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初中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1-03-29 10:30:16 初中說課稿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10篇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專家:你們好!

          我是學校的,我在這里介紹的是上學期我在指導學生完成《杠桿的平衡條件》這一節后的分析。下面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介紹,一個是在學習這一節課前的準備,一個是結合羅莊區初中物理自能高效課堂新授課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進行分解。

          課前的準備我主要是考慮了兩點,一個是教材的分析,一個是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本課講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滬科版8年級物理第九章第一節第一課時內容,本節是五、六兩章力學知識的延續,也是學習滑輪、滑輪組及功等知識的基礎,是力學的重點內容。日常生活中的杠桿現象學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教材并沒有詳細分析杠桿的基本概念,而是將重點放在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上。所以,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經歷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探究方法尤為重要。

          本節的編寫特點是,突出地體現了教與學在方式方法上多樣化的基本教育理念。

          (1)列舉日常生活、生產勞動中的一些事例,結合圖示的方式呈現課程標準與內容標準

          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通過課本圖9—1和圖9—2展示出一些學生熟悉的器具,讓學生 通過視圖想想這些器具的使用,從中發現它們的共同特征,進而建立杠桿的概念,認識力臂的意義,明確這些器具在使用過程中支點、動力臂、阻力臂的位置,最終達到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的目的。

          (2)用完成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的方式呈現課程標準與內容標準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課本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交流與合作、評估”等科學探究的幾個主要環節引導學生操作,并得出結論。

          總之,本節較充分地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等基本理念。

          2、 教學目標

          3、 按照課程標準,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什么是杠桿;了解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的概念;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歸納得出杠桿平衡條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學生之間合作學習能力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興趣,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5、教學難點:力臂的確定,設計探究杠桿平衡的方案。

          二、學情分析

          1. 知識準備

          學生通過有關力的知識的學習,對力的知識、物體運動與力的關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另外,學生已學會了天平的調節,這些都為學習本節做好了鋪墊。

          2. 學生現狀

          8年級學生經過半年的物理學習,物理觀察、實驗探究、抽象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形象思維是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一種重要的思維形式。

          學生對杠桿的認識是感性的,但這些認識可能膚淺、片面,甚至錯誤。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們積極地去觀察、討論、猜想、探究,從中歸納出杠桿的特征及平衡條件。探究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教師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學生主動探究,闡述觀點、明辨是非,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用具:

          1. 學生自帶的工具(提前分配):剪刀、開瓶器、木棍等。

          2. 分組實驗器材(教師準備):核桃夾、杠桿、鉤碼、鐵架臺、刻度尺等。

          3. 演示實驗器材(輔助):多媒體教學課件等。

          初中物理自能高效新授課的教學模式

          教學流程: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1.情景導學

          操作要領:

          教師用靈活的方式、方法創設與本節內容有關的物理情景,例如用小實驗、小故事、生活中典型的事例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素材,以多種多樣的形式,營造出與物理知識相關的學習氛圍,啟動學生思維,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激勵他們能主動地提出問題(探究目標),從而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從而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認識過程。

          注意事項:

          提出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感到探究的必要,給學生提供的素材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這就要求此環節中應用的事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符合學生年齡,應該簡短且具有吸引力。倘若太長、太復雜,勢必會降低學生探究興趣,浪費學習時間。此環節既可以用在引入課題,也可應用在課堂中每個小問題的引入。

          2.自主探究

          操作要領:

          這是一個自主學習環節,該環節提倡用學案導學的方法,學生依據目標和學習提綱進行自主學習,實現知識的自主建構。學生要扣住教材,閱讀課本,查閱資料,動手實驗等,并做好自學筆記,發現疑難點做好標記,待小組合作探究時提出解決,要獨立完成。導學問題呈現的方式可多樣,除學案外,多媒體、黑板、小黑板等都可以。

          注意事項:

          該環節需要教師將所學的內容以問題形式呈現,導學案編寫的質量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學案設置的問題要貼合學生思維,有一定的啟發性、層次性,具有一定的思維含量,較好的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自主學習,不僅要讓學生有所收獲,關鍵是要找出疑難和困惑,教師更要善于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或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便在下面的環節中有的放矢的加以解決。學生的“收獲”既包括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收獲,還要有過程與方法方面的收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具備豐富的情感,積極上進的態度和高尚的人生價值觀。

          3.合作探究

          操作要領:

          這是一個組內同伴互助、全面實施“兵教兵”、“兵幫兵”、“兵促兵”、“兵制兵”的合作學習環節,學生們自主學習解決不了的問題、拿不準的問題均可以提交小組研討。組內研討有同座位兩人的小小組研討,也有前后左右的大小組研討,研討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請求外援,進行組與組之間的交流。

          此時要充分發揮組長或尖子生的強勢智慧,讓他們當好小老師。在合作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迸發創新火花,發展創新思維,增強合作意識,實現自身價值,獲得自我激勵。

