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實習心得:讓“討論”在課堂上開花結果
三尺講臺:臺上,老師侃侃而談;臺下,學生靜靜而聽。諾大教室:表面,師生教學有序;實則,師生之間架起了一道無形的鴻溝。師教生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師生相互探討,共同學習,致力于向現代教學模式轉變。
學會“討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剛開始的兩周里,在每一節語文課上我都會留出一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們分組參與課堂討論,發表意見。有的小組成員之間互不搭理,各自看自己的工具書找答案;而有的小組討論的話題則是脫離課本,變成談話說笑了;只有零零星星的幾個小組,蚊子般的聲音,小心翼翼地跟組員討論,仿佛干了什么見不得光的事。教學理論沒有錯,那是不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錯誤了?經過自己的反思和學生談心,也就明白了確實是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首先,我讓學生討論的話題過于龐大;其次,學生還不適應這種新的上課模式;再者就是討論的話題并沒有吸引學生的興趣。對癥下藥,方能治百病。
又是新的一節語文課。在這一次上課之前,我就讓學生用五分鐘的時間圍繞著“討論”寫一個一百五十字左右的小短文,分三個方面寫,什么是“討論”?怎樣進行討論?討論起到的作用。然后小組之間相互傳看,我再抽問幾個小組他們的'意見看法。接下來我就做一個歸納總結,告訴學生們“討論”首先要有一個話題,也就是一個課文中的問題,組員之間圍繞著話題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其次要有一個發言人負責把組員的觀點看法整理好,做好上臺發言的準備;最重要的就是組長要負責,合理統籌規劃好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快速高效完成小組任務。我講完以后,有的學生似有所悟,而有的學生一頭霧水,似乎還沒有反應過來。于是乎我就讓學生們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把《陋室銘》這篇短文一句接著一句地翻譯出來,F在學生們似乎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紛紛拿出工具書······你問一句“<陋室銘>中第一句中的’靈’是什么意思?”我來答一句“靈驗’的意思”;“第二句怎么翻譯?”,“第二句的翻譯是······”看著學生們因激動問答問題而通紅的臉頰,聽著教室里回蕩著追求知識的聲音,我會心一笑,繼續在學生之間巡視······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來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討論,讓學生們一邊思考一邊說話,我口說我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教育實踐,我在前進。
【教師實習心得:讓“討論”在課堂上開花結果】相關文章:
面試討論在銀行實習經驗12-20
讓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反思中成長論文07-30
故事教學法在現代文學課論文堂上的運用06-17
在工廠實習的心得11-02
在商貿公司實習心得11-30
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論文07-09
在富士康實習心得12-10
在廚房幫廚的實習心得11-10
在煤礦實習心得與體會-實習心得體會12-21
教師實習心得大全12-24