現行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队^潮》是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
。2)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2)提供同題材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培養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
三、說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 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四、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里,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據研究表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痹谶@節課里,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借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五、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了然,中學生養成閱讀注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復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點、自我評注,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六、說教學程序
。ㄒ唬╅_講激趣、導語引入。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學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文章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ǘ├首x課文,了解大意。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范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ㄈ┬〗M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
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里得到解決。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系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并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ㄋ模┠芰ρ由,拓展訓練。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后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并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最后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獲了知識,那么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ㄎ澹⿵土曥柟、布置作業。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后布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學習其寫作技巧。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道題可以在課后完成。
七、板書設計:
潮來之狀
觀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初中語文說課稿9
一、教材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我的第一本書》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所選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憶錄,有的是傳記,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難忘的人生歷程,它們會讓我們體悟到人生奮斗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了解社會人生;要繼續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還要注意品味含意豐富的語句。《我的第一本書》講述的是牛漢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那本書承載著一段感人的故事。即使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人生征途,飽嘗了世間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銘記那“第一本書”,我們結合時代背景,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注重抓著課文中的關鍵詞句,一起在品味,分享這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識記重點字詞,做到會讀,會寫并理解其含義。
2、通過課文,認識和了解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廣大鄉村普通百姓的苦難生活,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二)過程與方法
1、了解“第一本書”的深刻內涵。
2、引導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在復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無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領會文章的主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品中蘊含的父子之情、同學之情,以及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培養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和互助友愛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重點、難點:
1、重點:抓住重點,有條理地復述故事。
2、難點:認識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廣大鄉村普通百姓的苦難生活,體會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
五、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學思路:
整體感知---復述故事---自主閱讀(品味關鍵詞句)---合作探討閱讀(研讀賞析)----拓展延伸(課后練筆)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痛苦和磨難造就了偉人,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困 .憂慮.孤獨和辛苦.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與苦難的搏斗,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貝多芬,米開郎琪羅,托爾斯泰正是如此.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一段苦難的生活,學習牛漢的一篇隨筆<<我的第一本書>>.詩人牛漢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卻永志難忘,F在,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牛漢去了解圍繞著第一本書演繹了怎樣的故事,在體味語言特色的基礎上,把握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
2、默讀課文,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積累幾個重點詞語,請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要求:A、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生的過程。B、讀音準確,口齒清楚,聲音洪亮。C、語言簡練生動,表達自然流暢。
3、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在文中,寫一本書僅僅指那課本嗎?明確:否
。2)、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寫了自己怎樣的生活?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點撥:父子之情,同學友誼,人與狗的情趣。
。3)、作者是懷著怎樣的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呢?
明確: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4)、探究:討論“我的第一本書”的深層含義。
明確:“我的第一本”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三)研讀與賞析
1、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么?
明確: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沉重,不僅自己家的生活是窮困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2、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特意地補述了他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著藍子在附近幾個村子里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什么“出息”?作者為什么作這樣的交待?
明確: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這說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父親以他教師的經驗感覺得出,這樣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當“我”拿回那半本書讓父親裝訂完整時,喬元貞哭著對“我”說,他不能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了,而“我”后來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去,而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地文化、經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后,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還能有什么發展可言呢?還能有多大“出息’’?在這里,這就促使我們更深入的思考了?傊髡邔δ莻時代的苦難進行著辛酸的“訴說”,對苦難生活中小伙伴們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讓讀者從喬元貞的命運中嚴肅思考著生活與人生。
3、“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痹鯓永斫狻巴髯x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
明確:這里的“枉”可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的,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它不僅表明第一次跨進學校的大門,走進了知識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書里鑲嵌著父親的深情,同學的友情,童年的樂趣和生活的苦難以及在苦難生活中抗爭的一段心路歷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巧妙地運用雙關的修辭,“本”既指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
(四)小結
本文是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五)拓展延伸
我知道,同學們在你們成長的過程中有苦,也有樂。(留守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你們的苦難也許要多一些.)請大家來暢談我們的苦難,讓我們正確認識生活的苦難。
苦難是一個人成長中的一筆終身受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也不能忘本!