          注意事項:

          這個環節中,人的因素起到決定性作用,成功的關鍵在于要給尖子生們灌輸“教會別人也就是強化自己”的雙贏思想;要給暫時不會的學生強化“不完成學習任務誓不罷休”的信心和決心。學生還要做好下一步展示交流的準備。要有目標,有秩序,有方法,避免出現局外人和軸心人現象。

          4.展示交流

          操作要領:

          這是一個各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集中解決學習困難的環節,也是一堂課的重頭戲。目的就是通過學生展示,匯報學習成果,暴露學習問題,進一步明確答案、梳理知識、強化重點、規范做題、熟練技能、質疑解難,解決小組研討不會的問題,并以此滿足學生強烈的表現欲,營造積極的學習氣氛,強化學習動機,樹立學習自信,體驗學習成功,這也是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源泉。這一環節教師不僅要做課堂的主持人、組織者、點撥者、指導者,還要注意該講的一定要講。要注重對學生展示的評價,通過語言、掌聲、老師評價、學生相互評價,促進學生自信心的逐步提高、學習的不斷深化、團隊精神的不斷強化、課堂效益的不斷增強。教師要特別注意,展示是小組的展示,個人展示也是代表小組;評價是對小組的整體評價,評價個人也是評價小組。

          注意事項:

          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進行展示和交流舞臺的時間和舞臺,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觀點、方法和成果,充分地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這也是多維互動、相互啟迪、思維碰撞、成果共享的過程。主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展示活動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這一環節的主角是學生,也是一節課的重頭戲。這一環節能否進行的徹底、有效,教師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課前和課中要準備好高質量的引發學生思維的問題,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并且要做參與者,適時進行引導、調控和激勵,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顯現學生的“相異構想”。

          4.應用提高

          操作要領:

          這是一個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鞏固舊知和能力、生成新知和能力的環節。教師要在課堂研討的基礎上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整合,形成框架,并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對學生進行鞏固性訓練,進行知識的運用,特別是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社會中遇到的有關問題,達到生活問題物理化,物理問題生活化,從而實現物理課程“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在知識的應用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好處,使他們體驗學習后獲得的成功,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方法和思路及涉及的知識點,掌握學習的方法。

          注意事項:

          所選練習應緊扣本節知識內容,難度適度,符合臨沂市中考要求,最好是選取近幾年臨沂市中考物理試題及本節與生活結合較緊密的題目。

          在這一節中,我在教法與學法上是這樣想的:

          四、教法與學法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合幾種杠桿的圖示和實例通過積極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觀點和態度來觀察、感知和探索,主動地學習,大膽地猜想,并通過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制定實驗計劃)去探究,從而得到杠桿概念及其平衡條件。講述杠桿、

          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的內涵,易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概念,采用觀察法和探究法,之后加以練習鞏固。學習杠桿原理時,用小組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法引導發現規律能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總之,教學要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盡量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物理知識,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程序:

          五、教學程序

          1、知識補充

          平衡狀態,點到線的距離做法

          2、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模式中的情景導學環節

          想辦法敲核桃---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3、實驗探究,認識杠桿------包括了模式中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和應用提高環節,這幾個環節并不是一味的一字鋪開,而是不斷交叉,不斷進行學練結合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杠桿(如開瓶器、扳手剪刀、天平、核桃夾等)。

          提問:杠桿有什么共同特征?(板書:1.認識杠桿)

          學生活動1:實驗探究杠桿的共同特征

          讓學生觀察自帶的工具(杠桿),并通過討論,說出它們的應用和共同特征。 學生歸納展示杠桿的三個特征:(1)硬棒;(2)轉軸;(3)繞軸轉動。并得到杠桿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物理學中叫做杠桿。

          回答:在現實生活中,你還能舉出哪些杠桿的實例呢?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現實生活中的另一些杠桿(如撬棒、羊角錘、鑷子、等)。

          練習,加深認識

          學生活動2:認識杠桿的幾個概念。

          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有關內容,認識杠桿上的幾個概念。

          杠桿中的概念: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并指導學生畫力臂。

          課堂練習:找出所給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及阻力臂。

          3.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為了使探究過程有序地進行,可將整個活動劃分為如下五個環節:

          (1)教師提出問題:

         。2)假設與猜想:學生通過討論提出猜想,分組匯報,教師將它們板書在黑板上。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學生利用所給的實驗器材,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4)進行實驗并收集數據:分工進行實驗操作,設計表格并進行記錄。(教師巡回檢查指導,出現問題及時指出。)

          (5) 分析、判斷,討論交流和評估:通過討論,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猜想,同時學生匯報實驗結果。為了使數據真實有效,教師隨機抽出3個小組,每組取出一組數據,填寫到實驗記錄表格中,讓學生對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歸納,依次排除錯誤的猜想,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6)練習

