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初中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1-07-27 16:06:26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七篇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課程中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本節課,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同時,它又是中考中常設計的內容,因此,在初中化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ǘ┙虒W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實驗的基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拉進化學與生活的距離。

         。ㄈ┙虒W重難點

          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

          二、說學情

          本課時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的了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會很難。又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尤其對化學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學生對實驗的動手和分析能力弱,還沒具備自主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探究來形成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說教法

          好學教育:

          (一)教學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實驗探究法:本節課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實驗現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質。

         。3)問題討論法:在教學中恰當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通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

          四、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探究,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利用分析、對比的思維方式,使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系。

          3、引導學生定勢思維為發展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激趣:有一種物質,農民伯伯說它是植物的糧食;消防官兵贊美它是滅火的先鋒;建筑師稱它是粉刷匠;而環境學家卻指責它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謎底:是什么?

         。ǘ┬抡n講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老師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三方面進行回答。培養學生觀察并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向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接著問學生,為什么在擁擠的人群里,蹲著比站著難受?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向預先準備好的盛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傾倒水,震蕩)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我們打開汽水瓶蓋會有氣體產生,氣體是什么?又體現了什么性質?從而加深學生對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 引導學生回顧“向盛有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里傾倒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燒,從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

          (2)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從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內取出

          好學教育:

          少量的液體放入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引導學生猜想: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學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學生操作實驗分析對比得出結論。目的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并加熱紫花觀察到紅花變紫色,說明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3) 學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吹氣,注意現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應這一原理。并說明這是CO2的一條重要性質,可用于檢驗CO2氣體。

         。4) 即時應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證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實驗驗證,以便使知識學以致用。

          過渡: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要求學生通過剛學習的二氧化碳的性質的理解,并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聯想、推斷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二氧化碳有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從而引出了“溫室效應”這一熱點話題。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真正做到了“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這一教學理念。

         。ㄋ模┱n堂小結

          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置課后思考(多媒體體現),將學生的探究欲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五)練測平臺

          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有針對性的選擇了習題,力圖達到“優生吃飽,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質

          顏色氣味狀態密度溶解性:

          無色無味氣態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二、化學性質

          1、不支持燃燒,不燃燒

          2.與水發生反應

          好學教育:

          CO2+H2O=H2CO3

          3.與石灰水發生反應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滅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倡導學生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由于本課時的內容較緊湊,實驗較多,部分后進生思維可能會跟不上,所以,我將通過課后輔導來加深這些同學對知識的消化能力。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五單元課題3的內容,上承質量守恒定律及化學方程式,是化學中定量研究的真正體現和具體應用,也是化學計算的重要組成和基礎,并能為后面有關含雜質等計算做好準備,故學好本節內容知識極為重要。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已有的基礎,結合教材和課標,本人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方法;

         、凇⑼ㄟ^化學方程式中物質間的質量比,初步理解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和量的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對具體例題的計算,培養學生進行化學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凇⑴囵B學生嚴謹求實、勇于創新、敢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

          (2)、難點:物質之間量的關系。

          二、說教法

          好 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易于接受,樂于學習,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可達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選擇好的教法,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本節課本人所采用的教 法是: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教師的引導點撥為輔,讓學生在對例題進行自我解答,經過討論、對比、辨析、交流和小結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己不知不覺地獲取了新的知識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具

          好學教育:

          體的真實情景素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再用學生競賽形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 積極性,使學生改變了 “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的狀態,符合新課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

          三、說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教會學生如何學,是我們教師的職責,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本節課應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他們自己去觀察、討論、比較、分析、表達、交流、反思等,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了學生的參 與意識,又同時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程序

          1、情境激趣,溫故知新。

          (利用多媒體顯示“神舟五號”升空場面):“神舟五號”用長征系列火箭發射升空時,若火箭燃料是液氫,助燃劑是液氧,當火箭被點火時會發生什么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

          (說明:用我國發射“神舟五號”的真實情境進行教學,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可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產生自豪感。)

          2、激疑解答,引入新課。

          (師):若你是火箭推進器的設計師,當確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氫100Kg時,你會在火箭助燃劑倉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來滿足這些液氫完全燃燒?并把你們的解題依據、思路、過程等表達出來,是否符合你的思維過程?