作業:寫一寫,自己成長中的苦難
八、教學反思:
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寫作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特別注意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作用,在合作探究中提深對課文所展示的生活境況的認識,去想象那個時代的苦難,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于我們人生的意義。
初中語文說課稿10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均與建筑園林、名勝古跡有關,旨在使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展示人民大眾創造性智慧,包涵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課文,掌握說明文和小品文的相關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激發他們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橋之美》為自讀課文,位于講讀課文《中國石拱橋》之后。兩篇課文同是寫橋,但《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橋梁專家,而《橋之美》的作者吳冠中是畫家。他們分別從科學的角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寫橋。《中國石拱橋》已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橋的歷史、形式、結構等知識,本文則重在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品味欣賞文中的橋之美。
二、教材內容的理解
《橋之美》是一篇美學小品,語言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與抒情般的感染力。吳冠中先生將橋置于一個個構圖框中,發掘出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不同美學效果,給人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課文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再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肯定強調了橋之美美在構圖,美在它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美學作用。接著以詩意的語言具體描繪了不同的橋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優美地融合的幾幅畫面。得出結論:“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系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三、學生情況的分析
當今的初中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們在接收時大塊朵頤多過細品慢賞,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
教學時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用新的審美視角去發掘美、品味美,開闊眼界,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大類,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要求,結合教材依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把握課文內容──橋之“美”美在哪
、 形象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3、情感目標
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一、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二、品味形象優美的語言。其中第一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課時的安排
一課時
說明:本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為自讀篇目。
初中語文說課稿11
小說是最能廣泛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的內容最為豐富,謳歌美好、神圣、莊嚴,鞭撻丑陋、污穢、邪惡。閱讀小說,可以更好的認識社會,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下面我就從教材特點、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六個方面談談小說《變色龍》的說課內容:
(一)說教材特點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小說閱讀訓練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作者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文章借助一個富于戲劇性的街頭場面,主要通過精彩的對話刻畫了一個媚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警察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對虛偽的沙皇警察制度予以了無情的揭露,同時也對逆來順受、愚昧、軟弱的小市民們加以批判。
“人物畫廊” 是本單元的主題。
“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在了解小說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小說主題;在學習上一單元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小說多樣化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是編者設此單元的意圖。
(二)說學生情況
本文的教學對象是初三學生,他們對小說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 尤其像本文內容精彩、情節引人,通過預習已經能夠了解文章大意,但對于人物性格的全面把握以及性格背后隱含的深刻社會意義還需教師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理清小說情節,把握人物性格。[教學重點]
2、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了解社會特征。
3、理解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 [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我秉著“高起點、巧點拔、悟精華、重創造” 的原則,教法上主要采用:
1、“主問題引領”法:這樣可以幫助簡化教學頭緒,明晰教學思路。
2、誘導點撥法:在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不忘發揮教師的誘導作用。
3、延伸拓展法:由表面文字向深層內涵上延伸拓展,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學法上我強調: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習慣。
2、誦讀品味法。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誦讀,能使蘊含于課文中的深層內涵浮出于文字表面。
3、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聯想、想象、遷移、轉換。
(五)說教學程序
下面具體說說本節課的教學程序。這里主要完成四個環節,即“設懸疑,引主要人物——看言行,知人物性格——析環境,認社會特征——改結局,悟社會意義”。
補充:
這里需要補充兩點:1、本文字詞簡單,沒有難點,所以不需花時間在字詞梳理上。2、每節課課前,會有輪到的小組派代表上黑板寫預習后自己歸納的文章主題和預習困惑,但教師暫不做評判,會隨著課堂的進展讓上臺的學生自己完善答案,或請臺下的學生補充完善答案。這樣就既能便于學生養成預習課文的好習慣,也能便于教師根據學生困惑靈活調配課堂,真正體現先學后教的教育理念。
一、設懸疑,引主要人物 (這一環節預計3分鐘。)
導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首飾匠赫留金的手指究竟是怎么破的?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仔細閱讀課文,發言熱烈,但事實證明看起來如此簡單的問題其實在書上根本找不到明確答案。這時教師順勢引導:不是因為同學們水平差或者讀書不仔細,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其實一件狗咬人的事件并不算大,可當它遇到了一個 特別的警察,發生在一個 特殊的年代,加上一群 特定的人,原因就實在難查了,因為“狗到底有沒有咬人”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 “這到底是誰家的狗”上。今天,就讓我們深入走進這段可笑而又發人深思的故事。
【設計意圖: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大大吸引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期待!