          4、達標檢測

          5、總結新課,提出問題

          6、布置作業,留空提問。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在今天我要說的是_________版_____年級物理_____(上或下)冊第_____章第_____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內容。

          先說一下我對本節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節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_______________課(概念課、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__________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_____知識解決_____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__________能力。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其中知識與技能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關于過程與方法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么知識,培養學生的什么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對于教法的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采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學生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采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采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及設想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_____________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采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采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學生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

          相關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間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內問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浮力》一節的預習題可設計為: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與所受的重力相等時,物體_______在液體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個 50g的雞蛋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3、采用_______的辦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現代化得輪船,也保持著這種古老的辦法。4、排水量是1000t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的貨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N.船從河水中駛入海水中,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開水的體積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潛水艇靠改變_______實現上浮和下沉的?6、氣球和飛艇能漂浮在空中,氣球和飛艇里充的是_______。)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教師采取投影學生學案、學生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后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后本小組講解,其余小組聆聽并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ㄒ浴陡×Α芬还潪槔

          問題(一):把體積相等、質量不等的三個小球a、b、c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后的位置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Fc,則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密度最大。

          問題(二):將同一鐵塊分別放入水和水銀中,比較鐵塊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ρ=13.6×103 kg/m3)

          A.在水銀中受到的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C.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不知道鐵塊形狀,無法確定

          問題(一):學生自學時,能夠判斷出三個球受到浮力大小關系,而在解決三個球的密度問題時,找不到問題的切入點。

          教師點撥:根據前面學過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關系,在這里三個球的密度沒法比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都在同一種液體中,只是處于不同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與液體的密度相聯系,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即物體的重力和液體的浮力的關系入手,進而找到密度的關系。

          問題(二):學生的在分析物體在液體中最終所處的狀態時,根據生活中的木塊、鐵塊、水的關系,進而去理解其他的物體,找不到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

          關于教師點撥:在這個問題中,從力和運動的關系入手,當物體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時,這時物體就處于靜止的狀態,如果物體受到的力不平衡時,物體將處于運動的狀態,向力大的那個方向運動。在這里我們只要比較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重力的大小關系(或實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大小關系),就可以判斷出物體將處于的狀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其中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給學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并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學生學的地位等等)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屆講授的是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和各自的優點,指出定滑輪的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個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桿,并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了它們的省力情況,把滑輪與杠桿聯系在一起。最后講述了能同時應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優點的滑輪組。

          經過對學生的生理、心理分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節課的重點是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省力情況。關鍵是抓好學生的隨堂實驗。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

         、谀軈^分定滑輪與動滑輪,會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2、能力目標:

          ①會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谂囵B學生研究物理的正確方法。

         、叟囵B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總結歸納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偻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實驗對學生進行學科學、愛科學的教育。

         、谕ㄟ^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叟囵B學生樂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學習品質。

          二、說教法、學法和教學原則

          根據《滑輪》一課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演示、學生實驗、放電腦動畫、觀察、討論、講解為主的多邊法教學。通過觀察、實驗和看電腦動畫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知探索新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遵循以下原則:

         、僖詫W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谡莆罩R和發展能力相統一的原則。

         、劾碚撀撓祵嶋H的原則。

         、莒柟膛c提高相統一的原則。

         、菥唧w和抽象相統一的原則。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分以下幾個環節:

          1、新課引入:

          用課件(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輪,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一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2、演示、觀察、討論與講解相結合:

          演示定滑 輪、動滑輪的用法,學生實驗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省力情況。此實驗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減小動滑輪重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讓學生把實驗結果填到設計好的表 格中。各實驗小組分析論證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觀察實驗和相應的理論分析,培養學生運用物理思維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研究滑輪的實質用課件動畫說明滑輪是杠桿的變形。這樣做可以讓這個問題更直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接著提出 問題:有沒有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的方法呢?然后學生思考并討論得出結果,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來。然后用課件提出如何連接滑輪組。

          學生在練本上設計滑輪組,用課件動畫給出答案。學生在按照圖中的設計組裝滑輪組,研究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和繩子移動距離和重物上升的高度的關系。這個實驗有可能出 現偏差,這時可讓學生分析出現偏差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3、鞏固強化:

         、僮寣W生對照本節知識進行小結,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②完成按照本節目標設計的練習題。練習題的設計目的在于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持久性記憶,有認識的表象轉化為學生的內在能力,在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來自……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光的傳播》,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下面我就按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設計理念、說學法和教法、說教學過程五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對自然界中的很多現象充滿好奇,動手能力較強。但剛學習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光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學習光的反射規律反射規律、折射規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同時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又能解釋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現象,也是信息傳遞一章的基礎,通過本章的學習是反射、折射現象的基礎,可以提高同學熱情,激發探究欲望,培養學生STS意識。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是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提出的要求。根據這一要求和教材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學情,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和人造光源;