         。ㄉ核伎、討論、交流、表達。

          (說明:根據情境素材提出相關問題,能使學生體驗到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同時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學方程式信息過渡到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順理成章,學生易于接受,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動探究能力。)

          3、閱讀比較,自主探究。

         。◣煟喝绾瓮暾乇磉_你的解題過程?并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00例題1和例題2,再比較你上面解題的思路、過程跟例題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處?請改正并按例題2的格式書寫出來。

          (生):分組討論,進行交流,并改正解題過程及格式。

          (師):你清楚了解題步驟和要求,是否就能將題目解答正確呢?在書寫步驟之前應將重點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ㄉ河懻摗⒒卮。

          好學教育:

          (說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學習獲取知識會比教師的說教式的教學更加深刻和牢固,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4、改錯辨析,加深認識。

          (師):(多媒體顯示):中國登山協會為紀念我國首次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功50周年,再次組織攀登珠峰活動,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運動員沖頂時消耗自帶的液氧4.8kg。求:若這些氧氣用高錳酸鉀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錳酸鉀?

          解:制取4.8kg O2,需要完全分解xkg KMnO4。

          KMnO4=== K2MnO4+MnO2+O2↑

          158 32

          xkg 4.8

          36/xkg=32/4.8

          x=79

          答:需要79kgKMnO4。

         。ㄉ航M際競賽:看誰找得錯誤多、快、準,更正得快。

         。ㄕf明:用競賽形式改正錯誤之處,可加強學生對解題過程規范性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增加學習樂趣。)

          5、實踐反饋,加強應用。

         。ǘ嗝襟w顯示練習):1、登山運動員能用 KMnO4為原料制取氧氣嗎?請說明理由。

          2、某地工業電解鋁廠,利用氧化鋁制取單質鋁的化學方程式為2Al2O3 =

          最多可生產多少噸Al?同時生產多少噸O2?

          (說明: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學于致用,有利與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小結評價,提高認識。

          請學生談一談學完本節課后的收獲和啟示。

          7、拓展創新,鞏固新知。(多媒體顯示:)

          (1)、已知Zn、Mg與稀H2SO4 反應化學方程式為:Zn + H2SO4 == ZnSO4 + H2↑、 Mg + H2SO4== MgSO4 + H2↑,相同質量的鋅和鎂分別與足量的稀H2SO4 ,產生H2 質量比上多少?(有何規律?)

         。2)、飼養觀賞魚,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進人們對生活的熱愛,空運觀賞魚,必須密封,為了解決魚的吸氧問題,可在水中加入過氧化鈣(化學式CaO2),它在水中的反應是:2Ca+2 H2O ==2Ca(OH)2+ O2↑。

          通電= 4Al + 3O2↑,電解10t Al2O3

          好學教育:

          一位養魚愛好者欲測定所用過的過氧化鈣樣品中過氧化鈣的質量分數,做了如下實驗:稱取樣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224L O2 (密度為1.43g/L)。試計算:①所用樣品中過氧化鈣的質量。②樣品中過氧化鈣占樣品的質量的百分數(純度)?