二、看言行——知人物性格
1、上一環節,學生能很快地給三個空填答案,尤其是第一個空,能說出“善變”(板書),但都難以全面和準確,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回到課文,細品慢嚼。
這一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完成第一個空,我請他們完成一張表格,要求用文中奧自己的語言來填寫,然后告訴我空上填哪個詞最好。(這一環節預計8分鐘。)
【設計意圖:這樣,隨著表格的完成,奧前后六次態度的不停變化顯而易見,文章思路很快理清,隨之他那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小人形象也躍然紙上!
2、之后,我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學生為六幅圖配音,要求結合原文的語言、神態、動作描寫,聲情并茂。(這一環節預計5分鐘。)
【設計意圖:表演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事情,找臺詞的過程就已是對文本的再次研究,而要配得聲情并茂,就更少不了對人物語氣、神態等方面的揣摩,無疑會加深了對人物性格的理解,也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一!
最后,教師帶領學生總結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的方法?得出結論:以語言描寫為主,輔以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并告之:讓人物自己不斷變化的語言來展現自己那丑惡的面目正是契訶夫小說的一大特色。
三、析環境——明社會特征
1、這個環節,我重點引導學生完成后兩個空。引導詞是這樣的:奧為什么會如此多變和狡猾,他的性格除了自身的原因,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學生能很快想到社會原因,那么讓他們用事實說話,請再次回到原文找出文中描寫環境或暗示時代背景的文字并分析其作用。(這一環節預計10分鐘。)
(這里讓學生結合自己預習時搜集的背景資料,首先獨立思考,三分鐘后再和周圍同學交流討論。如果學生一時難以找出,教師可以在屏幕上給出相應的時代背景介紹,并提示紅字描述的場景均在文中有體現。)
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明確答案:
1) 文章開頭:
A、警官奧楚蔑洛夫,外貌:“穿著新的軍大衣”;行動:“提著小包穿過市場的廣場”。后面跟的是巡警,外貌:“火紅色頭發”,行動:“端著一個篩子,盛滿了沒收來的醋栗”。( 注意:“盛滿”“沒收”,這意味著沙皇政府的這兩個小爪牙剛剛對人民進行了敲詐勒索。)
B、“四下里一片沉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S多饑餓的嘴巴一樣。……連乞丐都沒有”。(反映了當時市面的蕭條,暗示了俄國人民饑餓貧困的生活,所以整個社會死氣沉沉的。作者用寥寥幾筆,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
2) 幾次提到了法律:“他的法律上說得明白,現在大家都平等啦。”;“那些老爺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現在就得管管他們!;“那兒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奧楚蔑洛夫一會裝成敢執法的英雄,一會又說不管法律,說明沙皇法律的虛偽性,深化了小說主題,使小說主題不僅僅停留在對一個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頭直指沙皇的專制統治。)
3) 結尾眾人的笑(講到這,教師可抓住機會深入引導: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情。奧性格的養成,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生長在孕育奴性性格的土壤中,剛學過的《孔乙己》也正是在眾人哄笑中成為了一個鐫刻在讀者心中的悲劇性人物,而本文也同樣是在笑聲中結束,這樣一個人的悲劇,就上升到當時所有麻木看客的悲劇,鞭笞奧楚蔑洛夫的性格也便有了深刻的社會意義。)
到這里,后兩空的答案也就出來了,這時給他們三分鐘時間,一個人上黑板填空,其余人完善黑板右側的預習筆記,尤其是對小說主題的概括要按照我們固有的模式,文中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利用此時間小組討論。(這一環節預計4分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環境的描寫往往能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理解典型人物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
四、改結局,悟社會意義(這一環節預計5分鐘。)
課上到這,似乎可以結束了,但作為初三的學生,需要有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要敢于創新,大膽聯想與想像。于是,我還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果奧楚蔑洛夫不當“變色龍”,而是依據實情處理狗咬人事件,或者懲治小狗的主人,那么你們試想一下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
通過回答,能明顯看出學生加深了對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形象深刻社會意義的理解。
五、課后作業(這一環節預計3分鐘。)
A層:(二選一)
1、繼寫文章:文章最后寫道奧楚蔑洛夫“裹緊大衣,接著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請設想一下奧楚蔑洛夫邊走邊想了些什么?離開廣場后又去了哪里?要求補寫的心理、設計的情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2、比較奧楚蔑洛夫和孔乙己這兩個人物形象的異同。(提示:外貌、性格、時代背景等)
B層:1、摘抄精彩的人物描寫語段(300字)
六、小結全文(這一環節預計2分鐘。)
同學們,契訶夫用夸張的漫畫式寫法塑造了鮮活的變色龍形象,讓我們驚嘆小說的精妙。最后讓我們齊讀這兩句話:遇見所有的富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這就是變色龍奧楚蔑洛夫的本質。
初中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現行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觀潮》是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 “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麗,又展現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二、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教學這篇文言文,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采用誦讀、討論、比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因此,我設計了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探討主題、拓展延伸當堂檢測幾個教學環節。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具體的教法有:
1、誦讀教學法,以“讀——講——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本課中,它包含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完成目標時所需的學習方法和時間,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題時通過注釋、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學習。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5、比較拓展法。推薦潘閬的《酒泉子》,與本文比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動手、勤動口、勤動腦,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程序的安排
(一)導入新課。
1、作家作品簡介。
2、導語: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錢江涌潮。
多媒體顯示:錢江涌潮
教師作簡要講解。
(二)背景簡介
(三)確定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以前學習文言文的舊知和經驗,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商議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達成一致后將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3、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4、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一步: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完成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盡量讀出感情。)
2、學生初讀,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并結合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
3、讀給同桌聽或在小組內交流,互相指證。
4、將實在不能解決的讀音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決。
5、隨機抽查學生以檢查對目標的完成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作為標準。
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教師巡視)
3、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若無人會,則由教師解答。
4、選同學翻譯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訂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讀課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學目標3——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齊讀課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之盛。)
第四步:賞析文章。完成教學目標4: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1、根據文章內容,展開想象,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二段,賞析其精彩的場面描寫。
選兩位同學描述第一段,其余同學補充。教師作適當點撥。
(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多媒體顯示:
遠 僅如銀線——形 比
玉城雪嶺——色
聲如雷霆——聲 喻
近 吞天沃日——勢——夸張
學生齊讀第一段,感受畫面的壯闊。
學生描述第二段。教師作適當點撥。
學生齊讀第二段,感受水軍演習場面的壯觀。
2、賞析文章精巧的結構安排。
提問:浙江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宏大,觀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試分析這樣安排的好處。
學生討論,合作探究。
(明確: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四幅圖畫各具情態,組成連軸畫卷,而且以前三幅為主,正面描寫,第四幅寫觀潮之盛側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學生齊讀課文,體會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五步:課堂小結。
第六步: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把下面這一首宋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酒泉子(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教師作改寫指導。
(本題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聯想,參照課文中的有關描寫進行改寫。詞的上闋寫觀潮,寫人群涌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涌的氣勢;詞的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改寫時,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應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學生構思,寫作。如時間不允許,可放在課下完成。
第七步:作業
翻譯下列句子:
1、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2、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4、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板書:
潮來之狀
觀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初中語文說課稿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賞析意蘊,領悟作品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寬容忍讓的真摯感情,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品讀文章之美。