          理解光在真空中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探究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4)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難點: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三、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著重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創設線性探究模塊,努力建構一種對話、合作與探究的課程文化,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課堂,走進物理教學,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學習。

          構建“人文·物理·社會”三維課堂,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滲透以人為本的培養理念。釋放學生心靈,張揚學生個性,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四、說學法、教法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采用以下主要學法: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精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教法與學法的和諧統一,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活動的和諧統一。與此相適應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發現法。發現法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所提倡的,是從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出發,依據教師所提供的器材,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自己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而不是消極的接受者。具體體現在以下的教學環節中。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從生活走向物理

          通過展示大連的夜景和自然光現象,教師提問:圖中的光是從哪來的?引入光源定義: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你知道還有那些物體是光源?就以學生舉出的光源為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分類。

          2、經歷探究,完成光的傳播學習

          (1)提出問題:

          有關光的知識你想了解哪些內容?這些問題將在我們今后學習中依依解答,這節課我們主要研究“光是沿什么樣的路徑傳播的呢?”

          (2)猜想與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幾種猜想:直線、曲線、折線、射線。

          (3)設計實驗,評估優化探究方案

          教師給出實驗器材:激光筆、大礦泉水瓶、蚊香、加有少量牛奶的水溶液、果凍、帶有小孔的硬紙板、蠟燭。學生根據這些實驗器材制定實驗方案。

          小組展示實驗方案,大家對實驗方案進行評估,完善實驗方案。

          (4)進行實驗,完成實驗報告

          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指導完成實驗

          (5)分析與論證

          小組分別向同學展示光空氣、液體、固體光的傳播。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從物理走向社會

          接著啟發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呢?讓學生舉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解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向學生提出學習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學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準直、槍的瞄準、排隊等。如果舉手同學不多,就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

          4、光的傳播速度

          生活中還有有一種常見的現象,通過電腦展示雷電,提問: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學生回答:光速大于聲速。光速多大呢?下面閱讀課本內容,自學完成這部分內容。

          5、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總結這節課有哪些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并給以鼓勵。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動能和勢能》選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第三節,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功》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又為后面學習《機械能及其轉化》奠定基礎。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過渡句)一切為了學生,為學生設計教學。因此要切實做好學情分析,理解學生。

          二、說學情

          本年級的學生在上節課已經學習了《功》的知識,所以可以通過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本節課與實際生活聯系較大,本班學生在平時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能夠把生活中的現象與課本學習的知識進行聯系,所以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比較容易。

          (過渡句)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因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動能和勢能,并且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受哪些因素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物體的動能受哪些因素影響的實驗,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實驗探究加強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對物理學科的喜愛。

          (過渡句)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我的教學重難點是: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初步認識動能和勢能以及它們受哪些因素影響。

          【難點】

          對質量相同,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的理解。

          五、教學方法

          (過渡句)教師必須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引導者,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選擇必要的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在教學方法上我將采用: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談話法、練習題法。

          (過渡句)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六、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在多媒體上展示一些圖片如:湍急的流水能推動水車,拉開的彈弓能將彈丸射出,并指出:流水、彈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動水車,將彈丸射出。這時候我將引導學生思考,它們都具有能量,而這個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動能和勢能(板書)

          【設計意圖】我之所以采用這種舉生活實例的方法,是因為本節課的知識點都是離生活很近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且能夠將例子與本節課知識很好的結合,不顯突兀。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首先是第一個知識點的講解,我會問學生類似導入的問題:草地上運動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它們身上具有什么能量?我將在學生的答案基礎上總結: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板書)那么動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這就是我要進行下一個知識點講授——探究物體動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按照教材中的實驗裝置上進行兩次實驗演示:(1)讓同一鋼球A分別從不同的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鋼球運動到水平面的快慢一樣嗎?哪次木塊B被撞得遠?(2)改變鋼球的質量,讓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哪個鋼球把木塊B撞得更遠?

          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和同桌之間進行5分鐘的小組討論,通過以上兩次實驗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生給我的反饋是: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越大。(板書)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初中學生好表達,設置小組討論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同時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借鑒分析問題的思路,這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時可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講完動能,自然到了勢能的講解,我是這樣操作的:展示打樁機在工作的視頻,這個過程中說明高處的重錘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板書)接著介紹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并由學生回答:物體的質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板書)

          那么接著就要講另一種勢能——彈性勢能。我會展示圖片:發生形變的網球拍和拉彎的弓,同時提問:它們具有什么能量?根據重力勢能的學習和遷移學生回答:彈性勢能。(板書)追問:彈性勢能受什么因素影響?學生會回答: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板書)

