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9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可以說婦孺皆知,學生應該有所了解。本單元的選文都是愛國注意題材,旨在使學生了解戰爭的殘酷,英雄們的壯舉,增強正義感,珍惜幸福生活。所以,本課在設計時,也將圍繞這一單元目標展開。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單元目標:反復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2.圍繞階段目標和單元目標,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趯W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效果。
③初步了解民歌的特點。了解"互文"等修辭的作用。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學習本詩詳略相宜的寫法。
三、教學方法
、僬b讀法。②復述法。③品讀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鑒賞本文豐滿的人物形象。④點撥法,學習詳略得當的結構安排及對本詩主題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導入
由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花木蘭的圖片、資料,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美
首先師示范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后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易讀錯字)機杼 可汗 燕山 鞍韉 鳴濺濺 撲朔迷離 金柝
接著,讓學生齊讀詩歌。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節奏明快的語言特點,并初步感悟花木蘭的英雄氣概。
教師點名朗讀或學生自薦,要求其余學生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比如用較慢的語速讀出開篇的憂愁,歡快的節奏讀出歸家喜悅。
第三環節:掃清文字障礙,理解詩意
學生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掌握幾個重點詞的解釋,培養學生自學簡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實的重點語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第四環節:復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這首詩情節具有傳奇性,用"講故事"的方式再現,比較符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
先小組內講講,讓學生有點準備時間,再小組推薦選同學復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余同學或補充或評點。這個過程的最低要求是流暢、完整;我們期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放飛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第五環節:賞析人物形象
請同學用一句話"我從_____中看出木蘭是一個______的人"來概括木蘭的形象,并且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這一環節采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然后舉手發言。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主要是培養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能力和習慣。
學生可能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等。用學生分析的詞語生成板書。
可以在學生說不出的時候給個示例導一下,不在一開始就示范。學生回答程度好的話,不必提。
示例:我從"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勇敢、孝順的人,她不怕戰場上的兇險環境,這也是她愛國精神的體現。她也很體貼父親,否則不會承擔父親的責任。
賞析之后請學生試讀。比如示例就應讀得果敢堅決,體現出木蘭的勇敢。
總之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討論、賞析、品讀結合,在讀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決教學重點。
第六環節:競背。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在3分鐘內看誰背的最快最準。
第七環節:布置作業-----背誦《木蘭詩》。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復習齊背這首詩,回憶: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木蘭在你心中的形象?
意在復習人物形象與鍛煉概括能力。
第二環節:學習本詩中結構安排的詳略、繁簡,運用點撥法,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并能理解這樣安排的用意。
看一段趙薇版的《花木蘭》的視頻,一分鐘。其中多是宏大戰爭場面的渲染。這個視頻承接上節課的形象分析,又可由此生發出詳略的安排問題。
①《木蘭詩》里有沒有刀光劍影的戰爭場景?寫的是什么?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寫木蘭奔赴戰場,速度極快,像飛一樣的。用了夸張的修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寫的是邊疆的夜景。這里有很大想象空間。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的是戰爭的殘酷,征人歸來。
、跒槭裁纯坍嬕粋戰斗英雄,卻沒有戰場上的詳細描寫,詳寫的是什么內容呢?學生討論
學生可能提到的有:跟父母的對話、出發前的準備、木蘭歸來的情形。
總之,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點撥:繁簡詳略跟作品要表現的形象,表現的主題有關。
給學生時間思考討論發言。
師總結:這首詩不是要塑造一個雄赳赳的武夫形象,而是要突出她身上種種優秀品質。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
學習寫作手法,不僅是為了研究本詩的布局謀篇,也是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第三環節:了解本詩作為民歌的語言特色。
我設計的過渡是:這首詩能流傳千古,一方面是因為木蘭這個形象惹人喜愛,另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就是它的語言特色。
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然后完成課后題"互文""排比""頂針"的用法
第四環節:比較閱讀
提供一段同題材的散文,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少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①《木蘭詩》中與上文"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的幾句是:
、谖闹斜砻髦髦嫉木渥邮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1.以木蘭的口吻給父母寫家書。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感受文本后木蘭細膩的女兒情感。
2.默寫《木蘭詩》。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橋之美》,下面我將從以下方面來陳述我的教學設想。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地位分析
《橋之美》選自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是一篇具有隨感式的說明文,以優美的語言,親切的語氣,向我們展示了橋的魅力。文章通過描寫生活中各類橋,品味各類橋傳遞出的情味,啟發我們只要用心欣賞,就一定能體會到橋的魅力多彩。學習本文要特別注意引導我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在寫作上,作者描寫橋從常見的俗語寫起,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文章結構新穎別致,作者不像慣常行文那樣從外形到內部結構,而是別出心裁的與你拉家長,從而把我們帶進了神氣美妙的橋的世界。在語言技巧上,文章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打破了傳統說明文語言乏味的現象,從而激活了讀者的情感體驗。