         。ㄕf明:加強拓展創新性習題的練習,可使學生開闊眼界,加深對知識的應用和理解,同時可增強學生的 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8、作業布置,自我評價。完成課本P101習題中的練習。

          五、說板書

          本人所設計的板書力求一目了然,重點突出,能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記憶,并且能給人一種美的感受。板書設計如下:

          課題3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一、步驟: 二、范例:(例題1)

          1、設:(未知量) 解:設可得氧氣的質量為x 。

          2、寫:(化學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

          3、標:(質量比、已知量、未知量)316 32

          4、列:(正比式)6g x

          5、解:(求解) 316/ 6 g = 32/x

          6、答:(寫答) x = 0.6 g

          答:可得0.6 g氧氣。 △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說:教材選擇了空氣作為初中化學中接觸物質知識的開端,是它與人類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通過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秘。

          從能力培養來說:從看圖了解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開始,到做仿照實驗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可以說教材深入淺出,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方式。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方法基礎,可以開始嘗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一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標

          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標

          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認識空氣污染的危害。

          難點:如何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學習分析實驗現象的方法。

          五、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并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內容應以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系,并逐步深入。所以,本節課題采用自主學習和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我把本課題分為兩節課,下面主要講述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七、教學過程設計

          1、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內容:出示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提出問題: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1/5的?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內容: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并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并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內容: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4、培養學生的規范表達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5、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

          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

          小結: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這樣的物質叫做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于純凈物。

          6、作業:完成課本有關練習。

          板書設計:

          課題1 空氣

          (第一課時)

          一、空氣的組成

          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現象:集氣瓶中有大量的白煙產生,并放出熱量,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氣瓶中,并上升至約1/5的地方。

         。2)文字表達式:紅磷+氧氣 → 五氧化二磷

         。3)小結:

          名稱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 化學式 N2 O2 CO2

          體積分數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與純凈物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分為飽和溶液和溶解度兩部分,以學生親身參與的兩個“活動與探究”和兩個“討論”為線索組織教學過程。第一個活動后通過討論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個活動鞏固和應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過討論引出氣體溶解度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上一課題從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課題將從定量的角度來研究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問題。

          基于以上分析我認為本課第一課時的重點、難點為以下三點:

          【重點、難點】

          1、飽和溶液的涵義及“活動與探究”。

          2、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3、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及應用

          二、學情分析

          學 生已學了溶液的形成,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卻很少思考。對生活中的現象 雖熟悉卻不一定會解釋,如家里沖糖水時,加到一定量時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節課通過一些生活中實驗引入本課的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再精心設計幾個小實 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課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和技能】

          1、 通過實驗探究,建立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的方法,并討論分析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并會運用知識解釋生活中現象

          【過程與方法】

          初步培養活動與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方案→動手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現象→得出結論。

          好學教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條件的改變,讓學生感受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存在和轉化是有條件的,逐步建立用辯證

          的、發展的思想觀點來看待事物的變化,和逐步培養由具體到一般認識事物過程的能力,并培養學生互相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

          四、教學方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準備采用“啟發——再現,引導——探究,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下面談談授課過程的設計,授課過程分為五個環節:

          <引入課題>

          我先設計了課堂小實驗“蔗糖和食鹽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較”,根據實驗的現象和結果,由同學

          總結以下幾點:(1)在一定條件下,溶質在一定量溶劑中_____(能、不能)無限制的溶解。(2)在同一條件下蔗糖比食鹽的溶解能力______(大、小)。(3)在不同的水溫下,蔗糖和食鹽的溶解能力______(能、不能)比較。然后提問“食鹽從能溶到不能繼續溶解,溶液體現了幾種狀態?什么樣的狀態?”“如果要比較多種物質的溶解能力(如還有味精、淀粉等物質)僅用“大”或“小”能否分得清?”

          創設這些情境與問題是為了把同學們引入角色,通過思考及回答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對兩

          個聯系生活實際似簡單又一下說不清的問題,激發了同學產生對知識要求了解的心理需求,這時引入課題《溶解度》以及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

          <步入重點>

          在老師講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涵義后,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飽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的溶液嗎?”解決第一個問題我設計的是在飽和的食鹽溶液中加KMnO4晶體。(投影)當同學們看到紫色的KMn04在溶液中擴散的現象時受到啟發,領悟到定義中“在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是指原溶質,不是指其它溶質)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不是指任何溶質)”,對書本上的定義有了完整、精確的理解。