          在講完以上兩個知識點后我會說明: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是常見的兩種勢能。

          新課講授完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給出四個題目,分別讓學生來判斷它們都具有什么類型的能量:1、在水平公路上行駛的汽車;2、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3、在空中飛行的飛機;4、發生形變的網球拍。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目的在于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并且通過這個題目也能將本節課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最后是小結作業環節:

          在小結時,我將請學生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這樣能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和系統化。

          在作業環節,我會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請用物理知識解釋:為什么要對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進行限制?為什么在同樣的道路上,對不同車型設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

          七、板書設計

          (過渡句)最后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知識點由易到難的排布,重難點突出,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抓住本節課的核心。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九章第一節《認識浮力》,下面我從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兒童和青少年的過渡期,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越來越強,并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仍需要借助具體形象的材料來支持。教學中應注意充分發揮實驗與實例的作用,借助他們已有的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培養他們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對浮力的認識結合了前面所學的液體壓強、壓力,為后面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制定了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認識浮力及浮力的測量方法---稱重法;使學生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去認識現象,發現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及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稱重法測浮力

          難點: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設疑,引導

          學法:觀察、小組討論、實驗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列舉實例,引入課題

          課件投影:水里游泳情景、海上輪船、熱氣球等圖片

          利用學生所熟知的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進行

          1、浮力概念的建立

          (1)讓學生充分感受浮力的存在

          在盛水的水桶中放一個球,找一名學生按球,談感受

          這一環節,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列舉生活中、身邊的實例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體現出"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的思想。

          (2)稱重法測浮力

          ?(教師設疑)同學們知道那么多關于浮力的例子,那么像鋁塊石塊這樣的物體在水中受不受浮力呢,如何來驗證?

          ?學生小組討論并說說自己的驗證方案

          ?根據學生說出的方案,讓他們親自動手做一做。(為學生準備的實驗儀器有彈簧測力計、石塊、杯子、水)

          在學生說和做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彈簧測力計掛著石塊放入水中時示數比在空氣中是減小的,那減小的那部分就是浮力,指出這種方法即稱重法測浮力,同時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體在液體中受浮力,且浮力的大小為F浮=G-F′

          ④對于浮力的方向,可讓學生回答。一般學生會說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這時可采用用手托一托和出示圖片讓學生知道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3)關于氣體對物體有浮力的驗證,我是這樣設計的:

          學生小組討論:杠桿不平衡的原因

          教師講解課本中物體在氣體中受到浮力的實驗。

          通過以上的實驗,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出浮力的概念,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強調浮力的方向和稱重法測浮力。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知道了什么是浮力及稱重法測浮力,并培養了學生的設計實驗、動手探究及團結合作的能力。

          2、浮力產生的原因:

          (1)(演示實驗)把乒乓球放在一個去掉底的、不蓋蓋子的瓶子中,向瓶中倒水,球會受到浮力而浮起來嗎?將瓶子蓋上蓋子,球會怎么樣?為什么?

          (2) 在進行實驗時引導學生猜想,仔細觀察,對比兩次實驗操作的不同之處。

          (3)對于該實驗不需要學生做出準確的解釋,只要意識到不蓋蓋子時球的下表面沒有液體即可。

          這一步的設計目的在于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注意觀察,積極動腦思考又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并為講解浮力的產生原因打下基礎。

          (4)教師從理論上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并用橋墩的例子加強學生對浮力產生原因的了解。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四)反饋和鞏固:課堂檢測

          五、作業設計

          (1)完成課后一二題

          (2)拓展延伸:由本節課我們 知道了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F上-F下,你能從中發現浮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嗎?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第二,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電功率計算;

          第三,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對電功率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學習了電功之后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電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掌握。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電功率的研究為了解用電器的性能和安全用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等知識奠定了基礎。電功率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用電器上的銘牌讓學生體會物理與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

          2、通過實驗探究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培養學生尊重事實、探求真理的科學態度。

          4、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所以正確建立電功率概念,并會用電功率公式進行簡單的分析與計算;正確理解“額定功率”,會區分“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是素質教育對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學生分析 任教班級多數學生上進心強,學習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 電功率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動手實驗,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法 這節課可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視頻、講授和討論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邊講邊練及時鞏固。通過動手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教室電能表的轉盤,有時慢悠悠,有時急匆匆,這是為什么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在只開三盞電棒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和教室所有電棒都開時電能表指示燈1分鐘閃動的次數。

          教師提出問題:兩次的“次數 ”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可以回答出:不同,這說明電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課。這里滲透了比較的科學方法并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目標導學:

          一、出示目標,學生閱讀:

          1.知道電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單位.。

          2.理解電功率和電壓,電流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4.通過實驗體會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學生閱讀“目標”后,不僅明白了本節課要解決哪些問題,同時對本節課的重難點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二、出示提綱,學生結合提綱獨立自學課本72---73頁內容。

          (一)、電功率基礎知識:

          1、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義:電功率是表示電流做功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換算:1kW = ________W ; 1w = _______= _________。

          (二)、電功率計算:

          家用普通手電筒的電壓是3V,電流是50mA,它的電功率是多少?