2、 學情分析
八年級我學生經過七學年的學習,對于理清課文脈絡,感知課文主旨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但是對于語言的品味和鑒賞方面卻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
3、 教學目標的設計
《新課標》對閱讀能力培養的重點是:
1、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的意義和作用
2、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3、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應當說新課標更突出了對我學生心靈的品味和個性解讀。綜合以上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積累一些雅詞妙局,了解課文脈絡,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
能力目標:訓練我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我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4、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二、 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習必須培養我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為我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為了促進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本課的教學方法可采用:
1、 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很適合十幾歲的我學生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我學生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鑒賞奠定基礎。
2、 點撥引導法。在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組織要求下,教師組織我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只是點撥引導。這樣能培養我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思維活動的靈活性,使他們由接受性學習向探究性學習、由從書本中學習向生活中學習。
3、 美點尋綜法。我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進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賞文中的美點,和作者產生共鳴,并用自己的語言談談其獨特的美。
三、說學法
我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我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適應這一原則,本課的學法可采用朗讀、跳讀、研讀、精讀等讀書法,以及欣賞法、交流法等。
三、 說教學程序
為了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在教學程序的設置上,要特別注意課堂教學的民主性,教師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要注重課堂自然動態生成,因勢利導,使我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具體設計如下:
〈一〉激情引趣
我準備這樣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各類名橋圖片,讓我學生欣賞并談感受。這樣設計能激起我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從而拉近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聽讀課文,感受體驗。
教師配樂朗讀,我學生用心傾聽,感受課文的美。并出示閱讀目標:文中描寫了哪些橋?展示了哪幾幅畫面?談談聽后的感受。這樣設計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氣氛。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1、 我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從而感知文意。
2、 要求我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哪里。
3、 我學生自由發言,暢談自己的感悟。對我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
〈四〉研讀課文,美點尋綜
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 我學生采用跳讀、研讀等方式研讀課文,并說說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 我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歸納總結,引導我學生品評文章的美。
〈1〉 語言美。教師提問:文章哪些語言美,美在哪里?
〈2〉 結構美。文章結尾生發拓展,點出橋的內涵美。
〈3〉 意蘊美。文章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強調了橋之美在構圖。
3、 在以上基礎上,教師歸納文章在寫作的不凡之處,并形成板書。
——以美寫橋
——以情寫橋
——以形寫橋
——以橋寫橋
〈五〉、用心欣賞,用心感受。
1、多媒體展示各類橋,讓我學生用心欣賞,并把感受形成文字寫下來。這一設計對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感受體驗化。
2、交流。先小組交流,再由小組代表向全班交流。這樣能培養我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
〈六〉拓展延伸
把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設計這一環節是使我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欣賞事物。
〈七〉課外學習自助餐
1、課外觀察自己身邊的橋,把對橋的感悟寫成文字。
2、從古詩詞或文學作品中搜集描寫橋的佳句做一個專題積累。
設計這兩個問題,是為了鞏固課堂所學內容,使我學生的感受體驗化。
附板書: 橋之美
——以美寫橋
——以情寫橋
——以形寫橋
——以橋寫橋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一、說教材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是語文版第七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記事散文。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馬克?吐溫人生第一次文學嘗試的經歷,結局富有戲劇性色彩。我想,學習這篇文章的一個目的在于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文學創作嘗試,從而愛好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相關的文學常識,掌握相應的字詞句,文章的結構、內容及主題。
2、能力目標:對文中一些詞句能理解和運用,感受作者詼諧的語言風格,感悟生活與文學創作的關系。
3、情感價值目標:使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敢想敢說,有正義感;培養學生的文學興趣,及勤動腦、善動腦的習慣;讓學生懂得“自我推銷”的重要性;學生能在實踐中展示自己,提升自己。
三、說教法: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介紹文學常識,學生自由讀課文,就初步感知內容的情況,學生之間交流討論,然后老師引導,肯定總結,通過這樣的過程完成目標。
四、說學法:學生預習,查閱工具書,解決新字新詞,老師介紹文學常識,學生聽、記;學生自由讀課文,齊讀課文,對感知的內容,生生相互交流討論,然后在老師的引領下用啟發方法,逐一完成學習目標。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
1、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2、讀順文,能夠流暢、清晰的朗讀課文。
3、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夠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