          2、“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嗎?”解決這個問題我設計了在兩個培養皿中盛相同體積的水,一個里面加食鹽(用藥匙大頭取),一個里面加熟石灰(用藥匙小頭取)。(投影)很明顯此時溶質取用量不同。攪拌后可見食鹽全溶,熟石灰部分溶(飽和)。為了證明食鹽溶液未飽和再加食鹽少許,攪拌后仍全溶。觀察了這組實驗,同學們展開了討論,從實驗現象的啟迪中逐步對“飽和”和“濃”、“不飽和”與“稀”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了嚴格的區分,并且進一步認識到,如果這組關系相互成立,必須滿足前提與條件。用實驗輔助教學后,使這個過去一直用數據來解釋的問題變得讓人更容易理解與接受。

          好學教育:

          這一教學過程是以探索性實驗為主要線索,以教師的設疑、演示、點拔和學生的觀察、分析、釋疑關

          聯互動為主要教學手段。因為通過直觀的實驗增加了同學的興趣,為啟發式教學創設了成功的前提,加上具有坡度的思考性題目與之相結合,誘導和激發了同學思維的積極性。

          <突破難點>

          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嗎?”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

          了學生分組實驗:1.飽和食鹽水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再加少量食鹽;2.飽和硝酸鉀溶液加熱后,再加少量的硝酸鉀,再冷卻到室溫。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很快得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條件。

          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很大的學習興趣,而自己總結出的規律比老師講很多邊學生只是機械記憶要強得多。

          在分析溶解度概念時,我展示了一些數據表:

          在20℃時,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克)NaCl KNO3 KClO3 CaCO3 36 20.9 7.4 0.013

          請同學們從這張表中比較出四種物質溶解能力的大小。

          <得出結論>

          教師引導設問:得出這個結論的前提是什么?由于同學們通過對“蔗糖與食鹽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較”

          這一實驗的觀察與討論,具備了對這個問題的初步認識,立即感悟到是“20℃、100克水、達到飽和”,并且清楚地認識到這些條件缺一項都使數據沒有比較的意義。有了這一層知識鋪墊,我讓同學們自己歸納總結。在老師的點拔下,他們將零散的、孤立的知識點加以梳理,并用較少的文字歸納出要比較精確地討論溶質的數量問題一定要滿足兩點:其一是條件:一定溫度,100克溶劑;其二是狀態:飽和溶液。這時所研究的溶質克數恰好與書本上溶解度概念相吻合,一個不需要生搬硬套的概念在同學們的觀察、分析、整理中輕松地建立了。

          <鞏固應用>

          按照教育心理學規律,新知識概念建立以后,需要鞏固與強化。如何將已經獲得的知識在具體間

          題中加以運用,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查。在本課的最后階段我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是( )

          A.很濃的溶液 B.不能再溶解該物質的溶液 C.稀溶液 D.不能繼續溶解任何其他物 質的溶液;2)為何汗水帶有咸味?被汗水浸濕的衣服涼干后,常出現白色的斑跡,為什么?

          好學教育:

          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加以說明:25℃時將10克氯化鈉溶解在100克水中,故25℃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0克。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我及時獲得了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同學們也學會了從新信息的轉換中分析解決新問題,使溶解度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點落到實處。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教學設計,我體會到啟發—研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是當前形勢下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它打破了傳統教育中“一言堂”的被動局面,倡導一種以人為本、注重身心與智力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本課中啟發—研究教學模式在實施策略方面始終圍繞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從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到學會從一個現象概括出對一類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無不體現了培養人的思維素質和追求新知識的科學精神。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題處于初中化學第四單元第一課題,包括原子的構成和相對原子質量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重點介紹原子的構成,同時介紹了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紹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運動情況。第二部分介紹相對原子質量,由于原子的質量太小,書寫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的質量。教材還通過介紹張青蓮教授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為了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倭私庠邮怯少|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壑鸩教岣叱橄笏季S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等資料,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初步學會運用類比、想象、歸納、概括等方法獲取信息并進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結構時,鼓勵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賹W生進行物質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②結合張青蓮教授的卓越貢獻資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題的內容和地位,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是原子的構成和相對原子質量。難點是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和相對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展示):