          (三)、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額定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額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電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際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燈泡上標有“PZ220----60”字樣,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師生共同評價:

          1、學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學生用紅色粉筆圈出展示的錯誤并改正;

          3、教師點評。

          在這里我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展示空間”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歸納能力、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看似平淡,實則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將起到積極作用。

          (三)、質疑釋難:

          1、教師提出問題: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發光的亮度是一樣的嗎?其電功率是不變的嗎?

          2、學生觀看視頻材料。

          3、請同學們利用自己桌上的實驗器材做實驗,體會小燈泡發光亮度與功率的關系。

          4、用電器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的關系(在學生觀看視頻材料和進行實驗的基礎上,自己完成):

          U實= U額P額___P實燈泡發光_____

          U實> U額P額___P實燈泡發光_____

          U實

          這是本節課的高潮所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先讓同學們觀看一段燈泡亮度與燈泡電功率關系的“視頻”,初步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系。然后再讓同學們動手“分組實驗”再次感性體會燈泡亮度與功率的關系,既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欲又培養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學生通過觀察和分組實驗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用電器正常工作的條件應是什么?.用電器的工作情況是什么決定的?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對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確使用用電器做出了科學指導。

          電功率知識的綜合性強,根據用電器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求電阻、在給出實際電壓(或實際電流)的基礎上求實際功率、在已知電功和電功率基礎上求通電時間等都是在考查同學們在解決物理實際問題時能否“依靠公式”展開思維。所以,我以課本例題為依托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明用一個標有“PZ220---1100”字樣的電爐燒水。若此時家中的實際電壓為200V。這個電爐的電阻是多少?此時該電爐的電功率是多少?1.8KWh電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長時間?

          (五)反饋檢測:

          1、電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電功率,它是反映電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_________。

          2、關于電功和電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 B、電流做同樣多的功,用的時間越長,功率越大.

          C、電流做功時間越短,功率越大、 D、在相同時間內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過學生對這兩道題的訓練,可以看出學生對電功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使教師的教學做到心中有數。

          3、小明利用電能表和秒表測量某用電器的電功率,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15min內消耗的電能為0.3kWh,則這個由電器可能是( )

          A、電視機 B、白熾燈

          C、電冰箱 D、空調器

          這道題的設計既考查了同學們對電功率公式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體現了“物理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新課程理念。

          教后反思: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知道電功率的概念,會進行簡單的電功率計算,并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其電功率的關系。本節課我是按我校“五步導學”的模式設計的。這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以及物理課堂應以著力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為目的”的新課程理念。從教學流程看,本節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的積極性始終被充分調動。尤其是在體會用電器工作情況與電功率關系時,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課堂出現了一個高潮。但是,由于本節課容量大,教師留給學生的時間略顯得不足。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春寒料峭,卻阻擋不住我們業務學習的熱情。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杠桿》。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科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課程資源開發七大方面,說一下我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講的是新人教版初二物理課本第十二章內容,教材第七章

          第八章分別介紹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識,本節從新的角度,在不同層次上研究了這個問題,其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展,也是后面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杠桿平衡條件是貫穿于全章的主線,起到統領全章的作用。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繼續向學生滲透物理來源于生活,經過觀察、實驗等手段建構物理模型,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節課無論是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上,還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認識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初步理解力臂的感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和杠桿的一些應用。

          經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現象、尋找數據間規律,從中歸納出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本節內容編者意圖是體現課程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

          體現學生科學探究活動,有探究實驗杠桿的平衡條件,圖文并茂,目的是培養學生興趣,培養他們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使用過杠桿類工具,例如剪刀、筷子、釣魚竿等等,對平衡已有一定的認識,能正確熟練使用實驗所需測量工具,但對杠桿這種簡單機械缺乏較為系統的科學認識,對杠桿的作用更是模糊不清。這就希望教師創設便于他們進行觀察的物理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造才能的機會。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杠桿平衡的條件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是本章其他幾節所述物理規律的理論依據,應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杠桿及動力臂、阻力臂的概念和畫法應是本節課的難點。

          學科模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新知探索課模式是以“實驗探究”為引領,“小組合作”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該模式包括: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后提升三部分

          教學設計

         、眲撛O情景,引入問題

          教師通過讓學生捏粉筆頭的比賽,提出疑問,引出要研究的問題——杠桿。并由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和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物理問題:杠桿是什么?由簡單到復雜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惭芯堪l現,展示新知

          結合教材中的幾種杠桿示意圖,黑板上畫出撬棒撬石頭、蹺蹺板的杠桿示意圖,引導學生抽象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歸納出杠桿的概念。這種發現學習法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潛力,有助于保護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