2.能夠領悟作品主題,領悟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以“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導入。家是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避風的港灣,是幸福的搖籃。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暖,因為有了濃濃的情而美好,所以人們才會產生讓愛永遠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節課,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感受這份親情,思考課文內容,體會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初步領悟作品內涵。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聽教師誦讀課文。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3.品讀課文,體味意蘊
提出問題:文章敘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覺得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出該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語言美。
(1)景物美
學生欣賞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覺在景物描寫的句子中,作者通過什么樣的詞語、寫作手法來表現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寫很美,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和詞匯,如“新綠”、“嫩綠”、“冬水”等這些詞匯中感受生機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滿詩意的田園風光。
(2)人情美
提出問題:文章為我們描繪了4個人,在這4個人中,你最欣賞哪個?找出描寫的文字,簡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學生分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通過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觀點,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領悟。
(3)語言美
提出問題: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來進入欣賞的第三個環節“語言美”。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
如學生覺得文章第一句話很美。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提出問題: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一同在散步中進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這美麗的一幕時常發生在生活中。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播放公益視頻《給媽媽洗腳》,讓學生對該視頻進行評價。
5.小結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摘抄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個關于親情的文章。
初中語文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在大力推進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縣教育局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全縣推行了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開啟了青龍教育史上的一個新時代。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心聲》(板書:課題、作者)!缎穆暋肥侨私贪嬲Z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反映教育問題的小說。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12課《心聲》。 這是課改后教材中的一篇新課文,但它卻傳達著一個信號:教師在傳統意義上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重大職責的“絕對權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對象面前悄悄動搖著。文中作者通過一節不同尋常的公開課向我們發出了沉重的質疑:“朗讀課文難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嗎?”“公開課教學難道是上臺表演嗎?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樹林子里讀他喜歡的課文嗎?”作者黃蓓佳一次又一次借助細致的心理描寫表達著文中主人公京京的心聲,表達著她對教育問題的關注與思考。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而這一觀點不正是作者力圖通過她的作品告訴我們的嗎?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關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過對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題含義,進而結合實際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師生觀。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概述小說的故事情節。
2、過程與方法:學生自主、小組討論和全班集體交流來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文題“心聲”的含義,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題。
3、情感與價值觀:在理解文題“心聲”的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促進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重難點:
1、自主理解課文內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有自己的獨特見解。2、2、品味語言,了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聲”深刻含義,聯系生活實際,探討小說的現實意義。
三、說教法。
首先,以“心聲”為切入點,并以此為線貫穿整個教學流程;其次,采用分角色朗讀法,讓學生走進文本,理解、品讀文中人物的“心聲”;然后,采用討論探究法,走出文本,聯系學生生活體驗,讓學生傾訴自己的心聲。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探究法,談話法,小組討論法。
四、說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確立自主學習問題和學習方法?紤]到我校學生的學習實
際,在教學中我通過情景導學,揭示主題;自主探究,個體建構;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互動展示,評研深化;反饋達標 拓展延伸五個環節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啟發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活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說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階段:
(一) 情景導學 揭示主題
。ㄓ杀尘耙魳贰缎穆暋穼搿奈覀儊淼竭@個世界的那天起,我們就心安理得地接受著來自父母的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們也漸漸發現:在享受這份關愛的同時,我們也經歷了各種考驗和困惑。成長中你是否有許多話要說呢?其實每個人都有心里話,也都有將心里話表述出來的欲望,而且也往往能夠找到傾訴的對象?删陀羞@樣一個孩子,他非?释麑⒆约旱男睦镌挶磉_出來,他的老師卻遲遲不肯給他機會。這究竟是為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他,去聽一聽他的“心聲”吧。(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自主探究 個體建構
小試牛刀:
1、作者檔案:介紹你所了解的黃蓓佳。
黃蓓佳,當代女作家,生于1955年,江蘇如皋人,1973年中學畢業,后發表處女作《補考》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后在江蘇省外事部門工作1985年調江蘇省作協任專職作家,現為中國作協會員寫小說,也寫散文著有長篇小說《夜夜狂歡》,中篇小說《唱給媽媽的歌》,短篇小說《在水邊》等
2、擒住攔路虎:
小組長組織小組內展示生字掌握情況。(掃清字詞障礙)
3、整體感知,傾聽心聲。
。1)初讀課文,學生圈點勾畫讓自己觸動及有疑惑的地方。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本篇小說,共換了幾個場景?哪位同學能結合場景把主要情節講一下?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場景所發生的事情。
場景:教室——樹林里——教室——公開課上。
情節結構:公開課前 → 回家路上 → 次日放學 → 公開課上
。ㄏ胱x課文) (偷讀課文) (聽讀課文) (終讀課文)
、俟_課前,李京京非?释首x課文,可程老師怕影響公開課的效果,執意不讓他讀。
、诨丶衣飞,李京京偷偷地在樹林里讀起課文,并深情回憶起鄉下的爺爺和妮兒。
、鄣诙旆艑W后,李京京聽被指定的趙小楨讀課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卻反遭嘲笑。
、芄_課上,在被指定的同學不舉手的情況下,李京京勇敢地舉手并深情地朗讀課文,以至打動了程老師和同學們。
。4)本文中,主要刻畫的人物是誰?(李京京),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從文中找出來,并說說它的作用。
心理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
合作交流階段:
(三)小組討論 合作提升
1、李京京是個怎樣的小孩?她的心聲是什么?
提示:沉郁、倔強、認真、善良自強、滿懷真誠。
李京京:樸實真誠、善良而寬容、自信而勇敢、執著追求不輕言放棄、銘記親情友情并渴望表達。
李京京心聲:渴望得到鍛煉機會,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渴望親情和友誼而想念爺爺和兒時玩伴;渴望情感的傾訴與宣泄。這些愿望都建構在“想朗讀課文”這一表白上而動人心魄?偠灾罹┚┑男穆暠磉_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體現了他作為成長中的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2、《心聲》一文中的程老師,她在上公開課過程中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怎樣看待這位老師?
心理變化:滿意高興→慌亂緊張→感動懊悔。
評價:她與許多好教師一樣,工作認真,愛榮譽,因此為一節公開課而精心準備。但她又與許多教師一樣有著代代相襲的缺點,搞虛假的公開教學,重視優秀生,忽視一般學生。不過,她果斷處事,勇于改正錯誤,仍不失為一名好教師。
3、你是否喜歡小說中的程老師及她的做法?為什么?
程老師:肯定:認真、好強,又有點自信,對工作認真負責;否定:也存在不足。
(四)互動展示 評研深化
鞏固達標階段
(五)反饋達標拓展延伸
鏡頭回放
1、你從文中那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被這篇文章感動了?
學生自由找語句并作品析。
2、那么你從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讀出了自己的影子呢?
學生聯系課文中的某個片斷談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引起情感的共鳴。其中有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有遭遇挫折時的沮喪,有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有類似李京京遭遇的往事……
下水弄潮
1、字詞。
2、文章取名為“心聲”,你認為主要表現誰的心聲?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別想在公開課上朗讀《凡卡》?
3、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心聲”的含義: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親情、友情;
、诰┚┛释磉_自己內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勇攀高峰
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對程老師說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師,你會如何對待李京京這樣的學生?
2、你是否有過像李京京一樣被人遭拒絕的經歷?你當時的心情怎樣?又是怎樣面對的?請寫出你自己的心聲。
3、結合本文學習,聯系當前的教育實際,你認為現在的教育(課堂)存在怎樣的弊端?