          鑒于本單元知識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涉及的實驗較少,因此在教學中采用探究討論法、情景教學法、分析比較法與指導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討論相結合來進行教學。

          三、學法指導(展示):

          在教師引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開展閱讀、討論、推理、交流、總結等活動,逐步形成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科學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根據微觀知識的特點和學生認識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我的教學過程主要通過閱讀化學史實資料、多彩的原子構成圖片、生動的比喻、多種活動形式以及內容活潑的教學課件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牢固記憶。具體教學分以下幾個階段設計:1、創設情境,溫習舊知;2、提出猜想,引入新課;3、師生互動,探究新知;4、鞏固練習,拓展思維;5、分享收獲,強化思想。

         。ㄒ唬﹦撛O情境,溫習舊知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以展示水分解的示意圖開頭,讓學生回憶前面學過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學變化的實質。用這樣的設計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ǘ┨岢霾孪耄胄抡n

          由化學變化的實質,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呢?有關未知世界的問題,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ㄈ⿴熒,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教學——原子的構成

          1、學生自學后討論:⑴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嗎?⑵原子核還能再分嗎?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呢?這些粒子有區別嗎?⑶原子核帶電嗎?電子帶電嗎?整個原子顯電性嗎?為什么?設計這樣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開始探究原子的結構,初步教會學生怎樣探討,從哪些方面探討。

          2、趁學生的求知欲望高漲,展示動畫,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原子的構成。老師引導學生發現:原子已經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就象書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個大的體育場,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螞蟻,電子就在這個相對廣闊的

          區域內運動。在這里老師要強調,原子核并不是一剖為二,一半是質子,一半是中子,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質子、中子本身都一樣,區別在于,不同中所含的質子、中子數目不同。

          3、學生通過自學和動畫直觀的認識,回答以上三個問題。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得出以下結論:1。原子一般都是由質子、中子、核外電子構成,但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一個質子和一個核外電子,沒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都有中子。2。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數)由于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正電荷總數等于負電荷總數,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4、介紹一些原子方面的科學家的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可以讓學生了解原子結構的演變歷史;還可以通過修正各種觀點使剛學過的知識得以應用和鞏固升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并且還可以通過各位科學家的成就,了解科學的發展是在不斷修正和補充中進行的,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

          第二部分教學——相對原子質量

          1、展示一些原子的質量,學生觀看展示后,發現原子有質量,只是很小。這樣用具體的數據直觀地告訴學生原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小。然后提出問題:1、原子的質量如此小,無論書寫、記憶、還是使用都極不方便。原子的質量又該怎樣衡量呢?2、什么叫相對原子質量?它是如何來表示原子的質量的?帶著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閱讀教材,得出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和計算公式。這樣的設計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相對的概念。

          2、提問:相對原子質量和實際質量的區別在哪里?學生討論后回答:相對質量是一個倍數關系,單位是一;實際質量是稱量出來的真實質量,單位是千克。這樣由學生自己找出區別,對相對原子質量的理解會更深刻。

          3、出示構成原子的各種粒子的質量,讓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跟質子、中子相比,電子質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計,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出示部分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和質子數、中子數,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

         。ㄋ模╈柟叹毩暋⑼卣顾季S

          1、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A。是原子的實際質量

          B?梢杂们Э俗鲉挝

          c。沒有單位

          D。是原子間質量之比,單位為1,一般不寫

          利用此題討論歸納對比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質量的區別和聯系。

          2、已知碳原子質量為1。993×10—26kg、氧原子質量為2。657×10—26kg、鐵原子質量為9。288×10—26kg,試計算氧原子、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通過對比,得出相對原子質量數字比較簡單,便于書寫、記憶和計算,從而得出引入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

          3、相對原子質量可以從書中P154的附錄Ⅱ查到,查閱如下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磷、鋁、氮、碳、鈉、硫、鎂、鈣

          借此題讓學生學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表;說明現已發現一百多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精確的相對原子質量有效數字可高達八位,一般的化學計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整數或1位小數)。

         。ㄎ澹┓窒硎斋@,強化思想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通過這節課,你在學習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收獲?