          在學生掌握了杠桿的概念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熟悉的杠桿。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杠桿的理解,并鍛煉了學生認知食物的能力。

          要進一步了解杠桿,提出要掌握杠桿的幾個概念,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支點、動力、阻力、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及阻力臂。對于動力臂及阻力臂作圖,學生比較難于理解,需要反復地講解和強調,因為在初中教學中已經學了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那么從這里入手,講解作圖過程,在過渡到力臂的畫法中來,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程骄炕顒 增強體驗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探究活動中,教師首先要保護好學生的創新意識,其次要認真引導學生分析設計方案的

          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試驗中,可能出現的情況:F 與 的乘積和F 與 的乘積相等、相差很小、相差較大,教師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處理,根據所處理的數據討論、總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F × =F × 。

         、赐卣狗治 發散思維(實驗結論推出部分 5歷時)

          從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看出,影響杠桿平衡的不只是力,也不只是力臂,而是力和力臂的乘積。力再大,力臂若為零,則對杠桿的平衡不起任何影響。

          最后讓學生通過畫出杠桿的示意圖,明白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的優缺點,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應用它們解決簡單問題,增強解題能力。

          5。深化概念,拓展思維(小結部分 歷時3)

          讓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要點進行回顧,加以總結,訓練學生歸納物理知識的能力。

          6。夯實基礎,鞏固提升

          課堂同步,找出幾個針對性習題,重在檢查學生對不同杠桿的分類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更好的鞏固掌握本節課內容,為下節課深入認識大好基礎。

          板書設計:

          杠 桿

          一、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

          ⒈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一般用O表示。

          ⒉動力:是杠桿轉動的力,一般用字母F 表示。

         、匙枇Γ鹤璧K杠桿轉動的里,一般用字母F 表示。

          ⒋動力作用線:過動力作用點沿動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⒌阻力作用線:過阻力作用點沿阻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⒍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⒎阻力臂:從紙雕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 =F

          三、杠桿的應用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六、課堂評價

          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評價表格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我從合作意識,參與積極性,

          實驗技能,觀察描述能力,處理實驗結果能力,基礎達標和拓展提升六方面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種形式對學生本節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作出評語給出等級,激勵學生再接再勵。評價關注了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和變化。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使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

          參照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想想做做”、“科學世界”等欄目來開辟一些新欄目,例如:本節課后我會讓學生做一個身邊的生活用品—杠桿的統計,并分別對杠桿進行分類,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開闊學生的眼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興趣的目的。課外資源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實驗室,重視利用網絡資源和其他媒體信息,例如我會讓學生們上網查詢在生產生活的杠桿有哪些應用等。還有開發優秀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用品和廢棄物制成簡易的實驗儀器,進行課外小實驗。指導學生通過各種資源學習物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讓學生的學習材料更富有真實性和可操作性,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最后送一句警言與大家共勉:一千個愿望,一千個計劃,一千個決心,不如一個行動!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9

          一、教學分析

          1、“功”的地位與作用

          地位:功是物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與能密切聯系的一個物理量,它雖然是在力學中引入的,但卻貫穿在整個物理學中,可以說一切自然現象都與功和能相聯系,通過功(特別以后關于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學,充分揭示了物理學各部分間的內在聯系。 作用:對功這一節內容的研究是在前兩節所學簡單機械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力與運動關系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功的研究為以后學習功率、能量的知識奠定基礎。功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

          2、課程標準解讀

          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重視學生應用實例去體驗、分析的過程,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3、學生認知發展

          八年級學生學習的滬科版物理教材,還沒有學習關于能的知識,在沒有能的轉化的知識的情況下,功的定義是很難下的;但學生已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能夠對“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充分利用已有認知水平為學生構建“功”的概念。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 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機械功的概念,能從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2)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規律,能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做功,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3) 理解功的計算公式W=FS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意義、單位,并能用來進行簡單計算;

         。4) 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的能力,能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具有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樹立學生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結合教材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點

          功的概念比較抽象,功=力×距離是物理學中的規定,初學者常感到不好理解,不像有些知識那樣可以依靠直觀認識為依托,因此教學中充分貼近學生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意聯系實際,通過具體實例幫助學生建立功的概念是本堂教學的關鍵點,也是重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設計

          根據本節課特點,盡量使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和實例分析,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

          因此這節課可綜合應用學生體驗、講授和分組討論并輔以電教多媒體實例演示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教學時數: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10塊磚

          七、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學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課便以投影圖片和課中第一段文字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提出“什么是功”一問題,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以多媒體形式向學生介紹物理學中對“功”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談談對“功”一詞的看法,我從中重點突出“做功”跟“力的成效”的聯系。

          2、講授新課:

          任何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與觀察。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生活實例、課件演示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建立功的概念。