導入新課:
馬克?吐溫,美國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家,也是一位負有盛名的幽默和諷刺作家,一直被推崇為美國文壇巨子。
馬克?吐溫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謀生。先是在一家報社的印刷所當學徒,后來,又當過排字工人、銀礦工人、領航員和新聞記者,因此他并未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但是,豐富的社會經歷和生活經驗也使他積累了眾多的文學素材,為以后的文學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馬克?吐溫一生創作了許多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政論,雜文,游記等,全集共25卷。主要作品如《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傻瓜威爾遜》、《競選州長》、《百萬英鎊》、《赤道環球游記》等。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馬克?吐溫的《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二)讀文正音
1、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同學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誦讀要求與策略: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要注意積累詞匯;指出對方同學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2、準確朗讀下列詞語。
伶俐涉水煞費苦心粗糙滑稽猝不及防撰文言簡意賅戲謔瑣聞乳臭未干趾高氣揚苛責詆毀
(三)簡析釋疑
1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具體指什么?
2、叔父離家外出一周,十三歲的馬克?吐溫獨立辦了一期《漢尼巴爾周報》,他在第一次文學嘗試中做了哪幾件事?產生了怎樣的反響?
瀏覽要求與策略:能在文中圈畫與事件有關的詞語,如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并在此基礎上概括事件內容。
明確:課文記敘了三件事:
第一件:撰寫希金斯投河的報道。
第二件: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
第三件:給一個新來外鄉人的詩增寫挖苦他的腳注。
其中,第一、三件事是詳寫,寫出了寫作原因、寫作想法、寫作過程和寫作內容;第二件事是略寫。
產生的反響:它們發表在《漢尼巴爾周報》的同一期上,不僅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而且使這期報紙銷量大增,使得周圍的人不能不對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練的文筆刮目相看。
(四)課后小結
1、查閱馬克?吐溫的作品,獨立思考,提出問題
2、在書刊及互聯網上查閱有關作品的評論以及有關作者的資料
(五)作業設計
1整理課后字詞,并用他們寫一段話。
2少年馬克?吐溫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愛他的哪一點。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沁園春·雪》是xxx年x月我校組織市級公開教學周活動期間我上的一堂課。現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沁園春·雪》編排在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五冊第六單元,是教讀課文,居單元之首。這個單元還有以送別為題材的古代歌行體抒情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當代詩歌《恩總理,你在哪里》和《青紗賬--甘蔗林》,還有充滿革命激情的外國散文詩《海燕》。
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復吟誦,聯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僖龑W生欣賞詞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垡龑W生領會詞贊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前兩點側重能力目標,后一點側重德育目標。這是符合美閨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于教學目標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詞的下闕第三層是全詞點睛之筆,表現全詞主旨,因而定為教學重點;詞上闋寫景是下闕評古頌今的基礎,起鋪墊作用,下闋評古是為了頌今--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對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練習法。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全詞--聽讀全詞--導讀全詞,最后分組誦讀;從方式上看,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聽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欣賞、領悟詞的優美語言和優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我在尋思上多下功夫。根據認識原理,設計并嘗試了"連環--頂針"提問教學法,四組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氣呵成,分別解決詞的上闋、下闋、教學重點和難點,且四組提問所轄18個小問題,"成語接龍"似的一個銜著一個,形成一種"追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達到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這是提問法。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2個反饋檢測題,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這是練習法。
本課采用了《沁園春·雪》朗讀磁帶1件,用于聽讀訓練,直接服務于誦讀法;使用《我愛你,塞北的雪》VcD片導入新課,形象生動;《沁園春·雪》VcD片和課文插圖《江山如此多嬌》的運用,為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提供了保證。投影儀和打印資料,增強教學直觀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5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初中語文三年級的一篇教讀課文,矛盾所寫的抒情散文《白楊禮贊》。
一、說教材、學情。
《白楊禮贊》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閱讀、欣賞散文應著眼于散文所蘊含的情感,借鑒散文所運用的語言。《白楊禮贊》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復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語言感悟能力較差!栋讞疃Y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的把握以及教學的設想,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通過朗讀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考慮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據此,我準備采用朗讀式、討論式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的'個性發展起來。當然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慮,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學的基本思想,我準備用“配樂朗讀,整體感知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兩個步驟來達到教學目,這兩個步驟個相互緊扣,循序漸進,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說教學程序