          3、借助資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閱讀教材P69張青蓮教授的資料,交流讀后感。

          4、課后作業。

          五、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層次清楚,突出本課題的重點,讓學生輕松掌握重點知識。

          六、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題的教學設計中,我本著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要求,并把它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以探索者的角色出現,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再發現、再創造的認識過程,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將不斷努力,創設自己的教學特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本節教材分成: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我采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并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模式。為以后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教給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ǘ、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系。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律的

          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

         。ㄈ、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化合反應的概念。

          難點: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用具

          演示實驗: [實驗2-2]至[實驗2-5]

          多媒體課件:(1)氧氣的物理性質動畫,(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

          二、說教法: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 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設疑—觀察(實驗)—思考—總結—應用。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2、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搶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知識競賽法 這符合初中生爭強好勝、集體感和榮譽感強的特點。在搶答競賽中,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高,有利于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4、質疑釋疑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課程中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本節課,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同時,它又是中考中常設計的內容,因此,在初中化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說學情

          本課時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的了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會很難。又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尤其對化學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學生對實驗的動手和分析能力弱,還沒具備自主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探究來形成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2)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實驗的基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拉進化學與生活的距離。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

          2.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

          五、說教法

          1.教學

          (1)情境引入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實驗探究法:本節課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實驗現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質。

          (3)問題討論法:在教學中恰當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通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

          2.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探究,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利用分析、對比的思維方式,使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系。

          (3)引導學生定勢思維為發展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我先說情景案例來激起學生的興趣:有一種物質,農民伯伯說它是植物的糧食;消防官兵贊美它是滅火的先鋒;建筑師稱它是粉刷匠;而環境學家卻指責它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謎底:是什么?進而引出新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更能活躍課堂氣氛。

          2.新課講授

          我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三方面進行回答。培養學生觀察并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我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向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接著問學生,為什么在擁擠的人群里,蹲著比站著難受?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向預先準備好的盛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傾倒水,震蕩)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我們打開汽水瓶蓋會有氣體產生,氣體是什么?又體現了什么性質?從而加深學生對溶解性的理解。

          3.師生互動

          我引導學生回顧“向盛有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里傾倒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燒,從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從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內取出少量的液體放入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引導學生猜想: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

          學生(猜想):

          (1)是CO2?

          (2)是H2O?

          (3)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

          學生操作實驗分析對比得出結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并加熱紫花觀察到紅花變紫色,說明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學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吹氣,注意現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應這一原理。并說明這是CO2的一條重要性質,可用于檢驗CO2氣體。即時應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證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實驗驗證,以便使知識學以致用。

          過渡: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要求學生通過剛學習的二氧化碳的性質的理解,并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聯想、推斷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二氧化碳有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從而引出了“溫室效應”這一熱點話題。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真正做到了“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這一教學理念。

          4.小結作業

          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置課后思考(多媒體體現),將學生的探究欲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作業:課后練習3、4、5題。適量的作業能讓學生更好地復習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

          七、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很全面,很有條例性,從多方面列出關于二氧化碳的性質,讓學生一目了然,重點難點了然于心,更便于學生做筆記。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七篇】相關文章: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六篇07-21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10篇07-21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5篇07-20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八篇07-19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錦6篇05-24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七篇07-27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7-27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07-25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范文匯總七篇07-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香港三级韩国三级日本三级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精品二区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最新国产美女菊爆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欧美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