          首先我引導學生緊抓“力的成效”來認識生活中物體做功的現象,讓學生分析怎樣才算做了功,并舉例;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和已有的力學知識能夠得出:物體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那就表示力做了功,從而再以課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力學角度分析出物體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同時給出實例,讓學生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做功,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加深學生對做功兩必要因素的認識。

          在研究功的計算時,由于“功=力×距離”是物理學中的規定,初學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學中我注意聯系實際,通過在課堂讓學生個別體驗,(搬磚頭多少和高度的不同)和多媒體分析引導,使學生獲得較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力越大,通過的距離越長,做功就越多;順勢引出關于物理學中對功的規定,從而得到機械功的定義:物理學中把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機械功;在引導學生理解W=Fs各符號代表的物理意義、單位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構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識,學習W=Fs并讓學生自己得出變形公式,認識功的單位的規定:1J=1N。m 。同時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兩個練習題,并從題中引入W=Gh這一公式,著重訓練學生對公式的運用,鞏固學生對功的概念的理解。

          由于滬科版新課標八年級物理教材對功的原理沒有進行專門介紹,但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是一個很重要的普遍原理。我針對教材特點,認為本節課第二段文字是引入功的原理的教學鍥機,引導學生閱讀本段內容,重新讓學生認識: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是一個有意義的物理量,即為機械功,同時又通過直接用手做功和用機械做功多少的課件演示,讓學生討論書上FS=Gh所蘊含的意

          義,從而得出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的結論。

          3、課堂小結:

         。1)、知識內容小結: 要點由學生共同來總結。

          (2)、學習方法小結: 總結如何抓住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板書設計

          八、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課在新課切入方式上,經過反復研讀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物理教材和人教版、滬科版新課標教材,覺得滬科版教材對于機械功概念的引入上,很專業地指出了機械功的定義: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是一個有意義的物理量,即機械功;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卻是在有力學基礎和能的知識前提下去構建“功”的概念;而“功”是對于目前八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而抽象的概念。鑒于學生認知水平,如何讓學生比較容易形成功的概念,同時又有較大興趣來投入學習,這是一個難題。于是我借鑒了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物理教材的教學思路,緊抓課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幫助學生從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功的概念,最后才引導學生認識: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是一個有意義的物理量,即機械功,同時以文中第二段內容為鍥機,簡單讓學生認識到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壓強》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的概念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章內容的主線,壓力和壓強的知識是對前面學力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為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做基礎,因此學好本節課內容對全章有重要意義。

          (過渡句)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了解學生的特點:

          二、說學情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內容學生之前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過渡句)通過比較知識點間的聯系,以利于后續的應用。因此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壓強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了解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提高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過渡句)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壓強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難點】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五、教學方法

          (過渡句)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币虼宋也捎玫慕虒W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談話法、練習題法。

          (過渡句)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六、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出示圖片:展示兩個體重差不多的人,穿與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舉出駱駝為什么不會陷進沙里,蚊子口器為什么容易刺破皮膚,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壓強。(板書)

          【設計意圖】正如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边@樣的問題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么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時我將分別演示兩組實驗:(1)在同一塊海綿上放兩個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個砝碼;(2)實驗保持與上一次乙實驗相同,丙實驗把小桌反過來放在海綿上,再在小桌上放一個瑪法。

          我將引導學生根據兩次實驗的現象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板書)(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并說明:上述實驗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接下來我將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稱之為壓強,定義為: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并提問由學生根據概念寫出壓強的字母表達式以及單位?根據比值定義法,P=F/S,單位N/m2。我將補充:壓強單位除了N/m2外,還有專有名稱:帕斯卡(Pa),并且1N/m2=1Pa。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認真觀察實驗,這樣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于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最后講授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板書),我通過出示一些生活實例的圖片:推土機的寬鏈條、美工篆刻刀的刀頭、火車上的破窗錘、火車軌道下面鋪設枕木,原因是什么?學生會說出:推土機的鏈條和火車軌下面鋪設的枕木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地面的壓強。篆刻刀和破窗錘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我將總結: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新課講授完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出示一道練習題,應用壓強公式進行解決: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為3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目的在于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并且通過這個題目也能將本節課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最后是小結作業環節:

          在小結時,我會結合板書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在課程結束后給學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

          在作業環節,我會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請同學們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來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事例。

          七、板書設計

          (過渡句)最后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知識點由易到難的排布,重難點突出,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抓住本節課的核心。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10篇】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九篇05-22

        有關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05-27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范文08-03

        最新初中物理《功》說課稿范文07-28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物體的顏色》12-02

        關于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八篇06-20

        精選初中物理說課稿集錦十篇05-24

        初中物理說課稿15篇11-05

        初中物理《重力》說課稿模板07-28

        初中物理說課稿范文匯編五篇05-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