<一>、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按照這個思路上課開始,我便直接板書課題,對“禮”、“贊”進行釋義,并簡要地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后,我會對學生說:“白楊禮贊”猶如一首結構謹嚴,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樂小品。一般音樂作品總有一個主旋律貫穿其中,它有時略有變換,復沓重現,昭示著深化著主題。那么,《白楊禮贊》的主旋律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課文朗讀錄音,在頭腦中展開聯想想象,用心去感悟,聽出“白楊禮贊”的主旋律來。
接下來,我便播放以鋼琴曲為音樂背景的配樂朗讀錄音。列寧曾這樣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知識、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情感與知識的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這樣,我便能順利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熱情贊美的感情基調。。
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后,我還會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我設置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以此引導學生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通過啟發、點撥、討論后,讓學生明確作者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
<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
1,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2,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
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3,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4、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環境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外形
性格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濃濃親情,動人心弦,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情感,描寫親情的詩文往往最能打動人。在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引起我們的共鳴。這是一篇選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來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寫細致,中心突出,故事情節緊湊。本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靈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許多人卻重財輕義,他們也疼愛自己的子女,但并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也并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課文贊美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們的友誼。
學習這篇文章,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親情,同時更加珍愛友情。
。ǘ┙虒W目標
知識與技能:1、培養閱讀理解、辨別是非的能力。2、提高朗讀能力,正確清楚地朗讀課文。3、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文中所贊美的小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領悟并倡揚文中所表現的純潔真誠的人情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ㄈ⿲W生分析
“代溝”是現代中學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話題!坝H情”與“友情”發生矛盾也時有所聞。因此,本文所寫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并不困難。
在當今社會日益強調個性張揚的環境里,如何看待親情與友情,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如教材中的“我”與萬芳的友誼、“我”與父母的沖突,確實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學生的感情傾向可能會與教材不一致,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會觸發學生的另外的感想。教師的眼光不要局限在如何解決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了解處理這些矛盾的某些必須堅持的原則。而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理念
該文是一偏反映中學生成長過程中內心情感沖突地散文,重要地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去領悟文章中所蘊含地哲理。
教師要注意使學生地學習方法發生轉變,由過去地被動式閱讀轉變為主動式閱讀,力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特別是像〈羚羊木雕〉這樣地課文,如果不聯系自己地思想實際,很難有大地收獲。課堂討論時,教師不要用唯一答案來限制學生地思考。注意挖掘教材中地人文因素,以次培養學生地健康個性,實現學生知識與人格地同步發展。
教學思路
1、朗讀與討論并舉,提高學生地閱讀能力。具體而言,即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朗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地感情,同時,讓學生圍繞文章地主旨進行研討,從中感悟文章地親情與友情。
2、閱讀與寫作并行。在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和學習本文采用多種描寫方式表現人物性格地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采用拓展寫作地方式,讓學生摹仿學習。
三、教學程序
(一)導入:
。ǘ┏醪礁兄n文內容
教學設計構想:設計此環節,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給學生一個發表自我閱讀感受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構想:通過此環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四、交流自主合作學習情況
。ㄒ唬┙涣鲗W案上的“我的視角”
設計構想:通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主旨,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或家庭實際,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至愛親朋之間發生的矛盾糾紛。提高學生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強化解矛盾的能力。
。ǘ﹩栴}探究
設計構想:體會本文構思的巧妙,學習本文多種描寫方法,并用之于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寫出至少兩則關于友情的名言。
2、給家人寫一封信,委婉地指出他(她)的某個不足的方面。
3、學習本文人物描寫方法,練習寫一個片段,要求選擇班上某一位同學的某一點進行描寫,突出其特點。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7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詩,本文寫于1901年,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治的根基。來自社會底層、深諳人民疾苦的高爾基,觸摸到剛剛開始跳動的新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藝術感悟力創造出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來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斗激情的頌歌。據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內涵為切入口,激發初中生興趣,迅速深入文章內容。