附:板書設計
開端 想讀課文被拒絕 平等相待
發展 練讀課文憶親友 渴望 溫暖親情
高潮 指出錯誤被嘲笑 純真友情
結局 深情朗誦感師生 尊重理解
同學們成長的道路上有陽光,就會有風雨;有關愛,就會有孤獨。生活中,被老師誤解、被同學誤會、與家人隔膜、與集體對立……曾經我們困惑、苦悶、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給
我門人生啟示,他讓我們看到青春的美麗,他讓我們對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
讓我們再次向生活敞開自己的心聲吧!
結束語:
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開啟了青龍教育史上的一個新時代,它使師生真正獲得了解放,教師不在主宰課堂唱獨角戲,學生也不再被動接受當聽眾。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不但改變了教師,而且還改變了學生。
總之,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努力探索,不斷實踐,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尋求改進和完善。但我堅信在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下,我們的學生是靈動的,我們的課堂是精彩的,我們的教師是陽光的,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一定會成在青龍教育史上留下最輝煌的一頁。
初中語文說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觀潮》。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圍繞“自然奇觀”這一專題展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錢塘江以其奇特壯觀的大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队^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文章,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通過對課文重點詞語的理解,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練習背誦第3、4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
3、在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的基礎上,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課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在課文的重點段中,按空間、時間的順序進行了形象的描寫,而這些學生通過自己讀書很難體會出來,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我把理解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并有序練習背誦定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學生生活在內陸城市,許多孩子沒有到過海邊,更無從目睹這樣雄偉壯觀的大潮景觀。對于沒有見過的事物,又沒有類似經歷可以借鑒,不僅給理解課文帶來障礙,也給展開想象造成困難。課文文質兼美,意在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想象奇觀,深入品讀重點的詞句,并能熟練運用,因此,我把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定為本課難點。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所以可以從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領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三、教學方法:
依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思路是:緊扣一個“讀”字,抓住課文重點詞句,調動學生參與解讀文本,增添了學生的興趣。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走進文本,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文本的情感,
四、教學程序:
在課堂教學中,我構想通過:識字學詞,品讀感悟,回歸整體這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ㄒ唬┳R字學詞,整體感知
此環節重點掌握多音字“悶、薄、漲、顫、號”的字音“橫貫”的“貫”字的書寫筆順及“觀潮”“奇觀”中“觀”字的不同意思,做到扎實有效的學詞。同時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路,課文是按照潮來時、潮來中、潮來后的時間順序描寫的,教師相機板書
板書:潮來時 潮來中 潮來后
。ǘ┢纷x感悟、體會奇觀
課文三、四兩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學生了解大潮雄偉、壯觀并學習作者按觀潮順序記敘景物寫法的重點段落,是整節課教學的重點,我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凸現對重點的處理。
1.讀中積累,指導背誦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松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課文的三、四兩個自然段要求背誦,在背誦之前,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背誦這兩個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過上面的大量讀中感知,學生會找到可以按照時間、大潮的由遠及近(空間)、前后聯系等來記憶。
此時,教師再出示插圖及表示時間順序和空間變化的詞語,輔助學生背誦,以達到積累的目的。
2.理清順序,領悟寫法
其實,在學生交流背誦方法的時候,也就明確了三、四自然段的寫作順序,那就是——由遠及近。
對于描寫觀潮人表現得句子,在課上不作重點處理,只是讓學生找一找段中描寫觀潮人的語句,看看放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通過對重點詞語“人聲鼎沸”的體會,感受到加入了對觀潮人的描寫,更能襯托出真是天下奇觀,所以,才引得成千上萬的人來觀看。也與第二自然段的人們的表現相照應。
三、回歸整體,感悟寫法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效果:這節課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白x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板書設計:
潮來前(平靜) 人(人山人海,昂首東望)
潮來時(浩浩蕩蕩) 人(沸騰,人聲鼎沸)
潮來后(奔騰西去)
【初中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11-06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05-01
初中語文《老王》說課稿11-07
初中語文優秀說課稿11-02
初中語文觀潮說課稿02-01
初中語文《春》的說課稿08-20
初中語文的說課稿范例12-07
初中語文背影說課稿12-07
初中語文《老王》說課稿10-24
初中語文說課稿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