2、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老師為主導,初中生為主體”的特征,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初中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初中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初中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引導初中生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培養初中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初中生的形象思維。
3、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初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第1、2條作為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為德育訓練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設計意圖和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內涵,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征意義。
3、結合實際,運用發散思維,使初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對于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采用誦讀法,主要有老師范讀和初中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提問法。對于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初中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我采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初中生的學習效果。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快:導入新課。運用詩歌和散文的有關知識,出示海燕的有關圖片,進入《海燕》散文詩的學習氛圍。
第二塊:誦讀。⒈老師范讀。讓初中生在聽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并抓住特征,理解作者賦予這些形象的感情。2、初中生自由朗讀,進一步把握文意。
第三塊:理解象征意義。在第二塊誦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人對不同形象賦予的不同感情,結合時代背景,歸納出本文形象的象征意義。
第四塊:拓展延伸。讓初中生拋開時代背景,賦予“海燕”新時期新的象征意義。學習“海燕”精神的內涵,以說話的形式來表現。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8
一、設計指導思想
“整體感知,設疑導學、師生共議、鼓勵創新”是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即通過教學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趣,采取“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各抒己見,由教師相機點撥,在“讀讀議議”中撞擊出閱讀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學法指導,提倡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通過科學的推理,培養聽障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看、聽、說、寫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由于運用了恰當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課文思路清晰,層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點來進行分類說明。文章語言優美,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把云寫的生動形象,這是和作者的觀察和本身的文學功底分不開的。所以,學習本文時,應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學以致用,以提高聽障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學生情況分析。
聾生由于聽覺障礙,認識、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普遍較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極差。閱讀是其獲得文字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由于聽覺缺陷及手勢語的局限,盡管他們學會了一定數量的詞匯,但卻不能寫出通順、自然、有條理的語言,這種語言的欠缺又直接影響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語言訓練,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和句子,并學習運用,發展聾生的語言,提高其綜合素質。這種聽力的缺陷還減少了聾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使他們知識面相對狹窄,而這個時期,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形成的時期。如果沒有老師積極引導,他們很難了解到學校以外的事情。因此培養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自覺主動地關注科學,熱愛科學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對他們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四、教學目標。
根據聽障學生的特點,將知識目標定為:
1、識記一些關于天氣的諺語,加深對看云識天氣知識的了解。
2、復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方法,積累運用比喻句。
3、了解打比方、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以及總——分——總的說明文的結構。
能力目標定為: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過程和方法目標定為:
學習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定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學著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2、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五、如何突破重點、難點
新教材第一、二冊不強調文體的學習而是強調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故將《看云識天氣》一文的重難點定為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并積累語言。
1、對于云的認知不是重點,但將網絡上的豐富的知識、圖片等引入課堂卻能調動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教師制作課件,讓學生盡快進入課文,理清結構。
3、通過欣賞云圖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課前準備的看云小短文比較并體會課文中使用比喻、諺語等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
4、最后利用網絡上的豐富知識拓展延伸。
六、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自覺地探索精神,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我主要運用情境教學法、發現法、啟發式談話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七、學法指導。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進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抓住特征。
2、訓練用多種方法自學課文。
八、教學設計
根據學生特點和課文內容,共設計三個課時。
課前需要做的準備:
預習生字和生詞,將查完字典后還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劃出來,課前上交給老師。
搜索有關天氣的諺語、成語和優美的句子,寫在摘抄本上。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9
一、教材簡析
地位:課文《雨之歌》是黎巴嫩詩人、畫家紀伯倫的作品,是第二單元《組歌》中的第二首散文詩。本單元所選的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應讓學生透過文字,去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
內容:《雨之歌》一文屬于散文詩。作者以優美的、精妙的語言歌頌了雨———無私奉獻的愛的使者。在詩人筆下,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二、學情分析
本文的學習者是八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和語言鑒賞能力,雖然這種文體接觸的還不多,但我相信,經過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能順利完成本文的學習的。
三、教學目標及說明
1、知識目標:
1)積累經典字詞。這個環節要求同學們在初讀時完成,請同學們自己積累,一是陌生字詞,二是用得好的重點字詞。此環節旨在積累字詞,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在反復誦讀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
2、技能目標:
欣賞文章精妙的語言,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
語文學習的兩大板塊之一——欣賞,而欣賞品味語言,一要把握欣賞的角度,就要借助朗讀,品味詩人的寫法,不僅會品,還要會自己寫,故確立了欣賞語言、學習寫法的技能目標,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這一目標在本文的學習中作為重點和難點來處理,借助朗讀,品味語言來實現)
3、情感態度目標:
朗讀課文,體會散文詩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文中作者用滿腔熱情贊頌了雨———無私奉獻的的精神,正確理解這種精神,并把握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其突破
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的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來實現的。
四、過程分析:
第一步: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完成對雨的形象的認識,即賞析雨的形象。本環節,有三讀:一。學生自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并完成字詞積累。二、老師范讀,目的是親自示范指導學生朗讀,并請學生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且借助聯想和想象體會雨的形象。三讀,學生齊讀,邊讀邊思考:從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樣的雨?
這個環節借助朗讀手段不僅使學生把握雨的形象,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步:繼續賞析。
1)賞析語言美。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美在詩人用詞的精妙,美在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美在語句中蘊涵著詩人的情感。請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同學們分享感受吧。
以此引導學生品味文本語言,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語言運用技巧。
2)賞析感悟美。這篇文章的感悟很美,美在詩人在歌頌雨的同時,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予我們人生的啟迪。這個環節如果學生能自己發現這類的句子,就讓學生自己說;如果學生不能快速發現,老師就點撥一下?傊,既讓學生了解這一方面,又不能有太大的難度。
第三步:仿寫。請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詩人為何能夠把一個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其次是作者以豐富的想象來美化雨,而且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請學生們展開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達能力,選擇自己喜愛的大自然的某一種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采用第一人稱仿寫一番。
要求:采用第一人稱;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修辭手法。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先寫再讀,然后師生共評。為了使仿寫的效果更好,我布置了作業:將課堂上的仿寫加以整理寫在作業本上,至少仿寫兩個。
最后,再次齊讀,體會文章的韻味。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課堂結束。
板書為了體現課堂學習思路,學習重點,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美的印象,我是這樣設計的:
雨之歌
紀伯倫
雨美
語言美
感悟美
五、教法分析
針對教材特點與學生情況,教學時先以優美的語言導入,通過學生自由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等形式積累感性認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在賞析語言上,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即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多種修辭綜合運用的好處,體會語句中蘊涵的詩人的情感。
仿寫這一環節,提高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能力。
設計的各環節循序漸進,設計問題時有一定梯度,由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
六、評價分析:
在教學設計方面,力求教學目標符合實際,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教學內容力求結構化,生活化,整合化,尤其是注重了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在教學實施方面,力求教學過程情境化,活動化,激活學生思維,大膽質疑,發表不同意見,以學生問題為出發點,形成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同時,關注方法指導,充分體現學科特點,做到因材施教,F代教育技術應用適時適度,試驗操作科學準確。注意到學生參與的態度、廣度和深度。教師語言力求做到生動準確,親切有感染力,板書突出課堂重點內容。
在教學效果方面,注意了三維目標的達成。
【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9篇】相關文章:
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六篇07-17
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10篇07-10
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五篇06-09
【精選】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4篇06-22
【精選】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五篇06-20
【精選】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四篇06-16
【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7篇07-17
【推薦】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八篇07-17
關于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7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